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的农村转型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的农村转型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的农村转型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转型和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

然而,这些努力是否真正能够实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一、农村转型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逐渐向城市转移,而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大量变化。

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需要进行现代化和产业化改造。

此外,农村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提高生活质量,这些都需要农村转型的支持和推动。

二、农村转型的主要措施1.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转型的重要措施,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2.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农村转型的另一个关键措施。

通过促进城乡交通、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

3.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发展农村产业、加强乡村旅游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等。

通过这些行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水平。

三、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仍然不够高。

在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方面,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发展水平不平衡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等因素较大程度上影响收入水平,农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2.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目前,不少农民在种植和养殖方面缺乏先进技术,导致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较低,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3.土地资源和环境问题在某些地区,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因素导致农民难以维持生计和增加收入。

四、农民收入问题的解决方法1.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技术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业水平。

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技术研发和农业现代化,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条件和机会。

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之二 。 根据 国家统计 局的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 民收入 与 农
第一产 业 的弹性 系数 为 1 3 . ,明显高 于第 二产业 的 05 3 . 2 和第 三产业 的 06 。我 国农 民增 收缓慢 在很大 程度上是 .2
由于农业生产 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农业生产的弱质性是 指农业是 一个弱 质产业 , 场经 济 中处 于劣 势地位 。 在市 主
村土地征用制度缺陷, 农民科 学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等 因素是农 民增收滞缓的原因。政府应 高度 重视农 民增收问题 。 积极推进 农业产业化 经营, 强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 资, 加 加快土地征 用制度 改革 , 强农村地 区的教 育投 资, 加 千方 百计增加 农民收
入 , 城 乡共 享发 展 成 果 。 使
的关 注。根据历 年统 计年 鉴可 以看 出 ,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城 乡收 人 缩小 的 年 份 主 要 集 中在 17—93年和 98 18 19—9 7 , 年份 两者差距 不断扩 大。城乡收入 比 95 19 年 其余 例 由 18 年 的 1 6 1 大 到 20 年 的 3 11( 乡收 95 . :扩 8 08 .: 城 3
入 比例设农 村为 1。出现这 种情 况的 主要 原 因在 于改革 ) 初期 , 由于 农村 改 革 , 动 了农 民 的积极 性 , 放 了生产 调 解
保持着 了 8 %。与 此 同时 , 市居 民 的人均 可支 配 . 7 城 收入与我 国经济增 长基 本同步 ;而农 民人 均纯 收入增 长 每年只有 4 %, . 与我 国的经 济增 长速 度形 成 了鲜 明的反 7
墼培 婚 3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摘
经济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0 2 ) 50 8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研究》课题附件1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一、理论综述1、农民增收不长效问题的成因综述(1资源禀赋不足论。

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首要约束因素。

在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所占有的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多少。

作为农民来说,能给其带来收入的资源和要素无非是土地和劳动力。

吴敬琏强调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均资源少,中国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是制约其收入的重要原因。

李朝林认为,在众多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2城乡二元结构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压抑、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短缺与“城乡分治”的体制形成恶性循环。

温铁军认为,农民收入问题深层次矛盾是体制矛盾,即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其将农民封锁在有限的耕地上,也强化了收入分配的轻农倾向和扭曲。

张晓山认为,“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扭曲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对“三农”的长期歧视。

(3农民权益缺陷说。

杜旭宇认为,农民权益不完整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权益不完整体现在经济权益的缺失、政治权益的缺失和社会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迁徙权、教育权、社会保障权以及社会尊重权的缺失。

农民权益与农民组织缺陷是联系在一起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缺陷也是农民不能维护权利的原因之一;盛洪认为,一个社会中最大的人群被压缩了权利,经济政策就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这就是中国农民陷入整体性困难的苦难之源。

(4农村劳动力剩余说。

陈锡文认为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

我国农民增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恰恰在于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所面临的困难。

郭书田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出路只有就地消化的基本态势不改变,其他措施都很难收到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成效。

(5市场化进程缓慢说。

许经勇提出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新解———要素市场化受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村劳动力市场化滞后和农村土地市场化滞后有关。

