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 佛教礼仪
第7章宗教与宗教地理
三、宗教组织 1、作用: 执行对地方宗教事物的管理、教友之间感情上的联 系、宗教仪式的参与、传教、布的重要推动力。是宗教 地理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媒介。 2、不同宗教的组织表现不一样 天主教最严密,有教区;佛教基本没有教区;伊斯 兰教更没有传教士。 (1)天主教: 教会——解释教义、执行教规、管理信徒与传教的机 构。组织最严密。 神职人员分为三级:教皇、主教、神父
(三)伊斯兰教 1、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于阿拉伯半岛创立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有麦加迁至麦地那,建立政教 和一的宗教组织 8世纪出成为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世界宗教。 2、基本教义: 安拉为唯一神灵 ,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并信死 后复活与末日审判,人生一切由安拉前定。严格遵守礼 拜与斋戒制度,行善病危安拉之道征战, • 经典《古兰经》
泰国曼谷的小乘佛寺
伊斯兰宗教建筑
罗马梵蒂冈教堂
法国圣米歇尔修道院与教堂
中国古庙
中国佛寺建筑屋脊走兽
(四)宗教影响人口增长、分布及迁移模式
• 有的宗教对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有的相反。罗马 天主教反对堕胎在内的现代人控制生育方法,使许 多天主教集中区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分布密集。西 藏和蒙古是藏传佛教盛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分 布稀疏;解放前,西藏农牧民子弟必须二子有一人、 三子有二人当喇嘛或尼姑,而喇嘛和尼姑不得结婚 生育,使该地佛教越是兴旺人口增长越少。 • 20世纪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移到巴基斯坦,是宗 教影响人口迁移的显著例子。
第七章 民俗宗教与文化
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主要有逊尼派和 什叶派两大教派。
教义集中在《古兰经》和《圣训》之中。 信奉者被称为穆斯林;穆斯林平时的宗 教功课有“五功”,即念功、拜功、课功、 斋功、朝功。 一年有两大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又称宰牲节)。
(3)佛教 Buddhism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3亿多。 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边 境氏族释迦族,后世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公元前5世纪时兴起于印度;公元前3世纪开始传播 到亚洲各地,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
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或是由简单而 复杂,或是由讲求物质实用到注重精神享 受,日益丰富多彩。
4.社会生活的地区差异 任何一个民族总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 态环境之中,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交互作用,就造成了 不同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较大差异。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中国的建筑、饮食、服饰各地区、各民族差异很大。
(3)民俗的作用和文化意义 一是要求社会群体成员按照习俗规范 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果模范遵守就受到表 彰,如果违规越轨就受到惩罚; 二是民俗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社会成 员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地对其产生控制 力,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或自我惩罚。 民俗本身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3.中华民族民俗举要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 民族,同样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中华民俗,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 主要包括:节庆民俗、婚嫁民俗、 丧葬民俗、游艺民俗等。
佛教礼仪与供佛宜忌
佛教礼仪较多,家庭供佛
须要有一些条件具备,如果不
具备一定条件的话,家庭可以
不供佛像.每逢佛教节日,可以就近寺院参加寺院举办的佛事活动.家庭供佛,须要单辟净室.最好处于明亮干净的房间,供
养佛像注意的还有几项:
第一,供佛禁用烟、酒、葱、蒜. 第二,供佛须要净水一杯.
第三,供佛可用鲜花.
第四,供佛不可用剩饭菜.
第五,供佛不宜焚烧纸钱.
第六,供佛禁用肉类制品或动
物制品.
第七,礼佛须要衣服整齐,态度端正.
第八,佛前不许粗言秽语,言辞平和.
第九,供佛所有水果,不宜时间太长.
第十燃香一般三支或一支保持佛堂清洁.
第十一,佛堂最好不宜酒醉之
人或无信仰之人.
