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a91a832c87c24028915fc3b3.png)
(2)人类工程活动又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 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规模愈来愈大,对地壳表层岩体的改造作用已达 到不可忽视的程度,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早已超出局部场地的范围而波及到广 大区域。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已涉及到地球表面80%的地区。 例如,大量抽汲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降低了土体中的空隙液压,引 起了大范围的地面沉降,使得沉降区内已有建筑物的正常工作条件受到严重 影响。又如修建高坝大水库,大区域的水文动态和水文地质条件因之而改变, 往往引起区域性的坍岸或浸没。有时库尾淤泥还会引起支流泄水不畅,造成 更大区域的地下水回水,如在黄土地区还会进一步引起大区域的湿陷。在某 些地区还会产生水库诱发地震,导致较大区域内的建筑物受到危害。
矿山工程常遇到的是露天矿边帮及地下巷道的稳定 及涌水、采矿引起地面塌陷问题;
在特种土地区如红土、黄土、淤泥、膨胀土等同样 会遇到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更为复杂多样,除与 其他工程相类似的区域地壳稳定、坝基、边坡和地 下洞室岩土体的稳定问题外,还有库坝区渗漏、水 库库岸稳定、水库淤积、滨库地区浸没、水库诱发 地震等问题; 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石油及天然气而造成大范围 地面沉降,放射性能源的应用而存在核废料的储存, 采矿而产生的废矿渣的处理等则属于环境工程地质 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的定义
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常用工 程地质条件来描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理解为与 工程 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一般认为,它包括工程建设地区的:岩土工程地质 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 现象; 地质物理环境(地应力及地热等);天然建筑材 料等七个方面的因素。
地质环境的定义
地质环境广泛的含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 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 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地质环境对工程 建设场地的选择和建筑物结构类型及施工方法的确定, 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地质环境不良,一方面可能因需要采取地基处理措 施而提高工程的造价;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工程建筑的稳 定、安全和正常使用。 世界上大坝破坏和失事的事例中,至少有一半是由 地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ffbb8aca9ec3d5bbfd0a74cf.png)
绪论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建筑工程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管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4、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问题,露天采矿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等。
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①自然历史分析法;②数学力学分析法;③模型模拟试验法;④工程地质类比法。
活断层与地震1、活断层的概念: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潜在活断层)2、活断层的活动方式: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称为地震断层或粘滑型断层;另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的滑动,称为蠕变断层或蠕滑型断层。
3、活断层的年龄判据:错段地层年龄法(间接法);断层物质绝对年龄法(直接法)4、活断层的鉴别:借助地质学、地貌学、地震地质学及现代测试技术等方法和手段,定性定量的鉴别。
5、活动断层对工程安全性的影响:①断层活动有可能产生破坏性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破坏或功能失效;②地震的震动效应可能导致液化、震陷、滑坡和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从而导致地基失效或对工程设施的直接破坏;③地震断层地表错动对工程设施的破坏;④以缓慢蠕滑的方式活动,造成跨断层或附近建筑物的破坏。
6、地震:在地壳表层。
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工程地质主要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主要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523b4f376eeaeaad1f330fb.png)
▶沉积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岩石沉积。
▶ 成岩作用
(2) 内动力地质作用
▶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 地震作用 ▶变质作用
板块构造
板块的形成(大陆漂移)
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
海底扩张理论 (Theory of Ocean Floor Spreading)
海底扩张的证据(沉积物的年龄)
海底扩张的结果(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海沟的形成
第3节 地质作用的概念
1 什么是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绪论 2 岩石 3土 4 地质构造 5 水文地质 6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7 工程地质勘察
绪
论
内容简介:
1 土木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 2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3 学习意义
1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主要由于解决土木工程中出现的地质 问题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就是勘察和评价工程中 出现的地质问题,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基 本资料。
地壳 地慢
外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核
岩石圈 软流圈
上地慢
第2节 板块构造理论
1 Pacific Plate(太平洋板块) 2 North American Plate(北美板块) 3 South American Plate (南美板块) 4 Eurasian Plate(欧亚板块) 5 African Plate(非洲板块) 6 Indo Australian Plate(澳印板块) 7 Antarctic Plate(南极州板块)
2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工程地质概述
![工程地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077d2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b.png)
工程地质概述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地质学、工程力学和岩土力学等知识,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对工程地质的相关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工程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概述。
一、工程地质的概念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地质因素对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价、岩土力学分析等,旨在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工程地质的应用领域工程地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能源工程等多个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工程地质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研究,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基础类型,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工程地质在地下工程和岩土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通过岩土力学和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为隧道、地铁、水坝、桥梁等工程提供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3. 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是工程地质的重要应用方向。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治理和应急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4. 环境地质与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在环境地质和资源勘查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地质条件的研究,可以评估环境地质风险,指导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
三、工程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工程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获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信息和数据。
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质地貌调查:地质地貌调查是工程地质调查的第一步,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观察和记录,了解地表地质状况,为后续调查提供基本信息。
2. 地质构造调查:地质构造调查主要研究地层的分布、倾角、折叠、断裂和褶皱等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构造特征的依据。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2597ab0876c66137ee06196e.png)
