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课设.
plc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plc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PLC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种编程指令、掌握PLC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和调试方法。
1.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2.熟悉PLC的编程语言和指令系统。
3.了解PLC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和调试方法。
4.能够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
5.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PLC程序的调试和优化。
6.能够进行PLC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LC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实践。
1.PLC的基本原理:介绍PLC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
2.PLC的编程方法:讲解PLC的编程语言、指令系统以及编程规范。
3.PLC的应用实践:介绍PLC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如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PLC在工业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练,使学生掌握PLC编程和应用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PLC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pid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pi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ID控制的基本原理,理解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参数在过程控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PID控制器的常见类型,如P、PI、PID控制器,并掌握其适用场景。
3. 帮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中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等性能指标,并学会分析PID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ID控制算法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
2. 让学生通过编程或仿真软件,实现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和优化,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3. 培养学生分析过程控制系统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调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的精神。
2. 使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实践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目标设定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PID控制基本概念:介绍比例(P)、积分(I)、微分(D)控制的作用和原理,分析各控制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过程控制系统”第2节“PID控制原理”2. PID控制器类型及适用场景:讲解P、PI、PID控制器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种控制器在不同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过程控制系统”第3节“PID控制器类型及选择”3. PID参数整定与优化:介绍PID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讲解常见参数整定方法,如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过程控制系统”第4节“PID参数整定方法”4. 过程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分析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性能指标,探讨PID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如计算机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仿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过程控制问题。
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3.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关注过程控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为我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介绍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方块图及其相互转换。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学模型3. 过程控制策略:讲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以及串级、比值、前馈等复合控制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策略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性能指标和控制器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分析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及其应用,通过实例演示仿真过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实现6. 过程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实验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实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3. 帮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算法,如PID控制,并能应用于实际控制系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欲望;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过程控制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过程控制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关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组成、开环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2. 过程控制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设备使用、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3. 过程控制算法:PID控制原理、参数整定方法、应用案例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教材章节:第五章。
5. 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业过程控制案例,了解过程控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六章。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过程控制基本概念;第二周:过程控制实验方法与步骤;第三周:过程控制算法;第四周: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第五周: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
过程控制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过程控制工程》是一门介绍过程控制,包括过程控制系统、控制基础、控制策略及过程控制器等方面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控制能力和技能,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本门课程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控制工程项目设计,内容包括项目选题、方案拟定、建模与仿真、实现过程控制、系统调试、计算与分析。
以下是本次实践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
二、课程设计内容该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 项目选题及方案拟定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并进行方案拟定。
在进行项目的方案拟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项目的目的和意义•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的输入输出和构成•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和选择策略•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 建模与仿真在完成项目选题及方案拟定后,学生需要进行建模与仿真。
建模与仿真是实际工程应用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对工程系统进行预测和分析。
3. 实现过程控制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实现对选定的工程系统的过程控制。
在实现过程控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器的选择和配置•控制参数的确定•控制策略的实现4. 系统调试在完成过程控制的实现后,学生需要进行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是将控制器安装和配置好的过程,需要进行系统的设备检查和控制策略的调整。
