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资料: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中秋节节日的风俗有哪些

中秋节节日的风俗有哪些

中秋节节日的风俗有哪些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被誉为“团圆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同时也有许多特定的风俗习俗。

下面将介绍中秋节节日的风俗及其意义。

1. 赏月:中秋节的主题之一就是赏月。

这一天的晚上,人们会相约在户外或者家中的庭院里,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

在月亮最圆的时候,人们会燃放烟花、放飞孔明灯,或者挂起五彩纸灯笼,使整个夜空更加璀璨。

2. 吃月饼: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品就是月饼。

月饼有多种口味,例如莲蓉、豆沙、五仁等,每一种味道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人们会将月饼切成块状,与家人一起品尝,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3. 赏桂花:中秋节正逢桂花盛开的季节,因此,许多地方会举办赏桂花的活动。

人们会前往园林或者公园,欣赏那洁净幽香的桂花,感受秋天的气息。

4. 摘星星:在一些地方,中秋节还有摘星星的习俗。

人们会在家中或者户外摘下五颗草编的星星,将其挂在庭院或者窗户上,以寓意着家庭蒸蒸日上,五福临门。

5. 点灯笼:在中秋节的夜晚,点亮彩色灯笼是另一种常见的风俗习惯。

人们会将各种各样的灯笼挂在庭院、门口或者街道上,营造出温馨而喜庆的节日氛围。

6. 猜灯谜:猜灯谜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灯笼上写下各种谜题,然后大家猜测答案。

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也增加了人们的互动和娱乐性。

除了以上的风俗习俗,中秋节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特色的庆祝方式。

每个地区的习俗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的核心是团圆和祈福。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代表着对家人团聚的渴望,也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每一种习俗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无论是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还是猜灯谜、点灯笼,这些风俗活动都在中秋节中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在中秋节中体验到家庭团聚的温暖,感受到友情亲情的珍贵。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品味中秋的美妙,祝愿所有人都有一个幸福团圆的中秋节。

中秋节风俗习惯有什么

中秋节风俗习惯有什么

今天,⼀家⼈围坐在⼀起,欣赏皓⽉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

中秋节风俗习惯四、观潮在古代,浙江⼀带除中秋赏⽉外,观潮可谓是⼜⼀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风俗习惯五、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的风俗。

如今湖⼴⼀带仍有⽤⽡⽚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说:“⼴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天,就⽤⽵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纸绘各种颜⾊。

中秋夜灯内燃烛⽤绳系于⽵竿上,⾼竖于⽡檐或露台上,或⽤⼩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可数丈,家⼈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旗杆,灯笼两个,也⾃取其乐。

满城灯⽕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风俗习惯六、猜谜中秋⽉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们都聚集在⼀起,猜灯笼⾝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多数年轻男⼥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了⼀种男⼥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风俗习惯七、吃⽉饼中秋节赏⽉赏⽉和吃⽉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五⽉正圆,中秋⽉饼⾹⼜甜”。

⽉饼⼀词,源于南宋吴⾃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种点⼼⾷品。

到后来⼈们逐渐把赏⽉与⽉饼结合在⼀起,寓意家⼈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且博饼被列为国家⾮物质⽂化遗产项⽬。

中秋节风俗习惯⼋、赏桂花、饮桂花酒⼈们经常在中秋时吃⽉饼赏桂花,⾷⽤桂花制作的各种⾷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中丹桂,闻着阵阵桂⾹,喝⼀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种美的享受。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很多风俗习惯与之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秋节风俗习惯:
1. 赏月:中秋节的主题之一是赏月,人们通常会在月亮最明亮的时候聚集在一起观赏月亮,有时还会点起灯笼增添节日氛围。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人们会相互赠送和分享月饼。

也有一些特色的月饼,如蛋黄月饼、豆沙月饼等。

3. 敬拜月神:有人会在庭院或露台上准备一桌水果、花朵和香料,供奉给传说中的月宫仙女嫦娥。

4. 赏石榴:石榴在中秋节也是常见的食物,代表着丰收和生育的象征。

5. 挂艾草和菊花:一些地方会用艾草和菊花装饰家中和庭院,寓意驱邪和祈福。

6. 玩花灯: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制作各种形状的花灯,如灯笼、龙灯、舞狮、舞龙等,晚上点亮并进行表演。

7. 采茱萸:中秋节后的三天内,一些地方会采摘茱萸叶,戴在衣袖上,据说能够辟邪。

8. 举行团圆饭:中秋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会举行团圆饭,一家人共享美食,表达对家人团圆的祝愿。

