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对于环节一,课的开始我把有趣的扑克牌游戏引入课堂,展开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传统、单一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有理数加法、减法的法则在游戏中反复运用,从而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环节二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学习,不能单从是否记住或者掌握的层面来判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或技能背后所隐含的数学意义。
传统的概念教学对知识掌握主要集中在学生能否记住概念的定义,能否从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有关这个概念正确例子,或者在几个相近概念之间区别出符合条件的某个概念。
新课程对概念教学远不仅于此。
《课标》中对概念真正的理解意味着:学生能够自己举出一定数量的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能够在几个相近概念之间比较彼此的异同,并且认识到在这些差异上不同的概念所对应的不同解释;能够将概念从文字的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口头的描述或表示。
在课的最后,通过变式训练,即改变游戏规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扑克牌的加减运算实质上就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加强、巩固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
最终实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技能目标。
反思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有理数的运算是数学中很多其他运算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学生进行混合运算,首先应注意的就是运算顺序的问题,教师应告诉学生这几种运算可以分成三级:其中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与开方是第三级运算。
2、小组讨论有理数运算法则后,教师应提醒学生牢固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几项规定,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算上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加入乘方以后,学生对乘方运算不熟悉,容易算成加法或底数与指数相乘。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数学教学反思《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这节课主要讲授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及向学生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学生早已熟练掌握,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所包含的运算及用计算器对比较复杂的式子进行运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只有把握住了重难点,才能在运算顺序的“指挥”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对加、减、乘、除法的法则进行巩固复习,克服学生对运算法则掌握不熟的困难,并利用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巩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并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用计算器对例题进行验算,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一节课下来,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1、在导入时,先对加减乘除的各运算法则进行巩固复习,结合了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了基础保证。
2、在讲解例题时,让学生先动手试做,关注到了学困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将笔算与计算器计算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会动手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计算器对于复杂式子运算带来的便捷,感受了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实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生分组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本节课仍存在着许多不足:1、分组学习中,各组的讨论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第四组和第六组的同学,各做各的,基本没有充分的讨论。
对各组里的学困生的学习指导不到位是讨论不积极的关键。
2、对学生的激励不足,比如第四组的罗发兰同学到黑板做题时直接写出了结果,未能给予学生更好的鼓励,而是直接指出其不足,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之初复习运算法则时,没能列举出典型例题,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使得学生对法则的掌握还是不到位,导致后面学生在做题时出错。
4、讲解计算器的按键时,缺少举例,一笔带过,使得部分学生还不会使用计算器计算,特别是计算中按键的顺序。
5、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未能更好地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得教学内容未能得以全面完成。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15篇)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计算(五分钟练习):(5)-252; (6)(-2)3;(7)-7+3-6; (8)(-3)×(-8)×25;(13)(-616)÷(-28); (14)-100-27; (15)(-1)101; (16)021;(17)(-2)4; (18)(-4)2; (19)-32; (20)-23;(24)3.4×104÷(-5).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讲授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1.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式子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进行.审题:(1)运算顺序如何?(2)符号如何?说明:含有带分数的加减法,方法是将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相加,再计算结果.带分数分成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时的符号与原带分数的符号相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2【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通过计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评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评课稿一、教材解读1. 教材内容概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混合运算的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性质和灵活运用运算规则,学生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材目标分析•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学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 - 学会处理有理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混合运算; -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 混合运算过程中的优先级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 对于负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的掌握和巩固。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念。
2. 教学内容和流程(1)引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一个趣味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标呈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2)知识讲解和示范•混合运算规则:–解释混合运算中的优先级规则,例如先乘除后加减,梳理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加减法运算:–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示范和讲解。
•乘除法运算:–介绍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示范和讲解。
(3)示范与练习•练习题:–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个人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答疑与讲解:–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讲解。
(4)拓展与应用•实际问题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混合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2.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4.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5.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2. 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性。
2.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则。
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问题。
2. 讲解与示范:讲解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并进行示范。
3.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则,归纳解题方法。
5.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4.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就某个有理数混合运算问题进行个人研究,并做口头报告,评价学生的独立研究和表达能力。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之一,《标准》中强调: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
