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三大需求对经济发展作用分析
三大需求对经济发展作用分析1929年至1933年,西方国家爆发了一场无法阻止的经济大危机,而传统经济学却无法解释这一生产过剩的现象。
凯恩斯提出:需求才是重要的,现实中,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他主张用扩大总需求的方法来扩大就业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
当期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使我国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运用“凯恩斯主义”的相关观点为我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寻找出路。
标签:三大需求;经济发展;消费;投资;基础设施总需求(AD)是全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Y=C+I+G+(NX)。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总出口成下降的趋势,所以我国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由凯恩斯理论对于总需求管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拉动国内需求,即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加大政府支出,下面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 刺激消费在各国相继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扩大居民消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从中短期来看,各国扩大消费的各项举措,其直接目的是让民众有钱去消费;而从经济发展的纵向线条来看,这些举措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居民是否敢于去消费。
这并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背后依托的是一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是否有一整套利于消费的结构和体制。
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国需要向世界其它一些成熟经济体所需要借鉴的地方。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判断经济前景的一个重要先行指标,是一国居民对个人消费支出的预期反映。
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呈现下行的走势。
去年初,在经济危机刚露头时,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双重暴涨,大部分国家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明显缩水,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实际消费支出减少成为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中的共同特点。
到了下半年,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高烧退去,但是经济危机开始全面显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已无异议。
作为宏观经济在微观个体的最直接反映,居民消费不振已不只是某些领域价格高与低的问题了。
在各国走出经济衰退尚无一个可预期的时间表之时,不难想象消费者信心指数将保持低位或者一直一路下滑。
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怎么算出来的
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怎么算出来的?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10-6-4 21:33能有公式就最好啦提问者:adelefang - 二级最佳答案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
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西藏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西藏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囝王乃霞摘要: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对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有所不同。
近年来,西藏依靠投资拉动,尤其是依靠中央直接投资。
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党的十七大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拉动不足的现状,强调“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西藏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和选择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西藏近年来内需和外需结构变化以及面临的机遇。
提出当前扩大三大需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西藏;三大需求;经济增长一、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经济增长是指—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之一。
但如何实现增长,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现代的开放经济中,一国(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来推动。
关于消费与经济增长,凯恩斯认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致无法实现充分就业。
而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也会增加消费,但消费的增加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的作用,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
即消费需求不足会抑制增长的观点。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投资率呈现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并趋于相对稳定的变动过程,近似一条平缓。
倒u”型的曲线(或称为“马鞍型”曲线);消费率变动过程则呈现与投资率相反的平缓的“u”型曲线(或称为。
倒马鞍型”曲线)。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1960年在其著名的<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增长阶段理论,首次将各国经济增长过程概括为六个阶段,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消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同的。
而罗斯托和钱纳里的观点更多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强调消费与经济增长是一种动态的阶段性相互推进关系。
江西: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投资、消费、净流出三⼤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动⼒,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对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有所不同,对江西来说,“三驾马车”主要以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为主。
当前,随着美国⾦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实体经济增速回落以及全国外部需求减缓,江西经济发展也⾯临着需求结构调整和选择问题。
本⽂通过分析全省近年来内需和外需结构变化以及⾯临的机遇,提出当前扩⼤三⼤需求的⼏点建议。
⼀、江西三⼤需求的结构变化特征 新世纪以来,江西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流出需求不论是在⽣产规模上还是结构上都发⽣了较⼤的变化。
从三⼤需求规模分析,按⽀出法计算,⽣产总值(GDP)由2001年的2161.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500.3亿元,增加了1.54倍。
消费需求由2001年的1357.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793.5亿元,增加了1.06倍;投资需求由2001年的800.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767亿元,增加了2.46倍;⽽净流出需求则由2001年的3.5亿元减少到-60.2亿元,减少了63.7亿元。
从三⼤需求结构分析,消费需求占⽣产总值(GDP)的⽐重由2001年的62.8%下降到2007年的50.8%;投资需求占⽣产总值(GDP)的⽐重由2001年的37.0%上升到2007年的50.3%;净流出需求占⽣产总值(GDP)的⽐重由2001年的0.2%下降到2007年的-1.1%。
毫⽆疑问,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已各占⽣产总值(GDP)的半壁江⼭,两⼤需求已经“会师”,形成合⼒,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从三⼤需求贡献分析,长期以来,江西投资和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净流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相对较弱。
1、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
