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清洁消毒人员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清洁消杀工作制度

清洁消杀工作制度

清洁消杀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本清洁消杀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和杀菌工作,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1.2 原则(1)遵循国家及地方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2)坚持预防为主,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杀菌工作。

(3)确保清洁消杀工作质量,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二、清洁消杀工作的组织与管理2.1 成立清洁消杀工作小组,负责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和杀菌工作。

2.2 工作小组成员需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3 工作小组应制定具体的清洁消杀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频率和责任人。

2.4 工作小组应建立健全清洁消杀工作记录和检查制度,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清洁消杀工作内容与要求3.1 清洁工作(1)保持公共场所地面、墙面、天花板、家具和设施设备的清洁。

(2)定期清洗地面、地毯、沙发、窗帘等。

(3)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垃圾箱清洁。

(4)定期清洁卫生间、厨房等特殊区域。

3.2 消毒工作(1)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

(2)对公共场所的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进行定期消毒。

(3)对卫生间、厨房等特殊区域进行重点消毒。

(4)对公共接触物品和设施进行定期消毒,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桌面等。

3.3 杀菌工作(1)使用合格的杀菌剂和杀菌设备。

(2)对公共场所的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进行定期杀菌。

(3)对卫生间、厨房等特殊区域进行重点杀菌。

(4)对公共接触物品和设施进行定期杀菌,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桌面等。

3.4 工作要求(1)严格按照清洁消杀工作计划的安排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3)操作结束后,及时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4)定期对清洁消杀工作进行自查和整改,确保工作质量。

四、清洁消杀工作的监督与检查4.1 工作小组应定期对清洁消杀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病区消毒工作制度及流程

病区消毒工作制度及流程

病区消毒工作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了确保病区环境的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病区消毒工作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病区内所有工作人员及病人。

三、消毒工作制度1. 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确保病区环境、医疗设备、器械、药品、物品及人员的消毒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 病区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组织,由病区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病区的消毒工作。

3. 病区消毒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消毒工作。

4. 病区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区环境,制定针对性的消毒方案,并定期评估和修订。

5. 病区应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和设备,保障消毒工作的正常进行。

6. 病区消毒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医疗机构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7. 病区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消毒工作流程1. 病人入出院前应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包括床单位、床旁物品、卫生间等。

2. 病区内每日应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间应在病人不在房间时进行。

3. 病区内物品应进行分类消毒,对于不同类别的物品应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4. 医疗设备应进行定期消毒,并根据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5. 医护人员的手应进行定期消毒,尤其在接触病人前后。

6. 病区内卫生间、洗手池、便器等应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卫生。

7. 病区内垃圾应进行分类处理,有害垃圾应进行专门处理。

8. 病区内应定期对地面、墙面、床单位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9. 病区内应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10. 病区内应定期对消毒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消毒工作记录1. 病区应建立消毒工作记录本,记录消毒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消毒工作人员等信息。

2. 消毒工作人员应认真填写消毒工作记录,确保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无菌制药工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策略

无菌制药工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策略

无菌制药工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策略微生物污染是制药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在无菌制药工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在无菌制药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污染控制策略,包括环境控制、设备消毒、人员培训等方面。

一、环境控制在无菌制药工程中,对生产环境的控制十分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环境控制策略:1.1 温湿度控制无菌制药工程中温湿度的控制对于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至关重要。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可以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因此,必须对生产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

1.2 空气净化有效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过滤和清除空气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净化系统包括高效过滤器、紫外线灭菌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浓度,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1.3 环境监测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是控制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抽样并进行微生物学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微生物污染源。

二、设备消毒无菌制药工程中的设备消毒是微生物污染控制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常用的设备消毒策略:2.1 清洁和消毒程序在制药工程中,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必须得到严格执行。

这包括对设备进行定期清洁,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标准。

2.2 设备验证设备验证是确保设备消毒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设备的验证,可以验证设备消毒程序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程序中的问题。

三、人员培训人员是无菌制药工程中微生物污染控制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几种人员培训策略:3.1 无菌操作培训对无菌操作的培训是确保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无菌操作的关键。

培训内容包括洗手程序、穿戴防护服装、操作无菌设备等。

3.2 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微生物学知识培训对于提高人员的微生物意识和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传播途径,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方法和策略。

