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行文脉络”题的解答思路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证结构特点和脉络题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证结构特点和脉络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e839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0.png)
张兴杰: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今年4月印发的《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 设的意见》指出:“兼顾推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城 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切 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着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概括中心句
二、关注段落间的层次,理清脉 络结构。(首尾句,或中心句)
并列式 对照式 层递式 综合式 破立式
总结上文,重申观点 三、关注结尾部分。 卒章显志,提出结论。
发出号令或劝勉
四、关注关联词。
第一……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
五、论证方法带来的效果 举例论证:列举典型事例,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材料二最后一段怎样让论证更有说服力的?请简要说明。 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周密性的?请简要说明。
注意:侧重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等专业术 语的总结+结合文本分析。
解题步骤:
标题
一、通读全文,关注中心论点。 开头、结尾
参考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 具有时空结及其演变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 形成及其演变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抓关键句(分论点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材料一: 道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是一个乱世,兵荒马
乱,老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天 下如此缭乱,如何才能化解?”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 改革,但是道家认为这种方式,就十步笑百步,未必有效。 道家认为,在乱世里没有人可以幸免,想活下去必须改变 思维模式。
行文脉络答题技巧
![行文脉络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a768d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4.png)
行文脉络答题技巧在进行答题时,一个清晰的文脉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使文章逻辑连贯、条理清晰。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提高行文脉络答题技巧的建议。
1.理清思路:在开始写作之前,先花一些时间理清自己的思路。
可以列出观点或思考问题的方法,并确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有助于你在写作时保持一致的脉络。
2.提纲:在写作之前创建一个简要的提纲是非常有帮助的。
根据问题的要求和你的思路,将论点分成几个主要部分,并为每个部分写下2-3个关键点。
这将成为你文章的框架和指南。
3.引言:在引言中要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和论点。
引言应该简洁明了,并且引起读者的兴趣。
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废话或花哨的修辞,而是直接陈述你的主题。
4.主体段落:按照提纲的顺序,在每个主体段落中发展你的观点。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然后通过支持细节和例证来解释和支持这个观点。
确保每个段落之间有适当的过渡,以保持文章的流畅性。
5.细节支持:在论述观点时,使用具体的事实、数据、案例和引用来支持你的论点。
这些细节可以增加你的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6.逻辑连接词:使用逻辑连接词来连接不同观点和主题。
这些词可以帮助你在段落和句子之间建立起坚实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更连贯。
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包括"然而"、"另一方面"、"因此"、"其次"等等。
7.结论:在结论中,对你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其重要性。
你还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确保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并以一种高效的方式结束文章。
8.修改和修改:完成首稿后,要花时间仔细检查和修改你的文章。
检查是否有语法、拼写和标点错误,并确保句子流畅和清晰。
如果可能的话,把它交给他人阅读并提出意见。
反复修改直到你完全满意。
9.练习写作:行文脉络这一技巧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写更多的文章,尝试各种题型和写作风格,可以帮助你逐渐掌握并运用行文脉络的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题专练之行文脉络
![高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题专练之行文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3039975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6e.png)
非连续文本题专练之行文脉络一、设题方式:年份卷别题目2022年新高考卷Ⅰ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新高考卷Ⅱ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
5.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2021年新高考卷Ⅰ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新高考卷Ⅱ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
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2020年新高考卷Ⅰ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新高考卷Ⅱ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分析脉络思路:行文脉络:从作者的角度,把文章推进的思路的痕迹讲述清楚;分点作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论证思路:从论述文的文体特点出发去作答如何论证——观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什么步骤去论证观点。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美国新上市公司Roblox以元宇宙为宣传点,打开了元宇宙商业化之路。
很快,Facebook限进,将公司名改为Meta,将元宇宙定义为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
微软、高伟达、腾讯、字节跳动等跟进,助推了元宇宙商业化的热度,仿佛元宇宙向我们蜂拥而来,其势头无可阻挡。
从字面上看,“元”这个字蕴含着一种探索事物深层真理的含义,元宇宙指的是事物的原初状态或者事物表象背面的深层状态。