解理按其发育程度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和不完全解理。
8 断口的概念:矿物受外力击打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 断裂面方向是任意的,断口的形态也不是平滑的。根据矿物受力后不规则裂开的形态,
物的稳定。
25 岩层的接触关系:地壳时时刻刻都在运动着。同一地区在某一时期可能是以上升运动为
主,形成高地,遭受风化剥蚀,另一时期可能是以下降运动为主,形成洼地,接受沉积;也
可能是在长时期内下降接受沉积,这样就使得早晚形成的地层之间具有不同的相互关系,即
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35 工程土的分类原则:(1)考虑土的工程特性差异性的原则。根据土的各种主要工程特性, 并以影响其特性的主要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使所划分的不同土类之间在其主要工程特性方 面有质或量上的显著差异。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所谓地下水 系指埋藏和运动于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石 空隙中的水。 水文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运动以及循环转 化的规律;
2.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水质的变 化规律;
3.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2.地质环境与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 工程建设是在各种地质环境中进行的,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
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等地层方面的特征,则进一步说明断层存在的可能性很大。(3)断层的
伴生构造现象 野外识别断层的存在的可靠标志:断层的伴生构造是断层在发生、发展过程
中遗留下来的形迹。常见的有岩层牵引弯曲、断层角砾、糜棱岩、断层泥和断层擦痕等。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a2f98f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9.png)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4、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1、活断层的含义: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2、活断层鉴别标志: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
地貌特征: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
水文地质:沿断裂带泉水,常呈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有温泉出露。
3、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建筑为的场址选择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尤其是永久性建筑。
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应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避开主断层。
尽量将建筑物布置于和断层下盘。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物型式和结构措施1、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2、地震烈度:一次地震于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4、简述地震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①.介质条件:坚硬岩石,聚集能量②.结构条件: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③.构造应力条件: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5、简述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工程地质研究方案
![工程地质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78bb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1.png)
工程地质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程地质问题的日益突出,工程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质原理、方法和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和水文地质等内容。
在工程建设中,如果没有对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认识和分析,就可能导致工程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
因此,开展工程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1.目标:(1)深入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对研究区域的岩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系统研究,为工程开展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3)针对研究区域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确保工程安全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2.意义:(1)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2)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水平,提升工程地质研究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推动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促进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1.研究内容:(1)地质调查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分析: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其工程地质机理和性质。
(2)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估水文地质对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
(3)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对研究区域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确保工程安全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2.研究步骤:(1)资料搜集与整理:收集相关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域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了解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获取实地地质样品和数据。
(3)室内试验分析:对野外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室内岩土工程试验和水文地质分析,获取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7a36e86b7e21af45b307a870.png)
工程地质学1、工程地质学的定义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便科学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是地质科学与工程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工程性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
4、结构面——岩体中的物质分异面、破裂面及软弱夹层等力学不连续面。
5、结构体——岩体被结构面切割成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岩块。
6、岩体的结构特征——岩体中结构面、结构体的形状、规模、性质及其组合关系的特征。
7、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矿物成分①矿物硬度的影响:矿物硬度大,岩石的弹性越明显,强度越高②不稳定矿物的影响: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如黄铁矿、霞石以及易溶于水的盐类,如石膏、滑石、钾盐等,具有易变性和溶解性。
含有这些矿物的岩石其力学性质随时间而变化。
③粘土矿物的影响:含有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的岩石,遇水时发生膨胀和软化,强度降低很大。
●岩石的结构、构造①岩石中晶粒或岩石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结合方式等结构的差异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②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水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与岩石的孔隙性和水理性(吸水性、软化性、崩解性、膨胀性、抗冻性)有关。
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连结作用、润滑作用、水楔作用、孔隙压力作用、溶蚀及潜蚀作用。
具有充填物的软弱结构面的特性●温度①不同温度下岩石的变形特征和强度:一般而言,随着温度的增高,岩石的延性加大,屈服点降低,强度也降低。
②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破坏机理:岩石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微裂隙。
●加载速度加载速度越快,测得的弹性模量越大,强度指标越高。
第十章工程地质学课件
![第十章工程地质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e3bcf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a.png)
第十章工程地质学课件引言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在工程环境中的行为和性质的学科。
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阶段,对地质条件进行合理评估和预测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1. 工程地质学概述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通过研究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工程地质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岩土工程地质学:研究地质体的性质和特征,如岩石、土壤、地层等,以及它们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获取地质数据和样本,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
