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速算巧算

合集下载

四年级巧算题15道并讲出巧在哪

四年级巧算题15道并讲出巧在哪

四年级巧算题15道并讲出巧在哪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巧算题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数学题目。

这些题目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四年级的15道巧算题,并讲解一下其中的巧妙之处。

1. 巧算题1题目:26+38=?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进位的算法,将26和38拆分成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的方式,即可简单求得结果。

2. 巧算题2题目:54-29=?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借位的算法,将54减去29时,可以通过借位的方式来得到正确的答案。

3. 巧算题3题目:63*5=?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将63分解成60和3相乘的方式,再将结果相加来得到最终的答案。

4. 巧算题4题目:72÷8=?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分解除数的方式,将72分解成8的倍数相加的方式,来得到最终的商。

5. 巧算题5题目:58+47=?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分别求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和,再将两者相加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6. 巧算题6题目:83-49=?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将83减去40和9的方式,再将两者相减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7. 巧算题7题目:35*6=?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将35分解成30和5相乘的方式,再将结果相加来得到最终的答案。

8. 巧算题8题目:96÷8=?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将96分解成80和16的方式,再将两者相除来得到最终的商。

9. 巧算题9题目:42+59=?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将42和59分别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的方式,再将两者相加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10. 巧算题10题目:77-38=?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将77减去30和8的方式,再将两者相减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11. 巧算题11题目:25*9=?巧在哪: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利用将25乘以10,再减去25自身的方式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知识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知识篇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 + b) + c = a + (b + 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四年级下册速算与巧算(加法和减法专题)

四年级下册速算与巧算(加法和减法专题)

速算与巧算(二)专题简析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一些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主要学习加减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根据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从而使计算简便。

类型一凑数法:在加法计算中,我们常常把接近于10,100,1000,10000...的数字化成整10,整100,整1000,整10000...,从而使计算更加简便。

计算(1)8+98+998+9998(2)9999+9999+999+99+9(3)19998+39996+49995+69996类型二在算式中找到一个比较接近的数,大加小减。

计算(1)489+487+483+485+484+486+488(2)381+378+382+383+379(3)1032+1028+1033+1029+1031+1030类型三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有第一级运算,计算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

计算(1)632-136-232 (2)128+186+72-86(3)283+69-183 (4)312+746+588-246类型四在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时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先去掉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去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就要变成“-”。

计算(1)248+(152-127)(2)324-(124-97)(3)662-(315-238)(4)567-(167-486)+392-(186-208)类型五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改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要改号.(1)286+879-679 (2)812-593+193(3)887-343-244 (4)632-385+285本周作业:(必须用简便算法)312+746+588-246372-(561-228)5061-369-6311189-(189+256)-(644-272)。

四年级速算、巧算方法

四年级速算、巧算方法

速算与巧算方法随着数学竞赛的蓬勃发展,数值计算充满了活力,除了遵循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外,破局部考虑、立整体分析,巧妙、灵活地运用定律和方法,对处理一些貌似复杂的计算题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适用的巧算方法如下:一、凑整法整数速算与巧算的基础是凑整思想,通过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凑出1,10,100,1000,…,将复杂的计算变简便。

运算定律是巧算的支架,是巧算的理论依据,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凑整”运算数据,能使计算比较简便。

1、加法“凑整”。

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例如:4673+27689+5327+22311=(4673+5327)+(27689+22311)= 10000+50000= 600002、减法“凑整”。

利用减法的性质“凑整”,例如:50-13-7= 50-(13+7)= 303、乘法“凑整”。

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凑整”,例如:125×4×8×25×78=(125×8)×(4×25)×78= 1000×100×78= 78000004、补充数“凑整”。

末尾是一个或几个0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

若数末尾不是0,而是98、51等,我们可以用(100-2)、(50+1)等来代替,使运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

