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业界几种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
迭代升级理念、方法、手段和机制
迭代升级理念、方法、手段和机制1.引言1.1 概述迭代升级是一种持续发展和改进产品或服务的理念和方法。
它强调通过逐步迭代的方式,不断优化和更新产品或服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用户要求。
迭代升级的核心观点是,产品或服务的完美状态是在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中实现的。
与传统的一次性发布产品不同,迭代升级将产品或服务的发展视为一个连续、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迭代升级过程中,每一次迭代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具备一定的功能和价值。
而每一次迭代的目标是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然后对产品或服务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升级。
通过不断迭代升级,产品或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性能,并保持与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迭代升级理念、方法、手段和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理解迭代升级的内涵和实践,为企业和团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对迭代升级理念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然后,我们将介绍常见的迭代升级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它们的应用。
接着,我们将讨论迭代升级中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常用的手段。
最后,我们将探讨迭代升级的机制,包括机制的定义、作用和成功案例。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迭代升级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迭代升级的相关概念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手段和机制,为企业和团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和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下面是一个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总共包括六个章节。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了迭代升级理念、方法、手段和机制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同时,引言部分还说明了文章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包括了迭代升级理念、方法、手段和机制的详细讨论。
华为公司如何建立新产品的研发技术管理体系
华为公司如何建立新产品的研发技术管理体系华为公司如何建立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治理体系在2007年终止的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上,华旗资讯、深圳迈乐数码、纽曼等多家中国企业的MP3和MP4产品由于涉嫌专利侵权而被查抄,成为此次CeBIT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
据报导,中国制造的DVD产品,每一台的出口价格也确实是30美元左右,但向汤姆逊、6C组织联盟(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3C组织联盟(索尼、先锋、飞利浦产品)支付的专利费成本就高达15美元以上,因为这些生产DVD的大多数企业缺少核心技术。
同是中国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个总部设在中国深圳的国际电信设备商,2008年提交了1737项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超过了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大户松下(日本)的1729项,和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荷兰)的1551项,华为公司名列PCT申请量榜首。
同是中国企业,什么缘故差不那么大呢?这要从企业技术治理体系(MOT)来分析。
华为技术在1999年引入集成产品开发(IPD)治理体系时,就在IB M咨询顾咨询的指导下,实施了MOT治理咨询,为华为公司在技术上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技术治理体系简介技术治理体系在一些书籍和文章中简称MOT,它是企业通过相应组织,对技术平台、技术要素、和重用技术模块(CBB)进行识不、规划、研发和治理,以提升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减小市场与技术风险,达到产品快速、高质量、低成本上市为目的。
技术治理体系(MOT)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差不多得到了成熟进展,例如在日本,在学习美国技术创新体系后(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技术创新治理,成立了技术与创新治理学会,IBM等高科技公司更是创新的典范),在日本成立了技术与创新治理研究中心(TIM-Japan),日本企业也专门热衷于技术创新治理研究,在三菱研究院(MRI)建立了技术治理协会。
IBM推行的技术治理体系,为华为公司创新治理、建立华为核心技术竞争力起到了专门大的作用。
新产品开发流程和基本工艺
一、新产品设计开发分成五个阶段:
项目立项阶段
客户技阶段
1 • 项目立项 2 • 客户技术要求转化及产品初期分析 3 • 产品过程开发阶段 4 • 试生产阶段 5 • 批量生产
Page 4
1、1项目立项阶段
整车开发日程 灯具A面、效果图、车身钣金 产品规范:外观、性能、配光、 品质要求、配合尺寸 试验要求:环境及试验条件
形成书面文件
间隙 高低差
样灯
产出相关文件
装车后产出相关文件
认证报告 试验报告 装车记录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PPK 生产控制计划
5、小批量生产阶段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系列1 系列2
1 2 3 4 5 6 7
QC小组
技术部
生产部
产出相关文件
OK
✓— ✓—
3、产品过程开发阶段
产品要求
型腔材料 模板材料
冷却水路 浇口位置
顶出装置 模面处理
模穴数
团队
① 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系统 质量部
② 评估供应商的技术力量、检 测能力、环境条件、生产能力
技术部 ② 评估供应商的服务态度
采购部
团队
外协件开发 技术协议
工装夹具制作
产出相关文件
1 产品特性清单
1、2新产品分析
材料
性能
外观
尺寸
模具 生产技术 设备 开发周期
公司技术部全体成员:
新产品开发的结构化流程管理
新产品开发的结构化流程管理课程背景当今的研发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战场,研发项目管理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研发面临市场、客户的压力,需要与内外部的各大部门协调,这些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发项目经理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产品开发工作,而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甚至更多是管理工作,项目经理的任务将不再是个人英雄般地拼命完成个体任务就行了,而应该是率领团队(项目组)完成整个团队(项目组)的任务。
