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从1937年7月七七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进行,成为二战期间东方战场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以下将对抗日战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侵华初衷与侵略行动:1.日本对华侵略的初衷:日本帝国主义通过追逐殖民地利益和扩张军事势力,以求出口市场和资源控制,实现霸权地位。
2.侵华行动的起因: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上海发生七七事变,日本正式侵华,将其扩大为全面战争。
二、中国人民的抵抗与反击: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其地方武装、其他政党、民族解放军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团结。
2.中国远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包括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等,中国军民积极抵抗日本军队的进攻,展现了顽强的抗战精神。
3.中国军队的重要战役:如八年抗战期间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长春会战、长城抗战等,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正面决战,取得了重要胜利。
4.游击战争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游击队以及敌后根据地的建立极大地分散了日军的力量,对日军形成了长期的消耗战。
三、外援与战争胜利:1.八路军、新四军和美援: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军队与美援组成的飞虎队和美军驻华顾问团,在战争中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军事指导,共同推动了战争的胜利。
2.苏联援华:中苏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使得苏联向中国援助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特别是1941年的莫斯科会战使得日军不能再对华作死皮赖脸的进攻,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气氛。
3.盟国合作与国际影响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日战争,同时也得到了其他盟国的支持,如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提升。
四、南京大屠杀:1.南京大屠杀的发生: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发动了一系列的屠杀行动,令无数无辜百姓和战俘遭受了非人道的虐待与屠杀。
高考历史抗战知识点
高考历史抗战知识点近百年前的抗战,是中华民族艰苦卓越的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史,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意识的象征。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抗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梳理相关内容。
一、抗战爆发的背景抗战的爆发源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剧,而日本是其中最为强势的国家。
日本侵略者以侵华北部和东北为契机,不断侵略中国领土。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京卢沟桥发动事变,侵略行为引发全面抗战。
二、抗战的基本经过1.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抱着民族存亡的决心,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其他抗日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民众进行抵抗,形成了全面抗战的局面。
2.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民以坚固的长城抵挡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并在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等战役中取得了重要胜利。
在战略相持期,中国军队保持了持久的抗战,消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力。
到了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军民在国共合作下,发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最终在日本投降前夕夺取了全国胜利。
3. 重要的抗战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长城战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台湾桅杆之战等都是抗战历史中的重要战役。
这些战斗经历了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顽强搏斗,展现了中华民族奋勇抗敌的英勇形象。
三、抗战的具体成果1. 国际影响: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神圣抗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国取得的抗战胜利,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斗争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深刻改变了社会和国家的面貌: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建立使中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同时,在这一时期中,也形成了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政府建立合作的格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结束了近14年的战斗,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
高考抗日战争知识点框架
高考抗日战争知识点框架抗日战争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它成为高考历史科目中重要的考点之一。
在准备和复习的过程中,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境和事件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在此部分中,我们需要了解到导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以及背景条件的形成。
首先是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的动机,包括资源控制、军事战略和政治目标等等。
其次是中国内部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包括农民危机、封建社会结构和政治腐败等因素的积累。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下中国成为抗战重要一方的国际因素。
二、中国与日本的战争进程和战略态势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描述中国与日本在抗战期间的战争进程和战略态势。
主要的内容包括中国东北抗战、华北抗战、华中抗战等战役的发生和进展情况。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到中国在抗战初期面临的一系列劣势,如军事实力差距、策略处置问题、后勤保障等,以及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艰苦抵抗和牺牲。
三、国共合作和重要战役胜利这一部分要重点掌握国共两党的合作与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战役的胜利对整个战争进程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到在国共合作下形成的以国民党为主导、共产党为骨干的统一战线,以及两党在战略操作和战术决策上的互动。
另外,还要了解重要战役的发展过程和战果,如平型关、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等,这些战役胜利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支援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支援在抗战中的作用以及对中国战局的影响。
主要内容包括苏联的支援和援助、美国的援助和国际援助等,这些外援和国际支持对中国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浴血奋战和艰辛抗争的历史。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框架,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境和事件。
在准备高考历史科目时,我们应该注重对以上知识点的复习,并结合详细的历史材料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以便真正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高考知识点抗日战争
高考知识点抗日战争随着高考的临近,备战的学生们又开始为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而苦恼。
而其中,历史科目中的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而且复杂的考点。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不仅仅对中国人民性命财产的安危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历史事件和一些争论的角度介绍这一考点。
首先,抗日战争的起因需要我们对历史背景进行了解。
掌握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动态,了解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以及九一八事变等事件对中华民族觉醒的推动作用,以及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大战区的争夺和发展。
这些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战争中各个战役和战斗的地点、时间、指挥官、战略等都是考点。
我们需要记住著名的战役,如淞沪战役、武汉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等,了解战斗双方的兵力对比、战术手段、胜败原因等,以及战斗对中国军队士气的影响。
在这些战斗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如抗日军民的抗争、八路军、新四军的建立和日军的残暴行径等,也需要我们留意并厘清。
另外,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在军事、政治、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八路军、新四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与国民党军队的合作与争斗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时各个力量的对立与妥协,对判断战争的走向有所帮助。
