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学习过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你对密度,有哪些认识?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价值呢?板书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碰到问题,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活动一: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看课本第一段,试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看课本21页“想想做做”:(1)放在冷藏室附近的气球变小,下降了;放在炉火附近的气球变大,上升了。
由此可得出结论:。
(2)风车能转动起来,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3、风是怎样形成的?。
4、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固态、液态、气态,受此影响最大,受此影响最小。
5、用计算说明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进而说明为什么自来水管冬季容易冻裂。
1kg水的体积是1kg冰的体积是通过计算可知水结冰后不变,变小,变大。
6、的水密度最大,温度高于时,随着温度的,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时,随着温度的,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的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活动二:能用密度鉴别物质1、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³。
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3、有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ρ铜=8.9×103kg/m3)(你会用三种方法判断吗?)3、只用密度知识能准确判断物质吗?为什么?达标练习:1、两个规格相同的茶杯,分别装满了水和浓盐水,为了区别它们,下述方法中比较准确的是()A看颜色B测体积C测质量D闻气味2、医护人员用体温计给病人量体温时,体温计中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温度3、在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许多房屋倒塌砸伤人的镜头,倒塌的房屋应使用的材料是()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的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成的C 密度与实物相等的材料做成的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的4、5、6见课后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学习后评价:(1)你自己对本节学习后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理由:。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选种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到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密度在生活中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新课教学:一、密度与温度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龙卷风的视频引入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在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有关。
接着,可以进行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深入探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一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二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风车,观察在不同温度下风车的转动情况。
通过实验的结论,让学生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会变小。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密度与物质鉴别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不同物质的密度,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水的反常膨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验引入水的反常膨胀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4℃水的密度最大。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避免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七、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交流和分享,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八、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测试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风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冷空气则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的。
气体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则影响较小。
提问:当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冰,行人可以在上面行走,那么湖底是否还有鱼存活?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看到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
演示实验三: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的计算,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密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4. 应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气泡会浮在水面上等。
六、活动重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密度的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密度现象,比如食品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
我选择了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作为实例,这个实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直观地展示密度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及其计算公式2. 密度的影响因素3. 密度的测量与实验4.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密度的特性。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密度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基本含义。
3. 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密度变化的原因。
4. 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
5.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讲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冰块、木材等,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的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加深对密度特性的理解。
3. 问题解决:提出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货量与密度的关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密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创新观点。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
本节课的主题是“密度与社会生活”,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密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幼儿体验到物理知识的乐趣。
活动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再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如何测量和计算密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不同密度的物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如冰块、石头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密度差异。
2. 密度概念的讲解:通过教具演示,简要讲解密度的概念,让幼儿初步认识密度。
3. 小组合作实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实验器材,让幼儿自行设计实验,验证不同物体的密度。
4. 实验结果分享:各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探讨密度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实践: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找出密度不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如何测量和计算密度。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对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方面,部分幼儿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拓展延伸:让幼儿们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密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农业、医学等。
