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性味归经

合集下载

学用经方中的栀子

学用经方中的栀子

学用经方中的栀子

《神农本草经》:

【栀子】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鼻。白癞。赤癞。疮疡。一名木丹。生南阳川谷。

《名医别录》:

【栀子】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一名越桃。生南阳。九月采实。暴干。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用治扭挫伤痛。

【现代药理研究】

1.抗炎镇痛。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3.利胆保肝。

4.其他.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

【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方-含“栀子”凡4方:

大黄硝石汤(15枚1服),栀子豉汤(14枚2服),茵陈蒿汤(14枚3服),栀子大黄汤(14枚3服),

金匮要略15 黄疸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15、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金匮要略17 呕吐哕下利

4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医案助读】

茵陈蒿汤辨治肝损伤

杨某,男,42岁。近日感到胁下疼痛,经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800U/L,谷草转氨酶780U/L。彩超检查:肝实质弥漫性损伤。经医院治疗15余天,效果不理想,出院后经朋友介绍前来诊治。

初诊:胁下疼痛,腹胀满,饮食不佳,面色有点发黄,小便黄,口干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辨证为肝胆湿热证,其治当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以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g,大黄6g,栀子15g,滑石18g,柴胡15g,枳实15,炒白芍30g,茯苓15g,党参15g,炙甘草10g,川楝子15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中晚分服,应先煎茵陈30分钟,然后再纳入其余药。二诊,用药后感到身体舒适,又以前方10剂。三诊:经检查: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均降至正常。之后,又服药40余剂,复经彩超检查,肝实质损伤基本恢复正常。

栀子花简介

栀子花简介

栀子花简介

栀子花(拉丁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英文名:cape jasmine),别名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水横枝、支子花、山栀花、黄鸡子、黄荑子、

栀子花图册(18张)黄栀子、黄栀、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禅客花、碗栀等,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龙胆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早期的分类系统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属茜草目。栀子花原产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集中在华东和西南、中南多数地区,如贵州、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南部等省份。湖南省岳阳市的市花即为栀子花。编辑本段主要品种

目前主要栽培品种及其变种有[1][2]:

①大叶栀子

var.grandiflora Nakai.,也称大花栀子:栽培变种,叶大、花大而富浓香、重瓣,不结果。

②水栀子

植株矮小,花小、叶小,重瓣。

③雀舌栀子

又名小花栀子、雀舌花。植株矮生平卧,叶小狭长,倒披针形。花亦较小,有浓香。花重瓣。

④黄栀子

又名山栀子,为栀子花的野生种。叶稍小,花单瓣,入秋结橙红色果实,经久不凋,且抗碱力强,为观花、观果的良好树种。

⑤卵叶栀子

var.ovalifolia Nakai.叶倒卵形,先端圆。

⑥狭叶栀子

var.angustifolia Nakai.叶狭窄,野生于香港。

⑦斑叶栀子

var. aureo-variegata Nakai.叶具斑纹。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cv.prostrata 别名:雀舌栀子、小花栀子、雀舌花拉丁名: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科属:茜草科栀子属编辑本段⑧小叶栀子

【药食同源】泻火除烦的栀子

【药食同源】泻火除烦的栀子

【药食同源】泻火除烦的栀子

栀子

栀子花是纯洁脱俗的象征,栀子是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又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可以说栀子是于观赏,药食用,经济一身的植物。是不少人们用于泻火的心头爱。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与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本品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为治热病烦闷之要药。

【用法与用量】6~10g。

栀子煮鸡蛋

【原料】栀子,鸡蛋。

【制法与服法】将栀子、鸡蛋一同入锅,加水煮蛋,蛋熟后去蛋白取蛋黄,再入汤中煮5~7分钟,吃蛋喝汤。

【功效】滋阴降火,止血。

【适应症】适应于阴虚内热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栀子菊花饮

【原料】栀子,菊花。

【制法与服法】上料水煎服,代茶饮。

【适应症】适应于红眼病。

关于栀子的采收:9~11 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民间中草药:黄栀子

民间中草药:黄栀子

民间中草药:黄栀子

--------------------------------------------------------------------------------------------------------------------------------------------------------------------------------------------------

沙栀子也就是黄栀子,是人们对栀子的不同掌中叫法,它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主要出场在中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清热除烦和清热利湿等多种功效,想对沙栀子多一些了解可以参考下面对它做的具体介绍。

