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研究
产品进 出口总额 的 比例 。由于它剔除 了通货膨 胀 、汇率变动 等 宏 观总量方面波 动 的影 响 ,因此不 同时期 、不 同国家之 间都 具
有 可 比性 。 用 公式 可 以表 示 为 : ,( ) 其中 ,T C为一国某类产 品贸易竞争指数 ;X为该 国该 类产
、
( 一 ) 中 国 大豆 生 产现 状
数据来源 :联合 国粮农组织 h t t p :/ / w w w . f a o .o r g 从表 2可以看 出 ,中国大豆产业的贸易竞 争指数 1 9 9 7年 以 来一直接近 一1 ,并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 ,而其他三 国的贸易 国传统 出口创汇产 品 ,从 1 9 9 6年我 国成为大 豆净 进 口国开始 , 竞争指数都接近 l , 这说 明与其他三国相 比,中国大豆的国际竞 短短 十几年 的时间内,我 国大豆进 口量剧 增到 5 8 3 8万 吨 ,成为 争力 较差 ,并且有逐年减弱的趋势 。 世界 上最 大的大豆进 口国。 三、提升我 国大豆国际竞争 力的政策建议 二 、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 比较分析 ( 一 )依靠科技进 步,提 高大豆单产水平 目前在 国际竞争力 分析 中用 到的指标 主要是 国内市场 占有 利用科技 的力 量来提高 单产水平 产业竞 争力有效 途径 。一 率 、进 口国市场 占有率 、国际市场 占有率 、贸 易竞争 指数 。从 方面要重视大豆相 关的科研 工作 ,开发优 质高产 品种 ;另一方 中国是世界上大豆最 大的进 口国和 消费 国来 分析 ,在此 仅就 国 面,要加大科研投入 , 要 对优 良大 豆品种培 育和推 广 ,改善耕 际市场 占有率和贸 易竞 争指 数两个指 标进行 国际 比较 ,从而分 作的技术 和方式 ,让科技对产业进行推动 ,让 它更具竞争力 。 析我 国在大豆市场 的竞争力强弱。 ( 二 )发展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增 强农 户组织性 ( 一 ) 国际市场 占有 率 我国生产大豆多为小农模式 ,这种经 营方式在大豆 的生 产、 国际市场 占有率 指 的是 针对某 一特定 的产 品,在 世界 出 口 流通 、加工环节都 造成 了许 多不便 ,这 样对我 国大豆生 产造成 总额中一个 国家所 占的比重 ,如果 比重上升 就说 明该 国该 产业 了严重的制约。所 以 通过发 展农 民经济合作 组织来增 强农户 或产品的出 口竞争力增强 ,反之则意味着竞争力 的减弱 。 组织性是很有必要 的。这 样不仅 可 以降低 生产成本 ,节 约资 源 用 公 式 可 以表 示 为 消耗 ,还可以降低 交易成本 ,提高产业竞争力 。 其 中,表示 i 国j 商品 的国际市场 占有 率 ,表示 i 国j 商 品 ( 三) 突出非转基 因的品质特 点,限制转基 因大豆的使 用范 的出口额 ,表示 J 商品的世界 出 口额 。
大豆种子行业市场分析
大豆种子行业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广泛,种植量居世界首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大豆种子行业作为大豆产业的重要一环,也具有广阔的市场。
二、市场规模目前,我国大豆种子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万公顷,大豆种子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亿公顷,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而且,随着我国大豆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豆种子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三、竞争态势1.技术竞争:大豆种子的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是种子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
各大种子企业都在不断研发新的大豆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抗性,提供更高质量的种子。
2.品牌竞争:一些知名的大豆种子品牌在市场上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能够吸引更多的种植户购买。
3.渠道竞争:种子销售渠道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也非常激烈。
不同的种子企业通过建立销售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来扩大市场份额。
4.价格竞争:大豆种子的价格也是种子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方面。
价格低廉的种子有时能够吸引更多的种植户选择。
四、发展趋势1.转基因大豆种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转基因大豆种子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转基因大豆种子具有抗虫、抗草等特点,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未来有望继续得到广泛应用。
2.绿色环保种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绿色环保种子也将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种子具有无农药残留和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提供更可靠的种子选择。
3.多品种种植:未来,大豆种植可能会走向多品种选择和混种种植的趋势。
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整体产量和品质。
4.互联网+种子行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种子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互联网平台,种子企业可以将产品信息传达给更多的种植户,提供在线销售和服务,并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推广。
综上所述,大豆种子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国内外大豆产业、科技现状浅析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思考
辽宁农业科学㊀2019(6):44~48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2-1728(2019)06-0044-05㊀㊀㊀㊀㊀㊀doi:10.3969/j.issn.1002-1728.2019.06.011国内外大豆产业㊁科技现状浅析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思考∗曹永强,王昌陵,王文斌,宋书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辽宁沈阳㊀110161)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大豆生产十分脆弱,与其被公认的重要性极不协调㊂在大豆科技㊁产业政策等方面我国与美国等大豆主产国之间还有很大差距㊂文中梳理了国内外大豆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现状,阐述了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需求㊁发展措施和政策建议㊂关键词:大豆;产业发展;科技;思考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B㊀㊀大豆原产于我国,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重要的粮㊁油㊁饲㊁营养等功能兼备的经济作物,在全球农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㊂同时,大豆具有贸易杠杆功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调节与制衡角色,能够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风向,因此,大豆产业发展一直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㊂随着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外贸的持续冲击,急需加快大豆产业的自主科技创新,适当扩大种植面积,促进产能提升,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保障必要食用供给,切实提高我国大豆产业抵御不确定风险的能力㊂1㊀国内外大豆产业现状1.1㊀国外大豆产业现状1.1.1㊀世界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㊁总产和单产进入21世纪,世界大豆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种植面积㊁总产和单产持续增加,其中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7535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12380万hm2,增加64.3%;总产由2000年的17510万t增加到2017年33682万t,增加92.4%;单产由2000年的2.32t/hm2增加到2.72t/hm2,增加17.2%[1,2]㊂世界上大豆主产国有美国㊁巴西㊁阿根廷㊁印度㊁中国㊁巴拉圭㊁加拿大等,生产了全世界95%的大豆(表1)㊂2018年,巴西的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为3750万hm2,美国总产和单产均最高,分别为12773万t和3.55t/hm2[3]㊂表1㊀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㊁总产㊁单产面积(百万hm2)总产(百万t)单产(t/hm2)世界130.04369.32 2.84美国35.96127.73 3.55巴西37.5120.5 3.21阿根廷19.0057.0 