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_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

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

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摘要目的探索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

方法以“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和“自我接纳问卷(SAQ)”,对487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IAS有5个条目阳性率在40以上,IAS与SES、SAQ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

结论大学生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自尊与自我接纳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Relationship of social anxiety to self-esteem and self-acceptance in college studentsGao Wenfeng,Cong Zhong,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Taishan Medical College,Tai?an,Shandong Province,271000 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social anxiety to self-esteem and self-acceptance in college students.Method 487 freshmen of medical college were investigated by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IAS),Self-Esteem Scale(SES) and 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 (SAQ).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in 5 items of IAS are above 40%,and the IAS is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SES and SAQ respectively(P<0.001).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social anxieties in college students,and the self-esteem and self-acceptance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cial anxiety.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self-acceptance社交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形成原因可能与大学生的自尊心理有关[1、2]。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

心 理健 康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3 14 2 1 年第 56 6 2—2 期 01 - 期 总第 60 6 页
大学生社 交焦虑与 自我监控 、自我表露 的关 系研究
陈振 帮
摘 要 :本文意在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 自 我监控 、自我表露之 间的关系,以图能够对 当今我 国大学 生的社交焦虑提 出一个新的指导途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地 区变量上存在比较 明显的差异 ,其它的人 口学变量之 间的差异不显著;同时社交焦虑和 自 我监控 、 自 我表露存 在 着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他们之间的回归效应也比较明显 ;自 我表露起到部分 中介的
效应 。
关键词 :大 学生 社 交 焦虑
自我监控
自我表露
常水平问 。由此可见,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社交
焦虑都是大学生 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作 为高校和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重要性不容 当今社会 中,大学生作 为 由 “ 校人 ”向 轻 视 。 学 但就作者 的文献检索来说 ,发现国内外对社 “ 社会人”过渡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容易出现各种社会交往 交焦虑 和 自我监 控 、 自我表 露 之 间 的关 系 研究 几 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 ,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 ,也 乎为零 。以前的研究发现 ,自我监控会影响到一
际关系的困扰是其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最重要的 健康程度。据此 ,笔者尝试将三者之间的关 系 , 起 因,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己成为高校 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 。为将来做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工作 的重要 内容[ 2 1 。
辅导工作 、提高其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及现实 从我国现有的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类的研究文 的指导 。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调查报告》
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大学生们越来越容易陷入社交焦虑症状中。

为探究这一现象,本人开展了一项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调查对象为295名大学生,数据采集时间为两个星期。

问卷设计了30个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
结果发现,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每日使用时间普遍高达2-3小时,其中以微信和QQ为主要平台。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在新浪微博、抖音和小红书等其他平台上也花费了很长时间。

2. 社交焦虑症状
问卷中采用了社交焦虑量表,其中包括恐惧他人的评价、避免与人接触、担心说话出错等各种症状。

结果显示约70%的大学生有过社交恐惧的经历。

而近一半的受访者承认,使用社交媒体是他们逃避社交焦虑的一种方式。

3. 活动参与度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很少参与课外活动,主要是因为害怕面对不熟悉的人,或者担心自己表现不佳。

而有些人虽然有兴趣参加活动,但由于缺乏勇气,他们选择了退缩。

结论:
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很高,但这也加重了他们的社交焦虑症状。

与此同时,他们很少参与课外活动,这也继续加剧了他们的孤立感和恐惧感。

因此,开始进行积极的社交和参与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走出这个封闭的状态,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更加自信和独立。

中国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调研报告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对于社交场合或社会交往产生的情感不适或痛苦感。

社交焦虑在中国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调研概况调研对象为中国大学生群体,包括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学生。

问卷以匿名方式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

调研内容包括个体社交焦虑水平的评估以及产生社交焦虑的原因等。

二、社交焦虑水平评估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中国大学生群体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

其中,37%的学生表示经常或者经常出现社交场合不适的情况,而54%的学生偶尔存在社交不适的经历。

只有9%的学生表示几乎从不感受到社交焦虑。

三、社交焦虑的原因在调研中,我们还针对社交焦虑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1. 自我形象不自信约占4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外貌、智力水平、才华等方面存在负面的自我评价。

这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容易感到紧张和压力。

2. 对他人评价过度关注约占30%的学生表示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过于在意,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会被他人评价和评论。

