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初二物理备课组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自主学习
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回答: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设问: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一、密度与温度
1、阅读课本120页实验6.4–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
风的形成:空气因受热体积变大,根据密度公式_____ ,密度变而。热空气后,温度较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
2、能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因而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值,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
3、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4、水的密度在℃时是最大的。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 kg/m ,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由于水的,在严寒的冬天,河面封冻,较深的河底水却保持的水温,鱼儿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游。
5、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
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密
度与社会生活”。本节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影响因素以及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1.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密度公式ρ= m/V分析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如鉴别物质、测量体积、判断物体是否浸没等。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分析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
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盐、酒精、石头、橡皮
泥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金的真假,引入密度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生活
中的应用。
3. 实验:进行密度实验,如鉴别物质、测量体积、判断物体是否
浸没等。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密度在实验中的应用。
5. 练习:给出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密度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计算:ρ= m/V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会与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
【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会与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
一、密度与温度
【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复原状吗?
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课前用电热水壶加热一些热水)
【提问】你认为乒乓球变得完好
的原因是什么?
【追问】1、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质量是否改变?
2、乒乓球内气体的密度如何变化?
【归纳总结】由此可见,物质的密度受温度影响。
【导入】下面我们动手实验,试着总结物质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
活动2观察锥形瓶口绷紧的气球先后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形状变化。
点拨:热水逐渐淋向锥形瓶外壁,冷水中加冰。注意安全。
让两个学生做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现象,思考橡皮膜形状变化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6章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新版)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能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通过学习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学习体会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物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重点】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鉴别物质.
【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及盐水选种.
知识点一密度与温度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20-121,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通常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大.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2.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水的这种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密度最大.【合作探究】
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
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答:放在冷藏室的气球变小了,放在炉火旁的气球变大了.(热胀冷缩)
2.按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是什么推动了风车?
答: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将会变小.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推动风车转动.
【公开课教案】: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
3.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橡皮膜,锥形瓶,一个纸风车,一盏酒精灯;冰水一盆、热水;影像资料:荷兰风车工作场景录像片断,龙卷风发生的片断.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我们的生活⎩⎨
⎧鉴别种子的好坏
……
……()
板书学生的举例密度与温度⎩⎪⎨⎪⎧物体的热胀冷缩——风的形成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延伸分析
密度与物质鉴别⎩
⎪⎨⎪
⎧用计算密度的方法鉴别物质
延伸:鉴别物体空心还是实心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1. 引言
社会生活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所经历的各种互动和交往,而密度
则是描述群体中人数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不同的密
度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将密度与社会生活
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
1.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掌握密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与方法
3.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密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4.密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包括:
1.讲授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以及学生参与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
2.通过实地考察城市的密度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数据并分析,体验密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和思考密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并归纳总结。
4. 教学过程
4.1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在本节课开始时,先介绍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给出一个具体的
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
例如,假设某个城市的陆地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00
万人,学生需要计算该城市的人口密度。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以下公式:
密度 = 人口数 / 面积
学生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来计算人口密度,确保计算结果准确。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及教学
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简单地计算物质的密度;
2.了解物质的密度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和工作应用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如船只平衡、工程建设、制作玻璃等。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使用场景及其实用价值。
四、教学难点
1.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理解密度与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实例;
2.现场演示;
3.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公式及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1.分组讨论,了解密度的概念;
2.讲解密度的公式及计算方法;
3.分组练习,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
这节课主要是介绍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不同物质的密度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组练习中都表现出了很好的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节密度与船只平衡
教学内容
1.船只平衡的基本概念;
2.船只载货时的平衡调整方法。
教学流程
1.讲解船只平衡的基本概念;
2.分组讨论,学生自己想出平衡调整方法;
3.小组展示、讨论、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密度与船只平衡的关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路。分组讨论时,学生表现出很好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第三节密度与工程建设
教学内容
1.工程建设中对密度的要求;
2.一些常见的工程材料的密度。
教学流程
1.讲解工程建设中对密度的要求;
2.介绍一些常见的工程材料的密度,如水泥、砖头等。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建设中的底层规划、材料选择、质量控制
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V m /=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V m /=ρ,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V m /=ρ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V m /=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V m ⋅=ρ和ρ/m V =.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
密度单位:kg/m³或g/cm³。
1.3 教学活动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冰块在水中漂浮,引入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如木块与铁块的密度比较。
第二章:密度的影响因素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影响密度的因素。
让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密度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
影响密度的因素:温度、压力、物质的种类。
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温度降低,密度增大。
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响:压力增大,密度增大;压力减小,密度减小。
2.3 教学活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热水与冷水的密度比较。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压缩空气的气球与未压缩的气球的密度比较。
第三章:密度的测量与计算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使用密度计测量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2 教学内容
密度计的使用方法:将密度计放入物体中,读取液面高度的变化。
密度计算方法:根据密度计的读数和物体的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3.3 教学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第四章: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分析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
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铸造、合金的制备。
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会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2.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体验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可以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反之,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2.学习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
1.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蜡烛、天平、量筒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1、播放一段视频(假金链子飘起来
了)。
2、教师提问:如何用已学的知识鉴别物质的真假或种类呢?
