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

合集下载

2012年度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精选

2012年度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精选

2012年度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

目录 CONTENT

一、2012年旅游业发展概况

1.国内游市场

2.入境游市场

3.出境游市场

二、2012年国内游市场分析

三、2012年入境游市场分析

1.入境游市场总体概况

2.入境旅游者构成分析

3.入境外国旅游者构成分析

四、2012年出境游市场分析

五、2013年旅游业发展展望

一、2012年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2年全球旅游人数达到10亿人次,再创新高。其中,中国游客是最大的增长动力。旅游业总收入达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三大旅游市场呈“两增一平”格局,国内、出境旅游保持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基本持平。2012年,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下,中国旅游行业坚持主题主线,稳中求进,为扩大内需作出新贡献,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步。

1.国内游市场: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亿人次

2012年,我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0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2.入境游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2.23%

2012年,我国全年累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24053万人次,同比下降2.23%。其中,外国旅游者 2719.16万人次,同比增长0.29%;香港同胞7871.30万人次,同比下降0.81%;澳门同胞2116.06万人次,同比下降10.68%;台湾同胞514.06万人次,同比增长1.47%。

2012年,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3%。其中,来自外国旅游者的旅游(外汇)收入达301.88亿美元,同比增长5.365%;香港同胞109.08亿美元,同比下降1.40 %;澳门同胞27.87亿美元,同比下降0.86%;台湾同胞61.45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国务院1982年11月8日批准)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国务院1982年11月8日批准)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国务院1982年11月8日

批准)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承德避署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恒山风景名胜区

·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泰山风景名胜区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鸡公山风景名胜区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嵩山风景名胜区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衡山风景名胜区

·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

·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

·大理风景名胜区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

·华山风景名胜区

·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5a景区名单 及年份

5a景区名单 及年份

5a景区名单及年份

5A景区名单及年份如下:

1. 北京8个:圆明园景区(2020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2012年)、恭王府景区(2012年)、明十三陵景区(2011年)、八达岭·慕田峪长城(2007年)、颐和园(2007年)、天坛公园(2007年)、故宫博物院(2007年)。

2. 盘山风景名胜区(2007年)、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2007年)。

3. 承德市金山岭长城景区(2020)、保定市清西陵景区(2020年)、秦皇岛山海关景区(2018年)、保定市白石山景区(2017年)、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2017年)、邯郸市娲皇宫景区(2015年)、唐山市清东陵景区(2015年)、石家庄市西柏坡景区(201)。

以上是部分5A景区的名单及年份,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前往相关网站查询。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自1982年起,国务院总共公布了7批、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别是:第一批1982年11月08日公布,共44处;第二批1988年08月01日公布,共40处;第三批1994年01月10日公布,共35处;第四批2002年05月17日公布,共32处;第五批2004年01月13日公布,共26处;第六批2005年12月31日公布,共10处;第七批2009年12月28日公布,共21处。

一、分地区统计

北京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⑴1

石花洞风景名胜区⑷

天津

盘山风景名胜区⑶

河北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⑴2

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⑴3

野三坡风景名胜区⑵

苍岩山风景名胜区⑵

嶂石岩风景名胜区⑶

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⑷

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⑷

山西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⑴4

恒山风景名胜区⑴5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⑵

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⑶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⑶

内蒙古

扎兰屯风景名胜区⑷

辽宁

千山风景名胜区⑴6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⑵

金石滩风景名胜区⑵

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⑵

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⑵

凤凰山风景名胜区⑶

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⑶

青山沟风景名胜区⑷

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⑷

吉林

松花湖风景名胜区⑵

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⑵

仙景台风景名胜区⑷

防川风景名胜区⑷

黑龙江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⑴7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⑴8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⑺

江苏

太湖风景名胜区⑴9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⑴10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⑵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⑵

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⑸

浙江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⑴11

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⑴12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⑴13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⑴14

【word版】工作计划模板9篇

【word版】工作计划模板9篇

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1982.11.08

•【文号】

•【施行日期】1982.11.08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

正文

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

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八日)

国务院同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批转国家城建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保护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发〔1981〕38号文)和本通知的要求,切实做好风景名胜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城建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保护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发〔1981〕38号文)的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对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了调查、评价和鉴定,己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提出了五十五处,要求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今年三月到四月期间,全国政协城建组、文化组和原城建总局分别邀请部分在京政协委员和有关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地理、美术、文物、旅游、环保等方面

