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制度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
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定密工作是指对国家秘密进行认定、确定、保密和管理的工作。
为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定密工作制度十分必要。
一、定密的适用范围定密工作适用于所有涉及国家秘密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所有处理国家秘密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定密工作制度,并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二、定密的原则1. 保密责任原则:所有处理国家秘密的人员都应当具有保密意识,将保守国家秘密作为自己的法定职责,并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2. 必要性原则:定密必须具备明确的必要性,未经必要定密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信息进行定密处理。
3. 秘密等级原则:根据国家秘密的重要性和保密程度,划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等级,并严格遵循相应的保密措施。
4. 需绝密副本原则:对于绝密级国家秘密,应当制作一份绝密副本,以备可能的遗失或损毁。
5. 原则性识别原则:定密时,应当明确标识国家秘密的涉密信息,防止信息在传递和存储过程中泄露。
6. 保密期限原则:根据国家秘密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不同的保密期限,并严格执行。
三、定密的程序1. 定密责任人的确定:每个部门和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定密责任人,负责组织和管理本部门或单位的定密工作。
2. 定密申请:根据实际需要,由处理国家秘密的工作人员提出定密申请,明确申请的定密级别和保密期限。
3. 定密审批:定密责任人对定密申请进行审批,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定密的等级和期限。
4. 定密登记:将定密的相关信息登记到国家秘密档案系统中,并保存好相应的定密材料。
5. 定密传递和使用:定密责任人按照规定将定密材料传递给需要使用的人员,确保定密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违反定密规定的后果1. 泄密行为的追究:对于违反定密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纪律处分。
2. 损失赔偿责任:对于由于泄密行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泄密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吊销保密资格:对于情节严重的泄密行为,相关人员将被吊销保密资格,并禁止从事相关涉密工作。
纸质保密资料处理规章制度
纸质保密资料处理规章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保密资料的管理和处理工作,促进保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保密局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处理涉密资料的一切活动。
三、保密等级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我单位将保密资料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绝密:泄密危害性最严重的秘密,一旦泄露可能对国家利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2. 机密:影响国家利益、社会稳定的秘密,一旦泄露可能对工作、社会生活造成损害。
3. 秘密:只对特定人员、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公开的秘密,一旦泄露可能导致一定损失。
四、保密责任1. 全体工作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本单位的保密规章制度,保守国家秘密,确保工作安全。
2.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保密资料,应严格按照资料的保密等级分类存放、处理,防止泄密风险。
3. 工作人员若发现保密资料泄密情况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领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置。
五、保密管理1. 保密资料的存放:根据不同等级的保密资料,确定相应的保密存放地点,并设立专人负责保密资料的存放管理。
绝密资料必须存放在专门的保密柜中,机密和秘密资料也应有相应的安全设施。
2. 保密资料的传递:除特殊情况外,保密资料的传递必须经过正规的审批程序,并采取密封包装、专人送达等措施确保资料的安全传递。
3. 保密资料的销毁:保密资料一旦失去使用价值,应按规定即时销毁,绝密资料应通过专门的销毁机构进行销毁处理,确保信息不会被泄露。
4. 保密档案管理:我单位建立了完善的保密档案管理制度,对所有保密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六、保密意识培养1. 我单位通过定期的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和意识,增强保密自觉性。
行政机关保密制度范本
行政机关保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机关保密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行政机关保密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党管保密、依法管理的原则,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
第四条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保密范围、保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明确保密责任人,建立健全保密制度,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第二章保密范围和密级第五条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国家秘密的性质、数量、危害程度和保密期限,将国家秘密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第六条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为保密信息,并依法定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密级。
第七条行政机关应当对保密信息进行编号、归档,并建立保密信息查询、使用、销毁制度。