拜神佛供品
焚香要领:
焚香膜拜起源于道教,然现今佛道不分,固有许多佛教膜拜时亦有用香。
一般视庙中香炉数而定,每一香炉焚一至三炷香。
焚香烧三炷香表示“尊三清”、三阳开泰之意。
三清指道教的最高三位尊神: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焚香除表达敬意外,亦被视为与神明直接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焚香之前务必洗净双手、摆好供品。
不可用口吹灭香火:需用左手将火焰扇小。
焚香时,以双手举香膜拜神佛,口念弟子或信女之名、生辰、所祈之事,而后不分男女皆用左手插香,因右手多处理万事,为不洁象征,插香顺序为中、右、左,如此即完成焚香动作。
道教庙宇焚香插香顺序,
以天公炉为先,次之为庙宇主
神,如有其他左右副神、则先
右后左神位香炉。
佛寺焚香插香顺序,以佛
祖香炉为先,因是佛教中的最
高神尊,次之为天公炉。
家中若有天公炉时亦须先
向天公炉祭拜插香。
掷筊:
掷筊乃是俗人请示神灵
的沟通方式,掷筊之前先在神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礼仪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礼仪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文化礼仪是古代社会相互尊重、形成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礼仪不仅承载着中国古代人们对
于生活品质的向往和追求,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本文将从儒家礼仪、道家礼仪和佛教礼仪三个层面,探讨中国古代历
史文化礼仪的内涵和影响。
一、儒家礼仪
儒家礼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礼仪体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学派主张“仁爱”、“礼治”,将礼仪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提高个人品质的关键。儒家礼仪强调人际关系中的尊卑有序,强调社会中的各个阶
层要相互尊重、相互负责。传统的婚礼、葬礼、宴会等场景中,儒家
礼仪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儒家礼仪还注重孝道,将父母供养和孝敬看作子女的义务。在中国
古代,孝敬父母被视为道德的核心,是儒家礼仪中最重要的一环。孝
敬父母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尊敬,更是子女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儒
家礼仪对于子女尊敬长辈、履行孝道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
二、道家礼仪
道家礼仪与儒家礼仪有所不同,它强调的是个人与自然的和谐、身
心的修养。道家思想追求无为而治,主张以柔克刚,强调“无为而治”
的理念。在道家礼仪中,人们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
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道家礼仪的核心是内修身心,注重个人
的修养和自我提升。
道家礼仪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道家的
独特思想影响到了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的艺术风格,在艺术表达中追
求笔墨之道,追求自然之美。同时,道家礼仪也对文人雅士的生活方
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倡导简朴、宁静的生活态度。
三、佛教礼仪
佛教礼仪
佛教礼仪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4、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可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少林寺旅游提示
1..参观少林寺常住院时每一道门槛千万不要踩,因为在佛教里寺院的门槛是有讲究的。据说踩了寺庙的或者佛殿的门槛会不吉利的;也有说门槛是释迦牟尼的额头化成的,若是踩到,就是对佛祖的不敬。
2.少林寺寺院里的银杏树都是雌雄同珠的,只有一颗单株的银杏树已有1500多年之久,它只开花不结果,被称为罗汉树,没结婚的青年男女千万不要和这个银杏树合影留念。银杏树上有很多小洞,传说是少林寺的武僧练习金刚一直弹和二指弹留下来的。
礼仪动作(双手合十)
礼仪动作
简介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和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小看合掌之礼。
双手合十是礼仪也是功法,佛家所创的功法修炼中,大都有双手合十这一节,比如藏密大手印等.
