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启示

合集下载

马尔萨斯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启示

马尔萨斯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启示

第36卷 第7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6No.72013年07月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Jul.2013收稿日期:2013-05-09作者简介:郭钰(1989-),女,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

马尔萨斯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启示郭 钰(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影响深远。

他探讨了工业化社会中人口增长问题和对贫民的经济资助问题,强调个人、家庭、市场,强调对自己负责,鼓励人们积极劳动,助人自助。

这些重要的观点对我国本土社会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马尔萨斯;启示;预防性社会工作;反思机制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3)07-0203-02 我国本土社会工作自2000年以来,受到转型期人口过度膨胀、人口老龄化、社会矛盾突出的影响,其重建体系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传统固有的价值倾向极大地冲击着新兴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视角狭隘,集体呈现“问题”视角,忽视人的自然属性,呈现出“出现问题再解决”的固有工作思路。

这些困境基本上是由于人口问题的恶性循环所导致的,而马尔萨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可以为我国本土社会工作摆脱困境提供启示。

鉴于马尔萨斯人口论影响巨大,1958年联合国国际人口统计学大会上,甚至还做出了出版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决议,也鉴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和我国人口问题关系的密切,重温马克思对于马尔萨斯理论的评价,总结我国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发展我国人口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马尔萨斯“人口论”下的社会工作理论 根据马尔萨斯的社会工作理论,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作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

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1、2、4、8、16、32)增长[1](P19)。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前言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与国外相比还比较短,在最初发展社会工作时,我国引入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但是随着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的探索发现,我国的社会工作长期都处于瓶颈阶段。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和谐社会的发展,由此也促进了社会工作的繁荣,为了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公众理论本土化的研究。

一、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一)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所谓社会工作,是指为案主解决其所遇到的各类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且涉及的内容比较广、种类比较多,这就要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根据不同的社会问题类型以及工作对象的特点,良好的解决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自有其所特有的先进性,但是由于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必然要实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本土化的理论将会更加适合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通过本土化理论的指导,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在具备基本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会将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从容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问题。

(二)推进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并在多所高校中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育出了很多有效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论更多的借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严重的缺乏本土化,使得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化的实现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但是,在我国提出发展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之后,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许多研究者投身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此,促进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并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以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现实路径(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时,其他学科与之相关的理论成果要吸收进来,同时,还要将当前的基础理论进行科学的整合。

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实践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实践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实践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实践是时兴的学科话题。

然而,在当下中国社会工作仍属于初期推广的职业冷门阶段,这种本土化讨论的学术热门没有充足的实践基础,因而存在诸多空谈现象,一些离开实践的文化比较、概念游戏和困境制造,对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构建意义不大。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本土化还应建立在更广泛、充足的实践基础之上。

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讨论是当下时兴的学科话题。

社会工作是拥有一整套价值体系和理念的学科与实务工作,一个社会工作者也被描述为“价值注满的个人”,而这一套价值理念必须切合于社会工作开展服务的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西方土生土长而嵌入中国社会的实务工作,其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及所持伦理等工作相关因素都必然要经历一个本土化的转变和发展。

伦理是中国学者自古以来的学术兴味所在,故而自新世纪以来也已有不少学者都对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做了充足的探讨,可这些探讨中有多少观点真正为社会工作伦理起到了本土化建构作用,又有多少“本土化”了的伦理探讨指导了实践,是需要和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如果这些讨论不能指导实践,尤其对于社会工作这一强实务性学科而言,其自身意义就更岌岌可危。

一、社会工作伦理的学术热门与职业冷门矛盾社会工作伦理是指导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其本土化发展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密不可分。

社会工作自80年代末重新嵌入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如同在其他绝大部分国家一样,分化出了两种角色存在:其一是作为一门学科的社会系下属的二级学科,其二是作为一种专业的实务工作存在。

