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和陆地水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
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降湿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渔场的形成 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与洋流的关系
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风顺水,省时省力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同时扩大污染范围
海水等温线判读
判断南北半球
水温南高北低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判断寒暖流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暧流,向低纬凸出为寒流
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影响着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生产力发展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 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目前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 广义
水资源范畴不断扩大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中,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 洋洲最少
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 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时间分配:具有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水资源分布不均
世界水 资源分 布不均
水资源及其分布
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地区,水资源充足 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地区,水资源贫乏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2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例: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
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在任何等分的
半球中,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
2、七大洲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3)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非洲。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南极
洲。
(7)赤道穿过:大洋洲、亚洲、南美洲、非洲(谐音记忆“大雁南
飞”)。
(8)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越的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9)七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③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⑤南美洲、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3、四大洋
(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位置和特点: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呈“S”型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陆地和海洋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意义所在。
5.
能运用两大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如火山、地震等。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3.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4. 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初中地理《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
适用
七年级
年级
所需
两课时
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在初中地理教材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的教材内容共四部分,“世界海陆分布”,“大洲、四大洋等相关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海陆变迁”。
本节内容首先是在对海陆分布比例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对“大洲、四大洋等相关概念”的理解,再进一步探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分界线;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进行概括描述,分析比较,利于巩固地球和地图的知识。
以活动为主,通过演示,引导猜想、读图、绘图、讨论、归纳概括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启迪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制作演示文稿交流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海陆轮廓地理印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陆地和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区分陆半球和水半球;能在地图上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的形态,但不要求记住概念;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大体轮廓形状、相邻大洲界线;拓展知识:赤道通过哪些大洲大洋,跨经度
最多的大洲大洋分别是谁,平均水温最高最低的大洋分别是谁,面积最大的大洲大洋分别是谁,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分别是谁,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是谁,没有热带的大洲是谁。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地球”“水球”命名之争,加深海陆分布之印象;在地球仪上或世界地图上指认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通过教师在黑板上板画东西两半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和大洲分界线,同时学生也在作业本上画(能力差的学生可描画书上的图),亲自动手画过之后印象就很深刻;通过观察七大洲四大洋图来完成拓展知识要求的内容
海洋地理——海水的温度、盐度及海水运动
海洋地理——海水的温度、盐度及海水运动【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
一、海水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和热辐射消耗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
二、海水盐度
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盐度表示海水中
三、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
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影响海岸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
2.潮汐
(1)定义: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大。(2)运动规律:
一天中通常海水两次涨落
一月中大潮:初一(朔)和十五(望),月球、太阳的引力相叠加;
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月球、太阳的引力相抵消,
(3)意义:潮水能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发生迁移。因此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等需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
(4)潮汐涨落因时因地而异,可分为: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三种类型。
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称半日潮。
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称全日潮。
混合潮:一个月内,有些日子为半日潮,而另一些日子为全日潮的潮汐类型称混合潮。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
C.8999米 D.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
环境保护专题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考点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典型例题
【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7分)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思维导图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知识点与练习:专题(二)+陆地和海洋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二):陆地和海洋
主要知识点思维导图
—《陆地与海洋》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共35小题)
1.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土耳其海峡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太平洋
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A.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B.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D.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4.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海洋,非阴影部分表示陆地。字母A、B、C、D四点位于半岛的是()
A.A B.B C.C D.D
5、图中所示的四个大洲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B 乙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 七大洲中,丙大洲的面积最大
D 丁大洲完全位于北半球
6.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小B.南半球海陆面积大致相等
C.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D.海洋占七分,陆地占三分
7.下列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是()
A.红海B.东非大裂谷
C.喜马拉雅山脉D.大西洋
8.下列大洲中,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是()
A.B.
C.D.
9.跨东南西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是()
A.南、北美洲B.亚洲、欧洲
C.亚洲、大洋洲D.南极洲、亚洲
10.读竖版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回答,有关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是面积最大的洋B.乙是大西洋,北临亚洲
C.丙大洋跨经度最广D.丁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11.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思维导图1:自然地理
体积、质量巨大,有许多尘埃和气体组成的云雾状天体:星云
水星 地内
围绕恒星运动的天体,自身不发光、不发热,可反射恒星光:行星 与行星具有同样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空轨道附近的区域:矮行星
金星 地球
行星 类地行星
一般而言,行星体积、 一大批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小行星 自然天体
黑子: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温度相对较低,带电荷,能产生磁场,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11年
日 色 光太 冕 球 球阳 层 层 层内 需要 日 肉 部 用特 全 眼 殊仪 食 观 器观 观 测 测的 测 到 太阳 到 的
的太 太阳 阳
对气候的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乔木年轮存在11年为周期的疏密变化 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太阳活动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反之则减少(激烈天气发生地区不定) 对农业的影响:太阳活动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反之则歉收的概率更高一点。
地 壳 抬 升
喷出岩
喷 出 冷 凝
变质岩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侵入岩
侵
入
高温 重融再生
冷
岩浆
高温 重融再生
凝
东非大裂谷:裂谷 红海:海
大西洋:洋 大西洋、印度洋洋中脊:洋中脊
生长 边界
青藏高原:高原 喜马拉雅山:高山
初中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B______,C______,D_______
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
)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山峰
地形类
图甲图乙
解析:第(1)题,a点处于两座山峰之间,为鞍部;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c处等高线向高值凸,为山谷;
有关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
处是山顶
处是山谷处是山脊
是山脊;
)图中甲地在乙地的________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
点海拔是________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米而小于________米。
)甲、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米。
、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
600
处向海拔高处弯曲,是山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陆地水体和自然环境的特征复习(共23张ppt)
落的主要原因是(D)
A. 资源枯竭 B. 风沙影响 C. 气候变暖 D. 航道变迁
(22年山东高考题)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图4),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 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 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厄尔尼诺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气候异常
拉尼娜的形成过程
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 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
西部海水温度增高, 气压下降,潮湿空 气积累形成台风和 热带风暴。
东西海面温差增大
东部底层海 水上泛,致 海水变冷。
自 然 自然环境
整体性的形成
() D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22年山东高考题)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图4),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 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13~15题。
14.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C)Baidu Nhomakorabea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性
和
地域差异
差异的形成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示意图:
1.水循环的过程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
(2)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3)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或被蒸发(蒸腾),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最后汇集成河,又返回海洋。
2.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重力等。
3.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示意图
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
大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影响蒸发的因素】
【影响下渗的因素】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①降水和地表径流塑造地表形态;
②地表径流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无机盐,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地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影响:
:
拦蓄洪水,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以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2. 跨流域调水:
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