关于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关于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效 率的农 业生产 观念 中, 技兴农 观念 淡薄, 科 无法与 当前 的市场经 济相适应 , 。 因 而整 体造 成低 素 质—— 低 效 率一 一 低收 入 的循环 。 3促进 农民 增收 的对 策探 讨 3 1 制度创 新促进 农 民增 收 . 要积 极探索 适合 新形势 的农 村土地 制度 。土地制 度是农 村社会 经济制度 的基础 , 当前 的土 地制 度实 际上 是土 地使用 权和 所有 权 的分 离 。在当前 形势 下, 如何加 快农村 土地 流转制度 改革 , 充分利 用土地 资源显 得十分 迫切 。但是 土地 制度 的改革也必须 循序渐进 , 应该 做到 : 首先, 明确 构建 以村 为土地产权主 体 的农地 产权 制度 , 应该 由村 民委 员会 作为农 村集 体土地 的产权主 体I 在法律 循 序范 围 内行使 土地 的 所 有 、占有 、支配 和使 用 。其 次,应在 法 律引 导下 改革 现行 的征地 制度, 护农 民土 地财 产权 。党 的十六 届三 中全会 明确提 出: 保 实行 最严格 的耕地 保护 制度, 按照 保 障农 民权 益 、控制 征地规 模的原 则, 改革 征地 制度, 完善 征地 程序, 时给予 农民合 理补偿 。 七届三 中全会 的 ‘ 及 十 决定 》 指 出:我 国总体上 已进入 以工促 农 、以城 带 乡的发展 阶段, 进入 加快改造 传 “ 统农业 ,走 中国特色 农业现 代化道 路 的关键 时刻,进入 着力破 除城乡二 元结 构, 形成城 乡经济 社会 一体化 新格局 的重要 时期 ” 。因此 必须 综合运用 经济 、 法律 和行政 手段, 格规范土 地市场, 严 在土地 征用过程 中引入 市场机 保障 农 民基本 生活和 生产水平 , 为农 民增收提 供有 效制度 保障 。 再次 要建立 完善的 多 层 次的农 村社 会保 障体 系, 根本 上减轻 农 民负担 , 从 最大 限度保 障农 民权益 。 32 调整 和优化 农业结 构. 高农业 效益 . 提 增加 农 民收 入, 要大力 调整农业 结构, 面提 高农业 的整体素质和效 益, 全 提 高农 业生产 率和 生产水 平, 提高 农产 品的市场 竞争 力。要加快 农业结构 调整, 建立 新 型 农 业产 业 格 局 。 在 广度 上应 加快 农业 产业 结 构调 整, 实现 农产 品 多样化, 实现 农产 品产 量 、质量 、 结构 和效 益 的统 一 。同时 在深 度 上健 全 农业 产业 体 系,把发 展 乡镇企 业同推进 农业 产业化 有机 结合起 来, 以市场 为指导 方 向。 发展地 方性各 具 特色 的农业 产 业体系 , 现农业 产业 的规 模效 益和整 体 效益 。尤其在 现代 实 农 业 中, 科技 已经渗 透农业 生产 力的诸 多要 素和生 产经营 过程 中, 成为推 动农 业 发展 的直接 动力 。 因此我们 要不 断完 善农 业科 技开 发体制 , 加快 农业科 技 创 新, 现农业 商新 技术产 业 化, 最终提 高 农业科 技含量 和农 民素质 水平 。 实 并

当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策研究——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当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策研究——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在 21 00年菏泽市农 民 36 元 家庭经营性 16 收 人 中 , 一产 业绝 对 值 为 20 元 , 第 5 1 占到全 年 家
庭 经 营性 收 入 的 7 %, 第 二 、 产业 经 营收 入 9 而 三
发展 阶段 , 民的收入 增长 体现 出 以下特点 : 农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 山东省委党校 2 0 0 9年结项调研课题跟踪深 化成果。 [ 者简介 ] 作 贾纪 磊 (9 5 ) 男 , 17一 , 中共 菏 泽 市 委 党校 经 济 学 副教 授 。研 究方 向 : 村 经 济 、 业 与社 会 保 障 。 农 就
长 速度 ,在全 省 l 市农 民收 入增 幅 比较 中也 7地
是 名列前 茅 。尽 管菏泽 市 农 民人 均纯 收入 增速较 快 , 就 收 入 水 平 而 言 , 泽 市 农 民收 入 与 全 省 但 菏 其他 地市 相 比差 距仍 然较 大 。 00年菏 泽 市农 民 21
人均 纯收人 增 幅达 1 . 在 全省 1 市排 名第 39 %, 7地 3 ,但 绝对 量 比全省 平均 水 平少 了 15 位 0 7元 , 排
农 民收入 。 受金 融危机 影响 , 泽市农 民增 收的 制约 因素更 加复 杂 。 菏 促进 农 民持 续增 收 , 一定要
认 真 落实十七届 三 中全会 精神 , 结合 菏 泽 实际 , 多管 齐下 , 多条腿走 路 , 力f4 菏 泽 市农 民持 努 f  ̄ -, J
续增 收 的新局 面 。
2 1. 01 3
新 疆 农 垦 经 济
居 民 收 入 与 消 费
当前 促进 农 民持续增 收对策研 究
以 山东 省 菏泽 市 为例
贾纪磊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机制研究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机制研究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机制研究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机制是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课题。