如何去鉴别物质的种类呢?学生观看视频,并思
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用视频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从
生活的角度让学生
发现生活中的问
题。
二、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师提问:
1、为什么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2、怎样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呢?
3、怎样测密度?测量密度要用的测量仪器有哪些?分别怎么使用?
※【学生活动1】鉴宝大赛
活动内容:完成各小组内物质鉴别
组别质量
/g
体积
/ml
密度
/g/cm3
材
质
1
2
活动评价:鉴别最快的前三组给予奖励。(测量过程中有不会的操作可以举手示意)
误差分析: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教师总结:鉴别物质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6.4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于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分组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在体会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分为密度与温度及密度与物质鉴别两块内容。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依据课标及课本内容,我将本节课分为了6个活动单元:3个分组实验探究,2个互动答题环节,1个分组讨论组间交流环节。通过分组实验1:制作走马灯,让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互动答题环节1:学生根据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互动答题环节2: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分组实验2:鸡尾酒的制作,学生再次体会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分组实验3:5角硬币材质的鉴定,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对上节课的密度测量实验进行了复习,进一步体会了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最后通过分组上网搜集资料再次体会密度在生活中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利用密度知识可以合理的开采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密度和社会生活
【课题】§11.5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八年级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密度与社会生活是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是一节把所学密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性课,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填写表格,揭示了温度能够影响物质的密度,再根据所得结论解释孔明灯飞起来、冬天输水管冻裂等生活问题;通过计算物质密度鉴别物质,并提出了材料的密度是科学家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从而揭示了学习密度知识的重要性。本节课是知识运用和升华的阶段,是连接知识与生活的重要枢纽。
2.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学会利用密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
3.教材内容安排: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列举了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得出密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实验得出温度能够影响物质的密度的结论,再把所得的结论运于解释生活现象。通过解析“铅球是不是纯铅制作”的例题,使学生学会利用密度的知识鉴别物质。
4.对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情的需要,我对教材编排做了三个方面的调整。
第一,以中国的茶道创设情境,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密度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教材在讲解密度与温度时,使用演示实验: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这个实验危险性大,现象不明显。因此,我采用烧瓶实验,实验装置包括:剪好的可乐瓶、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热水、冷水。
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庄河市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6.4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主备:邵忠辉副备:张延喜审核:备课时间:2013.11.29
一、知识回顾
1、如果物体的形状规则,可用测物体的、、,然后求出体积。
2、量筒是以为单位,分度值是指。用量筒测不规则且能沉于水底的小物体的体积时,先测出的体积V1,再测出的总体积V2,则物体的体积是。读数时视线与。
3、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铅的密度为11.3×103kg/m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设问: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二、学习提示
(一)密度与温度
1、演示课本实验6.4–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
原因是:酒精灯燃烧使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变小而向上运动。从而形成风,推动纸风车运动。
2、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
3、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
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
4、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5、由水的反常膨胀知道,水的密度在℃时是最大的。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使用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⑴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⑵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热胀冷缩,V变化引起ρ变化;
难点:知道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密度?公式?单位?
2、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通常密度不同;同种物质(状态相同时)密度相同。
二、导入新课
制冷空调为什么安装到窗子上边,而暖气片安装到窗子下边。
三、自主学习
观察课本120页----“想想做做”:密度与温度那么,物质密度是否可以改变呢?(1)在室温下两个气球分别放在冷藏室和炉火附近,会发现气球收缩或膨胀。
(2)风车下面放点燃的酒精灯,风车会转动。在这些现象中,物质的密度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会变化?
三、合作探究
可见,温度发生变化时,一定质量的物体的体积也会变化,根据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也变化了。所以,虽然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但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问题:温度如何影响物质的密度?(通常,气体物质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较大,密度随温度变化明显;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随温度变化不大,密度变化不明显。
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遇冷体积缩小,密度变大。
问题:北方冬天自来水管为何会被冻裂?你能解释吗?
质量为1kg的水结冰,体积有何变化?
四、教师精讲
由ρ=m/V 知V 水=m/ρ水=1kg/(1×103kg/m 3)=10-3m 3
V 冰=m/ρ冰=1kg/(0.9×103kg/m 3)=1.1×10-3m 3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5节。【整体设计】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具体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学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
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1.密度与温度播放视频:龙卷风
图4:视频截图──龙卷风启发: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学生议论纷纷。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分析: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于密度,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演示实验2: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学生分析。结论: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思考并讨论]1.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分析。总结: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2.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学生分析。总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刊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1.水的反常膨胀 2.鉴别物质的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中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通过实验和观看动画、微课视频等手段认识、体会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用pad移动终端计算物质的密度,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优教提示: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