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的农村转型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的农村转型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的农村转型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转型和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然而,这些努力是否真正能够实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一、农村转型的背景和必要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逐渐向城市转移,而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大量变化。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需要进行现代化和产业化改造。此外,农村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提高生活质量,这些都需要农村转型的支持和推动。

二、农村转型的主要措施

1.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农村转型的重要措施,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2.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农村转型的另一个关键措施。通过促进城乡交通、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

3.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发展农村产业、加强乡村旅游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等。通过这些行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水平。

三、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仍然不够高。

在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方面,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发展水平不平衡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等因素较大程度上影响收入水平,农民在不同地区

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2.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不少农民在种植和养殖方面缺乏先进技术,导致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较低,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之二 。 根据 国家统计 局的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 民收入 与 农
第一产 业 的弹性 系数 为 1 3 . ,明显高 于第 二产业 的 05 3 . 2 和第 三产业 的 06 。我 国农 民增 收缓慢 在很大 程度上是 .2
由于农业生产 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农业生产的弱质性是 指农业是 一个弱 质产业 , 场经 济 中处 于劣 势地位 。 在市 主
[ 词】 农 民增收; 关键 制约因素; 基本策略 [ 中图分 类号】 F4 70

[ 献标 识码 】 B 文
仨) 城乡居 民收入差 距扩 大 城乡居 民收人差 距不 断扩 大 的问题 已经引起 了广 泛

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农 民收入 的现状
17 年 , 国农 村人 均年 收 入是 14 ,08 , 98 我 3 元 20 年 农 村人 均年收入 是 46 元 。我 们可 看 出 , 这 3 70 在 O多年 , 农 民收入保 持快 速 的增长 , 但是 从 18 年 以来 , 国经 济 95 我
了较 大幅度 的增 长 , 但总 的来说 , 国农 民收入 的绝对 水 我
平还 比较 低 。2 0 我国农 民人均纯 收入 只有 3 8 元 , 0 6年 57
( 地 区差距不 平衡 现象严 重 四)
我国幅员辽阔, 东西部的资源禀赋不同, 经济发展基
础也不 同 ,不 同地 区的农 民在 收入上 存在差距 是 自然条

农民收入现状的调研报告5篇

农民收入现状的调研报告5篇

农民收入现状的调研报告5篇

农民收入现状的调研报告【篇1】

摘要:

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经济学家看到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认为只有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民有条件进行再生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农民收入太低,是因为存在着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只要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就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同时随着近几年炒房炒楼、炒绿豆、大蒜的一些“专业”人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见乐观。

在我们看来,当今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形成三大矛盾:第一,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存在矛盾。

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除了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农民通过塑料大棚生产,获得相对较高的农业收入以外,绝大多数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都不可能从承包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但是,农民从农业耕作中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远远低于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报酬。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农业效益递减也是一个整体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和中国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投入产出之比也不高。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农业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力低下、农民负担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方案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方案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方案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促进

农民增收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国家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但是,农民增收并不是单纯地依

靠政策来实现的,实现农民增收还需要从多方面出发,通过多种手段,逐步构建一个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体系,而这正是本

次调研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当前农村的经济状况,探究农民增收

的难点和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农村经济实践提供参考。

2. 研究意义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和农民实际情况,为制定更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数据,也可以为农

民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解决实际难题,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 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农

民的日常生活、生产经营状况、收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2. 研究步骤

农村合作社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农村合作社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农村合作社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农民自愿组织、互助协作的

方式,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入。在中国农村,农民增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农村合作社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农村合作社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农村合作社的定义和类型

农村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以互助协作为基础,共同经营农田、养殖、种植等农业生产活动,并共享经济收益。根据不同的经营范围和形式,农村合作社可以分为农田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等多种类型。

二、农村合作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影响

1. 提供农业生产资金支持

农村合作社可以通过集资、贷款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支持。

由于农村合作社的规模较大,可以更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并将资金以低利率借给农民。这样一来,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资金,提高生产力,增加农业产量,从而实现增收。

2. 提供农业技术支持

农村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合作

社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3. 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