按理说,二者的发展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发展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但就目前而言,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远超越了其作为一种实务工作的发展,一直存在的脱节现象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演越烈。

其中诸多原因,最主要的仍是高等教育领域扩招与现实社会工作环境的不符。

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是作为整个高等教育扩张的组成部分而迅速发展[i],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设专业教育的4所高校到目前为止超过200所高校;另一方面,中国社会能提供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却是紧缺的。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人学思想作为20世纪西方文化批判的重要理论,对于当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政治具有深刻的启示。

其思想有着对于现代性和现代文化的批判、对于“理性”、“科学”以及“技术”的分析和反思,同时也提出了对于个人自由、人类幸福和社会公义的追求。

总体来说,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一个带有强烈人道主义和解放性质的思想体系,具有着双重的社会批判和社会建构的功能。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对于现代性的批判。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理性”、“科学”和“技术”虽然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和生活优越,但却也带来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断裂,使人的本真自由和幸福被束缚和扭曲。

这种从人的本质和自由角度出发的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的局限性和问题性,让我们认识到现代文明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引导我们跳出现代思维模式的框架,重新审视社会和人的本位。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对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义的追求。

马尔库塞提出了“断裂的人”这一概念,认为现代人已经失去了自由和幸福的本真状态,成为了一个被外在力量和规则所支配和束缚的被动存在。

因此,要恢复自由和幸福的本真状态,需要在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上进行变革,并建立一个真正能够保障人类自由和幸福的社会秩序。

马尔库塞的这一强调个体自由和社会公义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在人权、社会正义等领域的探索和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也是一种反对工业文明的思想。

马尔库塞对于工业、劳动和生产的批判,抨击了现代社会无节制的工业化和物质主义,并主张恢复人类对于自然的和谐性和"对自己的关怀”(care for oneself)的精神。

这种反对工业文明和物质主义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具有很大的启示。

总的来说,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在当代社会批判和建构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对于文化、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破除现存制度和规范的束缚,推进文化的多元化和个体的自由化,从而实现一个更为公义、人道、繁荣和具有环保特色的社会。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是20世纪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批评家,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其特殊的“人学”(人本主义)特征和对现代化进程的批判而著称。

马尔库塞
的人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思辨性、政治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在当代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
等领域对于人们对于人类社会现代性问题、社会变迁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首先,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对于哲学哲学史的分析,他
一直坚持人的主体性是哲学最核心的问题,对于社会现代化进程对于人的自由意志的压迫
和束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才是现代化进程的真正意义和内核。

在这方面,马尔库塞的人工哲学思想极具现代性,为人们在当代时代中找到了应对困境和
建立主体性的途径。

其次,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强调文化的发展和变革,他认为社会变迁必然伴随着文化
的变迁和转型,文化批评成为人们理解现代化进程深层次本质的有效途径。

他充分关注了
现代化进程中对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破坏和消解,并通过对当代文化实践的深入分析,揭
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危机和遗产的丧失、不断产生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冲突,为人们提
供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当代文化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综上所述,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是具有深厚现代性和人本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想,对于
当代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建设性的指导意义,是关乎当代人类社
会文明进步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思考社会变革具有积极的启示。

本文将对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进行总体评价,并分析其在当代的启示。

1.思想内涵马尔库塞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类解放的探讨上。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使得劳动不再是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手段,而变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人的工具。

在这种制度下,人们被扭曲和压抑了本性,成为机械化社会的工具和牺牲品。

马尔库塞呼吁通过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实践来改变现状,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

2.对现代社会的批判马尔库塞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剥削和压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与理性的进步,反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缺乏自由和幸福,成为了一种对人的压迫和束缚。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和技术成为控制和压迫人的工具,深深地扭曲了人们的本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3.人类解放的探讨马尔库塞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强调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思维和斗争性实践。

他呼吁人们要超越社会对于思想和行为的规训,争取自由和解放,通过超越资本主义的理性和技术的控制,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幸福。