第三章保密制度第八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以下保密制度:(一)文件、资料的收发、传递、保管、销毁制度;(二)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制度;(三)涉密会议、活动的保密制度;(四)涉密人员的管理制度的培训、考核和奖惩;(五)保密工作的检查、考核和报告制度;(六)其他需要建立的保密制度。
第九条行政机关应当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能力。
第十条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对保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应当明确保密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保密工作。
第十二条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保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依法查处保密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应当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保密检查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制度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保密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
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1.引言2.涉密场所保密等级划分涉密场所根据不同场所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划分为不同的保密等级。
保密等级的划分根据《涉密场所保密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包括“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四个等级。
2.1 绝密级绝密级是最高的保密等级,适用于国家重要机关和单位的核心涉密场所。
绝密级涉密场所内的信息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大影响,必须采取最高级别的安全措施进行保护。
2.2 机密级机密级适用于国家重要机关和单位的重要涉密场所。
机密级涉密场所内的信息需要高度保密,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接触和泄露该等级的机密信息。
2.3 秘密级秘密级适用于一般机关和单位的涉密场所。
秘密级涉密场所内的信息需要保守和正确使用,但相对于机密级较为容忍一些,适用于涉及对内部与对外部的保密要求较高的信息。
2.4 内部级内部级适用于一般机关和单位内部的涉密场所。
内部级涉密场所内的信息主要是内部工作和交流用途,相对于其他等级较为宽松,但仍需遵守一定的保密要求。
3.信息分类原则涉密场所内的各级信息都需要根据其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
3.1 标密信息标密信息是指具有国家秘密标志的信息,包括国家秘密和其他需要进行加密和严格限制传播的信息。
3.2 分级信息分级信息是指按照保密等级进行分类的信息,包括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和内部级的信息。
3.3 类别信息类别信息是指按照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内容分类的信息,例如经济类、军事类、科技类、政治类、外交类等。
3.4 重要信息重要信息是指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信息。
涉密场所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
4.信息分类操作流程涉密场所的信息分类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信息的正确分类和管理。
4.1 识别信息识别信息是指对于涉密场所内的各类信息进行初步识别和判断,确定其保密等级和分类。
4.2 标记信息标记信息是指对已识别的信息进行标记和分类,包括标注保密等级、类别等。
保密法培训秘密的分类与保护等级
保密法培训秘密的分类与保护等级保密法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密法对秘密的分类与保护等级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秘密的分类和保护等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密措施。
一、秘密的分类根据保密法,秘密可分为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两类。
1. 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指国家安全和利益,依法应当保守秘密的事项。
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等级。
绝密级是指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极为重要的秘密。
绝密级秘密的保密程度最高,只有少数高级国家机关和特定人员有权限接触。
机密级是指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影响的秘密。
机密级秘密的保密程度较高,只有经过审批的机关和人员可以接触。
秘密级是指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一定影响的秘密。
秘密级秘密的保密程度次于机密级,但仍需要经过授权才能接触。
2. 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企业拥有并依法保守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
根据商业秘密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核心商业秘密和一般商业秘密。
核心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对企业竞争力和经济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核心商业秘密需要采取最严格的保密措施,避免外泄。
一般商业秘密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一定重要性的商业信息。
一般商业秘密的保密程度较核心商业秘密低一些,但仍需妥善保护以防止泄露或不当使用。
二、保密等级的划分与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秘密的安全,对不同等级的秘密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和相应的保密措施。
1. 国家秘密的保护等级(1)绝密级绝密级秘密需要进行物理隔离、密闭保管。
文件必须采用特定的保密载体,并在每次使用后立即封存。
只有经过特定许可的人员才能接触绝密级秘密。
(2)机密级机密级秘密需要控制访问和防止非授权人员接触。
文件必须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传输和存储,并建立权限管理系统来限制访问。
(3)秘密级秘密级秘密需要加强访问控制,并建立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
