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应贯彻启发性原则(新)
课堂提问的要求和原则
课堂提问的要求和原则
课堂提问的要求:
(一)设问得当。
设问的时候,要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提问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知识内涵和知识的联系,又能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开阔视野,获得能力。
(二)发问巧妙。
发问能很好地切入到知识的内涵,一语中的,与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课堂的思维实际巧妙结合。
(三)启发诱导。
提问,能引导学生从恰当的角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利用相关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一步一步地解开知识的之谜,最终获得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课堂提问能很好地归纳知识的特点,总结出知识的特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提问应有充分的准备。
课堂提出什么问题,备课的时候要有通盘的打算,并考虑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出现的哪些情况。
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某一问题由哪一知识层次的学生回答,这些都应该有所考虑。
(二)提问应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活动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所提出的问题必须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堂的一切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所有的问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三)提问宁精勿滥。
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提的问题越多越好,而是要精练,一个问题解题能使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能准确理解知识,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思维能力,这是最高超的提问高手。
(四)提问应兼顾各种类型的问题。
提问不能片面,应该全面的关注各种问题。
课堂提问应遵守的一些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课堂提问应遵守的一些原则和注意的问题1. 提问要有目的性教学提问要有围绕教学目标,目的性要强。
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提出问题是为什么,是否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否为教学目的服务。
要做到目的性强,一个好的办法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
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2. 提问要有启发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强调教师要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3. 提问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打开思维空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
从心理学上讲,当学生有了兴趣,说明他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自觉性的行为。
为此,教师要巧于设问,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解决新知识的能力,在体味思考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4. 提问要有层次性、系统性系统是指问题不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的,具有连贯性。
系统性要求设计的问题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全面的理解学习内容。
就向前面所说的既不能都是低级提问、也不能都是高级提问,要从低级提问到高级提问层层递进。
5. 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学问题必须难易适度。
“适度”的标准是学生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回答。
范围最好控制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毋需进行思维活动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成了形式,没有任何意义。
反之,也不能设置的问题过难,超越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就会放弃问题的回答并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完全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新课程下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共4页)
新课程下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启发学生思维以便及时调控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
设计课堂提问也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应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一、精选问点,遵循目的性原则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
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在备课时就要确定好提问的明确目标,是为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还是考察知识前后联系,或者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同时要提问语言须准确明白。
新教材强调引导学生从所提供的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在实践中,对于教师所提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学生回答五花八门,相去甚远。
对此情况,改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后,在较强针对性情况下,学生回答效果明显好转。
课堂提问要避免“一问齐答”式的表面性提问,避免每讲一两句便问“对不对”“是不是”等盲目随意性的习惯性提问,以及避免整治思想走神学生而突然袭击式的惩罚性提问。
二、适时引导,遵循启发性原则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急于探究知识的热情去积极思考,达到促进知识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目标。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教学中可适当选取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以启迪、发展思维。
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要及时搭桥引导,以点拨来激活思维,充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沉浸在幸福和自信之中,他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后续学习活动中来。
坚持启发性原则,要增设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类相对开放的启发性问题,减少侧重检查学生记忆、分辨能力类的判别性问题。
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
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合理的提问原则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
第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提问的目标应当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激发学习动力和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避免随意提问。
第二、提问要有层次性。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深层逐步深入,促使学生逐步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不仅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提问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第四、提问要有交互性。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而是应当具有交互性。
教师提问的也要倾听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也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
第五、提问要有综合性。
课堂提问应当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进行综合性提问。
通过综合性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对比、归纳,形成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认知。
第六、提问要有引导性。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导性提问,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需要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将提问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提问应贯彻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贯彻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
参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为了让课堂提问发挥更好的
效果,应该贯彻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提问时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能力。
具体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能
力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学科知识等方面进
行提问,避免一概而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压力和抵触情绪。
2.提出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无标准答案的问题,要求学
生思考、自由探索、发挥创造性。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问不是给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
主思考和探究问题。
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解决问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4.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
课堂提问不应该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回答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
队合作精神。
总之,课堂提问应该贯彻启发性原则,尊重学生特点,提出开
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综
合能力的提高。
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
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
而如何进行提问,提问的方式和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因此提问的内容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问题。