当我们提到元宇宙时,暗含对目前的自然宇宙的某种超越,我们力图通过一种技术性的元宇宙建设达成对自然宇宙的某种超拔。
高三语文“行文思路”试题分析与归纳
![高三语文“行文思路”试题分析与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4eda33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6.png)
高三语文“行文思路”试题分析与归纳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或结构表达思想和展示内容的方式、脉络。
行文思路有不同层面,按照层次或结构的划分进行归纳,在归纳过程中善于利用诸如总分、并列、因果等要素进行分析。
一、“行文思路”试题的方法与归纳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干是要求在哪个范围梳理行文思路。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干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更要注意提炼出“关键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答题时不能只是单纯贴标签,而要依托文本内容,有简练概括,有具体陈述,分条作答。
二、“行文思路”试题的答题模板模板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结构),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二(分条表述):文章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
三、“行文思路”试题的限时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文艺高峰传统的品格,是指生成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文艺高峰群在世界文艺高峰之林中呈现出独特而又普遍的气质。
这就是说,中国文艺高峰传统诚然有其独特性,但在当今世界性文艺高峰语境中也可能展示出一种既无可替代而又可以理解的共通性意义,给予其他民族文艺高峰群以一种独特的参照作用。
正像一个人需要照镜子才能看到自身形象一样,要把握本民族文艺高峰的独特民族性价值,就需要借助世界上其他民族文艺高峰群的照鉴作用,从而同时呈现出一种世界性价值。
由此看,认识中国文艺高峰群的独特品格,有助于在与世界上其他文艺高峰的相互比较中进一步发掘其特殊的民族性价值和普遍的世界性价值。
首先,确实出现了创造文艺高峰的艺术家,可称为高峰艺术家。
这里的高峰艺术家,可以是无名艺术家群体,也可以是有名有姓的艺术家个体,还可以是现代艺术产业中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群体协作方式。
行文思路题的答题技巧
![行文思路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0d1e43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d.png)
行文思路题的答题技巧要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都在阅读一些文章时,因为无法吃透文章而感到苦恼。
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教学体会。
一、读懂文章记住文章就是答疑问题的前提。
近几年的文学作品品酒以议论文、散文(写物散文)居多,并且具备较强的抽象性,给写作认知增添一定的障碍。
恰好相反,它却恰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具备浓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所以在答疑题目之前,必须先排除障碍记住文章。
1.看结构层次不管什么文体的文学作品,都存有一定的层次性。
议论文,必须记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紧紧围绕观点,作者挑选出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非政府这些材料(材料与材料、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材料的特点等)予以论证的;摈弃局部段落结构及整体结构,知各层之大义,晓行文之思路。
如年中考之《缔造宣言》:作者紧紧围绕“教育者必须缔造”的观点,抨击了五种错误观点(反面材料)并得出结论,就具备很强的层次性。
散文,必须记住作者的情感、情感基调;紧紧围绕情感(或物)之线作者著成了哪些人事物(材料)。
如年中考之《长城》一文:作者从描绘眼前的实景转为对历史的总结,总结了长城的'婉转的历史、民族半封闭的寓意、文化愚笨的标志及现在的对外开放、自信心,脉络准确,古今对照分野,表明出来了中华民族的了不起、自豪与自信心。
2.看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文学创作手法存有图形、衬托、铺垫(设立伏笔)、寓意、对照、比喻、拟人、提及、所用人称等;结构上使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联结等表现手法;语言上使用正话祖爷、甜美风趣等技巧。
写作时,必须具有一双慧眼,辨识作者所用文学创作手法、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技巧,关键认知各种文学创作手法的促进作用。
例如:图形就是为了烘染某种氛围、人物心境;衬托存有正裹与凸现之分后,它们分别衬托什么;铺垫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以一种表明;寓意就是利用景物的特征或暗含内容去寓意人的品性、节操;对照就是为注重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喻就是为了描绘得形象生动,描述中易于把抽象化的东西抽象化,有助于读者认知文章;拟人就是把物人格化,缔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发读者多样的M18x;提及视提及的内容具备多项促进作用(提及传说故事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多样文章的内容;提及诗歌除多样文章内容外,融合描绘的景物,可以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并使文章具备意境美;提及名言,并使文章更具备说服力);使用第二人称,并使人深感平易近人自然,关系密切,或将物拟人化,易于抒发感情,如年的《长城》;等等。
行文脉络答题模板
![行文脉络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5de6df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6.png)
行文脉络答题模板
行文脉络答题模板是一种把一篇文章的结构划分为多个步骤,用于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思路和关键信息的模板。
它有助于读者将文章中的内容分解成更易于理解和答题的部分,以及更好地回答问题。
行文脉络答题模板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文章大意:阅读文章并给出正确答案,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概述文章主要论点:根据文章找出其主要论点,以便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3. 分析文章的论据:确定文章使用的论据,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
4. 识别文章的陈述方式:确定文章使用的措辞,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
5. 理解文章的重点:找出文章的主要重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神内涵。
6. 回答问题:根据问题的要求,凭借上述步骤,对答题分析文章,给出正确答案。
信息类文本阅读-梳理行文思路
![信息类文本阅读-梳理行文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bbcdd1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9.png)
阅读 词(顺序词、关联词、代词、对象)
圈点勾画
审题 分层 明句意 归意群
表述
使用关键词 使用承接词
尊重文本 规范作答
• 答题基本思路
•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 具体要点:
• 首先,由×××(谈起)【概述××;指出××】,引出×××