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对社交场合感到不安和压力。

3. 社交技巧不足约占25%的学生感到自己的社交技巧不足,不擅长与他人主动交流和沟通。

他们在人际互动中缺乏自信,害怕出现尴尬和误会。

四、解决社交焦虑的方法为了帮助中国大学生缓解社交焦虑,减少焦虑对于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建议方法。

1. 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学生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接受自己的个性和外貌等方面的特点。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减少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

2. 学习社交技巧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参加社交技巧培训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主动参与社团活动或志愿服务等,增加与他人的接触机会。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调查分析
(- -)研究过程 主试将抽取 的大学生集 中进行 团体测试 ,统一 指导语 。 测试采用大学生 自我表露 问卷_ 6 和交往焦虑 问
个 性情 绪 ( = 4 ,P<0 01 和个 人 经 历 F 9. 6 9 . ) ( = .6 ,P . 5 F 42 4 <00 )四个主题 上的 自我表 露状
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另外 两个主题上的表露状况在 卷 。 自我表露 问卷 具有 良好 的信度和效度 。各维 年级上的差异则不显著 。事后 比较 发现 ,高年级学 J 度与总分 的相关系数都达 到了0 7 . 以上 。克隆 巴赫 ( 信度)系数为0 8 。由L a y .9 e r 编制 的交往焦虑量


自我表露和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调查
( )调查对象 一 笔 者主 要 调查 了华 南师 范大 学、广 州大 学 、
我表露 。不 同年级的大 学生 自我表露总体状况也存
在显著性差异 ( = .3 ,P .1 F 1 8 9 <00 )。 1 从 自我 表 露 的分 维 度 上 看 ,大 学 生在 人 际 关系 ( 一 2 3 5 T . 7 ,P<0 0 )、学 习生活 ( = .5 T 一 2 6 . 9,p 1 <0 01 . )和 个性情 绪 ( 一2 0 0,P T .5
第6 期 总第 十一 期
2 1年 1月 0 2 1
高 校 辅 导 员
大学生 自我表露与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调查分析
◇张 利 兵

要 :人际交往 中成功的 自 我表露可以促进和谐人 际关系的形成,但在 实际生活 中很多人的
人际交往并不顺利 ,存在社交焦虑。通过对 大学生 自 我表露状况和社交焦虑状况的调查,探讨 两者
<0 0 )三个表 露主题 上表露状况存在 显著 的性 .5

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

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

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节奏,社会压力也相应增加。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社交焦虑成为大学生们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

而医学院校大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和专业要求的特殊性,更容易遭受社交焦虑的困扰。

本文旨在调查研究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以便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我们首先了解他们的个人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以分析社交焦虑与背景因素之间的关联。

然后,我们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AS)和斯皮尔伯格社交焦虑量表(SPS)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进行评估。

最后,我们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果:在对1000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后,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 社交焦虑普遍存在: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

2. 学业压力和社交焦虑存在关联:在调查对象中,约60%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是导致他们社交焦虑的主要原因。

3. 专业要求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面临更加专业化的学习要求,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提出了挑战,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社交焦虑。

4. 性别差异:女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普遍较高,可能与社会角色和性别期望有关。

讨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状况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由于学业压力和专业要求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交焦虑的困扰。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医学院校应提供相关心理辅导及支持措施,帮助学生应对社交焦虑问题。

结论:本研究表明,医学院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社交焦虑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学业压力和专业要求。

性别也可能是影响社交焦虑水平的因素之一。

为了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心理教育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此外,个体在面临社交困难时,也应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参与相应的心理干预活动,以提升社交能力和应对焦虑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交焦虑问题,其中约60%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是导致社交焦虑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社交焦虑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交焦虑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交焦虑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常常伴随着害怕被他人拒绝、评价和否定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都构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探究。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共计调查了500名大学生。

问卷调查主要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社交情况、社交焦虑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访谈则采用半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原因和应对策略。

3. 调研结果3.1 社交焦虑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大学生中,有370名(74%)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交焦虑的困扰。

3.2 社交焦虑原因根据访谈结果整理,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要原因包括自我评价过低、对他人评价过于在意、过度思考他人的反应、缺乏自信和心理压力等。

3.3 社交冷漠现象调研结果还显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冷漠现象。

一些大学生认为社交活动浪费时间,或者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其中,因此选择避开社交,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社交焦虑。

3.4 社交焦虑对大学生影响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困难、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障碍等方面。

