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导读、练习
呼兰河传导读及阅读练习
《呼兰河传》导读及阅读练习《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内容简介《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
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呼兰河人虽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没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
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呼兰河人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对生命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的关怀上。
(完整word版)《呼兰河传》导读、练习
《呼兰河传》名著导读一、萧红与《呼兰河传》萧红,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鲁迅为书作序,并在称赞萧红的创作,从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
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
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
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呼兰河传》融进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
作品不着力塑造“典型”的人物,也不刻意丰满故事的情节,而从叙述的结构章法上突破传统、另辟蹊径,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用一种率直的真实、凄婉细腻的笔触,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呼兰河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并通过作者年幼时代的生活和感受,反映出呼兰河畔人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状态。
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萧红创作的颠峰之作.二、作品导读(一)内容简介《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其中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第一、二章是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呼兰河传》整本导读
《呼兰河传》整本导读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他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旷神怡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二、走进呼兰河1、《呼兰河传》语言特色:简单童稚、自由灵动、充满深情第三章节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 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
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简单自由,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充满童趣,仿佛出现不知其意,跟着祖父读书的小女孩。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
每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课后阅读链接: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八十,就死了。
(对祖父的不舍、对祖父的爱)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沧桑感、失落感)。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只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排比句,简单自由,充满画面感)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重复表现萧红对故乡对童年的默默深情),就记在这里了。
2、《呼兰河传》人物形象:祖父:慈祥、疼爱孙女为什么在小说第三章要写那么多与祖父相关的片段呢?表达祖父对自己的疼爱,表达她对祖父的怀念,表达她对童年的回忆。
(完整版)呼兰河传练习题.docx
《呼兰河传》练习题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2、《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
8、卖豆芽的()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是鬼节,呼兰河上会()。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
14、()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天。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最多。
17、小灵花就是()。
胡家就是()。
胡仙就是()。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写的。
A 、呼兰河 B 、香港 C 、台湾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
A 、七月十五 B 、八月十五 C 、正月十五3、“我”是母亲的第()个孩子。
A 、一 B 、二 C、三4、农业学校设在()里。
A 、祖师庙 B 、龙王庙 C 、娘娘庙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
A 、本地人 B 、外地人 C 、外国人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 A 、男人 B 、女人 C 、男人、女人都行7、娘娘庙的泥像以()为多。
A 、男子 B 、女子 C 、天王 D 、妖魔8、祖母喜欢养(),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 、羊 B 、牛 C、猪 D、马9、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
A 、字画 B 、挂钟 C、匾10、()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
《呼兰河传》练习题完整
《呼兰河传》练习题完整《呼兰河传》练习题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 (诗趣) 的“ (灵感) ”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 萧红 ) 。
2、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 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过 (马) 、(猪) 。
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 ) 。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3、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4、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 、(几个养猪的 )、(拉磨的 )。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
我家是 (安静的) 的。
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 (静悄悄) 的。
5、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样样都有。
6、(三野台子) 戏是在河边上唱的。
7、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 ) 了,街上有 (金银首饰店 ) 、等。
8、《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9、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10、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11、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12、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13、(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4、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6、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指腹为亲)。
呼兰河传导读一
《呼兰河传》名著导读练习(一)
内容:一、二章姓名学号本周阅读总时间: 分钟
一、填空。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这本小说。
2. 严冬一()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裂着口。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了。
3.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上。
4.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等。
5、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
二、选择。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写的。
A、呼兰河B、香港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
A、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
3.农业学校设在()里。
A、祖师庙B、龙王庙C、娘娘庙
4.娘娘庙的泥像以()为多。
A、男子B、女子C、天王D、妖魔
三、摘抄:
1.比喻句:
2.拟人句:
四、赏析:一伸手,他的手就比其余的四个的都黑得更厉害,其余的四个,虽然他们的手也黑得够厉害,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呢!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
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
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1)概括段意:
(2)他是谁?他伸手想拿什么?