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不是为了让学生回答而提问,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提问要适度。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适度,不宜过于频繁和过于简单,也不宜过于艰深和抽象。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问题,把握好提问的频率和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
第四,提问要包容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提问时要包容不同的答案和观点。
不应该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
第五,提问要引导性。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提出问题,又要适当地给予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给予肯定、纠正或进一步引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维路径。
第六,提问要交互性。
课堂提问不是单向的,而是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详细阐述,扩大问题的范围,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这样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七,提问要系统性。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系统地安排和设计问题,把提问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中,让问题和答案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作者:刘雨来源:《卷宗》2019年第32期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启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人文性原则。
教师遵循了提问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提问、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问原则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是教学提问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创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提问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提问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 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为着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以达到促进学生自身思维发展的目的。
問题是思维的导向,而有效的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思维意识的重要手段,遵循启发性的提问原则十分重要。
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质的问题,而启发性质的问题应该建立在趣味性的基础上。
[1]提出的问题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基础上教师再以有深度的问题切入,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的过程以及其思维的发展存在关键期,教师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内进行提问,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正确把握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原则,善于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2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兼顾学习内容而提出的,而且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的提问,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全面性的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教师的提问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提问的内容是依据教材书本内容、紧扣与知识板块相关的知识点而提出的,是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提问才能使学生把握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其基本能力的发展;二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对整体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不能特殊对待能力不同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
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
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课堂提问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基本的课堂提问的准则如下:1. 合理安排提问的时间和顺序:老师在课堂中提问应该合理安排提问的时间和顺序,不能一味地强调提问题,也不能提问的顺序过于随意。
最好是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示范,然后再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解题的方法。
老师也应该注意适当安排提问的顺序,让学生们能够逐渐从简单到难的问题中获取信息。
2. 鼓励全班参与: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不要只提问一些表现好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的回答。
应该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3.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老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避免直接提出简单的问题和答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可以通过一些提示或者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也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尊重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
在肯定学生的回答的也可以适当指出不足,并提出正确的解答。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受到鼓励的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为实现数学教学的各项具体目标服务的。
设计问题情境须围绕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维目标,力求提问具有明确目标: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等。
2.科学性原则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
熟悉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编制问题时,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
提问适度,同时又是量力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3.趣味性原则中学生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性强。
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引起他们的兴趣。
诱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以表情、语气、手势、教具等各种因素。
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对于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
切忌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4.灵活性原则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
如揭示课题可采用启发性提问;深钻内容时可采用探究性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性提问;巩固复习时可采用归类性提问等。
当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时,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
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
5.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
启发性是指提问能使学生自然生成一种问题探索活动的心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
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应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
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
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堂提问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
提问要具体明确。
老师在提问时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问要避免含糊不清或者过于笼统,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困惑,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回答。
一个明确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要点,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提问要有序合理。
老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随意跳跃或者跳跃太快,否则学生可能会跟不上思维的节奏,造成困扰。
提问的逻辑性不仅仅体现在问题的先后顺序上,还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避免出现突兀的转换,不然容易打断学生思维的延续,降低学生的回答质量。
提问要有求实性。
提问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也不应该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提问应该围绕着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展开,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问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能过分苛求,也不宜过于贬低学生。
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问答,更应该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回答问题,更是在思考、总结和拓展。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对待提问这一环节,灵活运用提问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00字】。
谈谈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四项原则
谈谈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四项原则[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课堂提问是主要的课堂交流活动,是增强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和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原则“问题”(problem)是指一个人在有目的的待追求而尚未找到是当手段时所感到的心理困惑。