常用
平常生活中,双手合十一般用来祈祷,祝福,或表示感谢、感恩等。另外,僧侣间也常用双手合十来问候对方。见到佛像时,双手合十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与僧侣问候时也要用双手合十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意义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争斗。双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又因一只手也可伤人,现两掌相合,则全无伤他之意。十指合于一处.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团结。又,十指合于心口,表示诚心诚意,所谓“十指连心”.再者,平时十指散乱,代表散乱的妄心,现合于一处,代表一心.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一心不乱”、“一心皈依”。
二、合掌时,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弯,这样,两掌之间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们要悟入空性。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种,若紧闭掌心而不留空隙,则沦为外道,来生则生于无佛之地,不闻三宝之名。
三、合掌于心口处,两掌竖直,表示竖穷三际,指时间;而掌背略鼓,向横向发展,表示横遍十方,指空间。这样,宇宙融为一体,万法归于一心。
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运用自如,随心所欲。
宗教礼仪
♦ (2)成道节——农历腊月初八 ♦ 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 ♦ 僧侣集中于大殿,焚香诵经,熬粥供佛。 ♦ (3)涅槃节——农历二月十五 ♦ 纪念释迦牟尼逝世 ♦ 寺院一般举行法会,挂释迦牟尼的涅槃
像,妇女在当日禁食禁歌。
♦ 5、与佛教徒交往礼仪 ♦ (1)尊重佛教徒的各种习惯。 ♦ (2)进入寺庙不要中央直行,应该左行。 ♦ (3)不能在拜垫上休息聊天,其他人在
♦ 3、道教的主要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交
融) ♦ 春节 ♦ 中和节——二月初二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冬至节——元始天尊的诞辰
♦ 4、道教礼仪 ♦ (1)进入道观要衣冠整洁 ♦ (2)见到道士应面称“道长”,也可以
在称呼前冠姓氏,行拱手礼。 ♦ (3)遵守道观的相关规定
以《古兰经》为信仰经典。信仰伊斯兰 教的人,一般称为“穆斯林”。 ♦ 伊斯兰教的教义由宗教信仰、宗教义务 和善行三部分组成。
♦ 3、伊斯兰教主要节日 ♦ (1)开斋节——教历10月1日 ♦ (2)宰牲节(古尔邦节)——教历12月
10日 ♦ 4、与伊斯兰教徒交往礼仪 ♦ (1)尊重饮食习惯 ♦ 伊斯兰教对饮食有严格的规定。不食猪 和不反刍的猫、狗、马、驴、骡、鸟类、 没有鳞的水生动物等。不食自死的动物、 非穆斯林宰杀的动物、动物的血。穆斯 林杀牲,要念经祈祷,采用断喉见血的 方式。伊斯兰教禁止饮酒。
听或议论宗教信仰问题
佛教礼仪课件新
1.佛诞节 在南传佛教盛行的东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等,根据上座部的传说,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生日, 同时也是佛成道日。佛成道以后,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开始 说法,经过四十九天,即六月初四日为佛初转法轮日。这 天,佛教徒应到寺院旋绕佛塔。佛诞生后七天,佛的生母 摩耶夫人便逝世而生在兜率天。传说佛成道后,曾经有一 年到兜率天安居,为生母说法三个月,然后由天上从三道 宝阶下来人间,这便是九月二十二日。这天称为“天降 节”,各寺也要举行纪念仪式。
跪
拜
式(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同一职中 李佳佳
跪
拜
式(2)
大同一职中 李佳佳
五体投地之礼
大同一职中 李佳佳
大殿内的礼仪
进殿 路线 禁摸 法器
大同一职中 李佳佳
佛教法器
大同一职中 李佳佳
其 它 礼 仪
敲钟
大同一职中 李佳佳
过午不食。按照佛教教制,比丘每日仅进一餐, 后来也有进两餐的,但必须在午前用毕,过午则 不能进食。这是佛教中对僧尼的一个戒条,叫 “过午不食戒”。在东南亚一带,僧尼和信徒一 日两餐,过了中午不能吃东西,午后只能喝白开 水。我国汉族地区因需要自己在田里耕作,体力 消耗较大,晚上非吃东西不可,所以少数寺庙里 开了“过午不食戒”,但晚上所吃的东西称为药 食。然而,在汉地寺庙的僧尼中,持“过午不食 戒”的人仍不少。 烫香疤的误解。
佛教历史发展,风俗礼仪与禁忌大全
越后来,“礼”的含义就越丰富。还设立了“礼部” (掌管礼乐、祭祀等的官署)、“礼官”(掌礼仪 之官)、“礼堂”(讲学习礼之堂)、“礼教” (礼仪的教化)、“礼法”(礼仪和法度)、“礼 书”(祭祀程序之书)等等···。 ··· 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0世纪, “四吠陀典” 提出:“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等三 大纲领。而对每一个种姓的行为都作了极不公平的 规定,这种“礼”的规定长达数千年之久。
佛教礼仪 一。佛教基本礼仪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 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 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 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4、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 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 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可再继续强拜,凡人礼 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 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 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对佛教礼仪的宗教内涵解读
对佛教礼仪的宗教内涵解读
