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检测3:模块综合试卷(一) (步步高)
2024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C.当 F>3μmg 时,A 相对 B 滑动
D.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答案
解析 地面对 B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2μmg,小于 A、B 间的最大静摩擦
力 2μmg,故当 F>32μmg 时,A、B 相对地面运动,故 A 错误;在 A、B 恰
好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对 A、B 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2×3mg=
解析 (1)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为 0.1 N,则读数为 2.60 N; F 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合力的理论值,而 F′是通过一个弹簧测力 计沿 AO 方向拉橡皮条,使得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 力效果相同的力,故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F′,由于误差的存在 F 和 F′ 方向并不重合。
动
答案
解析 从 A 到 B 的过程中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 B 点后,小球的 重力先大于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逐渐减小,当小球的重力等于弹 力时,加速度为 0,速度达到最大,继续向下运动时,小球的弹力大于重力, 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逐渐增大,所以从 B 到 C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 后增大,故 B、C 正确,A、D 错误。
D.若泵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增大为原来的 2 倍时,泵车的加速度将大于
2a
答案
解析 泵车受到的重力和泵车对地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不同,不可能 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车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故 B 错误;惯性的大小取决于质量,系安全带不会改变司 机的惯性大小,故 C 错误;牵引力增大为原来的 2 倍,阻力不变,所以加 速度 a′=2Fm-f=2F-mf+f=2a+mf >2a,故 D 正确。
解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13.(6 分)“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 定橡皮条的图钉的位置,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的位置,OB 和 OC 为细 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步步高】(新课标)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3-3

物理人教版选修3-3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则该物质的分子质量和m kg水中所含氢原子数分别是()A.MNA,19mNA×103B.MNA,9mNAC.MNA,118mNA×103D.NAM,18mNA2.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水分子间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B.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表现为斥力C.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r0(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r0时,分子力为零,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3.下列说法不符合分子动理论观点的是()A.用气筒打气需外力做功,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作用B.温度升高,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悬浮颗粒的分子运动剧烈C.相距较远的两个分子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D.相距较远的两个分子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引力先增大后减小4.关于物体的内能,正确的说法是()A.温度、质量相同的物体具有相等的内能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C.机械能越大的物体,内能也一定越大D.温度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5.关于液晶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液晶态只是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具有的状态B.因为液晶在一定条件下发光,所以可以用来做显示屏C.液晶表现各向同性的性质D.笔记本电脑的彩色显示器,是因为在液晶中掺入了少量多色性染料,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它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所以显示出各种颜色6.下列情况晾出的湿衣服最不容易干的是()A.气温5℃,绝对湿度5.058×102 Pa B.气温10℃,绝对湿度6.754×102 PaC.气温15℃,绝对湿度1.023×103 Pa D.气温20℃,绝对湿度2.320×103 Pa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状态,要使它的压强经过变化又回到初始状态值,用下列哪些方法可能实现()A.先保持温度不变,使它的体积膨胀,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降低温度B.先保持温度不变,使它的体积缩小,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降低温度C.先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接着保持温度不变而使它的体积膨胀D.先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接着保持温度不变而使它的体积缩小图18.如图1所示,a,b,c三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一端封闭,管内各用相同长度的一段水银柱封闭了质量相等的空气,a管竖直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b管竖直向上做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c管沿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下滑,若空气温度始终不变,当水银柱相对管壁静止时,a,b,c三管内的空气柱长度La、Lb、Lc间的关系为()A.Lb=Lc=LaB.Lb<Lc<LaC.Lb>Lc>LaD.Lb<Lc=La图29.如图2所示为A、B两部分理想气体的V-t图象,设两部分气体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气体,根据图中所给条件,可知()A.当t=273℃时,气体的体积A比B大0.2 m3B.当tA=tB时,V A∶VB=3∶1C.当tA=tB时,V A∶VB=1∶3D.A、B两部分气体都做等压变化,它们的压强之比pA∶pB=3∶110.图3如图3所示,玻璃管A和B同样粗细,A的上端封闭,两管下端用橡皮管连通,两管中水银柱高度差为h,若将B管慢慢地提起,则()A.A管内空气柱将变长B.A管内空气柱将变短C.两管内水银柱高度差将增大D.两管内水银柱高度差将减小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11.图4(9分)(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用移液管量取0.25 mL油酸,倒入标注250 mL的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250 mL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筒中滴入1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达到量筒中1 mL的刻度,再用滴管取配好的油酸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2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4所示.坐标格正方形的大小为2 cm×2 cm,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m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估算出油膜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计算出的分子直径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A.油酸分子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半格的方格D.求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时,1 mL的溶液滴数多计了10滴12.(9分)如图5所示,在水和汽达到动态平衡时,测得水柱长206 mm,水银柱长723.3 mm.已知大气压为760 mmHg,则水的饱和汽压为________mmHg.如把图中的管上提1 cm(未脱离水银槽),则管中水银面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水的饱和汽压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5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13.(8分)已知地球表面大气压强为p0,地球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周围大气层的厚度为h,空气的摩尔质量为μ,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试估算地球大气层分子的平均距离.14.(10分)图6如图6所示,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管,其水平部分长为L,U形管绕开口臂的轴线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长为L的水银柱封闭一段气柱,若处于U形管水平部分的水银柱的长度为L2,则被封闭气柱的压强为多少?[设水银的密度为ρ(kg/m3),大气压强是p0(Pa)]15.(12分)一个自行车内胎的容积是2.0 L.用打气筒给这个自行车打气,每打一次就把1.0×105 Pa的空气打进去125 cm3.设打气前胎内有0.5 L压强为1.0×105 Pa的空气,打了20次,胎内的压强有多大?(假定空气的温度不变)16.(12分)图7甲中的实线表示1 mol 的理想气体发生状态变化时的p -V 图线,变化过程是由状态A 出发,经过B 、C 、D 各状态,最后又回到状态A ,试将这全部过程准确画在图乙所示的p -T 图中.图7期中检测1.A [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故其分子质量为M NA ;mkg 水所含水分子的摩尔数为m×10318,故所含氢原子数为m×10318×NA×2=mNA×1039,故选项A 正确.]2.ABC [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选项A 正确.通常水的分子间距离大约为r0(10-10m),所以稍微一压缩,分子间就表现为斥力,故很难压缩,B 正确.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r =r0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力为零;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 正确.弹簧弹力不是分子力的对应表现,D 错误.] 3.ABD [用气筒打气需外力做功,是因为气体压强增大的缘故;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液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相距较远的两个分子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分子间引力增大.]4.B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质量相同,分子个数不一定相同,分子势能也不一定相同,故A 、D 错误.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没有必然的联系,内能与热运动相对应,机械能与机械运动相对应,内能由物体的温度、体积、分子数决定,而机械能由物体运动的速度、离地高度等条件决定,故C 错误,B 正确.]5.D [液晶态可在一定温度范围或某一浓度范围存在,它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在外加电压下,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 6.D7.BC [如图所示的p -V 图象中,a 为气体的初状态.先作出通过a 点的等压线(虚线),然后根据题意作出对应的状态变化图线.过程A 的图线如图中的a→c→d ,过程B 的图线如图中的a→e→b1,过程C 的图线如图中a→f→b2,过程D 的图线如图中的a→f→g ,很容易看出,在这四个过程中,只有过程B 、C 的图线能与等压线相交,符合题设要求.]8.D [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 ,气体状态经变化达到稳定后,对水银柱应用牛顿第二定律,a 管:p0S +mg -paS =ma ,a =g ,解得pa =p0,b 管:pbS -mg -p0S =ma ,a =g ,解得pb =p0+2mg S ,c 管:mgsinθ+p0S -pcS =ma ,gsinθ=a ,解得pc =p0,又因为三管内空气质量相等,温度相同,所以三管内空气的pV =恒量,pa =pc<pb 故La =Lc>Lb ,选项D 正确.] 9.AB [由图象可知,A 、B 两部分气体都发生等压变化,所以它们在相同温度下体积之比不变.]10.BC [将B 管慢慢提起,可以认为气体温度不变.A 中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所以气柱将变短,而pA =p0+ph ,所以高度差增大.] 11.(1)2.4×10-2 8×10-10 (2)A解析 (1)油膜面积的估算可以先数出油膜所覆盖的整个方格数,不足半个格的舍去,多于半个格的算1个格,再计算总面积.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先计算2滴溶液中所含油酸的体积,即为油膜的体积,再除以油膜面积即得分子直径.(2)由公式d =VS 可知,d 偏大,则可能油酸体积V 偏大或油膜面积S 偏小.12.21.6 上升 变小 解析 h =ρ水ρ汞h 水=113.6×206mm =15.1mm ,所以p 汽=p0-p 汞-p 水=(760-723.3-15.1)mmHg =21.6mmHg ,若将管上提,设汽的体积不变,由p 汽=p0-(p 汞+p 水),可得p汞增大,所以p 汽减小,V 汽增大,即管中水银面上升,饱和汽压变小.13.3+-R3]gμ3NAp0R2解析 地球表面空气的质量M =4πp0R2g ,总分子数为n =MNA ,大气总体积V =43π(R +h)3-43πR3,则分子间平均距离d =3Vn,解得d =3+-R3]gμ3NAp0R214.38ρL2ω2+p0-12ρgL解析 设U 形管横截面积为S ,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取水平部分水银柱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圆周运动知识及牛顿第二定律,得 pS +12ρgLS -p0S =12ρLSω2·34L ,所以p =38ρL2ω2+p0-12ρgL.点拨 本题是一个关于圆周运动过程中求压强的问题,要用到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计算公式及圆周运动的半径来确定. 15.1.5×105Pa解析 对打气20次后内胎中的气体研究:①⎩⎪⎨⎪⎧p1=1.0×105Pa ,V1=+ ②⎩⎪⎨⎪⎧p2=?V2=2.0L.由p1V1=p2V2得,p2=p1V1V2=1.0×105×32Pa =1.5×105Pa.点拨 (1)非等质量问题要转化为质量不变的问题.(2)内胎中原本有一部分气体,勿漏掉.16.见解析 解析由图甲可知状态A 的p =1atm ,V =22.4L ,所以T =273K ,在图乙中确定A 点.由A→B ,气体发生了等压变化,因为VB =2V A ,所以TB =2TA ,在图乙中确定了B 点. 由B→C ,气体发生了等容变化,因为pC =2pB ,所以TC =2TB ,在图乙中确定了C 点. 由C→D ,气体发生了等温变化,且pD =2pC ,所以在图乙中确定了D 点.如图所示.。
新教材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测评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模块综合测评(一)(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非接触式体温测量仪可以通过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测量体温,紫外线灯可以在无人的环境下消杀病毒。
红外线和紫外线相比较()A.红外线的光子能量比紫外线的大B.真空中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的长C.真空中红外线的传播速度比紫外线的大D.红外线的频率比紫外线高,根据ε=hν可知,红外线的光子能量比紫外线的光子能量小,A、D 错误;红外线的频率比紫外线低,由λ=知,在真空中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的波长长,B正确;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错误。
2.静电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压输电线上方有两根导线与大地相连是为了免遭雷击B.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会被电死C.燃气灶的电子点火器的放电电极做成钉尖形比球形好D.打雷时,待在汽车里比待在大街上要安全,把高压线屏蔽起来,可免遭雷击,A正确;小鸟的两只脚之间的距离很小,所以小鸟的两只脚之间的电压很小,不会对小鸟造成伤害,B错误;燃气灶的电子点火器运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钉尖形电极比球形好,C正确;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是一个比较好的“避雷所”,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3.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小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小,灯丝的温度较低。
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大,灯丝的温度较高。
已知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 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1 A,则灯泡两端电压为2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可能是()A.0.5 AB.0.6 AC.0.8 AD.1 A1V时,灯泡灯丝的电阻为2Ω;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时,灯泡灯丝的电阻为3Ω,所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灯泡灯丝的电阻2Ω<R<3Ω,由I=得此时的电流 A<I<1A,故C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质量均匀的环,故A 错误;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这一点,这一点就叫物体的重心,所以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等效作用点,故B 错误,C 正确;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故D 错误。
2.【答案】D【解析】新茶杯受到重力,会与桌面间相互挤压,茶杯和桌面在力的作用下同时发生微小形变,产生弹力,茶杯受到两个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引起,同样,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也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引起的,故C 错误,D 正确;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茶杯的重力,由于压力与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同,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故A 错误;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桌面上的,故B 错误。
3.【答案】C【解析】斜面的倾角为,对小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木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F 'N和平行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 ;由平衡知识可知,F' =mg cos,F'f =mg sin,由题意可知逐渐变大,f N故F' 逐渐减小,F' 逐渐变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C 正确。
故选C。
N f4.【答案】B【解析】A 图表示F与F的合力是1 F,选项A 错误;B 图表示F与2 1F的合力是F,选项B 正确;C 图表2示F与F的合力是F,选项C 错误;D 图表示F、F、2 1 2 F的合力为零,选项D 错误。
15.【答案】B【解析】设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力为T,物块Q与P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mg①,对Q物块,根据共点f力平衡条件有T F②,对物块P受力分析,受拉力F,Q对P向左的摩擦力F,地面对P物块向左的摩f f擦力F'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 F F' T③,地面对P物块向左的摩擦力为'f (2 )F m g④,由 f f f①②③④式联立可以解得F4mg,B 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模块素养检测

模块素养检测
刷速度
10.一质量为 1 kg 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记为 t=0),物体的x-t 图 t
像如图所示(图中横轴为 t,纵轴为x),横、纵截距分别为-2 s 和 1 m/s,g 取 10 m/s2,忽略空气阻力, 由此可以 t
推知( AB )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 m/s2
A.mg,mg B.mg,1.2mg C.1.2mg,mg D.1.2mg, 1.2mg
解析
作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由相似三角形法可 得 G′ = F = N ,其中 OP=OO′=R,O′P=1.2R ,可得
OO′ O′P OP 支持力 N=mg,弹簧的弹力 F=1.2mg.故 B 正确.
