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篇一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怎样才能更好的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1.课前预习时合作。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

但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这样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个人查找的多,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当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充分扩展,很多时候,学生获得的资料比教师预想的还多还丰富。

2.课堂练习时合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

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

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

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

学生既在出题和回答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学习时间的活动面和活动效益。

3.课堂读议时合作。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初探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一点一滴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和愉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正在积极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首先,划分学习小组时要合理搭配学生,实行异质分组。

一般以6~8人为宜,从性别、学习情况、性格等方面考虑分组。

这样分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优等生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也是优等生巩固知识的过程。

一个组内的学生既不能都是性格沉闷的,也不能让活泼好动的学生扎堆,那样要么死气沉沉讨论不起来,要么小组讨论时跑题难以控制场面,达不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其次,小组成员要围坐在一起,以便面对面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为此,学校专门购置了书橱,让学生把书放到书橱里,使课桌变得敞亮,课堂变得明亮,把学生从书堆中解放出来。

再次,小组之间要兼顾平衡,实行同质分组。

只有各小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大家才会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相互竞争。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要明确,特别是一定要选好小组长。

小组长的作用很大,好的小组长可组织领导好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

小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但小组长不是终身制,最好分学科设置。

学科小组长由本组内本学科学习强的同学担任,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分科设立组长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同学科既能体验到成员的角色,又能体验到组长的角色,从而达到团队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

以上几种小组划分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优势十分明显,是绝大多数教师会遵循的原则。

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生基础存在差异,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有:1.在小组学习中,总有被孤立的弱势学生存在。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小组内的几个弱势学生或被孤立的学生集中起来,临时组成一个小组,教师深入到这个小组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2)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2)

⼩学语⽂⼩组合作论⽂(2) ⼩学语⽂⼩组合作论⽂篇三 ⼀、建⽴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组讨论的重要保障 ⼩组讨论使课堂⽓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易使课堂教学产⽣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

这就需要建⽴⼀套活⽽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具体来说,可从两⽅⾯来操作: 1.合理分⼯,明确职责。

在⼩组中,⼈⼈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个阶段每⼈都有相对侧重的⼀项职责,担任⼀个具体的合作⾓⾊,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定要明确。

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不同⾓⾊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合理分⼯(也可由⼩组成员民主协商,⾃⾏分⼯),向学⽣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责任。

每个⼩组应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及其他成员等。

⼩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和合作意识的学⽣担任。

其主要职责是对组员分⼯,组织全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操作、探究活动。

2.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的基本要求。

课堂上⼩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提供更多的表现⾃我和欣赏他⼈的机会,有利于学会⼈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论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

因此,教师应利⽤⼩班⼈数少的优势,切实做好对学⽣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1)独⽴思考的习惯。

⼩组讨论要建⽴在独⽴思考的基础上。

没有经个体精思⽽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源之⽔,⽆本之⽊”,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

只有在学⽣思考到⼀定程度时开展⼩组讨论,才有可能出现⼀点即通、恍然⼤悟的效果及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交锋,才能找到最佳答案。

(2)认真倾听和⽂明发⾔的习惯。

在⼩组内交流时,要多采⽤轮流发⾔式,应在“主持⼈”的协调下,每位学⽣依次发表意见(可让后进⽣先发⾔),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和提⾼。

小学语文学习论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语文学习论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语文学习论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小学语文学习论文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与实施策略,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间协作、互助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1.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尊重,提高集体意识。

4.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1. 合理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避免出现过于单一或过于繁杂的组合形式,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密切性和互补性。

2. 设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明确任务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明确的方向和导向。

3. 提供适当的资源与支持: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4. 规范合作行为与角色分工:教师应当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分工和任务划分,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尽力而为,积极参与合作活动。

5. 注重评价与反思: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提供指导与帮助。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班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

但只要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

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

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1、小组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当然,最常用的就是4人一小组。

分组时要考虑的有:a、成绩: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

b、性别:两男两女。

因为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合作效果更为显著。

c、家庭背景等。

一般不允许学生相互选择。

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一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回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往往回选择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推荐(共5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推荐(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浅析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策略和手段。

相比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创新,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发展如火如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在继续沿用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应当有所改革和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手段等不够熟悉,致使教师的教学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有效果。

总结下来,主要问题如下: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当前,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很多教师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不够到位,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注意事项等认识不足,致使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效率低下。

小组合作学习下小学音乐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下小学音乐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下小学音乐论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及互相支持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音乐素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学音乐论文也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下面将详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下小学音乐论文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一、教学设计1.目标确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小学音乐论文的目标应当是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任务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知识水平,合理地设计小学音乐论文的任务内容。

