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列传-卷二十三》(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二十三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二十三原文薛居正(子惟吉)沈伦(子继宗)卢多逊(父亿)宋琪(宋雄)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
父仁谦,周太子宾客。
居正少好学,有大志。
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
逾年,登第。
晋天福中,华帅刘遂凝辟为从事。
遂凝兄遂清领邦计,奏署盐铁判官。
开运初,改度支推官。
宰相李崧领盐铁,又奏署推官,加大理寺直,迁右拾遗。
桑维翰为开封府尹,奏署判官。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
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
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
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判馆事。
六年,使沧州定民租。
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铨。
宋初,迁户部侍郎。
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并留司三司,俄出知许州。
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
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
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
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剪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
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
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
以本官参知政事。
五年,加吏部侍郎。
开宝五年,兼淮南、湖南、岭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又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又监修《五代史》,逾年毕,锡以器币。
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列传-卷五十一》(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五十一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五十一原文李谘程戡夏侯峤盛度丁度张观郑戩明镐王尧臣孙抃田况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
峘贬死袁州,因家新喻,遂为新喻人。
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
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
"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召试中书,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历三司、开封府判官,再迁左正言,出为淮南转运副使。
帝幸亳,以劳,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会江南饥,徙江东转运副使,为度支判官。
擢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
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
"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超迁本曹郎中、权知开封府,数月,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
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
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
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
"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
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
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
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
谘坐不察夺职。
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复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
《列传-卷四十一》(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四十一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四十一原文李沆(弟维)王旦向敏中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
曾祖丰,泰陵令。
祖滔,洺州团练判官。
父炳,从邢帅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
怀让徙同州,又为掌书记,历邠州、凤翔判官,拜殿中侍御史、知舒州。
太祖征金陵,缘淮供亿,惟舒尤甚,以劳加侍御史,卒。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语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转著作郎。
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
雍熙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
"即命中书并化基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
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各赐钱百万。