3.00印度11.210.50.94㊀㊀数据来源:USDA,2018.91.1.2㊀大豆生产形式及相关政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的大豆主产国大豆生产呈现出高度规模化㊁集约化㊁机械化㊁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生产主要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基本单元,由于普遍种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采用化学除草技术,节省了大量人力投入,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单产水平又相对较高,因此,经济效益十分显著㊂种植形式通常以大面积清种轮作为主,其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成果转化率及科技贡献率较高㊂产业政策方面,20世纪90年代,为保护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美国将大豆产业纳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实行严格的农作物轮作制度㊂政府通过发放农业生产性补贴㊁科学发展补贴㊁金融补贴㊁贸易补贴等多种补贴形式(占总收益的40%~60%),全方位扶持大豆产业发∗收稿日期:2019-06-1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0201);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CRAS-004)作者简介:曹永强(1977-),男,硕士,研究员,从事大豆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研究㊂E-mail:yqcao1977@ 通讯作者:王文斌(1968-),男,硕士,研究员,从事大豆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研究㊂E-mail:wbwang@ 宋书宏(1964-),男,博士,研究员,从事大豆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研究㊂E-mail:sshun@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曹永强等:国内外大豆产业㊁科技现状浅析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思考展,保障了农民利益,促进了大豆产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㊂1.1.3㊀大豆国际贸易情况2017年,世界大豆贸易总量达到了1.55亿t,其中,美洲大豆占据垄断地位,竞争优势明显㊂按世界大豆贸易份额排名依次为巴西(43.2%)㊁美国(38.5%)㊁阿根廷(6.3%)㊁巴拉圭(4.3%)㊁加拿大(3.1%)㊁乌拉圭(2.1%)㊁乌克兰(1.8%),其他国家所占份额不足1.0%[4]㊂在定价方面,美国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大豆出口市场90%以上的贸易份额,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简称CBOT)掌握着国际大豆市场的定价话语权㊂中国进口大豆占世界大豆总进口量的60%左右,仅从美国进口大豆量就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5%,约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㊂1.2㊀我国大豆产业现状1.2.1㊀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近20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先后经历了缓慢上升㊁快速下滑㊁基本稳定和逐渐恢复的4个阶段,而单产一直相对较低,提高不显著㊂2000年至201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维持在900万hm2,总产1600万~1700万t;此后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到2015年达到最低点,为650万hm2;近3年,随着国家多项发展大豆产业政策的出台,种植面积有一定恢复,2018年达到840万hm2,总产实现1500万t,但单产水平依然不高(1.79t/hm2),仅为美国大豆单产的一半左右㊂1.2.2㊀大豆生产形式及相关政策我国大豆生产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国营农场为代表的标准化㊁机械化㊁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特点是耕地质量较好,生产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以清种为主,单产水平较高,规模效益显著;另一种是小农户的低水平粗放生产模式,特点是耕地一般为中低产田,面积小而零散,资源投入少㊁利用率低,常作为次要作物间套其他作物生产,单产水平低,效益差㊂产业政策方面,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有利于促进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东北三省一区实行大豆目标价格补贴;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在东北三省一区实施玉米㊁大豆生产者补贴,且大豆补贴标准高于玉米㊂以上政策的实施,缩小了大豆与其他作物的效益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者种植大豆积极性㊂1.2.3㊀我国大豆需求与进口情况2000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豆需求与日俱增,年增长速度在10.0%以上,2017年总需求量达到11000万t,而国产大豆仅为1440万t(其中20万t 出口),全年进口9554万t,进口占比达到86.85%,同比增加13.9%,创历史最高纪录,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60%以上㊂2㊀国内外大豆科技发展现状世界大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主要体现在转基因育种㊁分子生物学㊁杂交育种㊁栽培生理生态㊁加工等几个方面㊂2.1㊀转基因育种技术美国转基因育种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在基因挖掘㊁定位㊁克隆㊁转化等关键环节掌握核心技术,已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及应用体系㊂美国利用转基因技术已成功培育出第二代转基因(Roundup Ready2(glyphosate-tol-erant))品种和2+转基因(RR2Xtend=Roundup Ready2Xtend(glyphosate and dicamba-tolerant))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3.5t/hm2以上㊂2013年,孟山都公司培育出抗除草剂和抗虫(Bt基因)的复合性状转基因大豆品种㊂2015年,巴西已连续第三年种植了抗虫㊁抗除草剂复合性大豆,种植面积为520万hm2[5]㊂目前,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在9500万hm2,美国及拉美国家的大豆生产中有95%以上为转基因品种[6]㊂我国大豆转基因技术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遗传转化㊁外源基因挖掘㊁克隆及受体种质筛选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技术储备㊂目前,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转化效率已达到了1%~2%,而缺乏稳定可靠的优异外源基因及高转化效率的优异种质成为该技术实施的技术瓶颈㊂2.2㊀大豆基因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随着大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豆全基因组测序成果显著[7]㊂继2010年美国发布了Williams82 (Glycine_max_v2.0)和野生大豆(系谱IT182932)基因组序列,高质量的大豆基因组研究成果陆续发布,为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定位㊁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8]㊂2018年,中国科学院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对国审广适应大豆品种 中黄13的基因组(Gmax_ZH13)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1.025Gb的基因组序列[9],该成果为我国大豆分子育种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基础㊂在大豆分子遗传基础及种质资源遗传评价研究方面,针对不同性状(产量㊁品质㊁农艺性状㊁抗虫㊁抗病㊁抗逆等)特点,美国已建立起比较系统的研究体系,在表型遗传研究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重要性状进行基因多年多点的分子定位研究,建立了涵盖20个连锁群,包括1400多个标记的遗传图谱,明确了大豆部分农艺㊁产量㊁品质㊁抗病㊁抗逆等重要性状的有效基因位点及遗传特点[10~12]㊂我国国家种质资源库现保存32000余份大豆种质资源,丰富资源的遗传差异及基因挖掘研究尤为重要,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㊁改进,建立了基于大豆核心种质的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技术体㊃54㊃辽宁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系,构建了规模小㊁多样性丰富㊁代表性强的一系列大豆核心种质基因库,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野生大豆泛基因组,并在基因水平上解析了大豆遗传信息,为促进大豆育种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理论基础㊂2.3㊀杂交㊁分子育种技术大豆新品种的培育是更多优异基因的再聚合㊁再重组,创制更加优良品系的过程,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分子设计育种成为热点[13],目前采用分子技术可对1~3个目标基因进行有效整合,而杂交育种技术的强大基因聚合能力是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仍是世界各国大豆育种的基础性工具㊂近年来,基因组学㊁生物信息学为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为完善以不同育种目标为前提的杂交育种亲本选配㊁后代选择等理论及方法奠定了重要生物学基础㊂我国在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及安徽阜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均选育出了杂交大豆品种,如果能在完善强优组合组配㊁繁育制种优化等瓶颈技术上有所突破,未来杂交大豆将具有很大发展潜力[14]㊂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㊁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