密度与社会生活_教案1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V m /=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根底,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V m /=ρ,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V m /=ρ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根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V m /=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V m ⋅=ρ和ρ/m V =.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那么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翻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答复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 题a .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 .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拟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 .气体的密度都比拟小.在看书的根底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良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t s v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v s t t v s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 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 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根底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236,263⨯==则, 362=,比照可解决V m /=ρ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答复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V m /=ρ,可以得出V m ⋅=ρ,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ρ/m V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方有的物体、体积不规那么,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340cm 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 ,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答复,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拟,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 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 进行比拟,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球的体积,所以是空 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拟法、质量比拟 法、体积比拟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340cm 361g ==球球V m3g/cm 9.8=铜ρ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拟法333g/cm 9.8g/cm 9.740cm316g <===球球球V m ρ ∴<铜球ρρ 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拟法316g g 356cm 40g/cm 9.833>=⨯==球铜实V m ρ∴>球实m m 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拟法333cm 40cm 5.358.9g/cm316g <===铜球铜ρm V ∴<球铜V V 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局部的体积是多少?空心局部体积等于球的体积340cm 减去壳的体积3cm 5.35,是3cm 5.4.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3g/cm 9.7,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刚计算出的3g/cm 9.7,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321321V V V m m m ++++=ρ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33g/cm 8.2~g/cm 6.2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3g/cm 7.2,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方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乙乙甲甲V m V m //= 由此得出乙甲乙甲V V m m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乙甲m m =,所以乙乙甲甲V V ρρ=,也就是甲乙乙甲ρρ//=V V ,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乙甲V V =所以乙乙甲甲ρρ//m m =也就是乙甲乙甲ρρ//=m m ,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3. 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分析4.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解析5. 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概念及应用。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分析生活中的密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视频素材2. 实验器材:测量容器、液体、固体物品等3. 练习题及答案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4. 应用: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密度问题,如浮力、沉没等,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能够描述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密度定义的解释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密度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密度的存在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素材密度相关的科普视频或动画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了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
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板书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
从生活走向物理。
)度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一)密度与温度(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学生活动1学生活动2 一、密度与温度【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复原状吗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
(课前用电热水壶加热一些热水)讨论,解决问题:用热水烫。
学生演示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稍后恢复原状的实验。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学
反
思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学生练习:
1、某厂要用截面积为25mm2的铜线8km,应购买这种铜线________kg。
2、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则空心部分最大的球是()
A、铜球B、铁球C、铝球D、无法确定
3、一间普通教室长9m,宽6m,高3m,你能算出教室里面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么?
授课时间
2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课时
教学课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的理解
难点:密度的应用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附有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密度表并谈谈你的发现
二、新课:
1.利用物质的密度可以:
与教师一同小结知识,解决例题
例:一质量为14kg的铸铁球,体积为2.1dm3,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中空部分的体积是多少?(铸铁=7 ×103kg/m3)
判断空心球的方法有三种:
(1)比较球的体积与实心部分的体积关系;
(2)比较假设为实心球的质量与球的实际质量的关系;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育部参赛_密度与社会生活_宋秀婷
现象:罩上塑料瓶后蜡焰变弯。
说明:有风形成。
教师分析:为什么会形成风?
请同学分析:教材120页,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请学生解释: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容易被冻裂?
原因: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分析: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降低,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后体积应该减小,但为什么反而增大了呢?(引出矛盾,增强求知欲)
、水的特殊性质
>请学生阅读教材:120页最后一段文字。
总结水有那些特点?
°C时水的密度最大。
~4°C的水反常膨胀。
>水的反常膨胀的利与弊。
不利:水管容易被冻裂,放在冰箱里水瓶容易被冻裂。
有利:深水中的鱼儿可以存活。
【随堂小练习】。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
密度单位:kg/m³或g/cm³。
1.3 教学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冰块在水中漂浮,引入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如木块与铁块的密度比较。
第二章:密度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密度的因素。
让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密度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影响密度的因素:温度、压力、物质的种类。
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温度降低,密度增大。
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响:压力增大,密度增大;压力减小,密度减小。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热水与冷水的密度比较。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压缩空气的气球与未压缩的气球的密度比较。
第三章:密度的测量与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密度计测量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2 教学内容密度计的使用方法:将密度计放入物体中,读取液面高度的变化。
密度计算方法:根据密度计的读数和物体的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第四章: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分析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铸造、合金的制备。
密度在环境中的应用:如水体的污染监测、地下水资源的探测。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铁水浇铸成铁器的原理。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环境中的应用,如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第五章:密度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精品教案
掌握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社会发展中,材料的发展变革。