农村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民销售农产品的难题。合

作社可以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避免中间环节的利润损失,提高农民的收益。

4. 促进农民合作经济发展

农村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民自愿组织的形式,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的合作经济发展。通过合作社,农民可以共同经营农田、养殖、种植等农业生产活动,共享经济收益。合作社可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

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摘要: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能否实现的目标,我国人 民的核心问题能否真正实现小康社会和小康社会,是值得我们长 期关注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消费增长,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高农民生 活水平。为此,有必要明确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明确制约农民 收入增长的瓶颈,然后理清思路,落实国家采取的新举措,千方 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我看得最多的一个词是‘ “三农” ,那么“三农”是什 么呢?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只有增加收入,才能 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探讨的 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在农业上,继续加大鼓励政策力度。对耕种大片农业地面积的 农民加大资金和物资支持, 在农村家庭牲畜方面, 鼓励个体户优化规模, 尤其增加其养殖技术的培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始终是农业的主要 收入来源,近年来农民出外务工,必然会对其收入结构产生一定冲击。 因此,在收入来源上面要注意从农业本身的效能来考虑,这正如“水之 源,木之本。 ”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引导农民参与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农村的信息不流畅,而且农民群体往往不集中,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用 工信息传达、相关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让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参与当地 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直接快速的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有一定资金支 持自身农业的发展。把推进城镇化与增加农民劳务收入统筹起来,用城 镇化建设来创造就业契机,农民也要抓住城镇化的机遇来增加自己收 入,不能把收入来源仅仅限于农业收入上面。

关于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关于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效 率的农 业生产 观念 中, 技兴农 观念 淡薄, 科 无法与 当前 的市场经 济相适应 , 。 因 而整 体造 成低 素 质—— 低 效 率一 一 低收 入 的循环 。 3促进 农民 增收 的对 策探 讨 3 1 制度创 新促进 农 民增 收 . 要积 极探索 适合 新形势 的农 村土地 制度 。土地制 度是农 村社会 经济制度 的基础 , 当前 的土 地制 度实 际上 是土 地使用 权和 所有 权 的分 离 。在当前 形势 下, 如何加 快农村 土地 流转制度 改革 , 充分利 用土地 资源显 得十分 迫切 。但是 土地 制度 的改革也必须 循序渐进 , 应该 做到 : 首先, 明确 构建 以村 为土地产权主 体 的农地 产权 制度 , 应该 由村 民委 员会 作为农 村集 体土地 的产权主 体I 在法律 循 序范 围 内行使 土地 的 所 有 、占有 、支配 和使 用 。其 次,应在 法 律引 导下 改革 现行 的征地 制度, 护农 民土 地财 产权 。党 的十六 届三 中全会 明确提 出: 保 实行 最严格 的耕地 保护 制度, 按照 保 障农 民权 益 、控制 征地规 模的原 则, 改革 征地 制度, 完善 征地 程序, 时给予 农民合 理补偿 。 七届三 中全会 的 ‘ 及 十 决定 》 指 出:我 国总体上 已进入 以工促 农 、以城 带 乡的发展 阶段, 进入 加快改造 传 “ 统农业 ,走 中国特色 农业现 代化道 路 的关键 时刻,进入 着力破 除城乡二 元结 构, 形成城 乡经济 社会 一体化 新格局 的重要 时期 ” 。因此 必须 综合运用 经济 、 法律 和行政 手段, 格规范土 地市场, 严 在土地 征用过程 中引入 市场机 保障 农 民基本 生活和 生产水平 , 为农 民增收提 供有 效制度 保障 。 再次 要建立 完善的 多 层 次的农 村社 会保 障体 系, 根本 上减轻 农 民负担 , 从 最大 限度保 障农 民权益 。 32 调整 和优化 农业结 构. 高农业 效益 . 提 增加 农 民收 入, 要大力 调整农业 结构, 面提 高农业 的整体素质和效 益, 全 提 高农 业生产 率和 生产水 平, 提高 农产 品的市场 竞争 力。要加快 农业结构 调整, 建立 新 型 农 业产 业 格 局 。 在 广度 上应 加快 农业 产业 结 构调 整, 实现 农产 品 多样化, 实现 农产 品产 量 、质量 、 结构 和效 益 的统 一 。同时 在深 度 上健 全 农业 产业 体 系,把发 展 乡镇企 业同推进 农业 产业化 有机 结合起 来, 以市场 为指导 方 向。 发展地 方性各 具 特色 的农业 产 业体系 , 现农业 产业 的规 模效 益和整 体 效益 。尤其在 现代 实 农 业 中, 科技 已经渗 透农业 生产 力的诸 多要 素和生 产经营 过程 中, 成为推 动农 业 发展 的直接 动力 。 因此我们 要不 断完 善农 业科 技开 发体制 , 加快 农业科 技 创 新, 现农业 商新 技术产 业 化, 最终提 高 农业科 技含量 和农 民素质 水平 。 实 并