等分子育种技术发展较快㊂在大豆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应用研究方面,国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产量和产量因素㊁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㊁油酸含量㊁抗SMV㊁抗SCN㊁抗虫㊁耐逆等都有QTL定位,并通过前景选择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优良株系㊂我国在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发面与国外还有较大差异,QTL标记的精准性和可重复性还需进一步提高㊂2.4㊀栽培技术特点及相关基础研究美国大田作物生产执行严格的轮作制度(美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大豆具有根瘤固氮(70kg/hm2,纯N)㊁养分消耗少㊁秸秆还田率高等利于土壤改良的特性,并形成了以免少耕㊁全程机械化㊁高密植㊁精准施肥(单位面积为我国的1/4)㊁化学除草㊁调控水份等一系列技术在内的完善栽培体系㊂同时,精细的生育区组划分体系为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布局合理的试验网络体系,为品种的种植方式㊁产量形成与表现提供基础数据;其他专业机构为大豆种子加工㊁机械配套㊁肥料配比㊁病虫草害防控㊁防灾减灾㊁市场分析与产业预测等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㊂我国大豆栽培技术体系发展不平衡㊁不健全,各地区各具特色,如:黑龙江国营农场结合机械化大面积生产,提出的 大垄窄行密植 与 垄三栽培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增产效果显著[15];南方地区的 玉米(木薯) 大豆间套作栽培 模式较为成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16]㊂而在很多地区大豆种植仍很粗放㊁落后,没有可依的栽培技术体系㊂同时,大豆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研究为大豆生产的技术突破及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虽然国内外科研机构在大豆高产发育机理㊁水肥互作产量调控㊁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率关系㊁区域土壤与水等生态影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基础研究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突出问题,研究成果应用率低㊁效果不显著㊂2.5㊀大豆油脂㊁饲料加工㊁食品加工㊁保健品加工油脂㊁豆粕是大豆传统加工业两大主要产品,通过加工设备与工艺的改良,大豆油脂提取率已达到70%以上,豆粕蛋白的NSI值达到75%以上㊂在改进加工设备配置的同时,提高产品有效活性物质㊁降低营养抑制因子等提质技术成为未来压榨工艺的发展方向,例如,酶法冷榨技术㊂豆制品加工由传统小作坊的经验加工向规模化㊁标准化生产发展[17],豆制食品营养(功能营养㊁抑制因子)及质量安全基础研究成为热点,推动产业不断升级㊂我国大豆蛋白质粉㊁软磷脂㊁异黄酮等大豆保健品研发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仍缺乏核心技术㊂总而言之,常规技术仍将是大豆资源创新㊁新品种选育的基础工具和基本方法,转基因育种技术㊁分子育种技术是大豆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远期而言,三者将相辅相成㊁密不可分,最终形成现代育种技术体系;种植制度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到可持续的农作物轮作制度上来;种植模式依因地制宜原则,完善已有成熟模式,向多样化模式的探索;栽培技术及田间农艺措施的发展将向简约化㊁机械化㊁规模化发展;大豆加工向标准化㊁产业化㊁保健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㊂3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思考3.1㊀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3.1.1㊀大豆育种技术的创新力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豆育种单位仍然主要以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大豆新品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手段结合不够紧密,功能基因研究与育种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在产量㊁品质㊁抗逆性㊁适应性等方面均具有突破性进展的品种还不是很多㊂同时,重要性状遗传㊁分子调控㊁基因聚合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缓慢限制了育种技术的创新,品种选育技术鲜有突破,超高产品种不是很多[18]㊂3.1.2㊀我国种质资源数量虽多,但基础研究与创新利用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对各类种质资源的认知还不够全面㊁深入,导致优异资源的育种利用率偏低及利用方法不正确,大量优异基因未得到有效利用或部分丢失,导致大豆育种遗传基础狭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仅限制了常规优良品种的选育,也限制了特异专用大豆品种的选育㊂3.1.3㊀大豆生产区域布局㊁结构失衡,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依据‘国家农作物优势区域布局“和‘农作物种植制㊃64㊃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曹永强等:国内外大豆产业㊁科技现状浅析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思考度“,我国大豆在区域布局及种植比例上都严重失调㊁不足,2018年,大豆种植面积0.084亿hm2,不足玉米的1/4㊂同时,在我国很多地区,大豆生产被弱化㊁边缘化,农民种植大豆缺少技术服务机构的有效指导,品种和配套技术更新缓慢,生产分散㊁管理粗放,种植的大豆单产水平低㊁品质一致性差㊁收益不高㊂同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贡献率(2017年为57.5%)与美国(80%以上)相比仍有较大差距㊂3.1.4㊀栽培技术突破性成果少,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大豆生产的区域性较强,不同区域的栽培技术差异较大,不能一概而论㊂由于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形成㊁发育㊁肥水利用效率㊁抗病耐逆㊁环境协调等生理生态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大豆区域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突破性成果少㊁更新滞后㊁配套性不强,限制了品种潜力挖掘及生产效率的提高㊂除国营大农场㊁专业合作社外,我国多数地区大豆生产较为分散㊁不成规模,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均不高,而适用于小面积大豆生产的小型农机设备又十分短缺,适用机型较少,这也导致了适于机械化的品种和与之配套的机械化栽培技术应用率不高,农机与农艺脱节严重,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㊂3.1.5㊀新型蛋白制品自主创新能力弱,精深加工技术储备不足我国生产的大豆主要是用于加工食用,市场对传统豆制品㊁新兴豆奶及蛋白制品的需求量较大㊂然而,我国大豆传统制品加工工艺更新滞后㊁工业化程度低㊁生产工艺粗糙㊁现代技术应用率低,造成产品升级换代缓慢;在精深加工方面,关键设备元件严重依赖进口,自主技术工艺研发不足,限制了大豆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竞争力提升㊂3.1.6㊀产业扶持政策需具有较好的实效性和稳定性2015年以前,国家虽然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振兴大豆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但由于缺乏实质性利好内容,可操作性一般,没有收到预期效果㊂而近3年,国家大豆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大豆产业有逐渐回暖趋势,可见国家扶持政策对产业发展影响很大㊂同时,国家产业政策的稳定性也极为重要,能够有效保障生产者的预期收益,防止产业因政策的不确定性而出现大起大落现象㊂3.2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针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应协同推进大豆基础理论㊁应用基础理论及方法技术创新等3方面工作,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㊁遗传育种㊁栽培生理生态㊁精深加工及政策研究等研发体系,并加强各领域研究的互相衔接与协调,实施联合攻关㊁全面创新战略㊂3.2.1㊀大豆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加强大豆抗除草剂㊁抗虫㊁养分高效利用的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㊂首先,要完善基因挖掘㊁克隆技术体系,充分验证基因功能,获得可靠的目标基因;其次,通过优化技术方法和反应条件,建立高效的大豆再生体系和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提高转化率㊂3.2.2㊀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组㊁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开展大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完善基因分析技术,对大豆发育㊁产量㊁品质㊁抗性等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组进行解析,揭示内在调控机制;开展大豆重要性状分子标记研究,构建高质量㊁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明确基因位点及其对性状变异的遗传贡献率㊂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的深入研究将为大豆分子育种体系的建立奠定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㊂3.2.3㊀大豆优良品种选育与遗传育种研究(1)优质㊁高产㊁多抗㊁广适大豆新品种选育㊂(2)超高产㊁广适性大豆品种选育与筛选㊂(3)杂交大豆品种选育与制种技术提升㊂(4)专用