文件传输和存储应使用加密技术,且只限于授权人员接触。
2. 商业秘密的保护等级(1)核心商业秘密核心商业秘密需要采取多层次的保护措施。
保密制度--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保密制度--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文件资料按保密程度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普通文件、宣传资料。
1.绝密文件:指最重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文件资料。
1-1.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单证等财务数据和书面资料;1-2.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报告、工资信息、分配报告;1-3.对工资分配方案及所属文件;1-4.涉及成本、利润的报告或论证材料;1-5.公司尚未实施或正在实施的经营战略决策、公司项目技术的核心资料;1-7.公司重要的会议纪要;1-8.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绝密范畴内的文件资料;2.机密文件:指重要的公司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损害的文件资料。
2-1.公司注册及相关文件;2-2.产品技术资料的重要图纸、CAD图纸等;2-3.涉及公司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情报的来往文书,以及合同、协议文本;、2-4.公司发货及收货单据、清单、电脑软件系统内容。
2-5.公司人员花名册、人员档案、合同保险、考勤数据等电子版及书面资料。
2-6.公司设备图纸、库存产品,生产工艺等(包含照片、视频、参数、型号等)。
2-6.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机密范畴内的文件材料。
3.普通文件:指一般性的,可以提供给所有的员工查考利用的文件资料。
3-1.平时各种工作条例、规章制度;3-2.一般业务工作来往文件(不涉及绝密、机密的文件);3-3.各类一般性的请示、通知、转达、会议纪要、情形反映等;3-4.出产计划类计划表(涉及厂家信息的为机密文件)3-5.一般性的月、季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3-6.有关干部任免、调配等的文件;3-7.财产、物资、档案等各类行政交接手续凭据。
4、宣传材料:指对外发布的,能够供公司以外的人员相识公司信息的窗口,如公司宣传册、对外雇用广告、公司网站、宣传片等。
根据以上原则对秘密等级的划分,可按文件内容涉及的机密程度提高或降低。
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建设
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一、总则为加强对单位内部信息的保护,确保机密信息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密级管理1. 分级保密制度: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将信息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资料等四个等级。
2. 密级标识:对各类信息进行密级标识,绝密为红色,机密为黄色,秘密为绿色,内部资料为蓝色。
3. 密级保护措施:根据不同密级信息的保护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限制查阅、网络隔离、密码保护等。
三、保密责任1. 领导责任: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负总责,要重视保密工作,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和监督。
2. 员工责任:所有员工都有保密责任,要保守机密,不得泄露单位内部信息,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四、信息管理1. 信息采集:对外部信息的获取要审慎甄别,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信息传递:需要传递机密信息时,要采取加密通信、密码传递等安全方式。
3. 信息存储:对机密信息要定期备份,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信息不丢失。
五、员工管理1. 入职培训:新员工入职时,要进行保密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保密政策和规定。
2.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度和保密意识。
3. 绩效考核:将员工保密工作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密工作不力者进行相应处理。
六、安全管理1. 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设施,防止网络攻击泄露信息。
2. 物理安全:加强对办公室、文件柜等物理设施的保护,避免未经授权人员进入。
3. 灾害应急:建立信息安全灾害应急预案,保障信息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性。
七、违规处理1. 违规行为:对泄露机密信息、不按规定操作等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要进行调查处理,并追究相应责任。
2. 处罚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可以给予警告、记过、罚款等处罚,严重者还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八、监督检查1. 自查制度:建立保密工作自查制度,定期对各部门和个人的保密情况进行检查。
定密工作制度
定密工作制度一、概述定密工作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国家秘密安全的需要,规范和保护信息的定密、存储、传输、使用、销毁等过程的一套规章制度。
本制度旨在确保国家秘密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提高国家秘密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效防范和遏制泄密行为的发生。
二、定密等级和范围1. 定密等级根据国家保密法规定,定密等级主要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
绝密是最高级别的定密等级,适用于国家安全利益、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人民生命安全等方面的绝密秘密;机密适用于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秘密;秘密适用于需要保密的一般秘密;内部适用于对相关部门或人员有保密要求的内部文件和信息。
2. 定密范围定密范围涵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所掌握的或经国家授权、委托的涉及国家利益的秘密信息。
具体范围根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和业务特点进行确定。
三、定密标识和管理1. 定密标识根据定密等级的不同,确定相应的定密标识。