中秋节的风俗习俗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以上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中秋节风俗习惯。

2024年生活知识_中秋节关于各地风俗习惯

2024年生活知识_中秋节关于各地风俗习惯

2024中秋节关于各地风俗习惯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老北京,中秋要放叁天假。

十叁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

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

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

现在很少见了。

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

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

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嚯亦谐。

有曲为: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

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

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广东潮汕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

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

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

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

中秋节来历起源传说风俗

中秋节来历起源传说风俗

中秋节来历起源传说风俗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起源于中国古代对太阳、月亮崇拜的文化。

以下是关于中秋节来历、起源、传说和风俗的介绍:1. 来历起源:中秋节最早是为了祭拜月亮、感谢丰收而设立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家庭团聚、亲情分享的节日。

在中国的农耕社会中,中秋节还有着丰收、庆祝、合家团圆、多子多福的寓意。

2. 传说:中秋节有两个重要的传说,一个是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另一个是关于后羿射日的传说。

嫦娥奔月传说说的是太阳有十夫之力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嫦娥娘娘服下了长生不老药,并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仙女。

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就向天上的嫦娥祈求美好的团聚,团圆的象征。

后羿射日传说中说的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得到了后羿的赞赏,并赐给他一瓶不死药。

然而,他的妻子嫦娥偷喝了这瓶药后,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仙女。

3. 风俗习惯:中秋节有诸多的传统风俗习惯,常见的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放天灯、敲月饼、猜灯谜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仰望明亮的月亮,寓意团圆和家庭和睦。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祝福,家人会一起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

赏桂花是南方地区的一项传统习俗,桂花代表着富贵和吉祥。

放天灯是在庆祝中秋节的晚上,将装有蜡烛的竹筒或纸灯放飞到空中,寓意祈求平安和福气。

敲月饼是为了祈求好运,通过敲击月饼的方式来祈求福气和平安。

猜灯谜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谜语,然后猜疑,猜对的人会得到奖品。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庆祝丰收、团聚家庭、祈求吉祥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以月亮为媒介,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是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中秋节习俗_1

中秋节习俗_1

中秋节习俗中秋节习俗11、吃团圆饭老广州人的中秋从“吃团圆饭”开始。

这一天,所有在外的家人都尽量赶回来,已经分家单过的成年儿子也要和妻儿一同回到父母家,在月亮初升之时,合坐共吃团圆饭,以示“月光团圆”。

所吃菜式除了年节当令的蔬菜、肉类之外,还必有一道“圆蹄”——即是用发菜、冬菇之类的作料焖烧猪蹄,也是取个团圆的好意头。

2、树中秋旧时的广州,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笼。

到了夜里,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挂到房屋的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

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以此庆贺中秋,羊城人也叫“竖中秋”,又叫“树中秋”。

谁家的灯笼挂得越高就越吉利,以往老人家都会给小孙子送灯笼,还要加上一支七星旗,希望子孙聪明伶俐,快高长大。

3、耍禄仔“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

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__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4、拜月光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

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必须摆上各式果品进行“拜月光”的仪式。

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供桌,焚香礼拜,贡品除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

5、炒田螺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关于中秋食田螺,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且此时最肥美。

中秋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就是“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6、吃芋头广东有个传统习俗:中秋吃芋头。

老人家认为,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

不仅是因为芋头长至中秋时节最为肥美,更重要的是芋头是多子的生物,而且母芋头总是和一窝小芋头同生在一处,象征母子团圆。

中秋节的民俗习惯与风俗特色

中秋节的民俗习惯与风俗特色

中秋节的民俗习惯与风俗特色中秋节,又称月亮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华人社区,中秋节是一个团圆、庆祝丰收和祭月的节日。

中秋节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和独特的风俗特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文化传统。

一、赏月传统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习惯就是赏月。

在中秋之夜,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瓜果和茶叶,来到户外或靠近窗户的地方,欣赏明亮的月光。

月亮被视为团聚与美好的象征,全家人会一起赏月,共享团圆的喜悦。

此外,人们还会用望远镜观赏月亮上的阴影和光斑,增添了赏月的乐趣。

二、吃月饼习俗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风俗特色之一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其圆形象征着团圆。

中秋节期间,人们互赠月饼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月饼品种繁多,口味也各异,包括传统的莲蓉、五仁和豆沙等口味。