4.理论贡献马尔库塞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解剖,他的思想为当代社会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他强调了对现代社会的理性和技术的批判性思维,唤起了人们对于自由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二、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当代启示1.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批判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技术化和机械化,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受到了挑战。

马尔库塞的思想告诉我们,要对当代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压迫保持批判性的观察和思考,唤起人们对于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和斗争。

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

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

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一、理论取向转变社会工作的理论取向转变,代表着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对社会问题认知和干预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慈善模式强调的是个别救济和慈善施舍,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更像是善心人士,对于社会问题只是进行片面的救助和补救。

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化,慈善模式逐渐暴露出对结构性问题无能为力的弊端,因此社会工作理论取向出现了转变。

系统论的理论取向认为社会工作应该关注个体和家庭与社会、组织、环境之间的系统性互动关系,从而使得社会工作者开始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关注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实用主义理论提出社会工作的目标应当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导向,这也使得社会工作开始更加强调实证研究的价值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心理社会学理论则强调个体生活中的心理过程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从而引导社会工作者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关注社会问题的心理因素。

而批判社会工作的兴起,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批判,社会工作者开始以更加政治化的态度来认识社会问题和干预社会问题。

这些理论取向的转变,反映了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不断蜕变和深化,也为社会工作者认知社会问题和干预手段提供了多种选择。

这种理论取向的转变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系统论过分关注结构性因素可能忽略了个体和家庭的特殊情况;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导向容易产生功利化的风险;心理社会学可能将问题归因于个体因素而忽略社会因素;批判社会工作强调政治化的干预可能使得社会工作者过于偏离实际工作的需要。

理论取向的转变需要不断审视和完善。

二、本土化反思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社会工作不再只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社会问题,而是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跨国、跨文化、跨民族的社会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反思变得愈发重要。

本土化反思,意味着社会工作者不能简单地将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模式机械地引入到本土社会实践中,而是要结合本土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深入分析本土社会问题和工作环境,寻找出适合本土实际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理论框架。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与评判。

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人们的自由和个性受到扼杀、异化与压迫的现象,这种异化导致了人们的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以及社会的不公正与不稳定。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主要从工作与生活两个方面来探讨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在工作方面,马尔库塞指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劳动过程被分割为机械化的劳动环节,工人们只是进行重复而单一的动作,缺乏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理解。

这种劳动使工人们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结果的主体性感受,产生了对工作的厌倦和无聊。

在生活方面,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的商品化和消费主义文化导致了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无尽欲望,个体的欲望被市场和商业广告所操纵和控制,使人们迷失在物质的追逐中,无法真正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在于其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考。

首先,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提醒我们关注社会中个体的内心需求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今快节奏和功利主义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内心需求和精神追求,只关注物质的追逐和外在的成功。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并重视个体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其次,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也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异化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个体的自由和个性受到了压迫和束缚。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权益和尊严,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最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也提醒我们反思现代生产方式和消费主义文化。

我们需要思考和重新评估现代工业生产对个体的影响,以及消费主义文化对人们欲望的塑造和操控。

只有重新审视和调整现代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它提醒我们关注个体的内心需求和自由发展,关注社会的公正与平等,以及反思现代生产和消费模式。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是二十世纪哲学界的一位杰出思想家,他的学说在当时备受关注,成为了当时西方世界思潮的一种重要代表,对当代思想派别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主要关注的是现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精神疾病和个体的疏离感是由于社会的财富和权力由少数寡头垄断,形成了人民大众和官方权力的对立,导致社会上的劳动者只能变成商品,成为资本家的收割对象。

马尔库塞强调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物质基础直接决定了社会观念的形成,他反对唯心主义的执着,认为它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人们深陷于虚幻的梦境之中,他的经济和政治观点以人的普遍利益为出发点,反对了那些利用权力和财富来追逐私利的行为。