定密标识应包括名称、定密等级、定密依据、定密期限等信息。
在要求保密的文件、资料或存储介质上,标注相应的定密标识,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2. 定密管理定密管理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责任部门需对定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定密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责任人需要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保密性。
四、定密操作和控制1. 定密操作在定密工作中,任何人员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相关操作。
定密操作包括对文件、电子数据的定密、解密、变更定密等级等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操作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保密要求。
2. 定密控制定密控制是指对定密活动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定密工作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控制方式包括权限管理、访问控制、流程控制等,以确保定密信息只能被授权人员获取和使用,避免信息泄露的风险。
五、定密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能力,定密教育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安全保密人员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安全保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中的安全保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安全保密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保密风险,实行分级管理。
(二)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安全保密人员的专业背景、技能水平和保密意识,进行分类管理。
(三)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安全保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保密风险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二章分级管理第四条安全保密人员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保密人员、二级保密人员、三级保密人员和四级保密人员。
第五条一级保密人员:承担国家秘密核心要务,对国家秘密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主要包括:(一)涉及国家秘密核心要务的涉密岗位人员;(二)国家秘密核心要务的保密管理人员;(三)国家安全、国防科技、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涉密人员。
第六条二级保密人员:承担国家秘密重要要务,对国家秘密安全负有重要责任。
主要包括:(一)涉及国家秘密重要要务的涉密岗位人员;(二)国家秘密重要要务的保密管理人员;(三)涉及国家安全、国防科技、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涉密人员。
第七条三级保密人员:承担国家秘密一般要务,对国家秘密安全负有责任。
主要包括:(一)涉及国家秘密一般要务的涉密岗位人员;(二)国家秘密一般要务的保密管理人员;(三)涉及国家安全、国防科技、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涉密人员。
第八条四级保密人员:承担国家秘密辅助性工作,对国家秘密安全负有次要责任。
主要包括:(一)辅助性涉密岗位人员;(二)保密辅助性工作的人员。
第三章分类管理第九条安全保密人员分类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专业背景:根据安全保密人员所从事的专业领域,进行分类管理。
(二)技能水平:根据安全保密人员的保密技能水平,进行分类管理。
(三)保密意识:根据安全保密人员的保密意识,进行分类管理。
第四章动态管理第十条安全保密人员动态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定期评估:对安全保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保密风险进行定期评估。
档案管理制度保密等级
一、引言档案作为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重要信息资源,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极高的保密性。
为了确保档案安全,防止档案信息泄露,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特制定本档案管理制度保密等级。
二、保密等级划分根据档案内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不同情况,将档案分为以下四个保密等级:1. 绝密级绝密级档案是指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档案,一旦泄露将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危害。
绝密级档案主要包括:(1)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重要文件、资料、数据等;(2)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批示、报告等;(3)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科技、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成果、数据等;(4)其他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认定属于绝密级的档案。
2. 机密级机密级档案是指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档案,一旦泄露将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机密级档案主要包括:(1)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重要文件、资料、数据等;(2)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科技、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成果、数据等;(3)其他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认定属于机密级的档案。
3. 秘密级秘密级档案是指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事业单位利益的档案,一旦泄露将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危害。