2001年以来,伴随着⼯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江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扩张,投资率逐步上升。
200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1.9亿元,投资率达50.3 %,⽐2001年上升了1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为50.9%,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第⼀动⼒。
我国三大产业增长趋势分析
我国三大产业增长趋势分析我国三大产业增长趋势分析引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正迅速走向新常态,三大产业的增长趋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对我国三大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产业增长趋势分析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传统农业生产部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的增长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以下是对第一产业增长趋势的分析:1. 提质增效: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的效率逐渐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例如,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如遥感和无人机,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规模效益。
2. 多元化经营:农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转向多元化经营。
他们将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的电商销售等作为第一产业的拓展方向,以寻求更好的利润空间。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农业增长。
例如,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化农产品存储和物流设施,以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
第二产业增长趋势分析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生产部门,包括制造、建筑、能源等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的增长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以下是对第二产业增长趋势的分析:1. 环保技术升级:我国在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来满足政策要求。
因此,工业企业正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利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高效节能设备,以及加强污染治理等。
2. 产业转型升级: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我国工业企业正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朝着高端制造业、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
例如,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以及加强企业间合作与创新等。
3.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我国正通过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来提高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三大需求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_来守林
2014年第03期 | 27 |三大需求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文 \ 来守林三大需求是指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经济学通常把它们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国际上一般按支出法来分析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通常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占GDP增长的份额来反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分析近年来广西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找出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根源,构建三大需求协调型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形成广西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三驾马车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一)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4年以来广西消费品市场发展稳中趋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4年的2097.2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7404.4亿元,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波动中逐步上升(详见表1),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力量。
从表1看,2004-2013年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61.1%下降到2013年的51.5%,但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4年的38.8%上升到2013年的6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2年广西实现生产总值13035.1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6517.9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0%, 其中居民消费支出4905.76亿元,占37.6%,政府消费支出1612.19亿元,占12.4%,所占比重都在稳定下降。
最终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全区经济增长。
(二)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2004年以来伴随着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投资需求逐年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超过100%,成为广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
2004-2013年,广西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29.6%,最近4年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说明2008年全求金融危机后我区通过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资本形成总额的波动幅度比经济增长幅度大,这是由于投资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等外部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导致的。
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
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论文内容提要: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最终需求的变动是促进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直接推动力。
模型测算发现,投资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消费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服务性消费对第三产业增长的作用尤为明显。
出口的增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并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无论对轻工业、重工业,还是高技术制造业,出口都是我国生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我国长期保持“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需求,产业结构,分析,政策建议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结构不断变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能够满足不断增长和升级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而旺盛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居民消费以及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动力。
有什么样的需求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分析三大需求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的影响,有助于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方向和思路。