作者:旦增玉珍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4期
摘要: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宗教,佛教拥有丰富的哲学思辨性,并具有哲学性、实用性以及实践性等多重特性。而在佛教中包含多种多样的佛教礼仪,其不仅是传播弘扬佛教教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也带有一定宗教内涵,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重点针对佛教礼仪的宗教内涵进行简要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理论参考。
关键词:佛教;佛教礼仪;宗教内涵
引言: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在长期发展佛教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诸多佛教礼仪。根据具体表现形式,佛教礼仪也可以被细分成多种类型,庄严端庄、有声有色的佛教礼仪因其蕴含丰富的宗教内涵,对于教徒修行以及佛教教理的总结与传播等均发挥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通过探究佛教礼仪的宗教内涵,对于传承与弘扬佛教、团结众信徒等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佛教礼仪及其基本特征
(一)佛教礼仪的简要概述
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便在于其具有伦理性、理论与实践并存等特性。一方面佛教中以《金刚经》等为代表的经书,能够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刻的佛教教理说教,另一方面各种佛教礼仪则可以从实践层面对佛教教理进行形象演示。佛教礼仪除了是佛教教理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与弘扬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佛教吸引与团结信众的一大关键要素,是佛教作为宗教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1]。佛教在我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也形成了许多佛教礼仪。按照具体表现形式,佛教礼仪也可以被细分成普佛、献祭、祈祷等不同类。信众在遵循佛教礼仪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受到教化,而对于普通群众,其在观看、旁听佛教仪式与诵经等声音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感染。
礼仪动作(双手合十)
礼仪动作
简介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和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小看合掌之礼。
双手合十是礼仪也是功法,佛家所创的功法修炼中,大都有双手合十这一节,比如藏密大手印等.
常用
平常生活中,双手合十一般用来祈祷,祝福,或表示感谢、感恩等。另外,僧侣间也常用双手合十来问候对方。见到佛像时,双手合十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与僧侣问候时也要用双手合十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意义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争斗。双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又因一只手也可伤人,现两掌相合,则全无伤他之意。十指合于一处.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团结。又,十指合于心口,表示诚心诚意,所谓“十指连心”.再者,平时十指散乱,代表散乱的妄心,现合于一处,代表一心.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一心不乱”、“一心皈依”。
二、合掌时,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弯,这样,两掌之间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们要悟入空性。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种,若紧闭掌心而不留空隙,则沦为外道,来生则生于无佛之地,不闻三宝之名。
三、合掌于心口处,两掌竖直,表示竖穷三际,指时间;而掌背略鼓,向横向发展,表示横遍十方,指空间。这样,宇宙融为一体,万法归于一心。
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运用自如,随心所欲。
佛教礼仪培训课件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以“佛”为最 高教主,以佛崇拜为基 本特征的宗教。与基 督教、伊斯兰教并称 为世界三大宗教。 • 佛是“佛陀”的简称, 是梵语Buddha的音译, 佛陀的意义是“觉者” 或“智者”。
佛教的起源
•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 尼。释迦,种族名,牟 尼是一种尊称,意即 “释迦族的圣人”。他 本姓“乔答摩”,意为 “ 最好的牛”。名“悉 达多”,意为“达到了 目的的人”。
拜僧习俗
• 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 为"出家人"、"和尚"。 •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 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 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 • 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可 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 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 候,俱不可向他礼。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 内容。 