沙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利湿

沙栀子是一种性质寒凉的中药材,而且它味道苦涩具有特别的清热作用,能清理人体下焦湿热后肝胆湿热对人类经常出现的湿热黄疸和湿热脚气都有特别好的预防作用,而且在临床上它还能用于人类湿热黄疸的治疗,能让黄疸尽快消退。

2、泻火除烦

人们服用沙栀子以后能吸收一些寒性物质,还能清热而且能泻火,他对人类因心火过旺或肝火过旺导致的心烦,焦虑,烦躁不安等症,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另外人们出现高热,烦躁以及神昏时,都能服用沙栀子,它能让高热尽快减轻也能让人体慢慢恢复正常。

3、凉血解毒

凉血解毒也是沙栀子的重要作用,这种中药材不但能清热还能凉血止血,人们因血热导致科学吐血以及大便带血等疾病时及时服用,它还能快速止血,能让身体内的热度尽快排出体外,在需要时可以把沙栀子加清水煎煮以后服用。

4、清肝明目

中药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中药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中药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长江以南各地。9~11月采收成熟果实。生用或炒焦用。以个小、完整、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

【处方用名】栀子、生栀子、栀子炭、山栀子。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肝、胃、肺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清热解毒,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利湿热。主治火毒疮疡,热病心烦,血热出血,湿热黄疸,淋证等。

【临证运用禁忌】1.栀子味苦性寒,易于伤胃,故食少,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2.虚寒证者不宜使用。

3.内无实热者忌用。

4.凡呕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用。

5.邪在表,虚火上升者禁用。

6.本品性寒,故肾阳虚衰等证者不宜单味药大量使用。

7.慢性肠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者,忌大量长期使用。

8.其煎剂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故低血压患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9.其提取物能降低心肌收缩力,故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栀子提取物更应忌用。

10.本品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故老年患者及婴幼儿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临证炮制注意】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生栀子苦寒性强,易伤中气而致呕,炒后则无此弊。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

【临证用药体会】1.栀子苦寒清降,性缓下行,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各科常用本品,且内服、外用疗效俱佳。自古以来,本品恒为热证常用之要药,配伍黄芩、黄连、黄柏能泻三焦实火;得豆豉即可清热病烦闷;配茵陈,退湿热黄疸;配滑石,可用于治疗血淋溺闭;佐柴胡、白芍,可用于治疗肝胆郁火;伍生地黄、牡丹皮,可用于治疗吐衄不止。生用清热泻火,炒用稍减其寒性,炒焦用于止血,姜汁炒用止烦呕。因苦寒之性易伤脾阳,故凡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宜慎服。栀子,除果实全体人药外,还有果皮、种子分开用者。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

含有石膏、知母、栀子的医案医话

含有石膏、知母、栀子的医案医话

石膏、知母、栀子是中医药中常见的药材,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面就根据这三种药材的特点,结合临床医案和医家言论,来探讨它们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一、石膏

1. 石膏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肺经。

2. 石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消肿。

3. 医案:患者张某,男,35岁,因高热、大汗、口渴、尿少、口干、腰背疼痛等症,经诊断为热病,医师遵循“热病除邪,宜用石膏”的治疗原则,用石膏合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4. 医家言论:《金匮要略》中有“热病无渴,反汗出者,石膏桂枝二物汤主之”。石膏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于病情较重、热毒较盛的患者,尤其有着显著的疗效。

二、知母

1. 知母性味归经:味甘、性苦、寒,归肺、胃经。

2. 知母功效:清热润燥,清肺止咳,利尿通便。

3. 医案:患者李某,女,42岁,因咳嗽、少气、口干、咽痛等症,经诊断为肺燥热咳,医师根据“肺燥热咳,当以知母清之”的治疗原则,用知母合桔梗、天花粉等药物治疗,咳嗽明显减轻,气息畅顺。

4. 医家言论:《神农本草经》中有“主肺燥痰嗽、胃燥渴”之治疗方法,常常用到知母。知母能清热润燥,对于肺燥热咳、肺燥痰嗽等症

有着良好的疗效,临床上应用广泛。

三、栀子

1. 栀子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膀胱、胃经。

2. 栀子功效:泻火解毒,利湿消肿,清热排脓。

3. 医案:患者王某,男,27岁,因湿热黄疸、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经诊断为湿热黄疸,医师用栀子合黄芩、山楂等药物治疗,效果明显,症状得到了缓解。

栀子,通泻三焦,清气分血分之热,功用甚多,疗效独特!收藏了!