北京郊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北京郊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北京郊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一、本文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首都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中心,其郊区农民的增收问题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代表性。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北京郊区农民增收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和农民自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本文将首先概述北京郊区农民增收的总体情况,包括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增长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北京郊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如农业生产结构、劳动力素质、市场化程度、政策扶持等,揭示农民增收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本文还将梳理国内外关于农民增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提出对策和建议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将结合北京郊区农民增收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措施,包括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以期促进北京郊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二、北京郊区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郊区农民收入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北京郊区农民的收入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总体上看,北京郊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受益于城市化的辐射效应和政策扶持,农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还涉及到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民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进一步推动了收入的增加。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 业是 国民经 济发 展 的根 本 和支 柱 , 村 的稳 定 发展 农
关 系 到 我 们 社 会 的 发 展 和稳 定 。但 是 目前 我 们 的 农 业 机 制 市场 主体 不健全 ( 单一 散 点单 产 式经 营 到一 头 连 市 从 建 设 仍 然 薄 弱 , 村 的 发 展 仍 然 落 后 , 民 的 增 收 问 题 仍 然 场 一 头 连 农 户 的 产 业 链 发 展 ) 代 市 场 主 体 的 发 展 采 取 重 农 农 现 是一个 需要解 决 的难 题 。如果 农 村经 济 没有 发 展起 来 , 那 城 市 , 农 村 的 对 策 , 使 农 村 消 费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 重 视 , 轻 致 么 实 现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乃 至 达 到 国 富 民 强 都 将 是 一 句 空 话 。 农 村 的 市 场 主 体 不 健 全 。农 村 市 场 经 营 模 式 大 多 以 单 一 的 本 文 以 我 国 近 年 来 国 民 经 济 大 增 长 为 背 景 研 究 农 业 经 济 的 散 户 为 主 , 散 户 种 植 农 作 物 再 自行 将 农 作 物 卖 如 市 场 或 由 发展 状况 , 究农业 经济发展农 民增收问题及解 决方法 。 研
1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现 状
() 产业角 度看 。 1从
是 有 相 关 人 员 以一 定 的 价 格 收 购 农 作 物 。 前 者 由 于 市 场 信 息 的不 完 整 , 转 不 灵 , 通 秩 序 混 乱 , 场 信 号 扭 曲 , 通 运 流 市 流 组 织 薄 弱 等 原 因 , 致 使 农 民 缺 乏 对 价 格 变 动 及 时 的 认 知 会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关键词 :城 乡一体化 ;农 民收入 ;直接 政策;间接政策
我国农民增收历史沿革及现状 改革开放后, 随着各种政策 的相 继实施 , 我国农民增收过程 主要可 以划分 为五个时期 : 农 民收入高速增长时期 ( 1 9 7 8年至 1 9 8 4年 ) 、 农 民收入缓慢波动上行 时期 ( 1 9 8 5年至 1 9 9 0年 ) 、 农
成为制约农村发展 的一大 因素 。其次 , 农村的社会保 障体 系滞 后、 农业保险体制不成熟 , 农 民不仅会 忧虑 自身 的健康状况 , 还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担负着较大的市场风险,降低 了其对 收入增 长的信心, 自然不会进行过多的生产投资 , 收入增长也就无 从谈 起。 最后, 农产 品流通受制于体制障碍 。 我国虽然在不 断进行农 产品流通制度 改革 , 但流通体制并未成熟, 依 旧有农产品流通不 畅的问题存在 , 加之农民缺 乏商业意识和品牌营销观念 , 种种 因 素的合理造成了农 民增收缓慢的 困境。 三、 我 国“ 三农” 政 策走 向及农 民增牧趋势 虽然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差异较 大, 但主要 目标都是促进 农业 增产和 激励农 民增收,我们可以将所有促进农 民增收 的政 策划分为直接政策及间接政策: 前者包含价格 、 财政补 贴及税收 等政策, 见效快, 但难 以持续、 效用期短: 后者则是从加大农业投 入、 强化基建设施、 调整就业 等方面入手 , 有利于解决 “ 三农” 问 题中的基 本矛盾 , 但见 效慢 、 难度 大。 依据我 国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修改版]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年=月==日)