乡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建立健全的农民增收机制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

乡村集体经济是指以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式,它不仅可以整合资源、提高组织效益,还可以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村产业发展。

目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涵盖了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

这些发展形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支撑。

其次,农民增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农民作为乡村经济的主体,其增收问题直接关系到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这包括了在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村就业等多个方面探索创新,为农民增收搭建更多渠道。

进一步来看,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农民增收机制的研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由于中国的地域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现状和问题存在着差异,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时需要因地制宜。

比如,在东部沿海地区,乡村集体经济可以侧重于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应该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

此外,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促进乡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激发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

政府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乡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乡村集体经济提供政策保障和资源保障。

同时,还要积极推动政府与市场、企业与农户等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的建立,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总的来说,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机制的研究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农民增收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民增收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民增收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化,农民增收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政策的重点之一。

然而,仍然存在许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收入下降的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民增收因素的分析,寻找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1.农村经济结构分析。

通过对农村经济结构的分析,找出农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难点,探讨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政策和农村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解决途径。

2.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如新型肥料、农药、种子、灌溉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先进的养殖、渔业技术对收益的提升。

3.农村金融服务分析。

探讨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和改进方案,如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服务范围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4.农村教育和培训分析。

分析农村教育和培训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作用,如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实践效果。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将得出以下结果:1.找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作出分析和评估。

2.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政策调整、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和教育培训等方面。

3.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参考。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有以下意义:1.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农民增收的途径和对策,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为农村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相关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上升 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 民收入增长 的主要源泉 , 现在农 民人 建设所取得 的成果及温总理不同时期 的重要讲话 , 可以发现 : 在 均纯收入 中有 4 1 . 0 7 %为工资性收入 , 较之于 8 0年代提升了 2 0 接下来 的一段时期 内, 国家会继续加强直接收入政策力度: 与此 个点 。再次 , 现金收入 占比稳固提升, 2 0 1 0年农 民总收入中有 同时, 随着破 除城 乡二元结构等重要矛盾进入攻坚阶段, 间接收 8 7 . 3 1 %都是现金收入, 比8 O年代初提升 了 2 0 %。最后 , 转移性 入政 策也将得 到强 化和 深入 。综上所述 , 农 民增收将会呈现出 收入一直都维持在较低 的水平 , 约为农 民收入 的 3 %左右 。 以下趋势 。 1 . 家庭经营收入会有所增加 。 我国会继 续并完善“ 以家庭承 二、 我国农民收入增 长受到 的制 约因素 就各类学者 的研究结果而言 , 我 国农 民收入增长主要受以 下三个 因素制约 。 ( 一) 资源 因素 “ 人 口多、 资源 少” 是我 国长期具有 的基本 国情, 现在我 7 亩: 在人 口分布不 均的情况下 , 人均耕地不 到 1 亩 的城市 占比 l / 3 , 可见我国人均 占有 的农业资源相 当有 限。 此外, 人 口基数 的飞速上涨 、 迅 猛发 展的工业 、 日益 恶化的土 壤环 境、 不断增长 的农产 品生产成本 , 都严 重阻碍 了农 民收入 的增加 。 ( 二) 科技 因素 在发达 国家 中, 农业发展中 6 0 * / o - 8 0 %的贡献率都来 自科学 技术 ,而我国仅为 5 3 . 5 %。低水平 的农业科技使我 国农村经济 直呈现 出粗 放型增长 , 不仅浪 费资源 , 还使 农业 生产成本维持

包经营为基础 、 充分结合” 的经营体制 , 还会通过强化基建设施 来优化农 民生活、 利用农村保护政策减轻农 民负担、 大力保护耕 地及水资源 、 推行 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及农技推广系统, 以上种种 都是 为了提高农 民群众的积极性、 破解种种 因素制约, 也将成为 增加 农民家庭经营 性收入的重要基础 。 2 . 工资性收入 的比重会持续提高 。 从历 史数据来看 , 我国农 村人 口的收入 结构 已经 开始有 了根本性变化 , 外 出务工人员收 入为农 民增 收画上 了浓 墨重彩 的一笔 。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 天, 解决征地及“ 三 留守” 问题的重要 性日渐凸显, 促进农 民大量 流向城市 , 工资性收入增长也将成为农 民增收的重 要途径 。 3 . 农民转移 性收入的比重会大幅提升 。伴随着城乡社会保 障制度一体化 的加深 , 农村 医疗教育事业也会渐次发展成熟, 被 纳入 社会保 障体系的农 民群众越来越 多, 各种 国家福利待遇的 都会使转移性收入增加 。 在高位 , 影 响农 民收入上升 。低水平农业科技 的直接后果就是 增多, 农产 品种类单一、 缺乏深加工、 质量不高、 附加值较小, 无法形成 4 . 农 民纯收入会保 持快速增长 。农村 的职业培训会作为政 较好 的经济效益 , 农民收入 也就 难以上去了。此外 , 农 民创收能 府的重点关注项 目, 将会培养更多的新型农 民, 这对农 民增收有