本节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数学知识作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虽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的运算技能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引入(课件出示)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5.-9+(+6);(-11)-7(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探索新知讲授新课讲评(-9)+(+6)-(-11)-7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9)+(+6)+(+11)+(-7)=-9+6+11-7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教师纠正)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教学反思
本节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从有关数据中读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慎重地转化成数学问题,在计算不太熟练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正确地运用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和运算律。
从过程的形式方面看,有学生的观察感受,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生生的合作交流,有师生的问答交流,有师生的合作小结,体现了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主体。
在本节课中,学生活动多,参与程度高,教师的展示行为、引导语言和激励语言,要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谐课堂气氛等积极作用。
过程中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层次地反复强化知识及其知识应用的多样化,遵循了学生认知的自然规律,渐渐扫清了学生的认知障碍,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应该更具体,尤其是四个问题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学效果较好。
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而不是教师分析偏多。
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
再次,在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而不是教师直接指出错误点。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会更好。
最后,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结束后适当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反思这节课的收获和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
此外,我们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应该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们不能用十几年的经验去和刚开始研究的儿童去比较,而应该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运算xx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之一,《标准》中强调: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
本节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数学知识作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虽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的运算技能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引入(课件出示)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5.-9+(+6);(-11)-7(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探索新知讲授新课讲评(-9)+(+6)-(-11)-7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9)+(+6)+(+11)+(-7)=-9+6+11-7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教师纠正)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
讲完这节课,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情和教材,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具体,尤其是四个问题的设置将自学活动引向深入,课堂自学效果较好。
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这一点教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
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板演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
我不应该带着学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如果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
最后,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习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习。
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几年的经验去和刚开始学习的儿童去比较。
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二是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单元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在于解决没有中间问题的两步计算问题。
为了突破本单元的重难点,我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混合运算时,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定性”。
在复习混合运算和新授时,要求学生要把先算的部分下面划横线,并问一问自己:这部分为什么先算?通过这些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作为学生学习的“拐杖”。
绝大多数孩子借助这一拐杖能够较好地完成混合运算的学习,但是也有绝少数孩子在计算的顺序上还是会有所混淆。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对于刚上初中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
讲完这节课后,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情和教材,指导学生自学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对问题设置要能将学生自学活动引向深入,提高学生自学效果。
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这一点教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
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板演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
我不应该带着学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加强学生彼此间的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
让学生自行编题打破了一味由老师出题的模式,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
在课堂的组织上,精心安排:从“我为小组添彩”-“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各个2环节组织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能迅速而准确的分析问题的实质。
最后,如果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
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习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习。
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阳光总在风雨后”。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学生得以成长,教师得以发展。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十六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十六篇篇1: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本节是在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基础上。
引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它是有理数运算的推广和延续。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熟练的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难点是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的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首先,我先复习了运算律,既是对上节的复习,又对这节学习作铺垫。
又通过详细分析了例题,小组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更明确了运算顺序,进行有理数运算,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第三,在例题的讲解中穿插了让学生自身动手锻炼的过程.及时的反馈学习情况.最后,通过“算24点”游戏,创设不错的氛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课后的专家的对教学过程和课堂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建议,希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例题的难度降低,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本次活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老师们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
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篇2: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一节课,课后觉得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自身发现无论是在组织课堂方面,还是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及在时间分配上,都感到力不从心。
现在将上课后的反思总结如下:上课一开始我通过三个选择题复习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