结语无菌制药工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核心要求。

015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检验科作业指导书

015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检验科作业指导书

间应便于打扫。实验室使用的椅子及其它器具,应覆盖易于清洗的非织物。
2.8.4 安装生物安全柜时,要考虑到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
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
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
2.8.5 应有眼睛冲洗装置。
也应计算在内。瓶装的氧气和可燃气的供应,应控制在最小需求量。通常不超过一罐。
2.9.2 实验室应装有足够的插座,分布要合理,以减少在插座上接其他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过多
的电线。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及撤离现场的相应消防设备。
2.9.3 任何涉及开关、插座、配电箱、保险丝、断路器的维修工作应由该建筑物的维修人员或其
2.2 临床微生物检验安全基本操作
2.2.1 在实验操作时,实验室门要关闭。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如有需要,必须经实验室
负责人同意,并正确穿戴防护服、口罩、鞋帽等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
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内工作。儿童不可进入实验室。
2.2.2 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嚼口香糖、含咽喉片、咬手指甲及戴或脱隐形眼镜,也不得
2.6.2 皮肤污染:用 0.5%碘伏涂擦二遍;也可用 75%酒精涂擦二遍。
2.6.3 感染性标本溅到体表:立即用清水冲洗,若溅到口、鼻、咽、眼处,必须用洗眼器进行冲
洗 15min, 随后到相应临床科室进行专业处理。
2.6.4 衣物污染:立即更换衣物,并将污染衣物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
2.6.5 操作污染台面或地面:立即 0.5%浓度含氯消毒剂浸泡污染台面或地面 30 min。
有害物溅到或洒到皮肤表面。
2.8 实验室设施(第二道屏障)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第4.2.2.2.1、4.4.1.6、4.4.2.3.2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煤炭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巩玉秀、么莉、任伍爱、张青、张流波、李新武、钱黎明、冯秀兰、王易非、钟秀玲、武迎宏、张宇、黄靖雄。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

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8278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第1篇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WS310.1和310.2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可追溯traceability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感染了病原体,导致健康状况受到损害的情况。

医院感染是一个普遍存在且严重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还会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一、改善医疗设施和环境:1.1 空气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和维护高效过滤系统,确保病房、手术室等空间的空气质量合格。

通过定期的检测和清洁,减少污染源的排放,降低空气微生物含量,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1.2 消毒与清洁医疗设施应采用专业的消毒剂进行表面清洁,特别是对于患者高风险接触区域。

同时,医院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废物管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废物处理制度,将医疗废物进行正确分类和处理。

通过规范废物管理程序,减少感染源的传播途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2.1 培训教育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认识和意识。

医护人员应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程,合理应用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2.2 严格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严格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对医护人员进行日常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加强对相关规定的执行力度,确保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三、加强患者感染控制:3.1 患者筛查医院在患者入院前应进行必要的筛查,将高风险患者进行隔离处理,以防止感染在医院内传播。

同时,医院还应建立患者感染追踪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感染源,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

3.2 手卫生医院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酒精洗手液,鼓励患者正确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关键时刻,如用餐前、用厕后、接触病区前后等,患者应主动进行手卫生,帮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3 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感染控制教育,提高患者对感染控制措施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生产车间清洁消毒控制程序及纠偏措施

生产车间清洁消毒控制程序及纠偏措施

生产车间清洁消毒控制程序及纠偏措施1.目的保证清洗消毒效果,以确保食品卫生的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加工人员手,设备、食品接触器具和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检测以及对生产过程微生物污染水平的分析、检测和加工前清洁消毒的评价。

3. 职责品控部负责对生产车间设备、食品接触器具和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检测验证。

4.工作程序4.1 培养基和检测用具的准备:4.1.1 0.9%的无菌生理盐水4.1.2 培养基:营养琼脂、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4.1.3 无菌棉签:医用棉签经121℃,30min杀菌后备用。

4.1.5 试子棒:约150mm长,一端缠吸水棉头,无菌包装。

4.1.6 用具: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取样袋,吸管(1ml、10ml).4.1.7 剪刀、洒精棉4.2 采样及检验方法A1 室内空气微生物采样及检验方法A1.1 样品采集平板沉降法采样:将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置于采样点,打开平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min,盖上平板盖。

A1.2 细菌培养将采样平板置于37℃培养48h观察结果,计算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A1.3 菌落计算50000×N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cfu/m3)=A×T式中:N——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cfu/平板);A——平板面积(cm2)T——暴露时间(min)A2 物体表面、手表面微生物采样及检验方法A2.1 细菌菌落总数A2.1.1 样品采集物体表面:将经灭菌的内径为5cm×5cm的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一浸湿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其内涂擦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共采集100cm2,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20ml生理盐水采样管内送检。