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

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根本性问题[1]。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法宝,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以贵州为代表的西部农村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农民收入增速总体放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关系着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对贵州省精准扶贫以来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十九大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与农民增收相关的

政策内容,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以期为西部地区农民脱贫增收提供参考。

一、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分析(一)农民收入增速下滑、收入水平偏低“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但高增速的“黄

金期”已结束[2]。从全国来看,2014年开始,农民收

入名义增长率出现“拐点式”变化,由两位数跌至个位数。贵州省增速“拐点”较全国晚出现两年,但收入增长的绝对数偏小。2011年,贵州农民人均可支

收稿日期:

2020-05-12作者简介:郭艳,女,湖南桃源县人,怀化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旅游经济。

林源,男,湖南沅陵县人,怀化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

艳,林源

(怀化学院商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要:西部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关系着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破解农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镇 都 要 向 上 一 级 部 门签 订 政 绩 目 标 责 任 书 , 其 中 一 项 就 是 农 民 收 入 的 增 加 目标 。 乡 、镇 干 部 为 完 成 任 务 , 重 实际 , 照 指标 向农 不 按 民 要 钱 , 挤 占 、 用 其 它 各 项 专 或 挪 用 资 金 ;再 次 ,政 府 机 构 人 员 臃 肿 , 干部 队伍不 断膨胀 , 项开 村 各 支 增 加 , 是 名 目繁 多 的 集 资 、 于 摊 派 纷 纷 出现 , 罚 款 、 收 费 现 象 乱 乱 日益 增 多 。 过 重 的农 民 负 担 ,直 接 影 响 了农 民 收 入 的提 高 , 挫 伤 农 民生 产 的 积 极 性 ,阻 碍 了 经 济
弱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限 制 了 农 村 剩
关 系 ,而 农 民的 收 入 是 根 据 乡 村 干 部估 算 出来或 由县统计 局抽 样 调 查 估 算 出 来 ,无 论 哪 种 估 算 几
余 劳 动 力 的 转 移 。 更 为 突 出 的 足
作 为 农 民 收 入 主 要 来 1 的 乡 镇 企 塬
1 大 力 椎 进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 营。 确 保 农产 品有效 供 给 的前 在 提 下 ,拉 长 产 业 链 条 ,实 现 增 值 增 收 。因此 , 从 市场 经 济 这个 要 大 环 境 出发 ,走产 加 销 一 条 龙 , 工 农 贸一体 化 , 活农 产 品市场 搞 流 通 ,培 育 龙 头 企 业 ,发 展 农 产 品 加 工业 。 ( ) 育 龙 头 企 业 龙 头 企 业 1培

