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梳理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1.生理规律:个体的生理发展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出生后,个体的身体各系统依次发育成熟,比如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此外,个体在生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不同的生理阶段,如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等,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生理特征和发展任务。
2.心理规律:个体在心理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根据心理学发展理论,人类的心理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等。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发展任务,而且上一阶段的经验和能力对下一阶段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3.社会规律:个体的社会发展是与环境和社会文化互动的结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通过与家庭、教育机构、社会群体等进行交互作用来获得社会经验和社会技能。同时,个体也会在社会中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如子女、学生、员工、父母等。社会发展过程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身体产生持久的影响。
4.自主性规律: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意识和行为逐渐趋向自主和主体性。随着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成熟,他们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在儿童时期,个体的自主性表现为独立行为和决策能力的增强;在青春期和成年期,个体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老年期,个体可能寻求更多的自主权和掌控感。
5.发展差异规律:个体的发展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为个体在遗传、环境和个人经验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的发展轨迹可能不同。有些个体可能更早或更晚地达到一些阶段的发展任务,而有些个体可能在一些
阶段停滞或面临困境。因此,个体发展的规律是一种普遍性的趋势,但并不排除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口诀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口诀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人类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全面成长和进步。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但是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总结成一个
简单易记的口诀。下面将介绍这个口诀,并详细解释其内涵。
(一)身心结合,全面发展。
(二)稳定适应,持续改变。
(三)环境互动,积极认知。
(四)健康运动,提升素质。
(五)自我管理,成就未来。
一、身心结合,全面发展
人的身体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
面的成长。身体健康是发展的基础,而心理的健康和成熟则是个体良
好发展的保障。因此,个体应该注重保持身体的健康,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注意。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学会管理情绪、
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二、稳定适应,持续改变
生活中充满了变化和挑战,个体需要具备稳定和适应的能力来应对
不断变化的环境。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
为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同时,也要保持持续的改变和进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三、环境互动,积极认知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和认知。个体应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交流和互动,从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个体还应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学会观察和思考,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四、健康运动,提升素质
运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同时,运动还能增强心理素质,改善心情,缓解压力。因此,个体应定期参与各种类型的运动活动,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综合素质》重难点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综合素质》重难点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考试中,学生观是我们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知识点是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需要大家着重去理解。
学生的身心发展,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具体的规律如下:
1.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如果大家家里有小孩,可以去观察小孩的发展。我们俗语说“二抬三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其实这说的就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不论身体也好,心理也罢,总是遵从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他是一个动态的,不可跨越、不可逆的过程。比如,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还不会坐,就会走路。因此,对于我们教育的启示就是,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不能陵节而施。
2.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个阶段连续进行的,每个阶段都是为下个阶段做准备。因此,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这个阶段所特有的任务。所以“任务”是阶段性最明显的标志。比如儿童在两个月的时候,就要训练他们抬头;三个月的时候,就要训练他们翻身,每个阶段的任务都不一样,所以启示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的进行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所谓的一刀切就是让所有的阶段进行同样的任务。
3.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这个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阶段是不平衡的。比如我们的身高,在我们出生的第一年和青春期的时候,应该是身高发展最快的两个阶段,其他的时候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比如我们上大学期间,身高有没有增长?也许会有,但也只是一点点,绝对没有青春期的时候长得多长得快。所以不同的时期,身高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就体现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育心理学复
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这部分内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但也有可能会考到简答题,所以在学习之前先弄清楚知识点的考查方式,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要求一:总共五条规律和每条规律对应的教学启示要能够一一对应并且背下来;要求二:理解每一条规律的意思和关键点,并且能够运用到课后练习题中加以巩固;要求三:最好每个人能够自己想一些例子,当自己能够讲出例子的时候也就说明完全理解了这部分知识点。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这五种。
1、顺序性
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而且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好像个体运动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大
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先会动脑袋才会动身子,先会翻身会爬才会走路,先会走路这种粗大的动作才会用筷子这种精细的动作,这些都说明了我们个体的生长具有顺序性。
故此,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选择题中出现关键词:顺序、循序渐进,则选择此项。
2、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也就是说,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特点,有不同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个道理。也就告诉我们要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能搞“一刀切”。
简述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简述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摘要:
一、引言
二、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三、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四、总结
正文:
【引言】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在不同方面取得各种进步。了解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简要阐述,并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这些规律。
【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逐步发展。
2.阶段性: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
例如,儿童时期主要以认知和情感发展为主,青少年时期则以自我意识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为核心。
3.不平衡性: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在某些阶段,个体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在其他阶段则相对较慢。这种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关注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针对性教育。
4.互补性:人在面对自身不足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这种互补性表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和特点。在教育中,我们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了解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更好地制定教育策略。例如,根据顺序性,我们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根据阶段性,我们要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人类身体和心理在不同阶段经历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以下是一般认可的身心发展规律:
1. 受孕和胚胎期:从受孕开始,胚胎经历分化、器官形成和器官系统发育等过程。
2. 婴儿期:出生后至两岁左右,婴儿通过感知、运动和社交互动逐渐发展出基本的认知、运动和社交能力。
3. 幼儿期:幼儿期从两岁至六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交技能、自我控制和想象力的发展。
4. 学龄期:从六岁至十二岁,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社会交往范围扩大,个人独立意识和自主性逐渐增强。
5. 青春期:从十二岁至约二十岁,青春期是身心发展最快、最明显的时期。身体发生性征的变化,情绪和心理状态波动较大,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
6. 成年期:从二十岁起至中年,个体逐渐成熟并适应社会,生育和职业的责任逐渐增加,个人Identity(个人身份认同)的
建立和稳定成为重要任务。
7. 中年和老年期:中年和老年期是身体和心理逐渐衰老的阶段,
面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挑战。身体机能下降,但有可能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寻找到生活的满足和目标的重新定位。
总的来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年龄和生理发育的进程,同时也被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影响。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经历个别差异,但这些规律对人类整体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教育学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育学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教育学里的重点章节,其中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更是一个高频考点,在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均有涉及。接下来就让中公讲师教会你如何将重点变送分点!