又以沆素贫,多负人钱,别赐三十万偿之。
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
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迁职方员外郎,召入翰林为学士。
淳化二年,判吏部铨。
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四年,以本官罢,奉朝请。
未几,丁内艰,起复,遂出知升州。
未行,改知河南府。
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
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
"后致尧副温仲舒安抚陕西,于阁门疏言仲舒不足与共事。
《本纪-卷二》(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本纪·卷二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二原文○太祖二三年春正月癸酉朔,以出师,不御殿。
甲戌,王全斌克剑门,斩首万余级,禽蜀枢密使王昭远、泽州节度赵崇韬。
乙亥,诏瘗征蜀战死士卒,被伤者给缯帛。
壬午,全斌取利州。
乙酉,蜀主孟昶降。
得州四十五、县一百九十八、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有九。
高丽国王遣使来朝献。
戊子,吏部郎中邓守中坐试吏不当,责本曹员外郎。
癸巳,刘光义取万、施、开、忠四州,遂州守臣陈愈降。
乙未,诏抚西川将吏百姓。
丙申,赦蜀,归俘获,除管内逋赋,免夏税及沿征物色之半。
二月癸卯,南唐、吴越进长春节御衣、金银器、锦绮以千计。
甲辰,遣皇城使窦思俨迎劳孟昶。
丁未,全州大水。
庚申,王全斌杀蜀降兵二万七千人于成都。
三月癸酉,诏置义仓。
是月,两川贼群起,先锋都指挥使高彦晖死之,诏所在攻讨。
夏四月乙巳,回鹘遣使献方物。
癸丑,职方员外郎李岳坐赃弃市。
南唐进贺收蜀银绢以万计。
戊午,遣中使给蜀臣鞍马、车乘于江陵。
癸亥,募诸军子弟导五丈河,通皇城为池。
五月辛未朔,诏还诸道幕职、令录经引对者,以涉途远近,差减其选。
壬申,幸迎春苑宴射。
乙亥,遣开封尹光义劳孟昶于玉津园。
丙戌,见孟昶于崇元殿,宴昶等于大明殿。
丁亥,赐将士衣服钱帛。
戊子,大赦,减死罪一等。
壬辰,宴孟昶及其子弟于大明殿。
六月甲辰,以孟昶为中书令、秦国公,昶子弟诸臣锡爵有差。
庚戌,孟昶薨。
秋七月,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
壬辰,追封孟昶为楚王。
丁酉,幸教船池,遂幸玉津园宴射。
八月戊戌朔,诏籍郡国骁勇兵送阙下。
癸卯,河决阳武县。
庚戌,诏王全斌等廪蜀亡命兵士家。
乙卯,河溢河阳,坏民居。
戊午,殿直成德钧坐赃弃市。
《宋史》原文及译文
《宋史》原文及译文《宋史》原文及译文卢多逊①,怀州河内人。
曾祖得一、祖真启皆为邑宰;父亿,字子元,少笃学,以孝悌闻。
多逊,显德初,举进士,解褐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
乾德二年,权知贡举。
三年,加兵部郎中。
四年,复权知贡举。
六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
开宝二年,车驾征太原,以多逊知太原行府事。
移幸常山,又命权知镇州。
四年冬,命为翰林学士。
六年,使江南还,受诏同修《五代史》,迁中书舍人、参知政事。
丁外艰,数日起复视事。
会史馆修撰扈蒙请复修时政记,诏多逊专其事,加吏部侍郎。
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
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阅览及太祖问书中事多逊应答无滞同列皆伏焉。
先是,多逊知制诰,与赵普不协,及在翰林日,每召对,多攻普之短。
未几,普出镇河阳。
太宗践祚,普入为少保。
数年,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适知泽州,受诏归阙成婚礼,未逾月,多逊白遣归任,普由是愤怒。
上留承宗京师,未几,复用普为相,多逊益不自安。
会有以多逊尝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廷美②事闻,太宗怒,下诏数其不忠之罪,削夺多逊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赠、妻子官封,并用削夺追毁。
一家亲属,并配流崖州③,所在驰驿发遣,纵经大赦,不在量移之限。
期周已上亲属,并配隶边远州郡,部曲奴婢纵之。
多逊至海外,因部送者还,上表称谢。
雍熙二年,卒于流所,年五十二。
初,亿性俭素,自奉甚薄,及多逊贵显,赐赉优厚,服用渐侈,愀然不乐,谓亲友曰:“家世儒素,一旦富贵暴至,吾未知税驾之所。
”后多逊果败,人服其识。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三》)【注】①卢多逊与后文赵普均为北宋初宰相。
②“秦王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四弟,原名匡美,避太祖讳改名光美,太宗光义继位后又避太宗讳改名廷美。
③古崖州位于今海南省三亚市。
参考译文:卢多逊,怀州河内人。
他的曾祖父卢得一,祖父卢真启都任过县令。
他的父亲卢亿字子元,年轻时好学,以孝悌闻名。
宋史
宋史书名: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类别: 史书出版时间: 至正六年(1346年) 成书时间: 元至正五年(1345年) 卷数: 496卷 字数: 约500万字 体裁: 纪传体目录《宋史》和《金史》的差异《宋史》和《金史》都是由元朝史官编写的,都是官修正史。
然而,《宋史》和《金史》两书中的一些记述,尤其是关于宋金之间战事的记载,却有不少差异。
《宋史》的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金史》的编撰者则以金国遗民为主,但是辽、金、宋三史的审核权及最终决定权则掌握在蒙古史官手中。
《宋史》便是元朝史官在宋代官修史书的基础上稍加排次整理修订而成,《金史》则基本来源于原金朝史官所撰写的金国的国史、实录、日历。
在对待宋金两国以及《宋史》、《金史》中与宋金战事相关的描述上,元朝史官的态度是中立的,基本上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而且在保留宋朝史官记载和金国史官记述的同时,在人物传记的结尾加入了作为局外人的元朝史官的客观评判。
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元朝中央政府组织史官编撰的官修正史,关于宋金战事的某些记载,《宋史》和《金史》却存在一些差异。
《宋史》和《金史》考辨分析《宋史》缺少前期整理,而后期修撰时间又相当仓促。
