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复习
瘦身课堂,高效复习——以《为政以德》为例探讨经典文化的提升复习
( 一) 提 出 问题
每 每 临近 高 考 ,奋 斗 在 一 线 的我 们 总 会 有 许 许 多多 的感 慨, 每 天 力气 出得 不 少 , 脑子也动得多 , 学生成绩却总难提高。 是方法不对 , 还是力气没有使对地方? 这 是 每 一 个 高 三 老 师都 有 的 困惑 。 辛苦工作之余 , 我 陷入 了思 考 : 有没有一种既省时 、 省 力 又 高 效 的 复 习 思路 和策 略 呢 ? 结 合 多 年 的教 学 实 践 。 我 总 结 出: 上 好 复 习课 是 提 高 高 考 成 绩 的根 本 保 证 . 所 以复 习 课 的 教学要有效性 , 且遵循新课程理念。 高 考 复 习课 应是 实实 在 在 地研究命题规律、 要 求 并 学 以致 用 的课 程 。 瘦 身 而高 效 的复 习 课 可 以收 到 事 半功 倍 的效 果 。
( 二) 课 文 内容 回 顾
1 . 忆 一 忆
题 目: “ 为 政 以德 ” , 回 顾 背诵 其 中带 “ 德” 的句 子 。 ( 设 计 目的 : 经 典 的力 量 首 先 来 自于其 自身 闪耀 着 的智 慧 之光 , 让 学 生忆 一忆 其 中 有关 “ 德” 的句子 , 既 有 助 于背 诵 内容 的巩 固 , 又 可 以 加深 对 “ 德政” 内涵 的 理 解 。
( 一) 经 典 考题 回放 ( 2 0 1 1 年浙 江卷 ) 阅读下 面两段文字 , 完成2 3 —2 4 题。( 5 分) 子 日: “ 道 之 以政 , 齐之以刑 , 民免 而无 耻 ; 道 之 以德 , 齐 之
《论语》板块复习
沂水春风(二)——吾与点
曾点所向往的是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与朋友、学 生一起,沐浴春风,咏诗论文,将富贵名利等世俗的东西和救 世为民之志全抛之脑外。这对久在官场中浪迹的孔子来说,是 一种自然回归,对政治生厌、理想破灭的孔子来说是一种放松 和解脱,但孔子又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理想的人,难 以 抛弃自己的追求,只能向往而已,所以引起了他的赞赏和感叹。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 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仁是礼指导下的仁,
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
爱、博爱。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
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 “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 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
知其不可而为之
诲人不倦——述而不作
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古代
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 这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跟他的政治倾向有关。孔 子提倡“复礼”,向往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 而
当时现实是“礼崩乐坏”,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宣
扬 古代文化。对于“述而不作”,一方面说明孔子 “复古”
“周而不比”主要就是“群而不党”,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 与 众人和谐相处,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 “周而不比”主要表现在“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 往应有 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为友,以友辅仁”,而 不 是朋比为奸。
《论语(选读)》复习整理
为:
为政以德/卫君待子而为政治理
何以伐为/何以文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呢”
为之辞/为之聚敛介词,替,为了
君子三年不为礼/三年不为乐修习
克己复礼为仁/夫执舆者为谁/孰为夫子/为孔丘/其为仁之本与是,判断动词
为仁由己/女安,则为之/杀鸡为黍而食之/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做,实践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作为
道:
道之以政训导
道千乘之国治理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合宜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等
忠告而善导之劝导
吾道一以贯之/道不同,不相与谋思想主张
任重而道远道路
君子自道也说
与师言之道与规矩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礼乐之道
与: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参与、介入
不得与之言/与师言之道与跟、和,介词
非斯人之徒弟与而谁与/子行三军,则谁与与……在一起
无乃尔是过与/是谁之过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管仲非仁者与“欤”,语气词,表疑问归与!归与!语气词,表感叹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和,连词
恐年岁之不吾与/逝者如斯,时不我与等待
吾与女,弗如也/吾与点也赞同
不得中行而与之结交、交往
如:
如或知尔/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如果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会同或
如其礼乐至于、若
譬如北辰像
吾与女,弗如也弗如,不及,比不上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像
如之何/何如如何,怎么样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形容词词尾
必:
必不得已而去:如果,表假设
必也正名乎/必也临事而惧/必也狂狷乎/必也圣乎一定
文:
郁郁乎文哉完美
高中论语复习资料
高中论语复习资料
一、《为政以德》
【主要观念】:
(1)政与刑,德与礼:前者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用惩罚的手段规范人的言行。
后者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以教育熏陶来引导人们的言行。
(2)为政以德:孔子的治国方略。主要包括富民、教民、爱民,取得百姓的信任、正己安人等主张。
(3)君子与小人:君子,古代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小人,地位低下的人,也指见识鄙
陋的人。主张君子要有德行,使百姓心里服从,以高尚的行动引导百姓。主张实施德政,以上化下。
(4)敬与忠:敬,对事严肃认真,忠,对人对事尽心竭力。
主张引导百姓敬、忠,要对百姓庄重,对父母孝顺对子女慈爱,选用优秀的人。
(5)国与家: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主张国家要严谨、守信、节用、公平、关心民生,以德服人。
【孔子为什么主张“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成语: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2)孔子用一个比喻(譬如北辰)来说明什么:为政以德可以实现天下归心。
【孔子认为统治者怎样才能实现“为政以德”】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以“政”、“刑”治国与以“德”、“礼”治国,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民的表现有何不同?