秘密级档案主要包括:(1)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经营、技术等方面的文件、资料、数据等;(2)涉及企事业单位利益和声誉的档案;(3)其他经企事业单位认定属于秘密级的档案。
4. 普通级普通级档案是指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可对外公开。
普通级档案主要包括:(1)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性文件、资料、数据等;(2)企事业单位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文件、资料、数据等;(3)其他经企事业单位认定属于普通级的档案。
三、保密措施1. 建立健全档案保密制度,明确保密等级、保密范围、保密期限和保密责任人。
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
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一、背景介绍涉密场所保密等级与信息分类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国家、企事业单位涉密场所中的机密信息不被泄露或被非法获取,制定的一套等级分类和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将涉密场所划分为不同的保密等级,并对涉密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确保信息安全,并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
二、保密等级划分1. 绝密级绝密级是最高的保密等级,适用于国家绝密级机密,以及对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国家利益具有严重影响的信息。
绝密级的信息必须严格限制访问,仅限授权人员才可以接触和处理。
2. 机密级机密级适用于国家秘密级信息,包括国家重要决策、敏感资料、科技创新和商业机密等。
机密级信息的访问权限有严格的控制和审查要求,仅限有需要接触该信息的授权人员。
3. 秘密级秘密级适用于对国家利益、政府工作、单位机密和个人隐私有较大影响的信息。
秘密级信息访问权限相对较低,但仍需经过授权方可接触。
4. 内部级内部级是对一般内部管理信息的保护等级,适用于内部通知、人事行政、会议记录等涉及内部运作的信息。
内部级信息对内部人员开放,但依然需要严格控制信息的流动和使用范围。
三、信息分类管理为了保护涉密信息的安全,将涉密信息按照其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
1. 分类标识对涉密信息进行分类标识是指在信息上标识其保密等级的标志,以及标注信息分类的内容和来源等。
分类标识可以使用符号、文字、颜色等方式进行标记,以方便人员识别。
2. 存储管理根据涉密信息的保密等级,采取相应的存储管理措施。
例如,对绝密级信息采用加密存储和定期备份的方式,对机密级和秘密级信息采用限制访问和访问审批制度,对内部级信息采取合理的管理控制措施。
3. 传输与交换在涉密信息的传输和交换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密和安全通信等措施,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和窃取。
例如,对于绝密级和机密级信息的传输,需使用特定的加密通信设备和网络进行。
4. 使用和销毁对于涉密信息的使用和销毁,需要明确规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为防止公司的秘密被泄露或被非法窃取、使用,维护公司利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公司秘密涵义本制度所指公司秘密,是公司以合法方式掌握的、能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并且公司已采取保密措施加以管理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
二、秘密等级和范围公司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一)绝密。
绝密是最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其范围是:1、项目(包括新配套项目)调查方案、可行性分析报告及有关测算数据2、项目投资的成本和效益测算3、招投标中的标底和制(审)标单位、人员名单4、营销策划方案、阶段性促销措施、广告计划5、楼盘预售基价变动方案6、项目开发实际成本及工程预决算资料7、公司资金运作及银行存贷资料(二)机密。
机密是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权益遭受严重损害。
其范围是:1、公司中长期经营发展战略2、公司年度及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记录3、对公司房产价格和房市走势分析4、商品房销售、房款回笼资料5、重要商品货源渠道、客户及价格资料6、财务计划、财务决算、会计帐册、会计凭证(三)秘密。
秘密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权益遭受损害。
其范围是:1、工程的进度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2、对竞标施工单位的考察情况3、潜在客户及购房意向4、集团公司下发的、本公司制发的、所属单位上报的各种文件、规章制度、报告和报表5、文书档案、人事档案材料6、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资料7、人事决策中的秘密事项8、公司尚未对外公布的各种决定9、公司的审计报告和各种检查结论10、员工个人工资、奖金、福利11、工程施(竣)工资料、图纸12、房产销售客户档案13、物业管理的小区业主档案14、合同资料15、个人按规定上报的工作日记三、密级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公司密级的确立、变更和解除由总经理决定。
公司办公室是密级确立、变更和解除的承办部门。
(一)密级的确立:1、部门负责人根据前述密级和密级范围,对本部门所掌握的重要经营、技术信息提出密级建议,经分管副总审查后报办公室。
保密法中的保密事项分类与等级划定
保密法中的保密事项分类与等级划定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保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保密法是保障国家安全、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其中的保密事项分类与等级划定是保密工作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介绍保密法中的保密事项分类与等级划定的相关内容。
一、保密事项分类根据保密法的相关规定,保密事项主要分为国家秘密事项和商业秘密事项两大类。
1. 国家秘密事项国家秘密事项是指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保密事项,包括涉及国防、外交、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秘密。
国家秘密事项是国家机关、军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具有保密需要的组织拥有的秘密。
2. 商业秘密事项商业秘密事项是指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具有保密性质的商业信息。