故《宋史》修撰者面对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原始史料,匆匆急就,致使《宋史》在史料的裁剪、编次、修饰、检校,以及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相当粗糙。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宋史》却是保存宋代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因而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关于这些,以往的史家早已指出。
《金史》不提蒙古对金国的威胁,也不提刘豫的伪齐政权,而关于宋金两国在1140年前后发生的诸多战役的记载,更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金史》记事经常避重就轻、为尊者讳,甚至刻意地隐瞒金国军队的败绩,片面地夸大金将的战绩,这些在《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关于1140年宋金战事的描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与其他史书比较全书〈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白话文对照
宋史白话文对照
《宋史》是元代官修正史,记载了宋代的历史。
由于其篇幅巨大,内容丰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难度较大。
因此,有一些学者和研究者对《宋史》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学习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白话文对照就是将原文与白话文翻译放在一起,方便读者对比阅读。
这样既可以了解原文的表达方式,又可以通过白话文理解内容的含义,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理解的准确性。
例如,以下是《宋史·太祖本纪》的一部分原文和白话文对照:
原文:“太祖皇帝讳构,字元昊,宣祖皇帝之长子也。
母曰昭宪皇后。
生于开宝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
白话文:“太祖皇帝的名字是赵构,字元昊,是宣祖皇帝的长子。
他的母亲是昭宪皇后。
他在开宝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
”
通过这样的对照,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宋史》的内容,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
《本纪-卷三十》(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本纪·卷三十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三十原文○高宗七十二年春正月癸卯,罢枢密行府。
庚申,孙近分司、漳州居住。
二月丁丑,加建国公瑗为检校少保,进封普安郡王。
己卯,赐杨沂中名存中。
丙戌,诏诸州修学宫。
辛卯,蠲广南东、西路骆科残扰州县今年租。
镇江、太平、池州、芜湖大火。
癸巳,金主许归梓宫及皇太后,遣何铸等还。
三月丙申,临安府火。
壬寅,命普安郡王出就第,朝朔望。
辛亥,以士亻褭尝营护岳飞为朋比,责建州居住。
丙辰,胡世将卒。
夏四月甲子朔,遣孟忠厚为迎护梓宫礼仪使,王次翁为奉迎两宫礼仪使。
丁卯,皇太后偕梓宫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刘祹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
庚午,赐礼部进士陈诚之以下二百五十四人及第、出身。
戊寅,封韦渊平乐郡王。
辛巳,皇后邢氏崩讣初至。
甲申,增修临安府学为太学。
五月甲午,以郑刚中为川、陕宣抚副使。
乙未,遣沈昭远等贺金主生辰。
置淮西、京西、陕西诸路榷场。
丙午,增筑慈宁殿。
停给度僧牒。
乙卯,复试教官法。
六月甲子,命侍从、台谏、礼官杂议权奉欑宫。
戌辰,以万俟禼为欑宫按行使。
辛未,责降王庶为向德军节度副使、道州安置。
壬午,金国归孟庾、李正民。
甲申,以吴璘为检校少师、阶、成、岷、凤四州经略使。
秋七月壬辰朔,福州签判胡铨除名、新州编管。
丁酉,上皇后谥曰懿节,祔神主于别庙。
己亥,以何铸权参知政事。
己酉,始制常行仪仗及造玉辂。
乙卯,蠲广南、湖北沿边州军免行钱。
八月辛酉朔,兀使来求商州及和尚、方山二原。
丙寅,何铸罢。
甲戌,以万俟禼参知政事,充金国报谢使。
壬午,皇太后至,入居慈宁宫。
己丑,帝易缌服,奉迎徽宗及显肃、懿节二后梓宫至,奉安于龙德别宫。
宋史入门书目3篇
宋史入门书目第一篇:宋史入门书目综述宋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史书,是关于宋朝历史的正史,内容囊括了宋朝建立到灭亡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历程,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下面是几本宋史入门书目的简介,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1.《宋史纲领》作者:耿志良《宋史纲领》是一本适合初学者入门的读物,该书主要介绍了宋朝历史的发展概况、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经济农业、军事战争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2.《宋史五十讲》作者:徐中约《宋史五十讲》是一本系统、全面、简明易懂的入门读物,该书从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军事战争、科技经济等多方面介绍了宋朝的发展史,篇幅短小精悍、讲解详细,容易理解,适合初学者阅读。
3.《史记宋史》作者:罗贯中《史记宋史》是一本文学性较强的入门读物,该书是明朝著名文学家罗贯中将《史记》和《宋史》精华提炼出来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为读者讲述了宋朝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传奇,增强了读者的历史兴趣。
4.《宋史大观》作者:姚兆熊《宋史大观》以清代嘉庆年间撰写的《中华大典》为蓝本,提供了诸多的宋史相关资料,是一部比较详尽的通史读物。
内容包括了宋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还涉及了宋代历史人物、文艺作品、科技发明等多个方面,是了解宋朝历史的较好参考资料之一。
5.《读史瞻前宋史》作者:蒋文华《读史瞻前宋史》是一本用现代人的视角、语言解读宋史的读物,该书对于宋史中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社会现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使得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宋朝历史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以上是几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宋史入门书目,它们内容简明、通俗易懂,涵盖面较广,适合初学者理解和掌握宋朝历史的发展。