科技型企业在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和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如下一些长期困惑的问题:1.如何平衡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客户多变的需求,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2.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组织体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3.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研发如何与市场、财务、生产、采购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工作;4.研发资源管理中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个人做多个项目资源冲突、公司优先级高的项目在每个部门却无法保证资源优先、开始了很多项目却总是不能上市、立项评审会上为何总是问题不断5.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又要降低产品的研发费用和设计成本;6.如何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积累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从制度上保证公司的成功;课程在总结大量中国企业从“作坊式”的研发模式向“产业化”研发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有竞争力的科学的研发管理体系,同时分享业界企业在研发管理变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风险,确保企业的研发管理变革能够真正落地实施。
培训收益★. 了解如何正确地制定新产品研发战略;★. 学习选择正确的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和方法;★. 探讨新产品研发项目的资本运作和风险投资方式;★. 学习如何建立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体系;★. 掌握建立和应用正确的新产品开发的流程;★. 学习新产品研发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要旨;★. 学会评价和改善新产品开发项目绩效的途径;★. 新产品研发的项目模板与工具介绍;★. 分享讲师上百场研发管理培训的专业经验,通过现场互动帮助学员理清适合自己企业的研发管理思路;★. 掌握业界最佳的研发管理模式与实践,并总结如何与公司的规模相适应来建立研发管理体系;★. 掌握研发管理的决策体系、组织体系、流程体系、项目管理体系等关键构成要素;★. 掌握科学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和研发项目管理操作方法;★. 分享中国企业推行研发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变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分享讲师团队数十个研发管理咨询项目的案例资料(模板、表格、样例……),帮助学员制定Action Plan,使得学员参训后回到自己的公司能够很好实施研发管理体系的优化。
2024年新产品研发管理制度(2篇)
2024年新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引言:新产品研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对于保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新产品研发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新产品研发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研发流程、组织架构、资源管理和绩效评估等方面,提出一套适应2024年新产品研发需求的管理制度。
一、研发流程管理制度1. 项目立项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项目目标、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
制定项目评估指标,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价值。
2. 概念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产品的外观、功能和特色。
制定产品概念设计评审标准,确保产品设计符合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
3. 技术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组织技术团队进行产品的技术开发和改进。
制定技术开发的流程和规范,确保技术开发的质量和进度。
4. 产品试制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产品的样品制作和试制。
制定产品试制管理标准,确保产品试制的质量和进度。
5. 产品测试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产品进行各项测试,包括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等。
制定产品测试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6. 产品大规模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组织生产团队进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制定产品生产管理标准,确保产品能够按时交付市场。
二、组织架构管理制度1. 设立研发中心: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组织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可以设立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应该具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并负责协调和指导各个研发项目。
2. 研发团队建设:在研发中心内,需要建立一支高效、创新的研发团队。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跨部门协作机制:新产品研发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职能,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
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顺畅有效。
4. 外部合作伙伴管理:对于一些非核心技术和资源,可以考虑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建立外部合作伙伴的评估和管理制度,确保外部合作伙伴能够有效地为公司提供支持。
IPD产品研发的系统解决方案
IPD:产品研发的系统解决方案IPD是一套领先的、成熟的产品开发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
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应该包括思想、模式和方法三个层次,对IPD的理解也应从这三个层次来看。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2005年2月作者:胡红卫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营销和研发就是马车的两个轮子。
但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研发”轮子依然是那么的弱小,以至于企业发展缺乏后劲,甚至下滑或陷入困境。
在“世界工厂”的喧嚣中,我们看到国内企业产品研发的薄弱不仅是单一环节的薄弱,而是从核心技术、子系统/零部件、产品平台到最终产品整个链条都薄弱,当然越是到底层(如核心技术)越薄弱。
难道是国内企业不重视产品研发吗?过去中国企业确实对研发重视不够。
现在,应该说国内绝大多数技术型和制造型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研发了。