一、投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1990年以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速为18.8%,比同期费年均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4%超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10个百分点。
在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1.投资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在我国资本形成的过程中,有90%以上的投入需要由第二产业提供,而由于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投资的变动会对第二产业的.总量和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最新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投资每增加100亿元,会带动社会各产业部门总产值增加34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7.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29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44.96亿元,投资增长对总产值的带动影响有85%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增长上。
经济增长与三大需求的关系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力,推动净出口增长。
05
三大需求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三大需求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互动关系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 力,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 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的基础地位
提高消费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策略
提高居民收入
通过增加就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居民 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扩大消费信贷
发展消费信贷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便 捷的信贷服务,降低大额消费的门槛 ,激发潜在消费需求。
改善消费环境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打击假冒伪劣 商品,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信 心。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制约
贡献
•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净出口带来了外汇收入,使得 国家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投资和消费,促进资源的优 化配置,推动经济增长。
• 创造就业机会:净出口增长意味着外贸行业的繁荣, 这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为经济增长 提供动力。
制约
• 依赖外部市场:过度依赖净出口可能使经济增长受 到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如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汇 率波动等,都可能对净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 贸易平衡问题:长期净出口顺差可能导致贸易伙伴 国的不满,引发贸易摩擦,对经济增长造成不稳定 因素。
调整外贸政策以提高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促进贸易平衡
制定外贸政策时,应注重贸易平衡,避免长期大额贸易顺差,通 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拓展贸易伙伴关系
积极发展与新兴市场的贸易伙伴关系,降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减 轻外部市场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选取我国1989~2008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总额和实际GDP时间序列,在单位根、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我国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
关键词:三大需求经济增长误差修正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因此,研究三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大需求作用拉动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居民消费不足、投资效率下降和对外出口受阻等现象。
因此,如何运用“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主要具体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影响。
有些学者对地区研究,如赵晓雷、申海波(2004),李远莉(2009),陈元清(2010),董晖(2007),张福生(2005),魏其礼、段小兵(2004)分别对上海、深圳、天津、福建、海南、甘肃的三大要素对其地区GDP贡献进行研究。
其中李远莉和陈元清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天津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在长期和短期经济增长中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其次是投资和出口贸易;而其他学者就三大需求对各个区域GDP的贡献度及投资与消费的相关性作实证研究。
有些学者运用其他方法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赵德友、顾俊龙(2003)在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引入考伊克分布滞后模型对模型进行重新估计,提出优化投资率是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宋小翠(2008)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刘庆宝、未良莉(2007)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进行估计,并与实际联系提出对策与建议。
有些学者对需求的部分因素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如余文建、李雪俏、杨文玉、陈少敏(2010),宋琳、房珊珊(2010)针对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孔群喜(2006)运用出口、进口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且进行相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二者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动态关系。
如何测度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范文
如何测度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年终将至,各部门、各地区在盘点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时,必然要考虑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又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三者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在分析三大需求的变动情况时,离不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简称支出法GDP)的三大构成项,即: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简称净出口)。
其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支出法GDP=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社会上一般用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率来反映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用投资拉动率、消费拉动率和净出口拉动率来反映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人将其称为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重要比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一、反映三大需求比例关系的指标1.投资率,又称资本形成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为:上述三种投资率的计算方法存在如下差异:(1)从分母来看,涉及生产法GDP和支出法GDP。
理论上,生产法GDP与支出法GDP应该相等,但实际核算中,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2)从分子来看,方法二的分子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把它与存货变动合在一起,便是资本形成总额,即方法一的分子。