商业秘密事项包括技术秘密、经营秘密、客户信息等。
二、保密事项的等级划定保密等级是根据保密事项的重要程度、泄密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措施等因素划分的。
根据保密法的相关规定,保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三个等级。
1. 绝密等级绝密等级适用于国家秘密事项中最高级别的秘密。
只有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才能划定为绝密等级。
绝密等级的保密事项需要制定严格的保密措施,并且仅限授权人员才能知悉和处理。
2. 机密等级机密等级适用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影响的秘密事项。
机密等级的保密事项需要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并且仅限授权人员才能知悉和处理。
3. 秘密等级秘密等级适用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一定影响的秘密事项。
秘密等级的保密事项需要制定一定的保密措施,并仅限授权人员才能知悉和处理。
4. 内部等级内部等级适用于商业秘密事项。
内部等级的保密事项需要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并仅限内部人员才能知悉和处理。
三、保密事项的保护措施为了有效保护保密事项,保密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1. 保密责任制度各组织需要建立健全保密责任制度,明确保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制定保密制度,规范保密工作流程,确保保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保密培训教育组织需要开展保密培训教育,提高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
保密工作保密等级划分办法
保密工作保密等级划分办法保密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到国家安全、企业竞争力以及个人隐私等方面。
为了加强保密工作的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建立和完善保密等级划分办法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各类组织的保密等级划分办法,旨在帮助各组织建立健全的保密工作体系。
一、保密等级为了对不同级别的保密信息进行分类和管理,我们设立了三个保密等级:机密、秘密和内部。
具体划分如下:1. 机密机密级是指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财产安全以及涉外、涉密项目等需要严格保密的信息。
只有特定权限的人员才能接触和使用机密信息。
2. 秘密秘密级是指不属于机密级别,但仍需要严格保密的信息。
对于泄露秘密信息会对组织造成一定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需要限制接触和使用秘密信息的人员。
3. 内部内部级是指对一些一般性事务、内部制度、规章制度等信息的管理。
内部级信息在组织内部可自由传播,但仍需限制对外部人员的泄露。
二、保密责任与义务保密等级划分仅为保密工作的一部分,保密责任与义务同样重要。
对于每个工作人员,无论其级别高低,都应该遵守以下的保密责任与义务:1. 不得泄露保密信息工作人员应当保守保密信息,不得私自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即使在与组织内部人员交流时,也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2. 严格控制保密资料的存储和传递保密资料的存储和传递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定,采取加密、密码、安全网络等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 加强保密意识培养和教育组织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并熟悉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和规定。
4. 积极配合保密检查和审核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配合组织对保密工作的检查和审核,并及时纠正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保密违规处理措施对于保密违规行为,组织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护信息的安全。
具体处理措施如下:1. 警告对于轻微违规行为,可以给予口头或书面警告,并对违规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
技术协议保密等级划分标准
一、前言为了加强技术协议保密工作,确保技术协议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技术协议保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二、保密等级划分原则1. 符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技术协议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 保密等级划分应遵循分类管理、分级保护的原则,根据技术协议涉及的技术秘密程度和泄露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
3. 保密等级划分应与保密措施相适应,确保保密措施的实施与保密等级相匹配。
4. 保密等级划分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保密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保密等级划分标准1. 最高保密等级:绝密(1)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对国家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技术秘密。
(2)涉及国家战略资源、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要装备的技术秘密。
(3)涉及国家秘密技术装备、军事设施的技术秘密。
2. 高级保密等级:机密(1)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对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的技术秘密。
(2)涉及国家战略资源、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重要技术秘密。
(3)涉及国家秘密技术装备、军事设施的技术秘密。
3. 中级保密等级:秘密(1)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对国家造成较大危害的技术秘密。
(2)涉及国家战略资源、关键技术、一般技术秘密。
(3)涉及国家秘密技术装备、军事设施的技术秘密。
4. 最低保密等级:内部(1)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不会对国家造成危害的技术秘密。