•地震地质学:研究地震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地震对工程的影响,预测地震危险性。
•断层地质学:研究地质断层的性质和运动,评估其对工程项目的潜在危险。
•地下水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水质,评估地下水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2. 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工程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学的基础和关键,它通过获取地质数据和样本,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工程特点,可以进行以下几类调查:2.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通过钻探、测井、采样等手段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过程。
根据勘探的深度和目的,可以分为浅层勘探和深层勘探。
浅层勘探主要针对地下0-30米深度范围内的地质信息,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壤钻探、地质雷达和电法勘探等。
深层勘探主要针对较深的地下范围,常用的方法包括岩芯钻探、地震反射法和地球物理勘探等。
2.2 工程地质调研工程地质调研是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对地质环境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地形、地质构造、地下水条件等方面。
通过地质调研,可以初步了解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后续的工程地质评价提供依据。
2.3 工程地质评价工程地质评价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
它通过分析地质数据和样本,评估工程地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和建议。
常用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包括工程地质地球物理方法、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73f73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7.png)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
1.工程地质勘探:包括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等,旨在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和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地质条件。
2.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根据勘探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 地质灾害评价:评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4. 工程地质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制定符合工程需要的地质设计方案。
5. 工程地质施工监测: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和工程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6. 工程地质环境保护:研究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制定环保措施,确保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
7. 工程地质科技创新:开展工程地质相关科研,推动工程地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 1 -。
工程地质学绪论.
![工程地质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96d61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5.png)
工程建设 破坏 地质环境 例: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工程地质学任务:
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 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 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 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工作是通过工程勘察来实现的
提预拟 选论查 出测定 择证明 建影措 场问条 议响施 地题件
• 学习工程地质学基本知识 • 掌握分析和运用地质资料的方法 •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2
❖工民建
场地稳定性、地基 承载力及变形问题
❖高层建筑
深基坑开挖、降 水、对环境影响 问题
❖地下工程
洞室围岩 稳定、承 压水的危 害问题
❖道路工程
山区滑坡、 崩塌、泥石流 问题
❖水利工程 渗透问题、 水平抗滑问题
不良地质作用:
指对工程建设 不利或有不良影 响的动力地质作 用。如滑坡、崩 塌、泥石流等。
就工程而言
房屋建筑工程 道路工程 隧道和地下工程 库坝工程
• 就地质环境而言
• 黄土 • 软土 • 粉细砂 • 岩石
7
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体系
以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为基础,以 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为核心,以工 程地质评价为目的,以工程地质勘 察为手段。
8
工程建筑包括:
工民建、道桥、水利、港口、铁路等。
各类工程问题:
工程地质学的工作方法: •现场调查 •试验测定 •分析计算 •方案论证 •监测控制 •反演分析 •修改定案
三、学习要求与方法
课程内容: • 基础地质知识 • 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 各种类型工程的地质问题 •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1. 工程地质环境评价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新版]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067ff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9.png)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岩土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B、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的研究C、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研究D、区域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体。
7、地球内部构造:a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
b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间的一个巨厚圈层。
c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3、矿物——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4、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结合而成。
5、主要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明显影响岩石性质,对鉴定和区别岩石种类起重要作用的矿物(约20种)。
6、矿物的物理性质:(1)、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是矿物对光线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
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条痕的颜色是唯一的。
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透明度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有透明矿物、半透明矿物、不透明矿物。
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金刚光泽);大多数矿物属于半透明矿物;透明矿物(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如黄铁矿、方铅矿等。
(2)、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解理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的性质。
在外力敲打下沿一定结晶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
根据矿物产生解理性能强弱程度的不同,一般将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极完全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极易裂成薄片。
解理面光滑、凭证,很难发生断口。
如云母等。
完全解理: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沿解理方向裂成平面(不成薄片)。
解理面平滑,胶南发生断口。
如方解石、方铅石、萤石等。
中等解理:在外力作用下,出现两组沿解理方向裂成平面。
解理面不太平滑,易出现断口。
如白钨矿、普通辉石等。
不完全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裂出解理面。
解理面不平整,容易成为断口。
简述地质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意义与内容
![简述地质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意义与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f1ae4e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b.png)
简述地质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意义与内容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对工程建设