模块素养检测
刷速度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带有挂钩的小球套在倾角为θ的细杆上,恰能沿细杆匀速下滑.若下滑过程 中小球所受细杆的作用力大小为 F,且小球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仅增大θ(θ<90°),小球被释放后仍能沿细杆匀速下滑 B.仅增大θ(θ<90°),小球被释放后所受细杆的作用力小于 F C.θ不变,仅在挂钩上再挂一个物体,小球被释放后将沿细杆加速下滑 D.θ不变,仅在挂钩上再挂一个物体,小球被释放后所受细杆的作用力大小仍等于 F
模块素养检测
刷速度
3.从光滑斜面上某一位置先后由静止释放 A、B、C、D 四个小球(小球可以看成质点),已知相邻两小 球释放的时间间隔为 0.1 s.某时刻拍下一张照片,四个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测出 AB、BC、CD 间距离分 别为 xAB=5 cm,xBC=10 cm,xCD=15 cm,则( D )
物理 必修第一册 RJ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剖析版

6.如图所示是给墙壁刷涂料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把 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上。撑竿的重力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处
缓缓上推涂料滚,设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 F1 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 F2 则( )
A. F1 增大 F2 减小 B. F1 增大 F2 增大 C. F1 减小 F2 减小 D. F1 减小 F2 增大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粗糙斜面向上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检测1

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1.某位探险家因对所到目的地的地形情况不了解,因此慢慢前行.由于走进了沼泽地,这位探险家突然往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突然下沉时,由于人只受到重力与支持力,所以这两个力平衡B.因为此时在下沉,所以人受到的支持力小于人对沼泽地的压力C.人下沉的原因是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D.人下沉的原因是重力大于人受到的支持力『答案』 D『解析』当人突然下沉时,人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人受到的支持力,选项D正确,A错误;人受到的支持力与人对沼泽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C错误.2.(2019·夏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答案』 C3.(2019·成都七中高一月考)甲、乙两辆车在同一水平直道上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 .乙车在0~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4 m/sC .在0~10 s 内,甲、乙两车相遇一次D .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 点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 m/s『答案』 D『解析』 x -t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题图可知,甲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错误;乙车在0~10 s 内的位移x =(0-8) m =-8 m ,则平均速度为v =x t =-810 m/s =-0.8m/s ,所以乙车在0~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 ,B 错误;两图线的交点表示此时两车相遇,根据题图可知,两车相遇两次,C 错误;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由图线斜率变化情况可知,乙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以5 s 末的速度大小等于0.8 m/s ,则P 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 m/s ,D 正确.4.(2018·太原五中高一月考)在汽车的维修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图2所示是剪式千斤顶的示意图,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F =1.0×105 N ,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2A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 NB .若继续摇动把手使两臂靠拢,两臂受到的压力均增大C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为1.0×105 ND .若继续摇动把手使两臂靠拢,两臂受到的压力均减小『答案』 B『解析』 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与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 N ,选项A 、C 正确;若继续摇动把手使两臂靠拢,两臂间的夹角变小,根据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均减小,选项B 错误,D 正确.5.如图3所示,静止的粗糙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以速度v 匀速下滑,滑到传送带正中央时,传送带开始以速度v ′逆时针匀速运动,则此过程木块从A 滑到B 所用的时间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时木块从A 滑到B 所用的时间相比较( )图3A .两种情况相同B .前者短C .前者长D .不能确定『答案』 A『解析』 传送带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平行于传送带向上,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仍平行于传送带向上,所以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相同,运动规律相同,选项A 正确.6.(2018·湛江市期末)如图4,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半球形物体A 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光滑球B ,则( )图4A .A 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 +m )gB .A 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 .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R +r R mgD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rRmg『答案』 C『解析』 对AB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相对地面无相对运动趋势,故不受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支持力等于整体的重力,大小为(M +m )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整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 +m )g ,故A 、B 错误; 对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知识,有:F =mg cos θ=R +rR mg ,F T =mg tan θ=(R +r )2-R 2Rmg ,故C 正确,D 错误.7.如图5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在水平面上撞向弹簧,当滑块将弹簧压缩了x 0时速度减小到零,然后滑块又被弹簧向右弹开.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弹簧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整个过程中弹簧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5A .滑块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先做加速运动,离开弹簧后才做减速运动B .滑块与弹簧接触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2kx 0mC .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做减速运动D .滑块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形变量x =μmg2k时,滑块的速度最大『答案』 C『解析』 滑块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以弹簧弹力与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平衡的位置为界,此前做加速运动,此后做减速运动,而不是离开弹簧后才减速,A 错;当弹力和摩擦力同向,且弹力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因此有kx 0+μmg =ma m ,最大加速度为kx 0m +μg ,B 错;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弹力与摩擦力始终同向且与滑块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滑块始终做减速运动,C 对;滑块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当弹力与摩擦力相等,即kx =μmg 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此时弹簧形变量x =μmg k,D 错.8.(2018·南通中学高一质检)如图6,水平地面上放置一斜劈,斜劈的斜面光滑,将一物块放置在斜劈上并对物块施加一平行于斜劈斜面向下的力F ,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若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地面对斜劈的弹力大于斜劈与物块的重力之和C.若F增大,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也增大D.若F反向,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也反向『答案』 A『解析』设物块的质量为m,斜劈的质量为M,斜劈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在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对斜劈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θ,保持不变,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由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可知斜劈所受合力为零,则物块对斜劈的压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mg cos θsin θ与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选项A正确.对斜劈分析可知,地面对斜劈的弹力F N等于斜劈的重力Mg与物块对斜劈的压力的竖直分力mg cos2θ之和,即F N=Mg+mg cos2θ<Mg+mg,选项B错误.无论F增大还是反向,物块对斜劈的压力均不变,故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不变,选项C、D错误.9.(2019·广元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有四个物体A、B、C、D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7甲所示,C、D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图7A.物体A、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A、B之间距离逐渐增大C.t=3 s时,物体C、D的速度相同D.t=3 s时,物体C、D之间距离最小『答案』BC『解析』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甲可知,物体A、B的位移-时间图线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故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由题图甲可知,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A的速度大于物体B的速度,因为物体A、B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所以物体A、B之间距离逐渐增大,B正确;由题图乙可知,物体C、D的图线在t =3 s时交于一点,此时速度一定相同,C正确;由题图乙可知,前3 s内,物体D的速度较大,物体C、D之间距离随时间增大,3 s后物体C的速度较大,物体C、D之间距离随时间减小,直到物体C追上物体D,所以t=3 s时,物体C、D之间距离最大,D错误.10.(2019·泰安一中期中)如图8所示,OA为一遵从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水平地面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绳处在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为紧靠绳的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OB等于弹性轻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之缓慢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弹性轻绳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作用于A的力应()图8A.支持力逐渐增大B.摩擦力保持不变C.摩擦力逐渐增大D.F逐渐增大『答案』BD『解析』设弹性轻绳的劲度系数为k,AB的长度为h,将A向右拉一段距离后弹性轻绳的伸长量为x,如图所示,原来地面对滑块A的支持力F N1=mg-kh,当向右拉一段后的支持,可得F N2=F N1,故A错误;根据滑动摩擦力F f=μF N,知力F N2=mg-kx sin α,而sin α=hx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故B正确,C错误;F=kx cos α+F f,运动过程中x和cos α变大,F f不变,所以F变大,故D正确.11.如图9甲,某人正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与绳子对货物竖直向上的拉力F 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 ,由图可以判断( )图9A .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 的值a M =-gB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 的值F T N =mgC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mD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1m『答案』 ABD『解析』 对货物受力分析,受重力mg 和拉力F 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g =ma ,得a =F Tm-g ;当F T =0时,a =-g ,即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 的值a M =-g ,故A 正确; 当a =0时,F T =mg ,故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 的值F T N =mg ,故B 正确;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1m,故C 错误,D 正确.12.(2018·湛江市期末)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10所示.设运动员质量为M ,吊椅的质量为m ,且M >m ,不计定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a 加速上升时,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F T 及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F N 分别为( )图10A .F T =(m +M )(a +g )2B .F T =M (a +g )+mg2C .F N =(M -m )(a +g )2D .F N =(M -m )(g -a )2『答案』 AC『解析』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F T -(M +m )g =(M +m )a ,解得轻绳的拉力F T =(M +m )(a +g )2,故A 正确,B 错误;隔离对运动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F N ′-Mg =Ma ,解得F N ′=Mg +Ma -F T =(M -m )(a +g )2,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F N =F N ′=(M -m )(a +g )2,故C 正确,D 错误.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3.(6分)如图11所示,某小组同学利用DIS 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 、B 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 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并可沿固定的圆弧形轨道移动.B 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一轻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 点构成支架,调整轨道位置使得O 点位于轨道的圆心处,保持杆沿水平方向.随后按如下步骤操作:图11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 =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绳在O 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 ,改变θ 角; 重复上述步骤①②③④,得到图示数据表格a .(1)根据表格a ,可知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的力________(选填“F 1”或“F 2”),并求得钩码质量为______ kg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2)换用不同钩码做此实验,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数据表格b .则表格b 中30°所对应的F 2 空缺处数据应为________; 表格aF 1/N 1.001 0.580 … 1.002 … F 2/N -0.868 -0.291 … 0.865 … θ30°60°…150°…表格bF1/N 1.103……F2/N……θ30°60°…(3)实验中,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而不是其他的形状)轨道移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A.方便改变A传感器的读数B.方便改变B传感器的读数C.保持轻杆右端O的位置不变D.方便改变细绳与杆的夹角θ『答案』(1)F1(1分)0.05(1分)(2)-0.955(2分)(3)C(2分)『解析』(1)因绳子只能提供拉力,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对结点O受力分析有F1sin 30°=mg,解得m≈0.05 kg.(2)对O点受力分析,O点受到F1、F2和钩码向下的拉力,根据几何关系可知,F2=F1cos 30°=1.103×32N≈0.955 N,因为B受到的是压力,所以F2空缺处数据应为-0.955.(3)实验中,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轨道移动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轻杆右端O的位置不变,从而保证OB水平,故选C.14.(6分)(2018·北大附中高一期中)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他们将质量为m1的物体a与质量为m2的物体b(m1<m2)通过轻绳悬挂在定滑轮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竖直方向上,物体a通过铁夹与纸带相连接.开始时物体a与物体b均处于静止状态,之后将它们同时释放.图12图13所示为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O点是这段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 、B 、C 、D 四点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在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13(1)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2)实验时要在接通打点计时器之________释放物体(选填“前”或“后”).(3)将各计数点至O 点的距离依次记为s 1、s 2、s 3、s 4,测得s 2=1.60 cm ,s 4=6.40 cm ,则打点计时器打下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图14(4)同学们根据测出的物体a 的上升高度s 与相应的时间t ,描绘出如图14所示的s -t 2图线,由此可以求出物体a 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答案』 (1)0.1(1分) (2)后(1分) (3)0.24(2分) (4)0.80(2分)『解析』 (1)因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5=0.1 s.(2)实验时要在接通打点计时器之后释放物体.(3)打下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 C =s BD 2T =(6.40-1.60)×10-22×0.1m/s =0.24 m/s.(4)因为s =12at 2,根据s -t 2图线可得a =0.80 m/s 2.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0分)15.(8分)出租车上安装有速度表,计价器里安装有里程表和时间表,出租车载客后,从10时10分55秒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s 时,速度表显示54 km/h. (1)求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2)出租车以相同的加速度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表显示108 km/h 时,出租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时间表显示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示数应为多少?(出租车启动时,里程表示数为零)『答案』 (1)75 m (2)2 700 m『解析』 (1)v 1=54 km/h =15 m/s ,根据速度公式,得到a =v 1t 1=1510 m/s 2=1.5 m/s 2(1分)再根据位移公式,得到x 1=12at 12=12×1.5×102 m =75 m(1分) 这时出租车距出发点75 m(2)v 2=108 km/h =30 m/s ,根据v 22=2ax 2(1分)得出租车匀加速运动过程的位移x 2=v 222a =3022×1.5m =300 m(1分) 设经历的时间为t 2,根据v 2=at 2(1分)得t 2=v 2a =301.5s =20 s(1分) 这时出租车时间表应显示10时11分15秒.出租车匀速运动的时间t 3=80 s ,匀速运动的位移x 3=v 2t 3=30×80 m =2 400 m(1分) 所以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应显示的示数为x =x 2+x 3=(300+2 400) m =2 700 m(1分)16.(10分)“娱乐风洞”是集高科技与惊险于一体的娱乐项目,表演者通过调整身姿,来改变所受的向上风力的大小,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H .假设站立时表演者所受的向上风力为体重的14,横躺时表演者所受的向上风力为体重的2倍.如图15所示,表演开始时开启风力,表演者先以站立身姿从A 点由静止下落,经过B 点时立即调整为横躺身姿,运动到最低点C 处恰好减速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5(1)表演者在AB 段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BC 段的距离.『答案』 (1)34g (2)37H『解析』 (1)设表演者质量为m ,站立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1=ma 1(1分)F 1=14mg (1分) 解得a 1=34g (1分) (2)横躺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mg =ma 2(1分)F 2=2mg (1分)解得a 2=g (1分)设AB 段距离为h 1,BC 段距离为h 2,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则加速过程:v 2=2a 1h 1(1分)减速过程:v 2=2a 2h 2(1分)又H =h 1+h 2(1分)解得h 2=37H .(1分) 17.(10分)(2019·湛江市期末)质量为m 2=2 kg 的长木板A 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物块B (可看作质点)的质量为m 1=1 kg ,放在木板A 的左端,物块B 与木板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木板A 的右端,让木板A 和物块B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16所示.当木板A 和物块B 的速度达到2 m/s 时撤去拉力,两者停止运动时物块B 恰好滑到木板A 的右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求:图16(1)在拉力F 作用下,要使木板A 和物块B 不发生相对滑动,求拉力F 的最大值;(2)撤去拉力后木板A 的滑动时间;(3)木板A 的长度.『答案』 (1)18 N (2)0.4 s (3)0.6 m『解析』 (1)当木板A 和物块B 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拉力达到最大以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 1g =m 1a 1(1分)可得a 1=μ1g =2 m/s 2(1分)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2(m 1+m 2)g =(m 1+m 2)a 1(1分)故得最大拉力:F =18 N(1分)(2)撤去F 后A 、B 均做匀减速运动,B 的加速度大小仍为a 1,设此时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以A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 1+m 2)g -μ1m 1g =m 2a 2,(1分)解得a 2=5 m/s 2(1分)故A 滑动的时间t =v a 2=25s =0.4 s .(1分) (3)撤去F 后A 滑动的距离x 1=v 22a 2=222×5m =0.4 m(1分) B 滑动的距离x 2=v 22a 1=222×2m =1 m ,(1分) 故木板A 的长度L =x 2-x 1=0.6 m .(1分)18.(12分)(2018·上海中学高一月考)水平面上固定一斜面体,其斜面足够长且光滑,倾角α=53°,水平面与斜面的交界处为一小段光滑圆弧(图中未画出),一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静止于A 点,现在对小物块施加一与水平方向成α=53°的恒力F ,如图17甲所示.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在AB 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到达B 点时迅速撤去恒力F .(已知sin 53°=0.8,cos 53°=0.6,取g =10 m/s 2)图17(1)求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F 的大小;(2)求小物块从B 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 点所用的时间;(3)小物块能否返回A 点?若能,计算小物块通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若不能,计算小物块停止运动时离B 点的距离.『答案』 (1)11 N (2)0.5 s (3)不能 0.4 m『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小物块在AB 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1=Δv Δt =2.0-04.0-0m/s 2=0.5 m/s 2(1分)以小物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α-μ(mg -F sin α)=ma 1(1分)得F =ma 1+μmgcos α+μsin α=2×0.5+0.5×2×100.6+0.5×0.8N =11 N(1分) (2)由题图乙可知,小物块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2.0 m/s(1分)在BC 段运动时,有mg sin α=ma 2(1分)得a 2=g sin α=8 m/s 2(1分)小物块沿斜面从B 点运动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从最高点回到B 点所用时间相等,有t 总=2v B a 2=2×2.08 s =0.5 s(1分) (3)小物块从B 向A 运动过程中,有μmg =ma 3(1分)得a 3=μg =0.5×10 m/s 2=5 m/s 2(1分)滑行的位移大小x =v B 22a 3=2.022×5m =0.4 m(1分) 而x AB =v B 2t =2.02×4.0 m =4.0 m(1分) 因x <x AB ,故小物块不能返回A 点,停止运动时离B 点的距离为0.4 m .(1分)。