当然,读书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根据需求选阅入门书目,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宋朝文化遗产、缅怀历史文化底蕴。
宋史的名词解释汇总
宋史的名词解释汇总宋史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宋朝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了解宋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宋史中,有许多名词需要进行解释,以便读者对宋朝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辽金争夺战辽金争夺战是指宋朝与辽和金两个北方国家在北方边界地区进行的争夺战。
宋朝在北方边界设立了多个军区,以抵御辽金的侵略。
这场战争由于其长久、残酷和影响深远,被称为“辽金争夺战”。
宋朝通过这场战争,巩固了北方边疆的防线,并最终实现了对辽和金的统治。
二、科举制度宋朝的科举制度是其教育制度的核心之一。
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宋朝的科举制度分为进士科、明经科和举人科。
进士科是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合格的考生可以成为官僚。
明经科是为了选拔适合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才。
举人科是从县试中选拔一部分考生,参加乡试,再从乡试中选拔一部分考生,参加省试。
三、宋学宋学是指宋朝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体系。
宋学主要包括理学和程朱理学。
理学是宋朝学术的主流,强调以理治国。
程朱理学是由程颢、程颐和朱熹等人创立的,强调以心学为主,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东京道东京道是宋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它位于中国的东部。
东京道包括监察御史的司所和田舍监的所在地。
同时,东京道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各类商品聚集在这里,成为宋朝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赋役制度赋役制度是宋朝的一种税收制度。
按照这个制度,国家对土地和人民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收。
赋役制度分为赋和役两部分,赋是对土地征收的税收,役是对人民征收的劳役。
赋役制度是宋朝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护统治的手段之一。
六、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宋朝时期的一条重要商业贸易路线,连接中国和西南地区以及西亚、南亚地区。
茶叶和马匹是这条古道上的主要贸易货物。
茶叶从中国内地运往西南地区,然后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亚、南亚地区,而马匹则从西南地区运往内地。
茶马古道的建立和繁荣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列传-卷八十三》(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八十三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八十三原文石普张孜许怀德李允则张亢(兄奎)刘文质(子涣沪)赵滋石普,其先幽州人,自言唐河中节度雄之后,徙居太原。
祖全,事周为铁骑军使。
父通,事太宗于晋邸。
普十岁给事邸中,以谨信见亲,补寄班祗候,再迁东头供奉官。
贼邢橐驼、贾秃指数百人寇掠永兴诸县,命普督兵往捕,悉获之。
迁内殿崇班、带御器械。
李顺叛,普为西川行营先锋,与韩守英、马知节诛斩之。
迁西京作坊使、钦州刺史。
顺余党复寇邛蜀,伪称邛南王。
又为西川都提举捉贼使。
时蜀民疑不自安,多欲为盗者,普因驰入对,面陈:"蜀乱由赋敛苛急,农民失业,宜稍蠲减之,使自为生,则不讨而自平矣。
"帝许之。
普即日还蜀,揭榜谕之,莫不悦服。
贼平,赐白金三千两、袭衣、金带、鞍勒马。
累迁洛苑使、富州团练使、延州缘边都巡检使。
羌酋乜羽内寇,普追杀之。
从真宗幸大名,会王均叛,以为川峡路招安巡检使,佐雷有终率诸将进讨。
至天回镇,贼出拒战,普领前阵力击破之。
贼退保益州,王师围城数月不下,普缮车炮,又为地道攻城。
城破,均夜半突围,由南门遁,普引兵追击于富顺监,均自杀,余党皆平。
迁冀州团练使,赐黄金三百两、白金三千两。
故事,正任不兼带御器械,帝特以命普。
契丹犯边,为保州兵马钤辖、北面行营押策先锋,与契丹战廉良城,又战长城口,获俘馘器甲甚众。
徙定州路副都总管。
灵州失守,益兵备关中,徙永兴军副都总管。
时军制疏略,凡号令进退,及呼召将佐、会合别屯,皆遣人驰告。
普上请曰:"臣尝将兵,辄破一钱,与别将各持半,用相合为信。
"帝为置传信牌,漆木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置凿枘令可合。
《本纪-卷十五》(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本纪·卷十五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十五原文○神宗二三年春正月癸丑,录唐李氏、周柴氏后。
乙卯,诏诸路散青苗钱禁抑配。
戊午,判尚书省张方平罢知陈州。
二月壬申,以翰林学士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凡九辞,诏收还敕诰。
甲戌,以河州刺史瞎欺丁木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
乙酉,韩琦罢河北安抚使,为大名府路安抚使。
三月丙申,孙觉、吕公著、张戬、程颢、李常上疏极言新法,不听。
己亥,始策进士,罢诗、赋、论三题。
戊申,李常言青苗敛散不实,有旨具析,翰林学士兼知通进、银台司范镇封还诏书,以为不当,坐罢职,守本官。
壬子,赐礼部奏名进士、明经及第八百二十九人。
乙卯,诏诸路毋有留狱。
丙辰,立试刑法及详刑官。
右正言孙觉以奉诏反覆,贬知广德军。
夏四月癸亥,幸金明池观水嬉,宴射琼林苑。
丙寅,辽遣耶律宽来贺同天节。
丁卯,给两浙转运司度僧牒,募民入粟。
戊辰,御史中丞吕公著贬知颍州。
己卯,赵抃罢知杭州,以韩绛参知政事。
监察御史里行程颢罢为京西路同提点刑狱。
壬午,右正言李常贬通判滑州,监察御史里行张戬贬知公安县,王子韶贬知上元县。