栀子,通泻三焦,清气分血分之热,功用甚多,疗效独特!收藏了!

栀子,通泻三焦,清气分血分之热,功用甚多,疗效独特!收

藏了!

一曲《栀子花开》经久不衰,不少人听过和喜欢这首歌,知道了栀子!你知道栀子是临床很重要的一味中药吗?下面介绍一下中药栀子

栀子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除烦,清利湿热,凉血止血,解毒。

归经:心,肝,肺,胃经。

栀子上可清心肺之火;中能清胃热;下可清肝热,通泻三焦,可以清气分、血份之热。还可以清热,利湿,用一切湿热,火热,毒症。

主治:1+用于热病烦躁不安,睡眠不宁。有人用栀子和豆豉治疗顽固失眠效果很好。栀子豉汤用于热病烦躁,不可言状,加黄连、大黄。

2+用于湿热黄疸和膀胱湿热导致的热淋。

3+热入血分,身热热甚,神昏谵语,吐血,鼻血。和黄连,黄芩同用,泻火解毒。

4+肝热目赤,肝热循经上炎引起头晕,头眼疼,目赤(红)。栀子可以清肝明目。栀子菊花甘草汤对红眼病很有效。

5+黄疸:发热,口渴,胸闷,大便秘,尿黄短少,苔黄腻。可以用清热利湿的茵陈栀子大黄(茵陈蒿汤)

应用栀子注意:栀子苦寒,脾虚便溏,无湿热证的不要用。

另外栀子生品药粉和面粉、黄酒调敷可以治跌打损伤,青肿痛疼。对泌尿系结石,疮疡肿毒都有疗效。

栀子含栀子素,栀子甙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退热,止血,退黄疸,对病原微生物有广泛抗菌消炎作用,也抗真菌。

可见中药栀子的确是临床很重要的药物,名不虚传。

兰考秦兴中医院梁爱红医师

中药材:栀子

中药材:栀子

中药材:栀子

药材名称:栀子

别名: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山栀子

采收加工:于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亦可直接将果实晒干或烘干。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产地: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

科:茜草科

原植物:山栀

植物情况:常绿灌木

高1-2m。小枝绿色,幼时被毛,后近无毛。

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柄短;托叶两片,生于叶柄内侧;叶片革质,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4cm,宽2-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羽状。

花大,极芳香,顶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绿色,长2-3cm,裂片5-7,线状披针形,通常比萼简稍长;花冠高脚碟状,白色,后变乳黄色,基部合生成简,上部6-7裂,旋转排列,先端圆;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裂,2室;雌官司1,子房下位,1室。

果实深黄色,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cm,有5-9条翅状纵棱,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种子多数,鲜黄色,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

栀子药材性状:果实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4-3.5cm,直径0.8-1.8cm。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微有光泽,有翅状纵棱6-8条,每二翅棱间有纵脉1条,先端有暗黄绿色残存宿萼,先端有6-8条长形裂片,裂片长1-2.5cm,宽2-3mm,多碎断,果实基部收缩成果柄状,末端有圆形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鲜黄色或红黄色。有光泽,具隆起的假隔膜2-3条。折断面鲜黄色,种子多数,扁椭圆形或扁矩圆形,聚成球状团块,棕红色,表面有细而密的凹入小点;胚乳角质;胚长形,具心形子叶2片。气微,味微酸苦。

中药400味之三:栀子

中药400味之三:栀子

学中医从中药开始,中药400味,每天学一点,今天第三味:栀子。

谈起栀子,不得不提诗人杜甫的诗《栀子》: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诗中对栀子充满溢美之词,栀子是人间少有的植物花卉,药性中和,全身可入药;外在可人,花朵灿然如雪,浓香馥郁,经久不息,叶子四季青绿,小雨过后的枝丫,透露出江南烟雨的清新,赏心悦目。

栀子属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花、果、叶均可入药,是清热解毒的佳品。中药中常称的“栀子”指的是其干燥成熟的果实。9~11月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入药可以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

1、泻火除烦

栀子苦寒清降,能够清泻人体全身上下之火邪,因而可泻心火而清心除烦,可以治疗心烦、燥扰不宁等不适。还可以用来治疗热病火毒炽盛而表现出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病症。