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地质学、物理学、数学、化学、测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貌、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土壤、岩石、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试与监测、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工程地质勘察与设计等。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防范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地球的自然规律和特征;其次,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知识,以便进行工程地质测试和监测;最后,需要掌握一定的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方法,以便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总之,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通过对地球地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规律和特征,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手段。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c3de5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a.png)
概述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地球上一切工程建筑物都建造于地壳表层一点的地质环境中。
地质环境以一点的作用,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而建筑物的兴建又反作用于地质环境,是自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最终又影响到建筑物本身。
二者既处于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矛盾之中。
工程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之间的矛盾转化的解决。
这一套研究的核心是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就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查来实现的,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阐明建筑地区的丁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解决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间题,为建筑物的设、施工以至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它的主要任务是: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冈京;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计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职配段各个注筑物4、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纠构和施工力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5、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义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山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顶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建筑的类型很多,如工业民用建筑物、铁路、公路、水运建筑、水利水电建筑、矿山建筑、海港工程和近海石油开采以及国防工程等。
每一类型建筑又有一系列建筑物群体组成,如高楼大厦、工业厂房、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运河、海港、堤坝、电站、矿井、巷道、油库、飞机场等。
这些建筑物有些位于地面上,有的埋于地下,都脱离不开地壳,无不与地质环境息息相关。
他们的形式不同、规模各异,对地质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复杂。
工程地质课后思考题汇总与答案
![工程地质课后思考题汇总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6859749b6648d7c1c746cd.png)
第一章绪论1.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研究任务:1、查明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1.2 说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人类的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环境,影响工程地质的变化。
1.3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它包括工程建设物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要素: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的因素。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常见几类:地基稳定性问题——变形、强度;斜坡稳定性问题——地质灾害;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地质体受力和变形;区域稳定性问题——地震、震陷、液化、活断层。
1.4 说明工程地质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工作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很重要的,是设计之先驱。
没有足够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设计,是盲目的设计,都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轻则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投资、延误工期;重则是建筑物完全不能使用,甚至突然破坏,酿成灾害。
1.5 分析图1-7和图1-8在不同工程地质下的建筑物安全稳定问题。
解释:基坑无地下室时称基槽,视地基持力层和承载力确定开挖深度,如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一般开挖深度为1.2m~2.0m;基坑有地下室时,开挖深度决定于地下室的层数。
图1-7:h—基坑深度,s—建筑物沉降量要点:1、建筑物持力层为黏土层,压缩层范围内地基为均匀地基。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7a35d2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e.png)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在工程环境中地质学原理的应用,以保护和维护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 地质条件分析: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2. 地质灾害评估:评估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预测其风险和危害,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 岩土工程勘探:通过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如地质钻探、地质雷达、激光扫描等技术,对岩土工程区域进行勘探,了解岩性、土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地质条件,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4. 工程地质学环境保护:研究如何在工程过程中保护环境,如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地下水勘探与评价:对地下水进行勘探和评价,包括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研究,为地下水的开发、使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6.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对建筑工程进行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条件的勘探,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7. 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环境工程过程中涉及的地质学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利用等,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灾害评估、岩土工程勘探、工程地质学环境保护、地下水勘探与评价、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
来越重要。
工程地质学-第一章 绪论-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第一章 绪论-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d46e2176c66137ee061950.png)
研究勘察方法的选择、工作的布置原则、工作量的分配, 勘察技术、方法理论的改进。规范、手册为指南。
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
❖ 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地质依据,进行工程地质 区划
分支学科:区域工程地质学
❖ 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随后又相继在各有关高校设立了工 程地质专业。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科学研究机构也在各 个部门相应建立,并不断得到发展。 南华大学于1995年成立岩土工程专业,2000年正式更名为 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学科的形成与不断完善
近年来,工程地质学得到很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程地 质学科系统的逐渐形成。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在国际上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快速发 展,它的研究目的是保护环境,指导环境的合理开发,重点是 研究人类工程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变化的预测,论 证环境保护、治理和评价开发方案的可行性,是工程地质学发 展的新方向。 海洋工程地质学,也是近年来随着石油及海底矿产开采以及港 口工程建设而发展起来的。 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地下工程和地震工程地质等新的分支学科, 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铁路工程地质和矿山工程地质等传统学科, 更趋于完善和成熟。 在工程地质应用理论方面,如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工程地质 学、动力工程地质学、建筑材料等,研究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书目
《工程地质学基础》,唐辉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1月.