首先,要明确的知识点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其次,身心发展,顾名思义,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顺序性(强调方向不可逆、顺序不可变)
总体表现: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生理表现:身体的发展基本是按照“从上到下”、“从中心往四肢”发展的过程。
eg.婴儿先学会站、再学会走、最后学会跑。
心理表现:儿童认知能力等心理特征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易到难的过程。eg.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教学启示:教育者要按照发展的序列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2.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不同任务)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eg.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少年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孩童主要特征是幼稚向成熟过渡、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教学启示: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的阶段特点分阶段、有针对的进行教学,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切忌“一刀切”,同时,注意各阶段间的过渡和衔接。
eg.儿童教育成人化,幼儿教育小学化都是忽略阶段性的表现。
eg.偏远山区将多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集中在同一个班教同样内容的做法也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章节里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作为教师考试的高频考点,经常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有时也会考到简答题。能否准确把握该知识点关系到考生最后考试的得分情况,那么怎么能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知识点理解和把握到位呢,中公讲师将在此帮您进行释疑解惑。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等五个方面。这些规律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规律。
正常情况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而且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发展过程。
如刚出生的婴儿,往往都是先会动脑袋再会动身,先会翻身爬再会走路,先会走路这种粗大的动作再会像拿筷子等精细的动作。民间谚语“三翻六坐七滚八爬”的出现,也体现了人在身体发展上具有顺序性的道理。
所以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培其根而顺其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发展,遵循学生发
展的顺序性,不能揠苗助长。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比如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童年期的学生思维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而到了青年时期,主要是以抽象思维为主,情感较为细腻。这就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所以,就要求教育者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阶段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有针对的进行教育。不能搞“一刀切”。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过程,其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发展:人的身体发育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出生到成年,人的身体逐渐增长并达到成熟。婴幼儿期是身体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青春期是身体发育最显著的阶段。
2. 心理发展:人在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规律性。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从最初的感知到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
3. 社会发展:人的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从依赖成人照料到成为独立的社会个体。这一过程中,人会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4. 情感发展:人的情感发展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幼儿期则开始出现情绪的表达和认知的发展,青春期则面临着探索自我身份和建立亲密关系的挑战。
5. 道德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道德观念也会逐渐形成和发展。根据科赫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人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从对外部规则的顺从到考虑他人利益和内化道德标准的过程。
总体而言,人的身心发展展现出一个有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但个体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因为环境因素和个人经历等都会影响发展的速度和方式。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比如,小孩子自出生到一岁的过程,需要先躺着,其次才学会坐着,继而站立和走路,这就是一个人身心发展顺序性的体现。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应该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我国的心理学家把人的一生分为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比如,12—14岁(少年期)的孩子到了心理断乳期,渐渐自我独立意识增强;青年期的人都会遇到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大多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发展速度都比较快。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要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小学生各个方面发展不成熟,在授课中要尽可能的直观,可以在数学课中利用数指头算数的方式。除次之外,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例如,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的幼儿园向以上课形式为主的小学的过渡需要慢慢指引。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比如,同样的都是生理的发展,但是0—1岁、青春期的时候生长速度比其他时候都快。另一方面,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和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淋巴系统成熟在先,有的人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或最佳期进行教育,比如,狼孩在步入社会后给他教一些文化知识和思想道理,往往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是因为教育错过了关键期。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包括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包括人的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
会发展。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全面发
展的综合体系。以下将对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是指人体器官和功能的发展成熟过程。从出生到成年,人
的身体会经历各个阶段的生长和发育。在婴儿期,身体的发展主要体
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长,以及神经系统和感官器官的进一步成熟。到
了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生理发展更为显著,包括骨骼和肌肉的增长,
性器官的发育等。最终,成年后,生理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但
仍然会受到年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二、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人们获取知识、理解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在婴儿期,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获取信息和探索周
围环境。到了幼儿期,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开始出现语言能力、记忆
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学龄期和青少年期,认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包括注意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成年后,认知能力相
对稳定,但仍然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来提升。
三、情感发展
情感发展是指人的情绪和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婴儿期,
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与主要照料者的情感互动,如父母的关爱和安抚
对婴儿情感发展的重要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发展逐渐与认知
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形成更为复杂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控能力。在
青少年期,情感发展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变动,如自我认同的探索、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情感独立性的发展。成年后,情感发展可能经历婚
恋关系、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等方面的变化和调整。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教育。另外,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实现个性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表现在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不同的观点:
1、内发论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2、外铄论