2020-2021学年物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分级训练:模块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帆船前进时,船员感觉岸上的树木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考系是()A.树木B.河岸C.帆船D.天空解析:帆船前进时,船员感觉岸上的树木向后运动,说明船员选择的参考系是其所在的帆船.而相对于河岸和天空,树木均是静止的.选项C正确.答案:C2.单脚站立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对在练此动作的人进行受力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人B.支持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人身上C.重力的受力物体是人D.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解析: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其反作用力是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人,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并非相互作用力.选项C正确.答案:C3.冰壶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A.重力、支持力B.重力、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推力解析: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重力和支持力,冰壶最终会停止,是因为它还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于冰壶已被掷出,不再受到推力,故选项C正确.答案:C4.打印机是现代办公不可或缺的设备,正常情况下,进纸系统能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进纸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设图中刚好有10张相同的纸,每张纸的质量均为m,搓纸轮按图示方向转动带动最上面的第1张纸向右运动.搓纸轮与纸张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纸张与纸张之间、纸张与底部摩擦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第1张纸受到搓纸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μ2mgC.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为0D.要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应要求μ1>μ2解析:第1张纸上表面受到搓纸轮施加的静摩擦力F f,方向向右,第1张纸下表面受到第2张纸施加的滑动摩擦力F f',方向向左,则F f'=μ2(mg+F),F为搓纸轮对第1张纸的压力;F f=F f'<μ1F,正常情况下,F>mg,故必有μ1>μ2;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及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都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大小均为F f'.选项D正确.答案:D5.自卸车常用于土方、砂石、散料等的运输工作.如图所示,当自卸车的车厢从水平倾斜到一定程度时,车厢上的货物(如集装箱)就会自动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厢倾角越大,集装箱对车厢的压力越大B.车厢倾角越大,集装箱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C.集装箱静止在倾斜车厢上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D.集装箱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解析:集装箱处于平衡状态时,则有mg sinθ=F f,F N=mg cosθ,车厢倾角越大,车厢与集装箱间的压力F N越小;动摩擦因数与倾角无关;集装箱静止在倾斜车厢上时,受力平衡,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集装箱滑动后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故选项D正确.答案:D6.关于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0,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一定为0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来看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来看,物体所受合力为0.某一时刻速度为0的物体,合力不一定为0,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如静止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的人.故选项C正确.答案:C7.物体以12 m/s的初速度在水平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大小是0.8 m/s2,经20 s物体发生的位移是()A.80 mB.90 mC.100 mD.110 m解析:物体减速为0的时间为t==s=15 s,因为15 s<20 s,所以经过20 s 物体早已停止运动.故其位移为x==90 m,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答案:B8.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取10 m/s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 500 N,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A.150 kgB.100kgC.200 kgD.200kg解析: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T=F f+mg sin 30°,F f=μF N,F N=mg cos 30°,代入数据解得m=150 kg,故选项A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遇到动能的表达式E k=mv2.关于动能的单位,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kg·m2/s2B.N·m/sC.·D.N·m解析:由E k=mv2得动能的单位是kg·(m/s)2=kg·m2·s-2=kg·m·m·s-2= N·m,选项A、D正确.答案:AD10.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这一现象表明()A.电梯一定在下降B.电梯可能在上升C.小铁球处于超重状态D.小铁球处于失重状态解析: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说明小铁球受到的拉力小于重力,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发生失重现象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下,物体可能加速下降,也可能减速上升,故选项B、D正确.答案:BD1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时刻/s 1.0 2.0 3.0 4.0 5.0 6.0速度/(m·s-1) 3.0 6.0 9.0 12 15 18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B.汽车前6 s内的位移为54 mC.汽车第8 s末的速度为24 m/sD.汽车运动第7 s内的位移为16 m解析:汽车的加速度a=m/s2=3 m/s2,选项A错误.根据x=at2得前6 s 内的位移x6=×3×62m=54 m,选项B正确.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得,v4=,所以v8=2v4=2×12 m/s =24 m/s,选项C正确.汽车第1 s内的位移为x1=a=×3×12m=1.5 m,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5∶…∶(2n-1),得x1∶x7=1∶13,故x7=19.5 m,选项D错误.答案:BC12.在倾角为θ=30°的长斜面上有一滑块,质量m=2 kg.该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滑块下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阻=kv.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直线l是t=0时v-t图像的切线,g取10 m/s2.则()A.k=3 N·s/mB.k=4 N·s/mC.μ=0.23D.μ=0.58解析:明确滑块达到最大速度后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v-t图像可知,滑块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终以最大速度v m= 2 m/s做匀速直线运动.t=0时,滑块的速度为0,空气阻力为0,滑块的加速度最大,此时的加速度a0=3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μmg cosθ= ma0,联立并代入数据得μ=0.23;当速度达到v m=2 m/s后,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mg sinθ-μmg cosθ-kv m=0,k==3 N·s/m.答案:A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6分)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某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小聪、小明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小聪在实验室里找到一个弹簧测力计,按图甲所示安装细线和测力计后,他用力缓慢竖直向下拉测力计,直到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细线没有断裂),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将F记为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甲乙小明在实验室里还找到一把刻度尺和一个玩具小熊,接着进行了如下的操作:A.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l,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玩具小熊的重力G;B.按图乙所示安装玩具小熊、细线(玩具小熊悬挂在细线的中点);C.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直到细线断裂,读出此时两手间的水平距离d;D.利用平衡条件算出结果.在不计细线质量和伸长影响的情况下,请回答:(1)小明算出的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用l、G、d表示);两位同学中,(选填“小聪”或“小明”)的测量结果较准确.(2)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字母).A.细线上的拉力大小不变B.细线上的拉力减小C.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不变D.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增大解析:(1)当细线断裂时,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细线的最大拉力.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的余弦值cosθ=,根据平衡有2F T cosθ=G,解得最大拉力F T=.小聪的方案中,测力计示数达到量程时细线未断裂,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明显大于测力计的量程,所以小明的测量结果较准确. (2)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的过程中,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得出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不变,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细线上的拉力增大,选项C正确.答案:小明(2)C14.(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甲(1)他先保持沙和沙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质量的倒数,数据如下表.请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a-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小车加速度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a/(m·s-2)小车的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质量的倒数/kg-1乙丙(2)再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丙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用描点法作图,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a=.(2)a-F图线表明对小车施加一个较小的力时,小车没有加速度,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答案:(1)见解析图.a=(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15.(10分)如图所示,A与B两滑块叠放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绳将B系于竖直的墙面上,已知A与B所受的重力分别为G A=40 N,G B=20 N,B与A及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当水平力F=20 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μ为多大?(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A上表面受的摩擦力为F f1=μG B,A下表面所受摩擦力为F f2=μ(G A+G B),要使A物体被匀速拉出,必须满足F=F f1+F f2,代入数据得μ=0.25.答案:0.2516.(10分)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工厂等.下图为一水平传送带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0=2 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的工件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工件的滑动摩擦力使工件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A、B 之间的距离为l= 10 m,g取10 m/s2.求工件从A处运动到B处所用的时间.解析:设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加速的时间为t1,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代入数据可得a=2 m/s2;工件加速运动的时间t1=,代入数据可得t1=1 s;此过程工件发生的位移x=a,代入数据可得x=1 m;由于x<l,所以工件与传送带同速时,工件没有滑离传送带.设工件随传送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则t2=,代入数据可得t2=4.5 s;所以工件从A处运动到B处的总时间t=t1+t2=5.5 s.答案:5.5 s17.(12分)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滑动,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1)物块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1、a2;(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x;(3)斜面的倾角θ.解析:(1)物块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1==m/s2=8 m/s2,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2==2 m/s2.(2)由位移公式有x=v0t1=1 m,即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1 m.(3)设物块质量为m,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有ma1=mg sin θ+μmg cos θ,ma2=mg sin θ-μmg cos θ,解得θ=30°.答案:(1)8 m/s2 2 m/s2(2)1 m(3)30°18.(13分)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t=0时刻经过乙车身边,此时乙车的速度为2 m/s,加速度为0.2 m/s2.若甲、乙两车同向运动,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当乙车的速度多大时,乙车落后于甲车的距离最远?这个最远的距离是多大?(2)当乙车的速度多大时,乙车追上甲车?乙车追上甲车用多少时间?解析:(1)甲、乙速度相等时,乙落后甲最远,设速度相等时经过的时间为t,则v甲=v乙=v乙0 +at,t==s=40 s.在这段时间里,甲、乙的位移分别为x甲=v甲t=10×40 m=400 m,x乙==m=240 m.最远的距离x max=x甲-x乙=160 m.(2)设经过时间t'乙车追上甲车,则位移关系为x甲'=x乙',即v甲t'=v乙0t'+at'2,解得t'=80 s,或t'=0(不合题意,舍去).则乙车的速度为v=v乙0+at'=2 m/s+0.2×80 m/s=18 m/s.答案:(1)10 m/s160 m(2)18 m/s80 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必修1模块(全册)过关检测题

高中物理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高一必修 1 模块(全册)过关检测题(答题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选错或不答的不得分。
)1.关于描述运动的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s 内经过的行程与位移的大小必然相等B.2013 年 9 月 8 日,在全运会田径男子100 米决赛中,张培萌以10 秒 08 夺冠,这里的“10秒 08”表示时间C.瞬时速度的大小平时称为速率,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运动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就越大。
2.将一本书水平放在桌面上静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在数值上等于书受的重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书碰到桌面的压力产生形变而产生的D.书能静止,是由于书的重力大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2013年6 月11 日17 时38 分,由长3.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921工位”,于征二号 F 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在轨翱翔15 天,并首次睁开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图 1 是火箭点火升空瞬不时的照片.在这一瞬时关于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 1A.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火箭的速度很小,因此加速度也很小D.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必然很小4.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印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解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照,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刹车线长是14m,则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体是()A . 7m/sB . 10m/s C. 14m/s D . 20m/s5.如图 2 所示,物体 A、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力 F 作用在物体 C 上后,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 C FA . C 不受摩擦力作用AB.B 不受摩擦力作用图 2 C.A 受的各个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D. A、 B、 C 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所受摩擦力为零6.如图 3 所示,质量均为 m 的 A、 B 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圆滑的水平面上, A 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 F 将 B 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 F 撤去,在这瞬时()A BA .B 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FB.B 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FmC.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此后, A 才走开墙壁D.在 A 走开墙壁后, A、B 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7.如图 4 所示,细绳MO 与 NO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同样,长度断增加重物G 重力的过程中(绳OC 不会断)()A . ON 绳先被拉断B.OM 绳先被拉断C.ON 绳和 OM 绳同时被拉断图 3MO >NO,则在不M O NCG图 4D.因无详尽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先被拉断8.如 5(甲),技表演的安全网表示,网的构正方格形,O、 a、 b、 c、d⋯⋯等网的点,安全网水平后,若量m 的运从高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上,下凹至最低点,网dOe、 bOg 均成1200向上的角,如(乙)所示,此 O 点碰到的向下的冲力大小 F , O 点周每根网承受的力的大小()FC.F mg F mgA.FB. D .22569.梯地板上有一个量200 kg 的物体,物体与地板有一感器,物体地板的力随化的象如 6 所示,梯从静止开始向上运,(g=10m/s2)以下正确的是()A .梯做匀速运B. 6s 末的速度1m/sC.7s 内上升的高度14m D .梯上升的最大速度10m/s10.如 7 所示,一根跨圆滑定滑,一端系一个量m 的物,物放在水平川面上,另一端用手拉着。