大学生因为社交焦虑而无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组队合作等活动,造成学业受阻;同时,社交焦虑还给大学生带来了压力、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此外,社交焦虑也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 应对策略4.1 心理辅导与咨询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指导,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减少社交焦虑并提高自信心。

4.2 社交训练和实践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训练和实践活动,提供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交,增强社交能力和自信。

4.3 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交文化通过宣传教育和活动,倡导积极向上、友善包容的社交文化,减少大学生对社交的压力和焦虑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分享经验与感受。

大学生心理焦虑情况及其成因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焦虑情况及其成因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焦虑情况及其成因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身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考试来临,很多同学看上去坐卧不安,根本无法静下来心学习,晚上还失眠;考完试后,有的同学好几个礼拜闷闷不乐,无法进入正常学习状态;还有的同学,不多说话,天天看上去闷闷不乐,更有甚者,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学生中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并对症下药,解决这些情况,我做了这次问卷调查。

三:调查形式调查是在十一月初至十二月初利用“问卷星”这个平台,将链接通过QQ发给好友或者群组。

四:调查对象郑州大学全校本科生五:心理焦虑解释心理焦虑,即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

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六:调查数据及分析1. 截至今日,已有100人填写了问卷,涵盖文、理、工、医等多个专业学生,主要是大一的新生。

2.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说明大学生心理焦虑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被调查者有83%来自农村,且有79%的同学的生活费用完全是依靠父母,有53%的同学对生活费问题担忧。

这说明,焦虑的同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中的经济问题。

学生家中条件不好,而在大学里,每天都在花钱,学生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自然会不开心,焦虑。

3.有62%的学生在考试前无心做其他事情,90%的同学在考试前会觉得别人比自己努力,有77%的同学表明父母对自己期许非常大。

这些数据表明,考试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焦虑的原因。

有些人确实会在一些重大事件面前紧张,而考试算是学生经常面对的大事件了,并且在现在挂科失保研机会、失奖学金的背景下,在父母的期望下,自然会有巨大的压力,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

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的潜类别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的潜类别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的潜类别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现象逐渐显现出来,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对社会整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其中自我客体化的潜类别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自我客体化的概念、潜类别及其特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自我客体化概念自我客体化是指一个人将自己视为客体,不再将自己视为主体,而是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取决于外部的评价和审美标准。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通常会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身材、性感度和穿着等方面,试图通过满足外界的审美标准来获取认可和自我肯定。

自我客体化是一种消极的认知模式,使个体陷入了一种自我否定和自我厌恶的情绪状态中,严重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自我客体化的潜类别及特点自我客体化包含多个潜类别,其中与社交焦虑关系最为密切的潜类别包括身体客体化和性别身份客体化。

身体客体化是指个体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身体和健美程度,试图通过改变外貌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美。

性别身份客体化是指个体过分强调自己的性别特征,认为性别特征是衡量自己价值的重要标准,试图通过强调自己的性别特征来获取社会的认可和赞美。

这两种潜类别都表现出了对自我价值和认可的过分追求,使个体陷入了一种无休止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厌恶的心理状态中。

三、社交焦虑的影响社交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出现过度紧张和恐惧的情绪体验。

社交焦虑会使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不安和紧张,常常对社交场合和社交对象产生一种躲避的倾向,严重影响了个体的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

自我客体化的潜类别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自我客体化的潜类别使个体对自己产生了过分关注和不安,从而导致了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变得困难。

身体客体化使个体对自己的外貌和身体产生了过分的不安和焦虑,觉得自己的外貌不好看或不够完美,从而导致了在社交场合中产生了一种不安和紧张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教育现代化·2016年821281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38期调查及研究报告一 研究方法(一) 被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四个年级学生为被试, 发放问卷618份, 回收问卷592份,有效问卷571份,有效回收率达92.39%。

具体见表1。

表1 有效问卷被试的构成年级总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性别男59656571260女97677572311专业文58627973272理98706170299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独生33202323106非独生123112117113465城乡农村11598112119131城市41342828440总计156132140143571(二) 研究工具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最初是由德国柏林大学的学者Shwarzer 及其合作者于1981编制的,后来由中国学者张建新和Shwarzer 于1995年修订成中国版本的GSES。

[1]量表共 10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1=完全不正确,2=有点正确,3=多数正确,4=完全正确。

量表的总分介于 0~40之间;分数越低,表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弱,反之则越强。