乡村振兴背景下周口市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周口市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周口市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研究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不断外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农业大市之一,周口市的农民增收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周口市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周口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周口市农民增收现状1、农业产业结构落后周口市农业产业以粮食和棉花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特色产业。

由于长期以来依赖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产业结构滞后,无法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

2、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在于种植和畜牧业,但由于市场波动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难以实现持续增长。

农业劳动力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民的增收能力。

3、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周口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限,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因素。

二、周口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针对周口市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和精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引导农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推动农业与农村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激发农村经济多元化增收能力。

可以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项目,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

可以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修改版]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年=月==日)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

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

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

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

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

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

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

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

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

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

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城 乡一体化进 程中农 民增收 问题事 关重大
农 民增收 问题 作 为城 乡 一体 化进 程 中 的重 大
问题 。 仅 仅是 经 济 问题 。 且 还 是 复杂 的社 会 、 不 而
政治、 文化 问题 。现 阶段 农 民增收 问题 事关 国 民经 济持 续稳 步发 展 .事关 维 护农 民生产 积极 性 和 国
全世 界有3 个 国家 面临着 粮食危 机 。 同时 . 口 7 进
家安 全稳 定 , 事关城 乡 一体 化 的实 现 , 必须 引起 高
度重 视 。
农 民增 收 问题 事 关 国 民经 济 持 续稳 步 发展 。
粮食 因差 价拉 大 而 面临双 重 价值 损失 。据 国家 发
目前 , 由于 国际金融 危 机 的冲击 , 球 经济 发展 趋 全 缓 , 中国经 济的增 长产 生 了一 些 负面影 响 . 其 对 这
第1 7卷 第 1 期
V0 _7 No. I1 1






2 0年 1月 01
Jn2 1 a .0 0
J un lo z o U iest o ra fE h u nv ri y
城 乡一体化进程 中农 民增收 问题研 究
童 长 江
( 州职 业 大 学 , 北 鄂 州 4 6 0 ) 鄂 湖 30 0
题 事关 重 大 , 层矛盾 十 分 突 出 。 收任 务 十分 艰 深 增 巨 , 认 真研 究 , 取 切 实措 施 , 要 采 为农 民增 收 创 造
良好 条件 。 武汉 城市 圈建设 中 , 乡一 体化 建设 是 城 其 难点 和重 点 问题 .城 乡一 体化 进 程 中的农 民增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摘要:农民增收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学者们对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即农民增收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促农增收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梳理、归纳。

促进农民增收思路和对策的代表性观点认为: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败政投入;推进制度创新;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民收入;研究述评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农民增收作为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从1993年开始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至今已延续了十几年时间,其中以2004年的研究最为突出(见图)。

2004年1月,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时隔18年之后,又一次将中心工作聚焦在三农问题上,由于中央对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视,使之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学者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特点、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研究和促农增收思路与对策研究三方面。

<img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8/726.j pg" />一、农民增收的特点1.农民收入增幅下降早在1994年有人提出,当时农村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989年到1991年三年期间,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农民年均增长收入只有0.7%,处于停滞状态(董玉舒,1994)。

张晓山和张旭宏,在200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 000户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幅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只有2%。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第四年下跌。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张晓山、张旭宏,2001)。