5. 计算与分析完成过程控制的实现和系统调试后,学生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计算与分析,以验证系统的效果。
计算与分析是对系统进行科学研究和优化的方法,可以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性能。
三、考核方式本次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控制工程项目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中,需要包括实验目的、程序编写、数据记录及分析、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几个部分。
2. 现场答辩学生需要在课程实验现场进行现场答辩,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展示所设计的过程控制工程系统的实际效果。
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控制理论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策略。
3. 学生了解过程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如化工、热能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仿真软件搭建过程控制系统模型,进行系统仿真。
2. 学生能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性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二年级自动化及机器人兴趣小组的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和控制理论知识,对自动化技术有一定兴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过程控制领域的前沿动态,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回顾:包括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等,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2. 仿真软件介绍与操作:介绍过程控制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并进行基本操作培训,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3.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教授如何利用仿真软件搭建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系统性能,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4. 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学习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常见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参数优化,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
5. 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化工、热能等领域的过程控制应用实例,了解控制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7章内容。
plc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plc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PLC 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PLC编程语言,能够阅读并分析PLC程序,理解程序与工业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PLC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LC进行工业过程控制方案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
2. 提高学生运用PLC相关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PLC过程控制项目进行有效讨论和分工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PLC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PLC在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以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电子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同时,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PLC概述2. PLC编程语言:讲解PLC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梯形图、指令表等),并通过实例分析编程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 PLC编程语言3. PLC程序设计与调试:学习PLC程序设计方法,掌握程序调试技巧,分析实际工业控制案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PLC程序设计与调试4. PLC过程控制方案设计:结合实际工业过程,教授如何运用PLC进行控制方案设计,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的配置、程序编写等。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选题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选题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学会分析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3.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过程控制策略;4. 了解过程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选型方法,具备初步的设备配置和调试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2. 学会使用过程控制软件进行系统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3. 培养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掌握过程控制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主动性;2. 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控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交流;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与创新相结合。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控制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自动化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为未来从事过程控制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介绍过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建模方法;3. 过程控制策略:讲解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常用控制策略的原理及优缺点;4. 过程控制设备:介绍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过程控制设备的原理、选型及应用;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学习使用MATLAB/Simulink等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6.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验证;7.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过程控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过程控制技术教案
过程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程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2.掌握过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能够运用过程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过程控制技术的概念和分类;2.过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3.过程控制技术的方法和技巧;4.过程控制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你知道什么是过程控制技术吗?过程控制技术有哪些分类?2.理论讲解(30分钟)2.1过程控制技术的概念和分类:-过程控制技术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进行监测与调节的一系列技术。
-过程控制技术按照控制的对象可分为连续过程控制和离散过程控制。
2.2过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根据控制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调节。
-自动化原理: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和调节。
2.3过程控制技术的方法和技巧:-PID控制方法:采用比例、积分和微分来控制系统的调节。
-先进控制方法:如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3.教学实例(20分钟)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过程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如一个化工厂的温度控制系统。
4.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实践内容可以是使用PID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
