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鉴赏详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诗歌专题 ppt课件
5. 春望
此诗作于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 掠一空,满目凄凉。
前四句统 在“望”字 中,写春城 败象,饱含 感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后四句写心念 亲人境况,充 溢离情。
全诗抒发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写于陷贼、为官时期,表现了安史之乱中官吏的横暴 和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于漂泊西南时期,表现了诗人晚年常年漂泊、老病 孤愁的遭际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秋兴八首(其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 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11. 旅夜书怀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四月, 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由成都 去重庆。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写于陷贼、为官时期,表现了诗人身逢安史之乱的个 人遭际和山河破碎的爱国情操。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歌鉴赏》PPT课件
对比手法
杜甫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来突出诗歌的 主题和情感。
精湛的语言艺术
炼字精准
杜甫诗歌语言精炼,每个字都经 过精心锤炼,力求准确表达诗歌
的意境和情感。
用典贴切
其诗歌中常常运用典故,贴切自然 ,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又增加了 诗歌的艺术魅力。
对仗工整
杜甫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 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04
清代诗人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注释,推动了杜甫诗歌在 清代的广泛传播和接受。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杜 甫作为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杜甫的成就与影响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内容深刻,形式多样。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真 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和精湛
品鉴赏
《春望》鉴赏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破败不堪,杜甫身处其中, 感时伤怀,写下此诗。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艺术手法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 家国情怀融为一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写作背景
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茅屋为秋风所破,面对此景,诗人有感而 发。
04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
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杜甫的生平经历
了解杜甫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 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
杜甫的其他作品
杜甫诗专题鉴赏ppt课件
题材不同
李白多写山水、游仙、饮酒等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 追求自由的精神;杜甫则多关心国家大事、人民疾苦,写 实性强。
表现手法
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语言华丽;杜甫则注重 细节描写和刻画,语言朴实。
21
与杜牧诗歌比较
时代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杜甫则 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 相对稳定。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杜甫诗歌,可以培养学 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杜甫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杜甫诗 歌,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将杜甫诗歌引入语文教育,可以 促进语文教育改革,推动语文教 育的发展和创新。
杜甫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疾苦,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深刻
的启示意义。
02
创新诗歌艺术形式
杜甫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2024/1/25
03
追求诗歌审美价值
杜甫诗歌追求审美价值,注重意象的营造和语言的锤炼,对现代诗歌创
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5
在教育领域应用推广
2024/1/25
长安十年
曾应试不第,困居长安 ,后得官为右卫率府兵
曹参军。
安史之乱
西南漂泊
因上疏救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遭贬,后弃官。
寓居四川近十年,创作 了大量现实主义诗歌。
4
时代背景分析
政治背景
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 不安。
经济背景
文化背景
唐朝文化繁荣,诗歌创作达到高峰。
战乱导致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
李白多写山水、游仙、饮酒等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 追求自由的精神;杜甫则多关心国家大事、人民疾苦,写 实性强。
表现手法
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语言华丽;杜甫则注重 细节描写和刻画,语言朴实。
21
与杜牧诗歌比较
时代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杜甫则 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 相对稳定。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杜甫诗歌,可以培养学 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杜甫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杜甫诗 歌,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将杜甫诗歌引入语文教育,可以 促进语文教育改革,推动语文教 育的发展和创新。
杜甫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疾苦,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深刻
的启示意义。
02
创新诗歌艺术形式
杜甫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2024/1/25
03
追求诗歌审美价值
杜甫诗歌追求审美价值,注重意象的营造和语言的锤炼,对现代诗歌创
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5
在教育领域应用推广
2024/1/25
长安十年
曾应试不第,困居长安 ,后得官为右卫率府兵
曹参军。
安史之乱
西南漂泊
因上疏救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遭贬,后弃官。
寓居四川近十年,创作 了大量现实主义诗歌。
4
时代背景分析
政治背景
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 不安。
经济背景
文化背景
唐朝文化繁荣,诗歌创作达到高峰。
战乱导致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
杜甫诗歌鉴赏PPT课件作品
一、漫游时期
杜甫(712~770),字子美,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 生于河南巩县,是晋朝名将杜预之 后,祖父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 母亲为当时著名学者崔融女。
二十岁时开始为时十年的漫游,3 3岁在洛阳遇李白,两人同游梁、 宋。遇高适,三人酣饮纵游,慷慨 怀古。
二、困守长安
参加科举考试 献赋上书,干谒赠诗,
二、困守长安
参加科举考试 献赋上书,干谒赠诗,
希求汲引 三篇《大礼赋》 集贤院考试 《封西岳赋》《雕赋》 父亲去世 投书权贵 任右卫率府曹参军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下一联具体描写雨景。非常工稳。 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有声有色 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从音节上看, 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 一工,有跌宕错落之美。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 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 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化为阴 惨凄凉。运用了当句对,形成了一 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 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叹,和上面急骤 的调子形成鲜明的对照。
希求汲引 三篇《大礼赋》 集贤院考试 《封西岳赋》《雕赋》 父亲去世 投书权贵 任右卫率府曹参军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开始了他晚年飘泊西南的生活。
四、西南漂泊时期
营 建 草 堂
杜甫(712~770),字子美,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 生于河南巩县,是晋朝名将杜预之 后,祖父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 母亲为当时著名学者崔融女。
二十岁时开始为时十年的漫游,3 3岁在洛阳遇李白,两人同游梁、 宋。遇高适,三人酣饮纵游,慷慨 怀古。
二、困守长安
参加科举考试 献赋上书,干谒赠诗,
二、困守长安
参加科举考试 献赋上书,干谒赠诗,
希求汲引 三篇《大礼赋》 集贤院考试 《封西岳赋》《雕赋》 父亲去世 投书权贵 任右卫率府曹参军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下一联具体描写雨景。非常工稳。 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有声有色 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从音节上看, 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 一工,有跌宕错落之美。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 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 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化为阴 惨凄凉。运用了当句对,形成了一 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 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叹,和上面急骤 的调子形成鲜明的对照。
希求汲引 三篇《大礼赋》 集贤院考试 《封西岳赋》《雕赋》 父亲去世 投书权贵 任右卫率府曹参军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开始了他晚年飘泊西南的生活。
四、西南漂泊时期
营 建 草 堂
杜甫诗歌鉴赏课件
忧国忧民的主题