型(鲜食㊁小粒型㊁黑豆)大豆品种选育㊂(5)开展大豆品种间㊁种间杂交产量㊁品质等重要性状遗传机制和品种改良方法研究,完善现有育种技术体系,提高育种效率㊂3.2.4㊀大豆种质资源鉴定㊁评价与创新利用(1)开展大豆种质资源收集㊁分类㊁保存㊁精准鉴定与评价工作,建立资源数据库共享平台,并对优异资源进行分子水平鉴定,为育种利用提供基础数据㊂(2)采用常规技术㊁分子技术,利用现有材料创制目标性状极优新种质,培育特异新种质,保护优异基因稀有资源㊂3.2.5㊀大豆相关生理机制研究(1)大豆高产潜力形成基础及生理机制在大豆适宜种植区域,通过优化栽培条件,构建高产(超高产)群体,系统研究环境条件㊁物质积累与转运分配㊁光合生理㊁资源利用等与产量关系密切因素,明确大豆产量潜力的形成条件与机制㊂(2)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的形成机制以高产群体㊁标准化生产群体㊁传统生产群体㊁间套作群体㊁夏播复种群体以及瘠薄地㊁半干旱逆境群体等产量差异群体的光㊁温㊁水㊁气㊁肥等资源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诸要素利用效率及变化规律差异表现,建立诸要素不同层次的动态参数模型,为改进㊁提升包括品种选择㊁田间配置㊁肥水调控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在内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㊂(3)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从营养元素吸收与转运㊁相关调控激素变化㊁光合产物分配时空变化㊁籽粒化学成分动态转换等角度研究栽培措施㊁资源条件等对品质指标的影响机理,分析相关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不同生态区㊁不同栽培条件下大豆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明确限制因素,为品质提升奠定基础㊂㊃74㊃辽宁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3.2.6㊀大豆绿色㊁高产㊁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以减少能耗㊁提升质量㊁保护农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在大豆主产区,开展绿色㊁高产㊁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㊂重点研究应用大豆轮作倒茬㊁化肥减施㊁低毒环保病虫害药剂和除草剂减施㊁保护性耕作等绿色栽培技术措施对大豆产量㊁品质㊁效益及土壤质量的影响,探索合理的产投比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平衡点,明确各项措施具体内容与指标,实现减少化肥用量10%以上㊁农药用量10%以上及节本增效15%以上[19]㊂对成熟技术进行组装㊁集成,进行科技示范,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㊂3.2.7㊀大豆制品㊁保健功能品加工技术研究(1)大豆养分与传统㊁新兴豆制食品品质关系研究,明确与食品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关键指标,提出加工专用品种分类划分标准㊂(2)加强关键及配套加工设备的研发力度,完善不同豆制食品加工工艺,建立节能㊁环保㊁健康营养的豆制食品加工工艺体系,提升现有技术水平㊂(3)开展大豆特殊保健功能成分研究,明确大豆特殊成分的保健功能,提出专用品种分类标准,建立优质㊁高效的提取加工工艺,为产业化奠定技术基础㊂3.2.8㊀大豆效益补偿机制研究(1)研究经济效益㊁生态效益㊁产业政策等因素对种植户选择何种作物进行种植的决策行为的影响,明确关键因素㊂(2)开展效益补偿方式和方法㊁实现途径和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大豆产业效益补偿机制[20]㊂(3)开展效益补偿对种植户行为及产业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㊂(4)从生产技术角度,研究不同作物种植效益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技术解决方案,促进种植效益的提升㊂3.3㊀发展措施与政策建议首先,优化区域布局,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实施大豆振兴战略㊂完善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落实‘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指导内容,大力发展东北春大豆和黄淮海夏大豆等优势产区大豆生产,推进实施玉米与大豆轮作,建立合理的农作物轮作体系㊂第二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组织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促进大豆产业全面发展㊂适当增加对大豆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稳定人才队伍,制定长期㊁可持续的科技发展规划,保持科研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避免科研单位为生存而被项目左右,频繁改变研究方向,成果难有突破㊂组织跨学科㊁跨机构的技术协同攻关,做到整体联动㊁优势互补㊁资源共享,形成完整的产业研发体系㊂第三㊁落实大豆产业扶持政策,建立补偿机制㊂制定㊁落实大豆产业保护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完善大豆生产补贴制度,稳定收益预期,引导农民科学安排,扩大大豆生产[21]㊂开展轮作制度试验示范,支持东北冷凉区和农牧交错区推行玉米大豆轮作,建立完善的用地㊁养地相结合的轮作制度体系㊂第四㊁开展科技示范㊁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普及㊁推广工作㊂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开展新成果㊁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培育大豆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做到科技入户,技术到田㊂参考文献:[1]㊀Worl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USDA,2001.1.[2]㊀Worl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USDA,2017.12.[3]㊀Worl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USDA,2018.9.[4]㊀Oilseeds:World Markets and Trade,USDA,2017.12.[5]㊀201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科技日报国际部,2016.[6]㊀2017~2022年中国转基因作物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18.[7]㊀夏正俊.大豆基因组解析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7(52):148~158.[8]㊀Jeremy Schmutz,Steven B.Cannon,Jessica Schlueter,et al.Ge-nome sequence of the palaeopolyploid soybean[J].Nature, 2010,463(7278):178~183.[9]㊀Yanting,Shen,Jing Liu,Haiying Geng,et al.De novo assemblyof a Chinese soybean genome[J].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 2018,61(8):871~884.[10]㊀曲梦楠,蒋炳军,刘薇.等大豆分子育种研究新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3):8~13. [11]㊀Yinghui Li,Guangyu Zhou,Jianxin Ma,et al.De novo as-sembly of soybean wild relatives for pan-genome analysis of di-versity and agronomic traits[J].Nature Biotechnology,2014,32(10):1045~1052.[12]㊀高莎,董德坤,刘乐承.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29):48~53. [13]㊀田志喜,刘宝辉,杨艳萍,等.我国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成果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9):915~922. [14]㊀师颖,马利平,张瑞军.大豆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种业,2017(8):17~19.[15]㊀朴英,付迎春,胡凡,等.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田杂草发生动态及化学除草体系对比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3):215~217.[16]㊀周颖,陈平杜,青庞婷,等.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8,36(6):745~750.[17]㊀杨婷婷,张海生,古晓红,等.新形势下我国大豆加工行业发展战略研究[J].大豆科技,2017(4):23~26. [18]㊀王岚,孙君明,赵荣娟,等.大豆超高产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13,32(5):687~693.[19]㊀杨婷婷,张海生,古晓红,等.大豆病虫害防控未来发展战略[J].植物保护,2018(7):84~85.[20]㊀郭天宝,李根,王云凤.中国大豆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1):26~34.[21]㊀盖钧镒.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调控[J].黑龙江粮食,2018(9):40~45.㊃84㊃。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大豆出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大豆对外贸易存在生产成本高、政策保护不足、单产水平低和销售困难等问题,提升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必须关注市场区位、质量问题。
关键词: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然而,由于对大豆重视不够,大豆种植科研投入不足,使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萎缩,单产增长缓慢,总产量也一直徘徊不前。