但重视研发只是改变企业研发弱势的前提,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研发管理体系的建设。
曾经以“手机、Call机、商务通,一个也不能少”而享誉全国的恒基伟业公司,由于没有持续不断地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现在已经很难唤起人们的记忆了。
局外人认为公司没有新产品,肯定是企业研发投入不够,事实上相对于企业自身规模来讲,恒基伟业在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大,2001年仅北京研发中心就超过100人,算上各地的研发人员,差不多300人。
为什么这么一个庞大的研发队伍,不能面对外部竞争的挑战?答案在于研发管理和研发能力。
同恒基伟业一样,国内大多数致力于产品研发的企业在研发管理上困难重重:诸如缺乏明确和前瞻性的研发规划、跨部门协作困难、缺乏有效的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尤其薄弱、不重视技术积累和平台建设以及缺乏有效的研发人员的考评和激励措施等问题正困扰着国内企业。
那么,企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研发管理体系呢?IPD—系统性的研发管理解决方案在国内企业中,在研发管理方面做出努力的当然不仅有华为、中兴、海尔、联想、方太等领先企业。
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分析
⼏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分析概述软件开发模型(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软件开发包括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阶段。
软件开发模型能清晰、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动和任务,⽤来作为软件项⽬⼯作的基础。
对于不同的软件系统,可以采⽤不同的开发⽅法、使⽤不同的程序设计语⾔以及各种不同技能的⼈员参与⼯作、运⽤不同的管理⽅法和⼿段等,以及允许采⽤不同的软件⼯具和不同的软件⼯程环境。
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是1970年W·Royce提出的瀑布模型。
该模型给出了固定的顺序,将⽣存期活动从上⼀个阶段向下⼀个阶段逐级过渡,如同流⽔下泻,最终得到所开发的软件产品,投⼊使⽤。
但计算拓⼴到统计分析、商业事务等领域时,⼤多数程序采⽤⾼级语⾔(如FORTRAN、COBOL等)编写。
瀑布模式模型也存在着缺乏灵活性、⽆法通过并发活动澄清本来不够确切的需求等缺点。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还有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智能模型等。
典型的开发模型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2.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3.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4.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5.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6. 演化模型(incremental model);7. 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8. 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9. 混合模型(hybrid model)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遗憾的是,许多产品都是使⽤"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
在这种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次⼜⼀次地不断被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开发⼈员拿到项⽬⽴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成软件的第⼀个版本。
当前业界几种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
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在当前日新月异的3C时代(客户Customer、竞争Compete和变化Change),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显著缩短,企业的发展战略已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转移,新产品的开发与企业的获利及成长划上了等号,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转向产品管理的竞争,这使得新产品研发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一、理论综述1、新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自从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新产品的研发管理体系已经经历了以下的五个主要阶段:50年代的创新理论分析研究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阶段;7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系统开发阶段;8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综合化、专门化研究阶段;到90年代的商业价值的集成产品开发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基于盈利模式、顾客价值与竞争价值导向的产品管理阶段。
我国理论界和研究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研究与开发管理、技术创新等学科领域也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以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为代表,研究并提出了产品功能成本优化理论和产品创意激发方法,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系统地研究了关于产品创新的研究与发展管理问题,学者胡树华、万君康教授借鉴生命科学的结果,提出了产品创新的生物学原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希宋教授主导了企业产品创新(开发)战略选择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项保华教授在企业战略与决策行为、变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研发管理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简单地对当前几种主流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作一一介绍,以供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的同仁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五种主流的新产品开发体系2.1 以项目管理的职能式开发这是企业通常采用的产品开发模式,总经理或市场部门确定新产品创意和决定是否立项,研发/技术部门负责设计开发、测试,形成产品样机或服务方案,再转由生产制造部门批量制造,市场部分负责销售,客户服务部门提供售后服务。
各职能部门只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某一阶段内容,并且制定本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虽然有项目经理或形式上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但他们并不对产品的最终市场成功负责。