如今,人们还创新出各种创意口味的月饼,例如巧克力、冰皮和奶黄等,丰富了中秋节的美食文化。

三、烧香祈福习俗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还有烧香祈福的习俗。

人们会前往庙宇或家中的神龛,燃起香火,祈求平安和幸福。

这是一种古老的信仰和文化传统,旨在向神灵祈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利。

烧香祈福的过程中,人们会默念祈福词,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虔诚。

四、舞狮龙表演中秋节期间,舞狮龙表演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活动。

舞狮和舞龙是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形式,被广泛认为能带来好运和祥瑞。

舞狮龙表演通常在中秋节期间的街头巷尾展示,吸引了许多民众的观赏。

表演者身着狮子或龙的服装,伴随着锣鼓和鞭炮声,通过精彩的动作和灵活的舞姿,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嫦娥奔月传说中秋节最引人注目的风俗特色之一是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相关。

根据传说,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嫁给了一个拥有不死药的神仙。

一天,她偷偷吞下了不死药,后来飞上天空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

在中秋之夜,人们会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通过此神话传说,人们表达了对爱情和家庭团聚的向往。

六、家庭聚会与亲友联谊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节日,人们趁着假期会与亲友举行聚会,共度团圆之夜。

中秋节的十大风俗

中秋节的十大风俗

中秋节的十大风俗中秋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

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人们通过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以下是中秋节的十大风俗。

1. 赏月:中秋节的主题之一是赏月。

人们在这一天晚上会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将月亮看作是家人团聚的象征。

听着家人的笑声,大家一起坐在户外,品尝着月饼和茶水,也借此机会互赠礼物。

赏月时,我们也会享受宁静的夜晚并祭拜祖先。

2. 吃月饼:中秋节最有名的风俗莫过于吃月饼了。

月饼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以寓意团圆和幸福为主题。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月饼的味道和外观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甜的,有的是咸的。

人们在吃月饼时会感受到温馨的家庭氛围,传递着对亲人的思念。

3. 猜灯谜:在中秋节期间,人们喜欢参与猜灯谜的活动。

猜灯谜是将文字隐晦地编成谜语,需要观察和思考才能找出答案。

这种活动不仅展示了人们的智慧,还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猜灯谜也成为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的机会。

4. 舞龙灯:舞龙灯是中秋节活动中一项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人们使用竹子和彩色纸片制作成一条长龙,然后在夜晚挥舞着龙灯。

这一传统活动寓意的是希望获得好运与繁荣。

在舞龙灯的过程中,人们团结一致,形成一个紧密的社群。

5. 点亮孔明灯:孔明灯是一种薄纸制成的灯笼,其中装有火焰。

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在灯笼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并点燃灯笼将其放飞。

这象征着将祝福和美好的愿望传递给天空中的神灵。

孔明灯也代表了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追求。

6. 赛月亮:赛月亮是一项有趣且有竞争性的活动。

人们制作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玩具月亮,然后进行比赛。

比赛内容包括最快、最美和最有创意的月亮模型。

这一风俗活动营造了欢乐的氛围,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乐趣。

7. 搭建花灯: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搭建各种精美的花灯。

花灯通常由竹子、彩纸和蜡烛制成,形状生动多样。

在夜晚,亮起的花灯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为中秋节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人们在花灯下拍照留念,分享欢乐时光。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介绍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介绍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介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农历八月十五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月、赏月、吃月饼等各种庆祝活动。

与其他的传统节日不同,中秋节的地位更加特殊,因为它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并且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一、祭月中秋节的第一项活动是祭月,即在晚上赏月之前,家人或者朋友聚在一起,为圆月祭祀。

在祭祀时,通常会将瓜果、花卉、香松等祭品放在月亮下,燃起香烛,跪拜朝拜、敬祷安好。

祭月是一种表达感恩与祝福的方式,人们希望圆月高照、国泰民安、家庭幸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习俗,如在祭月前要整理房屋,或者焚香以净化空气,都是为了更好地迎接圆月之夜的来临。

二、赏月中秋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人们把它看做团聚和圆满的象征,因此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赏月。

赏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人会在家中欣赏,有的人会到户外园林或者公园赏月,或者尝试在月亮下烤肉、喝茶、讲故事,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在赏月的同时,还会有许多寓意深刻的诗句和歌曲,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静夜思》和《月光曲》等。

三、吃月饼中秋节最具特色的食品是月饼。

早在唐朝时期,就有吃月饼的习惯,而且月饼的款式和味道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月饼口味有莲蓉、五仁、豆沙等,而现代的月饼则有巧克力、草莓、芒果等口味。