宝鸡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宝鸡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20 0 6年 的 3 . 8 提 高到 2 1 6 2 0 0年 的 4 . 2 , 5 4 提 高 了 91 . 4个百 分点 , 对农 民收入 增长 的贡 献率 为 5 . 9 。财产 性 收入及 转移 收入 占人 均 纯收入 4 O
着农 民纯收入 结 构新 的变 化 趋 势等 问题 , 会 影 将 响该 地 区整个 国 民经济 的发 展 、 粮食 的安 全 、 会 社
加 了 21 3 2 . 4元 、 3 . 3元 、 1 438 6 2元 、 8 6 6元 、 5 84 元 ,由 2 0 0 6年 的 24 4 1 5 . 0元 增 加 到 2 1 0 0年 的 50 0 , 4 元 5 a增 加 了 2 5 5 9 8 . 0元 , 平 均 增 长 年
28 7 9 元 、 0 8 . 3 35 0元 、 8 4 1 6元 、 4 5 0 0元 , 比 增 同
表 1 2 0 —2 l 0 6 O O年 宝鸡 市 农 民收 入 与 全 省 、 国 比照 全
以上 数 据 显 示 , 鸡 市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由 宝 20 年 的 244 1 06 5 . 0元 增 加 到 2 1 O 0年 的 50 0 4 元 , 加 了 255 9 增 8 . 0元 , 长 2 0 增 . 5倍 , 平 均增 年 长 4 。2 0 —2 1 1 0 6 0 0年宝 鸡 市 农 民人 均 收 入 在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的外 需减 弱 已是 客观 现 实 。来 自美 国本 土 消 费减 少 的影 响正 在全
保障中国社会的内部需求是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
球范围内扩散,外贸企业对未来的 出口前景看淡 ,次贷危机开始 实现中国国家强大的基本保证 ,但是修路 ,架桥,建房子等等 改变我国外贸出口环境。危机的国际传导效应增大了全球经济的 举措 为的是招商引资 ,是十年种树之策 。而 且已经搞三十年 风险 ,国际 经济 形 势更 趋复 杂 。随 着 时 问的推 移 ,美 国次 贷危机 了,该是换种思路创新发展的时候 了。中国特色的保障内需应 对中国实体经济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该主要走百年树人之略。将保障内需的基本点从物转 向人,以 二,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部需求 人为本 ,物建为辅 ,科学发展 ,教育先行嘛 。可以研究 由中央 面 对全球性 的经济衰退 ,世界 各国都在寻 求解决 的办法 , 政ຫໍສະໝຸດ Baidu ,地方政府和社会各业人士出资将农民的孩子的教育包下 纷纷拿出救世政策 ,我 国怎样化危机为机遇 ,保持我国经济增 来,全国人大立法实施农村孩子1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免费 2 长速度 ,是我 国政府 当前面 临的严峻 考验 。在这样 的新形势 教育 ,将这些孩子的户籍迁移到2万以上人 口的城市转变成为 0
劳 动 保 障
20年5 0 9 月
新形势下农 民增收问题研究
文/ 路平 齐晶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难点与路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难点与路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 业 增 长 方 式 即农 业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是 指 在 推 动 农 业 经 济
增 长 中各 种 要 素 的组 合 方 式 和各 种 要 素 组 合 起 来 推 动 经 济 实 现 支 农 的程 度 较 为 浅 薄 .财 政 支 农 资 金渠 道 各 异 .资 金 的用 途 较 增 长 的方 式 … 。简而 言 之 , 农 业 增 长 方式 的理 解 可 以概 括 为农 多 . 有 一 定 的 规 划 与 合 力 . 之支 农 资 金 在 其 它 开 销 上 面 挤 占 对 没 加 业 经济 增 长 过程 中 哪些 生 产要 素 组 合 方 式 和 运 营 方 式 起 到 了作 挪 用 现 象 严 重 . 资 金 落 实 到 位 的 情 况 比较 少 . 品粮 建 设 以及 且 商 用 根 据 生 产要 素组 合 方 式 和 运 营方 式 的不 同 . 业 增 长 方 式分 部 分 干部 的政 权 维 护 是 围 家进 行 大 力 关 注 与 整 治 的 内容 .而 在 农
主 义 新 农 村 , 造 高 产 、 质 、 态 、 全 新 农 业 , 加 农 民收 人 、 生 产 经 营 管 理 . 由于 农 民 的 素 质 不 高 就 让 他 们 无 法精 确 的 把 握 打 优 生 安 增 提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因此 如 何 加 快 农 业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成 为 整 个 市 场 经 济 的 变 化 态 势 .对 市 场 上 行 情 的 变化 以 及 对 市 场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作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农村、农民也已摆脱了贫困状态,基本实现了小康。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呈现出一片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渐凸显。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农民纯收入年递增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下降了6.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连续4年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水平。江宁区也同全国一样,有不同程度下滑。根据目前该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自身因素