他发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人应该是社会的中心,而非资本和财富。

马尔库塞理论的全部精神在当今已经变得更加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加开放和公平,而此刻我们却遭遇到了全球性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世界里,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流动,但大多数个人仍然贫穷和被剥削,导致资本的许多恶劣后果被强制承担。

然而,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这一切都可以改变。

马尔库塞在自己创作的社会主义和反哲学思想架构中,坚持认为自由和人类的尊严应该是重要的价值,而这些价值必须通过政治方式被实现。

他非常支持工人阶级和进步的政治力量可以通过底层群众的抗议和团结来恢复劳动者的尊严,并逐渐建立一种更加公正和民主的社会制度。

他的思想为当今贫富分化、环境恶化和全球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特别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情况下,更加体现了马尔库塞学说对于未来社会的启示。

总的来说,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广泛引起了对西方哲学的复兴和对全球和平和协调的推动。

在当今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转型中,马尔库塞的思想指挥起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利用他的思想遗产,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协调和合作,共创更加公正和公正的现世界。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通过社会服务来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在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被广泛应用,为社会服务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为指导,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状况为目标。

其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提供了社会工作实践分析社会问题的基础。

社会工作倡导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强调消除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社会变革与社会工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过程,认识到社会变革与社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工作旨在通过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社区工作与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一种具体应用。

社区工作的核心任务是组织和协调社会资源,提供社区居民的福利与服务。

通过社区工作,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自主能力,推动社区的发展与繁荣。

四、社会工作与公共政策社会工作与公共政策制定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强调社会工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影响。

社会工作者需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专业建议,并推动公共政策的落实与监测。

通过社会工作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服务的质量。

五、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社会保障旨在通过各种社会政策和制度,提供社会风险和不平等的有效防护。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工作,包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援助,通过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六、社会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

汉斯替尔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借鉴性与局限性-文档

汉斯替尔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借鉴性与局限性-文档

汉斯替尔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借鉴性与局限性汉斯·替尔斯出生于1935年的德国,其成长经历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发展历程。

汉斯·替尔斯是以日常世界和生活为本的社会教育家。

他对社会工作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和配合,发现服务对象的资源并将其利用于工作中”。

他以生活世界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教育学或者说社会工作理论建设的中心要素。

第二部分是以生活世界为本的社会工作。

本文对于其理论的第一部分做一个详细介绍。

一、汉斯·替尔斯社会工作理论建设的中心要素汉斯·替尔斯提出的关于社会工作理论建设的中心要素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1.关注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生活世界。

他认为在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要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状态,其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以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正常化为出发点,然后才是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社会问题”。

他认为社会的不平等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状态上,比如资源和保障的缺乏等,而社会工作的目标是让服务对象顺利的生活,而不是努力使社会工作行为本身变得成功。

服务对象的生活状态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出发点,只有充分了解了服务对象的生活状态,才能够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从而改善不良的生活状态。

2.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他说目前的社会工作是从人的生活领域而非是从政治和经济领域来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社会工作没有充分的自主性,而是受制于许多的机制,比如社会政策等,这是社会工作的职业缺陷。

他认为现存的社会工作是支持政体权利,完成国家委托,更多的只是从事政府委托,并没有参与公共服务政策制定。

他认为只有能够帮助贫困者并能改变贫困者所处环境的社会政策才是助人自助真正的体现,并鼓励社会工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3.社会工作的机构化。

他对设立社会工作机构给出了建议,认为社工机构的门槛不易太高,要以能满足多数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需求为目标。

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感想

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感想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人为中心,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专业方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提升生活质量的专业学科。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逐渐受到重视,社会工作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阅读了《社会工作理论:历史环境下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一书后,我对社会工作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社会工作理论强调以人为本。

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是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社会工作中,我们要关注个体的需求,尊重个体的意愿,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我深感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社会工作理论强调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指在社会分配、机会、权利等方面实现公平合理。