据说吃月饼的习俗源于民间的团拜,人们在吃月饼的同时,也意味着团聚和同心。

今天,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公共场所,人们都会品尝月饼,分享着这个团圆节日的喜悦。

四、玩花灯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玩花灯。

在晚上,孩子们会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像月亮一样飞翔在空中,追逐着其他的花灯,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花灯的形状各种各样,如兔子、青蛙、金鱼等,寓意着吉祥如意。

同时,玩花灯还可以增进家庭成员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让人们更加感到团聚和欢乐。

总之,在中秋节当天,人们会遵循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例如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1篇)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1篇)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1篇)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追月节”等,是中国传统的
重要节日之一。

以下是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1. 赏月: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会在室外或室内摆放桌椅,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月饼和茶水,一边聊天赏月,以表示团圆和祝福。

2. 赛月饼:中秋节期间,家庭成员会互相赠送月饼,也会组织赛月饼的活动。

赛月饼通常是通过比赛吃月饼的速度和数量来增加节日的乐趣。

3. 点灯笼: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会在门前或庭院里挂灯笼,点亮灯笼以庆祝团圆和吉祥。

灯笼常常是制作成圆形,象征完整和和睦。

4.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要食品是月饼,有各种口味和馅料,如蛋黄、莲蓉、豆沙等。

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祝福。

5. 剪纸: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剪纸,如兔子、桂花等,用来装饰家庭或窗户,增添节日的气氛。

6. 玩月亮游戏:除了赏月以外,中秋节还有一些传统的游戏,如猜灯谜、斗鸡子等,人们可以一起玩乐,增进感情。

这些是中秋节的一些典型风俗习惯,不同地区和家庭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习俗。

中秋节的传统风俗与礼仪习惯讲解

中秋节的传统风俗与礼仪习惯讲解

中秋节的传统风俗与礼仪习惯讲解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了丰富的风俗与礼仪习惯。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讲解中秋节的传统风俗与礼仪习惯,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节日文化。

一、祭拜月亮中秋节是拜月的重要时刻,人们在这一天尤其重视祭拜月亮。

晚上,人们对着明亮的月亮行拜月仪式。

一般而言,祭拜月亮需要准备香烛、水果、糕点等供品,并摆放在户外或室内明亮的地方。

人们轮流跪拜,向月亮祈福,表示对月亮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祭拜月亮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团圆的期盼。

二、赏月与赏月饼赏月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人们通常选择明亮的晚上,与家人或朋友相聚在户外或开阔的地方,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人们常常携带月饼和茶水,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品味中秋的美好。

中秋节的月饼是节庆食品中的代表,具有丰富多样的风味和形状。

月饼的外皮通常由面粉制成,馅料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多种选择。

人们品尝月饼时,常常剖开月饼,分享给他人,并表达祝福与关爱之意。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月饼——嫦娥奔月,是一种圆球状的饼干,形状独特,寓意着传说中的嫦娥仙子。

三、推崇家庭团圆中秋节重视家庭团聚,讲究亲情和家庭的和睦。

尤其是像外出工作的人们,他们会把中秋节作为重要的回家日期,与家人团聚,共同度过这一节日。

在中秋节这一天,家人一般会在一起共进晚餐,并共同制作传统美食,如烧烤、团圆饭等。

同时,也会以亲情为纽带,与亲朋好友交流,传递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四、民俗活动与传统游戏除了庆祝与家人团圆外,中秋节还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游戏,带给人们欢乐和娱乐。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以及踩高跷、打陀螺等传统游戏。

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礼仪习俗中秋节也有一些特定的礼仪习俗,人们在节日中会相互交流、互赠礼物,以表达节日的祝福和关怀。

在拜访亲友之时,人们常常会准备礼物,如水果、月饼、茶叶等,送给亲友以表达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中秋节风俗1、吃月饼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其美味可想而知。

中秋节风俗2、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中秋节风俗3、赏月赏月****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才盛行开来。

待到宋时,便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宋人赏月多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中秋节风俗4、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可见,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风俗5、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观潮记载表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中秋节风俗6、玩兔儿爷兔儿爷是一种泥塑玩具,人形而有兔嘴兔耳,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

如今,很少在市面上见到兔儿爷了,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一、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风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尽可能地离开城市的喧嚣,回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月亮的美景。

在中秋节这天,月亮显得格外圆润、明亮,人们欣赏月亮,不仅是为了欣赏其美景,更是为了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吃月饼吃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在中秋节这天,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快乐。