然后进行三个基础性的计算题,巩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接下来解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涉及的运算比较全面,但在上课中学生出错的比较多,我想如果再加强几个训练题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但考虑到后面还有任务,因此效果不很理想。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这节课主要讲授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及向学生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学生早已熟练掌握,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所包含的运算及用计算器对比较复杂的式子进行运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只有把握住了重难点,才能在运算顺序的“指挥”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对加、减、乘、除法的法则进行巩固复习,克服学生对运算法则掌握不熟的困难,并利用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巩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并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用计算器对例题进行验算,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一节课下来,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1、在导入时,先对加减乘除的各运算法则进行巩固复习,结合了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了基础保证。
2、在讲解例题时,让学生先动手试做,关注到了学困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将笔算与计算器计算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会动手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计算器对于复杂式子运算带来的便捷,感受了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实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生分组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本节课仍存在着许多不足:1、分组学习中,各组的讨论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第四组和第六组的同学,各做各的,基本没有充分的讨论。
对各组里的学困生的学习指导不到位是讨论不积极的关键。
2、对学生的激励不足,比如第四组的黄棉海同学到黑板做题时直接写出了结果,未能给予学生更好的鼓励,而是直接指出其不足,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之初复习运算法则时,没能列举出典型例题,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使得学生对法则的掌握还是不到位,导致后面学生在做题时出错。
4、讲解计算器的按键时,缺少举例,一笔带过,使得部分学生还不会使用计算器计算,特别是计算中按键的顺序。
5、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未能更好地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得教学内容未能得以全面完成。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5.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成功之处这节课主要讲授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学生早已熟练掌握,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所包含的运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问题比较简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课本上的例题前补充了两小题,由浅入深,先指出每题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加强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正确性.这个任务相对轻松简单,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给基础较差的同学一些机会,并适当鼓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一题多解,尊重并鼓励学生的想法,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简便性.2.不足之处教完本节课后,我发现无论是在组织课堂方面,还是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及在时间分配上,都感到不尽人意.在前面单独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学生解题不管速度还是质量基本令人满意,但当开始了混合运算后,学生出现混乱的次数就增多了,一是运算顺序出现问题,二是混淆了加和乘的运算,尤其是两个负数相加经常和乘法中的负负得正弄乱,异号相加也出现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完全熟练,没有达到理解进而形成直觉.故此当所有的知识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难以应付.我发现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其结合法则进行,学生当时可能是记住了,明白了,但过后还是经常出现同样的错误,因此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我们是在用成人的思维去和孩子作比较.课堂的问题总是存在的,也正是这些课堂中的问题才会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逐步完善我们的课堂,促进我们向教学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我现在的做法是利用课前的5分钟给出简单的同级运算,希望借不间断的练习加强重现的机会,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进而形成直觉.第1页共1页。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
讲完这节课,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情和教材,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具体,尤其是四个问题的设置将自学活动引向深入,课堂自学效果较好。
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这一点教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
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板演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
我不应该带着学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如果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
最后,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习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习。
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几年的经验去和刚开始学习的儿童去比较。
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热情
和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的教学反思
一、 整合教材,淡化形式
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并不一定局限于课本的本来面目。
教材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通过一条一条的法则描述出运算的顺序。
是这样呈现的: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指一个算式里含有 的多种运算.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如下:
(1) 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2) 同级运算,按照 的顺序进行;
(3)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 里的,再算 里
的,最后算 里的。
注:①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乘方和开方(今后将会学到)叫做第三级运算。
② 可以应用运算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 这部分主要告诉学生的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由于条条框框的法则较多,学生理解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本人是这样设计的:
例:算式3+50÷22×(1-5
23)-1里含有哪几种运算?指出其运算顺序
3+50÷22×(1-5
23)-1
②乘方 乘 除
括号① 减 加 ③
④
以一个含有全息结构的算式,覆盖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五种运算。
通过一个算式告诉学生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本节课是采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着重要在课堂上提高效率和进行分层教学,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坚持课内批改。
本人在这节课中仅仅拽住这一点,在整节课上70%的学生完成了80%的题目,本人也批改了92%的学生的卷子。
基本上达到目的。
不过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1)在课内批改的过程中,应该分批量把习题答案呈现给学生;(2)要更加注意分层教学,让尖子生充分发挥其能力。
三、如何做到更有效的课内批改
我在本节课中,批改了92%的学生,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批改是从第一组一直到最后一组,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先改的同学所改的题目较少;另外,如果时间不够,则第四组的学生就有可能改不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在课堂上要提高老师的改卷速度外,本人还采用了一种方法:在课后把第一组和没改到的学生的卷子收起来,马上进行批改,然后反馈学生的问题。
四、学案的改进
增大A 组题的容量和增加A 组题的完整性。
原来学案设计中A 组题是:
A 组:
1.计算:
(1)2122-÷; (2)()2122-÷; (3)()322⨯÷; (4)322⨯÷
2.计算:
(1)⎪⎭
⎫ ⎝⎛⨯÷-51250 ; (2) ()()342817-⨯+-÷- ; (3)()[]4103412÷-⨯-; (4)9
11321321÷⎪⎭⎫ ⎝⎛-⨯- 这样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题量不够;2、缺少了乘方运算;3、各种运算的分配不均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A 组题改成如下: A 组:
3.计算:
(1)2122-÷; (2)()2122-÷; (3)()322⨯÷; (4)322⨯÷
4.计算:
(1)⎪⎭
⎫ ⎝⎛⨯÷-51250 ; (2) ()()342817-⨯+-÷- ; (3)()[]4103412÷-⨯-; (4)9
11321321÷⎪⎭⎫ ⎝⎛-⨯- (5)()()1534323+-⨯--⨯ (6)⎪⎭
⎫ ⎝⎛-÷⎪⎭⎫ ⎝⎛-⨯2217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