板书设计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1.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2.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在0 ~ 4℃时,随着温度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利用视频资源,讲解风的形成。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ppt8、9】
提问:冬天,水管内的水结冰,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分析原因: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冰以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的情况下,体积会变大,从而把水管撑裂。
引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板书】
2.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ppt22】进行小结。
【ppt23】布置作业。
听讲、思考讨论并回答。
听讲、思考、讨论、记录
听讲、思考、讨论
听讲、讨论、记录
听讲
听讲、思考、回答、记录
听讲
思考并解答
听讲、讨论
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实验,引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掌握风的形成原因。
掌握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通过生活现象分析,引出社会生活中更多的密度应用。
教学方案
课题
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密度与社会生活手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手写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3.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如“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密度和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等等。
2.讲解。
(1)密度的概念。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并举例说明,比如水的密度是1g/cm³。
(2)密度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公式展示密度的计算方法,即密度=质量/体积。
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密度。
(3)密度的影响因素。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物质的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
并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密度变化。
3.练习。
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密度的计算方法。
4.应用。
(1)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比如建筑材料的选择、船舶设计等。
(2)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汽车油箱的设计、水的密度对人体浮力的影响等。
5.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七、板书设计。
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计算方法。
密度的影响因素。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对密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了解了密度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的知识。
密度与社会生活——任永富
3 3 3
(四)、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 0 20 0 10 0
乙 体积 V/cm3
10 20 3 40 50
图0 55 5
(五)、布置作业 作业:1.教材 123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 1、2、3 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引入新课,然后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小心“假金元宝诈骗”,引出密度 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提高 学生的应用能力。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 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设计采用了几个互联网搜索功能丰富了学习的 内容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又渗透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由于课程安排内容较多,其间还有学生讨论、训练等活动,因此许多材料要由多媒体进行 展示,以节约时间。演示实验 1、2 的设计顺序和分析需注意层次递进和逻辑性。 总体说来,本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学生主体活动上的欠缺,有待进一 步完善。
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填充,这样形成风。也就是空气对流形成了风。聪明人类就 利用风力来灌溉、航海和发电。 观看【视频】龙卷风的形成 /show/0k9acMDwHJqTlvpP.html (2)、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学生讨论。。。。。 总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3)、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 的道理。 学生讨论并得出: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 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很快暖和起来。 教师: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 正常的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 裂?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个例子: 假如一瓶装满 500ml 矿泉水(密度与水大致相当),当它凝固成冰时体积是多少? 本过程让学生在黑板上作答 学生们通过计算和生活实际发现,水结冰后体积增大的事实。。。。。。 解决问题:为什么自来水管冬季容易冻裂? (教学说明:启发学生从自来水管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水结冰时遵从“热缩冷胀”, 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解答。) 教师启发: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于是我们引出水的反常膨胀特点。 4、水的特殊性——水的反常膨胀 同学们解释得非常好,通过计算我们知道,水结冰密度会减小,而质量不变,所以体积增 大,水结冰后体积膨胀产生的力十分强大,甚至可以使钢铁破裂,正因为这样,冬天自来水管 的保护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如此,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还发现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十分特别: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120 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并得出结论: (1)4°C 时水的密度最大。 (2)0~4°C 的水是反常膨胀的,即“热缩冷胀”。 教师启发: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水面结冰了,而水下的生物却得以生存。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与密度有关的奇妙现象,不仅如此,密度知识还有很多的实际用途。 观看【视频】小心“假金元宝诈骗”/page/6/s/r/6qIhND15Esr.html 看后提问:我们如何识破骗局呢? 学生:看金元宝的颜色 学生:测出金元宝的密度 。。。。。。 教师: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硬度、延展性、导电性等属性的不同都可以鉴别物质。而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用密度来鉴别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鉴别方法。 【引入课题】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水的反常膨胀创新教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水的反常膨胀创新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物体的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密度计、天平、容量瓶、水和一些常见的固体物品。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话题,如:“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不同的会有什么区别?”、“你们知道密度是什么吗?”知识讲解(15分钟)1.密度的概念:告诉学生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2.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带入公式计算密度。
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测量常见物品的密度。
–将一些常见的固体物品准备好,并称量它们的质量。
–分别使用密度计和容量瓶测量这些物体的体积。
–计算每个物体的密度,并让学生记录结果。
2.实验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准备一个容量瓶,将其装满水并封紧。
–将容量瓶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一段时间。
–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并与正常情况下的水体积进行对比。
–让学生分析水的反常膨胀原因,并讨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可能具有较大的密度?2.密度与浮力有什么关系?3.探究其他物质的密度该如何进行?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强调学生需牢记本节课所学的关键知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密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了解了密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了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同时,学生们还培养了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以下作业:1.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完成课后习题;2.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应用了密度概念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1.水的反常膨胀 2.鉴别物质的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中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通过实验和观看动画、微课视频等手段认识、体会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用pad移动终端计算物质的密度,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优教提示: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