(2)涉及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内部的技术秘密。
四、保密等级管理要求1. 技术协议的制作者、使用者、保管者应当严格按照保密等级划分标准,确定技术协议的保密等级。
2. 技术协议的保密等级应当标明在技术协议的封面或者扉页上。
3. 技术协议的制作者、使用者、保管者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技术协议的保密等级。
4. 技术协议的保密等级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调整保密措施,并重新标明保密等级。
5. 保密等级划分标准适用于各类技术协议,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合同、技术委托、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
保密安全规定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保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实习学生等。
第三条本单位保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保密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二)分级管理原则:根据秘密的密级和重要性,实行分级管理。
(三)责任到人原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保密责任,落实保密措施。
(四)预防为主原则:加强保密意识教育,提高防范能力,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
第二章保密范围和密级第四条本单位保密范围包括:(一)国家秘密: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需要控制知悉范围的事项。
(二)企业商业秘密:涉及本单位经济利益,具有商业价值,未经授权不得对外泄露的事项。
(三)工作秘密:涉及本单位内部管理、工作计划、技术成果等,未经授权不得对外泄露的事项。
第五条本单位保密密级分为以下三个等级:(一)绝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将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事项。
(二)机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的事项。
(三)秘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将造成一般后果的事项。
第三章保密职责第六条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保密工作全面负责,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建立健全保密工作制度,组织实施保密工作。
(二)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
(三)落实保密措施,确保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安全。
(四)对失泄密事件进行调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保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实施本部门的保密工作。
(二)加强本部门员工的保密教育。
(三)落实本部门的保密措施。
(四)对本部门的失泄密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八条各岗位员工应当履行以下保密职责:(一)认真学习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工作制度。
企业保密制度
企业保密制度篇一:一、总则为加强公司保密工作的管理,防范和杜绝各种泄密事件的发生,维护公司正常经营管理秩序,保障公司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及直属公司全体员工,每个员工均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和制止他人泄密的权利。
三、保密范围和密级划分公司秘密指涉及公司利益、依照一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密级划分公司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1)绝密级:是最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给公司造成特别严重的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2)机密级:是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3)秘密级: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
2、保密范围公司秘密包括下列事项:1)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2)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3)公司的合同、协议、意见书及可行性报告、重要会议记录;4)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5)公司所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6)公司的管理策略、客户信息、货源情报、产销策略;7)公司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技术潜力、产品动向;8)公司持有、掌握的厂家技术资料、光盘、书籍、文档;9)公司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件;10)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工资、奖金及相关资料;11)其他经公司确认应当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决定、决议、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内部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3、公司密级的确定1)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益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为绝密级;2)公司的年度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厂家技术资料为机密级;3)公司合同、协议、人事档案、工资、奖金、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营业执照及相关证件为秘密级。
4、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由起草公司或部门依据本制度第三项保。
保密制度
员工保密工作条例第三条适用范围:集团公司及所辖子公司、分公司等单位与保密相关的工作内容,具体范围见条例细则。