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 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 “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 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 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 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 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 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 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 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 麦酒、啤酒等。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 精神依赖和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 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 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 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 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 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礼仪
三 、 佛 教 的 节 日
月在教 鲜 历 的一国 、 四 吠 涅 成 月起家 日 月佛 圆纪把舍本槃 道初诞 节 日念释节一 节八节 、、 、 、 至 。,迦 般 各 称摩又定 农十汉 国 作尼称于 历五族 时 吠的敬农 十、为 间 舍诞佛历 二傣四 不月 月 节 族 节生 二 相初 初 , 为 。、 月 同 日成东十 八清八 , 期道南五 。明、 中 亚 节藏 为、 。 国 后族 公涅一 、 些 十为 历槃 放佛 朝 日农 。 5
佛 教 礼 仪
一 、 佛 教 简 介
二 、 佛 教 礼 仪
三 、 佛 教 的 节 日
回边世 度起 ””间 ,源 佛。,一佛创于 佛 教 主切教始公 教 的 张皆认人元 , 经 “是为是前 是 典 因苦,释世 世 是 果,人迦纪 界 “ 报即生摩 上 大 应所的尼公 最 藏 ”谓本。元 古 经 、的质 前 老 ” ““就 世 的 。 生苦是 纪 宗 死海“ 的 教 轮无苦 古 之 ” 印一 , , 6 5
3、禁忌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五 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 妄语戒,饮酒戒。因此,同出家人共 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 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 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 人干杯(茶、饮料等);与僧人交往 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 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 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场所活动。 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 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 他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 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 齐,不能穿背心、打赤膊或穿拖鞋等。女 士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们不要随意到关闭的地方去。
中国宗教礼仪
中国宗教礼仪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宗教礼仪作为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本文将以佛教和道教为例,介绍一些中国宗教礼仪相关的内容。
一、佛教礼仪
佛教在中国传播已有千年历史,其礼仪也因地制宜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礼仪。以下是几个相关的礼仪。
1、拜佛礼
拜佛礼在佛教中是最基本的仪式之一,每到佛教寺庙,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合十礼拜。其具体礼仪包括拜佛说愿、三叩首、跪拜、起身、回向等步骤。
2、礼佛菜
佛教寺庙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那就是礼佛菜。大多数寺庙都会有一个专门的位置用来供养佛菜,以此来表示敬意和感恩。佛菜通常由蔬菜制成,比如莲藕、莲子、莲心、莲花等,象征着菩萨的圣洁和慈爱。
3、放生仪式
佛教中有一个重要的慈善仪式,那就是放生仪式。放生仪式意为“放生无边,智慧广大”,是佛教中修福积德的一个仪式。在仪式中,信众会将被苦命的生物,比如蝉、鸟、龟、鱼等,放生到自然环境中去,以此来赎罪和修德。
二、道教礼仪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礼仪和仪式。以下是几个相关的礼仪。
1、道士普渡
道士普渡是道教传统的一种礼仪。通过念经、燃香、散花、祝福等方式来为过世的亲属、朋友或者路人超度,让他们早日超脱苦难,重返人间。
2、道教戒律
道教戒律是道教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在道教中,戒律被认为是修炼的基本要求之一。戒律具体内容包括节欲、勤念、慈善、静坐等等。
3、道教冥婚
道教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礼仪,那就是冥婚。冥婚是为了解决在世无法成亲的人的问题,让其在阴间和配偶团聚。冥婚主要包括请帖、婚宴、婚礼等环节,但是参与该仪式的人数通常较少。
佛教礼仪礼规介绍
关于佛教的礼仪礼规介绍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是故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麽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礼佛三拜之含义:
合掌手势: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
(1)折伏骄慢心
(2)见贤思齐
(3)忏除业障:所谓灭罪当先整肃威仪,内外威仪具足,自能感应诸佛、菩萨之护持加被。
释迦牟尼的佛教礼仪:僧侣的服饰与戒律
释迦牟尼的佛教礼仪:僧侣的服饰与戒律
释迦牟尼(又称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他的教导以智慧和慈悲为
核心。佛教自诞生之初便注重礼仪,并将之视为修行的一部分。在佛
教中,僧侣的服饰与戒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体现了佛教教义和
僧侣的特殊身份。
首先,我们来看看僧侣的服饰。僧侣们通常穿着一件袈裟,这是一
种中式长袍。袈裟起源于古代印度,被视为佛陀时代的衣着。袈裟的
材料多为棉或丝绸,颜色通常为黄色或棕色,这象征着最初僧侣们选
择穿着的简朴和谦逊。此外,袈裟上还会绣有符号或经文,以示身份
和彰显佛教信仰。
除了袈裟,僧侣头上通常戴着一个特殊的帽子,叫做“钵盂帽”。这
是一个圆盘状的帽子,类似于僧侣常用的钵盂形状。帽子的颜色和袈
裟相配,常常为黄色或棕色。通过戴着这个帽子,僧侣们能够更好地
沉浸于佛教修行的氛围中。
从戒律的角度来看,僧侣们遵守着严格的戒律,这是佛陀制定的道
德规范。这些戒律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比如,
僧侣们必须遵循“持戒”的原则,即避免杀生、不偷盗、不婬欲、不妄
语和不饮酒等。这些戒律的目的是让僧侣保持纯洁的心灵和行为,以
利于修行。
除了以上几点,佛教还注重僧侣与大众的关系。僧侣们承载着宣扬
佛法、给予教诲和回馈社会的责任。他们在寺庙中举办各种仪式和法会,向信徒传授佛法,为信徒们提供精神指导和安慰。在这些仪式中,
僧侣们会进行祈祷、诵经和念佛等活动,通过这些仪式,信徒们可以与佛陀的智慧和慈悲相连接,获得平静和启示。
佛教的礼仪体现了佛陀所倡导的智慧、慈悲和谦逊的品质。从僧侣的服饰到遵守的戒律,都是为了让僧侣们更好地修行和传授佛法,同时也为信徒们提供了一个向佛陀学习和找寻内心平静的重要依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称谓: 佛陀——(浮屠、浮图、佛驮)觉者、知者 世尊——(原婆罗门教的尊称)具众多功德、 利益世间,为世所尊 如来——(如:如实、真如、绝对真理) 如实 之道来、开示真理者
Fra Baidu bibliotek
梦象受孕
七步莲花
姨母抚育
四月初八——佛诞日 摩诃波奢婆提夫人
出游感苦
夜别妻儿
夜渡凡尘
削发更衣
六年苦行
牧女献糜
树下静悟
24
浴佛节 四月初八
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
四、佛教礼节与禁忌
进入佛教寺庙时以靠左行 为礼,忌居中直行;
以仪表整洁、举止安静为 礼, 忌喧哗吵闹、敲打钟 鼓、触摸经书、指点佛像, 甚至将荤腥食品带入寺内; 烧香拜佛时以单数为礼, 忌双数; 与僧尼交谈时忌谈论其他 信仰与宗教;
26
★像牛粪 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 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 子怎么样?’‘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 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 姿势怎么样?’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 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 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 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 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 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 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 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2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答摩〃悉达 多,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或“佛祖”。佛 教是最古老的世界性宗教,目前佛教在全世界仍有较大的影 响,全世界的佛教信徒达3亿多人。 佛教经典是《大藏经》,佛教的标志是法轮,佛教的教义 是“四谛”,即,苦、集、灭、道,是佛教各派都承认的基 本教义,“谛”即“真理”的意思。
★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 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 ‘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 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 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 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 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 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 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 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将军学习用禅语诗 偈说道: ‘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禅师 开玩笑的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 妻偷人?’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 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大慧宗臬禅师哈哈 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 躁气,怎算放得下?’