王才康等人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各个因子和总分的相关都在0.60以上。

[2]中文版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负相关,证明中文版的GSES 有很好的预测效度[3]。

2.交往焦虑量表该量表由Leary编制,中文版对原量表未作修订。

[4]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 0.81,重测系数为0.78,信度良好;该量表与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的相关为0.66,与焦虑自评量表的相关为0.29,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的有效工具[5]。

量表条目使用五级计分方式,总分最低15分,最高75分,分数越低,社交焦虑程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3.社交能力诊断量表采用该量表中的社交能力自测表,量表共30个项目,采用5级制计分,量表总得分可说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总分介于 -60~60之间,分数越高,人际交往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强。

高等学校学生社交焦虑研究报告

高等学校学生社交焦虑研究报告

高等学校学生社交焦虑研究报告【高等学校学生社交焦虑研究报告】引言: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交场景中感到过度紧张和担忧的一种心理状况。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面临社交焦虑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等学校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社交焦虑的原因1.学术压力高校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术任务和竞争压力,如考试、论文和实验报告等。

这些压力常常使学生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出现失误,因此产生社交焦虑。

2.人际关系困扰与同学、室友、教授和社交团体等人际关系的困扰,常常使学生感到不安和无力去应对,从而导致社交焦虑的产生。

3.自我形象不自信一些学生存在自身形象的不自信和自卑感。

他们担心自己在社交互动中的表现会被他人指责或嘲笑,进而使社交焦虑得以滋生。

二、社交焦虑的影响1.学业成绩下降由于社交焦虑的困扰,学生在课堂和考试中无法专注和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2.心理健康问题社交焦虑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压力感,长期以往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3.社交能力受限社交焦虑会限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影响他们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应对策略1.心理咨询和支持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理解并纾解社交焦虑。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寻找社交支持网络,获得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与理解。

2.社交技巧培训学校可以组织社交技巧培训课程,教授学生面对社交场合时的自信、沟通和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其社交能力。

3.创造积极的社交环境学校和学生组织应营造积极支持的社交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结论:高等学校学生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问题。

学校应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协助学生应对社交焦虑,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场合,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也应主动寻求帮助和积极参与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与自信心。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

占总人数的比例 9.9% 69.2% 20.9%
参考文献: [1] 郭晓薇. 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 [J]. 心理学探析,2000, (0l). [2] 李波等.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 2003(, 17). [3] 汪向东等.中国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1999,12,227- 310. [4] 彭纯子. 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 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自美国三所不同大学的 1140 名受检者的均值 M=38.9(SD=9.
7),经检验,两者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也就是说,本次调查
的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高于 20 年
前的美国大学生常模。但是,本次调查的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的调查结果与国内对其他高校的调查结果
作者简介: 于茜,女,江苏镇江人,助理研究员,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 经济系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焦永纪,男,河南新乡人,讲师,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经济 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
- 66 -
查,社交焦虑的最低分为 18 分,最高分为 71 分。根据常模
M=38.9(SD=9.7),规定小于等于 29.2 分为低分组,社交焦虑程
度较低;大于等于 48.6 为高分组,社交焦虑程度较高;29.2 分到
48.6 分为中间组。对 396 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的大学生的
调查结果是:低分组共 39 人,占总人数的 9.9%;中间组 274 人,
露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可能受到他人的仔细观察时,会表现出显 著的对社交情境或活动的焦虑,并且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使自己 丢脸。[2]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认知与干预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认知与干预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认知与干预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人们社交方式的多元化,社交焦虑症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其中大学生属于高发群体。

社交焦虑症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个体对于社交的不良经历和担忧,产生了持续的、至少达到6个月以上的强烈恐惧和压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交焦虑症的经验可在学术交流、聚会、相亲等平常的社交场合中产生。

如何促进大学生克服社交焦虑症,不仅是促进个体自身成长的问题,也是一项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认知特征,并提出对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策略。

一、社交焦虑症的认知特征1. “自我评价与外界评价相差过大”社交焦虑症患者常常认为自己无法在社交场合中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同,虽然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但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看法的同时忽略了自己的内在强大,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认知。

因此,干预社交焦虑症的一个首要步骤就是帮助患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 “过度担忧他人的反应”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被别人指出缺点是社交焦虑症患者经常出现的现象。

这些担忧,常常是过度的,带有一定的偏见性和主观性,这种担忧反而限制了患者的社交能力和交友范围。

因此,干预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帮助患者学会应对任何可能的反应和拒绝,调整他们对别人的态度和预期。