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对于和平解放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要了解重庆谈判、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以及日本对中国投降的背后等,加深我们对整个战争过程的认识。
著名的抗日战争还存在一些争论,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地方。
其中,莫斯科和重庆谈判的背后利益以及中共在战争中的表现等是一些有争议的话题。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文献,了解不同学者对于这些问题的观点和解释,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除了这些事件和争论,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成果、科技发展、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知识也是我们备考的重要内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经历了近八年的战斗,在1945年取得了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历史、亚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战争的背景、全民抗战、重大战役和取得胜利四个方面来总结高中历史的相关知识点。
一、战争的背景1.日本侵略中国的根源:列强侵略、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中国内忧外患、日本扩张主义。
2.中国的内外矛盾: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本侵略中国的方式、时间节点(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等)。
二、全民抗战1.監國政府的抗战宣言:陶志書先生給全国人民的布信《向日本宣戰參戰書》。
2.战争形势的发展:武汉保卫战、淞沪会战、歼灭战、方面战役。
3.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新民主主义论》的提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抗战。
三、重大战役1.广州战役: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中国迎来第一个抗战胜利。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的内战暂时停火,形成了真正的民族统一战线。
3.南京保卫战:国共合作的象征,中国军民英勇抵抗,推迟了日本的计划。
4.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的粉碎进攻。
5.瑞金会师:改变了东南沿海与华中、华北战略形势。
6.平型关大捷:变改变日军军心,士气丧失。
7.淞沪会战:中国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8.血战沂蒙山:八路军伤亡惨重,但保护了敌后抗战根据地。
9.支援重庆: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西南战场形势的紧张。
10.三大战役(南京、武汉、宜昌):中国军民英勇抵抗,迫使日军付出惨重代价。
四、取得胜利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战胜法西斯的远东战场,中共在国民党政府的参与下参加了波茨坦会议。
2.慕尼黑协定的失败:慕尼黑协定引发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国迎来了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
3.中国抗战的意义:中国的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知识点总结
抗日知识点总结一、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在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大片土地上肆无忌惮地进行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为了国家的民族尊严、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生存权利,中国人民展开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二、抗日战争的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京沪铁路上的盘古寺附近挑起了事端,引发马关事件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蒋介石发表了《国共合作抗日檄文》,宣布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奋起抗战。
三、抗日战争的政治形势1.国共合作为了应对日本侵略,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局面。
在长期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展现了极大的团结和合作精神,共同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重庆谈判1945年8月14日,国共两党在重庆召开了重庆谈判,代表团就中国社会政治形势、军事战略以及政府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最终签订了重庆谈判协议,为抗日战争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四、抗日战争的军事形势1.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在侵华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但随着全国人民的抗战号召,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开始进行积极的抗战。
东北抗联、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相继成立,开展了游击战争,并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持久的抗战。
2.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发动了对南京的大屠杀,长达一个多月的南京大屠杀造成了30多万名中国人的死亡,伤者数以万计。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中国军民掀起了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狂潮,展开了全面的抗日斗争。
3.国军战场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进行了数次的反攻作战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太原战役”、“雁门关大捷”、“保卫武汉战役”等,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但在第一阶段的抗战中,国军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4.共军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则在敌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
新四军的刘邓大军在华东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抗日斗争,并在东南沿海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抗战历史笔记高考知识点
抗战历史笔记高考知识点抗战历史笔记抗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而对于我们来说,了解抗战历史,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是高考必备的内容。
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抗战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20世纪的中国充满了内忧外患,国家处于割据混乱的局面。
对外,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着中国的领土和财富,削弱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对内,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
这种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政权来重建国家的力量。
二、九一八事变与了望台会议九一八事变是抗战的起点,日本侵略者借口在奉天(今沈阳)的铁路爆炸事件向中国发动侵略。
中国政府的软弱无力导致了这场事变的发生,也让国人认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
在中国民众的抗议声中,了望台会议召开,呼吁团结一致,抵抗日本的侵略。
三、抗战的两个阶段整个抗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国共合作抗日的阶段,这时国共两党在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全面动员对日作战。
期间,中国军民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特别是长时间坚守在抗日前线的人们,他们以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进攻。
四、淞沪会战与南京大屠杀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战斗,中国军队在上海和南京顽强抵抗着日军的进攻。
然而,最终战局不利,南京城在日军攻陷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几十万的中国人民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迫害。
五、八年抗战抗战持续了八年之久,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除了战争带来的死亡和伤痛,还有无数的牺牲和付出。
然而,中国军队和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坚决抵抗,最终达到了抗战胜利的目标。
这场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无数,他们是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象征。
六、抗战的国际背景在抗战期间,中国得到了很多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英、美、苏等国家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有效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
高三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
高三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长期抗战的伟大斗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三历史中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7月7日,具体起源于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侵略的“九一八事变”。
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人民遭受着巨大的苦难。
在中国内地,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日本侵略势力的肆无忌惮;而在中国东北,中国伪满洲国政权的建立使得日本的侵略势力愈发猖獗。
二、中国人民的抵抗与抗击战在抗日战争中,广大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抗日精神与出色的战斗力。