第四条目的:为确保公司的技术、经营秘密不流失,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第五条条例细则1.总则保密工作遵循“突出重点,积极防范”的方针,坚持“内外有别,既便利工作又确保秘密”的原则,准确划分保密范围,确保公司核心机密安全;同时有控制地放宽非核心秘密,使保密工作更好地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
2.保密范围和密级划分2.1密级划分:按其重要程度,技术水平及失密后危害大小,公司密级划分为:绝密、机密两级。
绝密:是公司秘密中的核心部分,限极少数人知悉的事项,一旦泄密会使公司利益遭受危害和重大损失,涉及公司命运。
主要包括:(1)经营决策、广告策划文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促销方案、新产品开发计划、公司投资计划等。
(2)主导产品配方、工艺关键以及达到超过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先进技术、产品、科研成果、设备等核心机密。
(3)通过秘密渠道引进的技术、设备、产品、样品、手段和来源等。
(4)产品成本及其利润等财务资料。
机密:是公司秘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一旦泄密,将给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主要包括:(l)公司经营战略,远景规划,财务账簿,销售网络,总结计划;(2)反映公司生产能力的方案、计划及特殊原材料等情况的计划、统计事项、产品实验报告,检验报告等;(3)新产品开发项目,有成效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工艺方案,及公司发生的重大技术质量问题;(4)引进的产品、设备、仪器,经过改进,性能、功能有显著提高的改进部分;(5)公司财务、营销管理制度、目标管理方案、月度运行报告等;(6)公司人事档案、工资、公司总体组织架构包括生产线。
外加工、各市场部人员运作方式等。
2.2凡是对内部公开,对外部保密的文件、资料,作为内部资料不划分密级。
2.3密级的规定,由起草文件或涉及密级资料的科室承办人员提出密级意见,然后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划分为绝密的产品、技术资料、文件由总裁审定。
保密分级管理制度
保密分级管理制度保密是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机密,建立一套有效的保密分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保密分级管理制度。
一、保密分级管理的概念和目的保密分级管理是指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将信息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和管理规定。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二、保密等级的划分标准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将保密等级划分为三个级别:机密级、秘密级和内部级。
其中,机密级是指对企业核心技术、商业机密等信息的极高保密要求;秘密级是指对企业关键业务、数据等信息的高保密要求;内部级是指对企业内部流程、管理制度等信息的一般保密要求。
三、保密责任的明确为了确保保密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明确各级员工的保密责任。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需明确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并定期检查保密工作的执行情况。
2. 部门责任:各部门负责人需负责本部门的保密工作,包括制定部门保密制度、组织保密培训等。
3. 员工责任:所有员工都应具有保密意识,严守保密规定,不得私自传播、泄露保密信息。
四、保密措施的具体实施1. 保密宣传教育:通过组织保密培训、发布保密通知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让员工明白保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保密审查制度:对涉及机密和秘密级信息的重要文件、报告等,应建立保密审查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 保密文件管理:建立完善的保密文件管理制度,对机密和秘密级文件采取严格的存储、传递和销毁措施。
4. 访客管理:对外来访客实行登记制度,限制其接触机密和秘密级信息的权限,并监控其活动。
5. 数据安全保护:通过使用加密技术、网络安全设备等手段,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
6. 违规处罚机制: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应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包括纪律处分、法律追究等。
五、保密体系的监督与评估建立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等级的划分原则
文件资料按保密程度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普通文件、宣传资料。
1.绝密文件:指最重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文件资料。
1-1.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单证等财务数据和书面资料;
1-2.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报告、工资信息、分配报告;
1-3.对工资分配方案及所属文件;
1-4.涉及成本、利润的报告或论证材料;
1-5.公司尚未实施或正在实施的经营战略决策、公司项目技术的核心资料;
1-7.公司重要的会议纪要;
1-8.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绝密范畴内的文件资料;
2.机密文件:指重要的公司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受到损害的文件资料。
2-1.公司注册及相关文件;
2-2.产品技术资料的重要图纸、CAD图纸等;
2-3.涉及公司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情报的来往文书,以及合同、协议文本;、
2-4.公司发货及收货单据、清单、电脑软件系统内容。
2-5.公司人员花名册、人员档案、合同保险、考勤数据等电子版及书面资料。
2-6.公司设备图纸、库存产品,生产工艺等(包含照片、视频、参数、型号等)。
2-6.公司其它认为应列入机密范畴内的文件材料。
3.普通文件:指一般性的,可以提供给所有的员工查考利用的文件资料。
3-1.平时各种工作条例、规章制度;
3-2.一般业务工作来往文件(不涉及绝密、机密的文件);
3-3.各类一般性的请示、通知、通报、会议纪要、情况反映等;
3-4.生产计划类计划表(涉及厂家信息的为机密文件)
3-5.一般性的月、季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
3-6.有关干部任免、调配等的文件;
3-7.财产、物资、档案等各类行政交接手续凭证。
4、宣传资料:指对外发布的,可以供公司以外的人员了解公司信息的窗口,如公司宣传册、对外招聘广告、公司网站、宣传片等。
根据以上原则对秘密等级的划分,可按文件内容涉及的机密程度提高或降低。
综合办公室
2018年1月28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