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精神病学鉴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法医精神病学ppt课件

法医精神病学ppt课件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 思维内容贫乏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 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性知觉,妄想性心境) 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 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 临床症状 • 抑郁发作 • 躁狂发作 • 混合发作 • 恶劣心境 • 环性心境障碍 • 临床类型 • 单相抑郁 • 单相躁狂 • 双相障碍(I、II型)
癔症
• 临床特征: • 易患个性基础:情感易变不稳定、自我中心、
富于表演性和幻想性、暗示性高。 • 发病前有明显精神因素。 •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 • 症状具有夸张、做作、表演性。 • 症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通过暗示而消失。 • 疾病发作使病人继发获益。 • 病程呈反复发作性。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 急性酒中毒: 普通醉酒 病理性醉酒 复杂性醉酒 • 慢性酒中毒: 酒依赖 震颤谵妄 酒中毒性幻觉症 酒中毒性妄想症 酒中毒性脑病:
Wernicke’s 、Korsakov’s、痴呆
PPT学习交流
37
第五章 法医精神病学
司法精神病学
• 运用精神医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各种 精神障碍患者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 中的地位和法律责任的学科。 • 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建立在临床精 神病学与法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 狭义的司法精神病学也指法医精神病 学。
• 合作病人的精神检查 • 不合作病人的精神检查 • 一般表现:意识状态、姿态步态、日常生活 • 言语:失语症、缄默症 • 面部表情与情感反应:

法医精神病学概述学习课件PPT

法医精神病学概述学习课件PPT




相关学科

一)与法学的关系:掌握法学基本概念 二)和心理学的关系:法律心理学 犯罪 心理学 三)和行为科学的关系:矫正精神病学 四)和法医学的关系:属临床法医学 五)和精神病学的关系

临床精神病学是法医精神病学的基础, 两者互相渗透,各有侧重。区别在于: 1 服务对象不同 2 工作性质,任务不同 3 关系不同 4 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不同



发展简史


一)国外 1 奴隶时代《汉穆拉比法典》(1792- 1750BC)巴比伦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共和国449BC) 对精神障碍者行为能力,监护最早的立 法 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古罗马皇帝手谕释放杀母之精神病人。



2 中世纪 教会黑暗统治 3 1800年James Hadfield向英皇乔治三世开 枪射击案 4 《麦克纳顿条例》 5 AIL条例

法医精神病鉴定的法律依据 一 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基本态度 宽容 理解 免除惩罚 二 鉴定的法律依据 精神病人在丧失辨认或丧失控制能力, 不负刑事责任的理由(立法依据)

1 精神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 社会的同情。 2 疾病不受主观意志控制。 3 精神病人的危害行为并非故意或过失, 而是精神病之结果。
精神病人辨认能力障碍反应如下
行为的动机是病理性的
行为的目的荒谬离奇
曲解行为的违法性质
不理解行为的后果
第17章 法医精神病学概述

一 概念
是研究与法律相关的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 问题的医学科学。 狭义 即指司法精神病学 (forensic psychiatry) 广义 则泛指精神病学与法律,法律精神病 学(psychiatry and law )

最新16第十六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课件ppt

最新16第十六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课件ppt
有较典型的“分裂”症状 无体格检查异常 无意识障碍 无自知力 无智力缺损
精神分裂症的作案特征
作案没有明确的动机、目的 作案缺乏预谋性,对作案场合、时间、工具等缺乏严格选择,
常有公开作案 行为带有冲动性、单独性,凶杀手段有时十分残忍或离奇 案后无自我保护表现,多数患者显得无所谓的冷漠态度
问题的鉴定”的规定。
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
其他司法解释和法律法规: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89年两院三部 联合发布、共二十三条)
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罪 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的通知(1990年12月31日 司发[1990]247号) 《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 范围》
对服刑罪犯进行保外就医的司法鉴定 对被鉴定人(人身伤害案件的受害人)进行精神损伤程
度的鉴定,即精神方面的轻重伤鉴定
三、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主要任务
民事案件
确定当事人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有无行为能力,从而确 定有关的法律行为是否有效。如处理财产的能力,遗嘱 能力,签定契约、合同、买卖的能力,婚姻能力,有无 选举和被选举权,能否承担兵役或其他各项义务
第三节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程序
一、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提出
曾经有过精神异常史 反映有精神病家族史 虽无明确疾病史,但涉案对象的家属及周围人员反映其
性格怪戾,情绪不稳,行为冲动,睡眠规律反常,头脑 笨拙,动作幼稚,有抽搐史等 涉案对象的行为目的、动机、方式、过程等有悖常理 案件审理过程中有精神反常表现 特殊情况,如有酒精依赖史、药物滥用史,原来品行良 好的老年人突然违法乱纪等
二、 常见的精神疾病
情感性精神疾病
二、 常见的精神疾病
偏执性精神疾病
偏执性精神疾病是一组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内源性 精神疾病,又称妄想性精神疾病