杜甫的诗歌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和苦难,表达了他对国 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战争、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控诉,以及对民族 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忧虑。这些主题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人格独立的追求
杜甫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人格独立和自由的追求,他反 对权贵和世俗的压迫,崇尚自由、真实和独立的人格。
详细描述:杜甫的诗歌在艺术手法和技巧上具有很高的 造诣,分析这些手法和技巧是鉴赏的重要环节。他的诗 歌中常常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以及独特的结 构布局和精炼的语言表达。
结合时代背景与诗人经历进行解读
总结词:全面解读
详细描述:鉴赏杜甫的诗歌需要充分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经历。只有 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同时, 也要关注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杜甫的晚期作品深刻反映 了唐朝的衰落和社会的动 荡,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艺 术的精湛追求。
杜甫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思想特点
杜甫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他关注社会现实,强调人道主义
精神。
艺术成就
杜甫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 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其作品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 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详细描述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韵脚、平仄和句式,使他的诗歌在诵读时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优美的旋律。他精于 对仗,善于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进行对比和呼应,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更加优美,内涵更加丰富。
生动鲜明的形象塑造
总结词
杜甫的诗歌中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这些形象来源于生活,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杜甫及其诗歌(完整)(课堂PPT)
所盼
➢“烽火连三月”,可见战乱之久;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 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因而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3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抓;挠
所思
句子翻译:早已满头白发, 而今越挠越少,现在已经 少的插不上簪子了。
➢诗句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
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
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
16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 《兵车行》 ▪ 《丽人行》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7
⑶陷贼和为官时期 (45至48岁)
▪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惶西 逃,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难,他听 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 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后杜甫冒险从 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投奔 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 “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宗, 被贬到华州,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唐军大 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 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 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
情。
24
★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 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 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 幸福的愿望。
25
⑷十一年漂泊西南时期 (49岁以后)
▪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
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几经辗转,
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
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
35
白 日 放 歌 须 纵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写准备还乡的情景。
纵酒:尽情地喝酒。 青春:春天的景物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诗歌鉴赏之杜甫名篇赏析 课件(共34张PPT)
安史之乱后,杜甫诗歌常表达的情感:
(1)思乡思亲之情;(2)漂泊之悲,伤感疾病; (3)忧国忧民之情,报效祖国之情。
总结
真题点拨
PART 02
宿府杜甫清秋暮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己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杜甫清秋暮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己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释】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俜:流离失所。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jiāo 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已进入严府任职之事。
①点手法:点明所用手法(修辞,表现)。②描画面+点氛围:描述诗歌所写画面(即翻译诗句)。点明诗歌所营造的氛围。 ③表情感:诗句所传达的情感(有时需要结合整首诗歌)。
总结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霜露
指巫山
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波浪滔天兼天:连天
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风云盖地
指赶裁新衣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B.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浊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隐晦萧森之状。”此诗颔联用对偶句描绘了天地间波涛汹涌,天翻地覆的景象,既象征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C.颈联上句的“两开”一词,既照应前面的“丛菊”,表明自己客居夔州已经两度春秋,又下应“泪”字,写出了两年之中想东归故园而不可得的痛苦之情。D.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尾联的“催”“急”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
杜甫诗歌鉴赏ppt课件
• (09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
月 杜甫
•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 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答: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 送竹香。
•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 答: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 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 答: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16
10
• 【赏析】 •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之诗,写作者登楼望见无边春
色,抒发忧国之情。最后袒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 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 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 都从空间着眼。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虽情 伤而不流于悲观,雄阔深远,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这首诗是作者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从阆中 回到成都时写的。所表达的是忧国伤时的沉痛心 情,但还是对唐王朝存在信心。全诗写景写情, 雄阔深远,委婉含讽。
•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 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你同意哪种看法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PPT课件
杜甫 诗三首
学 ❖1.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领 习 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 2.使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得
目 到提高 。 标 ❖3. 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 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 史”;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 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风 格沉郁顿挫。代表作品:“三吏”“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学习古诗:
1、《望岳》是一首五言律(诗体裁),押 iao 韵, 四联依次是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2、鉴赏诗词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名内容、 品语言、 研写法、 悟情感 、 析形象 。
3、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有:情景结合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等。
触目惊心的景象。 满目凄然的景象。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 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 使人触目惊心。(残破凄凉的衰败的景象)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以乐景写哀情, 突出表现了诗人在国破之时悲痛的心情。