(观点,或论题); • 其次,从×××方面阐述【论述,分析】××(观点,或论题); • 【然后/再次,【用××(方法)得出(强调)××;(从××方面指 出××结果)】 • 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结论,观点,做法,希 望)【照应开篇论点或论题】
真题再现
(2021年新高考)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 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 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 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 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示例: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 传统的沿革地理; 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 学依托现代科学; 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 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4年高考总复习语文突破点五 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
![2024年高考总复习语文突破点五 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b9ef94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9.png)
③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 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摊泥洼…… 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 迭淹没,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 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 驻足,时而低翔,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
江万里投塘而亡,文天祥壮烈殉国。大宋士子的血性,江西学子的赤心,千古而下, 令人长叹。
远眺,庐陵淡月初现,倒映在赣江。千江有水千家圆,和平树下的日子真好。在白 鹭洲中学流连,展室是百年前的教室,二层老建筑。倏忽,刮来一阵百年穿堂风。风入 室,琅琅读书声,我想到吉安儿女刘真、伍若兰,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不知他们当年是 不是在白鹭洲中学读过书?
专题三 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突破点五 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
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主要是分析文章围绕什么展开,具体写了什么,段与段、层 与层构成怎样的逻辑关系。命题既可考查全文的行文脉络、选材特点、线索作用、 思路结构,又可考查局部句段的作用、写作意图。
[必备知识] 综合运用“知识建构”中有关“散文的分类”“文本要素”的知识。
答:__①__以__时__空__为__线__索__,__按__照__时__间__的__推__移__和__行__踪__的__变__化__展__开__,__移__步__换__景__,__思__路__ _清__晰__;__②__以__象__征__文__心__、__赤__心__意__义__的__“白__鹭__”_为__线__索__,__情__感__集__中__,__主__题__突__出__。___
高考作文高分三策略:脉络清晰巧用修辞
![高考作文高分三策略:脉络清晰巧用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85645b2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4.png)
高考作文高分三策略:脉络清楚巧用修辞高考作文高分三策略:脉络清楚巧用修辞?作文模式:排比抒情式【策略提示】1、概念:它是利用标记性的语句,呈全文的段落排比,并以此连缀平行性或递进性材料,建筑一唱三叹的文章结构模式。
2、适合文体及内容:“排比抒情式”适用于抒情散文的写作。
3、成败关键点:行文中,内部材料可能是并列平行的,可能是逐层递进的。
假如属并列平行类材料,确定要留意角度清楚,不行交杂不清;假如属逐层递进型材料,确定要留意脉络清楚。
另外,如能恰当实现设问、比方、引用等修辞与排比的综合巧用,会收到剧烈的表现渲染效果。
【例文赏析】你就是一道风景风云变化、日月交替,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我想对你们说:“你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墨子为民请命,主见民贵君轻。
楚欲攻宋,他不远万里至楚,拿自己的性命向楚王据理力争,保住了宋的江山与子民。
墨子,你就是一道风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至死不屈,拒绝降元的文天祥让人崇拜。
文天祥,你就是一道风景。
从小立大志,与清朝抗击到最终,收复台湾的英雄郑胜利。
你就是一道风景。
黄海的浪涛沉没不了你。
谁也不会遗忘“致远”舰冲向敌舰的那一幕;谁也不会遗忘舰在人在,舰沉我死的雄心壮志。
邓世昌,你就是一道风景。
烈火焚身,文风不动,这是何等的意志,你的事迹将会在大火中永存。
谁也不会遗忘那叫人痛心的一幕幕。
邱少云,你就是一道风景。
南海浪涛,你在它的上空回旋,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你不惜自己的生命,南海上空将恒久留下你的身影。
王伟,你就是一道风景。
硝烟充溢、战火连天,你二赴伊拉克战场。
向全国人民公布那些残酷的斗争,你可知生命可能随时被飞来的弹片击中。
水均益,你就是一道风景。
“非典”肆虐,当别人都在家里停止工作的时候,你冲向了“非典”第一线,你可曾听见孩子叫你“妈妈”的呼声。
你恒久留在了“非典”第一线上。
叶欣,你就是一道风景。
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你不知圆了多少代人的幻想,你可知出一点错误,你将化为宇宙的尘埃,但你决心已定,并胜利地返回,我们为你欢呼,为你骄傲。
行文脉络答题万能公式
![行文脉络答题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5d98b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7.png)
行文脉络答题万能公式在答题时,学生们经常会遇到不知如何开始和组织自己答案的困扰。
然而,行文脉络答题万能公式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这个公式的步骤和方法,以便提高答题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并理解题目。
这是整个答题过程的基础。
在阅读题目时,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背景信息。
确保自己理解了问题的要求和题目的背景。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列举观点或提供论据来引导答题脉络。
对于观点问题,你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供一些主要观点。
对于论述问题,你可以在引言部分简要陈述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论据。
在正文部分,我们可以按照逻辑顺序的方式展开论述。
可以选择按照时间先后、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式进行组织。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主题句,用于引导这一段的论述内容。
另外,我们应该注意使用恰当的过渡词和连词来增强行文的连贯性。
过渡词如"首先"、"其次"、"最后"等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你的思路。
连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等可以帮助连接不同的观点和衔接不同的段落。
最后,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对答案进行总结或得出结论。