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1.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C.受弹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D.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的作用2.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推动,于是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D.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3.动物跳跃时将腿部弯曲然后伸直加速跳起.下表是袋鼠与跳蚤跳跃时的竖直高度.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袋鼠跃起离地的瞬时速率约是跳蚤的多少倍?()A.1 000B. 14.右图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下列关于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0~2 s内,A、B两人同向而行B.0~2 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C.在5 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D.在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5.跳伞运动员以5 m/s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 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 取10 m/s2)()A.2 s B. 2 sC.1 s D.(2-2) s6.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力为10 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 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在推力F突然撤去的瞬间,物块受到的合力为()A.8 N,方向沿斜面向下B.5 N,方向沿斜面向下C.8 N,方向沿斜面向上D.3 N,方向沿斜面向上7.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D.在5~6 s内,物体速度逐渐减小8.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中v、a、F f和x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位移,正确的是()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A .mg cos θB .mg tan θC.mg cos θD.mg tan θ10.竖直细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1 kg 的小圆环,圆环左侧系住一劲度系数k =500 N/m 的轻弹簧,已知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圆环始终静止,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当弹簧伸长量x =2.5 cm 时,圆环与竖直杆的摩擦力为零B .当弹簧伸长量x =0.5 cm 时,圆环与竖直杆的弹力F =1.5 NC .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圆环与细杆之间的弹力变小D .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圆环与细杆之间的摩擦力变小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2分)11.(6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 ,他们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 点,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连接弹簧测力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 点,如图所示,此时细绳都与平板平行,用F 1和F 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甲同学F 1和F 2的方向互相垂直,F 1=3.0 N 、F 2=3.8 N ;乙同学F 1和F 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30°,F 1=F 2=4.0 N ;丙同学F 1和F 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 1=F 2=4.0 N.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6分)图(a)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距离如图所示,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和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a-F 图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8分)13.(10分)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 s内通过了8 m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2 s停止,已知汽车的质量m =2×103 kg,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14.(10分)一个质量m=3 kg的物体放在一长木板上,当木板一端抬起使它与水平方向成θ=30°时,物体正好可以沿板面匀速下滑.当木板水平放置时,用多大的水平拉力才能将物体拉动?(g取10 N/kg)15.(12分)如图所示,长12 m、质量50 kg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质量为50 kg的人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均静止,当人以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至板的右端时,立刻抱住立柱,g取10 m/s2,试求:(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2)人在奔跑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3)人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16.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如下图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 m.质量8 t、车长7 m的卡车以54 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1)若此时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 N.求卡车的制动距离.(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1.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C.受弹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D.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的作用解析:相互接触和发生相对运动是产生滑动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故A对.有弹力才能产生滑动摩擦力,两物体接触面间有弹力也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故C错,D对.两物体间有滑动摩擦力必须发生相对运动,但其中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例如,黑板擦在桌面上滑动时,静止的桌子受到黑板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故B错.答案:AD2.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推动,于是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D.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解析:衣橱被推动是由小明所受重力产生的效果,小明的重力可分解为沿两个木板方向的分力,由于两个木板夹角接近18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分力可远大于小明的重力,选项C 正确.答案: C3.动物跳跃时将腿部弯曲然后伸直加速跳起.下表是袋鼠与跳蚤跳跃时的竖直高度.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袋鼠跃起离地的瞬时速率约是跳蚤的多少倍?( )A.1 000C .5D .1解析: 由v 2=2gh ,可得v =2gh ,h 1=2.5 m ,h 2=0.1 m ,代入得v 1∶v 2=5∶1.答案: C4.右图为A 、B 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下列关于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0~2 s 内,A 、B 两人同向而行B .0~2 s 内,A 的速度比B 的速度大C .在5 s 内,A 走的路程比B 走的路程多D .在5 s 内,A 的位移比B 的位移大解析: 0~2 s 内,A 沿x 轴负方向运动,v A =605 m/s =12 m/s ,B 沿x 轴正方向运动,v B =602 m/s =30 m/s ,故A 、B 均错误;5 s 内A 的路程为60 m ,而B返回出发点,路程为60 m +30 m =90 m ,C 错误;B 的位移在5 s 内为30 m ,而A 为60 m ,故D 正确.答案: D5.跳伞运动员以5 m/s 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 =10 m 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 取10 m/s 2)( )A .2 s B. 2 s C .1 s D .(2-2) s解析: 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 ,则h =v 0t 1+12gt 21①设跳伞运动员着陆时间为t 2,则h =v 0t 2②由①②代入数据得Δt =t 2-t 1=1 s答案: C 6.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力为10 N 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 N 的恒力F 推着沿斜面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在推力F 突然撤去的瞬间,物块受到的合力为( )A .8 N ,方向沿斜面向下B .5 N ,方向沿斜面向下C .8 N ,方向沿斜面向上D .3 N ,方向沿斜面向上解析: 物体在推力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由受力平衡可得F -mg sin θ-F f =0,若突然撤去F 的瞬间,物体所受的合力F 合=mg sin θ+F f =8 N ,方向沿斜面向下,A 选项正确.答案: A7.(海南高考改编)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0~6 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B .在0~6 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C .在0~4 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D .在5~6 s 内,物体速度逐渐减小解析: 在速度图象中,纵坐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图知在t =5 s 时物体开始反向加速,物体离出点的距离开始减小,即在t =5 s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而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故可求出最远距离为35 m ,路程为40 m ,A 错误、B 正确.由图知0~4 s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30 m ,故此时间段内物体的平均速率v =x t =7.5 m/s ,C 正确.由于5~6 s 内物体从静止开始反向匀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D 错误.答案: BC 8.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中v 、a 、F f 和x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位移,正确的是( )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下滑,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其合外力为恒力,加速度为常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图象应为一平行时间横轴的直线段,速度v =at ,其速度图象应为一向上倾斜的直线段,位移x =12at 2,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选项A 、B 、D 错误;物体滑到水平面上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摩擦力大于在斜面上运动时的摩擦力,所以选项C 正确.答案: C 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A .mg cos θB .mg tan θ C.mg cos θD.mg tan θ解析:取光滑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于小球是光滑的,小球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由于小球静止,则有F N1sin θ-F N2=0F N1cos θ-mg =0解得F N1=mg cos θ,F N2′=mg tan θ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木板的压力为F N2′=F N2=mg tan θ答案: B10.(2014·南京联考)竖直细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圆环,圆环左侧系住一劲度系数k=500 N/m的轻弹簧,已知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圆环始终静止,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当弹簧伸长量x=2.5 cm时,圆环与竖直杆的摩擦力为零B.当弹簧伸长量x=0.5 cm时,圆环与竖直杆的弹力F=1.5 NC.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圆环与细杆之间的弹力变小D.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圆环与细杆之间的摩擦力变小解析:kx cos 37°=mg时,圆环与竖直杆的摩擦力为零,此时x=2.5 cm,A对;弹簧伸长量x=0.5 cm时,圆环与竖直杆的弹力F=kx sin 37°=1.5 N,B 对;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F=kx sin θ随之变小,C对;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弹簧弹力的竖直分量增大,但初始状态摩擦力的方向未知,故不能断定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D错.答案:AB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2分)11.(6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他们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连接弹簧测力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如图所示,此时细绳都与平板平行,用F1和F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甲同学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1=3.0 N、F2=3.8 N;乙同学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30°,F1=F2=4.0 N;丙同学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1=F2=4.0 N.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操作不合适的是乙同学,因为他这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最大值5 N ,之后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不到O 点12.(6分)图(a)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 、B 、C 、D 、E 、F 、G 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 ,距离如图所示,单位是cm ,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 2,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 和合外力F 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a -F 图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a 的计算利用逐差法.a =(x DE -x AB )+(x EF -x BC )+(x FG -x CD )9T 2=(x DE +x EF +x FG )-(x AB +x BC +x CD )9T 2=(x AG -x AD )-x AD 9T 2=40.65-2×13.159×0.12×10-2 m/s 2 =1.60 m/s 2答案: 1.60 平衡摩擦力过度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8分)13.(10分)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 s 内通过了8 m 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2 s 停止,已知汽车的质量m =2×103 kg ,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解析: (1)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0=v 0+02t 1解得v 0=2x 0t 1=4 m/s. (2)汽车滑行减速过程加速度a 2=0-v 0t 2=-2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2解得F f =4×103 N(3)设开始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为a 1,则x 0=12a 1t 21解得a 1=1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a 1解得F =F f +ma 1=6×103 N答案: (1)4 m/s (2)4×103 N (3)6×103 N14.(10分)一个质量m =3 kg 的物体放在一长木板上,当木板一端抬起使它与水平方向成θ=30°时,物体正好可以沿板面匀速下滑.当木板水平放置时,用多大的水平拉力才能将物体拉动?(g 取10 N/kg)解析: 物体沿板面匀速下滑时,分析受力并正交分解,列平衡方程可得 沿斜面方向:mg sin 30°=F f ①垂直于斜面方向:F N =mg cos θ②又F =μF N ③联立①②③可得μ=tan θ=33木板水平放置时F =F ′④F ′=μF N ⑤F N =mg ⑥联立④⑤⑥可得F =μmg =10 3 N答案: 10 3 N15.(12分)如图所示,长12 m 、质量50 kg 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质量为50 kg 的人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均静止,当人以4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至板的右端时,立刻抱住立柱,g 取10 m/s 2,试求:(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2)人在奔跑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3)人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解析: (1)设人的质量为m ,加速度为a 1,木板的质量为M ,加速度为a 2,人对木板的摩擦力为F f ,则对人有F f =ma 1=200 N ,方向向右.(2)对木板受力可知F f -μ(M +m )g =Ma 2则a 2=F f -μ(M +m )g M代入数据解得a 2=2 m/s 2,方向向左.(3)设人从左端跑到右端所用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L =12a 1t 2+12a 2t 2 则t =2L a 1+a 2代入数据解得 t =2 s答案: (1)200 N (2)2 m/s 2,方向向左. (3)2 s16.(16分,2013·四川卷·9)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如下图所示,停车线AB 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 间的距离为23 m .质量8 t 、车长7 m 的卡车以54 km/h 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 ,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1)若此时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 N.求卡车的制动距离.(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解析:已知卡车质量m=8 t=8×103 kg,初速度v0=54 km/h=15 m/s.(1)设卡车减速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a①根据运动学公式得v20=2ax1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x1=30 m③(2)已知车长l=7 m,AB与CD的距离为x0=23 m.设卡车驶过的距离为x2,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至少需要经过时间Δt后变灯,有x2=x0+l④x2=v0Δt⑤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Δt=2 s答案:(1)30 m(2)2 s。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测评(一)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模块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的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09四川绵阳高一检测)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加速行驶,下列关于汽车惯性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越来越大,惯性越来越大B .质量不变,惯性不变C .牵引力越来越大,惯性越来越大D .加速度越来越大,惯性越来越大2.一只小昆虫从仰放的半球面形小碗内的最低点,沿碗壁向上缓慢地爬行,在其滑落之前的爬行过程中,关于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力逐渐增大B .摩擦力逐渐增大C .摩擦力逐渐减小D .碗对小昆虫的作用力逐渐增大3.以35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速度为0B .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加速度为0C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1.25 mD .小球上升阶段所用的时间为3.5 s4.(2008江苏高考,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 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篮中减少的质量为A .2(M -F g )B .M -2F gC .2M -F gD .0 5.如图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的9个位置,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6.(2008海南高考,2)如图,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A.(M+m)g B.(M+m)g-FC.(M+m)g+Fsinθ D.(M+m)g-Fsinθ7.(2009山东滨州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获胜的原因是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B.以卵击石,鸡蛋破碎,原因是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小C.汽车牵引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驱动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其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8.游乐园中,乘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或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9.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相互猛推一下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A.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10.(2009四川绵阳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在水平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根固定在墙上的轻质弹簧,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到弹簧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接触弹簧后一直做减速运动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C.