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课课件ppt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六上】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优质ppt课件
![【部编语文六上】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6bc4837f1922791688e8ce.png)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 概括了红军 长征 的光辉战斗 历程,热情洋溢地 歌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 显示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力量无比顽强的 生命力和 战斗力 。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境恶劣!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暗示了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 后的欢快心情。
大渡桥横铁索寒
状写了当时只剩13根冰冷的 铁索的实景,表现出红军飞夺泸 定桥的惊险悲壮。
“大渡桥横铁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 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 形象。
承 上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启
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 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 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 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 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 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 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 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获奖课件ppt(部编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获奖课件ppt(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aa3066580216fc700afd8d.png)
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四句, 每行七个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 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 中不换韵。
律诗分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 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 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min(岷山、岷江) wan(泥丸、肉丸) ya(悬崖、山崖) bo(磅礴、磅礴)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蒙(蒙骗、启蒙、蒙古) 磅(磅礴、过磅)
崖(山崖)
•
理解词语:
•
(1)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2)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3)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4)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5)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6)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
岭,越城岭。
•
(7)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8)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9)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红军不Biblioteka 远征难红 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 沙水 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更喜 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5、七律·长征
(毛泽东)
桔山办凤仪路一小 林家荣
中 央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路 线 图
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 日-1976年9月9日去世于北京)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 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新版课件ppt.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新版课件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3d113db52acfc788ebc93d.png)
24
金沙水拍,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
大转
11
移,退出根1据8地进行长征。其24间经过11
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
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
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
军胜利会师。
3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地
22
“七律”,七言律诗。七 言,即每行七 个字;律诗, 即八句的诗。分四联
23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xián。(首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wá n(颔hàn 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hán。(颈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yán。(尾联)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诗歌的一种 体裁。每句七个字,为“七言”;每诗四大句(八 小句),为“律诗”。每一大句为一联,共四联, 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长征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xián) 。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wán 。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hán。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yán 。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4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金沙水拍,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
大转
11
移,退出根1据8地进行长征。其24间经过11
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
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
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
军胜利会师。
3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地
22
“七律”,七言律诗。七 言,即每行七 个字;律诗, 即八句的诗。分四联
23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xián。(首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wá n(颔hàn 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hán。(颈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yán。(尾联)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诗歌的一种 体裁。每句七个字,为“七言”;每诗四大句(八 小句),为“律诗”。每一大句为一联,共四联, 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长征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xián) 。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wán 。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hán。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yán 。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4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5《七律 长征》课件(共30张PPT)
![5《七律 长征》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2ad0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9.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等闲: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诗歌大意: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 艰难困苦,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 波细浪的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 红军眼里也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 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 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 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 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 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你现从了
这些诗歌形象中发 什么?诗人为什么
三军过后尽开颜。要写这些形象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七律•长征 ◇阅读感悟:面对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们顽 红军不怕远征难,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有着大无畏的革命 万水千山只等闲。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 五岭 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乌蒙 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巧渡金沙江 大渡桥横铁索寒。 飞夺泸定桥 更喜岷山千里雪, 红军过雪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运用学过的查找、搜集资料的方 法了解“长征”。 ◇按照活动任务将搜集到的资料分 类整理。 ◇预习课文,扫清障碍;了解作者, 回顾与作者相关的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习任务一
学习提示: ◇选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张照片, 写出推荐它的理由。 ◇给其他同学介绍这张照片,用自 己的话讲讲这张照片中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小结:从大渡河到夺取泸定桥,红军在逆境中又一次展现出了顽 强的求生意志和战斗力,这不但是军事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更是人类 的极限挑战,为红军北上打开了一条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 一段不朽的历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课件(共6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课件(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b1f1bedd88d0d233d46a81.png)
5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这 首 诗 写 于 1935 年 10 月 ,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 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 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 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 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 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提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 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 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 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 腾越五岭
征 疾跨乌蒙
难 巧渡金沙江
图 ”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 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 大无畏精神。)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 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 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
喜
夺
踏
泸
岷
定
山
桥
雪
1.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般的 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 革命史实。
2.正确处理叙事与抒情的关 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互动分析结构 小结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 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这 首 诗 写 于 1935 年 10 月 ,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 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 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 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 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 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提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 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 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 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 腾越五岭
征 疾跨乌蒙
难 巧渡金沙江
图 ”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 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 大无畏精神。)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 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 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
喜
夺
踏
泸
岷
定
山
桥
雪
1.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般的 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 革命史实。
2.正确处理叙事与抒情的关 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互动分析结构 小结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 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件(共50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件(共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7c73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6.png)
5 七律·长征
金沙江
5 七律·长征
飞夺泸定桥片段