3. “思维和情绪量化”社交焦虑症患者对于自身的思维和情绪常常过分量化,以至于在社交场合中,这些因素会成为自己交际效果的限制因素。

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社交焦虑者往往会过分关注负面情绪和微小的社交信息,将这些信息扩大到自己的整个社交体验中,以至于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过分严厉地评价。

因此干预策略之一便是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情绪和认知,避免过分负面化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策略1. “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干预社交焦虑的一种常见策略。

通过训练,患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自我认知模式,并学会开发自己的自我评价系统。

认知训练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社交焦虑者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过分负面评价,促进他们对自己及他人更为客观的认识。

“大学生社交焦虑”文件汇整

“大学生社交焦虑”文件汇整

“大学生社交焦虑”文件汇整目录一、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幽默风格的中介作用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三、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四、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五、叙事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六、自我关注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幽默风格的中介作用在大学生活中,社交焦虑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许多学生都会因为担心与他人的交往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幽默风格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与他人的情感联系。

研究表明,不安全的成人依恋关系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焦虑和不安。

具体来说,那些在成人依恋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人,更可能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和不安,担心自己不被他人接受或认可。

幽默风格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幽默特质。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在处理幽默的方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

一些人可能更善于运用幽默来缓解紧张的氛围,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倾向于保持沉默。

因此,幽默风格可以作为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之间关系的一个中介变量。

研究发现,那些具有不安全型成人依恋风格的个体,更可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交焦虑水平。

这是因为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缺乏自信,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同时又担心自己不被他人接受或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采用一些不适应的方式来应对这种焦虑感,例如过度使用幽默来掩饰自己的不安。

幽默风格在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具体来说,对于那些具有不安全型成人依恋风格的个体,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采用一些不适应的方式来应对社交焦虑,例如过度使用幽默来掩饰自己的不安。

这种不适应的方式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社交焦虑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幽默风格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关于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国外研究现状
社交恐惧症,也称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出现强烈的恐惧、紧张和自我意识过度的情况。

它可能会导致个体避免社交场合,从而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以下是国外关于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研究现状:
1. 研究人员发现,在大学生中,社交恐惧症的患病率约为10%至20%。

该病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很多人将其归因于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 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主要原因包括:遭受过社交排斥、缺乏社交技能、生活事件的压力等。

同时,在社交媒体的发展下,有研究发现使用社交媒体也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

3. 大学生社交恐惧症与其他心理问题有关。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大学生中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更容易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等问题。

4. 对于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处理,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寻求专业帮助、参加面对面社交培训和采用一些放松的技能和策略。

总之,社交恐惧症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及时的识别和治疗是很重要的,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来帮助社交恐惧症的患者。

应用心理学 社交焦虑症状的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  社交焦虑症状的分析研究

1 引言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社交网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运动健身这种健康生活方式,由此而造就了A4腰、马甲线以及天鹅臂等健康身材词汇的流行,同时充分说明了人们在外在形象方面的重视。

在大学校园当中,学生们开始对自己的外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此而引发了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等一系列问题,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比如说焦虑、神经性厌食症等等都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危害。

所谓的负面身体自我,也可以被称作为身体意象失调,指的是个体在认知自己身体的时候持有消极的情感体验,并引发了一系列的行为控制后果(Chen,Jackson&Huang,2006)。

当人陷入到负面身体自我状态之后,通常会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一系列的负面心理境象(黎琳,徐光兴,200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社交焦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问题,我国有超过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受到了社交焦虑的影响(杨相宜,2014)。

从整体上来看,社交焦虑已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还受到身体意象的显著影响(赵轶群,2008)。

从许多学者的研究当中可以发现,负面身体自我和社交焦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当个体对自身身体的认知较低时,就可能会引发较高水平的社交焦虑。

所谓的自动思维,是在不调动个体主观意志的前提下,在大脑当中所产生的思维或观念,它通常表现为自动的弹出,而且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

陈红(2006)和冯正直(2005)通过研究指出,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动思维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具体的表现是将一些中性且模糊的信息自动的转化为负面消极信息,当个体处于社交焦虑状态时,其负性自动思维也通常较为活跃(刘思奇,张俐,2015),所以可以通过对负面自动思维进行有效识别,进而使社交焦虑个体的负面自我认知得到有效的调整。