制约滨州市三河湖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制约滨州市三河湖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产 费 用 大 幅度 增 加 。 这 与 低 水 平 的 收 入 和 收 入增 长缓 慢 极 不 相 当 。 因此 , 农 民收 入 增 加 低 于 支 出 增 加 不 平 衡 的现 象 比较
明显 。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2 . 人 的 因 素 。 突 出表 现 为 文 盲半 文盲 的农 民 较 多 . 劳 动 者素质不高。 多 数农 民市 场 意 识 淡 薄 , 适应市场的能力差 , 缺 乏进 市 场 、 闯市 场 的劲 头 , 满足现状 , 小富即安 , 不 富也安 ; 部 分 基 层 干 部 的 素 质 和 能 力 还 未 能 完 全 适 应 新 时 期 农 村 工 作 的要求 。 沿袭 着 传 统 的 工 作 抓 法 , 缺 乏 研 究 产 品 流通 、 研 究 市 场、 研 究 技 术 服 务 的本 领 。 3 . 政 策因素。 突 出表 现 为 由政 策 推动 农 民增 产 增 收 的效 果不够明显。近年来 。 国家 相 继 出台 了一 系 列 促 进 农 民增 收
优势 、 有特 色、 有市场、 有效益的农产品 。 总量还很 小 . 种 植 业
1 . 农 民收 入 滞 后 于 经 济 增 长 。 具体 表 现 出农 民 收 入水 平 偏低、 差距拉大 、 速度缓慢的特征 。 2 . 农 民的 生 活 支 出 不 断 增 加 。 近 年 来 . 农 民 的生 活 支 出 逐 年 在增 加 , 其 主要 原 因是 急 剧 的 市 场 化 导 致 农 民生 活 和 生
亩. 总人 f 1 4 . 3万 人 , 辖 6个 管 区 , 7 7个 行 政 村 , 是 全 市 有 名 的“ 韭 菜 之 乡” “ 桑蚕之乡” , 蓬 勃 发 展 的农 业 大 镇 。 三 河 湖 镇 的 发 展 问 题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农 村 的 发 展 , 而 该 镇 农 村 发 展 归 根 到 底 是 如 何促 进 农 民增 收 的 问 题 。 为 了 促 进 农 民增 收, 推进农村发展 , 笔者多次深入村 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 , 采 取 向 干 部群 众 了解 情 况 及 同干 部 群 众 共 同 探 讨 的 方 式 , 对 当前 制约 农 民增 收 问 题 进 行 了 调 研 。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业 , 于 市 场 需 求 不 旺 , 业 效 益 由 企
乎 都 高 于农 民的实 际 收入 水 平 ,
农 民的台法 利益受 到侵犯 ; 次 , 其
“目 标 管 理 ” 在 起 作 用 。 每 年 乡 、
滑 坡 , 纳 劳 动 力 能 力 日渐 削 弱 , 吸
从 劳 动 力 就 业 情 况 看 ,“ 五 ”期 八 间 年 平 均 吸 纳 7 9万 人 , 1 9 1 9 7年
的发展
下 降 为 4 万 人 , 19 ∞ 9 8年 下 降 到
3 0万 人 , 对 农 民 增 收 的 贡 献 呈 0 下 降趋 势。 3 、农 业 基 础 建 设 少 ,生 产 环
年 发 展 的 同 时 ,农 民 收 入 增 幅 连
年 下 降 , 中 19 其 9 6年 人 均 纯 收 入
镇 都 要 向 上 一 级 部 门签 订 政 绩 目 标 责 任 书 , 其 中 一 项 就 是 农 民 收 入 的 增 加 目标 。 乡 、镇 干 部 为 完 成 任 务 , 重 实际 , 照 指标 向农 不 按 民 要 钱 , 挤 占 、 用 其 它 各 项 专 或 挪 用 资 金 ;再 次 ,政 府 机 构 人 员 臃 肿 , 干部 队伍不 断膨胀 , 项开 村 各 支 增 加 , 是 名 目繁 多 的 集 资 、 于 摊 派 纷 纷 出现 , 罚 款 、 收 费 现 象 乱 乱 日益 增 多 。 过 重 的农 民 负 担 ,直 接 影 响 了农 民 收 入 的提 高 , 挫 伤 农 民生 产 的 积 极 性 ,阻 碍 了 经 济
水 库 带 病 运 行 ,6 0% 的 排 灌 工 程 设 施 急 需 维 修 ,农 业 抵 御 自然 灾
加 农 民 收 入 作 为 战 略 的 问 题 来

农民增收政策研究

农民增收政策研究

农民增收政策研究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增收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是我国的主要劳动力,其收入增长不仅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增收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农民增收政策的出台是基于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政府出台农民增收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收入的均衡化发展。

其次,农民增收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实施农民增收政策时,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例如,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农业保险的建立等,都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农民增收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土地制度的改革。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财富,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农民的增收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民增收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农民多数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群体,要想提高其收入水平,必须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自身的收入。

此外,政府还应当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其收入水平。

另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贫困地区是农民增收政策的重点对象,政府应当通过扶贫政策、帮扶计划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其生活状况。