方法三的分子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它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核心指标,它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口径上有一定的差别。
由于这种方法的资料容易获得,因而社会上也有很多人采用方法三计算投资率。
三种方法的对比请见下表:三种方法计算的投资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单位:%年份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198034.929.020.2 198538.530.028.4 199035.225.824.4 199540.834.734.2 200036.436.536.8 200138.037.338.2 200239.238.941.4 200342.342.247.4从上表可以看出,三种方法计算的投资率在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
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产业因素与需求因素
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产业因素与需求因素【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GDP增速的中长期下降趋势及其周期性波动,是需求、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以及意外冲击等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综合反映。
从需求决定论的角度看,短期内经济增速的回调首先是需求收缩的结果。
2008年一季度以来GDP增速同比大幅度下滑,主要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致的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导致的,特别是2009年一季度,出口增速的大幅度下滑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负面冲击。
如果没有投资和消费实际增速提高来弥补出口增速下滑产生的需求缺口,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将不足1%,第二产业增加值将出现超过1%的负增长。
一、三次产业、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在不考虑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影响供给和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是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
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三大需求并不直接作用于GDP,而是通过影响三次产业增加值间接影响到GDP增长。
根据2006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期间三次产业与GDP的相关关系以及三大需求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相关关系推算,消费实际增速、投资实际增速和出口实际增速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分别会引致GDP增速提高0.35个百分点、0.27个百分点和0.23个百分点。
1.2007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GDP与三次产业增长率的相关关系。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很大,为规避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我们利用2007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期间GD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季度累计增长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增加值季度累计增长率与GDP 季度累计增长率之间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GDP增速分别提高0.03个百分点、0.64个百分点和0.17个百分点。
2.1998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与消费和食品价格的相关关系。
重庆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重庆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重庆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投资、消费、净流出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
从核算的角度来看,“三驾马车”是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流出。
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获得的减处置的固定资产与存货的净变动的合计,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净流出是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除包括本地区对国外贸易和非贸易往来的净出口额外,还包括国内地区间货物和服务流出流入的净流出额。
“三驾马车”对国家、地区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拉动效果有所不同,对重庆市来说,“三驾马车”主要以投资和消费拉动为主。
本文通过直辖以来全市内需和外需结构变化的分析,提出扩大需求的几点建议。
一、三大需求的结构变化特征直辖以来,我市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流出需求不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结构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三大需求规模分析,按支出法计算,全市GDP由1997年的1509.7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530.01亿元,增加了3.33倍。
消费需求由1997年的832.9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184.33亿元,增加了2.82倍;投资需求由1997年的543.3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818.61亿元,增加了6.03倍;而净流出需求则由1997年的133.47亿元减少到2009年-472.95亿元,减少了606.42亿元。
从三大需求结构分析,消费需求占GDP比重由1997年的55.2%下降到2009年的48.8%;投资需求占 GDP比重由1997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58.5%;净流出需求占GDP比重由1997年的8.8%下降到2007年的-7.3%。
投资和消费,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
1、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直辖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扩张,投资率逐步上升。
论产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
着名经济学家:魏杰
面对新技术革命、互联网、内外经济形势三大变量构成的严峻挑战,中国经济没有在低谷徘徊,似乎好像一直在高谷平稳运行。回归常识——探寻企业成长新动能,回归原点——寻找灵魂、寻找基石、寻找常态。
支持国家经济增长的两个支柱型产业已经没落
过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支柱性产业。大家都知道,过去支持国家经济增长的两个支柱型产业当前陆续出现了问题,所谓支柱型产业就是对国家经济增长起到巨大贡献的产业,过去我们国家有两个支柱型产业。
一个是芯片。芯片我们搞不出来,我们现在每年进口芯片的钱相当于我们进口石油的钱。我们实际搞不出来,一旦突破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最近许多私募基金进入这个领域,一旦突破以后,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前景。
第二个热点是无线传输技术。未来的信息基本上走向无线传输技术,无限传输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热点。这个技术的投资将有巨大意义。
最近,一家民营企业参加一个投资项目,也就是第四代核技术有希望早日实现。第四代核技术就是解决核废料的问题,解决核废料的技术从第四代去做。安全和核废料问题都解决了,核装备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了,而且到发达国家,像英国。这次习总书记去访问英国,和英国签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中网核已经在英国开始投资建核发电厂,我们技术已经完成突破了。
这样一来,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这三个固有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有探索性投资的机会,但没有现实投资的条件。
核能技术具备实现基本条件。新能源的另外一部分是核能,当前核能出现了突破。去年以清华大学为首的21家联合机构对世界宣布完成了第三代核电装备生产,第三代就是解决安全性问题,核电最大的是安全性问题,一怕地震,二怕没水,第三代合计数已经解决这个问题。