2 文献综述2.1 负面身体自我2.1.1 概念界定在人格结构当中,自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身体自我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所持有的主观态度或观念,也是构成自我概念的一个核心部分。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接纳的关系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接纳的关系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社交焦虑是大学生人际现象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同时,自我接纳作为一个重要的个体特征,对大学生社交焦虑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社交焦虑与自我接纳两者相关作用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了预测未来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和社交焦虑水平,本研究通过考查国内外文献与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的基本状况、社交焦虑的基本状况和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标签:社交焦虑;自我接纳;关系;大学生1概述1.1 研究现状彭纯子在2001年4月至2002年6月调查了湖南省7所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结果显示约有16.26%的大学生表现出了严重的社交焦虑,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对于自我接纳,还没有特别明确具体的理论,研究较多的就是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社交是大学生在校的“必修课”,对于大学生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而社交焦虑则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社交,阻碍大学生未来的进步。

本研究想通过探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来帮助学校了解当前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会交往的情况,为缓和社会焦虑,提高社会互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2 研究设计2.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徐州各高校大学生,共发放400份,有效问卷387份。

2.2 研究工具2.2.1 交往焦虑量表(IAS)交往焦虑量表(IAS)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

它是由Leary(1983)编制的,它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超过0.87,重测信度为0.80。

2.2.2 自我接纳量表(SAQ)本研究采用的是丛中和高文凤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3,重测信度为0.7653[2]。

2.3 数据处理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采用方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专业、地区、年级和家庭结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自我接纳的差异,并且对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检验。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社交焦虑在现代大学生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和维持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并探讨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来缓解社交焦虑。

一、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感受到过度紧张和担忧的情绪状态。

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交焦虑可能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焦虑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焦虑的个体往往会过度担心他人的评价和批评,导致他们难以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也难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这可能导致大学生在团队合作、课堂讨论等社交活动中表现不佳,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

其次,社交焦虑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的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问题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最后,社交焦虑可能限制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焦虑的个体往往避免参与新的社交活动和挑战自己的能力,导致他们错失了许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这可能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的社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二、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价和信念,它对于个体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社交焦虑往往伴随着自我效能感的降低。

焦虑的个体对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能力缺乏信心和自信,往往会觉得自己无法很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建立联系。

这种自我负向评价可能导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其次,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当大学生对自己具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评估时,他们更愿意面对社交挑战并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逐渐积累的社交经验和成功体验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减轻社交焦虑的程度。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与应对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与应对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与应对社交焦虑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加突出。

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拓展自己社交圈的群体,面临着各种社交压力和不适应,导致社交焦虑程度较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并提供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原因分析1. 过高的期望压力大学生在追求社交关系时,由于渴望被接受和认可,往往给自己设定过高的期望,期望与人交往时能够完美表现,事事都能顺利进行。

这种过高的期望压力导致大学生不敢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容易产生社交焦虑。

2. 社交技能不足有些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得到充分的社交培训,导致他们在进入大学后缺乏一定的社交技能。

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建立友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足,使得他们感到不自信,从而出现社交焦虑。

3. 对自我形象的不满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象塑造和自我认知的重要阶段,很多人对自己的长相、身材等产生了个人认知上的不满意。

这种不满意影响了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评估,使他们在社交过程中感到自卑和紧张,导致社交焦虑的出现。

二、应对措施1. 正确认识社交焦虑大学生应该了解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并且并不是个人的失败或异常。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阅读相关书籍等途径,了解社交焦虑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2. 学习社交技巧大学生可以主动培养自己的社交技巧,包括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我、展示个人长处等。

他们可以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拓宽自己的人际圈子,并与他人进行积极互动,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3. 建立自信心大学生应该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但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他们可以通过挑战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逐渐建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提升自我形象和内在自信。

4. 建立支持网络大学生可以主动与身边的亲友、同学建立起支持网络,分享彼此的困扰和不安。

他们可以通过互相支持、鼓励和倾诉,减轻社交焦虑的负担。

心理学中的社交焦虑研究进展

心理学中的社交焦虑研究进展

心理学中的社交焦虑研究进展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指的是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安、紧张和不自在的情绪状态。

这种焦虑可能会影响个人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在心理学领域,社交焦虑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对社交焦虑的研究进展。

一、社交焦虑的定义和特征社交焦虑,又称社交恐惧症,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中持续经历焦虑情绪的状态。

社交焦虑的特征包括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担忧、害怕尴尬和评价失败、对社交活动的持续回避以及对自己能力的低估等。