《司法精神病鉴定》PPT课件

《司法精神病鉴定》PPT课件

01.12.2020
医学PPT
7
3.其他方面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任务
(1)确定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 自我防卫、保护能力;
(2)确定各类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 力;
(3)被鉴定人在某些特定事件之后出现精神异常,确定其精 神疾病的性质(如功能性或器质性)及其严重程度,精神障 碍与该事件或医疗行为的关系,供委托单位作为定罪量刑或 赔偿的依据。
01.12.2020
医学PPT
01.12.2020
医学PPT
9
五、鉴定机构
执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组织或单位, 叫做鉴定机构。从管理主题的权利类型上看, 我国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管理体制属于行 政权利管理型体制,即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社会准入与推出等由国 家行政机关直接管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 一项技术性工作,为了体现其权威性、效力 性,也必须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开展。
01.12.2020
医学PPT
4
三、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对象、内容、任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指明了鉴定结 论的内容与任务:“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根据案 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作出鉴定结论,为 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有关法定能力的科学证据”。因 此,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时,应首先确定被鉴定人的 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如果是异常,则应确定存在哪 些精神症状,其性质和程度如何,能否构成某种精 神疾病的诊斯。然后判定其行为时的精神状态对其 所实施行为的辨认及控制能力有无损害及损害的程 度,然后对其法律能力做出评定。
01.12.2020
医学PPT
13
鉴定人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司法精神病学》课件

《司法精神病学》课件

评估精神状态
对于涉及精神疾病的民事纠纷,司 法精神病学可以用于评估当事人的 精神状态,判断其是否患有精神疾 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提供专家证言
在涉及精神疾病的民事案件中,司 法精神病学专家可以提供专家证言 ,为法院提供专业意见和依据。
司法精神病学在行政案件中的应用
评估行政相对人的精神状态
在行政案件中,司法精神病学可以用于评估行政相对人的精神状 态,判断其是否具有承担行政责任的能力。
涉及精神疾病患者在民事纠纷中的司法鉴 定,探讨其民事行为能力和权益保护。
权益保护建议
提出针对此类患者的权益保护建议,包括 赔偿和康复措施。
介绍案例背景
某精神疾病患者因民事纠纷涉及赔偿问题 。
民事行为能力评估
分析在司法鉴定过程中如何评估该患者的 民事行为能力。
涉及的精神疾病诊断
探讨该患者所患精神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预防策略
通过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减 少歧视和偏见,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
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等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3 司法精神病学在实践中的 应用
司法精神病学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鉴定被告人的责任能力
制定治疗方案
在刑事案件中,司法精神病学可以用 于鉴定被告人的责任能力,判断其是 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否能够理解 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
法律责任判定
分析在司法鉴定过程中如何确 定该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总结词
涉及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司法 鉴定,探讨其的类 型和程度。
司法处理建议
提出针对此类患者的司法处理 建议,包括刑罚和康复措施。
案例二:精神疾病患者民事纠纷的司法鉴定

法医精神病学概述 PPT

法医精神病学概述 PPT
醉酒是自我放纵的结果,并非疾病 造成。
普通醉酒状态(酩酊状态)下,实 质性辨认能力存在。
醉酒中的危害行为,在性质上可以比 照过失犯罪,(疏忽大意,过分自信)
预防犯罪。
三 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如何理解刑法第十八条?
分析作案时的行为动机,作案的预备, 作案实施的选择,伤害对象及残酷性以 及案发后的行为,有助于判断辨认能力。
3 精神障碍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强制治疗, 住院
4 违法行为精神障碍者的治疗,监护,各 种罪犯的行为矫正和监狱心理卫生问题
5 精神障碍者危险行为预测和预防 6 酗酒,吸毒,自杀等引起的法律问题和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精神卫生问题
7 精神卫生与立法。
二 相关学科
一)与法学的关系:掌握法学基本概念 二)和心理学的关系:法律心理学 犯罪
心理学 三)和行为科学的关系:矫正精神病学 四)和法医学的关系:属临床法医学 五)和精神病学的关系
临床精神病学是法医精神病学的基础, 两者互相渗透,各有侧重。区别在于:
1 服务对象不同 2 工作性质,任务不同 3 关系不同 4 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不同
三 发展简史
一)国外 1 奴隶时代《汉穆拉比法典》(1792-
精神病人危害行为动机 1现实动机 2病理动机 3混合动机 4不明动机
作案的准备 1突然发案,难以理解和预料 2工具“就地取材” 3单一行动,无合伙作案 4缺乏准备过程 作案实施的选择 1通常不加选择,易被发现,被抓获 2即使有安排和选择,也漏洞百出
作案对象及残酷性 亲密的人,所谓病 的仇人,行为残忍,不合常理
1997年7月1日起实施。 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责任,但 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 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 疗。