新能源这部分似乎只有核电这部分拥有大规模投资的可能或条件,现实投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这样一来大家看到,我们提新能源水能的投资空间很小,风能和太阳能是探索性投资,只有核能大规模投资。企业如果要进入这个要点,一定注意它的现实情况才行。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贾晓华(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沈阳110034)摘要: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之一,我国又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因此居民消费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何有效地发挥我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当前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选择了2000-2018年我国的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等基础数据,在对消费率、投资率、净出口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居民消费的特点,并提出了推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乡消费结构;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12-0019-03收稿日期:2020-07-10基金项目:辽科协2018-2019年科技创新智库项目(LNKX2018-2019C09)作者简介:贾晓华(1977-),女,辽宁海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经济要实现稳定增长面临的极大的挑战,两会期间,我国明确提出当年不设GDP 增速目标,确保“六保”、“六稳”。
而从全球来看,疫情流行的趋势仍未减缓,面对这样风云变幻的复杂背景,在确保精准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如何稳住经济,稳住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目前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
2018年底,我国常住人口为139538万人,涉及将近14亿人口的消费问题,人均消费水平的些许变化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我国如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仅是当前形势下我国急需解决的“六稳”、“六保”问题,也是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事。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二、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一)马克思消费理论虽然马克思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消费理论,但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一般关系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
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化—主要影响因素探讨
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化——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一、30年经济高速增长和放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猛,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经济总量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着提升。
从1978 年至201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0%,远超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并在2010 年跻身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经济总量来算)。
中国经济持续三十余年的强劲增长,无论是增长时间还是增长速度,都是非常可观的,这可以从图1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中略见一斑。
然而,进入2012 年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阶段性变化,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低于8%,2014 年更是降至7.4%,创下1990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图2中2011年到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率季度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增速下滑明显。
图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趋势图图2 2012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增长变化1.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建立在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充足供给的基础上。
有研究指出,1978 年以来我国70%左右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和劳动投入。
对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学术界出现了几种主要观点,在解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速增长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首先是内生决定论。
其中第一是制度决定论,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必然需要良好的制度约束,政体形态和经济制度发展要先于经济增长,有很多学者也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显着作用,如Rodrik 和Wacziarg (2003)通过固定效应检验证实了民主转轨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二是新古典内生要素决定论,着重强调了贸易、知识和教育、技术进步等内生因素才是经济增长根源,金融和制度等要素发展有赖于经济体内教育发展、物质资本和人均收入禀赋,金融和制度本身更是依赖于经济增长才得以发展(Djankov et al., 2003)。
分析“三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向“协调拉动型”转变
分析“三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向“协调拉动型”转变2009-12-24任何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作用。
目前,在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外消费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分析考察“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分析“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稳定性,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大需求”之间的关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稳定性分析(一)从长期来看,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投资需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常可用产出弹性系数、贡献率等指标来反映。
分析发现,消费对我国经济的产出弹性为0.651,投资为0.296,而进出口贸易则为0.042。
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指当年各需求的增量占当年GDP增量的比重。
1978年-2007年间,我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在 30.2%-93.4%之间、-4.3%-80.9%之间、-66.4%-50.4%之间波动,其变化趋势不明显,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5.6%、 36.4%和8%。
从产出弹性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贡献率的平均值来看,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且消费需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投资需求。
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衣、食、住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刚性”开支比例较大且较稳定,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消费基础。
二是消费对经济具有多重的拉动作用。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教育、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可以创造人力资本,政府的部分消费性支出可以提供生产性公共产品,这些均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生产要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消费需求是生产的目的,可以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并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二)消费需求的贡献率违减,投资需求的贡献率违增如果分阶段计算“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可以发现,1978年-1990年间,消费需求贡献率的均值为62.9%,1991年-2000年下降到56.6%,2001年-2007年下降到40.6%。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比较_内需与外需
(见表 2)。 但是,用这一分析方法来衡量一国经济的