2、清热利湿

栀子苦寒能燥湿,寒能清热,并且善于清利下焦肝胆湿热,可治疗肝胆湿热所引起的湿热黄疸症状;此外,栀子能够清利下焦湿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可用来治疗血淋、热淋涩痛等小便不适症状。

3、凉血解毒

栀子性寒,能够清热凉血止血,因此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症状,如血热吐血、衄血等症。

4、清肝明目

栀子能够泻火解毒,清肝火以明目,可治疗肝胆火热上攻所导致的目赤肿痛等眼部不适病症。

5、解毒消疮

栀子能够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疗热毒疮疡,红肿热痛等病症。

6、消肿止痛

栀子外用可以消肿止痛,可用于治疗扭挫伤痛,可用于生栀子粉于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栀子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栀子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栀子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性味

栀子的性味酸、苦,性寒。

归经

栀子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

栀子有清肝热、明目、疏肝、疗疮的功效,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清肝热、明目

•栀子具有清肝热的作用,可以降低肝火,减轻目痛、目赤等症状。

•栀子还可以明目,有助于改善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等问题。

2.疏肝、利胆

•栀子能够疏肝解郁,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如胸闷、郁郁寡欢等。

•栀子还具有利胆的作用,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帮助消化,减轻胆囊炎等症状。

3.疗疮

•栀子具有疗疮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如湿疹、痤疮等。

使用方法

•栀子可以外用或内服。

•外用时,可以将栀子研成粉末,加适量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也可以将栀子煎汤后,用汤水清洗患处。

•内服时,可以将栀子煎水或制成丸剂,每次适量服用。

注意事项

•栀子性寒,不宜过量使用。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栀子。

•孕妇忌食栀子。

以上是关于栀子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的介绍,栀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使用栀子时需注意用量和适应症,如有不适,请咨询医生。

栀子的功效

栀子的功效

栀子的功效

【性味归经】苦,寒。人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泄热利湿。

【功效特点】本品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体轻人气,色赤入血,能自上达下通彻三焦,善清透胸膈郁热,多用于脾胃及肝胆湿热证。

【功效作用】

1.泻火除烦:用于热病后胸脘烦闷,常与豆豉配伍;治肝热目赤肿痛、心中烦热,同菊花、桑叶配伍。

2.泄热利湿: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胆囊炎及口苦、口臭、口舌生疮等胃火上攻者,多与茵陈、大黄配伍应用。

3.凉血止痛:用于血热吐血、衄血、血痢下血、尿血等出血性疾病,实者生用,虚者炒用,可与白茅根、生地、黄芩配伍应用。

4.消肿止痛:用于外伤性肿痛,用生栀子粉与面粉混合,川黄酒调敷。

【鉴别应用】栀子具解郁散热、泻热利湿、凉血止血等作用,但取材不同,炮制不同,药效有所差异。

1.生用:清热泻火解毒、利胆退黄之力量较强。

2.炒用:盐水炒栀子可退虚火;乌药拌炒栀子治热痈;姜汁炒治心胃火痛及烦呕。

3.炒炭:历代古书记载栀子炒炭后止血效果优于生用,然近代的研究表明生栀子止血作用较炒炭为佳,是因为其清血热凉血止血,而非单纯收敛止血之故。

4.生栀子性苦寒,忌用于脾虚、胃寒便溏者,而栀子炒炭苦寒之性减,不伤胃气,为不忌之例。

5.连壳用走上中焦,去壳用走下焦。

【配伍应用】

1.配豆豉:清宣胸膈郁热,祛除心烦懊恼。栀子苦寒,解郁除烦,导热下行;豆豉气味俱轻,既能清表宣热,又能和降胃气。二药相伍,

宣中有降,降中有宣,为治热扰胸膈之良方。

2.配厚朴:清热除烦,宽中消满。栀子苦寒,清透胸膈郁热;厚朴苦温,下泄行气,而除腹满,又可助栀子使热下行,以泻清之。

栀子-常用中药详解

栀子-常用中药详解

栀子

拼音:Zhizi

英文:Cape Jasmine Fruit

日文:サンシシ

拉丁文:Fructus Gardeniae

【异名】

黄栀子,山枝子,大红栀(江

苏),黄栀、山黄栀、山栀《浙江药用植物志》。

【品种考证】

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栀子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暴