《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4年10月.
《工程地质学》,孔宪立、石振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3年1月.
工程地质学内容资料
![工程地质学内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e7fd3ea76e58fafab0033a.png)
工程地质学绪论1.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4)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5)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第一章岩土工程研究1.土的粒度成分测定方法: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
粒度测定通过颗粒分析试验测定。
包括筛分析方法(适用于砂粒以上较粗的颗粒)和净水沉降法(适用于粉粒以下颗粒)。
颗粒分析结果通过表格法和图解法来表示。
常用的图解法有累积曲线、分布曲线和三角图法。
2.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难溶及不溶盐类,有机质,各种化合物及许多微量元素。
3.土中的水和气体:土中的水分为矿物成分水和孔隙中的水。
矿物成分谁又称矿物内部结合水,孔隙中的水即存在与土粒间孔隙中的水,包括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包括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
土中的气体成分和大气的成分相一致,但CO2含量高,O2含量低。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1.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的物理性质是指土本身由于三相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不同所表现的物理状态以及固、液两相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前者称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主要指土的轻重、干湿、松密等,后者主要包括土的稠度,塑性,胀缩性以及各类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
①土的天然密度: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②干密度: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
(实测)③饱和密度:土的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密度。
(计算)(4)土粒密度: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
(5)含水率:土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称为含水率。
(6)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值,他能说明孔隙中水的充填程度。
(计算)(7)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以e表示;(8)孔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以n表示;2.细粒土的可塑性: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任保持自己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构造
板块的形成(大陆漂移)
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
海底扩张理论 (Theory of Ocean Floor Spreading)
海底扩张的证据(沉积物的年龄)
海底扩张的结果(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海沟的形成
第3节 地质作用的概念
1 什么是地质作用?
3 学习工程地质的意义
第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内容简介: 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 板块构造理论 第3节 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慢
外核 内核
岩石圈 软流圈
上地慢
第2节 板块构造理论
1 Pacific Plate(太平洋板块) 2 North American Plate(北美板块) 3 South American Plate (南美板块) 4 Eurasian Plate(欧亚板块) 5 African Plate(非洲板块) 6 Indo Australian Plate(澳印板块) 7 Antarctic Plate(南极州板块)
绪
论
内容简介:
1 土木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 2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3 学习意义
1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主要由于解决土木工程中出现的地质 问题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就是勘察和评价工程中 出现的地质问题,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基 本资料。
2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 地形地貌 ◆ 岩土的基本工程性质 ◆ 地质构造 ◆ 水文地质(地下水条件) ◆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和评价 ◆ 工程地质勘察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天然动力使地壳的形态、成分、 结构和构造产生变化的作用。天然动力主要包括内动力 和外动力,
内动力: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 外动力:风、水、冰川、太阳能和重力能。
2 地质作用分类
(1) 外动力地质作用
▶ 风化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岩石在原地产生破坏的作用。
▶剥蚀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风化的岩石离开母体的作用。
▶ 搬运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岩石的由某地搬运到另一地 方的作用。
▶沉积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岩石沉积。
▶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 地震作用 ▶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