外向型程度则存在一些问题,它不能区分“大进大出” 和“小进小出”这两种外贸情况,尤为值得注意的是, 在 公 式 (2)中 由 于 把 用 于 消 费 和 投 资 的 进 口 一 并 从 出 口中扣除,低估了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 这一方法不能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增长外向型程度的 基准。
GDP 增速
11.7 7.6 7.8 5.2 9.1 10.9 15.2 13.5 8.8 11.6 11.3 4.1 3.8 9.2 14.2 14.0 13.1 10.9 10.0 9.3 7.8 7.6 8.4 8.3 9.1 10.0 10.1 11.3 12.7 14.2 9.6 9.1
最终消费 62.1 64.4 65.5 67.1 66.5 66.4 65.8 66.0 64.9 63.6 63.9 64.5 62.5 62.4 62.4 59.3 58.2 58.1 59.2 59.0 59.6 61.1 62.3 61.4 59.6 56.9 54.4 52.9 50.7 49.5 48.4 48.6
34.3
62.0
38.0
2007
38.2
32.2
70.4
29.6
32.1
33.9
66.0
34.0
2008
38.1
34.6
72.6
27.4
36.4
64.5
100.9
-0.9
2009
39.6
38.7
78.3
21.7
68.2
115.1
183.3
-83.3
资 料 来 源 :1982~2009 年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2009 年 中 国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77.9 1478.9 1599.7 1630.2 1784.2
2039 2515.1 3457.5 3941.9
4462 5700.2 6332.7
6747 7868 10086.3 15717.7 20341.1 25470.1 28784.9 29968 31314.2
-11.4 -20
-14.7 17.1
图8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1/11 Time: 00:56 Sample: 1978 2009 Included observations: 32 Weighting series: W4
Mean dependent var S.D. dependent var Akaike info criterion Schwarz criterion F-statistic Prob(F-statistic)
4.00E+08 9.86E+08 43.35160 43.48901 27.39036 0.000000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 1978 年至 2009 年的统
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t=α+β1X1i+β2X2i+β3X3i+μi (i=1,2,3) (1) 其中,Yt 表示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X1i 表示最终消费 支出,X2i 表示资本形成总额,X3i 表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μi 表示随机扰动项,α,β1,β2,β3 表示待估参数,i 表 示样本期数。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X2 X2^2
-63268669 6109.481 0.090383
1.65E+08 7795.857 0.054184
-0.383617 0.783683 1.668083
0.7041 0.4396 0.1061
图5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11.50015
Obs*R-squared
14.15395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0.000210 0.000844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STD_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1/11 Time: 00:14 Sample: 1978 2009 Included observations: 32
32951.5 34842.8 39769.4
45565 55963 69168.4 77856.8 92954.1 110943.2 138325.3 164463.5
2536.6 2390.2 2324.7 3094.1 2986.3 4079.1 10223.1 16654 23380.6 24229.4 15033.3
2、数据说明
表 1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亿元
年份
支出法国内生 最终消费
产总值
支出
资本形成 总额
货物和服务 净出口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X3 X3^2
-3.50E+09 4487047. -75.52570
3.48E+09 1561823. 70.82096
-1.005144 2.872954 -1.066432
0.3231 0.0075 0.2950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Durbin-Watson stat
0.653858 0.629986 6.00E+08 1.04E+19 -690.6255 2.455989
p=0.0000
Y=198783.5+3.9501X
(5)
R2=0.9845
p=0.0415
图4
二、模型的修正
(一)异方差 第一,异方差的检验。一是怀特(White)一般异方差
检验。图 5、6、7 中 Obs * R-squared 的 p 值均小于 0.05,可 以认为存在异方差。
第二,Gleiser 检验。先生成一个新序列 aresid,是原始 回归模型中的残差的绝对值。根据散点图,作残差的绝对值 对 Yi^(1/2)的回归,结果图 8 所示。
图2
图3
图 2、3、4 为 Gleiser 检验。W=W1,W2,W3 时,估
计结果分别为:Y=-43465.03+2.3489X
(3)
(-27.6129) (215.2593)
R2=0.999959
p=0.0000
Y=63657.47+1.7397X
(4)
(8.0676) (32.0378)
R2=0.9991
91 50.8 1.3 -367.1 -255.2 10.8 -151.1 -185.6 510.3 617.5 275.6 -679.5 634.1 998.6 1459.2 3549.9 3629.2
1999
91125
2000
98749
2001
109028
2002
120475.6
2003
136634.8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X1 X1^2
-1187300. 680.4540 -0.004286
3541124. 142.0614 0.000959
-0.335289 4.789860 -4.466664
0.7398 0.0000 0.0001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Durbin-Watson stat
0.442311 0.403850 11750320 4.00E+15 -564.7715 0.784627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Durbin-Watson stat
0.626857 0.601123 1.56E+10 7.07E+21 -794.9184 1.232333
关键字:三大需求;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 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的持续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 长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也是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的标志。它构成了经 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深入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 果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图6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Obs*R-squared
27.39036 20.92347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0.000000 0.000029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STD_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1/11 Time: 00:15 Sample: 1978 2009 Included observations: 32
Mean dependent var 11479466
S.D. dependent var 15218497
Akaike info criterion 35.48572
Schwarz criterion
35.62313
F-statistic
11.50015
Prob(F-statistic)
0.000210
2004
160800.1
2005
187131.2
2006
222240
2007
265833.9
2008
314901.3
2009
345023.6
附:数据摘自国家统计局
3、初步回归与参数估计
图1
55636.9 61516
66933.9 71816.5 77685.5 87552.6 99051.3 112631.9 131510.1 152346.6 165526.8
本文将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分为内生因素(最终 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和外生因素(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分别进行分析。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按支出法统计的 GDP 是从需求角度衡量经济发展的
总量指标,它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 口三部分构成,其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固定资本投资总额+
图7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Obs*R-squared
24.35906 20.05941
Probability Prob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