社交焦虑症常常会对个体的人际交往、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社交焦虑的成因1. 生物学因素:研究发现,社交焦虑可能与遗传、脑化学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等生物学因素有关。

某些基因的变异与社交焦虑的风险增加有关,而大脑中与恐惧与焦虑相关的区域的活动异常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的发生。

2.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也对社交焦虑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过度的自我关注、负面的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的压力以及社会拒绝和欺凌经历等都可能导致个体对社交场合产生担忧和不安。

3. 学习经历:社交焦虑可能也与个体的学习经历有关。

负面的社交经验,如尴尬、拒绝和嘲笑,会加剧社交焦虑的发展。

此外,社会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等也会对社交焦虑的形成产生影响。

三、社交焦虑的评估和诊断方法1. 自陈式问卷:研究者常常使用各种自陈式问卷来评估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

这些问卷可以帮助医生和心理学家了解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的不安程度和担忧内容。

2. 临床面试: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临床面试,医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社交焦虑症状、社交回避行为和心理痛苦程度,有助于做出准确的诊断。

3. 观察和行为实验:观察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表现是评估社交焦虑的一种重要方法。

此外,行为实验也可以被用来观察个体对社交情境的反应,从而帮助评估其社交焦虑的程度和表现。

四、社交焦虑的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焦虑的治疗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我国现有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类的研究文 的指导。
献当中,关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研究当中大多表
明当今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令人堪忧。彭纯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00- 2001 年间在湖南省高校的调查表明,约有
16.26%的大学生体会到比较严重的社交焦虑 [3]。
2.1 研究对象
王晓刚、张甜等在 2005 年对重庆地区的大学生进
3.1 社交焦虑各个维度的方差分析 对社交焦虑变量在地区、年级、性别、是否 独生、专业的维度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 (见表 1 表 2)
表 1 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总体状况 (M±SD)
$

$


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只有地区和专业
控和自我表露两个变量对社交焦虑做出了增值贡 两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当中,它们的预测率
献,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 10.6%,达到了 0.001 为 2.3%,说明这两个变量对社交焦虑存在着一定
的显著性水平。其中自我监控的预测能力较强, 的预测作用。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只有地区这
参考文献:
对于社交焦虑的预测都达到了相当显著的水平。
[1]陈洁.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
自我监控对社交焦虑的解释力更强一些,占到了 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
总变异的 8.4%,而自我表露的解释的变异仅仅占 学学院,2009.
到 2.2%。这说明了,自我监控相对于自我表露能
占了总变异的 8.4%。自我表露的解释力较差,只 个变量存在主效应。结合着有关的图表我们可以
有 2.2%。
发现城乡之间的差异很明显。性别和年级之间也
3.4 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分析 以自我表露为中介变量,以自我监控为预测 变量,社交焦虑为预测变量,同时这三者又同为 显变量,据此我们对这三者进行了中介效应的检 验。如下图 1,表 5。
2.2 研究方法
方法为:与量表本身的标准答案一样记 1 分,否
2.2.1 诊断工具
则为 0 分。得分从 0~25 分,分数的高低代表自
社交焦虑量表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我监控水平的高低。
IAS)。由 Leary 编制,翻译被收入由中国心理卫
2.2.2 统计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 《自我监控量表》 (self- mon-
一年级 320 人,二年级 314 人;文科 327 人,理 itoring scale,简称 SMS) 是由 Snyder 编制的。该
科 307 人。
量表的再测信度 r=0.8431,效度 r≤0.9182.本量表
共有 25 题,评价标准为是非式的回答方式,计分
社交焦虑的解释力方面,仅起到了一种部分中介 2001.
的效应。
[4]王晓刚,张甜,蒋灿,陈永进,阮昆良.
自我监控可以对社交焦虑产生直接的正效应,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班集体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高
即自我监控的水平越高,社交焦虑的体验也就越 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4):23- 26.
深。同时自我监控还通过自我暴露的效应对社交
·心 理 健 康·
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导致。
其它方面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取样偏差
5.结论
的影响。例如:年级样本不均衡。男、女之间的
样本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致。同时专业之间的
5.1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地区变量上存在比较
样本也不太均衡。
明显的差异,其它的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差异不显
著。
4.2 社交焦虑与自我表露、自我监控的相关
151
轻视。 但就作者的文献检索来说,发现国内外对社
交焦虑和自我监控、自我表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几
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也 乎为零。以前的研究发现,自我监控会影响到一
影响着其社会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1]。 Reynolds 在研究中指出:心理咨询中的大学
生心理问题 80%以上与人际关系有关,大学生人 际关系的困扰是其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最重要的
个的自我表露状况,同时自我监控作为一个人的 人格特质,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心 理健康程度,而社交焦虑则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 健康程度。据此,笔者尝试将三者之间的关系,
起因,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己成为高校 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为将来做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2]。
辅导工作、提高其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及现实
4.1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本次研究中,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贡献率大约 为 2.5%,与巴友良 (2009) [6]的研究得出的 2.8%
#
有一定的差异。当然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出现
一定的差异也是很正常的。
此表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自我监
图 1 自我监控对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模型
我表露与社交焦虑、自我监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 负相关;自我监控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
表 5 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
Á 相关。