(2)他的手为什么黑得厉害?你感受到了什么?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
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读书吧必读书《呼兰河传》导读、阅读检测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读书吧必读书《呼兰河传》导读、阅读检测及答案卷首语2019年秋学期开始,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课堂。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这么一句话。
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新教材从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必读必考内容,很多小学读过的必读书内容,全国中考、高考这几年都有涉及。
教育部最新发文规定:中考、高考将适当涉及小学内容。
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下面以四、五、六年级必读书相关中考真题为例:《呼兰河传》导读作家简介:《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又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作品评价:《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茅盾在评价这部作品时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故事梗概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呼兰河传》习题练习题
《呼兰河传》习题练习题一、选择题。
1作者的祖父是一个()的人A严厉B和蔼可亲(正确答案)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2粉房子里的人以苦为乐,边漏着粉边()A跳着舞B打着排在C唱着歌(正确答案)D狂叫3四月二十日,娘娘庙大会,也是男女老幼都来逛的,其中最多的是()A男子B女子(正确答案)C孩子D老人4提着喷壶在浇花的使女叫花姐,那漂亮得和新郎是的车夫叫()A快腿B顺平C妙算D长鞭(正确答案)5东二街道上有()个学堂A一B二(正确答案)C三D四6龙王庙里学的是养蚕,叫做( )A 全日制学校B农业学校(正确答案)C龙王庙学校D呼兰河学校7呼兰河一年只有()个月是搬家的时候A一B二(正确答案)C三D四8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A古怪(正确答案)B温顺C暴躁D刚烈9跳秧歌是在()A九月九日B三月三日C五月五D正月十五(正确答案)10呼兰河最有名的街叫()A 一字街B十字街(正确答案)C人字街D东二道街11店门口挂着李永春这个名字的是()A盐店B布店C药店(正确答案)12到牙医那里拔牙的人寥寥无几是因为( ) A牙医技术差B有治牙疼的特效药C门口挂的牙齿太大(正确答案)13龙王庙里的学堂学的是()A养牛B养鸭C养蚕(正确答案)14西二道街有个()学校A高等学校(正确答案)B清真学校C农业学校15以下哪一项不是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的福利()[单选题]A热闹B猪肉C方便(正确答案)16东二道街南头的王寡妇卖的是( )A菠菜B豆芽(正确答案)C豆腐17呼兰河的晚霞很好看,有个土名叫( )A鱼鳞云B火烧云(正确答案)C卷层云18()盂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
A正月十五B七月十五(正确答案)C八月十五19河灯没有()A白菜B西瓜C荷叶(正确答案)20妨字在迷信上说指的是( )A姑娘命硬(正确答案)B姑娘家穷C姑娘难看21()娘娘庙大会A四月四日B四月十八(正确答案)C七月十五22跳秧歌时没有()A狮子B旱灯C河灯(正确答案)23呼兰河这个小城里住着我的()A祖父(正确答案)B父亲C叔叔24我是母亲第()个孩子A一(正确答案)B二C三25在我()岁的时候,我记得祖母用针刺过我的手。
呼兰河传练习题(打印版)
呼兰河传练习题(打印版)### 呼兰河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 A. 鲁迅- B. 萧红- C. 张爱玲- D. 老舍2. 小说《呼兰河传》主要描绘了哪个地区的生活?- A. 江南水乡- B. 东北呼兰河畔- C. 北京四合院- D. 西北大漠3. 在《呼兰河传》中,以下哪个人物是主人公?- A. 许三观- B. 王二小- C. 萧红- D. 林黛玉二、填空题1. 《呼兰河传》是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背景,描绘了______的风土人情。
2. 小说中,呼兰河的河水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______的象征意义。
3. 萧红在小说中通过______的视角,展现了呼兰河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呼兰河传》中呼兰河的自然景观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 描述一下《呼兰河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分析他们与呼兰河地区生活的关系。
四、论述题1. 论述《呼兰河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呼兰河传》中萧红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呼兰河地区的社会生活。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 “呼兰河的水,清澈见底,河底的石头和游动的鱼儿都清晰可见。
河岸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绿油油的稻苗随风摇曳。
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撒了一河的金子。
”1. 请描述这段文字中呼兰河的自然景观。
2.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参考一、选择题1. B2. B3. C二、填空题1. 呼兰河畔2. 生命的源泉3. 儿童三、简答题1. 《呼兰河传》中的呼兰河自然景观,以其清澈见底的河水、河底的石头和游动的鱼儿为特色。
河岸两旁的稻田,绿油油的稻苗随风摇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这些自然景观在小说中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希望,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2. 《呼兰河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天真烂漫的儿童、勤劳朴实的农民、以及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
呼兰河传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试题及答案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答案只是为大家学习参考,但不是完全一样。
篇一: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答案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B)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D)A.黑龙江B.呼兰河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C)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B)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C)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B、华灯C、彩灯D、莲花灯7.那时,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B)留看。