5.总结(10分钟)总结过程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四、教学资源1.课件、实验器材和工具;2.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五、教学评估1.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教学实例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过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环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郑大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郑大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郑大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性能指标、控制器设计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进行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认识过程控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等。
2.过程控制系统理论:包括控制器的设计、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响应特性等。
3.过程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4.过程控制应用:包括工业过程控制、生物过程控制等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过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调试方法。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郑大过程控制》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学生能够了解过程控制中的常见参数,如偏差、控制变量、扰动等,并理解它们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过程控制知识,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并分析其性能。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仿真软件等工具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过程控制现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实际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过程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伦理观念。
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将重点关注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结合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及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框架。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节“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2. 过程控制数学模型: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节“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
3. 过程控制参数:阐述偏差、控制变量、扰动等参数的定义及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三节“过程控制参数及其作用”。
4. 过程控制策略:介绍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常见控制策略,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四节“过程控制策略”。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目录一概述 (2)1.1 化学反应器的基本介绍 (2)1.2 夹套式反应器的控制要求 (3)1.2.1 质量指标 (3)1.2.2 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 (3)1.2.3 约束条件 (3)1.3 夹套式反应器的扰动变量 (4)1.4 夹套式反应器的特性 (4)二控制方案设计 (5)2.1 被控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择 (6)2.1.1 被控变量的选择 (6)2.1.2控制变量的选择 (6)2.2 控制回路的设计 (6)2.3 现场仪表选型 (6)2.3.1 测温检测元件及变送器 (7)2.3.2 执行器 (8)2.4 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8)2.5 控制系统方框图 (8)2.6 分析被控对象特性及控制算法的选择 (9)2.6.1 被控对象特性分析 (9)2.6.2 控制算法的选择 (9)三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参数整定 (9)3.1 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 (9)3.2 单回路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方法 (10)四课程设计总结 (11)参考文献 (12)1 概述1.1 化学反应器的基本介绍反应器(或称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典型设备,种类很多。
化学反应器在结构、物料流程、反应机理、传热、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使自控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自控方案差别也比较大。
化学反应器可以按进出物料状况、流程的进行方式、结构形式、传热情况四个分类:一、按反应器进出物料状况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反应器通常将半连续和间歇生产方式称为间歇生产过程。
间歇式反应器是将反应物料分次加入反应器中,经过一定反应时间后取出反应中所有的物料,然后重新加料在进行反应。
间歇式反应器通常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类生产反应时间长活对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有严格程序要求。
连续反应器则是物料连续加入,化学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产品不断的取出,是工业生产最常用的一种。
一些大型的、基本化工产品的反应器都采用连续的形式。
过程控制教学大纲
过程控制教学大纲过程控制教学大纲过程控制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控制、优化和监控等方面。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过程控制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程简介过程控制教学大纲首先需要对课程进行简要介绍。
课程应包括过程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应用领域等基本概念,以及介绍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课程目标在过程控制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课程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学生应该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等。
2. 实践技能: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过程控制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和参数调整等。
3. 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过程控制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三、教学内容在过程控制教学大纲中,详细列出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必要的。
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应用领域,以及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过程等。
3. 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介绍常见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模糊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
4. 系统建模与参数辨识:介绍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和参数辨识的技术,包括传统的数学建模方法和现代的数据驱动建模方法。
5. 控制器设计与参数调整:介绍控制器设计和参数调整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根轨迹法、频域法和优化方法等。
6. 过程监控与故障诊断:介绍过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统计过程监控和模型基于过程监控等。
四、教学方法在过程控制教学大纲中,应明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既包括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也包括实验操作和实践项目等。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大纲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熟悉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撰写相关论文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包括: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过程控制的基本方法。