近年来,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2000年已突破一千万吨,超过当年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相对进口而言,我国大豆的出口不增反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百万吨以上下降到20世纪初的二十万吨。
总之,我国大豆出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1 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
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
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亿亩。
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
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
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 有一定的质量优势。
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
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
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
认清我国大豆产业形势,提升大豆产业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公认 的大豆原产国 ,也是大豆生产和消
费大国。但我国的大豆产业近年来受到 巨大的冲击 ,发 展步履维艰 ,市场失控 ,资源优势丧 失,正在陷入极不 安全的境地 ,已经影响到 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和谐社
等 ,这是大豆产业发展 的战略制高点。整个行业的竞争
不仅仅是加工行业的竞争 ,包括仓储、物流等在 内的产 业链的关键环节 的竞争更 加激烈 。这些环廿| 恰是 中国
国内的大型加工企业在不 断成长 、成熟 ,开始与国
际跨 国公司争夺 国内市场 ,并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跨国 公司在 中国加工行业的战略融资或控股 已基本完成 ,开 始 向产业链 的下游 延伸 ,包 括码 头、仓储 、物流设施
作者简介 :李建兵(9 1 17 ~ ) ,湖南I 澧县人 ,学士 ,农艺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农产品营销和农业信息化 。 晦
万t 。2 0 年种植面积1 34 / 年 04 4 8万亩 ,是近4 年来的最高 0 水平 。20 年种植面积为18 5 06 3 7 万亩 ,,进 口量 已增加到2 2 万t ,g 2 0 年 8 7 ,是 当年 国产大
豆 的1 倍 。2 0 我 国大豆 的进 口量首次突破3 0 万t . 8 07 00 。 国外大豆的大量涌入 ,严重挤兑 了国产大豆及其他油料 作物的市场 ,直接导致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生产相对 过度 ,豆农及油料作物种植者 的收入 无以为计 。同时 , 以国产原料为加工对象 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 ,尤其是大 豆加工企业 经营 困难。国外企业与资本大举进入 ,隐伏
中 国 食 物 与 营 养
20 年第 1 期 08 1
F o n o da dNurto ia ti ni Chn i n No. 1 2 0 1. 08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思考
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思考【摘要】当今南北美洲垄断世界大豆出口量,形成两分天下的寡头垄断格局。
而自1996年起,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呈现递减趋势。
文章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逐渐减弱甚至丧失的结论。
基于大豆贸易格局演变的视角,揭示了我国大豆贸易竞争力丧失的原因,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经营方式,加强大豆产业支持力度,对大豆进口进行适当控制及发挥大豆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大豆产业;大豆贸易;国际竞争力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也曾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出口国。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却大量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自1996年以来,世界大豆格局发生演变,我国大豆进口量以高速度逐年上升,过于依赖进口对我国的大豆产业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害。
一、我国大豆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一)当今国际大豆贸易的格局2010年排在世界大豆进口国前二十位的国家主要为亚洲、欧洲国家,其中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701万吨,居第一位,进口量超过前二十个国家的进口总量的50%,并且远远超出居第二位的欧盟,成为进口大豆最主要的国家。
[1]2010年在世界大豆出口量前二十位的国家中,排在前四位的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四国出口总量所占前二十位国家出口总量的比例超过90%,可以认为南北美洲垄断了世界大豆的出口量,在大豆出口中占据绝对优势,也说明从2004年开始形成的南北美洲两分天下的寡头垄断格局依然保持。
排在第一位的美国的大豆出口量为4235万吨,占二十个国家总出口量的45.51%,出口额为1858627万美元,占二十个国家总出口额的47.00%;排在第二位的巴西出口量为2586万吨,占比27.79%,出口额为1104300万美元,占比27.93%,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而且从出口价格来看,巴西的价格略低于美国,更加有利于大豆的出口。
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道, 目前全世界有 l 家 1处理油料为 60 的大 型油 2 3 00t 厂, 中4 其 家在 中国。 13 分布结构转移 , . 形成 “ 一线一面” 的格 局 我 国大 豆加工业地理分布大举转移 , 其走向特点是由大豆主产
斜, 这一时期 , 大豆产业所得到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环
境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一时期 , 大豆品种选育和新
收稿 日期 :00一 l 5 2 1 O 一1 作者简介: 胡波(96一) 女, 17 , 辽宁铁岭人, 管理学硕士 , 讲师 , 研究方向: 企业管理、 企业经营战略、 管理心理学。
14 3
江西农Fra bibliotek业学
报
2 2卷
技术创新工作方兴未艾 , 空前活跃 , 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 快。在品种创新方面 , 农业部在大豆振兴计划实施之初 就推荐了2 个含油量超过 2%的高油大豆品种, 3 1 作为项
2 我 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方面 。 . 多种原因导致产量不高 2 11 大豆生产有所恢复增长, .. 但速度缓慢 近几年, 随着我国政府对大豆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 大豆生产得
到恢复性增 长 。20 , 国大 豆播 种 面积 为 97 2 08年 我 1. 万
四种途径 : 榨油消费、 种用、 食用及工业消费。但从 2 0世 纪末以来 , 我国大豆消费中用于榨油消费的比重逐步提 高, 19 从 98~19 99年度 的 6% 提高 到 20 3 09年 的将 近 8%以上。大豆榨油后的主要副产物是豆粕 , 7 它有不同 的用途, 因而又产生不 同的产业链 。豆粕除用于制作牲 畜和家禽全价配合饲料外 , 还可以用 于制造糕点 、 保健食 品、 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等。大豆油除直接食用和进行 食品加工外 , 也用在工业和医药行业。 令人瞩 目的是, 外资的进入和大举并购 , 促使油脂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环境及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环境及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贸易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地位。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加剧,中国大豆进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环境及竞争力,对于促进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大豆贸易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目的及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环境及竞争力的分析,探讨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大豆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内容包括:(1)介绍中国大豆贸易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分析中国大豆贸易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挑战;(3)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大豆市场的竞争力;(4)探讨如何提高中国大豆贸易的竞争力;(5)结合国际贸易形势和政策,预测未来中国大豆贸易的趋势。