一般地我们把100叫作98的“大约强数”,2叫做98的“补充数”;50叫作51的“大约弱数”,1叫作51的“补充数”。

把一个数先写成它的大约强(弱)数与补充数的差(和),然后再进行运算,例如:(1)387+99=387+(100-1)=387+100-1=486(2)1680-89=1680-(100-11)=1680-100+11=1580+11=1591(3)69×101=69×(100+1)=6900+69=6969二、基准数法根据数据特征,从诸多数中选择一个做计算基础的数,通过“割”、“补”,采用“以乘代加”的方法速算。

四年级下册奥数第21讲速算巧算(二)

四年级下册奥数第21讲速算巧算(二)

四年级下册奥数第21讲速算巧算(⼆)第21周速算巧算(⼆)专题简析:乘除法的巧算⽅法主要是利⽤乘除法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如整⼗、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计算中的⼀些数变得易于⼝算,从⽽使计算简便。

例1:计算:1、325÷25 2、3150÷45练习⼀:计算下⾯各题1、450÷252、525÷253、3500÷1254、10000÷6255、49500÷9006、9000÷225例2:计算25×125×4×8练习⼆:计算下列各题1、125×15×8×42、25×243、125×164、35×45×45、125×25×326、25×5×64×125例3:计算下列各题1、(360+108)÷362、1÷2+3÷2+5÷2+7÷2练习三:计算下⾯各题1、(720+96)÷242、(4500-90)÷453、2652÷264、1976÷195、73÷36+105÷36+146366、(10000-1000-100-10)÷10 例4:计算158×61÷79×3练习四:计算下⾯各题1、238×36÷119×52、138×27÷69×503、1000×32÷125×254、406×312÷104÷203例5:计算下列各题1、103×96÷162、200÷(25÷4)练习五:计算下⾯各题1、612×366÷1832、1000÷(125÷4)3、(13×8×5×6)÷(4×5×6)4、241×345÷678÷345×(678÷241)5、100000÷32÷125÷25课后练习1、⽤简便⽅法计算下⾯各题。

人教四下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人教四下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 + b) + c = a + (b + 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四年级简便计算方法和技巧

四年级简便计算方法和技巧

四年级简便计算方法和技巧
四年级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取公因式:在运算过程中,如果存在相同的因数,可以将它们提取出来,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 125 × 88,可以提取公因数125,即 125 ×(88/125) = 100。

2. 分配律:对于乘法分配律,可以用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 45 × (10 + 2),可以应用分配律,得到 45 × 10 + 45 × 2,然后分别计算两个部分,简化计算过程。

3. 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运算过程中,可以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 30 + 25 + 40,可以改变顺序,得到 (30 + 40) + 25,从而简化计算。

4. 运算法则:在运算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如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等,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 (30 + 40) + (50 + 60),可以应用加法结合律,得到 (30 + 40 + 50) + 60,从而简化计算。

5. 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运算过程中,可以将数拆分成整数和分数两部分,或者将一个数分配给两个数相乘的形式,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 34 ×(7/2),可以将34拆分成30 +4,得到(30 × (7/2) + 4 × (7/2),然后分别计算两个部分,简化计算过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四年级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数字的特点和规律,灵活运用各种运算方法,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技巧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技巧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技巧
在四年级的下学期,学生们学习的数学内容较为复杂,需要掌握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的技巧:
## 快速验算方法
快速验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例如,对于加法和减法计算,可以使用逆运算的方法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对于乘法和除法计算,可以使用分配律和结合律等数学定律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 快速计算方法
在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有一些简单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

例如,在加法计算时,可以将数码分解后进行运算;在乘法计算时,可以利用倍数和分配律;在除法计算时,可以利用倍数和分配律进行简化。

## 算式变形方法
算式变形是指利用数学定律和运算法则,将复杂的算式转化为简单的
算式,从而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可以将算式变形为同类项相加的形式,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 脑力训练方法
数学计算需要一定的脑力训练,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脑力训练,例如进行数学游戏、计算速度训练等,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以上是一些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数学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小学四年级实用小学巧算和速算方法总结.doc