等。

政策因素。一是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合理流动和转让,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田无人种(抛荒)和有人无田种的怪现象。个别政府部门和单位打着“示范”旗号,转租农民承包田,变“示范园区”为部门和单位增收的“小金库”。另外,还有的以发展为名侵占农民土地使用权,如某某专业种(养)植园地等,农民被迫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二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从全国来看,1991年~1995年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6%、10.01%、9.49%、9.2%、8.4%,1997年降到8.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七五”期间为5.3%,而“八五”期间降到3%。此外加上金融部门受到金融体制的限制,对农村、农业贷款投放相当不足,从而导致了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局部地区又回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三是农民负担过重。其一是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的费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县乡两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供养人员的71%,而财政收入只有全国的21%,七站八所,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官设位,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在这次机构精简中,江宁区乡镇由原来23个减为17个,行政村由343个减为248个,精简各级干部1000人,为此每年可减少农民负担3000万元。其二是承担义务教育的费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人数中70%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虽由中央、省、市、县、乡镇几级共同承担,但乡镇承担高达78%之多,而最终农民承担达80%左右。其三是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绝。农民除应缴农业税等外,基层政府和各部门乱开口子,巧立名目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激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市场因素。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着重大考验。如何面对市场,应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竞争的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从客观上讲,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震荡,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目前我国城乡人口占比是3∶7,而农产品是7个人生产,3个人消费,卖方市场自然转向买方市场。“卖难”现象尤为突出,依靠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潜力极其有限。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生产上注重的是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质量上的提档.使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数额有限。从主观上讲,在生产和经营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单兵作战,而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难以抵御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冲击。

自身因素。江宁区是一个农业大区,由于历史原因,城乡差别比较明显,农村发展较为滞后,因而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一是农民素质较低。目前江宁区现有农村劳动力33.6万人,其中大中专生占1.8%,高中生占9.3%,初中以下占89.9%,由于文化素质低,导致综合素质上不去,接受新事物慢,运用现代科技能力差,致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弱。就业门路窄、致富机会少,造成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匮乏。目前江宁区人均拥有耕地0.8亩,林地2.85亩,水田0.48亩。撤县设区后,东山镇将纳入南京市主城区,大面积的开放开发、人口不断增加、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定局,而原先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业资源下降和农业生产规模上升的矛盾日趋激烈,这都将给农民增收带来阻力。

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在全国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应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新对策、新措

施。

1.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服务、科技意识。具体应做到提高三种意识:一是提高市场意识。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它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道屏障。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品种、规模,既要立足于当前效益又兼顾长远利益,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又要依据自身实力;其次是抓好流通,以江宁市场为依托,辐射南京和周边城市,以水、陆、空便利交通为桥梁,以特色农产品为龙头(如横溪西瓜、土桥大米、禄口獭兔等),在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点,使农产品的外调、外运、外销灵活运转,自然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储运——销售——信息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围绕市场、重视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最终达到建一方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新理念。二是提高服务意识。基层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转变职能与角色,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优势,搭好舞台,让农户上台唱主角,政府做好服务甘当“配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江宁区横溪镇为促进本地区农产品升级,不惜一切代价花巨资每年为瓜农举办一次“西瓜节”,使“横溪西瓜”不仅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闻名遐迩,成为带动横溪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就此一项就使瓜农人均增收350元。三是提高科技意识。首先必须加大科学技术宣传推广力度,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送知识、送科技、送信息下乡,使优、特、新品种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信任和应用推广。委派责任心强、业务精的科技骨干、专家、学者深入到农户、田头、场棚,为农户排忧解难,结合实际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渔则渔,不搞行政命令或形象工程。其次是农民自身应不断增强科技意识,加大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投入,提高自身档次和科学文化综合素质,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

2.夯实基础,采取多投、少取、调整的方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强民富民关键在于夯实农业基础,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多投,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继续抓好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的电、路、沟、渠、坝、库、闸和农业机械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在努力增加对农业补贴数额的同时,切实改进补贴方法,逐步建立农民收入直接补贴制度,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逐步完善金融体制,加大对农业的放贷尤其是放宽对农户的中短期小额贷款的政策,简便手续,建立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大力支持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切实为农户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