《综合素质》重难点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综合素质》重难点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
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这些阶段和转折点对于个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重难点,需要我们加以解析和注意。
首先,个体在身体发展方面会面临一系列重难点。从出生到成年,个体身体发育经历了快速生长和发育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然而,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习惯的养成,许多个体面临着营养不良、运动不足等问题,这对个体身体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个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关注个体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积极引导个体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以促进个体身体的健康发展。
其次,个体在心理发展方面也会面临一些重难点。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个体充分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体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个体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困扰,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此外,个体在社会发展方面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社会发展是
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个体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学会合作、竞争、适应社会规范等社会技能。然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可
能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社会角色的转变等,这对
030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3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①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内发论、外铄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
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社会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9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知识点在陕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主要以举例子的形式出题,也可能以简答题进行考查。考查学生对于五大规律的理解和相应的教育启示。因此,我们要掌握五大规律的含义和相应的教育启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一)顺序性
顺序性指的是个体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个体从出生依次经历的是: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等,再比如经常说的“三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老师教学的时候都是“拼音-字-词-句子-文章”的顺序教学。每个人都是如此,都具有一定的顺序,而且是不可逆的。如:化妆品的广告经常会宣传:让你的肌肤重返十八岁。所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同时顺序性也具有不可跨越的特点,如:我今天26岁,明天我突然80岁。这是不可能的。
顺序性的教育启示是:循序渐进。教师要按照发展的顺序施教。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二)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如:小学生是以无意注意占主导,而初中生是以有意注意占主导。体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注意的类型不同。那就要求老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学。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现在我们经常说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高中化都是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的教育启示是: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即要分阶段教学,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不同阶段的学生。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与过渡。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包括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包括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涉及到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在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本文将简要介绍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婴儿期(出生至2岁)
在婴儿期,身体的发育是最为迅速的。婴儿从刚出生时的依赖状态逐渐发展为能够自主运动和探索周围环境。他们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吃、喝、睡和穿衣等。婴儿的智力和认知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得到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触摸、听觉和视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
2. 幼儿期(2岁至6岁)
在幼儿期,身体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但仍然在不断成长。幼儿开始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走路、跑步和跳跃等。他们还开始发展语言能力,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幼儿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3. 学龄期(6岁至12岁)
学龄期是人的身心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身体的发展逐渐稳定,但智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龄儿童开始学习读写和数学等基本的学科知识。他们还开始发展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此外,学龄儿童的情感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开始体验到更加复杂的情绪和情感。
4. 青春期(12岁至18岁)
青春期是人的身心发展中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生长发育、性征的出现等。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和抽象推理。
5. 成年期(18岁及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梳理
纵观2016、2016、2016和2017年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综合知识的真题,我们不难发现《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几乎都会涉及。如2017年教育综合知识的判断题第11题和13题,和单选题第25题;2016年教育综合知识的单选题第14题。为帮助广大考生有效地复习《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确保于此不丢分,特此进行相关梳理,以资诸生备考。
考点一、各个规律的表现及其启示
1、顺序性
具体表现: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
教学启示: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例题1: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的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2: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3:
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2、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例题4: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5:
判断: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教学启示: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例题6: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7: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淆期
D.最近发展区
4、互补性
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
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教学启示: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例题8: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给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5、差异性
具体表现: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学启示: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
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例题9: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10: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例题11:
判断: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个别差异,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水平。(×)
例题12:
判断: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而采用的适应性教学,其追求的是维持学生学业上的平等。(√)
考点二、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差异性的区别
顺序性更强调个人身心发展的先后,不可逾越,不可超前,不可逆转。而阶段性则强调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要遵循这个阶段的特征。因而,顺序性是多个年龄阶段连在一起看,要依次历经各个阶段,遵循发展的顺序,而阶段性是针对某一个阶段,按照这个阶段的特征进行施教,否则就违背了阶段性。此处多以单选题和判断题形式出现。而个体差异性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