癸未,侍御史知杂事陈襄罢为同修起居注,程颢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公事,前秀州军事判官李定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五月癸巳,诏并边州郡毋给青苗钱。
太白昼见。
壬寅,诏令司马光详定转对封事。
甲辰,诏罢制置三司条例归中书。
辛亥,赐进士苏丕号安退处士。
壬子,罢入阁仪。
丁巳,诏以审官院为东院,别置西院。
六月癸酉,日有五色云。
丁丑,封宗室秦、鲁、蔡、魏、燕、陈、越七王后为公。
戊寅,诏修武成王庙。
丙戌,知谏院胡宗愈贬通判真州。
秋七月辛卯,欧阳修徙知蔡州。
宋史专业领域必读书目
宋史专业领域必读书目宋史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书,详细记载了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对于研究宋朝历史以及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是一些在宋史专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必读书目。
1. 《宋史》:作为研究宋朝的权威史书,《宋史》是必读的基础。
它由宋代官修的《续资治通鉴》、《太祖本纪》、《太宗本纪》等组成,详述了宋朝的历史进程、皇帝的事迹以及政治制度等。
2. 《宋代史事日志考》:作者赵熙编著,系统地汇集了宋代各类日志,对宋代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实的记载。
对于研究宋朝的细节和实际情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 《宋代政治史》:作者梁启超,是一本研究宋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演变的专著。
该书以严谨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宋代政治的特点、制度的变迁以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4. 《宋代经济史》:作者王夫之,是一本研究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著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情况,分析了宋代经济的特点、问题和影响。
5. 《宋代文化史》:作者陈寅恪,是一本研究宋代文化的经典之作。
该书从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宋代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对于理解宋代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6. 《宋代法律史》:作者黄仁宇,是一本研究宋代法律制度的著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宋代法律的内容、特点和演变,对于研究宋代社会秩序和法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7. 《宋代科技史》:作者杜忠诚,是一本研究宋代科技发展的专著。
该书详细介绍了宋代的农业技术、造纸术、火药等科技成就,揭示了宋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8. 《宋代佛教史》:作者王念祖,是一本研究宋代佛教发展的著作。
该书从佛教的传播、宗派的兴衰、寺庙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宋代佛教的状况和影响。
9. 《宋代画史》:作者郑振铎,是一本研究宋代绘画的经典之作。
该书详细介绍了宋代绘画的流派、艺术家以及作品,对于研究宋代绘画的风格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列传-卷三十一》(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三十一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三十一原文杨业(子延昭等王贵附)荆罕儒(从孙嗣)曹光实(从子克明)张晖司超杨业,并州太原人。
父信,为汉麟州刺史。
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师还,授郑州刺史。
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
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
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
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
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
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
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
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讲两宋的历史书
知识创造未来
讲两宋的历史书
两宋是指南宋(960年-1279年)和北宋(960年-1127
年)两个朝代的总称,这两个朝代分别由宋太祖赵匡胤和
宋高宗赵构建立。
以下是两宋历史的两本著名历史书籍:
1.《宋史》:《宋史》是南宋官修的官方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主持修撰,成书于1084年。
《宋史》共记载了南宋自赵匡胤建立国家以来的近三百年历史,包括太祖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对南宋各个时期的政
治形势、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都有详细的记述,是研究两
宋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的编纂著作,是一部以编年体史书形式呈现中国历代历史的汇编总结,
包括南宋时期的历史。
《资治通鉴》从公元前403年开始,一直到959年北宋太祖建立国家,涵盖了战国时期、秦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唐以及五代十国等时期的历史。
在南宋时期,司马光曾对《资治通鉴》进行过明确的修改
和补充,以适应南宋的历史变化。
这两本历史书籍对于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
重要参考文献。
1。