当前业界几种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
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在当前日新月异的3C时代(客户Customer、竞争Compete和变化Change),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显著缩短,企业的发展战略已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转移,新产品的开发与企业的获利及成长划上了等号,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转向产品管理的竞争,这使得新产品研发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一、理论综述1、新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自从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新产品的研发管理体系已经经历了以下的五个主要阶段:50年代的创新理论分析研究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阶段;7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系统开发阶段;8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综合化、专门化研究阶段;到90年代的商业价值的集成产品开发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基于盈利模式、顾客价值与竞争价值导向的产品管理阶段。
我国理论界和研究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研究与开发管理、技术创新等学科领域也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以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为代表,研究并提出了产品功能成本优化理论和产品创意激发方法,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系统地研究了关于产品创新的研究与发展管理问题,学者胡树华、万君康教授借鉴生命科学的结果,提出了产品创新的生物学原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希宋教授主导了企业产品创新(开发)战略选择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项保华教授在企业战略与决策行为、变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研发管理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简单地对当前几种主流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作一一介绍,以供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的同仁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五种主流的新产品开发体系2.1 以项目管理的职能式开发这是企业通常采用的产品开发模式,总经理或市场部门确定新产品创意和决定是否立项,研发/技术部门负责设计开发、测试,形成产品样机或服务方案,再转由生产制造部门批量制造,市场部分负责销售,客户服务部门提供售后服务。
各职能部门只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某一阶段内容,并且制定本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虽然有项目经理或形式上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但他们并不对产品的最终市场成功负责。
怎样架构企业研发管理体系
怎样架构企业研发管理体系所有成功的公司,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几乎都拥有较为完善的项目研发管理体系。
良好的研发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高速运转和持续获取竞争力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研发管理的现状是:大多数的企业对研发创新还没有确立相应的概念,研发管理过于粗旷、简单,工具落后,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
因此,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面临着非常具体的管理挑战:如何建立研发创新体制、如何提高研发管理水平,如何架构研发管理体系必将是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
1 研发管理核心思想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
研发管理强调对新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中设置关键的检查点,通过阶段性评审来决定项目是继续、暂停、中止还是改变方向;•基于市场的开发。
研发管理强调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
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Produt Development Team),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决策,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异步开发模式,也称并行工程。
就是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从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结构化的流程。
产品开发项目的相对不确定性,要求开发流程在非结构化与结构化之间找到平衡。
2 研发管理框架研发管理框架是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简称IPD)的精髓,它代表业界最佳实践的诸多要素。
具体包括异步开发与共用基础模块、跨部门团队、项目和管道管理、结构化流程、客户需求分析、优化投资组合和衡量标准共七个方面,其框架如下图所示。
2.1市场管理市场管理从客户、投资、市场等产品生存的外在客观环境因素来影响产品的特性和生命。
2.1.1客户需求分析可以说,没有需求就没有好的产品。
缺乏好的、及时的市场需求是项目方向偏离和产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当前业界几种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系统体系
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在当前日新月异的3C时代(客户Customer、竞争Compete和变化Change),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显著缩短,企业的发展战略已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转移,新产品的开发与企业的获利及成长划上了等号,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转向产品管理的竞争,这使得新产品研发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一、理论综述1、新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自从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新产品的研发管理体系已经经历了以下的五个主要阶段:50年代的创新理论分析研究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阶段;7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系统开发阶段;8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综合化、专门化研究阶段;到90年代的商业价值的集成产品开发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基于盈利模式、顾客价值与竞争价值导向的产品管理阶段。