干。”《本草图经》云:“今南

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

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

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

皆六出,甚芬香,俗说即西域

詹匐也。夏秋结实,如诃

2状,生青熟黄,中人深红..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本草纲目》载:“卮子叶如免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随即结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蜀中有红栀子,花烂红色,其实染物则赭红色。”《植物名实图考》亦有记载。综上所述形态特征及可以染黄的特点,再参考《本草图经》“江陵府栀子”、“建州栀子”等图,古代栀子原植物与今药用商品栀子相符合。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果实。

【植物/动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2米。叶对生

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

或倒卵状披针形,全缘;托叶2片,

膜质,生于叶柄内侧,常连成筒状

包围小枝。花大,单生于枝端或

叶腋,白色,芳香,花萼圆筒状,

先端5~7

裂,花冠高脚碟状;果

3实卵形,黄色,革质或略带肉质,有纵棱5~8条,顶端有宿存花萼。种子多数。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部。喜生于低山坡温暖阴湿处;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眼科常用中药临床应用.清热泻火药.3.栀子

眼科常用中药临床应用.清热泻火药.3.栀子

眼科常用中药临床应用.清热泻火药.3.栀子

发表者:张明亮

⑶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经:心、肝、肺、胃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应用:

①用于心肺风热所致眵泪较多,眦痒羞明,胬肉攀睛,赤脉密布。常与黄芩、防风、荆芥配伍治疗翼状胬肉、眦部结膜炎以及角膜炎后期。栀子胜奇散《原机启微》(刺蒺藜、蝉蜕、谷精草、甘草、木贼、黄芩、决明子、菊花、栀子、川芎、荆芥穗、羌活、密蒙花、防风、蔓荆子)。

②用于肝郁血虚,郁久生热所致暴盲、青盲、视瞻昏渺等。常与柴胡、牡丹皮配伍治疗治疗视神经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也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内障眼病。丹栀逍遥散《薛氏医案》(牡丹皮、栀子、柴胡、薄荷、甘草3g,煨姜、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在古代眼科医籍中,加味逍遥散至少有7首之多,均以柴胡、白芍、当归、薄荷作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或加香附10g、青皮10g,以行气止痛;或加黄连5g、吴茱萸5g,以清热止呕;或加菊花10g、木贼5g,以祛风清热;或加生地黄15g、玄参10g,以凉血滋阴;或加羚羊角(山羊角30g代替),以凉肝熄风;或加猪蹄甲10g、穿山甲5g,以消障退翳。总之加减灵活,寒热温凉药均可配伍。若伴有胸闷胁肋胀痛者,加郁金10g、香附10g,以疏肝行气止痛;眼球胀痛,角膜雾状混浊,加猪苓10g、泽泻10g,以利水泻热;视盘色淡,伴肝郁气滞者,加枳壳10g、香附10g,以助疏肝理气;气血郁滞者,加丹参10g、川芎3g、郁金10g,以助行气活血;肾虚者,加菟丝子10g、枸杞子10g、桑椹10g,以滋阴养肝明目;视物模糊者,加远志5g、石菖蒲10g,以开窍明目。用于治疗气郁化火之原发性开角型光

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栀子别称水横枝、支子花、枝子等,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山栀的果实,入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的功效,对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吧!

山栀子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心、肝、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主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山栀子的药理作用

1、利胆作用:栀子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给予家兔口服,对输胆管导出的胆汁量及固形成分无影响,但有人用同样制剂注射于家兔,15~30分钟胆汁分泌开始增加,持续1小时以上。给兔静脉注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钠后,胆汁分泌量增加。栀子水煎剂或冲服剂给人口服后作胆囊拍片,证明服药后20及40分钟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2、镇静作用:小白鼠皮下注射栀子流浸膏,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而不能对抗士的宁的惊厥,但能减少其死亡率,以流浸膏灰分

作对照则未见以上作用。也有用以消除失眠及过度疲劳者。

3、降压作用:栀子煎剂和醇提取液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大白鼠和兔,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持久性降压作用,挣脉住射降压迅速而维持时间短,其降压部位似在延脑副交感中枢。

4、抗微生物:栀子水漫液在试臂内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15毫克/毫升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煎剂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煎剂对细菌生长无抑制作用。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栀,古