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学过的音乐作曲家、音乐家或者某一个音乐作品,然后将其研究分析,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要求应当明确,具体而且有挑战性。

3.小组设置为了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合理设置小组。

每个小组应当由3-5个学生组成,让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学习活动。

二、实施方法1.分组讨论在完成小学音乐论文的任务前,可以安排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交流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

然后,老师可以出一些分组讨论的题目,如“你所学过的音乐作品中,哪一首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等,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2.资源分享音乐学习需要大量的音乐资源,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相关的音乐资料,如音乐书籍、CD等。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音乐资源,促进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互动。

3.小组报告为了鼓励每个小组的成员主动学习,可以为每个小组安排小组报告。

在小组报告中,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研究分析、写作过程、论文内容等。

这样可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了解论文的写作过程和内容,促使小组成员的互动和交流。

4.讨论与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设置一些学习活动,如辩论、讨论、合作制作音乐作品等,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教育也不例外。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倡导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变分析课为实践课。

因此,各地都在积极探讨新的课堂模式。

在这些众多的模式当中,小组模式是比较普遍的。

下面我将从小组建设、课堂评价、学生参与率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谈自己的拙见。

一、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互助性学习,其中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

为了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队,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我们在划分小组时应坚持“异质同构”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小组的规模。

为什么要进行“异质同构”的分组?小组内部成员之间有能力、性别、特点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形成小组成员间不同学习基础的“异质”组合,促使成员之间积极互赖、相互帮助;组与组之间的同构,可以保证不同小组整体学习能力大体相仿,以保证组际间的公平竞争。

那么小组的规模多大才是比较合适的?一般认为,合作学习的小组规模不宜过大,以4-6人为宜;总的小组数以6到8组为宜。

这样小组长可以兼顾到组内的每一个成员,教师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小组,小组间、小组成员间都可以分到具体明确的任务,可以最高程度地确保每个小组、每位成员都有事可做。

理论总是理想的,但在实际的操纵中总会碰到各种困难。

“异质同构”的阻碍并不大,但是小组的规模却是让我们棘手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班容量较大和教室空间狭小的问题。

以一个由69名学生组成的班级为例,在实际的分组中,如果按照每组6人,大概就得分12组,那么总的小组数又是过多的。

暂且先不说教师是否能够兼顾得到,光是教室空间和优秀小组长都是远远不够的。

迫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可以把每组的人数定在10到12人之间,这样全班大致可分为7组。

但是每一个组的人数又是过多的,所以我们又把每一个组按照同构异质的原则进行了细化,分为a/b 两组。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论文10篇【论文】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论文10篇【论文】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摘要】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找最适宜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容,助推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注重探索,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内涵,有效避免在合作学习中出现较大的错误或误区,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小组合作;应用新课标对合作学习有着明确的规定:“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通,以此来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在校园生活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教育的本质则是在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准上加以提升,激发其学习潜力,助推学生实现自主发展;学校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长远,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的多元化进步;学校以及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甚至是生活情况,明确个体的独特个性和需求,促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学习和想象的空间。

”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把握合作学习的机遇,将其学习效果最大化。

现将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分析如下:一、新旧知识的衔接人对新知识的获取是建立在现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将其进行组合、发散,融合新的知识点,从而达到充分掌握和运用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再行接收新的知识。

加之小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其需要一个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所以需要将知识牢记在心中时才能实现知识的运用。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的数学下册课本中,第二单元“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复习2的倍数的相关特征,让学生明白只要“个位上是0、2、4、6、8的所有数字都是2的倍数”。

在理解和充分运用2的倍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5的倍数额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

合作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合作;探究;交流;评价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80-01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笔者认为,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应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只有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探究学习,进而达到自主学习。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

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2、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

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9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一、确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探究问题合理确定会直接影响探究效果,一般来说,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越容易深入,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宽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无法出成果。

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探究课题是农业在古代中国中的地位及其具体表现,这个探究问题相对来说提得较具体,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二、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三、注意合作学习过后的总结归纳和难点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

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

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是基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探索前提下的,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在于:首先,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

其次,它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既顺应了新世纪知识时代的要求,又符合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并举的要求。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思考:一、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前期准备1. 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应把握四个基本因素,即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性别、性格与兴趣,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

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待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2.落实具体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和探究任务。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3.制定适当的评价机制。

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各小组自学、交流、展示、检测的情况,及时恰当的给予评价,以激励各小组竞争学习。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10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10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10篇摘要:合作学习的形式目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屡见不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进行合作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下面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为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转变观念,加强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生机与活力,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与作用。

1.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可替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着他们。

因此,要促使小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就要与学生主动沟通交流,积极地鼓励学生,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与希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使其养成合作的意识,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问题完全地抛给学生,而要随时地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地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课程学习。