的专家学者开会,讨论加强风景名胜的保护问题并评议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大家一致认为,我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遍布全国。一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重要风景名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一些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应尽早确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制订保护管理办法,明确管理体制,使我国一些世所罕见的壮丽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切实得保护。经过讨论和评定,提出了四十四处风景名胜区(名单附后),作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台湾省的风景名胜区待台湾回归祖国后另定),请审定。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

(1982—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

目录

前言 (1)

一、体系建设 (1)

二、法规和体制 (3)

三、资源保护 (4)

四、规划管理 (6)

五、能力建设 (7)

六、经济和社会贡献 (8)

七、国际交往 (10)

八、展望 (12)

结束语 (15)

前言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

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公益事业。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的辛勤工作以及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大众爱国热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此事业而立之年,为使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情况,特进行全面介绍。

一、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基础。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2月1日《风

北京首开·国风上观居住区

北京首开·国风上观居住区

北京首开国风上观居住区

张立全;关卓睿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基地rn首开·国风上观居住区(望京A1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四、五环之间,是业主城市开发集团在望京庞大开发计划的收官之作,也成为从机场去往

市区的机场高速西北侧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张立全;关卓睿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2

【相关文献】

1.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北京市副市长翟鸿祥在首开集团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J],

2.责任地产,首开物业——北京首开鸿城实业有限公司 [J], 李亚娟;王辛

3.苏州“首开·悦谰湾”居住区景观设计 [J], 左瑞华

4.《住宅全装修评价标准》五星级认证--首开国风尚樾项目参评实践 [J], 龚联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发展——《中国风景名胜区

事业发展公报》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J], 金荷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规划专题之一黑龙江旅游规划(1)

旅游规划专题之一黑龙江旅游规划(1)

第一章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

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

·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第一至八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一至八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44处,1982年审定公布):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

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衡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

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大理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

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40处,1988年审定公布):河北:野三坡风景名胜区、苍岩山风景名胜区

山西: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辽宁:鸭绿江风景名胜区、金石滩风景名胜区、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

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

江苏: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国务院1982年11月8日批准)

1.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23.鸡公山风景名胜区

2.承德避署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24.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3.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25.嵩山风景名胜区

4.五台山风景名胜区26.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5.恒山风景名胜区27.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6.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28.衡山风景名胜区

7.镜泊湖风景名胜区29.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8.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30.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

9.太湖风景名胜区31.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10.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32.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

11.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33.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2.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 34.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13.雁荡山风景名胜区35.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14.普陀山风景名胜区36.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15.黄山风景名胜区37.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16.九华山风景名胜区38.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

17.天柱山风景名胜区39.大理风景名胜区

18.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40.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

19.庐山风景名胜区41.华山风景名胜区

20.井冈山风景名胜区42.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21.泰山风景名胜区43.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22.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44.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正文:

---------------------------------------------------------------------------------------------------------------------------------------------------- 国家土地管理局

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1987年8月14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省辖市(行政区)土地(国土)管理局(厅):

风景名胜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现有四十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仅占国土地面积的万分之五,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在改革、开放、搞活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风景名胜区内土地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对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风景区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风景名胜区的土地管理仍是薄弱环节,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据各地反映,风景名胜区土地买卖、出租、非法转让等现象比较严重;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情况普遍存在,炒卖土地牟取暴利、越权批地、乱建滥占等违法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地破坏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及自然历史风貌,给风景名胜区土地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管理好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已是当务之急。现对加强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抓紧督促和帮助各级风景名胜区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构。已成立一级政府的风景名胜区,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建立土地管理机构,其它风景名胜区,可以设土地管理科(股)或专职土地管理人员,作为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行使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委托的管理职权。

中国园林2013年总目次

中国园林2013年总目次

《中国园林》2013年总目次

第1期主题 新西兰风景园林

新西兰风景园林行业概况 / (新西兰)迈克·巴塞尔梅 撰文

吴沁甜 晁文秀 常晓菲 译 (01-05)

霍伯森维尔——设计规条的要点 / (新西兰)拉尔夫·约翰斯

撰文 赵铁铮 译 (01-09)

新西兰景观规划 / (新西兰)斯蒂芬·布朗 撰文 庄优波 译 (01-12)

更“多”设计:交通基础设施的故事性阐述 / (新西兰)迈克·托马斯 撰文 杨锐 译 (01-18)