《列传-卷五十九》(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五十九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五十九原文杨偕王沿(子鼎)杜杞杨畋周湛徐的姚仲孙陈太素(马寻杜曾附)李虚己张傅俞献卿陈从易杨大雅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
唐左仆射於陵六世孙。
父守庆,仕广南刘氏,归朝,为坊州司马,因家焉。
偕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释褐坊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
道遇术士曰:"君知世有化瓦石为黄金者乎?"就偕试之,既验,欲授以方。
偕曰:"吾从吏禄,安事化金哉?"术士曰:"子志若此,非吾所及也。
"出户,失所之。
在官,数上书论时政,又上所著文论。
召试学士院,不中,改永兴军节度推官。
又上书论陕西边事,复召试,不赴,即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为审刑院详议官,再迁太常博士。
宋绶荐为监察御史,改殿中侍御史。
与曹修古连疏,言刘从德遗奏恩太滥,贬太常博士、监舒州税。
以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光州,改侍御史,为三司度支判官。
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
道辅、仲淹既出,偕止罚金。
乃言愿得与道辅等皆贬,不报。
富民陈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偕复上疏谏上。
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
偕以谓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又数论升降之弊,仁宗嘉纳之。
判吏部流内铨,徙三司度支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转运使。
按知定州夏守恩赃数万,守恩流岭南。
明年,丁母忧,愿终制,不许,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河中府。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战没。
偕闻,乃伪为书驰告延州曰:"朝廷遣救兵十万至矣。
"命旁郡县大具刍粮、什器以俟。
比书至,贼已解去。
宋史原文及翻译
宋史原文及翻译《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下面是关于宋史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周淙,字彦甚广,湖州长兴人。
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遣大夫。
淙幼警敏,力学,政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
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阳光城,帅守难其挑选,士夫亦惮行。
首命淙守滁阳,未前往,安远楚州,又徙濠梁。
淮、楚旧有并山水复置寨威吓者,淙为公约束,结保伍。
金主亮倾国犯下边,民有赖全活者不可胜计。
除直秘阁,再出任。
孝宗受到禅,王师坚忍虹县,中原之民饮光去归属于,扶老携幼二者属道。
淙一千口给甲壳类,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判处室庐,人人感悦。
张浚视师,驻扎都梁,见到淙谋,辄经释,且曰:“陆机,公当与我俱死去。
”淙亦敬佩,至曰“头从今以后,身不容箭”。
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
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
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
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
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
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
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十月卒,年六十。
(Lizier《宋史周淙传》,存有删减)【注】①按堵:安居。
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译文: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
父亲周需,凭着考中进士开始做官,做官做到左中奉大夫。
周淙从小机警聪明,努力学习,宣和年间,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做了皇帝的侍从官,历任官职做到通判建康府。
绍兴三十年,金国背叛盟约,边疆战事正兴起,(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
《列传-卷六十五》(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六十五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六十五原文谢泌孙何(弟仅)朱台符戚纶张去华(子师德)乐黄目柴成务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
自言晋太保安二十七世孙。
少好学,有志操。
贾黄中知宣州,一见奇之。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知清川县,徙彰明,迁著作佐郎。
端拱初,为殿中丞,献所著文十编、《古今类要》三十卷,召试中书,以直史馆赐绯。
时言事者众,诏阁门,非涉侥望乃许受之。
繇是言路稍壅。
泌抗疏陈其不可,且言:"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
愿采其可者,拒其不可者,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复言:"国家图书,多失次序。
唐景龙中,尝分经、史、子、集为四库,命薛稷、沈佺期、武平一、马怀素分掌,望遵复故事。
"遂令直馆分典四部,以泌知集库。
改左正言,使岭南采访。
淳化二年,久旱,复上言时政得失。
时王禹偁上言:"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
"诏从之。
泌上言曰:"伏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
《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张说谓姚元崇曰:'外则疏而接物,内则谨以事君。
此真大臣之礼。