A.野草B.谷穗C.白菜D.菊花8.粉房子里的人常常以苦作乐,边漏着粉,边(C)。
A.跳着舞B.打着拍子C.唱着歌D.狂叫着9.祖父常常教我念这首古诗:“春眠不觉晓”,下句是(A)A.处处闻啼鸟B.黄河入海流C.报得三春辉D.床前明月光10.火烧云上来了,颜色变化极多,而且变化极(B)A.大B.快C.广D.慢11.萧红的《呼兰河传》完稿是在(C)A.呼兰河B.黑龙江C.香港D.上海12.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最多的是(B)A.男子B.女子C.孩子D.儿子13.天时.地利.人和,最要紧的还是(A)。
人和了,天时不好也好了,地利不利也了。
A.人和B.天时C.地利D.财旺14.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清空有不少的盛举。
如: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D)……A.舞狮子B.划龙船C.耍龙灯D.唱秧歌15.提着喷壶在浇花的使女叫“花姐”,那漂亮得和新郎似的车夫叫(D)A.快腿B.顺平C.妙算D.长鞭16.东二街道上有两家学堂,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
(完整版)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40 分〕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
胡家就是〔胡仙〕。
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B、香港C、台湾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一B、二C、三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B、龙王庙C、娘娘庙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呼兰河传 导读单
《呼兰河传》导读单《呼兰河传》第一次阅读【阅读内容】导读、第一章P13-P51【找一找】仔细阅读“导读”部分,提取信息1.《呼兰河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她的故乡是______ _______。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被誉为“_____ _______”。
2.《呼兰河传》这部自传体小说诞生于20世纪的战乱之中,萧红漂泊在遥远的南方却怀念着北方的故土。
著名作家____________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环境金字塔】体会“场景”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呼兰河传》从严冬起笔,冬天把大地都冻裂了,突出了呼兰河城的极度严寒,让我们感到一片荒凉。
可是,在这样荒凉的一个小城中,作者始终记得那绚丽多姿的火烧云……请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场景”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之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P51)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
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那自然的结果不太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的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呼兰河传》第二次阅读【阅读内容】第二章P52-P80【大花脸】批注式阅读1.呼兰河除了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的“盛举”,可以把这些“盛举”在书中标注出来。
2.这些盛举都有着什么样的目的呢?你是怎样看待的呢?在书中找一找,画出来,并将你的想法批注出来吧。
3.“漫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如何,为什么这么悲凉。
”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在书中将你的思考写出来吧。
【填一填】关注文章的具体内容第二章中写到了呼兰河的一些“盛举”,聪明的你发现作者采用了罗列的手法进行描写,作者罗列了哪些盛事呢?这些盛事又拼装出一个什么样的呼兰河呢?请根据书本内容,将这些“盛举”想一个小标题,填写在纸上。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定稿(1)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4、(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
胡家就是(胡仙)。
胡仙就是(狐狸精)。
18、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过马、猪。
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119、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20、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的。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
我家是安静的的。
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21、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
A、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3、“我”是母亲的第( A)个孩子。
《呼兰河传》练习题与内容简析加要点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40 分)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
胡家就是(胡仙)。
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B、香港C、台湾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一B、二C、三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B、龙王庙C、娘娘庙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呼兰河城最有名的地方是()。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节选自《呼兰河传》。
3.()是鬼节,呼兰河上会()。
4.“毛子人”在呼兰河指()。
5.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
6.东二道街上有两个学堂,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叫做()。
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小学,还有高级班,所以叫做()7.在呼兰河这个小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8.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他是()。
9.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等。
10.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岁的姑娘。
二、选择题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写的。
A.呼兰河B.香港C.台湾2.“我”是母亲的第()个孩子。
A.一B.二C.三3.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男人B.女人C.男人、女人都行4.在晴天里唱一个《叹五更》的是()。