教育发展历史也一再印证了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
由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题内心的冲突,打破主题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起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打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课堂一分钟,课前十年功”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绝不是教师“突发其想,随手拈来”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准备精心设计的。
本文给出设计课堂提问应该遵循的四条主要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它应完成以下六方面的任务;⑴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完善智能结构,熟练技能方法;⑵创设问题情景,点播启迪,促进学生思维活动;⑶促进思维定向,提问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⑷输出信息并获取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⑸落实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大面积全员化提高教学质量;⑹较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希望得到什么结果,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还要提问哪些问题作为铺垫,等等,都必须仔细考虑。
提问要抓住教学中心线索,关键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所提问题要明确易懂无歧义,能反应只是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易于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二、适度性原则1、难易适度心理学教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认得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端螺旋式上升的。
课堂提问应贯彻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贯彻启发性原则课堂提问应贯彻启发性原则陆梅淮南卫校安徽淮南232007启发性原则的贯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通过提问来评判一堂课是否贯彻了启发性原则,不是提问的多与少,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心智。
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1.问在该问之处首先,教师的提问应在学生有疑之处,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又会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一般地说学生的有疑之处有两种:其一是学生自知有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问,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其二是学生自觉无疑,而实质有疑,教师要在此设问,使学生觉得大有搞清的必要。
其次,教师的提问应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我们知道任何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待学的内容和已学内容的联系,找到代学新内容的固着点,然后在这个固着点上设问,使学生意识到“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并能自觉地利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羟基和链烃基直接相连的物质属于醇类,其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后,提出:“如果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羟基有关系吗?能否称为醇类呢?”同学们在已学知识的驱动下不难得出:“一定有联系,并且不能称为醇类”的判断,那么究竟有怎样的联系?该类物质为什么不能称为醇类?通过“点拨”,“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最后,教师的设问重点应放在引发矛盾之处,例如在进行“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在引导学生回顾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基础上抓住盐的组成与酸碱的组成的差异进行设问,着重引导学生在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指导下,用实验方法,让学生用PH试纸测定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盐浓度均为0.1mol/L的NH4Cl,CH3OONa和NaCl水溶液的PH值学生观察现象后,教师提出设问,让学生讨论,最后形成共识,盐的水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
课堂提问应注意“五性”
课堂提问应注意“五性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能善于提问。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笔者认为应做到“五性”: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用简要、明晰的语言陈述问题,让学生的回答有的放矢,一射即中。
反之,教师措辞不当、提问含糊啰嗦,学生只能雾里看花,胡乱猜摸教师心理,思考是囫囵吞枣,答案是模棱两可。
提问要围绕中心,有的放矢,要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提出的问题既要突出教学重点,又要能突破教学难点。
其次,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使学生能找得到问题的切入点,即不能太易或太难。
问题太易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保持经久不息的探索心理,从而失去提问的价值。
同时,教师应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再次,课堂提问意思要清楚、目的要明确,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回答。
提问要能明确地暗示思考方向,使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之后,做出正确的回答。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要实现课堂有效提问,教师捉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学中,教师要以这个中心问题做统领,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如泉涌、滔滔不绝,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有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而启发性是指所提问题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
要想让提问变得有效,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探求”或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并组织答案。
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
应避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
有效的提问必须促进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浅谈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最 后 的结 果 怎 么 样 ? ( 一 无 所 得 ) 这
,
好十 万 支箭 如果 提 问
诸 葛亮 是
“
第一 提出 波澜 启迪 懂
文
,
。
、
一些 比 较 浅 显 的 问 题
,
把 一 个难 度 大 的 问 题 化 解 为几
,
怎 样 把箭造好的 ? ’ 就不如改为 三
但 又 涉 及 到 讲 解 课 文的韶要
’
这
主 体 双 边 活 动 调节剂的作 用
,
运用
地问
老红 军 为 什么
’ ”
`
里 还 不 是 一 片 荒坡
”
。
这 句话 的
,
能 充 分发 挥 师 生 两 个 积 极
。
背起我就走呢?
14
这 样 提 问学 生 随
含 义 这 个 问 题 这 句话 含 义 深 刻
性
从 而 提高 课 堂 教 学 效 果
《小
学教 学 参考 》 1 9 9 6 年 第 4 期
“
科 学 的 适 时 适 量的 提 问
发学生动脑
,
。
,
有激
,
“
” 贪 得 无 厌 不 劳 而 获 是错 误 的 这
教 师提 问
”
引 发 学 生 听 课 兴 趣的
,
个道 理
对 于 这 样 的 问题
,
教师应
:
的 语 言 要做 到 言 之 有法 发性 应
, ,
;
既 有启
,
作用
要 想 充 分 发 挥 提 问 的功 能
牵一 发 而 动 全身 的 作 用 有助 于 对 学 生 进 行 发 散 性思 维 的 培 养
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设计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设计研究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设计研究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见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提问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文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探讨如何合理设计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法治意识。
一、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互动的重要途径,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
合理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提问的设计原则(一)启发性原则道德与法治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问中,我们应该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小明发现老师遗失了一台手机,他拿着手机打电话告诉了老师,你认为小明的行为是正确的吗?为什么?(二)开放性原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应尽量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和逻辑进行思考和回答。
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你认为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吗?为什么?(三)层次性原则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不同,因此,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例如:小明在家看到父母私自松动了电表,让他们少交一些电费。
你认为小明的行为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三、提问设计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了解有效的提问设计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次实践。
在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中,我们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简单提问1. 你认为诚信是什么?2. 你身边有哪些诚信的例子?(二)引导性提问1. 为什么说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2. 你认为诚信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三)深入提问1. 在你生活中,你发现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你认为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我们发现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更加全面,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原则?