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关注社会不平等现象,努力促进社会公正,推动社会和谐。

再次,社会工作理论强调实践导向。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工作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社会工作中,我们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这种实践导向的理念让我认识到,社会工作不仅要有理论指导,更要有实践能力。

此外,社会工作理论具有跨学科性。

社会工作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使得社会工作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

在学习社会工作理论的过程中,我深感跨学科的重要性,只有掌握多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阅读《社会工作理论:历史环境下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一书,让我对社会工作理论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社会工作理论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工作理论为我国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 社会工作理论具有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理论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这要求社会工作者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启示研究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启示研究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启示研究摘要:社会工作专业起源于西方,建国时期我国正式引入社会工作这门专业,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

但我国的社会工作目前还处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

本文主要分析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必备条件给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带来的启示。

并对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经验与我国主流思想基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

关键词:西方社会工作发展;本土化;启示研究一、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一)西方社会工作源起的历史背景社会工作的出现是源于历史的选择,社会工作所倡导助人自助的理念,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开始传播,当时处于基督教盛行时期,它所提出的仁爱思想,是西方社会工作最早产生的思想来源。

后来,基督教的新教徒又主张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直接跟上帝进行交流,这就破除了相传很久的等级制度。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对社会工作的产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又将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社会工作最终以实践方式出现是因为工业革命后大量社会问题开始涌现,需要社会承担责任解决问题。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的贫穷是个人原因所导致的。

当时个人问题的解决还是围绕血缘关系,解决不了才会寻求社会帮助,因为他们认为寻求社会帮助是丧失个人自尊的表现。

但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人们逐渐意识到贫穷出现的根源是工业化进程导致社会出现问题,而不仅是个人原因。

此时政府开始反思自己应该充当的角色以及如何对公民出现的贫穷问题负责。

而后社会转型加速了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农民变成了工人,由于长期受到资本家的剥削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更易激起社会矛盾。

社会关系也由原先地缘关系转为业缘关系,人与人之间缺少了原有的亲密联系。

这种精神上、心灵上的困扰导致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只有寻求社会的帮助,才能得到最终的缓解。

(二)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必备条件1.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受到专业理论态度影响。

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

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

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作者:蔡莹莹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7期摘要:纵观社会工作的整个发展历程,其理论一直受到诸多学科既有理论的影响,并致力于解决个人、家庭或社会问题以及回应社会发展需要。

传统的社会工作主要遵循以问题为导向的医学诊断思维对案主进行治疗,然而伴随着社会不断改革,早期的理论观点已难以适应变迁的环境。

因此,社会工作者对过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进行全面反思,从前人的观点和流派中汲取营养和知识,总结实践经验,强化科学知识基础以提升其专业认同。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理论取向转变反思本土化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56-02作为一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经常被人诟病为“没有理论”,这一论断肇始于1915年弗雷克斯纳(A.Flexner)发表的题为“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吗?”的学术演讲。

社会工作理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借用了很多学科既有的理论,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医学、生物学等,然而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建构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在此之前了解社会工作的知识库存是重要的,正如牛顿所言:“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对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背景社会工作创立初期长期受特殊的宗教价值观和福利制度等意识形态的影响。

1917年芮奇蒙德(M.Richmond)在其著作《社会诊断》中提出要以“科学的方式”助人,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与操作指南,开启了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建构起点。

随后,社会工作不断借用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进展以充实其理论框架,也在实践经验和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内生理论。

任何形态的助人活动都暗含了某种理论知识,批判性反思可以在回顾不同理论视角和选择之后给出最佳方案,使社工采用对目前案主和情景最适合和最有效的理论模式。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提出了马尔库塞人学思想。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消费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导致了个人的异化和压抑。