通过总结主要观点或重申论证的重点,可以强化整个答案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总的来说,行文脉络答题万能公式可以帮助学生们在答题时更加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回答。
通过明确问题要求、列举观点和论据、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论述、使用过渡词和连词、在结尾总结或得出结论,可以使答案更加清晰、连贯和有说服力。
希望这个公式能够对大家提高答题水平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行文思路”题的解答思路
![高考语文“行文思路”题的解答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a3b001c3856a561252d36fc7.png)
高考语文“行文思路”题的解答思路高考语在现代阅读考查中,有时会考查对“行思路”的分析。
这属于《考试大纲》中提出的“分析结构,把握思路”这一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属级。
此考点在高考阅读中不常涉及,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代(主要是散)的“行思路”分析,很难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唯一答案。
这同时也说明,如果高考阅读命题涉及到此考点的话,那么不仅是在题干上命题人会有相应的解答角度暗示,而且本本身的“行思路”也应该有相对明显、唯一的解读结果。
行思路就是思想的路径、脉络,它具体表现为的结构。
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构服务于思路,思路外化为形式,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分析行思路,即在分析结构;分析结构,即在梳理行思路。
以下主要结合2009年高考语真题对“行思路”题的解答规律加以说明。
一.“行思路”题命题的一般规律1此类考题考查的本范围较大。
它主要是针对全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个语段的考查。
2此类考题的位置几乎总在最后。
从全国一卷看,高考现代阅读题共四道题,如果考查“行思路”,则此题总是在最后一题出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进程。
3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
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本阅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角度,对本加以归纳、概括。
二.“行思路”题解答的一般技巧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
2辨明体,依据四大类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行思路”的解答思路。
3必须首先从某一恰当的角度出发,将本语段合理地归纳为相对集中的三四个“版块”,然后对各个“版块”加以概括表述。
4“行思路”解答时的一般表述句式是:某段至某段写的是某某……三.四大类体“行思路”的一般特点:1散:这是高考现代阅读重点考查的体。
散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是中所写的事,“神”是的思想感情。
᠄多数情况下可以从散“神”(情感变化)的角度归纳概括其“行思路”,抒情散尤其如此。
材料二的行文脉络题目和答案
![材料二的行文脉络题目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4688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3.png)
题目
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答案解析
[答案]①材料二首先强调了中国进入历法时代的标志;②其次详细说明古人形成“日”、“年”、“月”等时间概念的经过,指出调配年、月、日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主要任务;③最后介绍古人通过观象授时形成了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的能力。
因此应先从整体上把握,确定中心意思,然后按照说理顺序进行梳理。
答题思路为“文章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在此框架内,可以对说理的角度和方面再进行细化。
材料二共五段。
第一段“战国初公元前427年发明<殷历>‘甲寅元’(四分历),中国才进入历法时代”,首先强调了中国进入历法时代的标志;第二、三、四段,详细说明古人形成“日”“年”“月”等时间概念的经过,“调配年、月、日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频繁改历的原因”指出调配年、月、日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主要任务;最后一段介绍古人通过“观象授时”形成了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
主观题专项突破-行文脉络
![主观题专项突破-行文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2acb187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b.png)
和行文脉络题型的答题内容的异同:
• 相同点:都从议论文三要素回答文章写作思路。 • 不同点: • 行文脉络题更侧重内容的阐释。如提出的论点,分论
点是什么。 • 论证特点题更侧重手法的使用效果。如论点是如何提
出的,论证角度、论证方式使用了什么,有什么效果。
2、根据答案内容,思考三种设问方式答案的侧 重点。
• 论证思路:按论述文基本结构角度,简要概括论点、 分析论证过程,及多则材料间的关系。侧重分析 论证结构角度(纵向、横向)和论证方法的使用。
• 论证结构:侧重点明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 式……),按结构概括文本内容。
2、根据答案内容,思考三种设问方式答案的侧 重点。
2、根据答案内容,思考三种设问方式答案的侧 重点。
• 论证思路:按论述文基本结构角度,简要概括论点、 分析论证过程,及多则材料间的关系。侧重分析 论证结构角度(纵向、横向)和论证方法的使用。
2、根据答案内容,思考三种设问方式答案的侧 重点。 •论证结构答案: ①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
②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 性;然后亮出观点,引导青年们树立文明的网 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 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③接着从“底线意识”的角度论述“五不”的 内容;④再从“基准意识”的角度论述“等效 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 识”的具体内容。
• 论证思路:按论述文基本结构角度,简要概括论点、 分析论证过程,及多则材料间的关系。侧重分析 论证结构角度(纵向、横向)和论证方法的使用。
• 论证结构:侧重点明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 式……),按结构概括文本内容。
• 行文脉络:侧重论述文行文顺序的归纳与概括。
2024届高三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夺分点---行文思路梳理题学案(含答案).doc
![2024届高三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夺分点---行文思路梳理题学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5087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c.png)
2024届高三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夺分点---行文思路梳理题立足整体局部,快速把握结构【考点分析】行文思路梳理题是高考语文阅读中的一项重要考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局部分析能力。
通过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加准确地回答问题。
