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唐诗五首【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包含五首唐代律诗。
“唐代是诗的时代。
”五位诗人笔下描绘的山川风物各有灵秀,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歌咏,寄寓了五位诗人不同的情怀。
学习这五首诗歌,要指导学生积累唐诗知识、律诗知识及王绩、X颢等诗人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学会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并不陌生。
但怎样真正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思想情感与艺术之美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时必须依学定教,充分考虑学情起点。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2.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3.品析重要诗句的意境及表达妙处。
【预习提示】(1)我搜集的资料(了解五位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及创作成就)(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某某、白沙堤。
注意字形:徙倚、落晖、征蓬、候骑。
(1)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大意。
(2)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思考:借助描绘的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体会五首诗不同的写作手法。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古代文学长廊中,“唐诗”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有人说,唐诗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读,都能把我们的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读唐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步入唐诗的殿堂,领会唐代大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赏读《野望》(一)检查预习,落实基础1.试读全诗,正字正音。
2.作者档案(关于王绩的生平思想及主要文学成就)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某某河津)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水平和写作水平,提升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
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增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关于新闻文体:新闻是使用广泛的文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时发生的事件报导,要求真实、客观、简洁、时效。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报道。
特写是抓住新闻消息中一个细节重点叙写的一种报导。
报告文学是一种兼具新闻和文学双重特点的文体,它以真人真事为对象,能够以文学性的表现手段报导。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
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陶渊明《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所从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最新整理】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阅读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
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阅读纪实性文学作品的方法;2. 选读书中人物的某一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3.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每日进行阅读时,请做好你的读书笔记(不少于200字)2.边读边悟(1)在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说说“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见附录1每篇思考问题3.学贵有疑你的疑问:【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视频导入,了解背景1.课前布置阅读周克冰的《新闻界的_哥伦布_埃德加_斯诺和他的_红星照耀中国》并观看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师小结:这本《红星闪耀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1936年6月,一位在旧中国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带上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之行……这本书发行后,“一个月印刷了五版,销量在10万册以上”。
有人读了这本书后说:“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美国记者白德修这样评价道,“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样一部传奇之作,究竟有怎样的魅力?2.由学生起来交流在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信息明确: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生于美国坎萨斯城。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的结构方式,情文并茂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和成就,同时我们也能获得一些欣赏园林的方法。
文章介绍的是整个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应重点让学生体会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的。
同时,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表述举例子、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品味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故宫博物院》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文应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空间顺序,学习根据说明中心确定文章的详略,使得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并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贯穿、渗透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祖国的爱,发扬民族创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桥之美》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文,文章极具个性色彩和艺术表现力的语言与《中国石拱桥》平实的表达形成鲜明的对照。
通过对比就会发现《中国石拱桥》的描写不够细致,主观感情色彩也淡化得多,而这正是说明文里的描写性文字的特点。
所以教学时宜将两文从主要表达方式及给人的阅读感受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逻辑顺序,重点品味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字。
《说“屏”》是一篇洋溢着浓浓诗意与韵味的轻松、随意的科学小品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并期待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本单元综合学习“说不尽的桥”使学生在活动中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并且用说明性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为写作说明文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分析《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进一步提出“阅读科技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注意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鉴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在课堂随时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
基于对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教学过程中采用读译结合、读说结合、读思结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声中,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内容美和情感美。
同时,积极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其乐于探究,而且有所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积累文言字词,整理文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三、德育目标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1.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2.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1.学生自主预习,做完自主学习单。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字源识字法图片导入。
出示“峡”字的字源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理解“两山夹水即为峡”。
2.师:在中国,峡之极品当属长江三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步伐,去1500年前的“三峡”探寻一番。
3.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3)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1.根据自主学习单,听读课文,圈画出重点生字词。
2.师生分享重点生字词。
生分享,师点播。
(重点词语:阙、曦、巘、裳)3.生自由读朗读课文。
4.点名读课文。
生互评,师点评。
5.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多样朗读,感受美景1.划分节奏,读出音乐美(1)“领起”词,读好短暂拖音(生自主读,师纠错。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2)四字词语,读好节拍(生自主读,师范读。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部编八上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八上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
主题包括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记忆、美景依然、情感哲思、文明的印记、情操与志趣。
本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名著导读中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进行专题探究。
选读科目包括《长征》、《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和《寂静的春天》。
第一单元以变化着的社会为主题,包括四篇新闻类文章。
学生需要进行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任务。
此外,口语交际是讲述,要求学生注意对象和场合。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记忆,重点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单元课文都是写普通人的故事。
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以风景名胜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小品散文。
形式上,课文以文言文和古诗的形式呈现。
第四单元以情感哲思为主题,选编了四篇各具特色的经典散文。
教学此单元,不仅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经典散文的朗读。
第五单元为说明类文章,选编了四篇经典说明文。