春望 杜甫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 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 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 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 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 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 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学 ❖1.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领 习 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 2.使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得
目 到提高 。 标 ❖3. 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 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 史”;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 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风 格沉郁顿挫。代表作品:“三吏”“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学习古诗:
1、《望岳》是一首五言律(诗体裁),押 iao 韵, 四联依次是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2、鉴赏诗词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名内容、 品语言、 研写法、 悟情感 、 析形象 。
3、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有:情景结合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等。
触目惊心的景象。 满目凄然的景象。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 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 使人触目惊心。(残破凄凉的衰败的景象)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以乐景写哀情, 突出表现了诗人在国破之时悲痛的心情。
春望 杜甫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 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 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 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 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 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 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杜甫诗歌专题PPT课件
-
24
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颔联写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 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衬托了 作者胸襟的博大。
-
25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
26
• 杜甫为什么被誉为“诗圣”?
-
27
一、杜诗的主要内容
• 爱国忧民: • 忧国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
-
16
(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杜甫在成都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建了 一座草堂定居。在这里,他被严武的人推 荐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
这一时期,杜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相 对减少,抒情诗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内容。 • 《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
34
• 既工于炼字炼句、准确凝炼、格律 严谨又通俗自然、描写深刻。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
31
杜诗的“沉郁顿挫” • 沉郁:是就诗歌内容来说的。
“沉”即“深”,“郁”即 “积”,指诗歌的内容深刻、 深厚、凝重。
• 顿挫:就艺术形式而言,既有 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 调的抑扬顿挫。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别》)等。
-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5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 象是:
国( )残破,城中春草丛生,无 人治理,一片破败的景象。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 诗人怎样的渴望?
杜甫诗专题鉴赏ppt课件(52页)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缘由: 悲的根源何在?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白发日渐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 情操的诗人形象。
尾联中“艰难” “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 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
不同点 :
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 《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 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 “风急”、“天高”、“鸟飞回”。 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 云接地阴”,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情怀。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三件大事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 抒发了自 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正如《唐诗钞》中语“ 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比较《秋兴》与《登高》
共同点:
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
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 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 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 章。 遣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 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起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杜甫诗歌鉴赏PPT课件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创作背景:
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
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
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
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
.
3
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 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词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 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故曰“空”。就象 眼前这巫山巫峡,使人想起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它的故事题 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 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 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辞赋家。这一切, 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 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 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 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 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 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 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或说,此“言古人不可 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则恰身世家国之感。
这首《咏怀古迹》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
辞赋作家.宋玉的。
1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 鄢(今湖北钟祥市)人, 楚国文人。生于屈原之后,一说为屈原弟子。曾事 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 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 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 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 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钟祥县志》记载“宋玉,邑人也,隽才辩给, 善属文而识音。”他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风流倜傥,潇洒干练,反应 敏捷,谈吐不凡,所以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宫,或游于云 梦泽。关于宋玉的生平[1]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 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 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 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 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 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 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 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创作背景:
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
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
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
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
.