A.拉磨的B.漏粉的C.养猪的5.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
A.字画 B.挂钟C.匾6.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
A.桃树B.梨树C.李子树7.()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
A.后园B.储藏室C.正房8.粉房的人过河时,抛两个()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他们淹死。
A.铜板B.馒头C.粉条9.粉房旁边的小偏房里住着一家的赶车的,那家喜欢()。
A.打着梆子B.看戏C.跳大神10.呼兰河城的人冬天受冻裂了就到()买二两红花,泡一点红花酒擦一擦或买一贴膏药贴一贴。
A.“李永春”药铺B.洋医生开的药店C.“保和堂”药店11.老胡家又来个()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A.跳大神B.抽帖儿C.胡仙12.野台子戏是在()唱的。
A.我家的院子里B.河边C.城隍庙里13.()反映了呼兰河城人的封建、愚昧、无知。
《呼兰河传》习题训练及答案
《呼兰河传》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名著《呼兰河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散文化的笔调书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
B.呼兰河精神上的“盛举”有“跳大神”“观河灯”“看野台子戏” “娘娘庙大会”和“跳秧歌”,只有“看野台子戏”是为活人准备的。
C.“我”童年的生活主要是在祖父陪伴下度过的,除了祖父外,还写了小团圆媳妇、有二伯、王大姑娘、冯歪嘴等人物。
D.作品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答案】B2.《呼兰河传》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下列对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眼睛是笑盈盈的,嘴上不住地抽着旱烟管,喜欢侍弄花草,给“我”讲故事,念诗词。
B.有二伯性情古怪,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和大黄狗聊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使人听了不得要领。
C.冯歪嘴子是个赶车的,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人。
D.团圆媳妇是个爱笑的姑娘,梳着快到膝间的辫子,坐得笔直,走得飞快,但是最后被折磨摧残而死。
【答案】C二、名著阅读3.小说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
请说说下面小说所采用的叙事角度,并结合故事内容分析这种叙事角度有什么好处。
《呼兰河传》【答案】《呼兰河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从“我”的视角讲述呼兰河的人事和风俗,更为细腻、真实。
4.名著阅读题。
(1)《呼兰河传》中为了给小团圆媳妇“治病”,邻居们出了哪些主意?【答案】(1)有的主张给她扎一个谷草人,到南大坑去烧了;有的主张扎一个纸人,替她做“替身”;有的主张给她画上花脸,请大神;吃一个全毛的鸡;偏方:黄连二两,猪肉半斤;“李永春”药铺的厨子(头脑受过刺激的人)开了药方;抽帖儿(答出四点即可)5.名著阅读。
(1)为何说《呼兰河传》中的冯歪嘴子最具有“战斗的韧性”?【答案】(1)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名著导读一、萧红与《呼兰河传》萧红,原名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省呼兰县。
1935年在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鲁迅为书作序,并在称赞萧红的创作,从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
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
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
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呼兰河传》融进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
作品不着力塑造“典型”的人物,也不刻意丰满故事的情节,而从叙述的结构章法上突破传统、另辟蹊径,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用一种率直的真实、凄婉细腻的笔触,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呼兰河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
并通过作者年幼时代的生活和感受,反映出呼兰河畔人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状态。
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萧红创作的颠峰之作。
二、作品导读(一)容简介《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其中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第一、二章是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
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呼兰河人虽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没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
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呼兰河人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对生命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的关怀上。
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为神鬼服务的设施:几家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相应的便是异彩纷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也就在这些信仰风俗中找到他们的一点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乐趣。
第三、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
第三章写“我”幼时的生活,总共九个小节,除了第三、第九两个小节外,其余七小节都是以祖父或者祖母开头,中断以前的言语,继续新的言说。
第三章是整部小说的浓墨重彩的聚焦点,描绘了“我家”的后花园。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除第一小节外,其余四小节的开头分别是: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
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
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歪嘴子、有二伯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
第五章承接第四章对租住在西南角小偏房里,以赶车为职业的老胡家的介绍而来,写老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
第六章写有二伯。
本章节是《呼兰河传》“最像小说”的一章,它从小团圆媳妇,也就是第五章泼墨浇成的黑洞部开始,将笔墨集中在滑稽中透着悲悯的灰色人物有二伯身上,以极大的耐心和顽强意志,筑造了一条灰色的过渡地带。