新西兰低影响雨水体系设计 / (新西兰)马克·路易斯

(新西兰) 克里斯·宾利 撰文 谭佩文 译 (01-23)

公共空间的转型 / (英)迈克·霍伊斯 撰文 谭佩文 译 (01-30)

海景路袖珍公园,塔卡普纳到米尔福德海滩步行道 / 瑞赛特城市设计 傅凡 译 (01-41)

瓦尤库滨河步道 / 瑞赛特城市设计 傅凡 译 (01-43)

淘洛瓦法官海湾海滩扩建 / 瑞赛特城市设计 赵彩君 译 (01-45)

汉密尔顿城市之心,汉密尔顿中心商务区 / 瑞赛特城市设计 廖艳

译 (01-47)

第2期主题 棕地修复

关注棕地再生的英文博士论文及规划设计类著作综述 / 郑晓笛 (02-05)野性创新:美国Stoss公司改造底特律的提案 /

(美)吉尔·戴斯米妮 撰文 郑晓笛 译 (02-11)

城市废弃基础设施的有机重生——波士顿“大开挖”(The Big Dig)

项目 / 李晓颖 王浩* (02-20)

上海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南浦站—东安路段) /

李正平 (02-26)

棕地改造中社区特征性的营造——以墨尔本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规划的必要性
规划的必要性
1、有利于延长风景名胜区生命周期,焕发风景名胜区生命力; 2、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大信誉度; 3、有利于扩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为资源的保护、开发、 利用积累经验,产生综合效益。
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
针对各类风景名胜区所编制的规划,目的是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完善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形象。
风景名胜区规划一般分规划大纲和总体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一般包括下列内容:①风景名胜资源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条件的调查评价报告;②性质、 特点与开发利用指导思想的论证;③管辖范围和保护地带划分的建议;④专项规划意见;⑤有关管理体制和管理 机构的建议;⑥图纸和资料。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①历史沿革和现状资料,说明书及现状图(附地理位置图),包括 对风景名胜区特点、性质、发展目标的论证分析;②环境质量评价说明书及评价图;③风景及环境保护规划说明 书及保护规划图;④景点开辟、景区划分和游览活动路线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⑤总体布局规划,包括功能分区、 管辖范围、外围影响保护地带划分的论证说明书及总体布局规划图;⑥风景名胜资源和土地利用分析说明书及分 析图;⑦环境总容量和风景区及重要景点的游人容量分析计算和发展规划;⑧专项规划:对内、对外交通规划说明 书及对内、对外交通规划图;生活服务基地和生活服务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绿化和风景林木植被规划说明 书及规划图;给水、排水、供电、邮电通信、环境保护等公用设施,防火、防洪等工程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 旅游、商业、服务业、农副业、手工艺品生产等各项事业综合发展规划及规划图;重要景区和近期建设小区的详 细规划;大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专业规划;资金和经济效益的估算。

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2年)

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2年)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44处,1982年审定公布):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湖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衡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

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大理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

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40处,1988年审定公布):河北:野三坡风景名胜区、苍岩山风景名胜区

山西: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辽宁:鸭绿江风景名胜区、金石滩风景名胜区、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

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

江苏: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2012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2012

2012年旅游景区行业

分析报告

2012年9月

目录

一、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

1、行业现状:行业迈入大众消费阶段,增长动力强劲 (3)

2、行业展望:符合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未来十年年均增速15%以上 (5)

二、景区属性分析 (6)

1、一线景区:游客不请自来,具有垄断优势 (8)

2、二三线景区:精准定位、适度营销的景区潜力巨大 (9)

3、人工景区:注重游客体验和市场营销是关键 (11)

三、景区业务分析 (12)

1、景区门票:提价实现阶段性成长 (14)

2、客运索道:具有高盈利特征的观光代步工具 (18)

3、环保车:垄断景区交通,分享核心收益 (21)

4、旅行社:协同效应超过盈利性 (22)

5、景区酒店:高资本投入拖累业绩 (24)

6、旅游演艺:轻资产高附加值产品 (27)

四、景区成长性分析 (30)

1、一线景区凭借客流增长和提价实现阶段性成长 (30)

2、凭借外延式扩张突破地域限制的景区公司有望获得持续增长 (32)

五、相关上市公司 (33)