当物块的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最大D.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等于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如左下图为某同学做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A、B、C、D是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的计数点,从刻度尺中可以得到x AB=______cm、x CD=______cm,打C点的速度v C=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12.(2009山东滨州高一检测)如右上图所示,在做“探究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之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需记下______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描下__________;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达到位置______,再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描下_____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A=2.5 kg、m B=5 kg的两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在F=15 N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经过 5 s发生的位移是,A对B作用力的大小是.14.如图所示,重力为40 N的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若用斜向上F=50 N的推力托住物体,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要使物体匀速下滑,推力F的大小应变为______.(sin37°=0.6,cos37°=0.8)三、本题共4小题,15、16题各8分,17、18题各12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随着社会的发展,微型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在微型汽车的随车工具中,有一种替代“液压千斤顶”的简单机械顶,其结构如图所示,AB、BC、CD、DA为四根相同的钢管,A、B、C、D四点用铰链相连接,BD为一螺栓,其螺母在D点外侧,此“顶”在工作时,不断拧紧D外螺母,使BD间距离变小,从而使AC间距离增大,以达到顶起汽车一个轮子的目的.若某微型汽车重1.2 t,在修理汽车的一个轮胎时,将汽车的这个轮子顶起,在轮子刚好离地时,AB、BC成120°角,求此时钢管的作用力约多大?(假设轮子被顶起时A端受到的压力等于车的重力,取g=10 m/s2).16.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4 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 s后拉力减为F/3,30 s末物体静止.此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水平拉力F多大?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取g=10 m/s2)17.某校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土火箭,火箭在地面时的质量为3 kg.设火箭发射实验时,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4 s 到达离地面40 m高处燃料恰好用完.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 m/s2.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多大?(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大?(3)火箭上升时受到的最大推力是多大?18.(2009北京西城高三一检)如图所示为一滑梯的示意图,滑梯的长度AB为x=5.0 m,倾角θ=37°.BC段为与滑梯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一个小孩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离开B点后在地面上滑行了x′=2.25 m后停下.小孩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0.3.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已知sin37°=0.6,cos37°=0.8.求:(1)小孩沿滑梯下滑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2)小孩滑到滑梯底端B时的速度v的大小;(3)小孩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答案与解析模块综合测评(一)1.B 物体的惯性只和质量有关,和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B 正确.2.B 因为小昆虫缓慢地爬行,所以它在爬行的过程中可看做受力平衡,碗对小昆虫的作用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等于昆虫的重力,不变,D 错;小昆虫越向上爬,重力沿碗壁向下的分力越大,它受到的向上的摩擦力越大,但对碗壁的压力越来越小,故受到的支持力越来越小,A 、C 错误、B 正确.3.ACD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2g =3522×10m =61.25 m ,小球上升阶段所用的时间t =v g =3510s =3.5 s ,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仍是g ,故A 、C 、D 正确. 4.A 由题意可知,气球匀速升降时所受空气阻力等大,设为F f ,设减少的质量为m , 则匀速下降时有:Mg =F +F f ,则匀速上升时有:(M -m)g +F f =F ,由上两式解得m =2(M -F g),A 正确. 5.C 从该同学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先做加速运动,之后再反向做匀速运动,因而只有选项C 中的图象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情况.6.D 将M 、m 看做一个整体,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整体在各个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零,在竖直方向有FN +Fsin θ=(M +m)g ,FN =(M +m)g -Fsin θ.7.C 甲乙两队拔河,无论哪方胜,两队拉绳子的力都是相等的;卵击石,石头和鸡蛋之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只是鸡蛋承受力的大小远小于石头而破碎;汽车前进的原因是由于驱动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其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有C 正确.8.BC A 、B 两个选项中,游客的加速度均向上,游客处于超重状态.C 、D 两个选项中,游客的加速度均向下,游客处于失重状态.故正确的描述是B 、C 两个选项.9.C 甲和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 、B 都是错误的.他们在分开后,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作用,加速度大小a =μmg m=μg ,D 错误.在分开后加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甲滑行得比乙远,说明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C 正确.10.BC 物体接触弹簧后,弹簧被压缩,物体受到弹簧的阻力,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随着弹簧的进一步压缩,弹力增大,当弹力增加到和外力F 相等时,加速度减小到零,此时物体的速度最大.物体继续运动,弹簧继续被压缩,弹力大于外力F ,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当物体速度减为零时,加速度达到最大,B 、C 正确.11.答案:1.20 2.20 0.195 0.50解析:由图可知,A 、B 、C 、D 四点对应的刻度分别是0、1.20 cm 、2.90 cm 、5.10 cm , 则x AB =1.20 cm ,x BC =x C -x B =2.90 cm -1.20 cm =1.70 cm ,x CD =x D -x C =5.10 cm -2.90 cm =2.20 cm ,v C =x BC +x CD 2T =1.70+2.202×0.1×10-2 m/s =0.195 m/s 根据x CD -x AB =2aT 2,a =x CD -x AB 2T 2=2.20-1.202×0.12×10-2 m/s 2=0.50 m/s 2. 12.答案:O 点 两细绳的方向 O 细绳的方向13.答案:25 m 10 N解析: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a =F m A +m B =157.5m/s 2=2 m/s 2 经过5 s 发生的位移x =12at 2=12×2×52 m =25 m. 以物体B 为研究对象,F′=m B a =5×2 N=10 N.14.答案:10 N 43.5 N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为Fsin37°=50×0.6 N=30 N<G ,所以物体静止但有下滑的趋势,静摩擦力方向向上,故有Fsin37°+Ff-G=0,Ff=10 N .匀速下滑时,在垂直于墙壁方向有:Fcos37°-FN=0,沿墙壁方向有:Fsin37°+μFN-G=0,解得F=43.5 N.15.答案:6.9×103 N解析:设钢管的作用力为F T ,对A 端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 端受三个力而平衡:两管的作用力F T 和车对A 端的压力F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则两管的作用力F T 的合力等于压力F=mg ,由几何关系得F T =mg/2cos30°=33mg =6.9×103 N. 16.答案:9 N 18解析:根据图线知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 1=Δv Δt =10-010m/s 2=1 m/s 2, 第二段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 2′=Δv Δt =0-1020m/s 2=-0.5 m/s 2,加速度大小a 2=0.5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上述两段过程分别列方程得:F -μmg =ma 1 μmg -F 3=ma 2,联立代入数值得:F =9 N ,μ=18. 17.答案:(1)20 m/s (2)60 m (3)45 N解析:设燃料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v ,火箭的加速度为a.火箭的运动分为两个过程,第一过程为匀加速上升,第二过程为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对第一过程有:h 1=12a 1t 21 v 1=a 1t 1 对第二过程有h 2=v 212g开始时火箭的质量最大,故此时的推力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ma 1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v 1=20 m/s H =h 1+h 2=60 m F =45 N.18.答案:(1)3.6 m/s 2(2)6 m/s (3)0.8解析:(1)小孩受力如右图所示由牛顿运动定律得:mgsin θ-μ0FN =ma沿垂直于斜面方向FN -mgcos θ=0由以上两式解得a =gsin θ-μ0gcos θ=3.6 m/s 2.(2)由v 2=2ax v =2ax =6 m/s.(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0-v 2=2a′x′由牛顿第二定律a′=-μmg m =-μg ,由以上两式解得μ=0.8.。
步步高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章末检测卷

章末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答案 B2.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合力大小为6 N,则F1和F2的大小可能是()A.F1=2 N,F2=9 N B.F1=4 N,F2=8 NC.F1=1 N,F2=8 N D.F1=2 N,F2=1 N答案 B3.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的四个受力示意图中能正确反应物体受力情况的是()答案 A4.如图1所示,P是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在P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D.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答案 B解析以P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P受到绳的拉力和桌面对P的摩擦力的作用,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B正确.5.架在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均匀电线在夏、冬两季由于热胀冷缩的效应,电线呈现如图2所示的两种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B.夏季与冬季电线杆对电线的拉力方向不变C.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D.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答案 D解析以电线为研究对象,夏季和冬季电线杆对电线的拉力方向发生变化,即电线重力的两个分力的夹角发生变化.冬季,两分力夹角更大,所以分力更大,使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更大.综上,选项D正确.6.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答案 D解析如图所示,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斜面的分力F2,则F1=G sin θ,F2=G cos θ,倾角θ减小,F1减小,F2增大,高大的桥造很长的引桥主要目的是减小桥面的坡度,即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使行车安全,D正确.7.如图3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A.6 N,3N B.1 N,1 N 图3C.0,1 N D.0,2 N答案 C解析A、B均静止,应用整体法,即A、B整体水平方向所受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地面对B无摩擦力.以A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必受大小与F相等、方向与F相反的静摩擦力,故选项C正确.8.如图4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两木块之间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两木块与地面图4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个木块间的距离为()A.L+μkm1g B.L+μkm1+m2)gC.L+μkm2g D.L+μkm1m2m1+m2)g答案 A解析对木块1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弹簧对它的弹力及滑动摩擦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μm1g,弹簧的伸长量为:x=F fk=μkm1g,则两木块间的距离为:L+μk1g,A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9.2013年10月24日,中国选手廖辉在举重世锦赛夺得三金,打破挺举、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如图5所示,假设廖辉抓举质量不变,而两手臂间的夹角变大,当举起保持稳定时,两手臂的用力F1和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F1增大B.F1不变图5C.F增大D.F不变答案AD解析抓举质量不变,两臂用力的合力F大小等于抓举重力大小,即不变;两手臂间的夹角变大时,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合力不变,两手臂的用力变大.10.如图6所示,小车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A.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B.若地面粗糙,小车也可以不受摩擦力作用图6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D.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答案BC解析由于F的竖直分力大小可能等于重力,因此地面可能对小车无弹力作用,不论地面光滑与否,小车都不受摩擦力,此时小车仅受重力和F作用,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若小车做匀速运动,那么水平方向上所受摩擦力和F 的水平分力平衡,这时小车一定受重力、恒力F 、地面弹力、摩擦力四个力作用.C 正确,D 错误.11.如图7所示,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 ,A 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 与竖直墙壁之间放一光滑球B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 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A .B 对墙的压力减小B .A 与B 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图7C .地面对A 的摩擦力减小D .A 对地面的压力不变答案 ACD解析 设物体A 对球B 的支持力为F 1,竖直墙对球B 的弹力为F 2,F 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因物体A 右移而减小.对球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1cos θ=m B g ,F 1sin θ=F 2,解得F 1=m B g cos θ,F 2=m B g tan θ, θ减小,F 1减小,F 2减小,选项A 对,B 错;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F N =(m A +m B )g ,与θ无关,即A 对地面的压力不变,选项D 对;水平方向,地面对A 的摩擦力F f =F 2,因F 2减小,故F f 减小,选项C 对.12.如图8所示,用水平力F 推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当力F 由零开始逐渐增大而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则物块( )A .所受合力逐渐增大 图8B .所受斜面摩擦力逐渐增大C .所受斜面弹力逐渐增大D .所受斜面作用力逐渐变大答案 CD解析 物块保持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仍为零,A 错.开始时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力F 增大,摩擦力减小,当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时,力F 增大,摩擦力增大,B 错.物块所受斜面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和F 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之和,而重力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不变,F 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增大,故随着F 的增大,物块所受斜面弹力增大,C 对.物块所受斜面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重力与F 的合力,由于F 增大,物块所受斜面的作用力变大,D 正确.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3.(4分)大量事实表明: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某同学为了探究“弹簧的弹力F 与弹簧伸长量x 的关系”对某一弹簧进行了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9所示的图线.由图可知,图线末端发生了弯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根弹簧在正常使用时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图9答案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150解析图线末端发生了弯曲的原因是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该图象中横坐标为伸长量,纵坐标为拉力,根据胡克定律得斜率为弹簧的劲度系数,由此可求出k=150 N/m.14.(8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1)为了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10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N,请在图乙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的图示;图10(3)由图得到F合=________N.答案(1)见解析图53(说明:±2范围内都可)(2)2.10(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0.02范围内都可)见解析图(3)3.3(说明:±0.2范围内都可)解析(1)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F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描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线,其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如(6×10-2,3.2),则k= 3.2N/m≈53 N/m.6×10-2(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10 N,选标度的图示如图所示.合力F合(3)经测量,合力F合=3.3 N.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5.(6分)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A、B、弹簧组成的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图11 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11所示,求力F作用后木块A、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答案8 N9 N解析没有施加力F时,木块A、B受力平衡,所受静摩擦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即F A=F B=F弹=kx=400×0.02 N=8 N木块B受到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B m=μG B=0.25×60 N=15 N施加F后,对木块B有:F+F<F B m弹=9 N则B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为:F B′=F+F弹=8 N 施加F后,木块A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大小为F A′=F弹16.(8分)如图12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 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通过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取g=10 m/s2,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图12 答案摩擦力大小为1 N,方向沿斜面向下支持力大小为5 3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解析 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物体重力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量G x =mg sin 30°=5.0 N 小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T ,故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共点力平衡:F T =mg sin 30°+F f ,F N =mg cos 30°解得F f =1 N ,方向沿斜面向下,F N =5 3 N ,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17.(10分)如图13所示,质量为M 的直角三棱柱A 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光滑球B 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 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图13答案 (M +m )g mg tan θ解析 选取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 +m )g 、地面支持力F N 、墙壁的弹力F 和地面的摩擦力F f 的作用,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F N -(M +m )g =0①F =F f ②由①解得F N =(M +m )g再以B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 、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F AB 、墙壁对它的弹力F 的作用,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竖直方向上:F AB cos θ=mg ③水平方向上:F AB sin θ=F ④由③④解得F =mg tan θ所以Ff =F =mg tan θ18.(12分)如图14所示,用一个轻质三角支架悬挂重物,已知AB杆的左端用铰链固定,且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2 000 N ,AC 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 000 N ,α=30°.为不使支架断裂,求悬挂的重物应满足的条件.答案 重物的重力不大于500 N 图14解析 悬绳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F =G .在这个拉力作用下,它将压紧水平杆AB 并拉紧绳AC ,所以应把拉力F 沿AB 、CA 两个方向分解,设两分力为F 1、F 2,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 1F 2=cos 30°=32. 因为AB 、AC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之比为F1max F2max =2 0001 000=2>32,当悬挂重物的重力增加时,对AC绳的拉力将先达到最大值,所以为不使三角支架断裂,计算中应以AC绳中拉力达到最大值为依据,即取F2=F2max=1 000 N,于是得悬挂物的重力应满足的条件为G max≤F2sin 30°=500 N.。