我国理论界和研究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研究与开发管理、技术创新等学科领域也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以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为代表,研究并提出了产品功能成本优化理论和产品创意激发方法,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系统地研究了关于产品创新的研究与发展管理问题,学者胡树华、万君康教授借鉴生命科学的结果,提出了产品创新的生物学原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希宋教授主导了企业产品创新(开发)战略选择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项保华教授在企业战略与决策行为、变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研发管理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简单地对当前几种主流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作一一介绍,以供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的同仁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五种主流的新产品开发体系2.1 以项目管理的职能式开发这是企业通常采用的产品开发模式,总经理或市场部门确定新产品创意和决定是否立项,研发/技术部门负责设计开发、测试,形成产品样机或服务方案,再转由生产制造部门批量制造,市场部分负责销售,客户服务部门提供售后服务。
各职能部门只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某一阶段内容,并且制定本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虽然有项目经理或形式上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但他们并不对产品的最终市场成功负责。
研发新产品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研发新产品如何进行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其目的和意义何在?1、要弄清质量管理是做什么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质量?质量是包含在产品或服务当中的固有的一种属性。
它包括:产品或服务提供的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等。
2、什么是好的产品质量?现代质量管理学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顾客的期望的程度。
所谓好,就是充分满足顾客的期望。
3、顾客的期望是什么?一般来说,顾客的期望是:快速、物美、价廉、方便(服务)。
4、产品质量由什么决定的?产品质量是由过程决定的,它包括:工作质量:研产销各阶段输入输出的正确性;尤其是产品规划和立项工作的前瞻性和正确性;设计质量:设计成熟度;标准化通用化覆盖率,达标率;部品质量:部品的可靠性,不良率;工艺质量:制造的工艺水平,直通率;5、顾客的期望与过程要素之间的关系见下表:表中的★多少代表关联度,它越多,关联度越大。
从表格的描述可以看出各个过程要素的重要度。
因此,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其意义在于组织中建立一种保证体系,使产品和服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满足内外顾客需求,树立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是各阶段管理的龙头,产品质量80%是由设计决定的。
因此,做好研发的质量,也就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什么?质量管理的目标:多、快、好、省。
具体量化指标可以参照标杆或是纵向对比,制定当年的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目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量化指标是BOM更改率或更改次数。
研发的设计更改次数是很多的,这个目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思想和流程的变革和创新才能达到。
质量管理重要的准则是行动!所遵循的原则是:流程管理,闭环管理,从一而终。
有检查,有落实,有跟踪,有反馈,有结果,有始有终。
研发质量管理的特点和难点:特点: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高密度、高强度、高标准;开发人员进度意识远大于质量意识,争分夺秒用来形容产品开发过程一点不过。
华为集成产品开发管理IPD体系详细介绍-超级干货PPT图文
华为集成产品开发管理IPD体系详细介绍-超级干货PPT图文!集成产品开发(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来源于PACE(Product And Cycle Excellence,即产品周期优化法,为全球领先的研发咨询机构PRTM 公司提出的研发管理模式),是经过IBM等领先企业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先进、成熟的研发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
在美国,众多著名企业纷纷实施IPD,以提升创新能力。
在国内,华为公司从1998年开始率先引进并实施IPD,使产品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那么,IPD究竟是一套什么样的系统?IPD如何解决企业研发管理中的一些顽症(如:市场导向不足、规划流于形式、部门协调困难、研发与市场脱节、研发流程执行不力、研发绩效难以评价等等)?为何业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学习IPD、实施IPD?为何有些企业实施IPD后效果不佳?IPD是否适合于中小企业?IPD是否适用于各个行业?IPD的精髓是什么?IPD与其它研发管理模式有何关系和不同?IPD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如何实施IPD?......针对以上诸多问题,华为公司对外内训和咨询资深讲师和顾问、《智慧研发管理》作者谢宁老师特撰写本文,以供各位参考学习。
一、集成产品开发管理IPD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到底是什么?谢宁老师在培训课程中,经常抛出这样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学习了解IPD?IPD对企业的根本价值贡献到底是什么?从企业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深度,可以看出企业对IPD的认知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兴趣交流的同学可以私信给谢宁老师。
华为认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从公司发展层面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2大1小主业务流:围绕三个“端到端”业务开展:从客户需求到产品上市的开发端到端、从销售机会到合同交付的端到端、客户问题处理与客户服务的端到端(如下图所示)。
二、华为IPD的实践历程早在1998 年,华为就开始自己学习研发管理体系,摸索实施研发管理优化。
学习质量管理心得体会总结4篇
学习质量管理心得体会总结4篇学习质量管理心得体会总结1通过这次深圳研发质量管理培训,了解了业界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优秀模式与实践,学习了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重点关注了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的分层分级与操作方法。
培训讲师曾在HW 公司多年从事流程引导,对新产品开发流程的讲解使我对IPD中岗位、角色,如PAC(产品决策委员会)、PMT(项目管理团队)、PDT(产品开发团队)、A(产品质量保证)等有了更深的认识。