因此,掌握行文思路梳理题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阅读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解题技巧】在解答行文思路梳理题时,考生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这有助于考生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和梳理打下基础。
其次,要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个段落,尤其是开头、结尾和转折部分。
这些部分往往包含了文章的核心思想和关键信息,对于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至关重要。
然后,考生需要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并列、转折等。
这些逻辑关系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梳理出清晰的行文思路。
最后,考生需要将梳理出的行文思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既是对自己理解能力的检验,也是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思路的过程。
【练习示例】以下是一篇信息类文本,请考生根据上述解题技巧梳理其行文思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其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推荐、个性化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学习体验。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因此,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以确保其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明确:根据上述文本,考生可以梳理出以下行文思路:1. 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情况;2. 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和效果;3. 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4. 强调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以确保其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议论文行文脉络答题模板
![高考议论文行文脉络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34c753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46.png)
高考议论文行文脉络答题模板(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什么什么的事例,具体地有力地证明了什么什么的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信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论点,进而证明了什么什么的中心论点,增加了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什么比作什么什么,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把什么什么与什么什么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强调了什么什么的论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6)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答题格式:1)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2)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xx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3)引出论点或论题。
(7)第x段“xxx”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格式一:不好。
因为⑴“……”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⑴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回答格式二:⑴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
⑴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8)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1)名言/事例/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答题格式是:①道理/事例/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
高考语文“行文脉络”题的解答思路
![高考语文“行文脉络”题的解答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da0f62c8d15abe23482f4d9a.png)
高考语文“行文脉络”题的解答思路在阅读本文前,我们先观赏一下2011年安徽省高考小说阅读题第一题: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
(事件发展脉络)【参考答案】(二)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
(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解题思路】小说的脉络实则是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把握好小说的故事情节。
高考语文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有时会考查对“行文思路”的分析。
这属于《考试大纲》中提出的“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属C级。
此考点在高考阅读中不常涉及,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代文(主要是散文)的“行文思路”分析,很难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唯一答案。
这同时也说明,如果高考阅读命题涉及到此考点的话,那么不仅是在题干上命题人会有相应的解答角度暗示,而且文本本身的“行文思路”也应该有相对明显、唯一的解读结果。
行文思路就是文章思想的路径、脉络,它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
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构服务于思路,思路外化为形式,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分析行文思路,即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即在梳理行文思路。
以下主要结合2009年高考语文真题对“行文思路”题的解答规律加以说明。
一.“行文思路”题命题的一般规律1.此类考题考查的文本范围较大。
它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个语段的考查。
2.此类考题的位置几乎总在最后。
从全国一卷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共四道题,如果考查“行文思路”,则此题总是在最后一题出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文,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进程。
行文脉络和论证思路的答题模板
![行文脉络和论证思路的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eb2af0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0.png)
行文脉络和论证思路的答题模板(一)考查方式1.直接考查,辨别文章结构,段落层次梳理;根据文章〈某几段)的思路与结构,完成填空,表格.2.间接考查,删除段落;段落互换;给材料放位置。