从游击战争到正规战争,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抗日斗争中。
三大战役中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都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中的重要节点。
红军长征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更成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方式。
三、重要抗战历史事件与人物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和事迹。
比如,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事件,都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象征;而抗战名将如叶挺、刘伯承、彭德怀等人在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与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八年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众多抗日战士的牺牲,以及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五、抗战胜利与对日本侵略者的惩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然而,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与损失。
在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对战犯进行了合理的惩处,以维护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尊重。
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为保卫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通过充分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起因、重要事件与人物,还有中共领导的抗战统一战线等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段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尊心。
抗战战役知识点总结大全
抗战战役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1.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2. 乙未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3.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国土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受损害4. 日本侵略者采取了全国嵖民的实施,全面进行对华侵略的实施5. 中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运动的发展。
二、抗战战略的制定和实施1. 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 军事抗日战争的形成3. 中国军队战略的制定和战术实施4. 中国抗日军事战略中的重要战役5. 抗日战争战略实施中的相关问题三、抗日战役的演变和胜败1. 1937年发生的淞沪会战2. 1938年发生的平型关大捷3. 1938年发生的太原保卫战4. 1938年发生的台儿庄会战5. 1938年发生的武汉保卫战6. 1938年发生的南昌保卫战7. 1939年发生的河南保卫战8. 1939年发生的中原会战9. 1940年发生的胶济线会战10. 1940年发生的长沙会战11. 1940年发生的常德保卫战12. 1940年发生的延安保卫战13. 1940年发生的开宁会战14. 1940年发生的衡阳会战15. 1941年发生的南昌战役16. 1941年发生的同蒲决战17. 1941年发生的海港战役18. 1941年发生的兰新战役19. 1941年发生的华中战役20. 1941年发生的黄松战役21. 1941年发生的包座战役22. 1941年发生的天河镇战役23. 1941年发生的牂牁山战役24. 1941年发生的十万大山战役25. 1941年发生的岭面战役26. 1942年发生的与打27. 1942年发生的秦伯平原战役28. 1942年发生的孟良崮战役29. 1942年发生的独山战役30. 1943年发生的草庙山战役31. 1943年发生的孟良崮战役32. 1943年发生的樟园战役33. 1944年发生的琼崖保卫战34. 1945年发生的时期湾会战35. 1945年发生的新疆解放战役36. 1945年发生的平津战役四、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1. 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2. 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3. 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的变迁和发展4. 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的变迁和发展5. 抗战对世界的影响五、抗战战役的意义和价值1. 抗战战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 抗战战役对中国人民的深刻影响3. 抗战战役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推动4. 抗战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以上是抗日战役知识点的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十三讲 抗日战争-2023届艺考生高考历史复习宝典(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三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考点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原因(1)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2)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日本侵华表现(1)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2)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并扩大侵略,占据中国东北。
(3)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4)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5)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3.国内外对于日本侵华的反应(1)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2)国际联盟: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日本拒绝,宣布退出国联。
(3)中国民众:积极抵抗日军侵略,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共产党员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大量日军。
(4)学生: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起的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5)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了西安事变①背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蒋介石坚持“剿共”。
②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③结果: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
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④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高考抗日知识点总结
高考抗日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其中历史科目的考试也备受关注。
在历史科目中,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抗日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点:日本军国主义崛起、霸权主义的思想、经济危机和资源需求。
2.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起点。
日本军队以自导自演的方式炸毁了沈阳的东北铁路,并借此为借口,进占了东北三省。
3. 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发生于1932年,是日本军队在上海制造的一起反抗事件。
当时,中国爱国学生和市民在龙华向日本驻上海的士兵示威抗议,随后双方发生冲突,导致大量伤亡。
4. 盘古第一次全面抗战盘古第一次全面抗战爆发于1933年,以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目标。
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日浪潮,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抵抗。
5.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是日本军队为侵略中国而制造的一起事件。
日本鬼子突袭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导致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
6.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至11月,是中日两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斗。
中国军队经过浴血奋战,成功抵抗了日本军队的进攻,并取得了重要胜利。
7.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末至1938年初,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对中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抢劫。
这一事件是二战期间罪行最严重的之一。
8. 支援白区运动支援白区运动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和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的一系列支援抗日斗争的活动,旨在减轻白区人民的战争负担,壮大抗日力量。
9. 八年抗战八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从1937年开始到1945年战争结束。
这段时间里,中国军民进行了长期顽强的抗战,在中日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10.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意义抗日战争于1945年胜利结束,为二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中历史知识点抗战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抗战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总结抗日战争的主要历程、特点、意义及其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抗日战争的主要历程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历时八年。