参加这次培训的人员来自五家公司,主要是技术总监、项目管理部和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公司也都是中小企业,只有我们公司拥有实施IPD经历和研发管理信息平台,加上目前正在实施的系统工程(硬件可靠性、失效分析、物料认证),说明我们公司具有成长为中型企业的潜力,只是感觉公司之前对IPD流程的理解和贯彻落实的力度还不够。
研发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包括研发质量管理组织建立、研发质量策划、研发质量控制(技术评审和产品测试)、研发质量保证和研发质量改进。
而技术评审穿插于产品概念、计划、开发、验证与发布各阶段之间,目前也正是我们公司产品开发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以往有些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没有将技术评审分层分级进行。
我们目前很多评审将研发组内纵向模块级评审与涉及PDT多部门的横向产品级评审混为一团,所以有人对跟自己无关的事讨论占用大家时间有意见,甚至有时不参加会议。
只有分级评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项目组在进行产品级评审之前必须先进行研发组内模块级评审,并做好必要记录和有关问题解决办法,模块级评审可以邀请其他技术部门高手参加,技术专家提供意见但不承担责任,可以不签字或者签字注明特邀,以便明确责任。
产品级评审主要针对PDT各部门之间接口部分和模块级评审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果模块级评审进行充分,产品级评审过程的时间就会降下来。
建议由QA组织产品级评审,并对项目组的模块级评审记录和准备提交产品级评审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后方能进行产品级评审,同时维持会场秩序,避免陷入细节,避免把各村、乡、县里的事情都放到省级会议上讨论,提醒PDT中各部门代表真正代表其部门发言。
最新如何建立研发创新体制、提高研发水平,架构研发体系
如何建立研发创新体制、提高研发管理水平,架构研发管理体系如何建立研发创新体制、提高研发管理水平,架构研发管理体系所有成功的公司,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几乎都拥有较为完善的项目研发管理体系。
良好的研发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高速运转和持续获取竞争力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研发管理的现状是:大多数的企业对研发创新还没有确立相应的概念,研发管理过于粗旷、简单,工具落后,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
因此,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面临着非常具体的管理挑战:如何建立研发创新体制、如何提高研发管理水平,如何架构研发管理体系必将是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
1 研发管理核心思想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
研发管理强调对新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中设置关键的检查点,通过阶段性评审来决定项目是继续、暂停、中止还是改变方向;•基于市场的开发。
研发管理强调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
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Produt Development Team),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决策,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异步开发模式,也称并行工程。
就是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从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结构化的流程。
产品开发项目的相对不确定性,要求开发流程在非结构化与结构化之间找到平衡。
2 研发管理框架研发管理框架是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简称IPD)的精髓,它代表业界最佳实践的诸多要素。
具体包括异步开发与共用基础模块、跨部门团队、项目和管道管理、结构化流程、客户需求分析、优化投资组合和衡量标准共七个方面,其框架如下图所示。
2.1市场管理市场管理从客户、投资、市场等产品生存的外在客观环境因素来影响产品的特性和生命。
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讲义共46页文档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讲义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精讲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精讲课程背景很多企业的产品研发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和困惑——研发闭门造车,技术创新无需,知识和技术积累主要依赖员工个人,研发资源不足,产品缺乏市场导向和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升产品研发效率等等问题!其实,在引入IPD体系之前,华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华为公司的产品成功越来越受到关注,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华为所采用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集成产品开发(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IPD体系,作为一套先进、成熟的研发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众多成功企业(如三星、飞利浦等等)都采用了类似的管理体系,并有效的提升了产品创新及研发能力。
在华为更是得到了完美的落地和升华。
在华为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解并相继实施了IPD体系,行业涉及电子、通信、软件、自动化、集成电路、机电设备、材料、日化等,尽管这些企业规模大小不一、行业领域各异,但多数均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培训收益多年来在IPD体系设计、推行、变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
本课程在讲授华为IPD体系的同时,结合这些业界实践,力求让学员深刻理解以下核心问题——IPD究竟是怎样一套系统,为何具有巨大的威力?IPD思想如何运用于于中小企业和不同行业?IPD 的精髓是什么?应该如何实施IPD?……培训特色1、著名IPD体系专家授课,权威的知识与系统讲解,真正的国际化视野2、全景式实战案例教学,分组研讨与演练,最大限度实现知识转化3、充满智慧的幽默分享,令人印象深刻的互动交流,答案就在现场客户评价(摘选):1、曾接受过华为公司IPD咨询服务的学员,在培训后表示:这是一次醍醐灌顶的培训,之前虽然听过华为公司IPD的培训课程,但这次才真正让我理解了IPD体系真谛!2、曾接受过IBM公司IPD培训的学员表示:这和以往IBM提供的培训有很大的区别,杨老师确实身经百战,案例很切合我们企业的实际,给出的建议也很接地气,很多观点令我豁然开朗,希望能够得到老师长期的指导和帮助!3、出身华为、艾默生的“科班”学员评价:虽然之前有十几年的时间接触IPD,并运用其中的流程开展工作,但杨老师的授课仿佛让我真正推开了IPD的一扇大门,刚刚才真正明白IPD的精髓所在。
新产品开发管理--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
新产品开发管理--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一、中国企业为什么需要一种新的产品开发管理和投资方法?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成长和业务的多元化,其产品组合和业务模型变得愈加复杂,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这也降低了它的运作效率。