此外,政府还应当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乡村旅游节、建设景点等方式,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宝鸡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宝鸡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陕西省 1 地 市排 名 ,0 9年排名 第 5位 ,0 0年 1 20 21
排在 西安 、 杨凌 、 延安 、 林 、 阳之后 , 在铜 川 、 榆 咸 排
渭南 、 中 、 汉 安康 、 洛之 前 , 2 0 商 比 0 9年 还 退 后 一 个位 次 , 名第 6位 。2 0 —2 1 排 0 6 0 0年 , 然 宝 鸡 虽
・ 2O ・ 1

西




21 () 0 2 4
宝 鸡 市 农 民增 收 问题研 究
赵 梅梅
( 西北 农林科 技 大学 经 济管理 学院 ,陕 西 杨 凌
7 20 ) 1 1 0
摘 要 : 民收 入 状 况 是 衡 量 一 个 国 家或 地 区经 济 发展 水 平 的 重要 指标 , 农 目前 , 宝鸡 市农 民收 入 不 仅 呈 现 新 的 特点, 而且 一 些 深 层 次 矛 盾 、 问题 也 日益 凸现 。在 阐述 宝鸡 市概 况 的 基 础 上 , 究 了 宝鸡 市 农 民 收 入 的 现 状及 研
21 。
1 2 农 民收入 结构 出现 新的变 化 .
宝鸡 市农 民工资 性 收入 成为 新 的增 长点 。宝 鸡市 农 民家 庭 承 包 经 营 收入 占纯 收 入 的 比重 由 2 0 年 的 5 . 8 下 降到 2 1 06 6 5 0 0年 的 4 。 7,, 3 2 下 9 5 降了 1 . 1 ; 资性 的 收入 占纯 收入 宝鸡 市 各 级政 府 高 度 重视 农 民增 收
问题 , 民收入 水 平 的得 到 了提 高 。2 0 — 2 1 农 0 6 00
2 宝鸡 市农 民收入 存 在 的 问题
2 1 农 民人 均收入 水平 低 .

乡村振兴背景下周口市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周口市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周口市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研究乡村振兴是中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旨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的重要区域,周口市农民增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周口市农民增收现状:1.农业结构调整不平衡:周口市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作物产量,单一的农业经营模式使农民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

2.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周口市农村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农民多元化就业需求。

3.农业劳动力空心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空心化问题突出,农民收入较低。

对策研究:1.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鼓励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向中高端市场转型。

2.农村产业升级:加强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科技、农村电商等新兴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3.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组织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专业技能水平,增加其收入来源。

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收入保障能力,增加农民就业信心。

5.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6.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提供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背景下,周口市农民增收存在着农业结构不平衡、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劳动力空心化等问题,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培训与技能提升、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等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周口市农民的收入水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农地流转经营农户增收问题研究——以阿克苏市城乡结合部为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农地流转经营农户增收问题研究——以阿克苏市城乡结合部为例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带动贫困农户增收”[1]。

通过梳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已有研究,实地进行农户土地流转及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土地流转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供一定借鉴。

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农户提高收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土地流转必须考虑到农户本身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以及流转方式,政府应当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保障机制、支持土地流转新方式,鼓励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结合以实现收入提升。

[关键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土地流转;农民收入[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1—0091—04[作者简介]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女,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研究;牛艺霏,女,新疆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农地流转经营农户增收问题研究*——以阿克苏市城乡结合部为例阿依吐尔逊·沙木西牛艺霏(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2)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需要我们加快攻克农村经济落后的短板。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已有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可以有效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丰富农民收入结构,在贫困地区发挥土地效用以提高农民收入的意义更为重大,但是,土地流转减贫效应的研究结论不一,有关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的研究需求较为迫切。