魔女炫媚
众魔败阵
大悟成佛
佛陀收徒
双林灭度
十二月初八——成道日 释子、释氏 二月十五——佛涅磐节
生处塔:迦毗罗卫国(今尼伯尔南部地区)林微园中 成道塔:在古印度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境内) 善胜道场元吉树下 转法轮塔:在古印度波 罗奈国(今瓦腊纳西城 地区) 涅槃塔:在拘夷那国( 约今印度联合邦迦夏城 地区)力士生地秀林双 树间
二、佛教礼仪
(1)受戒:佛教教规因教派不同而不完全一 样,但基本教规相似,包括(十戒):不杀生、不 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听歌舞、不 睡高床、不着彩衣、不蓄财宝、过午不食共10种 根本戒律,教徒一旦破戒就失去了在寺院修行的 资格而要被逐出教门;
19
( 二 ) 顶 礼 ( 五 体 投 地 )
第一节 佛教礼仪
佛教礼仪: 称谓礼仪 佛事仪式 主要节日 佛教禁忌
一、佛教
昌圣法师 李娜 昌圣法师出家前,俗名李娜,是驰名我国流行乐坛的着名歌 唱家。她演唱的[青藏高原] [嫂子颂] [好人一生平安]等歌曲 激情充沛,质朴感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至今传唱不衰。 李娜出家后,中国乐坛少了一个真正的歌者,佛国添了一个 虔诚的信徒
★八风吹不动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 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 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 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 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 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 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 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著「放屁’ 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 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 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 ‚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 六根: • 根,能生之义。以能对外境产生感知认 识,所以叫做“根”。根有六种: • 一、眼 能见色者是。以能对色而生 眼识,故谓眼根。 • 二、耳 能闻声者是。以能对声而生 耳识,故谓耳根。 • 三、鼻 能嗅香者是。以能对香而生 鼻识,故谓鼻根。
•
四、舌 能尝味者是。以能对味而 生舌识,故谓舌根。 • 五、身 能感触者是。以能对触而 生身识,故谓身根。 • 六、意 能知法者是。以能对法而 生意识,故谓意根。 • 此六根,又有“六受”、“六入”、 “六处”等名。
三、佛教节日
佛诞节:佛教纪念佛祖诞生的节日,也称浴佛节、泼水节、
花节(日本)。节日期间,佛教寺庙要举行斋会、放生等活动, 民间要举行泼水、赛龙舟、花车游行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成道节:佛教纪念佛祖悟道成佛的节日,民间也称腊八节。 根据牧羊女献乳糜供佛的传说,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煮粥供佛 的活动; 涅磐节:佛教纪念佛祖逝世的节日,“涅磐”是佛教修行所 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寺庙要举办诵经法会,民间要禁食、禁歌 舞以示苦修。
虚 云 老 禅 师
印 顺 导 师
弘 一 大 师
能 海 上 师
四、佛教的基本教义
• 佛教最基本的最具概括性的教义就是四 个字:苦、集、灭、道。 • 这四个字在佛教中称为“四谛”,也就是四 种真理。 • 苦谛,是指人生现状来说的,佛教认为人生 现状是苦的,具体来说有八种苦: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 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佛教中有八 苦交煎之说。分析人世间种种痛苦的道理叫 做“苦谛”
g.合掌礼:也称“合十礼”,是佛教徒的一般见 面礼节,表示对佛的由衷感谢,此外,参拜高 僧时行跪拜礼,拜佛时行“顶礼”,即,双膝 跪地、手肘着地、头顶叩地或面部接触尊者的 足部。
21
(三)功课 念持经咒、礼拜三宝、 反背歌赞等 (四)佛诞法会 (五)水陆法会
坚实合掌 虚心合掌 莲华合掌
金刚合掌
3
称谓
一、佛教称谓
习俗对剃度出家的 佛教徒称“和尚(僧)、 “尼姑”(尼),对不满 20岁的僧尼称“小沙 弥”、“沙弥尼”,教 外人可尊称“师傅” ﹑“师太”。 对不出家而遵 守戒律的佛教徒称“居 士” 、“护法”或“施 主”; 寺庙中专门掌管 佛教事务的还有“方 丈”、“住持”、“执 事”、“知客”,教外 人可尊称“大师”、 “长老”、“高僧”或 “法师”。
作业:
1.四大佛教、道教名山是什么?
2.佛教的仪式有哪些? 3.佛教的主要节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