同时,由于缺少一致的、规范的产品开发组织与管理方法,与竞争对手和业界最佳相比,中国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过长,开发过程中的浪费也很大。
业界最佳的业务管理模型包括三个紧密联系的主要业务杠杆。
它们是:建立和保持对市场发展趋势的远瞻——市场管理;通过IPD进行的产品革新和开发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最佳成本效率,满足企业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目的。
就像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一样,每条腿对于支持业务的效果都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世界级竞争对手按照一种统一的产品开发业务模型进行运作:1.针对具体的目标市场来设计产品2.设计时考虑整个市场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客户3.设计时明确定义产品需求和规格4.在Beta测试前,在试验室内进行产品集成测试和内部试用(必要时)5推出产品(发布)时,销售、制造、营销和支持渠道都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样基于市场的集成产品开发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明确和开发新产品或服务。
它对目标细分市场进行选择,并与产品开发部门相结合,来满足目标细分市场的需要。
通过基于事实的决策流程对新产品包投资的优先级进行排序,获得最大的回报。
公司的每个部门并行工作,开发针对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
要达到并行开发的目的,这是通过:1.管理体系和工作电子流相互沟通2.跨部门的绩效考核工具3.跨功能部门团队和基于团队的管理从了解市场,到产品开发,再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由客户的输入牵引的。
在每个决策评审点进行评审时,由功能部门管理层代表的跨功能部门投资委员会会根据事实制定决策,决定是否继续提供资金,使项目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这种流程可以更快地、以更有效的成本向市场交付成功的新产品或服务(见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新产品开发模式及管理体系在当前日新月异的3C时代(客户Customer、竞争Compete和变化Change),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显着缩短,企业的发展战略已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转移,新产品的开发与企业的获利及成长划上了等号,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转向产品管理的竞争,这使得新产品研发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一、理论综述1、新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自从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新产品的研发管理体系已经经历了以下的五个主要阶段:50年代的创新理论分析研究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阶段;7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系统开发阶段;80年代的技术创新理论综合化、专门化研究阶段;到90年代的商业价值的集成产品开发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基于盈利模式、顾客价值与竞争价值导向的产品管理阶段。
我国理论界和研究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研究与开发管理、技术创新等学科领域也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以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为代表,研究并提出了产品功能成本优化理论和产品创意激发方法,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系统地研究了关于产品创新的研究与发展管理问题,学者胡树华、万君康教授借鉴生命科学的结果,提出了产品创新的生物学原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希宋教授主导了企业产品创新(开发)战略选择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项保华教授在企业战略与决策行为、变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研发管理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简单地对当前几种主流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作一一介绍,以供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的同仁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五种主流的新产品开发体系以项目管理的职能式开发这是企业通常采用的产品开发模式,总经理或市场部门确定新产品创意和决定是否立项,研发/技术部门负责设计开发、测试,形成产品样机或服务方案,再转由生产制造部门批量制造,市场部分负责销售,客户服务部门提供售后服务。
各职能部门只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某一阶段内容,并且制定本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虽然有项目经理或形式上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但他们并不对产品的最终市场成功负责。
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下,关注的是各个部门的纵向管理,对盈利模式、产品概念、研、产、供、销一条龙的横向关系缺乏管理,使得产品的开发过程缺乏关注,很少有人全面地看待产品的市场价值、产品战略、开发方式和营销组合,往往在不窥全貌的情况下做出新产品开发的决策,职能部门负责人只关心如何顺利地把产品交给下一个环节,经常抱怨上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公司高层要大量的协调、沟通和决策工作。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特别是有多个产品在同时开发时,总经理往往会顾此失彼忙于“救火”,在产品设计和内部管理的细节上决策。
PACE:产品及周期优化法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产品及周期优化法)是美国管理咨询公司PRTM于1986年提出的,并由PRTM应用于指导企业产品开发流程的改进,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通用框架、要素和标准的术语。
、PACE的基本思想1)产品开发是由决策流程来推动的,是一个可以管理、可以改善的流程,并非只有靠天才和运气。
2)产品开发过程需加以定义和实施,以保证企业相关人员都能有共同的认识,知道如何协调和配合。
3)产品开发是一个分四个层次和三级进度表的结构化流程,需纳入一个逻辑流程框架中,问题必须通过综合的方法来解决,孤立而零散的改进方式是不可取的。
4)在4个流程演进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按部就班,将下一阶段的某一要素过早地引入到现阶段毫无意义,反而会增加负担。
5)产品开发需在一个公共决策流程中予以管理,高层管理者的管理重心就是决策和均衡开发进程的关键点。
6)产品开发项目小组与管理高层需建立新的组织模型(核心小组法),产品开发团队应有一位经授权的产品经理和若干跨职能的成员,管理高层转为产品审批/管理委员会。
7)强调设计手段及自动化开发工具必须有起支持作用的基础设施才能发挥效力,产品开发流程的改进,不能依赖被誉为“银弹”的设计手段和自动化开发工具。