(二)议论文结构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强弱。
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2.对照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英中一方面的准确性。
往往一方而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而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3.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
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三)思路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总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为出发点,所以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充分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1.全文思路(1)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归纳,得出论。
(2)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方而进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
(3)先论述再论述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最后归纳总结。
(4)先提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再树立正确的观点,用的方法论证,最后结论。
(5)先论述……的重要性、必要性,再进一步指出苴危害性,并挖掘英根源,最后得出论。
2.局部思路(1)先提出本段观点,再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
作文行文脉络答题模板
![作文行文脉络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1bf802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3.png)
作文行文脉络答题模板一、引言。
1.1 话题引入。
1.2 观点提出。
二、论证段落。
2.1 理由一。
2.2 例子一。
2.3 理由二。
2.4 例子二。
三、结论段落。
3.1 总结观点。
3.2 呼吁行动。
作文行文脉络答题模板。
引言。
在现代社会,写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校里写作文,还是在工作中写报告,写作都是我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
然而,很多人在写作时常常感到困难,不知道如何下笔,如何组织文章结构。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种行文脉络答题模板,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写作。
论证段落。
首先,行文脉络答题模板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组织思路。
在写作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思绪纷乱、无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情况。
而行文脉络答题模板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之前先构思好文章的结构,明确每个段落的内容,使得整篇文章的逻辑性更强。
比如,在写一篇议论文时,我们可以先明确引言、论证段落、结论段落的内容,再在每个段落中填充具体的论据和例子,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组织文章的脉络。
其次,行文脉络答题模板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开论证。
在写作时,我们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组织自己的论点和举例。
而有了行文脉络答题模板,我们可以根据模板中的要求,依次展开论证,先提出一个论点,然后举出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这样就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论证。
比如,在写一篇议论文时,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论点,比如“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然后举出一个例子,比如“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展开论证。
结论段落。
综上所述,行文脉络答题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写作,清晰地组织思路,展开论证。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够表达清晰、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行文脉络”题的解答思路
在阅读本文前,我们先观赏一下2011年安徽省高考小说阅读题第一题: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
(事件发展脉络)
【参考答案】(二)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
(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解题思路】小说的脉络实则是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把握好小说的故事情节。
高考语文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有时会考查对“行文思路”的分析。
这属于《考试大纲》中提出的“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属C级。
此考点在高考阅读中不常涉及,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代文(主要是散文)的“行文思路”分析,很难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唯一答案。
这同时也说明,如果高考阅读命题涉及到此考点的话,那么不仅是在题干上命题人会有相应的解答角度暗示,而且文本本身的“行文思路”也应该有相对明显、唯一的解读结果。
行文思路就是文章思想的路径、脉络,它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
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构服务于思路,思路外化为形式,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分析行文思路,即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即在梳理行文思路。
以下主要结合2009年高考语文真题对“行文思路”题的解答规律加以说明。
一.“行文思路”题命题的一般规律
1.此类考题考查的文本范围较大。
它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个语段的考查。
2.此类考题的位置几乎总在最后。
从全国一卷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共四道题,如果考查“行文思路”,则此题总是在最后一题出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文,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进程。
3.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
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文本阅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角度,对文本加以归纳、概括。
二.“行文思路”题解答的一般技巧
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