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因此本册对说明文的要求已降低了。
本册教材的编排特点包括明确的阅读任务和阅读提示,以及旁批形式的思考与探究。
名著导读中的必读书目和选读科目,旨在帮助学生将教材与实际生活和社会认知相结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月下飞天镜”以月亮倒映在江面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云生结海楼”通过云彩和楼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离愁。
4.请分析《渡荆门送别》中诗人的情感变化与意象之间的关系。
答案:诗人的情感变化与意象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诗中的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寓含了诗人的情感。随着旅途的进行,诗人的情感逐渐变得迷茫和孤独,意象也随之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
2.拓展建议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朗诵会或古典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对唐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比赛或文学社团,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唐诗的学术论文或评论,如《唐诗研究》、《李白研究》等,让学生了解学术界对唐诗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课后作业
1.请简要概括《渡荆门送别》的诗歌结构和主要内容。
答案:《渡荆门送别》的结构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主要内容是描绘了诗人离乡远游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2.请分析《渡荆门送别》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诗人一开始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随着旅途的进行,逐渐变得迷茫和孤独,最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5.请从《渡荆门送别》中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诗句,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我选取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诗以送别舟的情景作结,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它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离乡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4)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以《渡荆门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某某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阅读纪实性文学作品的方法;2. 选读书中人物的某一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3.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预习提示】每日进行阅读时,请做好你的读书笔记(不少于200字)(1)在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说说“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见附录1每篇思考问题你的疑问:【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视频导入,了解背景1.课前布置阅读周克冰的《新闻界的_哥伦布_埃德加_斯诺和他的_红星照耀中国》并观看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师小结:这本《红星闪耀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1936年6月,一位在旧中国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带上一封写给的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之行……这本书发行后,“一个月印刷了五版,销量在10万册以上”。
有人读了这本书后说:“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美国记者白德修这样评价道,“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样一部传奇之作,究竟有怎样的魅力?2.由学生起来交流在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信息明确: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生于美国坎萨斯城。
《红星照耀中国》是他创作的一部报道性文学作品。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1. 引言本文将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成绩。
2. 教材概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包括X个单元,涵盖X个研究模块。
每个单元都由一篇议论文和若干文学作品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写作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学目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正确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准确、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观点;-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并批判性地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提高阅读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4. 教材内容分析4.1 议论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议论文围绕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话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其中,涉及到的议论模式有对比、解析、现象分析等,能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议,并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写作技巧。
4.2 文学作品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其中,古代文学作品着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与情感;现代文学作品则关注当代社会现象和青少年成长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深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4.3 研究模块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研究模块包括阅读、写作、研究性研究等。
其中,阅读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写作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研究性研究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 教学建议5.1 注重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提问、归纳、概括等策略,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5.2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阅读分享等,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容。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东胜二中杜红梅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涉及到了十篇说明文,放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而第三单元是说明文的起始单元,对于让学生认识说明文,培养他们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至关重要。
根据以上特点,参照《语文课程标准》,我从以下几个方分析和把握本单元教材:一、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目标:1、认识说明文,阅读中获取知识。
2、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理清文章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1、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2、判断文中涉及到的说明方法,并能准确表达其作用。
3、体会准确、周密的说明语言。
难点:1、准确表达说明方法的作用。
2、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准确说明(写作)。
二、上好说明文单元总览课在进行说明文具体篇章的教学之前,应在单元总览课上结合课后短文《学习阅读说明文》向学生介绍说明文基本知识,如:了解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等。
可以先介绍知识,再进行简单的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区别中认识说明文的特点。
三、教读课中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本单元中《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要借助这几篇文章的教学,教会学生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来阅读说明文,进而获取知识,体会文中传达的科学精神。
具体分析如下:1、《中国石拱桥》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独特的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可用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侧重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助赵州桥、卢沟桥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理清文章整体结构:概括介绍一般特点——具体说明——解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明白作者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的顺序基本相同:介绍位置——建造时间——修整(具体说明)。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这是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对于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景物,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景物的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景物描写片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描写。
5.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6.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7.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观察景物2.抓住特点3.运用修辞4.具体、生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沧州市第六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说课稿 新人教版
答谢中书书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
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
七年级学生对于文中的字、词、句子以及课文的内容,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文没有新鲜感,所以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