3. 研究方法及步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对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优劣势以及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和整理大豆贸易相关文献和数据;(2)分析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历程;(3)评估中国大豆贸易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4)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大豆市场的竞争力;(5)提出提高中国大豆贸易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6)结合国际贸易形势和政策,预测未来中国大豆贸易的趋势。
4. 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优劣势以及竞争情况,同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大豆贸易的竞争力提供参考和支持。
同时,对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大豆市场的竞争和把握未来的市场机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一、大豆的分类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华民族食用大豆的历史悠久,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主要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饲料豆以及其它豆:二、全球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全球大豆市场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6205万吨,同比增长7.6%。
全球大豆主产国主要有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印度、巴拉圭等国家,2020年全球大豆生产国中巴西产量最高,占比全球总产量比例为36.6%,产量排第二的是美国,大豆产量占比31.2%,其次是阿根廷,产量占比为13.7%,中国大豆产量占比5.4%。
三、中国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来看,2016年开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987万公顷,同比增长5.8%。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在60年代中期,中国大豆生产开始出现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只能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以满足基本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960万吨,同比增长8.3%。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大豆单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600公斤/公顷增长到1900公斤/公顷,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为1985.8公斤/公顷。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1995年之前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自1996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3.4%,出口量为7.9万吨,同比下降30.7%。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达到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出口金额为0.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析
黧
但是质量不过关 ,加工技术落后,这使我国畜产 品难 以将价格优势转化为 国际竞争优势 。
I 我 国 加 工 农 产 品 总 体 上 来 说 不 容 乐 观 ,与 发 达 国家 相 . 5
比存在着 很大的差距 。国外对于水果 、玉米、土豆等农产 品 的加工业 已经趋 于成熟 ,而我 国大部分却还是初级产 品。我 国加工农产品中,只有蔬菜加工产品 的竞争力较强,而在 糖 料和油料 等生产上 都不具有 比较优势 。
24 反倾 销 、 “ 保 条 款 ”和 新 型 贸 易壁 垒 。从 19 . 特 9 6年 以
14 2 0 0 4年我 国畜产 品对外 贸易逆 差为
85亿 .
来 ,我 国已经成 为世界上 出 口产 品受 反倾销 调查最 多 的国 家 ,而且 ,我 国农产品 出口也即将面临 “ 定产品过渡性保 特 障机 制 ”的不利 影响 。例 如 ,2 0 0 2年 ,西班牙 以中国柑橘 罐头 出 口的价格过低 ,将 由此导 致其橘 子产 业结构 受到威 胁 ,其农 民面临失业为借 口,向欧盟委员会提 出抗议 ,要求 对 中国实施特别保障措施,但是未经 通过 。与此同时,一些 国家也 出现了 “ 舆论壁垒 ” “ 、 知识产权壁垒 ”等新 的贸易
严重 , “ 业三废 ” 工 、水 土流 失 、 耕 地 盐 碱 化 等 等 问题 严 重
际 麓
中 国 出 口所 占的 金 额 比重 增 长 到 20 0 4年 的 88 %。 水 果 方 面 : 中 国 2 0 .1 00年 水 果 出 口量 为
15万 t 3 ,到 20 0 5年 已经 增 长到 3 46万 t 6. ,增
l1 出 ,因 我国 食的 在国 竞 不 三 来 此 粮 价格 际上 争力 i 日
中国主要粮食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主要粮食国际竞争力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主要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全面分析当前中国粮食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与挑战,以及潜在的机遇。
粮食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其国际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提升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中国这样的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对中国的主要粮食种类进行概述,包括小麦、稻谷、玉米等,并对它们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国际粮食市场的格局和趋势,揭示中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接着,本文将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深入探讨影响中国粮食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本文还将分析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变化、价格波动等因素对中国粮食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规则和政策调整对中国粮食出口的影响。
本文将提出提升中国粮食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粮食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政策支持等,以期为中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粮食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二、国际粮食市场竞争力概述国际粮食市场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粮食生产的成本、质量、价格、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粮食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粮食国际竞争力,以确保粮食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从成本角度来看,国际粮食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的比较上。
这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以及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一些拥有丰富农业资源和先进农业技术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粮食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粮食的质量也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高质量、安全、健康的粮食产品更受市场欢迎。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及差异化竞争战略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及差异化竞争战略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但是自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国际冲击,大豆产业处于全面危机之中。
为此,xx年起国家对东北大豆主区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2016年又改临时收储政策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但是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际冲击日益严重。
解决国产大豆的问题,学者们提出要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
但是,中国的大豆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国内企业与跨国粮商间的竞争、本国农民与外国农民的竞争,更是政府间的竞争、协会间的竞争,是各国主体协同能力的竞争,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2016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2016年两会期间农业部长明确提出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增加大豆,这为大豆差异化竞争战略从国家层面实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本文首先分析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政策中的地位演变,接着分析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要与需求侧改革配套,最后提出了需求侧改革的核心战略是差异化竞争战略,并分析差异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政策中的地位演变xx年前:调减大豆生产。