3
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 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词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 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故曰“空”。就象 眼前这巫山巫峡,使人想起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它的故事题 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 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 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辞赋家。这一切, 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 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 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 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 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 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 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或说,此“言古人不可 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则恰身世家国之感。
这首《咏怀古迹》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
辞赋作家.宋玉的。
1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 鄢(今湖北钟祥市)人, 楚国文人。生于屈原之后,一说为屈原弟子。曾事 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 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 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 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 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钟祥县志》记载“宋玉,邑人也,隽才辩给, 善属文而识音。”他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风流倜傥,潇洒干练,反应 敏捷,谈吐不凡,所以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宫,或游于云 梦泽。关于宋玉的生平[1]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 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 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 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 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 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 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 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杜甫诗歌代表作学习与鉴赏PPT课件
第一种理解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第一种理解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触景生情触景生情第二种理解是以花鸟为第二种理解是以花鸟为感感恨恨的主体的主体移情于物移情于物以上两种理解皆可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以上两种理解皆可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4545全诗写作者春天望全诗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
作者简介
• 在此,我们也不妨拿李白的《游泰山》组诗来做比较。组诗共六首,480字,可谓多矣, 其中也不乏佳句,但意境则稍逊一筹,原因是李白用寻仙访道的眼光看泰山,把泰山写 成了一个远离人间的仙界,举例如下:
• “玉女四五人,飘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其一) •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其二) •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其三)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烽火连三月,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
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家书抵万金。 (思念家人 )
白首搔更短,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
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欲不胜簪。 (叹息衰老 )
第18页/共40页
整体把握: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 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 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 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 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 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 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 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 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 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 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 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作者简介
• 在此,我们也不妨拿李白的《游泰山》组诗来做比较。组诗共六首,480字,可谓多矣, 其中也不乏佳句,但意境则稍逊一筹,原因是李白用寻仙访道的眼光看泰山,把泰山写 成了一个远离人间的仙界,举例如下:
• “玉女四五人,飘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其一) •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其二) •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其三)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烽火连三月,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
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家书抵万金。 (思念家人 )
白首搔更短,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
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欲不胜簪。 (叹息衰老 )
第18页/共40页
整体把握: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 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 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 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 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 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 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 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 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 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 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 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9月28日
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首《咏怀古迹》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
辞赋作家宋玉的。
1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 期鄢(今湖北钟祥市)人, 楚国文人。生于屈原之后,一说为屈原弟子。 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 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 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 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2020年9月28日
4
赏析:
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 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其辞旨又在抒 写“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 当时的情怀共鸣,因而便借以兴起 本诗。
“风流儒雅”是庚信《枯树赋》 中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 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 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
2020年9月28日
3
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 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词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 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故曰“空”。就象 眼前这巫山巫峡,使人想起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它的故事题 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 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 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辞赋家。这一切, 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 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 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 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 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 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 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或说,此“言古人不可 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则恰与杜甫本意相违,似为非是。
“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钟祥县志》记载“宋玉,邑人也,隽
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他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风流倜傥,潇洒
干练,反应敏捷,谈吐不凡,所以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 宫,或游于云梦泽。关于宋玉的生平[1]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 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 "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 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 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 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 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2020年9月28日
6
这是一首七律,要求谐声律,工对仗。但 也由于诗人重在议论,深于思,精于义, 伤心为宋玉写照,悲慨抒壮志不酬,因而 通体用赋,铸词熔典,精警切实,不为律 拘。它谐律从乎气,对仗顺乎势,写近体 而有古体风味,却不失清丽。前人或讥其 “首二句失粘”,只从形式批评,未为中 肯。
2020年9月28日
7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2020年9月28日
8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 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 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 未遂叹惋不已!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
则为其身后不平。
2020年9月28日
5
显然,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 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实 到其地,亲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显露。杜甫 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 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 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诗中 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 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 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仿佛确是泪眼看风景, 隐约可见,实而却虚。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 现手法富有独创性。它紧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 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之溶于议论,化为情 境,渲染着这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
2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9月28日
2
这首《咏怀古迹》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 玉的。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 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又相传在江陵 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 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 慨。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辞赋家,更是志士。而 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辞赋家,其政治上失志不 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 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这诗 便是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 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 天色,艺术独到。
2020年9月28日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创作背景:
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
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
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
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
2020年9月28日
9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 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 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 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 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 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 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