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作品的魅力,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分析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法、创设情境法、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学法分析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知识和能力:⑴字词的梳理,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⑵学习把握景物描写手法。
过程和方法: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3)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词:《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学习这些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能够理解诗词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能够分析和欣赏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能够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理解。
2.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朗读和背诵的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2.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词的原文、翻译、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教师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技巧。
3.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诗词的原文,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词,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单元设计 教案
八上第三单元单元设计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
古代文人们流连山水,体察自然之趣,体悟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
从人文主题来看,学习本单元课文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之美,陶冶情操,感受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
从语文知识来看,利用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学习写景的方法,在想象和联想中提升形象思维。
这些诗文篇幅短小,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的细腻的情思。
抓住借景抒情这条主线,可以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同时,每篇文章风格特点又各有不同,在教学时需要有所侧重。
郦道元的《三峡》先总写三峡雄奇的山势,再分写不同季节下三峡江水的景色。
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语言凝练,景物特点鲜明。
《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文。
《答谢中中书》带有骈文色彩,以清峻的笔触多角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浸山水的愉悦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以散句为主,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微妙的心境。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阳到桐庐段富春江的奇异景色,清新隽永,骈散结合,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鄙弃功名,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唐诗五首》是五首律诗。
五首诗歌,借自然风光抒发了不同的情思,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
二、单元教学任务1.充分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诗文韵律美。
统编教材反复强调文言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本单元作为学生第一个集中学习文言的单元,应该承担文言朗读方法的教学任务。
同时,选文中有三篇带有骈文色彩,句式整齐,韵律优美;《记承天寺夜游》散句整句结合,语调舒缓自如;唐诗五首格律严整,这些都适宜学生充分朗读。
2.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本单元选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鲜明展现了大自然风光,赋予了它们独特的意境。
应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境和视角,体会景物之美,同时品味文言用语的精妙。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剖析一、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拥有不行代替的作用,原由是它拥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全部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独一波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从前的教材对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加简短、正确,使得说明文教课理所应该成为本册教材的要点。
其次,它表现了教育部拟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悟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这表示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一定掌握的特别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详细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过去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并且新教材全部的教材都采纳了这类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社交、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
1.阅读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 篇课文,共有精读课文16 篇,略读课文 14 篇,因为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要点,因此三、四单元是教课的要点,并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向来都是从前教材的要点篇目,在教课时应加以注意。
与从前的教材对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早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布置在两个记述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从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对比,更加合理,更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边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独自的文言文单元。
依据过去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早进行教课,使学生有更充分的识记的时间。
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社交在每个单元的后边,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社交,这类模式贯串整个新教材的一直。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重视点有所不一样,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社交为辅,经过活动来感觉战争的残忍与和平的难得,思虑检查桥的历史,领会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经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争辩台,采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是一个包含多篇课文和多个任务的综合性单元。
以下是对该单元的简要介绍:
课文内容:《三峡》、《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这些课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涵盖了散文、诗歌、游记等多种文学形式。
任务要求:该单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古代文学中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同时培养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如背诵、默写、翻译等。
知识点:该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散文的写作技巧、诗歌的鉴赏方法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总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单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阅读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
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 三峡》说课稿教案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
《三峡》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三峡》,现在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三峡》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
其间全长193 公里。
三峡由瞿塘峡、西陵峡、巫峡组成。
瞿塘峡以雄名世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
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三峡》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文坛巨擘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的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
此语足见《三峡》的艺术价值。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选文的思想性、审美情趣、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结合本文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1 2 ②知识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③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
⒊教学重点和难点:《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教学难点: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选文问题类别上属于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型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使学生在活动中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并且用说明性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为写作说明文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重难点目标
1、认识说明文,在阅读中获取知识。
2、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情感目标:
3、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
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应首先明确什么是说明文。
为避免概念化倾向,完全可以将知识传授建立在学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在教学时通过朗读、回忆、比较前面所学过的记叙文和抒情意味比较浓重的课文的不同之处,来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教学要点:
教学时间:1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