长期以来,“谁来养活中国”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面临着水土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增长缓慢,以及人口与收入提高、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双重矛盾。
因此,政府工作的重心,一直以提高粮食总产量,满足消费的需要为第一要务。
要提高粮食总产量,就要必须提高玉米、小麦、稻谷等高产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减少大豆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而要满足消费的需要,就必须提高大豆的进口量。
1996年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生产量渐渐减少,进口量逐渐攀升,谷物产量逐渐增加,较好地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大豆进口量增加更快,xx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超过生产量,并超过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
xx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就与粮食的种植结构调整,即高产谷物替代低产大豆的生产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大豆进口面临问题分析
中国大豆进口面临问题分析(一)国产大豆产量逐年下降,对外依存度日高。
国内由于种植成本的不断上涨及波动较大的市场价格,豆农的收益无法保障,种植积极性下降,如黑龙江全省大豆种植面积从最多时的6300多万亩减至2012年的3899万亩,预计2013年黑龙江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将减少10%以上。
目前,国产大豆产量已从2010~2011年度的1510万吨降至2011~2012年度的1448万吨,2012~2013年度预计进一步减至1260万吨。
不断下降的产量、日益升高的需求使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愈来愈高。
(二)种植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国产大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地域分散、化肥成本高等一系列原因,价格相对较高。
国外多是农场种植和机械化生产,加之各种补贴政策,价格相对较低。
以美国为例,美国为保护大豆生产者的利益,多年来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支持措施:一类是直接补贴,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另一类是政府提供的一般服务支持。
这种价格差异不但使国产大豆缺乏国际竞争力,进口大豆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不断提高。
(三)警惕突发禽流感对大豆市场造成的消极影响。
今年4月份,我国突发H7N9禽流感疫情,导致我国家禽和鸡蛋价格延续下跌趋势,上海、南京等地陆续关闭活禽交易区。
同时,印度尼西亚农业部日前表示将暂停从我国进口禽类产品,包括用来制造羽毛球的鸭毛。
此外,国内生猪存栏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截止到2013年2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4亿头,这是32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截止到3月29日,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12.8元/公斤,较1月18日下跌27.2%;猪肉平均价22元/公斤,较1月18日下跌16%。
猪粮比价跌至5.3,已经连续五周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下,这也是2012年12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
活禽交易减少和生猪养殖效益的回落对于饲料需求将形成利空影响,从而影响大豆进口。
-全文完-。
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建议
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建议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现状:目前,世界大豆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和变化的阶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1. 主要生产国:世界上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包括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这三个国家占据了全球大豆产量的绝大部分份额。
2. 市场需求:全球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油和植物蛋白来源,也广泛用于饲料生产。
3. 出口和进口:主要大豆生产国通常会将大豆出口到其他国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几乎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大豆满足国内需求。
4. 种植技术:大豆种植技术在不断改进,以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豆生产,以增加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产量。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建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自给率相对较低。
为了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高种植技术:加强大豆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培育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于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和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大豆种植的效率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3. 支持科学研究和转基因技术:鼓励科学研究,以提高大豆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合理使用转基因技术,确保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4.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提供农民培训课程,提高他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5. 发展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大豆种植户提供保障。
同时,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大豆产业链的发展。
通过以上建议,我国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增强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昂贵的贷价—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与国际竞争力研究
大 有 1 8公 斤 ,仅 为世 界 平 均亩 产 的 农 业 发 展模 式 ;将 基 因 工程 为 核心 门修 建 了一 条 “ 豆 铁 路 ” ;建 立 0 策 ,低 价 提供农 业 用 地 ,以吸 引外 资 发 展 大 豆 生 产 、 灌 溉 ,建 设 仓
储 、加 工 和服 务 体系 。这些 措 施 的 产 量迅 速增 长 ,大豆 及 其 制 品的 出 居世 界 第二 。
础 研 究和 品种 改 良 、栽 培 技术 和 技 的采 取 确 保 了
术 推 广 方 面 投 入 很 少 。而 美 国 7 美 国 大 豆 产 业 0 年 代 就制 定 了 国家 大豆 发 展计 划 , 世 界 第 一 的 地
8. 0 l 4 9 O2 8. 2 l 9 7 34
发 展 。 14 9 9年 建 国 以来 , 由 于 片 服 务 体 系 ,保
面强 调 以粮 为纲 ,忽视 大 豆种 植 , 障 大 豆 生 产 和 把 大 豆 只作 为小 作 物对 待 ,国家在 贸易 的 顺 利 发 水 利设 施 、农 田基 本建 设 、大 豆基 展 。 这 些 措 施
四是 盲 目进 口促使 价 格 下跌 , 致 豆 粕 、豆 油 进 口猛 增 ,从 而 冲击 0万 加 工 企 业 职 响 ,农 民 对 大 豆 重 视 不 够 ,规 模 进 一 步挫 伤农 民种 植 大豆 积 极性 。 国 内 产 业 ,影 响 3 小 ,生 产 条件 差 ,大豆 大 多种 在 地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随着 畜 牧 业 工 的利益 ;限 制转 基 因大 豆进 口会 二 是 受 追 求 粮 食 高 产 政 策 影
问徘 徊 。2 0 0 1年 我 国大 豆 亩 产 只 技设 备 应用 于农 业 生 产 ,形 成 准确 6 % 、 美 国 的 6 % 、 阿 根 廷 的 的 现代 生物 技术 应 用 于农 业 领域 , 9 1 6 % 和 巴西 的 6 % 。近 年 来 ,我 培 育 抗 除 草 剂 和 病 虫 害 的 高 产 品 2 0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世 寥 业 W r gc te 鏖 od ruu lA ilr
显 . 映出这两种作 物在国际市场 的 的出 口劣势较为 明显 。 反 竞争力不断下降 。此外 , 大豆 、 小麦 、 谷物 的显示性 比较优 势指 数值都 小 于1 。在 国际贸易 中处 于劣势 地位 。 美 国是全球农产 品出 口大 国, 大多数 农产品具有较 大的出 口优势 ,玉米 、
年 份
2 0 0 4
2 0 0 5
单位 :
玉米
6 7 .