月饼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象征和情感的寄托。

三、提灯笼提灯笼是中秋节另一项有趣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这一天手持灯笼,沿着街巷漫步,欣赏五彩斑斓的灯光和热闹的街景。

灯笼不仅是一种照明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祥和与喜庆。

提灯笼活动让人们在欢笑中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

四、烧香拜月烧香拜月是中秋节的又一传统习俗。

人们会在这一天到寺庙或家庭中烧香祭拜月亮,祈求平安和幸福。

在烧香拜月的过程中,人们会对月亮表达敬畏和感激之情,并祈求神灵的保佑。

这一习俗蕴含着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期间常见的娱乐活动。

在中秋节这天,人们会在公共场所或家庭中挂起各种带有谜语的灯笼。

人们聚在一起,猜测灯谜的答案,这不仅锻炼了智力,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猜灯谜活动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中秋节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从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烧香拜月到猜灯谜等,都体现了人们对团圆、美满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传统习俗已经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温馨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由来和风俗习惯

中秋节由来和风俗习惯

中秋节由来和风俗习惯中秋节由来和风俗习惯(通用7篇)中秋节大概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吧。

因为它代表着团圆幸福~那么下面店铺就来介绍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啦。

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由来和风俗习惯篇1中秋节由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

这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民间传说嫦娥奔月无论有多少版本,一点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

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有的版本中仙药是一粒,被嫦娥得之。

而更多版本是两粒:人服一粒长生,服二粒成仙。

后羿拿回家给嫦娥保管,准备夫妻分食,然而却被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划。

意外是什么?无数版本的意外让嫦娥的形象在千百年来飘忽不定。

中秋节的十大风俗

中秋节的十大风俗

中秋节的十大风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以表达对家人团聚和丰收的庆祝之情。

以下是中秋节的十大传统风俗:一、赏月中秋节的主题之一就是赏月。

在这天晚上,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圆月。

从古至今,中国人相信月亮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因此,赏月成为了中秋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

二、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就是月饼。

月饼外层是金黄色的皮,内馅则各式各样,有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口味。

人们喜欢整个家庭团聚在一起,分享美味的月饼。

三、赏灯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风俗就是赏灯。

人们会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灯笼,如花灯、动物灯等。

晚上,街道上会布置一片五彩斑斓的灯饰,营造出浪漫而欢乐的节日氛围。

四、写对联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在自家大门两侧贴上对联。

对联是用红纸写成的,上联和下联互相呼应,寓意吉祥如意。

这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形式,也是表达对节日的祝福。

五、猜灯谜猜灯谜也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张贴灯谜,其他人可以猜谜语并给予回答。

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既考验智力又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六、送月饼中秋节是人们表达感恩和祝福的时刻,因此人们通常会互赠月饼作为礼物。

这是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也是亲朋好友之间团聚和感情联系的方式。

七、品茶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是品茶。

人们会沏好茶,坐在一起,轻轻品味茶香。

这是一种舒缓身心,享受悠闲时光的方式,同时也寓意着家庭的和谐和团结。

八、野游子中秋节期间,一些年轻人会乘着月光去郊外游玩,这被称为野游子。

他们会在大自然中徜徉,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月光的照耀,享受独特的夜晚。

九、烧香拜月烧香拜月是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

人们会在中秋节晚上燃起香火,向月亮拜祭,祈求好运和福寿平安。

这个传统风俗强调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对家庭的祝福。

十、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也是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中秋节的起源和风俗习惯实用一篇

中秋节的起源和风俗习惯实用一篇

中秋节的起源和风俗习惯实用一篇中秋节的起源和风俗习惯 1中秋节的来历1、“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

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

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

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2、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

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

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

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

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

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

据史__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

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

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

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如__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名字的来源“中秋”一词,最早于《周礼》: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称“八月半”。

中秋节各地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各地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各地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各地有各自的风俗习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秋节风俗习惯:
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会到户外或者在家中团聚赏月,期间还会品尝月饼、喝月饼的同时,欣赏明亮的皓月。

2. 吃月饼: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品就是月饼。

不同地区的月饼风味各异,有豆沙、蛋黄、五仁等各种口味的月饼。

送月饼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人们会送亲朋好友月饼以表示敬意和祝福。

3. 点灯笼:点灯笼也是一种传统的中秋节风俗。

人们会在家门口、街道上或者公园里挂起各式各样的彩灯笼来庆祝节日。

4. 皮影戏:在一些地方,人们会表演皮影戏来庆祝中秋节。

皮影戏是一种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通过在幕布后面用手操作剪纸人物的影子来讲故事。