其中,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的概念、分类和应用;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过程控制的原理、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过程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过程控制的设计方法、过程控制的实现方法和过程控制的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主要用于探讨实际问题,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具体案例,实验法主要用于动手实践。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采用《过程控制》一书作为主教材,同时辅以《过程控制原理与应用》等参考书。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和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视频等资料。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以供学生动手实践使用。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交流能力。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要求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系统进行分析。
3. 让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中常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使他们具备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过程控制的基本理论体系,培养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建模:介绍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如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建模3. 常见控制器设计:讲解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等设计方法及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见控制器设计4. 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的基本方法,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5. 过程控制工程实践:分析实际过程控制案例,让学生了解过程控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d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2篇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一、引言过程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工业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能够对一个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控制系统。
通过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损失。
三、系统需求1. 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需要能够实时采集和监测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个参数和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
2. 控制算法设计: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设计和优化控制算法,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3. 故障检测和预警:系统需要能够检测和诊断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减少故障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4. 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需要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后续的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四、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采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参数,控制器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执行器用于执行控制指令。
2. 软件设计: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测模块、控制算法设计模块、故障检测与预警模块以及数据存储与分析模块。
3. 网络设计:为了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通信网络,以实现与远程终端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五、系统优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具体的优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算法优化:通过对控制算法的优化和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效果,实现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控制。
2. 故障检测与预警优化:通过对故障检测与预警模块的优化,可以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预警的时效性,为及时处理故障提供有力支持。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05
02
问题分析
温度控制是工业过程中常见的控制问题,涉 及传感器选择、控制算法设计和执行机构配 置等方面。
04
案例二
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06
解决方案
通过设计合理的液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 构,实现液位的稳定控制,并考虑系统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标准
作品展示
学生将完成的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作品 进行展示,包括设计思路、实现过程 、实验结果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过程控制领域将逐渐实现网络化控制,即通过网络实 现对远程设备的监控与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先进控制技术
为了适应过程控制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先进控制技术,如智能控制、多 变量协同控制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解析法
通过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控制器参数, 以获得最优的控制性能。
仿真法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被控 对象的动态特性和控制系统的性 能,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优化系 统性能。
先进控制技术应用
预测控制
01
利用被控对象的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输出,通过优化算法
求解未来控制量,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经验分享与改进建议
01
经验分享:在完成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 生可以获得以下经验
02
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 控制系统设计。
03
熟悉常见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以及它们 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经验分享与改进建议
1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实验,验 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苯酐配料成分控制系统的设计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止时间: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Array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摘要苯酐是化工重要的生产原料,被广泛用于增塑剂的制造。
但在苯酐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空气与邻二甲苯的成分可能有变化,故其配比比不固定。
本设计通过对苯酐的生产工艺、系统要求等分析,最终实现对苯酐成分的控制系统设计。
本设计是通过对苯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分析,选用特定的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对空气的输出量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对邻二甲苯的输出量采用单回路比值控制系统,并针对本设计的系统进行MATLAB软件仿真,最终实现了对苯酐配料成分的控制。
本设计的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控制灵活等特点,进一步缓解了化工对苯酐的需求量。
关键词:苯酐;单回路比值控制系统;MATLAB仿真;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背景概述 (1)1.2 苯酐概述 (1)第2章方案论证 (2)2.1 苯酐生产工艺类型 (2)2.2 控制方案的选择 (3)2.3 工艺流程图及系统方框图 (4)第3章各仪表的设计选择 (6)3.1 传感器的选型 (6)3.2 控制器的选型 (7)3.3 执行器的选型 (8)3.4 其他仪器的选型 (10)3.5 调节器正反作用及控制规律的确定 (11)第4章 PID算法 (12)4.1 PID控制概述 (12)4.2 比值系统系数的计算 (13)第5章系统仿真 (14)5.1 空气控制单元的仿真 (14)5.2 邻二甲苯控制单元的仿真 (15)5.3 整个系统仿真 (17)第6章总结 (20)参考文献 (21)第1章绪论1.1 背景概述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得到了不断发展,而苯酐是石油化工重要的生产原料,被广泛用于增塑剂的制造。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生产生活中,对苯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苯酐即邻苯二酸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4种主要有机酸酐中,其产量和消费量最大。