一、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1、行业现状:行业迈入大众消费阶段,增长动力强劲

2009 年以来,国内旅游总收入呈现加速增长。从国内游总收入变化来看,自1999 年国内游启动以来,1999 年到2009 年的十年间,中国国内游总收入从2832 亿元增长至10184 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年均增幅为708 亿元。而最近三年间,随着国内旅游人次数不断超预期增长,国内游总收入呈现加速增长。2010 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12600亿元,较2009 年增长2416 亿元;2011 年国内游总收入为15700 亿元,增幅达2900亿元,远超过去十年平均增幅。

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关于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关于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关于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报告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1988.08.01

•【文号】

•【施行日期】1988.08.01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

正文

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关于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报告

的通知

(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

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关于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报告》,现将第二批(四十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公布于后。

风景名胜资源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自然与文化历史遗产。做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工作,对于保护祖国壮丽河山与文物古迹,维护生态平衡,开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项工作综合性强,涉及许多方面,各级人民政府都要重视对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领导。当地人民政府要切实搞好统一规划,加强综合管理,组织协调好有关部门的关系,保持风景名胜区内原有各单位的业务渠道不变,照顾其隶属关系,维护其合法权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风景名胜区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

关于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报告

自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很快。各级人民政府普遍加强了风景资源的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管理工作,不少地方还组织力量进行了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评价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到去年底,各地审定公布了一百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一批市(县)级风景名胜区。据一九八六年统计,第一批四十四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人一亿五千四百余万人次,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实践表明,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明显的。但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目前风景区数量不足,容量太小,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跟不上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旅游旺季,风景区人满为患的现象普遍存在,急待增加新的景区。更重要的是我国众多的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风景名胜资源急需保护,并按规划进行合理利用,以使中华民族这批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科学的系统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

目录

前言 (1)

一、体系建设 (1)

二、法规和体制 (3)

三、资源保护 (4)

四、规划管理 (6)

五、能力建设 (7)

六、经济和社会贡献 (8)

七、国际交往 (9)

八、展望 (11)

结束语 (14)

前言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风景名胜区与

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

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公益事业。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的辛勤工作以及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大众爱国热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此事业而立之年,为使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情况,特进行全面介绍。

一、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基础。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2月1日《风景名胜区条例》实施后,统一改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

等级。我国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批共225处,面积约10.36

万平方公里;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737处,面积约9.01万平方公里,两者总面积约19.37万平方公里。这些风景名胜区基本覆盖了我国各类地理区域,遍及除香港、澳门、台湾和上海之外的所有省份,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982年的0.2%提高到目前的2.02%。

类型。我国是世界上风景名胜资源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包括历史圣地类、山岳类、岩洞类、江河类、湖泊类、海滨海岛类、特殊地貌类、城市风景类、生物景观类、壁画石窟类、纪念地类、陵寝类、民俗风情类及其他类14个类型,基本涵盖了华夏大地典型独特的自然景观,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

价值。在保护实践中,风景名胜区不仅展示了生态、科学、美学、历史文化等本底价值,还充分体现出科研、教育、旅游、实物产出等直接利用价值和促进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等衍生价值,这种多元价值使其成为我国各类遗产保护地中保护管理最复杂、功能最综合的法定保护区。在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风景名胜区占重要地位,与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并列为国家三大法定遗产保护地。

二、法规和体制

法规制度与管理机构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30年

来,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

在法律层面上,国家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与风景名胜区密切相关的法律10余部,为规范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保护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法规层面上,1985年,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个关于风景名胜区工作的专项行政法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使风景名胜区走上依法发展之路。2006年,国务院颁布《风景名胜区条例》,强化了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并在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门票收缴管理以及保护风景名胜区内有关财产所有权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取

得了重要突破,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使风景名胜区始终保持有序健康发展,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使用管理办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各级地方政府、人大也很重视风景名胜区的立法工作,先后有19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制定了地方性法规,8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现了“一区一条例”。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期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这些法规对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和旅游服务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

就体制而言,我国建立了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三级管理体制。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

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目前,全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已建立管理机构,设立了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局、管理处等),行使地方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行政管理职权。大部分省级风景名胜区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三、资源保护

资源保护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核心内涵。30年来,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理念不断提升,逐步实现由注重视觉景观保护向视觉景观、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等方面综合保护的转变,由点状保护向网络式、系统式保护的转变,由注重区内保护向区内区外协调保护、共同发展的转变。30年来,风景名胜区以较少的政府资金投入,保护了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