这场战争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 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7月-1938年10月)1937年7月7日,日本借口士兵失踪的事件,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史称“七七事变”。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2. 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11月-1943年)在这一阶段,日军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中国军队转入战略防御。
1938年,日军攻占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 相持阶段(1943年-1945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中国战场进入了相持阶段。
中国军队和民众坚持抗战,不断发动游击战,消耗日军力量。
4. 反攻阶段(1945年)1945年,随着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军队开始全面反攻。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特点1. 民族性: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不仅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参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在敌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全民族共同抵抗外敌。
2. 长期性: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对外战争之一。
3. 艰苦性:中国在物资、装备上与日本存在巨大差距,战争条件极其艰苦,但中国人民凭借坚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坚持到了最后。
三、抗日战争的意义1. 民族觉醒:抗日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 国家统一: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战后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易错抗战知识点
高三历史易错抗战知识点抗战是中华民族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战役,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三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抗战是一个易错的知识点,因为涉及到复杂的时期、事件和人物。
本文将就高三历史易错的抗战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这也是中日冲突的导火索。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中国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实力不足,同时,日本军队对中国资源的渴求也是导致此次事变的原因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建立了伪满洲国。
二、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这是中国国共两党临时停战,为抗击日本侵略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将蒋介石扣押在西安,并迫使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西安事变的结果是蒋介石释放出狱,并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发展。
三、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是日本侵略淞沪地区的战役。
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沪上抗战烈士纪念塔也是对这次战斗的纪念。
淞沪会战的胜利对于壮大抗日力量,凝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四、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队侵略中国时的最严重的暴行之一。
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对中国军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抢劫。
据记载,此次大屠杀导致了数十万无辜中国人的死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五、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的谈判。
这次谈判展示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形成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共识。
重庆谈判是中国在抗战时期政治上的一次重要胜利。
六、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湖南长沙展开的一次重要战斗。
经过长时间的激烈交战,中国军队成功地击退了日本军队,并保卫了长沙。
长沙会战的胜利对于提振民族士气,动员全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七、八年抗战的胜利八年抗战是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战斗,终于在1945年战胜了侵略者。
高一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图
高一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而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与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高一学生,我们有责任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为此,我准备了一个高一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图,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时期。
一、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列强侵略。
深受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侵扰,中国陷入了危机,加上日本殖民企图对中国进行侵略,使得中国人民面临着全面的危机。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成为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九一八事变指的是1931年日本军队占领了辽宁沈阳的一系列事件,而七七事变则是指1937年日本军队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二、民族英雄与抗战形势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如林则徐、抗战八路军的刘伯承、彭德怀等。
这些英雄们以其智慧和勇气,为中国争取了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战形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军队被日本军队压制的情况,处于劣势;第二阶段则是中国军队逐渐壮大,与日军抗衡,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三、重要战役与会战策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展开了许多重要战役。
其中,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战战役中一次英勇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
还有著名的血战四行仓库、百团大战等等,这些战役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斗志和英勇无畏。
会战策略方面,中国军队采取了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策略,灵活应变,有效地摧毁了日军的进攻。
四、中国军队的发展与武器装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初期,中国军队由于实力不足,装备简陋,战斗力较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军队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抗战力量。
同时,中国军队也不断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发,如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获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为中国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与影响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 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但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伟大的胜利。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19 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迅速崛起。
然而,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为了满足其扩张的野心,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力量薄弱。
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二、日本的侵略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了长达 6 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 30 万。
2、细菌战和化学战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公然违反国际法,使用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给中国军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例如,731 部队在东北进行活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用于战场上攻击中国军民。
3、强征劳工和“慰安妇”制度日本侵略者强征大量中国劳工,将他们送往日本或中国的占领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工们遭受着非人的待遇,许多人累死、饿死或被折磨致死。
同时,日军还推行“慰安妇”制度,对众多中国妇女进行性奴役,给她们带来了终身的伤痛。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国共合作1937 年 9 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共两党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抗日战争的爆发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抗日战争的爆发 抗日战争的爆发 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