苯酐与两分子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色泽浅,毒性低,电性能好,挥发性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生产增塑剂、不饱和树脂、醇酸树脂和染料,同时也是生产糖精、油漆和其它多种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
增塑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塑料加工行业,尤其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加工生产。
苯酐的下游产品广泛地用于化工、电子、机械、纺织和食品等工业部门,因此了解苯酐的生产、消费及市场分布情况是非常重要。
1.2 苯酐概述苯酐又名邻苯二甲酸酐,是邻苯二甲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的环状酸酐。
其分子式为C8H4O3,分子量为148.12,外观为白色略带其他色调鳞片状或结晶状性粉末。
苯酐不溶于冷水,但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可燃。
邻苯二甲酸酐可发生水解、醇解和氨解反应,与芳烃反应可合成蒽醌衍生物。
邻苯二甲酸酐在工业上是在五氧化钒催化下,由萘与空气在350~360℃进行气相氧化制得,也可用空气氧化邻二甲苯制得。
邻苯二甲酸酐可代替邻苯二甲酸使用,可与一元醇反应形成酯,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它们都是重要的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酐与多元醇(如甘油、季戊四醇)缩聚生成聚芳酯树脂,用于油漆工业;若与乙二醇和不饱和酸缩聚,则生成不饱和聚酯树脂,可制造绝缘漆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邻苯二甲酸酐也是合成苯甲酸、对苯二甲酸的原料,也用于药物合成。
虽然苯酐是重要的化学原料,但其具有一定的毒性。
苯酐可以通过被吸入、被误食进入体内,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其因在湿润的组织表面水解为邻苯二甲酸而加重对皮肤的灼伤。
吸入苯酐粉尘或蒸汽,可引起咳嗽、喷嚏,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
若吸入苯酐,可将患者迅速带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若误食苯酐,可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若皮肤或眼睛接触到苯酐,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第2章方案论证2.1 苯酐生产工艺类型最早的苯酐生产始于1872年,当时德国BASF公司以萘为原料,铬酸氧化生产苯酐,后又改用发烟硫酸氧化生产苯酐,但收率极低,仅有15%。
自1917年世界开始以氧化钒为催化剂,用萘生产苯酐后,苯酐的生产逐步走向工业化,规模化,并先后形成了萘氧化法和邻二甲苯氧化法。
1.萘氧化法:萘氧化法作为最早生产苯酐的方法,也是最早形成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其原料为焦油萘。
其反应原理是萘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副反应生成萘醌、顺丁烯二酸酐等,使用钒系催化剂。
其化学反应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萘式化学反应原理萘氧化的反应器有列管式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主要使用流化床。
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热由反应器内的冷却管移走,其优点是反应器可以在比较均匀的温度、较高的原料-空气比下操作,产物较易捕捉。
空气经净化、压缩预热后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底部,喷出液体萘,萘汽化后与空气混合,通过流化状态的催化剂层,发生放热反应生成苯酐。
反应器内装有列管式冷却器,用水为热载体移出反应热。
反应气体经三级旋风分离器,把气体携带的催化剂分离下来后,进入液体冷凝器,气体再进入切换冷凝器进一步分离粗苯酐,粗苯酐经预分解后进行精馏得到苯酐成品。
尾气经洗涤后排放,洗涤液用水稀释后排放或送去进行催化焚烧。
其工艺流程图如图2.2所示。
图2.2萘式工艺流程图2.邻二甲苯氧化法:随着苯酐产量的迅速增长,焦油萘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而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又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邻二甲苯,扩大了苯酐的原料来源。
邻二甲苯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其化学反应原理图如图2.3所示。
图2.3 邻二甲苯氧化化学原理图过滤、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压缩,预热后与汽化的邻二甲苯混合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放热反应,反应管外用循环的熔盐移出反应热并维持反应温度。
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经预冷器进入翅片管内通冷油的切换冷凝器,将苯酐凝结在翅片上,然后再定期通入热油将苯酐熔融下来,经热处理后送连续精馏系统除去低沸点和高涨点杂质,得到苯酐成品。
从切换冷凝器出来的尾气经两段高效洗涤后排放至大气中。
其工艺流程图如图2.4所示。
图2.4 邻二甲苯氧化法的工艺流程图由于原料焦油萘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断上扬,单台反应器生产能力较低,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萘法的高能耗。
由于萘法生产在降低能耗上没有大的进展,故现在世界上主要生产苯酐的方法是邻二甲苯氧化法,萘法被基本淘汰。
2.2 控制方案的选择由于苯酐在连续生产过程中,空气与邻二甲苯的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其配料比不固定。
又由于苯酐在生产工艺中需要用透平电机将空气送入比值控制器内,而空气的流速和流量都有可能影响最终混合物的质量,且流量和流速的变化比较剧烈、频繁,采用简单控制系统满足不了控制要求,故在空气控制系统中采用串级控制系统。
通过流速和流量的变化反馈控制透平电机的工作状态。
同理在控制邻二甲苯时,需要通过对邻二甲苯的流量变化反馈控制进气阀的开度大小。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要求保持两种或多种物料流量成一定比例关系,如果比例失调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产品的质量,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会引起生产事故。
在这种情况中需要采用比值控制系统,即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的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系统包括开环比值控制系统、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和变比值控制系统。
在本次设计中,由于混合料的成分在任意时间都可能不同需加以调整并作为第三参数反馈给比值控制器,故本设计的总体系统采用变比值控制系统。
本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
2.3 工艺流程图及系统方框图苯酐的工艺流程图如图2.5所示,本设计采用国内外最常用的邻二甲苯固定氧化法。
空气经过滤净化,预热后与汽化了的邻二甲苯混合进入反应器,管外用循环的熔盐移去反应热并维持反应温度,移出的热量用于产出高压蒸汽。
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经冷却器进入切换冷凝器,粗苯酐凝结在冷凝面上。
定期熔融下来送至贮槽。
废气经水洗涤后排空。
粗苯酐在预分解器中经热处理后送至精馏系统,除去低沸点和高沸点的杂质,得到纯苯酐产品。
但在精馏塔中会有苯酐残余,可以将精馏塔底物送至薄膜蒸发器经蒸发后含苯酐的轻组分返回精馏塔底部,重质馏分通入小直径塔内,在塔下部向该馏分的液流喷水,使得到的固体粒状物沉淀下来并送去焚烧。
根据工艺要求,选择空气的流量和混合物的反馈量为主被控参数,邻二甲苯流量为副控制参数。
图2.5 苯酐的工艺流程图11TS苯酐的系统方框图如图2.6所示,其中,FC是流量控制器,VC是流速控制器,VV是流速阀,VT是流速变送器,FT是流量变送器,AT是自动控制远程。
空气的进气量是由透平电机和鼓风机共同控制的,但空气的流量和流速都会影响空气的进气量,从而影响最终混合物的质量。
而串级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象容量滞后较大、纯滞后时间较大、扰动幅值大、负荷变化频繁、剧烈的被控过程。
串级控制系统具有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很强的克服能力,改善了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对负荷或操作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等优点。
因此本设计中的空气控制系统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对空气进行流速和流量检测,通过两级反馈能更准确地控制空气进气量。
同样邻二甲苯也采用串级控制系统控制邻二甲苯的流量,系统的总体控制系统为变比值控制系统。
图2.6 苯酐的系统方框图第3章各仪表的设计选择3.1 传感器的选型根据前文中的工艺流程图可得,需要对空气进行流量和流速的检测,对邻二甲苯需要进行流量的检测,故本设计需要气体流量和流速检测传感器。
1.气体流量传感器:本设计使用江苏淮安红旗仪表公司的HQ-LWQ型号仪表,其是一种测量封闭管道中气体介质流量的速度式仪表,适用于燃气及其他工业领域中的气体量精确测量,其具有体积小、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在它的计数器上显示的是在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下流过流量计的气体的体积量,单位为3m。
其实物图如图3.1所示。
图3.1 气体流量传感器实物图LWQ气体涡轮流量计适用于各种非腐蚀性气体的测量,如空气、天然气等。
但特殊结构的LWQ系列的气体涡轮流量计可用于测量腐蚀性气体。
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m/h;测量范围:0-100003精度等级:0.5;公称通径:4-1000mm;工作压力:40MPa;额定压力范围:a)、铝合金表体:1.0MPa;b)、钢制表体:1.6、2.5、4.0MPa。
量程比为10:1至20:1,测量的精确度:Qmin≤Q≤0.2Qmax±2.0%或0.2Qmin≤Q≤Qmax±1.5%。
可输出4-20mA标准电流信号2.气体流速变送器: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接触有害气体及易燃易爆的场所越来越多,由此造成对人类本身的危害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