小学四年级实用小学巧算和速算方法总结.doc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一、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87362→12638,…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①36+87+64②99+136+101③ 1361+972+639+28解:①式=(36+64)+87=100+87=187②式=(99+101)+136=200+136=336③式=(1361+639)+(972+28)=2000+1000=3000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②式=(548-4)+(996+4)=544+1000=1544③式=(9898+102)+(203-102)=10000+101=10101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二、减法中的巧算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3① 300-73-27② 1000-90-80-20-10解:①式= 300-(73+ 27)=300-100=200②式=1000-(90+80+20+10)=1000-200=800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力口、减法的速算与巧算(基础篇)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 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b )+c = a+(b+c ) (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 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 个位:1与9, 2与8, 3与7,4与6, 5与5,结合。

③ 十位:0与9,1与8, 2与7,3与6, 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488+40+60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 (40+60) =93+165+35 =(65+35) + (28+72) =100+98 =488+100 =93+(165+35) =100+100 =198=588=293=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 )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 a - b - c = a - c - b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 = a-c-b 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 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 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 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 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 算符号106-(26+74) = 106-26-74528—65—35 528— 89—128 528 =528—( 65+35) =528 —128— 89=528—100=400 — 89=528 =400—(150+128) —128—150 —150=428=311=250“搬家”。

四年级下册简便方法计算

四年级下册简便方法计算

简便方法计算在数学学习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四年级下册简便方法计算的技巧。

一、加减运算简便方法1.加法运算:(1)先化整为零再结合策略:将需要计算的数化为整十或整百,再结合数学的加法性质进行计算。

比如,计算35+27,可以先将27拆分为20+7,然后再计算35+20=55,最后加上7得到答案62(2)十位数相同、个位数相补再结合策略:当两个数字的十位数相同,而个位数相加后又是10的倍数时,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计算。

比如,计算24+26,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十位数都是2,而个位数4和6相加得到10,所以答案就是30。

2.减法运算:(1)简便减法法则:当两个数字的个位数相同,十位数也相差1时,可以通过直接将个位数相减得到答案。

比如,计算95-94,我们可以直接写出答案1(2)退位减法法则:当我们进行减法时,有时候个位数不够减,就需要向十位借位。

例如,计算72-39,个位数2不够减,就需要向十位借位。

此时,我们将个位数变成12,再减去个位数,就可以得到10,然后再借位,得到6,最后得到答案33二、乘除运算简便方法1.乘法运算:(1)倍数法则: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数的整数倍时,可以利用倍数的概念进行计算。

比如,计算73×4,我们可以先计算73×2=146,然后再将146×2得到答案292(2)近似估算法则:当我们需要快速计算一个较大数和一个较小数的乘积时,可以先估算,再进行乘法运算。

比如,计算26×9,我们可以先将9近似估算为10,然后进行计算得到260,最后再去掉一个26即可得到2342.除法运算:(1)找商法则:当我们进行除法运算时,可以通过划线找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比如,计算120÷6,我们可以划掉10,然后再划掉数量相等的10,直到划掉的数字和被除数相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商的答案20。

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公式大全

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公式大全

《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公式大全》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讲四年级下册的简便计算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加法交换律,比如 2 + 3 = 3 + 2 ,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就像你有 2 个苹果,我有 3 个苹果,咱俩的苹果总数不管谁先谁后加,都是5 个。

再说说加法结合律,(1 + 2) + 3 = 1 + (2 + 3)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比如说,我们要算 1 + 2 + 3 ,可以先算 1 + 2 等于 3 ,再加上 3 等于 6 ;也可以先算2 + 3 等于 5 ,再加上 1 还是等于 6 。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简单呀?《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公式大全》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

乘法交换律,2 × 3 = 3 × 2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就好像你分两组,每组 2 个人,我分两组,每组 3 个人,咱们的总人数不管怎么算都是6 个人。

乘法结合律,(2 × 3) × 4 = 2 × (3 × 4)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比如算 2 × 3 × 4 ,可以先算 2 × 3 等于 6 ,再乘以4 等于24 ;也可以先算3 × 4 等于12 ,再乘以 2 还是24 。