5 七律·长征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课后第二题)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 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 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 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 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5 七律·长征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 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 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 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5 七律·长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 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5 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会写“律、崖”等4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 等词语;
2.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5 七律·长征
课堂演练
一、判断对错。
1.“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 ) 3.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 √ )
5 七律·长征
二、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七律( lù ) 云崖( yá ) 等闲( xián ) B.迤逦( yí ) 逶迤( yí ) 铁索( suǒ ) C.长征( zhēnɡ ) 磅秤( bànɡ ) 磅礴( pánɡ ) D.岷山( mín ) 蒙骗( ménɡ ) 乌蒙( ménɡ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长征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长征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08816149649b6649d7473b.png)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 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 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 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 效果,而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夸大或缩小。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 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 实还是在夸张。 (3)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 免歪曲事实。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试着把下面的句子 改成夸张句。
运用示例:
(1)他的心眼真小。 _____他__的__心__眼__小__得__像__针__鼻__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饿极了。 ____他__饿__得__能___把__一__头__大__象__给__吃__下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这橘子真酸。 ____这__橘__子__酸___得__我__牙__都__快__掉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 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 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 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 效果,而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夸大或缩小。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 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 实还是在夸张。 (3)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 免歪曲事实。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试着把下面的句子 改成夸张句。
运用示例:
(1)他的心眼真小。 _____他__的__心__眼__小__得__像__针__鼻__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饿极了。 ____他__饿__得__能___把__一__头__大__象__给__吃__下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这橘子真酸。 ____这__橘__子__酸___得__我__牙__都__快__掉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质课件(共76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质课件(共7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eea359eff9aef8951e063d.png)
从“寒”字中能读出什么呢?
对泸定桥险恶自然环境的烘托;强渡 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对死去的英勇战士的 悼念;体现出长征的惊险悲壮;体会到红 军战士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 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心的心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开颜”收尾有什么好处?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 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A
)
··
A.高耸入云的山崖。
B.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的样子。
二、课内阅读。
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用的词是“_逶__迤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 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磅__礴__”;可五岭在 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腾__细__浪__”,乌蒙山也 只不过是“__走__泥__丸__”。
三、诗词积累。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课后作业
1. 背诵全诗。 2.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
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 感态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5 七律·长征
攀五岭
越乌蒙山
夸张(扬)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抑) 扬抑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可以看 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战胜困 难的大无畏精神。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暖”“寒”这两个字的妙处在哪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比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 快心情。“寒”字则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 的惊险悲壮。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当 时的天气情况,又写出了红军的心理感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9c5d330740be1e650e9acb.png)
朗读指导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妙解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从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诗词的主要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资料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了摆脱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 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 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几个省,粉碎数十万敌 军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10 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 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五岭 逶逶迤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逶迤”“磅礴”写出了山 用“细浪”“泥丸”的比喻手法,写 势高俊,表现出长征的艰难。 出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眼里显得很渺小。
这句诗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突出表现了 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 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巧渡金沙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 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这是全诗的总起句,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 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二字, 铿锵有力,以坚 定的语气表现出 红军面对长征过 程中的千难万险, 全无惧色,勇往
“万水千山” 以静写动, 概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
直前。
“等闲”二字 则是将困难轻 轻一瞥,加深 了对“不怕” 的表述,表现 出红军藐视困 难、从容不迫 的自豪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 长征》一等奖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 长征》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ace8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5.png)
若等闲
万水千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哪些词语概括了红军遇到的困难?
难
红军面对困难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不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朗读诗句,读出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
小组合作学习后面6句诗,找出诗中写的典型事件,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征的“难”和红军“不怕难”的精神,小组交流。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市城北。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系刚才阅读的《巧渡金沙江》,说说你对“暖”字的理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读诗句,读出红军的喜悦。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敌人把木板也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后面6句诗具体写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些典型事件?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水千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哪些词语概括了红军遇到的困难?
难
红军面对困难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不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朗读诗句,读出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
小组合作学习后面6句诗,找出诗中写的典型事件,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征的“难”和红军“不怕难”的精神,小组交流。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市城北。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系刚才阅读的《巧渡金沙江》,说说你对“暖”字的理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读诗句,读出红军的喜悦。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敌人把木板也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后面6句诗具体写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些典型事件?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c9648f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f.png)
背景介绍
写作背景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
大转移,开始长征。《七律 ·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 年9月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描述 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
我会写
字词乐园
lǜ yá dù suǒ
律崖渡索
多音字
字词乐园
乌蒙(méng)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 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 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 的小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 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 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课堂集中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 交界处。 乌蒙: 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
交界处。
课堂集中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 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 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集中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 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 专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课堂集中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
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 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品读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沙水拍云崖暖,《巧渡金沙江》 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蒙磅礴走泥丸。
修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断 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 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 的泥丸。
•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 “前所未闻的故事”。
•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 心动魄的史诗”。
•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 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 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巧渡金沙江后心情欢快; 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 只剩下十几根铁索, 红军飞夺泸定桥很惊险悲壮。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什么?
•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 球的红飘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 律·长 征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点
击
七律.长征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