日本全面进攻,全国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2)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3)“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4)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5)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粉碎了三个月灭亡中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
国民党将领李宗仁。
消灭日军1万余人。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结果大部分失败(失败原因是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虽然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但节节失利,丧失了华北、华中大片领土)。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洛川会议:1937年秋。
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2)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总后方:陕甘宁边区。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1938年)——(1)背景:抗战初期,国民党内亲日派散布“亡国论”,他们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的正确道路。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 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 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 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学以致用 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几次重大会战,但仍然导致大片领土丢 失。据此有人说,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消极的。这种看 法你如何看待?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1946 年 6 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Nhomakorabea)基本进程
阶段
战略 防御
战略 反攻
基本进程
前8个月,歼敌七十多万;后 4个月,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
成果
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 的 全面进攻 和重点进攻
揭开了 战略反攻 的序幕,是 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目录 CONT高E中N历TS史高考冲刺总复习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题点冲关 提能演练 4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考点一 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1)从 九一八 事变开始,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2)1937 年,发动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 年 12 月,日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2)1941 年初,日伪军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3)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试验。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一、九一八事变1.原因:_②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方针③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④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日有机可乘⑤欧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苏联忙于社会主义建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3.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政策4.结果:①东北三省沦陷②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二、七七事变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2.影响:①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总结:防御阶段日军的军事行动主要有哪些?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③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④1937年七七事变⑤ 1937年“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⑥1938年5月占领徐州,10月占领广州、武汉,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三、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1.军事进攻—6次2.野蛮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害人数超过30万)、潘家峪惨案、三光政策3.生化实验—细菌战和毒气战 (东北“七三一”部队)4.进行殖民统治(表现:a.扶植傀儡政权b.实行殖民统治(以华治华)c.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d.推行奴化教育)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原因: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国民党态度的变化③中共的努力④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⑤国际因素。
2.过程: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地点:北平对象:学生意义:兴起抗日救亡运动新④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
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15日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①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方针
③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
④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日有机可乘
⑤欧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苏联忙于社会主义建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3.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政策
4.结果:
①东北三省沦陷
②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二、七七事变
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影响:
①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总结:防御阶段日军的军事行动主要有哪些?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③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④1937年七七事变
⑤1937年“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
⑥1938年5月占领徐州,10月占领广州、武汉,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三、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1.军事进攻—6次
2.野蛮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害人数超过30万)、潘家峪惨案、三光政策
3.生化实验—细菌战和毒气战(东北“七三一”部队)
4.进行殖民统治
(表现:a.扶植傀儡政权b.实行殖民统治(以华治华)c.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d.推行奴化教育)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原因:
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国民党态度的变化
③中共的努力
④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⑤国际因素。
2.过程: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一二九运动
时间:1935年12月9日
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
地点:北平对象:学生
意义:兴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⑤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各派的态度:
A.亲日派:讨伐张杨
B.亲英美派:和平解决
C.中共:和平解决
结果: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⑥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⑦两党协议改编红军为八路军和第四军(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朱德、彭德怀,下辖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新四军正副军长:叶挺、项英)
⑧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作用: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4.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②主要以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③没有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以上就是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整理,想必同学们对于这部分知识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在熟悉的基础上,在考试中遇到相关知识,我们就要力求满分,充分发挥出我们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