'今天下至广,万机至繁,陛下以聪明寄于辅臣,自非接下,何以悉知外事?若令都堂候见,则庶官请见咨事,略无解衣之暇。
今陛下囊括宇宙,总揽英豪,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
王禹偁昧于大体,妄有陈述。
"太宗览奏,即追还前诏,仍以泌所上表送史馆。
宋史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
宋史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宋史: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繁荣的朝代,其历史文献中最具权威性和价值的莫过于《宋史》了。
《宋史》是由司马光等编撰的一部包括了宋朝历史的巨著。
以下将从《宋史》的编纂背景、目的、内容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宋史》的编纂背景宋朝是一代繁荣的朝代,其历史发展丰富多彩。
随着宋朝的逐渐衰落和元朝的崛起,宋人怀念和追忆宋朝的情绪开始兴起。
因此,编纂一部系统全面地记载宋朝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权威性文献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编纂者司马光是宋朝时期的重要学者和政治家,他深知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决心编纂一本系统的《宋史》以留下宋朝的历史遗产。
司马光历时十余年,终于在1084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并在翌年献给了当时的皇帝。
二、《宋史》的目的和意义《宋史》的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记录宋朝的历史,反映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
司马光希望通过这部著作,使后世能够真实地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宋史》对后世产生启示,使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宋史》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宋朝历史,也在于展现了当时士人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司马光等编纂者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政治追求,他们在编纂《宋史》时,充分展现了宋人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
这种态度和精神传承到后世,影响了后世历史学家对宋朝的研究和理解。
三、《宋史》的内容特点《宋史》是一部巨大的文献工程,它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制度政策等内容。
其中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斗争、战争征战、经济状况、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生动地展现了宋朝历史的方方面面。
编纂者在选材和叙述上力求客观公正,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从政治上看,他们详细记录了宋朝历代君臣的施政措施和重大事件,如宋太宗的建政策略、司马光的政治主张等等。
从军事上看,他们记载了宋朝的外征、边疆防御、军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从经济上看,他们记录了宋朝的税收制度、商业贸易、科技发展等重要方面。
《本纪-卷三十九》(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本纪·卷三十九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三十九原文○宁宗三嘉定元年春正月戊寅,右谏议大夫叶时等请枭韩侂胄首于两淮以谢天下,不报。
辛巳,下诏求言。
壬午,王柟还自河南,持金人牒,求韩侂胄首。
丙戌,叶时等复请枭侂胄首于两淮。
戊子,安定郡王伯栩薨。
壬辰,以史弥远知枢密院事,以许奕为金国通谢使。
二月戊申,追复赵汝愚观文殿大学士,谥忠定。
诏史官改绍熙以来韩侂胄事迹。
壬子,诏临安府振给流民。
戊午,责授程松果州团练副吏、宾州安置。
是月,郴州黑风峒寇罗世传作乱,招降之。
三月癸酉,以毛自知首论用兵,夺进士第一人恩例。
戊子,下诏戒饬内外群臣。
复秦桧王爵、赠谥。
己丑,王柟自军前再还行在,议以韩侂胄函首易淮、陕侵地。
辛卯,诏枭侂胄首于两淮。
是春,子垍生。
夏四月丙辰,诏后省科别群臣奏疏可行者以闻。
赠彭龟年宝谟阁直学士,落李沐宝文阁学士。
戊午,再责授陈自强复州团练副使、雷州安置,仍籍其家。
闰月辛未,置拘榷安边钱物所。
壬申,雨雹。
癸未,子垍薨,追封肃王,谥冲靖。
诏大理、三衙、临安府及诸路阙雨州县决系囚,释杖以下。
甲申,诏自今视事,令皇太子侍立。
乙酉,以钱象祖兼太子少傅,卫泾、雷孝友、林大中并兼太子宾客。
辛卯,以旱,祷于天地、宗庙、社稷。
癸巳,减常膳。
乙未,蠲两浙阙雨州县贫民逋赋。
命大理、三衙、临安府、两浙州县决系囚。
丙申,幸太乙宫、明庆寺祷雨。
丁酉,以旱,诏求言。
五月辛酉,赐礼部进士郑自成以下四百二十有六人及第、出身。
甲子,太白经天。
乙丑,以飞蝗为灾,减常膳。
丁卯,诏侍从、台谏疏奏阙政,监司、守令条上民间利害。
六月庚午,金人归大散关。
辛未,金人归濠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陈振
宋辽战争与“澶渊之盟”
宋建立之初,宋太祖的当务之急是要消灭南方的各割据政权。
宋太祖在统一战争中,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先取南方诸国,后取北汉,最后才是后晋时割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
为了保证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宋太祖对辽采取了以防御为主的策略。
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974年),北宋建国已十五年,宋辽之间终于出现了新情况。
议和之意图显然始于相邻的逐、雄二州长时期的和平相处,亦实有赖于二州地方长官的推动。
同年七月上旬,宋太祖派郝崇信、吕端出使辽朝,史称辽朝“至(原字缺残)是始于中国交聘”。
从此,宋辽双方不断遣使交聘,庆吊相通,才有了正式的官方渠道,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
然而,刚建立数年的宋辽正常关系,因宋太宗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率军亲征北汉而告结束。
“满城之战”“歧沟关之战”“羊山之捷”