2.辨明文体,依据四大类文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行文思路”的解答思路。
3.必须首先从某一恰当的角度出发,将文本语段合理地归纳为相对集中的三四个“版块”,然后对各个“版块”加以概括表述。
4.“行文思路”解答时的一般表述句式是:某段至某段写的是某某……
三.四大类文体“行文思路”的一般特点:
1.散文: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是文中所写的事件,“神”是文章的思想感情。
多数情况下可以从散文“神”(情感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抒情散文尤其如此。
有时可以从散文蕴含的道理(“神”)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哲理散文尤其如此。
有时可以从“形”(散乱的事件)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叙事性散文尤其如
此。
有时可以从时间、空间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游记散文尤其如此。
2.记叙文:高考中较少考到记叙文(含小说)阅读。
记叙文的特点在于叙事性,事件的连贯性。
多数情况可以从“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情节进行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有时可以从事件发生过程中“时间”或“空间”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有时可以从“倒序”“顺序”“插叙”“补叙”这样的叙事顺序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3.议论文: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中很少考到议论文。
议论文的特点在于其严谨的说理逻辑性。
可以从“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这三种基本结构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说理逻辑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4.说明文: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中极少考查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的特点在于科学严谨,层次分明。
可以从“时间”或“空间”换的说明顺序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可以从说明对象的“事理结构”或“逻辑顺序”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四.几点重要结论:
1.辨文体。
辨明文体特征是解答“行文思路”题的第一要务;
2.定标准。
确定切分文章结构的标准,是解答“行文思路”的核心所在;
3.归纳与概括。
依据所定切分标准,正确归纳语段“版块”,准确表述,是解答“行文思路”题的最终目的。
例一:
2009年四川卷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
分)(文本:英国作家凯杰罗姆《想像》)
参考答案:
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命题分析]
此命题应该是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结构即“行文思路”的分析的,但是答案与题干不相关。
可见此题题干表述不规范,应该表述为“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以什么方式展开的”,这样才能与答案相对应。
例二:
2009年重庆卷第16题: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的
思路。
(6分)(文本:池莉《瓷器的意味》)
参考答案:
(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命题分析]
此题题干表述规范,明确要求考生梳理“行文思路”,并且暗示考生应该从“瓷器的意味”这个核心话题来归纳概括。
答案第一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的第1、2段,引出瓷器的意味这个话题;答案第二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的第3、4、5段,探讨瓷器由俗到雅的意味变化;答案第三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第6段,深入思考瓷器的对人生的启迪意味。
例三:
2008湖北卷第19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6分)(文本:季羡林《雾》)
参考答案:
开篇说“不喜欢”雾。
来到加德满都后,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雾引发了的理性思考。
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命题分析]
此题命题规范,题干明确要求考生紧扣“雾”这个线索,分析“行文思路”。
答案第一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1段,第二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2、3、4段,第三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5、6段,第四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7段。
全文思路是:不爱雾—喜爱雾—思考雾—陶醉雾。
例四:
2008年湖南卷第20题: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
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山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4分)(文本:朱光潜《谈静》)
参考答案:
感受静趣
裨益
[命题分析]
此题是“行文思路”题考查的变式,题干中已经将文本结构做了切分,要求考生就所切分的“版块”进行行文思路上的高度概括。
例五:
2008年江西卷第17题: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6分)(文
本:萧乾《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
参考答案:
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段总写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段分写:其中-段写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段写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命题分析]
此题是典型的“行文思路”分析考查题,题干上并没有暗示考生切分“版块”的角度,需要考生结合文体特点自行确定。
参考答案很规范,先明确回答了结构方式,再作“简要分析”,紧扣文本指出其思想路径。
例六:
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的思路。
(6分)(文本: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
参考答案:
童年时代感受到人的生活和快乐受时间的支配;青少年时代有冷落时间到感受时间无处不在;成年以后由感受时间隐藏在生活里到领悟时间引领生命。
[命题分析]
此题命题规范清楚,暗示考生从“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这个角度来梳理思路,参考答案正是从“童年时代”对时间的感受、“青少年时代”对时间的感受、“成年以后”对时间的感受这三个阶段加以概括的。
例七:
2007年四川卷第16题: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6分)(文本:赵丽宏《焰火的变奏》)
参考答案:
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
[命题分析]
此题审题重点是“怎样”二字,实际上是考查文本“行文思路”的切分标准是什么。
文章前四段重点描写今日焰火之美,文章后半部分追忆过去战争年代里恐怕的炮火,以与前文形成对比。
此题的答案过于单一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