在合作交流结束后,教师要综合学生的观点,并适时地给予引导与点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找到正确的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论文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论文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又面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它可以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当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许多同学趁小组合作浑水摸鱼、装模作样、大声喧哗……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根据我近几年来的尝试与经验,现将发挥小组合学习的要点简单介绍如下:一、要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生互动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适于合作,合作的内容要进行精心挑选,难易程度要适中,内容太难学生讨论半天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内容过于简单,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如何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呢?我认为,一般情况都会选择一篇课文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教学《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小组合作找出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你还想发明哪种新型玻璃等。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要让学生自问自答古人云:”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知有也。

”这句话就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尤其是学生,如果能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比能解答十个问题更重要。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后来出现了”以问代讲”的提问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比起”满堂罐”来说确实要好一些,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只是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因而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消极的、被动的,只有让学生自问自答、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心理学论文:合作学习在小学生中的效果研究

教育心理学论文:合作学习在小学生中的效果研究

教育心理学论文:合作学习在小学生中的效果研究引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分享知识和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生中的效果,并提供相关研究结果和结论。

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合作学习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互助性: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助、支持和鼓励,共同完成任务。

2.充分参与: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3.共同责任:小组成员共同承担任务完成的责任,并分享成果。

4.志同道合:小组成员具有共同目标和利益,相互关心和尊重。

合作学习在小学生中的效果研究许多研究表明,在小学生中使用合作学习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

学业表现1.提高学习成绩:合作学习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学术表现。

2.发展认知能力:通过与他人互动,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解决问题、批判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等认知能力。

社交和情感发展1.增强团队合作技巧:小组活动培养了小学生与他人有效协作的能力,包括沟通、领导、分享和倾听等技巧。

2.增进社交关系: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积极互动的环境,增强了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社交关系。

3.提高自尊心:通过成功地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小学生增强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价值感。

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1.减轻焦虑和压力:合作学习中的支持和合作氛围有助于减轻小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焦虑和压力。

2.培养责任意识:参与合作活动需要小学生遵守一定的约定,并承担个人的责任,有助于培养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

结论合作学习在小学生中的运用可以带来广泛的教育心理效果。

它不仅能提高学业成绩,促进认知能力发展,还有助于社交和情感发展以及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注意:以上内容为作者整理总结,并未引用其他来源。

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实施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实施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实施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

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

语文课教学实践中,我听了许多课,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教学骨干的示范课。

我越来越发现中学课堂里,合作学习俨然成为一种“装饰”。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成了华丽“外衣”,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问题的解决也似乎轻轻松松。

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到底该如何落实合作学习的效果?值得研究。

一、科学有效地分组,明确分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自觉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并进行有效沟通,对个人形成的成果进行小组集体加工完善。

在这里,合作的动机是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实效的学习方式。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

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6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有关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的论文

有关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的论文

有关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的论文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 探讨影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3. 提出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4. 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 问卷调查法:设计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实践情况,收集相关数据;3. 访谈法:选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困惑和需求;4. 实证研究法:在部分小学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1.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从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2. 影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从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环境等方面,探讨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3.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根据现状分析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4. 实证研究与分析:在实证研究过程中,观察所提出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五、预期成果1. 揭示我国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3. 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4.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小组合作教学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内容结伴、结组、结群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促进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

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是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下面就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建立固定合作小组建立固定合作小组。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左右。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学前分组法和临时分组法。

分组一般是在学期初编排学生座位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坐序前后相连,便于开展合作学习。

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一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做到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学习合作小组一般称为”静态学习小组”,所进行的学习活动称”静态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小组合作;策略一、现状分析合作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但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技能,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应用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参与效率低,往往出现启而不发、各唱各调、好学生的一言堂等现象;以合作学习代讲、代练;评价时轻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导向,轻集体评价……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也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育观背道而驰。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

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

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

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与探究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4、交流与评价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

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

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

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

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

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

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秩序井然。

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王老师带80元钱,买26本笔记本,每本3元,还剩多少元?”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但如果将这道题改为:“王老师带80元钱去文具店买‘六一’礼品,她准备买3元一本的笔记本26本,她带的钱够买吗?”这样一来,所提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又不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学生学起来觉得很贴近生活又有趣,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4、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5、教师要恰当做出评价,激励合作新《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

我们要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策略:(1)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提出探究设想或在合作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要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他们合作成果予以表扬鼓励。

因为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期望性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合作探究的动力。

当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通过小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给学生以自信。

(3)延迟性评价。

适当延迟评价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 学校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3吨,后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7吨,学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节约用水多少吨?”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