史称:宋真宗“及澶渊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引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而创导与著成其事的,即是王钦若、林特、丁谓、陈彭年及宦官刘承珪五人,他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竞相以“天书”、妖妄迎合真宗,置国家兴衰于不顾,被时人称之为“五鬼”。
王安石变法
要进行变法改革,必然会侵犯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也必然会制造舆论以反对改革。
所有这些反对改革的舆论,在王安石看来,是无需顾及的。
王安石的这些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流俗之言)不足恤”,时称“三不足”之说。
正是在这种“三不足”思想指导下,这次变法改革才能在保守派强大的反对声浪中艰难地推行。
“理天下之财”为目标的均输法
苏辙说:“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虽然言辞偏颇,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宋神宗考虑的主要是国家利益,王安石则除此之外还考虑社会利益,这是元丰与熙宁时期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
北宋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宋中叶宋神宗时期,由王安石主持推行的“熙宁变法”,对改变真宗以来形成的积贫积弱的政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北宋中期所采取调查一系列措施,如允许佃户迁移自由,民户只垦熟荒地,减免新垦荒地的田赋;平均田赋,发展农田水利,解除民户的差役之困;兴办屯田、营田、官庄,扩大耕地面积等,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
“抽分”制的实行,促进了矿冶业的发展。
政府不再干预民间雇佣劳动关系,官、私手工业中雇佣关系得到普遍化。
铸钱、丝织、制盐、制茶、制瓷、造纸、印刷、军器制造等手工业,十分兴盛,茶叶、铜器等已开始重视品牌效益。
农业、手工业的兴盛,促进了各地城镇商业的繁荣。
沿边的榷场、和市、互市,以及海外贸易也很兴盛。
商业的繁荣,促使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川西地区使用笨重的铁钱,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一种轻便的货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应运而生。
“罪疑惟轻”、从轻判案,一直是王安石、宋神宗的司法观点。
北宋中叶思想、文化的革新
“三代以下称治者三,文景之治,再传而止;贞观之治,及子而乱;宋自建隆,息五季之凶危,登民于衽席,熙宁而后”。
且不论王夫之对神宗时期的微辞,若就总体而言,将北宋前中期与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相媲美,并非完全言过其实。
宋自建国,削平割据,社会稳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进入北宋中叶的全盛时期。
政治方面有著名的“庆历
新政”、“王安石变法”,改革时弊;学术方面主要是新儒学“宋学”的产生及其学派“新学”、“蜀学”和“理学”的形成于发展;经济方面,纸币的问世,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社会生活方面,开放式的“坊市制”的出现,高脚桌椅的使用,影响至今。
各方面的创新、变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思想、文化方面的革新,是北宋中叶革新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称之为“宋学先驱”,更为恰当。
三大特征的形成,是宋学已经建立的标志。
1)“通经学故”,这不是原先儒学《经》书的章句训诂,而是探求儒学经典的义理。
2)“救时行道”。
救时即要进行改革,“庆历新政”的主持者范仲淹,“门下多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之徒”。
3)吸收佛、道学说。
“新学”是宋学最早形成的学派,也是最早为学者所公认。
蜀学学派的特点之一是吸收佛学学说,这本是“宋学”各派的共同特点,而尤以蜀学为甚,即所谓“其学又杂以禅”。
诗风的革新
唐末五代社会动荡,诗人寄情于游冶,诗风趋于唯美,所写多为游冶、艳情之文字。
宋初的古文名家王禹冉首先提出诗宗李白、杜甫,“篇章取李、杜,讲贯本姬、孔,古文阅韩、柳”。
王禹冉是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散文卓有成就,甚至还被称为诗坛盟主。
诗风改革是古文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欧阳修及其友梅尧臣、苏舜钦开宋诗新风。
柳永、苏轼对词风的创新
宋初词坛继承五代遗风,多作小令,风格风流典雅,柔情绮语,主要代表词家如北宋前中期的晏殊、张先。
古文运动的主将欧阳修虽以文载道,对诗、文进行改革,但以词言情,词风与晏殊相近,世以“晏欧”并称。
最初革新词风的是北宋中期的柳永。
柳永原名柳三变,因在词中称:“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受到仁宗的奚落,从此功名无望,成为纵情风月的风流浪子。
柳词多写市民阶层的柔情艳事,袒露无忌,更无矫揉造作,是北宋社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生活情趣的真实反映,因而留下不少城市繁华、社会风习的名篇因其词语俚俗,被称为俚词。
柳词的重要贡献在于大量运用慢词长调,创作新词调,便于铺叙众多内容,为以后的词人所效法。
柳词风靡当世,享“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誉。
尚意派书法的形成
北宋真正的书法革新者是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蔡襄书法,“为当时第一”,他上承唐代尚法派书法,下启宋代尚意派书法,行书“自有一种风味,笔甚劲而姿媚有余”,是其书法的特色。
苏轼不仅是北宋中叶后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宋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尚意派书法的开创者,其自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新手烦推求”;“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完卷始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