阿克苏市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工作开展至今,规模化经营的成效有所显现,但南疆四地州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考虑到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带来的影响出现分化,专业大户的收入与普通农户可获得收入出现较大差距,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难点与路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难点与路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 民收 人 增 长 缓 慢 , 生产 资 源 减 少 、 态 环境 恶 化 等 问 题 。 这 些 农 民的 收入 起 到 严 重 的 阻碍 作 用 生
另 一 方 面 . 民素 质 普 遍 不 高 . 能 够 满 足 日新 月 异 的 市 场 农 不
发展的需求 , 目前 的市 场 经 济 已经 不 是 过 去 的 那 种 会 种 田 、 种 会
农 业经 济 长 远发 展 的深 层 次 矛 盾 和 问题 , 才能 切 实促 进 我 国农 业 经济 持 续 发展 。 因此 , 何 加 使 得 我 国农 业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 如 促 进 农 业 经 济 增 长 、 加 农 民 收入 、 高农 民 生活 水 平 成 为了 y 大专 家 学 者研 究的 课 题 。 文 通 过 对农 业增 长 方 式 相 关理 论 的 阐 增 提 - 本
了 当前 我 国 农业 发展 面 临 的 一 大 问题 只 有 转 变农 业 增 长 方 式 .
需 要 等 不 能 够 做 出较 为 精 确 的判 断 .在 竞 争 加剧 的 2 世 纪 . 1 农 村 经 济 的发 展 明 显 处 于 弱 势 .让 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出 现 严 重 的损
然 属 于 粗 放 型 增 长 要 想 解 决 这 些 问题 ,实 现 我 国农 业 经 济 增
长 . 必 须 通 过 农业 增 长 方式 的 转 变 来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 设 社 会 地 就 好 . 就 建 还需 要 拥 有 一 定 的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能力 进 行 大 规 模 的 有
摘 要 : 业作 为 我 国 第 一 产业 , 国 民 经济 中 占有非 常 重要 的地 位 。 我 国的 农 业 经 济 增 长 方 式仍 然 具 有 较 高 的 粗 放 程 度 。 集 农 在 向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亿人 口中有7 %一8 %的人 口在农村 ,这是一个 庞大的消 费群 孩子 的 社 会心 态 、 习惯 传 承 ,持 续 改善 中国未 来 劳 动者 人 力资 0 0 体 ,有着 巨大的消费潜 力。未来几年 ,随着 中国农村城市化步 源的基本素 质,有利于提高公民教育的基本水准 ,从起点上还 伐 的加 快 ,大量 农村 人 口转 为 城 市 人 口 ,农 村 的 消 费 需 求 将大 农民后代一个机会公平 ,为中国实现公 民国家奠定必要的人 口 幅增长。2 0年 ,我 国农 民全年纯收入平均为4 4 元人民币 , 07 10 素质基础 ,持续地解决 国内有效需求的人本转变 ,解决部分大
下 ,增加 农民的收入 ,刺激 中国广大农 民的消费是解决三农问 城镇人 口。中央 ,地方 ,社会为他们提供受教育 ,吃,住等等 题 ,建设社 会主 义新农村 ,化经济危机为机遇的最佳选择 。而 的全方位1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免费教育。最大的好处是可以 2
如 何 刺 激 广 大农 民消 费 的关 键 所 在 就 是 先 要 提 高 农 民 的 实 际收 从根 本 上 解决 三 农 问题 ,解决 中国城 乡二元 结 构 矛 盾 ,有效 缩 入。从 启动 消费、拉动 内需上说 ,农村的确潜力 巨大。中国1 小贫富悬殊 ,改变农 民后代的生存方式 、生活状态,重塑农村 3

文章 编号 :10 — 1 6(0 9 1 c 0 2 — 1 09 9 6 2 0 )0 4( )一 06 0
我国三农面临的新形势 过度 ,新一轮的消费势头开始显现 。中国的农 民一旦走上了小 从 17年 底十 一 届三 中全 会后 开始 进 行 的改 革 ,至 今 已有 3 康、富裕的道路 ,会造成什 么样的结果 ,值得人们拭 目以待 。 98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摘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作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建议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

农村、农民也已摆脱了贫困状态,基本实现了小康。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呈现出一片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渐凸显。

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我国农村农民纯收入年递增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下降了6.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连续4年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水平。

江宁区也同全国一样,有不同程度下滑。

根据目前该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自身因素等。

政策因素。

一是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

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合理流动和转让,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田无人种(抛荒)和有人无田种的怪现象。

个别政府部门和单位打着“示范”旗号,转租农民承包田,变“示范园区”为部门和单位增收的“小金库”。

另外,还有的以发展为名侵占农民土地使用权,如某某专业种(养)植园地等,农民被迫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

二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

从全国来看,1991年~1995年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6%、10.01%、9.49%、9.2%、8.4%,1997年降到8.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七五”期间为5.3%,而“八五”期间降到3%。

此外加上金融部门受到金融体制的限制,对农村、农业贷款投放相当不足,从而导致了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局部地区又回到了“刀耕火种”时代。

三是农民负担过重。

其一是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的费用。

有统计资料表明,县乡两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供养人员的71%,而财政收入只有全国的21%,七站八所,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官设位,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在这次机构精简中,江宁区乡镇由原来23个减为17个,行政村由343个减为248个,精简各级干部1000人,为此每年可减少农民负担3000万元。

其二是承担义务教育的费用。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人数中70%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虽由中央、省、市、县、乡镇几级共同承担,但乡镇承担高达78%之多,而最终农民承担达80%左右。