《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一

《步步高》高中物理必修一篇一:步步高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第1节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如图1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像这样人们把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或产生________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图12.力的图示就是把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准确、形象地表示出来,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用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3.由于地球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________,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______.4.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______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__________上.5.目前,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7.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B.只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8.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B.只有在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C.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但找不到施力物体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D.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知识点二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图2如图2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4.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如下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知识点三重力和重心5.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C.一砖块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位置不变知识点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都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方法技巧练】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9.图3如图3所示,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的施力物体是人C.两个力都是5 N,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B.在奥运摔跤赛场上,甲用力把乙摔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3.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4.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作用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沿斜面下滑,是因为受到一个下滑力作用C.放在水中的木块会上浮,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D.运动员跳远,腾空后能前进几米,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推力5.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发生形变时,其重心位置一定不变C.物体升高时,其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一定不变D.采用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在横杆之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被运动员踢出的在水平草地上运动的足球受到沿运动方向的踢力的作用D.带正电的甲球吸引带负电的乙球,那么乙球也吸引甲球,但是磁铁吸引铁块,而铁块不会吸引磁铁7.如图4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图4A.马跑得快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59.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秤下静止时,秤示数为29.4 N,则用天平测此物体质量时,示数为多少?当用弹簧秤拉着物体向上匀速运动时对物体所受的拉力而言,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此时秤的示数是多少?(g取9.8 N/kg) 10.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在地球上的重量为588 N,在月球上的重量为98 N.该人做摸高运动时,在地球上的触摸高度为0.5 m,那么在月球上的触摸高度为多少?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前预习练1.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形状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形变2.大小方向作用点方向大小作用点3.吸引竖直向下mg4.集中几何中心5.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6.B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故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B错误,其余都是正确的.]7.D8.AC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体所受的重力看做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A对,B错.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球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故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C对,D错.]课堂探究练1.D [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表明拳击手对对方没有施力,没有力当然谈不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A错;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的力必然是施力物体施加的,必须有施力物体,B错;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例如,重力就可以存在于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C错;所以D正确.]2.D [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施力,只不过甲的“拳头”比乙“被打的部位”——如肚子、脸部等更能承受击打罢了,所以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A错;“风吹草动”的施力物体是空气,B错;力不可以离开物体,磁铁对铁钉的作用是通过磁铁产生的磁场发生的,磁场离不开磁铁,故C错;网球飞出后受重力和阻力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和空气,故D正确.] 点评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某种力的作用,则乙物体必同时对甲物体施加相同性质的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也必然是施力物体,这说明力是成对出现的.②力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研究对象),后者是施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同时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分析力时,要弄清该力是谁对谁的作用.若找不到施力物体,则该力不存在.3.见解析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此题选2 mm长的线段表示2 N的力.(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上图甲所示,也可以如上图乙所示,从O 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N=10 N即可,如上图丙所示.点评作力的图示的具体步骤:(1)选定标度,即用某一长度的线段来表示一定大小的力,选标度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选取,一般情况下线段分2~5段,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3)在线段上沿力的方向加上箭头.篇二: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精讲[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检测3:模块综合试卷(一) (步步高)

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对速度的定义式v =ΔxΔ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大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C .速度定义式只适用于匀速运动D .速度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答案』 B2.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假设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经3 s 停止,共前进了36 m ,乙经1.5 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 ) A .9 m B .18 m C .36 m D .27 m『答案』 B『解析』 甲车的平均速度v 1=x 1t 1=v 0+02=363 m /s =12 m/s ,则初速度v 0=24 m/s.乙车的平均速度v 2=v 0+02=12 m/s ,则通过的位移x 2=v 2t 2=12×1.5 m =18 m .故选B.3.(2018·新乡市模拟)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1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导致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 6.0 cm ,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10-2 s ,g 取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则( )图1A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B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C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D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 s『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重物下降了大约两层砖的高度,即12 cm(0.12m),曝光时间为2.0×10-2 s ,所以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0.122.0×10-2 m /s =6 m/s.由于曝光时间极短,故重物下落到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 m/s ,由v =gt 可得重物下落到A 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t =v g =610s =0.6 s ,故C 正确,A 、B 、D 错误.4.如图2所示,B 是水平地面上AC 的中点,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A 点滑动到C 点停止.小物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等于它在A 点时速度的一半.则小物块与AB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的比值为( )图2A .1B .2C .3D .4『答案』 C『解析』 小物块从A 到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g =ma 1,得a 1=μ1g .从B 到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 =ma 2,得a 2=μ2g .设AB =BC =l ,小物块在A 点时速度大小为v ,则在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2,由运动学公式知,从A 到B :(v 2)2-v 2=-2μ1gl ,从B 到C :0-(v2)2=-2μ2gl ,联立解得μ1=3μ2,故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5.如图3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小球A 、B 用轻绳相连并悬挂在天花板上O 点,现用一水平力缓慢拉小球B ,当轻绳OA 与水平天花板的夹角为45°时,水平力F 的大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图3A .2mg B.2mg C.22mg D .mg『答案』 A『解析』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OA绳的拉力F T和水平力F,由平衡条件可得,竖直方向上有F T sin 45°=2mg,水平方向上有F T cos 45°=F,联立得F=2mg,故A正确.6.(2019·天水市第一中学月考)如图4所示,一个人静止在地面上,当α=60°时,力气足够大的人能拉起重物的最大重力为人重力的0.2倍,已知地面对人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定滑轮的摩擦力),则当α=30°时,人静止时能拉起重物的最大重力约为人重力的()图4A.0.3倍B.0.6倍C.0.8倍D.1.6倍『答案』 A『解析』设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α=60°,有0.2G sin 60°=μ(G-0.2G cos 60°),当α=30°时,有kG sin 30°=μ(G-kG cos 30°),联立解得:k≈0.3.7.(2019·四川棠湖中学高一期末)在升降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0 kg.若电梯运动中的某一段时间内,该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为如图5所示的40.0 kg,则在这段时间内(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图5A.该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C.该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她的支持力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0.2g,方向一定竖直向下『答案』 D『解析』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并不是重力减小了,是支持力小于重力,选项A错误;支持力与压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电梯可能是向上减速,也可能向下加速,mg -F N =ma ,a =0.2g ,加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8.(2019·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如图6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 0的托盘,盘中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盘静止时弹簧长度比自然长度伸长了l .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应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6A.Δll mg B .(1+Δll )mgC.Δll(m +m 0)g D .(1+Δll)(m +m 0)g『答案』 B『解析』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由题意可知,开始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有kl =(m+m 0)g ,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瞬间,以m 和m 0为整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k Δl ,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 Δl =(m +m 0)a ,隔离物块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a ,联立解得F N =(1+Δll)mg ,故B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在如图7所示的v -t 图像中,A 、B 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沿一条直线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 、B 两图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7A .t =1 s 时,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 .t =2 s 前后,B 质点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均发生改变C .A 、B 同时由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D .在t =4 s 时,A 、B 速度相同『答案』CD『解析』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速度的正、负发生变化,显然在t=1 s时,B质点运动方向不变,故A错误;t=2 s 时,B质点运动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并没发生变化,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t=0时,A、B两质点速度均为0,此后2 s内v A>0,v B<0,故C正确;由题图可知,t=4 s时,两者速度相同,故D正确.10.(2019·黄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如图8所示,从弹簧上方某点自由下落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到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及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图8A.速度先变大,后变小B.速度先变小,后变大C.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答案』AD11.(2019·扬州中学高一上月考)光滑半圆槽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其上使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圆槽上,如图9所示,整体向右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图9A.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一定大于maB.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可能等于mgC.水平恒力F越大,小球相对静止处离圆槽底越高D.水平恒力F较大时,小球可能相对静止在圆槽口最高处『答案』AC『解析』对m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有F N cos θ=ma,解得F N=macos θ,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一定大于ma,故A正确;圆槽对小球的支持力F N=(mg)2+(ma)2,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一定大于mg,故B错误;由图可知tan θ=mgma ,可知a 越大,θ越小,即小球相对静止处离圆槽底越高,故C 正确;因为小球所受的支持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所以当水平恒力F 较大时,小球也不可能相对静止在圆槽口最高处,故D 错误.12.(2019·衡阳市模拟)如图10所示,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O 连接两个小球A 、B ,两球穿在同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O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球A 、B 的质量之比和杆对A 、B 弹力之比分别为( )图10A.m Am B = 3 B.m A m B =33 C.F N A F N B =33D.F N A F N B =32『答案』 AC『解析』 分别对A 、B 两球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F T sin 60°=m A g ,F T ′sin 30°=m B g , F N A =F T cos 60°,F N B =F T ′cos 30°,F T =F T ′,故m A m B =F T sin 60°F T ′sin 30°=3,F N A F N B =F T cos 60°F T ′cos 30°=33, 故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7分)(2019·吉林市舒兰一中高一上期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每隔________打一个点.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11所示,纸带在AC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 /s ,C 点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1『答案』 8 V(1分) 220 V(1分) 0.02 s(1分) 0.35(2分) 0.53(2分)『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8 V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 .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每隔0.02 s 打一个点.AC =1.40 cm ,则纸带在AC 段的平均速度为vAC =x ACt AC=1.40×10-20.04 m /s =0.35 m/s ,C 点的瞬时速度为v C =x BD t BD =(2.53-0.40)×10-20.04m /s ≈0.53 m/s.14.(7分)如图12所示为“用DIS(由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组成,可以直接显示物体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12(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作为__________,用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 -F 关系图线如图13所示.图13①分析此图线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答案』(1)小车总质量(1分)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2分)(2)①在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2分)②C(2分)『解析』(1)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2)①OA段为直线,说明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②设小车质量为M,所挂钩码的质量为m,由实验原理得mg=F=Ma,即a=mgM,而实际上a′=mgM+m,可见a′<a,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故A、B、D错误,C正确.15.(8分)(2019·广东高一期末)用弹射器从地面竖直上抛质量m=0.05 kg的小球,如果小球在到达最高点前1 s内上升的高度是它上升最大高度的14,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2)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答案』(1)20 m(2)20 m/s『解析』(1)根据逆向思维法可知,小球到达最高点前 1 s内上升的高度为h1=12gt2=12×10×12 m=5 m(2分)由题意可得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4h1=4×5 m=20 m(2分) (2)由运动学公式知v02=2gH(2分)所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v0=20 m/s.