《法医精神病学概述》课件

《法医精神病学概述》课件
深入研究法医精神病学中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以推动相关政策和法 律的完善。
05
法医精神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Chapter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是法医精神病学的基础
法医精神病学涉及到医学知识,如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这些知识是理解 和评估精神疾病的基础。
医学诊断与法医评估的结合
在法医精神病学中,医生需要对受害者或嫌疑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医学诊断,同时 还需要考虑法律因素,如判断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03
法律与伦理问题
法医精神病学涉及到许多法律和伦理问题,例如隐私权、公正审判等。
如何在保护个人权利和满足司法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挑战。
发展前景
技术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评估 和诊断工具将被开发出来,这将 有助于提高法医精神病学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 区之间的法医精神病学交流和合作 将增加,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标准 化和一致性。
司法鉴定是法医精神病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对于维 护社会公正和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 权益。
在法律援助中,法医精神病学专家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关于精神状态、行为能力等方 面的评估,协助律师和法院对案件进行全面了解。
法医精神病学的评估结果对于确定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保障其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 用。
法律和政策的完善
随着法律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法医 精神病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将更 加规范和有效。
未来研究方向
跨文化研究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状态评估和诊断标准,以推动国际间 的理解和合作。
新技术应用

【法医学课件】-法医精神病学PPT

【法医学课件】-法医精神病学PPT

行为能力的年龄划分
无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 限制行为能力:10-18周岁 完全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16-
18周岁自食其力的
鉴定注意事项
按法定的程序进行 伪装精神病犯罪的 精神病人在病情稳定期犯罪的
法医精神病学
概述
精神病鉴定的历史及现状 法医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 概念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法医精神病学
Legal psychiatry
概念:是研究与法律相关的精神障碍和精 神卫生问题的医学科学,主要研究诉讼当事 人或诉讼参与者精神状态和法定能力的评 定,为司法部门提供法医学证据和处理意 见;并研究和参预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精神 障碍者的治疗和处理。又称司法精神病学 Forensic psychiatry
精神疾病的鉴定
目的: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作出正确的 评价,进而对被鉴定人在法律上行使某种 权利或承担某种义务的能力进行恰如其分 的衡定。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内容
刑事责任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诉讼能力 受审能力 凭证能力 服刑能力 自我防卫能力 其它
司法精神病鉴定
对象:患有或可能患有精神病者 主体: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人 鉴定方式:直接/间接 鉴定应解决的问题
意识障碍或自动症 智能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症的行为失控 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 精神病人的冲动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
civil capability
概念:指精神正常的公民通过自已的行为, 行使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赋予的义 务的能力。包括自己协商和处理财产、婚 姻、订立契约和承担社会义务方面的能力。
行为能力评定的要件
医学要件:是否有影响其判断力或自我保 护能力的各种精神障碍
法学要件:是否能辨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是否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否能保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医精神病学概论ppt课件

法医精神病学概论ppt课件
题又患有或怀疑有精神疾病的人。
研究内容

1.精神疾病患者的法律能力
常见的法律能力有: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 能力、性自我防卫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等