其三是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绝。

农民除应缴农业税等外,基层政府和各部门乱开口子,巧立名目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激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市场因素。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着重大考验。

如何面对市场,应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竞争的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

从客观上讲,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震荡,国内市场空间有限。

目前我国城乡人口占比是3∶7,而农产品是7个人生产,3个人消费,卖方市场自然转向买方市场。

“卖难”现象尤为突出,依靠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潜力极其有限。

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生产上注重的是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质量上的提档.使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数额有限。

从主观上讲,在生产和经营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单兵作战,而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难以抵御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冲击。

自身因素。

江宁区是一个农业大区,由于历史原因,城乡差别比较明显,农村发展较为滞后,因而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是农民素质较低。

目前江宁区现有农村劳动力33.6万人,其中大中专生占1.8%,高中生占9.3%,初中以下占89.9%,由于文化素质低,导致综合素质上不去,接受新事物慢,运用现代科技能力差,致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弱。

就业门路窄、致富机会少,造成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匮乏。

目前江宁区人均拥有耕地0.8亩,林地2.85亩,水田0.48亩。

撤县设区后,东山镇将纳入南京市主城区,大面积的开放开发、人口不断增加、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定局,而原先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业资源下降和农业生产规模上升的矛盾日趋激烈,这都将给农民增收带来阻力。

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在全国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应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新对策、新措施。

1.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服务、科技意识。

具体应做到提高三种意识:一是提高市场意识。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它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道屏障。

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品种、规模,既要立足于当前效益又兼顾长远利益,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又要依据自身实力;其次是抓好流通,以江宁市场为依托,辐射南京和周边城市,以水、陆、空便利交通为桥梁,以特色农产品为龙头(如横溪西瓜、土桥大米、禄口獭兔等),在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点,使农产品的外调、外运、外销灵活运转,自然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储运——销售——信息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围绕市场、重视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最终达到建一方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新理念。

二是提高服务意识。

基层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转变职能与角色,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优势,搭好舞台,让农户上台唱主角,政府做好服务甘当“配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江宁区横溪镇为促进本地区农产品升级,不惜一切代价花巨资每年为瓜农举办一次“西瓜节”,使“横溪西瓜”不仅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闻名遐迩,成为带动横溪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就此一项就使瓜农人均增收350元。

三是提高科技意识。

首先必须加大科学技术宣传推广力度,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送知识、送科技、送信息下乡,使优、特、新品种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信任和应用推广。

委派责任心强、业务精的科技骨干、专家、学者深入到农户、田头、场棚,为农户排忧解难,结合实际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渔则渔,不搞行政命令或形象工程。

其次是农民自身应不断增强科技意识,加大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投入,提高自身档次和科学文化综合素质,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

2.夯实基础,采取多投、少取、调整的方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实现强民富民关键在于夯实农业基础,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多投,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的发展。

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继续抓好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的电、路、沟、渠、坝、库、闸和农业机械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要在努力增加对农业补贴数额的同时,切实改进补贴方法,逐步建立农民收入直接补贴制度,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逐步完善金融体制,加大对农业的放贷尤其是放宽对农户的中短期小额贷款的政策,简便手续,建立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大力支持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切实为农户服务。

二是少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比如近几年对电力农网进行的全面改造,重新调整线路,更新设备,减少自然损耗,严厉打击偷电行为,统一电脑计费,杜绝了关系电、人情电,为农业每年减少电费支出达50%以上。

坚持按中央“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即:取消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行政事业性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脱产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的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真正使农民通过减负促增收。

三是调整。

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加入WTO后的需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种植、养殖结构,使油粮经济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移,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蔬菜业、林果业等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创品牌、创名牌。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切实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问题。

农民税收政策对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村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终结了实行2000多年的农业税。

相关学者关于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戴天放①研究认为取消农业税在短期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相当明显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其长期趋势却表现为农民增收效应递减,主要是农业税减免引起市场交易成本如农资成本、人工成本增加和引起政府农业服务职能萎缩等。

贺景霖②分析了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税费减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业税取消后,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资金缺乏,农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相对淡薄,农业产销信息不畅通,农民科技素质较低等方面,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有限,仍未根本扭转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局面。

赵乐俊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中提到: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益突出。

其根本原因是,一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对外开放的变化,这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二是农业的产业化生产程度低和非产业发展缓慢。

③冯招容在《农民收入增长的体制性障碍研究》中提到:当前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阻碍农民收入增长,主要表现为,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二是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三是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四是农村财税制度不完善。

④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改进措施中,赵乐俊在文中提到: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一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加快培训、劳务输出以促进增收;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增收;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