#$ %!! &%’
3.3 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自我表露之间的 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的探查自我表露与自我监控对社
学生焦虑水平要高于城市的大学生,同时大二的 相关分析
149
·心 理 健 康·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 卷 总第 123- 124 期 2011 年第 5- 6 期 总第 662 页
ÁÂÁ 表3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 自我表露之间的相关矩阵Fra bibliotek
由表 3,我们可以看出社交焦虑和自我表露、 自我监控之间存在着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自

由上表可以看出,地区对社交焦虑的总分存 女生要显著高于大一的男生。其它的无论是主效
在显著的主效应,地区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显著 应还是交互效应均不显著。
的,年级和性别之间的二元交互作用也比较显著,
在结合表 4- 2 以及图 3 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大
3.2 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自我表露之间的

$
!"

#"

表 2 大学生社交焦虑总体状况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注:*P<0.05,**P<0.01,***P<0.001,下同。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焦虑 自我监控 自我表露
常水平[4]。由此可见,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社交
1. 引言
焦虑都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作
为高校和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性不容
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由“学校人”向 “社会人”过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社会交往
5.2 社交焦虑和自我监控、自我表露之间存在
研究
着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社交焦虑与自我表露、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社交焦虑与自我表露、 自我监控分别呈现出极为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
自我监控分别呈现出极为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
5.3 社交焦虑和自我监控、自我表露之间的回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随着社交焦虑 归效应也比较明显。自我监控和自我表露对于社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曲阜师范大学的 1- 2 年
行调查后也发现他们的社交焦虑的水平略高于正 级大学生,采用分层整体取样的方法抽取 710 名
作者简介:陈振帮,河北省衡水市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 心理健康教育。
148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 卷 总第 123- 124 期 2011 年第 5- 6 期 总第 661 页
如下图 4 所示:
ÁÂ表4 预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分层回归(n=634)
我们据此断定自我表露起到一种部分中介效 应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0.184×0.151/ 0.289=9.9%。
4. 讨论与分析


""
!"
生杂志出版的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
取样的过程以专业为单位采取团体施测,采
版) [5],此量表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 用 分 层 整 体 抽 样 的 方 法 , 全 部 数 据 统 计 采 用
交焦虑体验的倾向。该量表含有 15 条自陈条目,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水平的增加,自我表露的程度在逐渐的降低,自 交焦虑的预测都达到了相当显著的水平。
我监控的水平在逐渐的增大。其中的原因同上。
5.4 自我表露起到部分中介的效应。本研究的
结果显示了,自我表露在个体产生社交焦虑的解
4.3 社交焦虑与自我表露、自我监控的回归 释力方面,仅起到了一种部分中介的效应。
研究
回归研究的结果显示,自我监控和自我表露
这些条目按 5 级分制予以回答 (1 代表与我一点
也不相符;2 代表与我有一点相符;3 代表与我中
3. 研究结果
等程度相符;4 代表与我非常相符;5 代表与我极
其相符)。 朱拉德自我表露问卷 (Jourard Self- disclosure
Questionnaire, JSDQ) 于 1958 年开始使用,后经 许多研究者使用。 该问卷包含 6 个分量表 60 个
存在着显著的交互效应。 地区之间的差异很显著。这说明了来自城乡
之间的学生在社交焦虑方面的体验是有着比较大 的差异性的。农村来的学生更容易体验到焦虑。 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之 间的差异愈来愈大,导致他们之间在许多的领域
150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 卷 总第 123- 124 期 2011 年第 5- 6 期 总第 663 页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