3 9 .
大 豆
O 4 .
0 .5
大 米
3 6 .
2 1 .
棉 花
2 O . O 5 . Nhomakorabea糖
0 .5
0 .3
小 麦
0 3 .
0 7 .
向海外市场 拓展 . 易因 占有市场份 也 额过高而招 致进 口国的反倾销抵制 。 影 响农产 品出 口[ 。而在中 国农 产品 出 口品种 中. 份额较高 的主要是玉米 、
争力越强 。中美主要农产品显示性 比
较优势指数见表 3 。
比 势 较 比 优嚣 i 指 数 对
年 份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由表 3可知 , 中国主要 出E农产 l
品中, 大米 、 玉米 、 肉、 菜 、 类 、 猪 蔬 糖
织理论 , 一个 国家出 口商品 的范 围越 广, 对进 口国的依赖程度就越低 , 遭受 进 口国贸易制裁 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
出口地域狭窄大大限制了中国农产 品
数据来源 : 中国农业 信息 网
表 2 中 国 主 要农 产 品 20 - 2 0 0 4 0 9年 占农 产 品 出 口 比例
国产大豆竞争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国产大豆竞争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大豆生产及进出口方面的具体实际,首先考查了国产大豆的生产和进出口情况,简要介绍了大豆生产与地区分布,对“大豆危机”做了简要解释并指明了研究意义;其次,对国产大豆竞争力低下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竞争力原因对策1 研究背景1.1 生产简况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是世界大豆的主产国之一。
中国大豆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其产量一直居全球前列。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
然而,这种情况在1995年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且进口的趋势越来越猛。
80年代以来,国产大豆生产有了较好的发展。
然而,从1994年到2001年这8年中,我国的大豆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具体见表1(单位:万吨)。
从2002年起,我国农业部制定并启动了“大豆振兴发展计划”。
2004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达9590万公亩,总产量为1741万吨,每公顷产量1815千克,2010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23亿亩,同比减少1520万亩,减幅11.0%。
[1]1.2 大豆危机目前,我国大豆正在面临一场从未有过的危机,这场危机让每一个种大豆的中国农民直接感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压力。
早在1996年,我国就已经走出“传统的大豆出口国”的角色,转而成为“大豆净进口大国”。
国产大豆的产量由原来世界首位,退居为世界第四位。
“大豆危机”这个词由此产生。
[2]2 问题影响由于国内大量减产,我国大量进口大豆使得国内大豆价格波动严重,对市场造成较冲击,这不仅打击了豆农的积极性,也使得国内加工企业受到影响,损失惨重,对我国的大豆产业来说,无意是雪上加霜。
大豆产业面临的危机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首先,影响到大豆主产区农民的增收。
由于国内大豆价格的波动,影响到生产者的收入,这使得更多的农民放弃种植大豆,而使得大豆进一步减产,行成恶性循环的怪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曾是世界大豆的最大出口国和生产国,总产量曾占世界的80%~90%以上,而现如今,中国大豆产业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我国在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等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我国大豆停滞不前的时候,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他保健功能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在20世纪末短短的5年中,就召开了3次世界性的学术会议,专门研讨大豆对人体的各种保健效用及大豆产业的发展问题[1]。在2005年5月11日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大豆食品发展论坛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术大会大豆食品分会成立大会”上,有关专家表示,科学的进步和科技先进推动“大豆食品热”,面对全球大豆食品产业的加速发展,作为大豆的故乡,我们应该科学地重新认知自然赋予人类的大豆的巨大价值[2]。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对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大类:一类是世界大豆贸易的研究。我国学者陈应志(2004年)主要分析了世界大豆的生产及贸易情况,并指出世界大豆生产和贸易的总体格局是:面积稳步增加、单产趋于平稳、总产量显著提高、贸易日趋活跃;第二大类是研究中国大豆生产、消费及进出口状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豆问题研究》课题组从大豆的生产、消费和市场等方面研究了大豆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农业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基本情况;第三大类是中国大豆的竞争优势分析。周应恒、邹林刚(2005年)在对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实施差别化策略带来可观的市场效应的基础上,培养起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而利用竞争力指数分析大豆产业仍然是空白。本文则通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贸易竞争指数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可行性方案,从而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是美国,其次是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由表一可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近一半,出口量占世界的70%。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在大豆生产和出口上仅次于美国。而我国的大豆产量则一直居于第四位,且产量较为平稳。
关键词: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Abstract:Firstly,thisarticle analyses theactuality of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direction of foreigntradeaboutthe soybeanindustryinChina;computesthe market share,theRCAand TC index aboutthesoybeanindustryinAmerica,Brazil, Argentinaetc.It draws a conclusionthatthe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powerof Chinesesoybeanindustry is very feebleness orwe couldsay there is nocompetition powerinour soybean industryatallafterassessingandanalyzing thecompetitionpowerofours.After that,thisarticleanalyses in detail thefactorswhicheffect andrestrictthesoybeanindustryinChina, suchasthepolicy,the techniqueof production,thecircumstanceoftrade. Finally,thepaperputsforwardsomeproposalsto enhanc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 power of our soybeanindustry,for instance:cultivatingthevariety ofsoybean withhighquantityandgoodquality;developing the non-transgenicsoybean;controllingthe importofsoybeanequitablyand so on.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的生产与消费现状以及对外贸易地理进口方向;测算出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业的市场占有率、RCA指数、TC指数,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一直很弱或者说是根本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结论。然后详细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例如政策性因素、生产技术因素、贸易环境因素等等。最后提出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绿色大豆生产、合理控制大豆进口等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诸多对策建议。
1.1 世界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
大豆由于它丰富的营养,是人类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又是动物的重要饲料,所以世界各国对大豆的需求具有普遍性[4]。大豆生产遍及世界,其中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种植面积最大。2003年世界大豆的收获面积达到8369.5万公顷,产量达到18923.4万吨[5]。多年来,世界大豆产量一直居各类油料作物之首。
1 大豆产业的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
大豆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在20世纪40~50年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从1996年开始,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且进口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1996年~2005年的10年中,进口量增长了24倍。现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