5. 独乐团圆: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很多人会选择在这天回家与家人共聚。

同时也会有一些活动例如赏月、吃饭、聊天等,增进亲情。

6. 亲子活动:中秋节也是一个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的时刻。

很多地方会举办各种游园活动,如放天灯、千人共弹、民俗游戏比赛等,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这个节日。

7.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秋节期间另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江河湖海中举办龙舟竞赛,庆祝节日的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古代人民为了寻找屈原而划龙舟的故事。

这些风俗习惯代表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有所不同,但都能感受到人们对家庭、团圆和中秋节的热爱。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8月15日,是人们在团月之时庆祝的一种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月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与家人团圆、赏月并欣赏月饼的传统盛会。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但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拯救人民,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世界恢复宁静。

然而,后羿之妻嫦娥无意间误饮了仙药,飞上了月亮。

为了怀念妻子,后羿每年在这个时候拜月,并将这个习俗传承下来,形成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风俗习惯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天通常会找一个宽敞的地方,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月亮的圆形代表着团圆,所以赏月也象征着亲人团聚的愿望。

2. 吃月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都会赠送和品尝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其制作过程繁琐,口感丰富多样。

里面的馅料有豆沙、莲蓉、红豆等多种口味。

传统的月饼上还会印上花纹,如兔子、莲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3. 赏花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城市,中秋节还有赏花灯的习俗。

人们会沿街散步,欣赏五彩缤纷的花灯,这些花灯造型各异,如龙、凤、兔子等,灯光明亮,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4. 玩游戏:中秋节也是家庭聚会的时候,人们会一起玩各种传统游戏。

其中最流行的游戏是“猜灯谜”。

人们在花灯下贴上谜语,其他人则猜谜语的答案,猜对了可以获得小奖品。

5. 龙舟竞渡:在一些地方,中秋节还有一项传统的活动,那就是龙舟竞渡。

人们组成龙舟队,在河流或湖泊中竞渡划船比赛,船上的队员有节奏地划着船桨,船尾有人敲鼓助威,气氛热烈而喜庆。

三、结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瑰宝,是人们表达思念和祝福的重要时刻。

通过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共同感受团圆和温馨。

无论身在何方,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节日,一个可以与亲人团聚、祈福家庭和美好未来的时刻。

中秋节的民俗习惯与风俗特色

中秋节的民俗习惯与风俗特色

中秋节的民俗习惯与风俗特色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自古以来,中秋节在中国民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和风俗特色,让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民俗习惯与风俗特色。

一、赏月祭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习惯之一。

在中秋之夜,人们会相约家人、朋友或亲人一同赏月。

他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瓜果、茶水等食品,并将它们摆放在户外的桌子上。

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家常,边吃边赏月,共同欣赏美丽的月亮。

二、品尝月饼中秋节的另一个民俗习惯就是品尝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由于其圆形和寓意团圆,成为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多种口味,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

品尝月饼已经成为了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在品尝的同时也会分享和交流各类月饼的制作经验。

三、传递爱心中秋节也是一个传递爱心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用心制作精美的月饼,送给亲朋好友,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

此外,还有一项传统习俗是赠送“月饼礼盒”,这是一种装有不同口味月饼的礼盒,寓意着丰裕和幸福。

通过传递爱心和礼物,人们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友谊。

四、搓团圆饭中秋节的另一个独特习俗是搓团圆饭。

在中秋节前夕,家人会一同准备丰盛的团圆饭,并一起到田野中采摘新鲜的蔬菜,再一起烹饪成丰盛的菜肴。

搓团圆饭有着浓厚的家庭氛围,人们在烹饪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制造大家团聚的喜悦。

五、舞狮、打龙灯中秋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行舞狮和打龙灯的庆祝活动。

舞狮是一种传统的民俗表演形式,人们会身着狮子装扮,表演各种狮子动作,以祛除疫病、带来好运。

打龙灯则是人们在晚上点亮各式各样的灯笼,展示出美丽的灯光,营造出独特的节日氛围。

这些活动既是对中秋节的庆祝,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语中秋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浓厚乡土气息的节日,其民俗习惯和风俗特色更是丰富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资料:风俗习惯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中秋节资料:风俗习惯,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实用资料栏目查看。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
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

南瓜灯、桔子灯
也是将瓤掏去而成。

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

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

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

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

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

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

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

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

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