(2分)16.(10分)(2020·广西高一期末)如图14,质量为5 kg的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的F=25 N的力拉物体,使物体由静止加速运动,10 s后撤去拉力,求:(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图14(1)物体在两个阶段的加速度各是多大;(2)物体从运动到停止总的位移.『答案』(1)2.6 m/s2 2 m/s2(2)299 m『解析』(1)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则有:F cos 37°-F f=ma(2分)F N+F sin 37°=mg(1分)F f=μF N(1分)联立三式代入数据解得:a=2.6 m/s2(1分)撤去拉力后,加速度大小为:a′=μmgm=μg=2 m/s2(2分)(2)10 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26 m/s(1分)则物体的总位移:x=v22a +v22a′=2622×2.6m+2622×2m=299 m.(2分)17.(12分)(2019·荆门市龙泉中学高一期中)如图15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15 kg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质量为m=0.2 kg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A上.现用水平力F 拉住绳子上的O点,使物体从图中实线位置O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O′,此时θ=53°,圆环恰好要下滑.已知g=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图15(1)此时拉力F的大小;(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杆与环间动摩擦因数μ.『答案』(1)200 N(2)0.76『解析』(1)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F=F T sin 53°(2分)在竖直方向:F T cos 53°=Mg(2分)由上两式解得:F=200 N(2分)(2)物体与圆环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F=F N在竖直方向:F f=mg+Mg(2分)环恰好要滑动,则有:F f=μF N(2分)联立解得:μ=0.76(或μ=1925)(2分)18.(16分)(2019·甘肃静宁第一中学高一期末)如图16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板B长为1.2 m,质量为M=1 kg,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一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A放在B的左端,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2=0.3.刚开始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获得3 m/s 向右的初速度(g取10 m/s2).求:图16(1)A、B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2)通过计算说明,A最终是否滑出B.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1 『答案』 (1)3 m /s 2,水平向左 3 m/s 2,水平向右 (2)没能滑出『解析』 (1)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A =μ2mg m =μ2g =3 m/s 2,方向水平向左(3分)以B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B =μ2mg -μ1(m +M )g M=3 m/s 2,方向水平向右.(3分) (2)设A 在B 上滑行时间t 时达到共同速度v =v 0-a A t =a B t ,解得t =0.5 s(2分)所以v =a B t =1.5 m/s(1分)A 相对地面的位移x A =v 0+v 2t =1.125 m(2分) B 相对地面的位移x B =v 2t =0.375 m(2分) A 相对B 的位移为x A -x B =0.75 m<1.2 m(2分) 所以A 没能从B 上滑出.(1分)。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图中是在双人跳台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她们站在离水面10 m高的跳台上跳下,若只研究运动员入水前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中的运动员视为质点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加速上升C.以陈若琳为参考系,王鑫做竖直上抛运动D.跳水过程中陈若琳和王鑫的重心位置相对她们自己是不变的解析: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可将正在比赛中的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A错误;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做匀加速下降,故感觉水面在加速上升,选项B正确; 两运动员的运动情况相同,故以陈若琳为参考系,王鑫静止,选项C错误;跳水过程中陈若琳和王鑫由于不断改变姿势,故他们的重心位置相对她们自己是变化的,选项D错误;故选B.答案:B2.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 m,BC=1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解析:由题意可知B点是AC段的中间时刻,AB、BC是相邻的等时间段,所以v B=错误!=4 m/s,又根据Δx=x BC-x AB=aT2可得a=1 m/s2,进一步可得v A=2 m/s、v C=6 m/s,选项B正确.答案:B3.中新网2016年10月19日消息,“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日凌晨3点半左右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在合体3小时后,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并按计划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日凌晨3点半"是时间间隔B.“3小时"是时刻C.研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的技术细节时,可以把它们看作质点D.合体后,以“天宫二号"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是静止的解析:“19日凌晨3点半”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是时刻,故A错误;“3小时”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条线段,是时间,故B错误;研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的技术细节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则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合体后,两者为一个整体,以“天宫二号"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答案:D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过关检测卷参考答案

-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过关检测卷一、1.B 点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其速度分别为v 和7v 。
由运动学规律可知,经A 、B 中点时的速度222BA x v v v +=中=5v 。
从A 到B 所需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2A Bt v v v +=中=4v 。
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452241vt t v v x =⋅+=,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距离41122742vtt v v x =⋅+=,所以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多△x =x 2-x 1=32vt 。
2. C 点拨: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落体运动,加速度a=g ,故C 正确。
3.B 点拨:甲物体运动的x -t 图线为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运动的x -t 图线为直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x -t 图线中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值,乙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在t 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相同,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4.ABD 点拨:关于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当作为共点力的两个分力大小分别为F 1、F 2时,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可知,代表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三个线段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特殊情况下三者共线)。
合力作为三角形的一个边,其大小F 一定在两个分力大小之和与大小之差之间,即|F 1-F 2|≤F ≤F 1+F 2。
可以举例说明:若F 1、F 2大小相等,当它们反向时合力为零,显然比F 1、F 2都小;当它们同向时合力为F 1+F 2,显然比F 1、F 2都大,所以A 、B 、D 正确。
若F 1、F 2都小于F 的一半,F 1+F 2就一定小于F ,这是不可能的,所以C 错误。
5.BC 点拨: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
沿斜面方向,mgsin θ=f ,θ变大,摩擦力f ,变大。
故正解选项是BC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模块综合测试含答案

模块综合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才有惯性B.百米赛跑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有惯性,停下来后也就没有惯性了C.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到外力作用后惯性就被克服了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答案】 D【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2.如图所示是我国新研制的新能源路灯,照明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若新能源路灯的质量m=2kg(g取10m/s2),则倾斜杆对新能源路灯的弹力为( )A.大小为20N,方向平行于倾斜杆向上B.大小为20N,方向竖直向上C.大小为20N,方向垂直于倾斜杆向上D.大小为10N,方向平行于倾斜杆向上【答案】 B【解析】由于新能源路灯受重力G和倾斜杆的弹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故倾斜杆对新能源路灯的弹力与其重力等大反向,即大小为20N,方向竖直向上,选项B正确.3.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s末质点的运动速度最大B.4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C.1 s末和 3 s末质点的运动速度相同D.2 s末质点的运动速度为 4 m/s【答案】 C【解析】质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在 2 s末,正向面积最大,质点运动的速度最大,故A 错误;4 s末质点速度为零,前 4 s内质点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存在对称性,其位移一直为正,故B错误;1 s末和3 s末质点速度相等,故C正确;2 s末质点运动速度为 2 m/s,故D错误.4.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20 m/s2 B.10 m/s2C.5 m/s2 D.无法计算【答案】 B【解析】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运动的时间为t,有12at2=(355-335) m=20 m,超声波来回的时间为t,则单程的时间为t2,因为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开始那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又汽车在t时间内的位移为20 m,则汽车在前t2时间内的位移为x′=5 m,超声波追上汽车时走过的位移x=(5+335) m=340 m,所以t2=xv声=1 s,t=2 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故B正确,ACD错误.5.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与地面间有一竖直细线相连,系统平衡.已知两轻弹簧之间的夹角是120°,且轻弹簧产生的弹力均为3mg,则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是( )A.a=3g,方向竖直向上 B.a=3g,方向竖直向下C.a=2g,方向竖直向上 D.a=2g,方向竖直向下【答案】 C【解析】两轻弹簧弹力之和为3mg,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所受合外力为2mg,其加速度是a=2g,方向竖直向上,选项C正确.6.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斜面上匀减速下滑.现对物块施加—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减速为零的时间将( )A.变大 B.变小C.不变 D.不能确定【答案】 B【解析】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F)cosθ-(mg +F)sinθ=ma,物块的加速度增大,物块减速为零的时间将变小,选项B正确.7.如图所示,一物块m从某曲面上的Q点自由下滑,通过一粗糙的静止传送带后,落到地面P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传送带也随之运动,再把该物体放在Q 点自由下滑,则( )A.它仍落在P点 B.它将落在P点左方C.它将落在P点右方 D.无法确定落点【答案】 A【解析】物块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传送带滑下与沿静止传送带滑下时的受力情况完全一样,所以下落点的位置不变.本题答案为 A.8.用平行于斜面的力推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着倾斜角为α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向上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面的中点时撤去推力,物体恰能滑到斜面顶点,由此可以判定推力F 的大小必定是( )A.2mg cosα B.2mg sinαC.2mg(1-sinα) D.2mg(1+sinα)【答案】 B【解析】有推力F时,a=F-mg sinαm,撤去F后,a′=g sinα,由v2=2ax,有:a=a′,即:F-mg sinαm=g sinα,F=2mg sinα,故B正确.9.质量为0.3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两种情形下的v-t图象,g取10 m/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拉力大小可能等于0.3 NB.水平拉力大小一定等于0.1 N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0.1 N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等于0.2 N【答案】BD【解析】由题可知a A=13m/s2, a B=23m/s2, 若A为只受摩擦力的情况,则μA mg=ma A, μA=130.对B: μA mg+T B=ma B, 解得T B=0.1 N. 若B为只受摩擦力的情况,则μB mg=ma B=0.2 N,解得μB=115,对A: μB mg+T A=ma A, 得T A=-0.1 N, 所以B、D正确, A、C错.10.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直角劈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若物体在直角劈上匀速下滑,直角劈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B.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C.地面对直角劈没有摩擦力D.地面对直角劈有向左的摩擦力【答案】AC【解析】方法一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如图甲所示,因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得:支持力F N=mg cosθ,摩擦力F f=mg sinθ.对直角劈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F N,F f′=F f.在水平方向上,压力F N′的水平分量F N′sinθ=mg cosθ·sinθ,摩擦力F f′的水平分量F f′cosθ=mg sinθ·cosθ,可见F f′cosθ=F N′sinθ,所以直角劈相对地面没有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直角劈没有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直角劈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F N地=F′f sinθ+F′N cosθ+Mg=mg+Mg.方法二整体法.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因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直角劈静止不动,即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竖直方向上地面对直角劈的支持力等于物体和直角劈整体的重力.水平方向上地面若对直角劈有摩擦力,无论摩擦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水平方向上整体都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整体受力如图丙所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11题6分、12题6分、13题10分、14题11分、15题13分、16题14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11.学校的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欲测滑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以及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小钢球和滑块用细线连接,跨在木板上端的小定滑轮上,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线小球自由落下,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他反复调整挡板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然后用刻度尺测量出H=1.25 m,x=0.50 m,h=0.30 m.根据以上数据可得滑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m/s2,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g取10m/s2)【答案】 4.0 0.25【解析】根据运动学规律有H=12gt2,x=12at2,联立两式,可得a=xHg=0.50 m1.25 m×10 m/s2=4.0 m/s2;设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夹角为θ,根据几何关系可知,sinθ=0.6,cosθ=0.8;对滑块下滑时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θ-μmg cosθ=ma,可得μ=g sinθ-ag cosθ,代入数据,可得,μ=0.25.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_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一种即可).(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答案】(1)2dt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C (3)BC【解析】(1)根据d=12at2得a=2dt2;减小偶然误差的主要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当F1>F0时,木板才产生加速度,故AB错误.设木板的质量为m,当木板的质量远大于矿泉水瓶的质量时,对木板有F1-F0=ma,所以a=1mF1-1mF0;当木板的质量不满足远大于水瓶的质量这一条件时,图线应向下弯曲,所以图象C正确,选项ABD错误.(3)通过加水的方法可连续改变重物的质量,这样做一方面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选项BC正确,选项AD错误.13.用劲度系数为k=490 N/m的弹簧沿水平方向拉一木板,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的长度为12 cm.若在木板上放一质量为 5 kg的物体,仍用原弹簧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板,弹簧的长度变为14 cm,试求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9.8 m/s2) 【答案】0.2【解析】当只有木板在水平桌面上时,木板与桌面间的弹力FN1=m木g,弹簧的拉力F1=μFN1①而F1=kx1②当木板上放一质量为Δm=5 kg的物体时,木板与桌面间的弹力FN2=(m木+Δm)g,弹簧的拉力F2=μFN2③而F2=kx2④由③-①并将②④式代入得:μ=490×14-12×10-25×9.8=0.2.14.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2 kg的物块,以v0=10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动.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经过斜面中点位置时速度v=8 m/s,斜面始终静止.已知斜面的倾角θ=37°,长l=4.5 m.空气阻力不计,sin37°=0.6,cos37°=0.8,g=10 m/s2.(1)求物块从底端运动到斜面中点的时间;(2)试分析物块从开始运动到落地前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物块在斜面上运动时,求斜面体受到水平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解】(1)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v-=v0+v2=9 m/s,则有t=l/2v-=0.25 s(2)设物块运动到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 t 从底端到顶端:2(-a)l=v2t-v20从底端到中点:2(-a)l2=v2-v20解得a=8 m/s2,v t=27 m/s物块运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沿斜面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二是离开斜面之后的运动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10 m/s2,方向竖直向下.(3)物块沿斜面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θ+μmg cosθ=ma,得μ=0.25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在x方向上有:f=(μmg cosθ)cosθ+(mg cosθ)sinθ=12.8 N15.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 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 m/s2.(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 s时到达高度H=64 m,求飞行器所受阻力f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 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解】(1)设第一次试飞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上升的高度H=12a1t2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f=ma1解得f=4 N(2)设第二次试飞中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v1,上升的高度为h1,则v1=a1t2h1=12a1t22设失去升力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2,上升的高度为h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2又0-v21=-2a2h2解得h=h1+h2=42 m(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大小为a3,恢复升力后加速度大小为a4,恢复升力时速度为v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3F+f-mg=ma4由运动学公式得v23-0=2a3h3,0-v23=-2a4h4,h3+h4=h,v3=a3t3解得t3=322s16.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 =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 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取g=10 m/s2)求:(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到小车上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答案】(1)2 m/s20.5 m/s2(2)1 s(3)2.1 m【解析】(1)物块的加速度a m=μg=2 m/s2,小车的加速度:a M=F-μmgM=0.5 m/s2.