2.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程序问题)
3.精神损害
4.精神疾病患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5.对肇事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监护 6.精神疾病患者的其他问题
麦克·纳顿条例: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告知陪审员们:应假设每个 被告人是心神正常的并具有足够的理由应对其犯 罪负责任,除非证明了是相反的情况。如果被告 人以精神错乱为理由进行辩护时,那么必须能清 楚地证明他在进行危害行为的当时,由于患精神 疾病而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例如他不了解自己行 为的性质,或者他虽然了解但不知道自己的作为 是错误的或违法的。”
5 惩罚精神病人,不能预防犯罪。 6 惩罚精神病人,将产生消极的 社会后果。
司法鉴定基本业务介绍
1.接受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法院的委托,对犯罪嫌疑人进 行有无精神病或智能障碍的鉴 定,并评定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这是司法鉴定最重要的内容。
精神病人出现违法行为时是否具 有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第 十八条规定,是否精神病人是评定 的医学(生物学)条件,是否不能 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评定 的法学(心理学)条件,因此我国 法律所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是 按照医学条件与法学条件相结合的 原则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
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关于当前办理强奸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 的若干问题解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18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 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9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 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
11
控制能力:行为人对自我选择或者不选择 实施为刑法所禁止、所制裁的某行为的能 力。
辨认能力是控制能力存在的基础。当辨认 能力丧失时,控制能力也丧失;但在某些 精神障碍影响下,虽有不同程度的辨认能 力,也可能丧失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2
责任能力分级、评定原则 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相结合,医学标准是 基础,法学标准是准则,缺一不可。 无刑事责任能力 严重精神障碍的精神病人 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 力
16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成年公民;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者。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 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活动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17
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原则 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相结合 医学标准: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性质、严 重程度、可能的预后等 法学标准:意思表示能力,即是否具有独 立判断是非和理智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严重的精神障碍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不能 正确地做“意思表示”,不能保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13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非精神病人,精神病已愈、缓解或处于 间歇期 实施危害行为时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存在
14
民事行为能力(civil capability)
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 承担民事义务,从而设立、变更或终止法 律关系的资格,即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发生 法律效力的资格。
包括公民以自己的行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的能力,如结婚、离婚、订立遗嘱、财产 继承、签订合同、服兵役、参加选举等; 及对自己过失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15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 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 健康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它民事活动由 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他的法定代 理人的同意”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中“精神病人”涵义广泛,指各种精神障碍
病人 “间歇性的精神病”指具有发作特点的精神障碍,
发作间歇期精神表现正常,如情感性精神障碍、 癔症、癫痫等
10
辨认能力: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 和后果的识别能力。 辨认能力障碍体现:病理性动机驱使、 目的荒诞离奇、对手段和后果的违法性 缺乏认识等 影响辨认能力的情况主要有:幻觉、妄 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意识障碍,智能缺 陷,感知觉障碍等
3
鉴定人:应具有以下资格之一
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并具有司法精神 病学知识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与鉴定能力的主检法医 师以上人员
同时,必须经过政府管理部门的考核,取 得合法的鉴定人资格和执业证书
4
鉴定对象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劳动改造的罪犯; 劳动教养人员; 收容审查人员; 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鉴定结论 以鉴定书的形式作出
7
刑事责任能力
概念:简称责任能力,指一个人具有了解 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并自觉地 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 力,即一个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是犯罪主 体的构成条件,只有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 人才可能成为罪犯,无责任能力的人实施 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 概念
法医精神病学:应用现代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
法,研究并解决精神疾病与法律之间有关问题的 学科。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forensic psychiatry) :
又称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指应用现代精神医学 理论和技术,遵从法定程序,对涉及法律问题的 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和法定能力进行评定,为委托 鉴定机关提供专家证言
5
鉴定程序
委托鉴定:由司法机关以及其它法人单位,向 鉴定机构提请鉴定要求并提交委托书,并提供 真实详尽的案件材料和医学材料,包括案情简 介、个人情况、病史资料、知情人或证人调查 材料等
鉴定方式: 一般为直接鉴定,包括门诊鉴定、住院鉴定、 院外鉴定; 间接鉴定 特殊情况下
6
鉴定方法 材料审阅、精神检查、心理测试、体格检查和 神经系统检查、脑CT、脑电图及其它实验室检 查 针对鉴定的目的与要求,依据法律和精神病学 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作出鉴定结论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定能力:法律上行使某种权利与承担某 种义务的能力。主要包括:刑事责任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诉讼能力、受审能力、作 证能力、服刑能力、自我防卫能力、劳动 能力等。法定能力评定的总体原则是医学 标准和法学标准相结合
2
法医精神鉴定的法定要求
鉴定机构:必须由专门的鉴定机构来承担 《刑事诉讼法》(1996年)第120条规定: “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 指定的医院进行” 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部 2001年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对鉴 定机构、法律责任、管理和年检等都做出 了具体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