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问题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启发性原则
课堂上,任何问题都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于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兴趣,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做进一步探讨的前提。
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学生跳一跳能摘到,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对简单问题的厌烦。
2.预见性原则
教师在提问前应先预见到学生可能的答案,估计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尽可能地敏锐捕捉学生回答中错误的或不确切的内容,并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
只有作出充分的预见,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知识点的实质。
3.循序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难度的阶梯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解答问题,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延续不断深入。
循序性设计问题就像给学生铺设了通向知识高峰的台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
4.准确性原则
课堂提问切忌笼统,问题内容太宽的话学生抓不到回答的重点,也很难从提问中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意图,难以捕捉教学重点。
此外还要注意,不可总使用“是”、“不是”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有
针对性,才能避免学生人云亦云,掩盖他们真正的想法。
5.整体性原则
一堂数学课的提问内容,应是一个有机整体,自始至终每一个问题都服从课堂教学目标。
在一个小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围绕中心问题,设置问题串,问题串中各个问题相辅相成,配套贯通,环环相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有效方式。
以下是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原则:
1.多样性原则:提问应包括各种类型的问题,如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多元选择题等,既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启发性原则:提问应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针对性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地提问,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心,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适度性原则:提问应适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够应对,同时也要让学生遇到一定的困难,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5.鼓励性原则:提问应该注重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也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 1 -。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作者:孙继虎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19期1 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1.1 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1)教师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他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教师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3)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1.2 重点性原则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1.3 层次性原则系统、有层次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容易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
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
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应贯彻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贯彻启发性原则
陆梅
淮南卫校安徽淮南232007
启发性原则的贯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通过提问来评判一堂课是否贯彻了启发性原则,不是提问的多与少,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心智。
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
1.问在该问之处
首先,教师的提问应在学生有疑之处,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又会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一般地说学生的有疑之处有两种:其一是学生自知有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问,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其二是学生自觉无疑,而实质有疑,教师要在此设问,使学生觉得大有搞清的必要。
其次,教师的提问应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我们知道任何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待学的内容和已学内容的联系,找到代学新内容的固着点,然后在这个固着点上设问,使学生意识到“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并能自觉地利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羟基和链烃基直接相连的物质属于醇类,其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后,提出:“如果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羟基有关系吗?能否称为醇类呢?”同学们在已学知识的驱动下不难得出:“一定有联系,并且不能称为醇类”的判断,那么究竟有怎样的联系?该类物质为什么不能称为醇类?通过“点拨”,“诱导”,学生通过自己
的思考就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最后,教师的设问重点应放在引发矛盾之处,例如在进行“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在引导学生回顾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基础上抓住盐的组成与酸碱的组成的差异进行设问,着重引导学生在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指导下,用实验方法,让学生用PH试纸测定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盐浓度均为0.1mol/L的NH4Cl,CH3OONa和NaCl水溶液的PH值学生观察现象后,教师提出设问,让学生讨论,最后形成共识,盐的水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
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溶液中〔H+ 〕和〔OH-〕不同所致,接着教师再设问盐本身并不能电离出H+和〔OH-〕为什么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中性?这些困惑的问题,驱动着学生朝着如何解决盐本身并不能电离出H+和OH-这一矛盾的方向进行探索,从而最终弄清楚不同盐水解的PH值结论。
2.问在当问之时
有的人从上课到结束,动不动就提问学生这个结论对不对,那个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提出的过多过滥,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排斥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学生思考而产生烦闷时,教师要把住火候提出恰当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3.提问要有适当的力度
课堂提问要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参于学习。
如果问题太简单则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如果问题太难,超越学生认知水平,学生望而生畏,那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
教师备课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实际着手,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等
方面入手精心设计问题,在传播新知识时,教师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归纳、联想、判断,让学生“置身其中”;在讲解习题时,让学生思考,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分析问题,同时与学生共同探讨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帮助学生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整准确的解决掉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不在于多与少,而在与提问是否能起其心扉,促其思维,能否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激素”,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指明方向。
应用好提问是教学的一门艺术,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使它成为整个教学系统中最有生机,最有动力的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