(2)由a m t=v0+a M t,可得t=1 s.(3)开始 1 s内小物块的位移:s1=12a m t2=1 m,最大速度:v=a m t=2 m/s,在接下来的0.5 s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FM+m=0.8 m/s2,这0.5 s内的位移:s2=vt+12at2=1.1 m,通过的总位移s=s1+s2=2.1 m.。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题.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长郡中学2014-2015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卷物理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 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 B.桥 C.人 D.地面2. 下列说法中哪些表示的是时刻()A.物体第三秒下落了1米B.校运动会100 m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8 秒C.某场足球赛开赛了15分钟时甲对攻入一球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周期是86 min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世人瞩目,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运动员准备接对方队员发过来的旋转的乒乓球4. 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5. 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赶往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并且二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若某人离开A地的距离x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则下列给出的四个函数图象中,甲、乙各人的图象只可能是()A.甲是图①,乙是图② B.甲是图①,乙是图④C.甲是图③,乙是图② D.甲是图③,乙是图④6. 某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B.0~5s内的位移为10m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D.第1s末与第4.5s末的加速度大7.小球以v1=4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0.01s∆=后以v2=3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01s内的平均加速度为()A.100m/s2,方向向右 B.100m/s2,方向向左C.700m/s2,方向向左 D.700m/s2,方向向右8一物体做加速度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t时间,其速度由υ变为υ,下列关于t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X的表达式中错误的是()9.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甲比乙运动得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t=20s时,乙追上了甲C.在t=20s之前,甲比乙运动得快,t=20s之后乙比甲运动得快D.t=10s时,甲与乙间的间距最大10.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A.1:22:321:2:3 B.1:23:331:22:32C.1:2:3 1:1:1 D.1:3:5 1:2:311. 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到达C点.已知物体经过B点速度是到达C点的速度的12,AC间的距离是32.0m.则BC间的距离是()A .8.0mB .6.4mC .24.0mD .25.6m12. 跳伞运动员以5m/s 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 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 取10m/s 2)( )A .2sB .2sC .1sD .22 ()s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每个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在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经2s 又回到初始位置的是14. 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m/s 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m/s ,有三种行进方式:a 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 先加速再减速;c 先减速再加速,则( )A .a 种方式先到达B .b 种方式先到达C .c 种方式先到达D .b 种方式所需要的时间最长15. 长沙市规定,汽车在学校门前马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 .一辆汽车在校门前马路上遇紧急情况刹车,由于车轮抱死,滑行时在马路上留下一道笔直的车痕,交警测量了车痕长度为9m ,又从监控资料上确定了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1.5s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这辆车车速为12m/sB .这辆车车速为6m/sC .辆车没有违章超速D .这辆车违章超速16. 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g 值已知)( )A .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B .石块开始落下第1s 内的位移C.石块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D.石块通过最后1m位移的时间第 卷非选择题(共48分)三、实脸题(每空2分.共14分)17.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源是伏的电源(填“直流”或“交流”),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每隔秒打一个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对速度的定义式v =ΔxΔ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大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C .速度定义式只适用于匀速运动D .速度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答案』 B2.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假设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经3 s 停止,共前进了36 m ,乙经1.5 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 ) A .9 m B .18 m C .36 m D .27 m『答案』 B『解析』 甲车的平均速度v 1=x 1t 1=v 0+02=363 m /s =12 m/s ,则初速度v 0=24 m/s.乙车的平均速度v 2=v 0+02=12 m/s ,则通过的位移x 2=v 2t 2=12×1.5 m =18 m .故选B.3.(2018·新乡市模拟)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1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导致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 6.0 cm ,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10-2 s ,g 取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则( )图1A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B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C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D .重物下落到A 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 s『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重物下降了大约两层砖的高度,即12 cm(0.12m),曝光时间为2.0×10-2 s ,所以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0.122.0×10-2 m /s =6 m/s.由于曝光时间极短,故重物下落到A 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 m/s ,由v =gt 可得重物下落到A 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t =v g =610s =0.6 s ,故C 正确,A 、B 、D 错误.4.如图2所示,B 是水平地面上AC 的中点,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A 点滑动到C 点停止.小物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等于它在A 点时速度的一半.则小物块与AB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的比值为( )图2A .1B .2C .3D .4『答案』 C『解析』 小物块从A 到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g =ma 1,得a 1=μ1g .从B 到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 =ma 2,得a 2=μ2g .设AB =BC =l ,小物块在A 点时速度大小为v ,则在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2,由运动学公式知,从A 到B :(v 2)2-v 2=-2μ1gl ,从B 到C :0-(v2)2=-2μ2gl ,联立解得μ1=3μ2,故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5.如图3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小球A 、B 用轻绳相连并悬挂在天花板上O 点,现用一水平力缓慢拉小球B ,当轻绳OA 与水平天花板的夹角为45°时,水平力F 的大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图3A .2mg B.2mg C.22mg D .mg『答案』 A『解析』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OA绳的拉力F T和水平力F,由平衡条件可得,竖直方向上有F T sin 45°=2mg,水平方向上有F T cos 45°=F,联立得F=2mg,故A正确.6.(2019·天水市第一中学月考)如图4所示,一个人静止在地面上,当α=60°时,力气足够大的人能拉起重物的最大重力为人重力的0.2倍,已知地面对人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定滑轮的摩擦力),则当α=30°时,人静止时能拉起重物的最大重力约为人重力的()图4A.0.3倍B.0.6倍C.0.8倍D.1.6倍『答案』 A『解析』设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α=60°,有0.2G sin 60°=μ(G-0.2G cos 60°),当α=30°时,有kG sin 30°=μ(G-kG cos 30°),联立解得:k≈0.3.7.(2019·四川棠湖中学高一期末)在升降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0 kg.若电梯运动中的某一段时间内,该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为如图5所示的40.0 kg,则在这段时间内(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图5A.该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C.该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她的支持力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0.2g,方向一定竖直向下『答案』 D『解析』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并不是重力减小了,是支持力小于重力,选项A错误;支持力与压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电梯可能是向上减速,也可能向下加速,mg -F N =ma ,a =0.2g ,加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8.(2019·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如图6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 0的托盘,盘中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盘静止时弹簧长度比自然长度伸长了l .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应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6A.Δll mg B .(1+Δll )mgC.Δll(m +m 0)g D .(1+Δll)(m +m 0)g『答案』 B『解析』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由题意可知,开始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有kl =(m+m 0)g ,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瞬间,以m 和m 0为整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k Δl ,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 Δl =(m +m 0)a ,隔离物块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a ,联立解得F N =(1+Δll)mg ,故B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在如图7所示的v -t 图像中,A 、B 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沿一条直线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 、B 两图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7A .t =1 s 时,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 .t =2 s 前后,B 质点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均发生改变C .A 、B 同时由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D .在t =4 s 时,A 、B 速度相同『答案』CD『解析』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速度的正、负发生变化,显然在t=1 s时,B质点运动方向不变,故A错误;t=2 s 时,B质点运动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并没发生变化,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t=0时,A、B两质点速度均为0,此后2 s内v A>0,v B<0,故C正确;由题图可知,t=4 s时,两者速度相同,故D正确.10.(2019·黄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如图8所示,从弹簧上方某点自由下落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到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及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图8A.速度先变大,后变小B.速度先变小,后变大C.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答案』AD11.(2019·扬州中学高一上月考)光滑半圆槽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其上使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圆槽上,如图9所示,整体向右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图9A.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一定大于maB.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可能等于mgC.水平恒力F越大,小球相对静止处离圆槽底越高D.水平恒力F较大时,小球可能相对静止在圆槽口最高处『答案』AC『解析』对m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有F N cos θ=ma,解得F N=macos θ,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一定大于ma,故A正确;圆槽对小球的支持力F N=(mg)2+(ma)2,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一定大于mg,故B错误;由图可知tan θ=mgma ,可知a 越大,θ越小,即小球相对静止处离圆槽底越高,故C 正确;因为小球所受的支持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所以当水平恒力F 较大时,小球也不可能相对静止在圆槽口最高处,故D 错误.12.(2019·衡阳市模拟)如图10所示,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O 连接两个小球A 、B ,两球穿在同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O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球A 、B 的质量之比和杆对A 、B 弹力之比分别为( )图10A.m Am B = 3 B.m A m B =33 C.F N A F N B =33D.F N A F N B =32『答案』 AC『解析』 分别对A 、B 两球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F T sin 60°=m A g ,F T ′sin 30°=m B g , F N A =F T cos 60°,F N B =F T ′cos 30°,F T =F T ′,故m A m B =F T sin 60°F T ′sin 30°=3,F N A F N B =F T cos 60°F T ′cos 30°=33, 故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7分)(2019·吉林市舒兰一中高一上期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每隔________打一个点.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11所示,纸带在AC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 /s ,C 点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1『答案』 8 V(1分) 220 V(1分) 0.02 s(1分) 0.35(2分) 0.53(2分)『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8 V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 .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每隔0.02 s 打一个点.AC =1.40 cm ,则纸带在AC 段的平均速度为vAC =x ACt AC=1.40×10-20.04 m /s =0.35 m/s ,C 点的瞬时速度为v C =x BD t BD =(2.53-0.40)×10-20.04m /s ≈0.53 m/s.14.(7分)如图12所示为“用DIS(由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组成,可以直接显示物体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12(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作为__________,用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 -F 关系图线如图13所示.图13①分析此图线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答案』(1)小车总质量(1分)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2分)(2)①在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2分)②C(2分)『解析』(1)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2)①OA段为直线,说明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②设小车质量为M,所挂钩码的质量为m,由实验原理得mg=F=Ma,即a=mgM,而实际上a′=mgM+m,可见a′<a,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故A、B、D错误,C正确.15.(8分)(2019·广东高一期末)用弹射器从地面竖直上抛质量m=0.05 kg的小球,如果小球在到达最高点前1 s内上升的高度是它上升最大高度的14,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2)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答案』(1)20 m(2)20 m/s『解析』(1)根据逆向思维法可知,小球到达最高点前 1 s内上升的高度为h1=12gt2=12×10×12 m=5 m(2分)由题意可得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4h1=4×5 m=20 m(2分) (2)由运动学公式知v02=2gH(2分)所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v0=20 m/s.(2分)16.(10分)(2020·广西高一期末)如图14,质量为5 kg的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的F=25 N的力拉物体,使物体由静止加速运动,10 s后撤去拉力,求:(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图14(1)物体在两个阶段的加速度各是多大;(2)物体从运动到停止总的位移.『答案』(1)2.6 m/s2 2 m/s2(2)299 m『解析』(1)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则有:F cos 37°-F f=ma(2分)F N+F sin 37°=mg(1分)F f=μF N(1分)联立三式代入数据解得:a=2.6 m/s2(1分)撤去拉力后,加速度大小为:a′=μmgm=μg=2 m/s2(2分)(2)10 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26 m/s(1分)则物体的总位移:x=v22a +v22a′=2622×2.6m+2622×2m=299 m.(2分)17.(12分)(2019·荆门市龙泉中学高一期中)如图15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15 kg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质量为m=0.2 kg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A上.现用水平力F 拉住绳子上的O点,使物体从图中实线位置O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O′,此时θ=53°,圆环恰好要下滑.已知g=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图15(1)此时拉力F的大小;(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杆与环间动摩擦因数μ.『答案』(1)200 N(2)0.76『解析』(1)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F=F T sin 53°(2分)在竖直方向:F T cos 53°=Mg(2分)由上两式解得:F=200 N(2分)(2)物体与圆环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F=F N在竖直方向:F f=mg+Mg(2分)环恰好要滑动,则有:F f=μF N(2分)联立解得:μ=0.76(或μ=1925)(2分)18.(16分)(2019·甘肃静宁第一中学高一期末)如图16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板B长为1.2 m,质量为M=1 kg,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一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A放在B的左端,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2=0.3.刚开始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获得3 m/s 向右的初速度(g取10 m/s2).求:图16(1)A、B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2)通过计算说明,A最终是否滑出B.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1 『答案』 (1)3 m /s 2,水平向左 3 m/s 2,水平向右 (2)没能滑出『解析』 (1)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A =μ2mg m =μ2g =3 m/s 2,方向水平向左(3分)以B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B =μ2mg -μ1(m +M )g M=3 m/s 2,方向水平向右.(3分) (2)设A 在B 上滑行时间t 时达到共同速度v =v 0-a A t =a B t ,解得t =0.5 s(2分)所以v =a B t =1.5 m/s(1分)A 相对地面的位移x A =v 0+v 2t =1.125 m(2分) B 相对地面的位移x B =v 2t =0.375 m(2分) A 相对B 的位移为x A -x B =0.75 m<1.2 m(2分) 所以A 没能从B 上滑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