、PACE的代表着作PRTM公司创始人迈克尔·E·麦克哥拉斯在编写的《PACE-Product AndCycle-time Excellence》一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PACE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PACE 的创始人之一Michael 还认为今后将是“研发生产率年代”,即新产品是可以批量开发出来的,公司将更多地关注新产品开发的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与产品战略。
、PACE的主要核心内容PACE认为产品开发要关注七个核心要素,包括阶段评审决策、建立跨职能的核心小组、采用结构化的开发流程、运用各种开发工具和技术,此外还要建立产品战略、进行技术管理、对多个产品及资源的投入进行管道管理。
IPD:集成产品开发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其思想来源于PACE,在此基础上,Motorola、杜邦、波音等公司在实践中继续加以改进和完善,由IBM在学习、实践中创建,并成功地协助华为实施了该体系。
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结构化流程、二类跨部门团队、三个系统框架集、四个主要决策评审点、五项核心理念、六个重要阶段、七个关联要素和八项定位工具”,其核心思想是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
、IPD的基本思想1)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
IPD强调要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设置检查点,通过阶段性评审来决定项目是继续、暂停还是改变方向。
2)基于市场的开发。
IPD强调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
为此,IPD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第一步,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
3)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
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ProductDevelopment Team),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决策,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
4)异步开发模式,也称并行工程。
就是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的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这样可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5)重用性。
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6)结构化的流程。
产品开发项目的相对不确定性,要求开发流程在非结构化(随意性、无标准)与过于结构化(官僚主义、缓慢)之间找到平衡。
、IPD的代表案例IPD没有专门的论着,国人所熟知的是IBM公司为华为所做的咨询案例。
华为公司从1998年开始自己摸索PACE知识不成功后,与IBM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IBM指导建立IPD体系,采用先僵化、再固化、最后优化的推进模式,到2003年基本完成,并成为其核心能力之一。
、IPD的主要核心内容IPD认为产品开发也要关注七个要素,与PACE的略有不同,包括异步开发与共用基础模块、跨部门团队、结构化流程、项目和管道管理、客户需求分析($APPEALS)、优化投资组合、管理的衡量指标。
此外IPD还认为产品开发有几个关键点需要重视,包括业务决策评审、技术评审、发布阶段和生命周期阶段的工作,以及产品开发团队(PDT)中各角色职责的定义。
SGS:门径管理系统SGS(Stage-Gate System)门径管理系统,由Robert G Cooper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并应用于美国、欧洲、日本的企业指导新产品开发。
Cooper长期致力于产品创新(研发)管理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他认为通过广泛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产品创新(研发)规律,它的许多实证研究报告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进行新产品成败分析的重要依据。
、SGS的基本思想1)把项目做正确――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采用跨职能的工作团队2)做正确的项目――进行严格的项目筛选和组合管理、SGS的代表着作Cooper教授在其着作《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Winning at New Products: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from Idea to Launch)中详细介绍了门径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并提供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
、SGS的主要核心内容SGS重视寻求突破性的新产品构思和产品概念,认为一个良好的新产品创意将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在立项前做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多花功夫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把研究重心从具体的产品开发层面提升到产品价值层面。
SGS非常关注有效的入口决策和组合化管理,在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生/杀决策,以杜绝没有价值的产品浪费更多资源,此外还需要进行多个产品的优先级排序,发挥企业资源的组合优势。
SGS同时强调投放市场前的营销工作,产品的价值最终通过市场营销来实现,因此从开发的最初阶段就应该考虑如何营销,在开发完成前完成市场分析、制定产品目标、定位核心战略和完善营销方案。
SGS建议企业制定产品创新战略,对企业而言,持续竞争力表现在不断推出成功的新产品,制定有远见的产品创新战略和产品规划将有助于每个新产品的开发和决策。
PVM:产品价值管理模式产品价值管理(PVM)的思想是基于盈利模式、和Crawford的《Product Management》、IPD以及SGS门径管理系统,于2002年创立的最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管理模式,在欧洲、美国、日本被许多中小企业及全球知名品牌企业所采用,PVM详细介绍了盈利模式及其设计方法,以顾客、需求和市场为焦点,以竞争和利润为导向,从企业愿景、战略落实到产品规划,围绕产品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轴线,讨论了新产品从概念构思到商业化的整个过程,强调基于商业模式的价值链和价值流分析,合理的战略与严密的评价程序是产品创新(开发)的可靠保证。
、PVM 的基本思想:1)做正确的事。
战略决定方向,模式决定绩效,强调产品规划和产品管理。
2)正确地做事。
流程决定方法,关注产品需求分析、产品策划、技术开发和营销组合管理。
3)正确地做成正确的事。
能力决定成败,认为项目管理是成功的保证。
、PVM的主要核心内容1)PVM十分重视盈利模式和价值链分析,认为“成功基于优秀的组织,卓越源于非凡的盈利模式”。
强调产品规划和产品管理,把研究重心从具体的产品开发层面提升到产品价值和战略层面。
2)PVM也认为需要有效的产品开发流程入口管理和决策评审,把产品开发流程和市场管理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减少没有价值的产品浪费有限的企业资源。
L3)PVM突出产品需求分析、产品概念和营销组合的协调,以实现顾客价值,发挥企业资源的组合优势。
4)PVM强调项目管理对于产品研发的核心作用,主张产品管理实行产品经理制。
5)PVM关注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核心技术开发和成本价值工程,认为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是改善研发绩效的正确途径而非KPI+B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