同卮,是一种圆形的盛酒器。因其果实黄色,

故又名黄栀子。《本草图经》载:“栀子,今

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

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

皆六出,甚芬芳,俗说即西域詹匐也。夏、秋

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入深红。九月采

实,暴干。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

方书所谓越桃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

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

尸栀子,不堪入药用。”《中华本草》将“栀

子”与“栀子花”、“叶”、“根”,分别收

载。我在实际应用中,用根的情况较多,而果

实较少。故本篇将栀子及其花、叶、根一并介

绍。

【别名】1、栀子:木丹(《本经》),鲜支(《上林赋》),㮁桃(《广雅》),卮子(《汉书》孟康注),越桃(《别录》),支子(《本草经集注》),山栀子(《药性论》),枝子(《唐本草》),小卮子(《本草原始》),黄鸡子(《广西中药志》),黄荑子(《闽东本草》),黄栀子(《江苏药材志》),黄栀、山黄栀、山栀(《浙江药用植物志》)。

2、栀子花:薝匐(《酉阳杂俎》),山栀花(《本草纲目》),野桂花、白蟾花、雀舌花(《滇南本草》),玉瓯花、玉荷花(《浙江药用植物志》)。

【辨识】《中华本草》:“常绿灌木,高1-2m。小枝绿色,幼时被毛,后近无毛。单叶对生,稀三叶轮生,叶柄短;托叶两片,生于叶柄内侧;叶片革质,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4cm,宽

2-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羽状。花大,极芳香,顶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绿色,长2-3cm,裂片5-7,线状披针形,通常比萼筒稍长;花冠高脚碟状,白色,后变乳黄色,基部合生成筒,上部6-7裂,旋转排列,先端圆;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裂,2室;雌蕊1,子房下位,1室。果实深黄色,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cm,有5-9条翅状纵棱,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种子多数,鲜黄色,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栀子别称水横枝、支子花、枝子等,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山栀的果实,入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的功效,对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吧!山栀子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心、肝、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主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山栀子的药理作用

1、利胆作用:栀子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给予家兔口服,对输胆管导出的胆汁量及固形成分无影响,但有人用同样制剂注射于家兔,15~30分钟胆汁分泌开始增加,持续1小时以上。给兔静脉注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钠后,胆汁分泌量增加。栀子水煎剂或冲服剂给人口服后作胆囊拍片,证明服药后20及40分钟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2、镇静作用:小白鼠皮下注射栀子流浸膏,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而不能对抗士的宁的惊厥,但能减少其死亡率,以流浸膏灰分作对照则未见以上作用。也有用以消除失眠及过度疲劳者。

3、降压作用:栀子煎剂和醇提取液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大白鼠和兔,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持久性降压作用,挣脉住射降压迅速而维持时间短,其降压部位似在延脑副交感中枢。

4、抗微生物:栀子水漫液在试臂内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15毫克/毫升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煎剂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煎剂对细菌生长无抑制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栀子性味归经

栀子这种药材是可以清热泻火的,我们平时适当的使用栀子有助于促进排便以及缓解便秘的症状,并且栀子性寒,可以调料脾肺胃三者的功能,对于利尿解毒以及治疗烦躁不安是很好的,大家可以来了解栀子的药用价值,然后根据自己的体质去服用栀子,但是不能在经期的时候饮用,避免出现宫寒。

中药栀子功效分类

清气泻火类中药

中药栀子说明中药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的成熟果实。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中药栀子性味归经、栀子功效及主治栀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

栀子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

栀子主治:用于心烦失眠,躁扰不宁,湿热黄疸,血热吐衄。

中药栀子作用

1、降压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解热作用

5、镇静作用

6、保护肝脏作用

7、利胆作用

8、泻下作用

9、保护胰腺作用中药栀子功效的应用

1、中药栀子能清利湿热,具退黄之功,对黄疸有标本兼治之能。用于湿热黄疸、发热、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者,常与清热利湿退黄的茵陈、大黄配伍,如茵陈蒿汤。

2、中药栀子能泻心、肺、胃经之火,而有除心烦之功。用于热扰胸膈之烦失眠、躁扰不宁、郁闷者,常与除烦的淡豆鼓配伍,以增强清热除烦之功,如栀子鼓汤。用于火热炽盛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常与清热泻火的黄连、黄芩配伍,如清瘟败毒饮。

3、中药栀子(生)研粉外敷,治疗外伤性肿痛,有消肿止痛之功。涂敷疖肿,亦有良效。

4、中药栀子既入气分,又走血分,有凉血止血作用。用于血热之吐血、衄血、尿血者,常与凉血止血的黄芩、白茅根配伍。

中药栀子用法用量

中药栀子可有过敏反应,大剂量可致中毒。脾胃虚寒或便溏食少者忌用。清热宜生用。凉血宜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用量:6-1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