有二伯既可厌又可怜的品质,恰好和他既住在“我家”,但又不是家庭成员的特殊位置,构成了在呼应。
以第六章的灰色人物有二伯为缓冲和过渡,形成了一片独立而稳定的区域。
结尾处,有二伯因“绝后”而生的哭泣,顺势为全书最后一章,即第七章勾画歪嘴子一家——焦点是歪嘴子小儿子咧嘴一笑中露出的“小白牙”——的命运,营造好了势所必至的运笔方向。
歪嘴子的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
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
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
”“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
”《呼兰河传》到此结束。
(二)人物介绍“我”。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60多岁,“我”长到4、5岁,祖父就快70了。
“我”是个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孩子。
“我”家住了五间房子。
“我”站在街上,不是看什么热闹,而是心里边想是不是“我”将来一个人也可以走得很远。
“我”想将来是不是“我”也可以到那没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
“我家的院子”里住着一群不是“我”家人的几家人: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他们是没有自己的家宅,租“我”家的房子暂住的人。
即便是随时要倒塌、破烂不堪的房间,因为租金便宜,也唱着歌斗胆住着。
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
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
有二伯。
有二伯是长工,在“我”家一做就是30年,而且没有工钱,“我”家只提供有二伯食宿。
所以工作30年,有二伯还是一无所有。
有二伯是一个很古怪的人,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他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有二伯身处被奴役被蹂躏的地位,十分可怜,但他毫无觉悟,健忘自傲,是个活脱脱的东北阿Q。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对小团圆媳妇竟然没有一点同情,埋葬了小团圆媳妇之后,他连连夸赞“酒菜真不错”,“鸡蛋汤打得也热乎”,欢天喜地如同过年一般,本来是个扛活的却偏偏喜欢别人叫他“有二爷”,“有二东家”、“有二掌柜的”。
这个“二东家”不敢反抗真正的东家,只能对着绊脚的砖头发牢骚。
歪嘴子。
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
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
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歪嘴子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
歪嘴子这一个小人物没有过多的言语来强调自己的身份、地位,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生存的问题。
祖父。
“我”的祖父是个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好的人。
他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他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
他又是一个慈祥、善良的人,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
在家里,“我”与祖父的关系最好,常常和祖父在后花园玩。
小团圆媳妇。
一个仅仅12岁而被称作14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
她是一位健康、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
[5]三、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一)主题思想小城故事——国民灵魂的挽唱《呼兰河传》,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
呼兰河小城的生存环境封闭窒闷,死气沉沉,除了老胡家的大子媳妇“跟人跑了”和有二伯提及的“俄国毛子”这一出一进外,基本上是与外界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
这样偏远闭塞的生存环境必然带来小城物质生活的原始落后以及芸芸众生精神世界的愚昧麻木,而芸芸众生的精神麻木又反过来加剧了小城生存空间的封闭落后。
呼兰小镇民众生存的方方面面都是简简单单的。
他们物质生活是简单的,“煮一点盐豆下饭,就是一年”,这就是农耕时期自然原始的生存状态。
“不过了,买一块豆腐吃去”这横下一心的壮举和并不幽默的自嘲中蕴含着贫穷落后给予他们怎样沉重的辛酸;他们的生存方式是简单的,“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生老病死一辈又一辈;他们的生活目的是简单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穿衣”;他们的人生理想是简单的,五岁的孩子都说长大了“开豆腐房”;他们的人生要简单的,“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
当然,他们也勤劳、纯朴、忍耐、善良,但如果这些品格一旦与愚昧、麻木、野蛮、迷信、保守等精神顽症联手,那么这些品格尤其是善良就会变得相当残酷相当可怕。
这种变形的善良,使他们宽容一切丑恶而拒斥一切新生事物。
胡家婆婆“为了她好”竟用愚昧的三步曲:毒打、跳大神、洗热水澡将健康的小团圆媳妇女子虐杀了;王大姑娘自己作主嫁给了歪嘴子,违背了“媒妁之言”的封建传统,于是乡邻们冒着严寒去“探访”、“作论”、“作传”、大兴舆论挞伐,结果王大姑娘在冷清的秋夜死了,善良的人们又用舌头将这个青年女子虐杀了。
人间悲剧的深刻性在于屠戮她们的不是地主阶级,而是那些和她们处于同一阶级的“善心”的婆婆、老太太、周三奶奶等人们,封建落后思想摧残了他们的精神,扭曲了他们的灵魂,这再次证明了鲁迅先生精辟的判断:“中国人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
”他们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在无意识中成了害人者,成了“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是他们毁灭了小团圆媳妇的“美”,毁灭了王大姑娘的“爱”。
萧红的《呼兰河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北方土地上芸芸众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这一深隐的文化层面。
小说中作为文化载体的“大泥坑”、“跳大神”和“洗热水澡”孕生了更具文化意味的主体——“看客”群体,具有文化批判的历史厚度和哲学力度。
萧红写了“大泥坑”各种样态及其带给人们的种种“快乐”,它既能满足人们看热闹的眼福和吃些死猪死鸡的口福,又能满足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愉乐和谈资,试想如果没有它,小城的人们会失去多少乐趣而更显“寂寞”。
其实,它是小城人生原始状态的写真,“大泥坑实际上成了呼兰县城的标志和象征”,成了小城生活的一部分,它“象征着削弱国民进取、向上的精神魔障”。
“跳大神”是东北早期普遍流行的一种文化习俗。
12岁的小团圆媳妇由于活泼开朗,婆家将她视为怪物,遵从“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的古训,进行残酷的规训。
先是毒打,接着是“跳大神”,最后是一天连续洗三次“热水澡”。
那些东家的婶子、西家的大娘等“善心”的“看客”给她撕下了衣服,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乐此不疲地狂喊着参与并欣赏这一壮举,小团圆媳妇真的被折磨得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