方法:法律惩罚精神鼓励人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
(2)孔子用这个对比来说明:德治比法治的效果更佳,可以使百姓有羞耻心而归顺。
【思考课后练习: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为政以德-复习PPT学习教案
会计学
1
一、知识框架
1、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孔子的“德政”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修己”
与“治人”。“修己”是指为政者自身基本素质 的修养;“治人”则是对民众的管理与教化。 相关术语:“德政”
“为政以德,治国以礼”
第1页/共24页
2、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 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 谓浪费。
第8页/共24页
(二)2009年浙江高考卷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第23页/共24页
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 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 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第14页/共24页
(五) 2011年浙江省高考说明参考试卷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甲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 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 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 么?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 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
[重点]《论语》复习资料.docx
《论语》复习资料
一.为政以德
【内容提要】
这一章阐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以及礼教(先富后教)、取信于民、均贫富(藏富于民)、反对横征暴敛、反对暴政的仁政理念和对统治者以身作则的要求。
【思考题】
1.阅读下而文段,回答后而的问题。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请就以上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
【参考答案】
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本原则,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距,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但他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呜鼓而攻之可也!”
③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从攻上文段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徳风,小人之徳草”的作用,但是他乂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和矛盾的吗?対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
【参考答案】
(])以後:台国
(2)孔字曉政爲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需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复习目标:
为政以德
①背诵相关章节 ②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 ③为政者的基本素质 ④ “均无贫”的含义
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政、刑:用法令禁止人们做什么,并以惩罚为 手段加以实施。 德、礼:鼓励人们做什么,并以教育熏陶为手 段加以实施。
鼓云乎哉?”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礼何?:”以钟鼓玉帛等为外在形式,以仁为内核。
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
仁人。:”即仁爱。仁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 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足,君孰与足主?张” 藏富于民 反对横征暴敛
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 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为政者的基本素质
厚德载物、
取信于民、奉公正己、
厉行节约、爱民如子(仁爱)、以民为本
12.7、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
矣。”
子贡曰:取“信必于不民得已(而诚去信,)于斯三者何先?”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为政以德(复习)..
• (1)从两者实质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联系的。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强制性的“外 律”、“他律”,其主要功能是“惩恶”,对道德建设有引导 作用,也是道德建设的保证,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养成有培养和 引导作用。“德治”属于思想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自 觉遵守社会秩序的“内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扬 善”,它是立法的基础,是保证和调节各行各业人们生活、工 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决许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可以 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 • (2)从具体内容看,法律中有道德,有的法律本身以道德判 断为基础;而道德中也有守法、执法的内容。 • (3)从历史和实际看,我国经过了人治——加强法制——法 治——法治、德治的结合的过程。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 的道德体系正在建设和形成,提倡德治尤为必要。古代的“德 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 “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 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 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 (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这种做法 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值得研究总结。
• • • • • • • • • • • 一、通假字(4)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 2.道之以政(导) 3.道千乘之国(导) 4.无乃尔是过与(欤) 二、词类活用(10) 1.足食,足兵(使动用法) 2.富之(使动用法) 3.于斯三者何先(形作动) 4.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 5.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形作名) 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名作动) 7.举善而教不能(形作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冲刺之《论语》选读简答题精选汇编 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冲刺之《论语》选读简答题精选汇编高三总
复习
《为政以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二: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①,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缩:理直。
21.第二则材料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2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异同,并评析材料中所表现的精神。
【答案】21.知其不可而为之
22.同:都体现了两位圣人的执着精神和担当意识
异:孔子说“不敢不告”时渗透着无奈,这种担当与责任更多是对统治阶级负责;孟子说这些话时正与公孙丑讨论关于勇气的话题,话语渗透着一种磅礴之气,这种担当与责任是针对万千大众的。
这种执着和担当在礼崩乐坏、正统的伦理纲常坍塌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即使面对强权,即使有千万人的阻挠,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表现出一种勇敢和无畏,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灿烂文明的重要一部分,哪怕是今天也依然难能可贵。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哪句话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容,然后结合孔子的相关内容概括,句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如果自我反省之后能够理直气壮,无愧于良心道理,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和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相似。
《论语》复习
《论语》复习
《论语》复习
一、为政以德
文化思想
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本。
孔子提出了“均无贫”的思想,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有本质的区别。孔子的“均无贫”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它的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
练习: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1分)
(2)你怎么看待孔子的德政主张?(3分)
【参考答案】
(1)(1分)季康子:以法治国(法治)。孔子:以德治国(德治)。
(2)(3分)赞同。治政要以德为首,以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德治政才能凝聚人心。
统治者是老百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老百姓是被统治者影响和化育的对象。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成为老百姓的道德模范,并且还要主动用自己的德行来引导、教育、感化老百姓,改造思想,移风易俗,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获取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二、克己复礼
文化思想
明白“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认为“礼”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内核就是“仁”;“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用“孝悌”把“仁”和“礼”统一起来。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在“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简答题复习ppt精品课件
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 料作一番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示例: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 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 可能为国家做事,也才能够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自身的修 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孔子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 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果这样,就没必要 “杀无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 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样,孔子自然反对武 力征服,主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统治者 自身的榜样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 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克己复礼
问题探究
【原文】 2· 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
【原文】 3· 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原文】 3· 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原文】 6· 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原文】 16· 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 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 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 12· 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 【原文】 1·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 本与?”