马尔库塞指出,现代社会通过广告、娱乐等手段,将个体置于消费和享乐的压力之下,使人们沉迷于物质追求,忽视了人的自由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这对当代社会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并重新思考个人的真正需求和价值。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强调了个人主体性与社会解放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个人的解放需要同时包括社会解放。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受到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限制,导致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受到压抑。

为了实现真正的个人解放,我们需要推动社会的改变,并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这对当前个人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争取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创造条件。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指出,科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便利,同时也加强了对个体的控制和压制。

马尔库塞对科技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主流意识形态对科技的利用上,他认为科技应该为人类自由和丰富生活服务,而不应成为统治和压迫的工具。

这对我们提醒,我们应该审视科技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并寻找科技与人类自由发展的平衡点。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公共领域和言论自由的重要性提出了警示。

他认为,现代社会对思想和意见的压制导致了个人无法真正自由地表达自己,并剥夺了个体对真理和公正的追求。

他呼吁扩大公共领域,保护言论自由,以促进真正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这对我们提醒,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保护言论自由,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具有重要的批判和启示作用。

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

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

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摘要】本文探讨了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取向转变及本土化反思。

在分析了社会工作理论取向转变和本土化反思的重要性。

在首先介绍了社会工作理论取向的传统观念,然后探讨了国际社会工作理论对本土化的影响,以及本土化与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接着讨论了适应本土环境的社会工作实践和融合本土文化的发展路径。

在强调了本土化对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加强本土化实践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工作领域的理论转变和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性,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取向、本土化、传统观念、国际影响、文化差异、社会工作实践、本土环境、本土文化、发展路径、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社会工作发展。

1. 引言1.1 社会工作的理论取向转变在过去几十年里,社会工作领域的理论取向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过去,社会工作理论主要关注于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并强调通过个案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工作理论也逐渐向更广阔和系统性的方向转变。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更加注重社会制度、社会政策和社会环境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强调社会正义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系统理论认为个人问题是由社会系统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的,需要通过改变社会制度来解决。

而力量和赞同理论则关注权力和差异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强调赞同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这种理论取向的转变不仅使社会工作理论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挑战。

在这一新的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干预社会问题,为个体和群体带来更加全面和持续的帮助和支持。

1.2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反思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反思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工作如何在本土文化和环境中发展,同时保持其专业性和国际化特征。

本土化反思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如何有效地融入当地文化和价值观,如何针对不同地区的需求和挑战设计相应的社会工作方案,以及如何培养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读社会工作理论心得体会

读社会工作理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对社会工作充满热情的学生,我最近有幸阅读了《社会工作理论》这本书。

通过阅读,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人的学问。

书中提到,社会工作旨在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人的需求,尊重人的尊严,以人为中心,解决人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倾听、沟通、协调,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他人提供帮助。

其次,社会工作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书中介绍了多种社会工作理论,如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

这些理论不仅适用于社会工作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这使我认识到,社会工作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再次,社会工作理论强调实践与反思。

书中提到,社会工作者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同时,要注重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要坚守职业道德,秉持公正、诚实、敬业、尊重的原则,为他人提供真诚的帮助。

这使我认识到,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我们的职业形象和他人对我们的信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收获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如何进行需求评估、如何制定服务计划、如何进行个案管理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未来的社会工作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通过阅读《社会工作理论》这本书,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更加明确。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人的学问,需要我们具备同理心、关爱和责任感。

2. 社会工作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 社会工作者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不断学习、实践、总结。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股重要思潮,其对于现代社会和文化状况的深刻分析和批判,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重视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自由和繁荣背后隐藏着严峻的问题,如压迫、异化、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等等。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提出了“技术理性”、“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等概念,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真实的力量关系和体制机制。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指出,现代社会的自由和繁荣,并非真正的人类解放。

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和繁荣,是建立在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控制和压迫之上的。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被压迫,在整个系统中他们被迫以经济和政治上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世界。

他们认为,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在作为个体的真正人类自由和繁荣上,是得不到实现的。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不仅批判了现代社会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对于当代社会变革的启示。