小朋友们,能理解吗?《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公式大全》小朋友们,老师再和你们说一说。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比如说,有 5 个小组,每个小组里有 2 个男生和 3 个女生,那总人数就可以用(2 + 3) × 5 ,也可以 2 × 5 + 3 × 5 ,结果都是25 人。

四年级下册简便数学运算完整版

四年级下册简便数学运算完整版

四年级下册简便数学运算完整版一、加法简便数学运算是一种简化复杂算式计算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快速地进行数学运算。

1. 加法运算要点- 两个数相加时,先将个位数对齐,然后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逐位相加,记下个位数的结果,十位数向前进位。

- 进位时,只需在加法运算中加上进位的数即可。

2. 加法简便运算示例例题1:计算156 + 287解:先将个位数对齐,然后从右到左逐位相加。

1 5 6+ 2 8 7---------4 4 3所以,156 + 287 = 443。

例题2:计算731 + 468解:先将个位数对齐,然后从右到左逐位相加。

7 3 1+ 4 6 8---------1 1 9 9所以,731 + 468 = 1199。

二、减法1. 减法运算要点- 两个数相减时,先将个位数对齐,然后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逐位相减,记下个位数的结果,不够减时向前借位。

- 借位时,在上一个数位中借1个单位即可。

2. 减法简便运算示例例题1:计算798 - 365解:先将个位数对齐,然后从右到左逐位相减。

7 9 8- 3 6 5---------4 3 3所以,798 - 365 = 433。

例题2:计算942 - 539解:先将个位数对齐,然后从右到左逐位相减。

9 4 2- 5 3 9---------3 9 3所以,942 - 539 = 393。

三、乘法1. 乘法运算要点- 两个数相乘时,先将个位数对齐,然后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逐位相乘。

- 相乘后的个位数保留,十位数向前进位。

- 进位时,只需在运算结果中加上进位的数即可。

2. 乘法简便运算示例例题1:计算24 × 3解:先将个位数对齐,然后从右到左逐位相乘。

2 4× 3---------7 2所以,24 × 3 = 72。

例题2:计算53 × 7解:先将个位数对齐,然后从右到左逐位相乘。

5 3× 7---------3 7 1所以,53 × 7 = 371。

四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四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四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速算与巧算一、知识要点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巧算方法有助于提高计算和思维能力。

本周研究加减法的巧算方法,根据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通过适当变形简化计算。

巧算方法蕴含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问题法是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改变运算顺序或减整,使计算变得简便。

二、精讲精练例题1:计算9+99+999+9999思路导航:四个加数接近10、100、1000、.通常使用减整法,例如将99转化为100-1.9+99+999+999910-1)+(100-1)+(1000-1)+(-1)10+100+1000+-4练1:1.计算+9999+999+99+92.计算9+98+996+99973.计算1999+2998+396+4974.计算198+297+396+4955.计算1998+2997+4995+59946.计算+++例题2:计算489+487+483+485+484+486+488思路导航: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接近整数490,选490为基准数。

489+487+483+485+484+486+488490×7-1-3-7-5-6-4-23430-283402思考:如果选480为基准数,如何计算?练2:1.50+52+53+54+512.262+266+270+268+2643.89+94+92+95+93+94+88+96+874.381+378+382+383+3795.1032+1028+1033+1029+1031+10306.2451+2452+2446+2453例题3:计算下面各题。

1)632-156-2322)128+186+72-86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有第一级运算,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来计算。

例如:632-156-232=632-232-156=400-156=244.练题为:计算1.1208-569-2082.283+69-1833.132-85+684,2318+625-1318+375.在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时可以去括号来使计算简便。

四年级下册数学巧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巧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巧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巧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数四则运算巧算法:即将各种数量关系转化为分数或小数的
计算方法。

2、乘法分配律: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
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3、乘法交换律: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
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4、乘法结合律: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
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5、分数乘法:即用一个数乘分数的分子,再乘分数的分母,最后
把分子相加。

6、分数除法:即用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分子,再除以分数的分母,
最后把分母相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