为政以德复习资料[1]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思想陈述
(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及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13.6) •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 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 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 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 •
“正名”就是“复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 孔子对曰 : “ 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公曰: 善哉! 君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臣臣 、 父父 、 子子 。 ” 公曰 : “ 善哉 ! 信如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信如君不君 , 臣不臣 , 父不父 , 子不子 ,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11)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3.1) )
一、为政以德
名句背诵
•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2.3) • 2、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 ——— 。”(13.6) •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 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 ————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而谋 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 , — ——————。"(16.1)
“为政以德”
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在历史进步与道德堕落的二律背反中,
孔子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作为评价社会的价
值准则。从现象上来看,孔子是文化保守
主义者,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建立道德 至上的理想社会。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 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6、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1)季康子:以法治国(法治)。 孔 子:以德治国(德治)。 (2)赞同。治政要以德为首,以德治政才能使天 下归服,以德治政才能凝聚人心。 统治者是老百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老百姓 是被统治者影响和化育的对象。一个好的统治者 应该成为老百姓的道德模范,并且还要主动用自 己的德行来引导、教育、感化老百姓,改造思想, 移风易俗,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获取政治清 明天下太平。
1.(1)孔子主张通过道德、礼教来引导百 姓,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让百姓内心有 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这是人道主义思 想观的体现。 (2)这个主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因 是变化的根据,教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 办法是要使人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 心;但是,在一定情景下,辅之以法制也 是必要的,对某些人,仅用道德、礼教也 不起作用,这时就必须辅之以法制。
为政以德复习课(用)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章节(2.1 2.3 1.5 13.6 2.20)。
2、总结文言知识。
3、增强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复习重点:
总结并掌握该课出现的文言知识。
复习方法: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纠正归纳。
复习时间:
两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文本自由背诵重点句子及重点词义。
二、小组合作共同总结易错音义。
(学生总结后,归纳。)
譬(pì)如:比如,就好像。冉(rǎn):姓。
庶(shù):众多。①众多。人多。②百姓,平民。③旧时指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如“庶子”,妾所生的儿子。④差不多。⑤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
千乘(shèng):千辆兵车。颛(zhuān)臾(yú):鲁国的附庸国。
彼相(xiàng):那些扶持者。相(xiàng)夫子:辅佐季氏。
盍(hé):何不。兼词,是“何不”的合音。兼起疑问副词“何”和否定副词“不”的作用。偃(yǎn):仆,倒伏。被折服,被感化。有成语“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击战鼓。
稼(jià):耕种,种田。
居其所:处在自己的位置。适卫:到卫国去。适,往,到。
问政:询问治理国政的道理。斯三者:这三项。斯,代词,这。者,助词,表示提示停顿。民无信不立:“民无信则国不立”的省略说法。信,信任。立,存在,生存。
不能者止:不能(胜任)就该辞去。者,的人。止,停止。
危而不持: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护持。危,危险。持,扶持。
颠而不扶:即将跌倒却不搀扶。颠,跌倒。扶,搀扶。
尔言过:你的话是错误的。言,话。过,错误。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
论语选读复习: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 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有道/为政以德 的社会。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稷,有人说是孔子对 “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 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 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 朴野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 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 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它 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
根据上文内容, 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以内
等级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尊卑秩序)
(五)阅读《论语》选段,回答文后试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 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12.1)
本:根本,指孝。道:仁道。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 们,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 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 更何况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