首先,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认为,当代社会需要一个重新思考的文化範式。

他们呼吁人们不要追赶媒体中的鲜艳和张扬,而应当去重新培育自己沉静、深思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以更为深刻的方式来认识生命和世界。

其次,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认为,当代社会需要重新思考技术的使用。

他们提出,技术应该成为为个体和社会解放服务的手段,而不是奴役和压迫群众的工具。

最后,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认为,当代社会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和经济形态,以更好地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和繁荣。

他们认为,这种新的社会和经济形态,应该建立在一个更为公正、更为平等的社会体制之上,以人类自由、平等和尊严为核心理念。

总之,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呼吁重新反思现代社会和文化的真实状况,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技术的应用,以及建立一种更加公正、平等、自由的社会和经济系统。

这些设想不仅对于当代社会发展正面影响,也为人们创造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思想空间。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工作政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工作政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工作政策研究社会工作政策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和政治理念,对于社会工作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工作政策研究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政策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超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利益对社会关系的决定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社会工作政策应当关注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和阶级矛盾,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作实践的结合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

社会工作实践通过组织和提供社会服务,帮助个人和群体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三、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政策研究在社会工作政策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

通过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工作政策中存在的阶级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为社会工作政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作政策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工作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不仅是批判性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实现,为社会工作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五、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政策评估与改革社会工作政策的评估和改革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社会工作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通过改革和调整来提升社会工作政策的效果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六、结论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社会工作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社会工作政策可以更好地关注社会公平、社会福利和社会变革,并通过创新和改革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作政策研究的结合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人本的社会。

以上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工作政策研究的文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 第7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6No.7
2013年07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Jul.2013
收稿日期:2013-05-
09作者简介:郭钰(1989-)
,女,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

马尔萨斯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我国
本土社会工作的启示
郭 钰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 摘 要:
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影响深远。

他探讨了工业化社会中人口增长问题和对贫民的经济资助问题,强调个人、家庭、市场,强调对自己负责,鼓励人们积极劳动,助人自助。

这些重要的观点对我国本土社会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马尔萨斯;启示;预防性社会工作;反思机制
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3)07-0203-02
我国本土社会工作自2000年以来,受到转型期人口过度膨胀、人口老龄化、社会矛盾突出的影响,其重建体系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传统固有的价值倾向极大地冲击着新兴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视角狭隘,集体呈现“问题”视角,忽视人的自然属性,呈现出“出现问题再解决”的固有工作思路。

这些困境基本上是由于人口问题的恶性循环所导致的,而马尔萨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可以为我国本土社会工作摆脱困境提供启示。

鉴于马尔萨斯人口论影响巨大,1958年联合国国际人口统计学大会上,甚至还做出了出版马尔萨斯《
人口论》的决议,也鉴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和我国人口问题关系的密切,
重温马克思对于马尔萨斯理论的评价,总结我国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发展我国人口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马尔萨斯“人口论”下的社会工作理论
根据马尔萨斯的社会工作理论,
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作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

人口
是呈指数速率(即1、2、4、8、16、32)
增长[1](P19)。

按照他的观察,人口每25年翻一番。

而食物供应呈线
性速率(即1、2、3、4、5)
增长[1](P16)。

这样的人口增长特征必然会导致以下社会问题:人口过剩促使人
们工资降低,
进而人类食物过少,发生饥荒,导致人口减少,促使人们工资上涨,促进人口增长,并依次循环。

对于怎样改善这些社会问题,马尔萨斯提出了两个抑制:积极抑制和道德抑制。

积极抑制是指通过各种客观途径,进行人口的自然减员。

主要通过贫困、
传染病、瘟疫、饥荒、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不道德因素起作用,使人口不断地自然减
少[1](P22)。

道德抑制是指降低出生率,即减少新人口
的盲目出生。

马尔萨斯主张通过晚婚、节欲甚至是
独身等道德因素来控制人口的增长[
1](P23)。

在国家社会工作政策上,
他赞成取消国家性和公共性贫民资助政策,要求取消济贫法。

马尔萨斯认为,允许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结婚、生育子女,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

他宣扬贫民产生的原因是他自身贫困,救济的手段在他自己身上,而不在别人身上,政府和社会对此是完全无力的。

可以看出,马尔萨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呈现以下特点:从人口发展规律的角度来呼吁社会民众关注社会问题,
重点关注人口现实情况所反映的人的自然属性,将社会工作的重心从人的社会属性向自然属性转移。

同时,马尔萨斯的社会工作理论从神学中获得启示,
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自我主义,崇尚社会工作中“
自助”的普世价值观,认为人不能依靠国家救济政策,而应该自我奋斗、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月
二、对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启示
在中国,社会工作者往往被定义为类似心理医生的职业,这是因为我国社会工作的范围狭小,社会工作者对于人与人口的研究往往忽视人的自然属性,脱离人的生物基础。

我国本土社会工作不应该只注重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或者只考察他们的社会属性,也要时刻关注自然属性下的人的本质。

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更广阔,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

我国本土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地位低下。

民众基于对人类自然属性的忽视,把人的生物性需求看作是低级趣味,将人性中美的东西看作是毒药而加以禁绝。

不仅如此,我国本土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弱势群体时,普遍会带着此案主有“问题”的眼光来与案主打交道。

这与社会工作提倡的“优势视角”背道而驰。

尤其是当案主的生理性需求无法满足时,更会被一部分社会工作者无限放大。

他们带上有色眼镜,用不适合的价值观来评判案主,这不利于其开展工作。

此外,人口问题在中国尤为突出,弱势群体会不断壮大。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警示,如果不能很好地看待人的自然属性,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盲目生育,忽视人的自然属性,人口就会失控,生活资料就不能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过剩问题可成为本土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马尔萨斯并非“穷人的敌人”,他从弱势群体的立场出发,主张弱势群体自力更生以改善他们自身的生存境遇。

穷人不仅应该把靠救济度日当成一种耻辱,更应该自强自立。

在中国,弱势群体之所以被看作是弱势群体,是因为社会群众对这一群体“贴标签”,认为这一群体没有生存和自助的能力,甚至群体成员本身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维。

而本土社会工作者并不是简单的给予者,他们应采用优势视角和增权视角,帮助弱势群体,提升该群体自助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以提高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

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整体认识还没有改变这一现实情形下,应逐渐改变社会对这类群体的认识,从而将“标签”从他们身上摘下,让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我们也应该看到,要改善人类出现的以人口为核心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困境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做好预防性社会工作。

预防性社会工作是通过大量的社会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境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

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改善社会现实环境,以促进社会整体的良性互动,包括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

而马尔萨斯的反社会救济政策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就一个国家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而言,政府的作用强大而无法忽视。

不仅如此,做好预防性社会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倡导社会工作的服务和发展政策。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工作是带有政府主导性的一项服务事业。

社会工作必须做好引导,让更多有识之士奉献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弱势群体。

当然,马尔萨斯的社会工作理论是遵从西方宗教和神学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与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穷人无用论”、“劳动至上”、“自我救助”的思想不谋而合。

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这一舶来品,从引进之初,就受到西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引导和西方宗教价值观的启蒙。

我们应该反思这些西方价值观是否适合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

而本土社会工作者们应该具备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的能力和动力,针对不断扩大的服务人群,建立整合社会工作预防和反思的机制,反思需要改善的服务内容和具体的行动准则。

总之,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构成复杂,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供了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思路,为制定我国人口政策提供了依据,使人口结构的改善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重新审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对处理我国的人口问题很有借鉴意义,有利于切实解决好我国经济与人口两者的关系,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英)马尔萨斯.人口原理[M].丁伟,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