手: 被检人在从事工作前,双手五指并拢,用一浸湿生理盐水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含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生产车间清洁程序文件

生产车间清洁程序文件

8
水电设施安全使用,养成节约的习惯,人走断电,关水。
附件3
5S检查表
责任区域/责任人:
检查日期:
年月
适应的责任区域/责任人:
项次
检查内容
工作区域是否有与工作无关的东西
(一) 整理
物料、工具及治具等摆放是否整齐有序(不可直接放置于地面上) 空置台面、柜台上是否有不需要的东西 已坏的光管是否及时更换
小计
5
(四)清 上班时相关人员是否戴指套或手套,下班时专人收指套放进垃圾桶,地面

不可有指套
5
整个车间规划是否合理、顺畅、整洁
5
小计
20
员工是否完全明白5S的含义
5
员工是否有随地吐痰及乱扔垃圾现象
(五)素
车间是否安静(员工不可大声讲话)

下班时员工是否有序地离开
5
5
5
小计
5.5 人员卫生 5.5.1 按照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个人卫生和产品安全的教育培训,新进
厂员 工要集中进行系统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培训和 考核效果 要记录。
5.5.2 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 澡、 勤换衣、勤理发,不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5.5.3员工上班时,统一穿工衣,禁止穿九分裤、七分裤、五分裤等; 禁止 穿拖鞋、凉鞋等露脚趾类的鞋;
5.4.2.3.3天花板:应能防潮、防霉、防水、防灰,易清洗,表 面 涂层牢固。
5.4.2.3.4门、窗:应严密,采用不变形、耐腐蚀的材料制作。 窗 和其他洞口应安装易于清洗、更换的纱 窗。窗台须下 斜45度,门口必须有防蚊、蝇、虫设施。
5.4.2.3.5洗手设施: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须按人均(10~15人 一 个)安装不用手开关的冷、热水龙头。 洗手池下水管应安装反水弯并引进排水 管中,废水不得外溢,洗手处应有清 洗、消毒剂和干手设施。

清洁消毒程序

清洁消毒程序
5)包装材料得卫生通过《采购控制程序》与《仓 库管理规定》控制。
生产部
1)对员工进行培训,使 其掌握与遵守清洗消 毒方法。
场所清洁 消毒记录 表
《SSOP-02员工卫生控 制程序》
《SSOP-06洗手消毒与 卫生设施得 维护程序》
《采购控制 程序》
《仓库管理 规定》
清洁消毒计划:
地点
时间/频率
措施
执行人
流水线
上午、下午 上班时或工 作中发现脏

输送带:在流水线输送带得尾部,用洁净得得毛巾 浸上75%酒精,放在流水线输送带上压紧,来回擦 洗输送带一圈。
不锈钢台面:用浸有75%酒精得毛巾擦洗
流水线操 作工
返工
场所清洁消毒 记录
包装间
生产开始前
地面采用干拖把对地面进行清洁
操作工
返工
场所清洁消毒 记录
除洁净车间 外其她车间 得地面
—►消毒—清洗得基本程序与原则,并 避免因飞溅造成得再次污染。
3)工作服得清洁:蜡基车间更衣室设有30W得 紫外线杀菌灯•每天无人时打开30min~2小 时,粉车间更衣室采用臭氧消毒,定时一般为30min~2小时。更衣箱保持清洁卫生.工作 服与私人衣物分开存放。
4)手/手套清洁:参照《SSOP-06洗手、消毒与卫 生设施得维护程序》。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良 好。
设备管理 员
1)对安置不合理得 设备及时调整。
2)及时修复设备。
设备维护保 养记录
加工设备管 理程序
3
化妆品接触面清洗消毒 原则:
1)彻底清除与清洗;
2)不同清洁度工器具 应分开清洗;
3)有效得清洗消毒方 法
4)工作服与手套得卫 生管理

垃圾清运服务内容及流程

垃圾清运服务内容及流程

垃圾清运服务内容及流程垃圾清运工作是保洁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保洁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

如果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不当,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产生异味,滋生各种细菌、害虫,严重影响客户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规范作业流程,严格控制质量,做到日产日清,分类处理。

垃圾清运由环境管理部完成(外包按合同规定执行)。

1.0垃圾收集流程1.1适用范围:各楼层垃圾桶,大堂、室外垃圾桶、果皮箱,员工生活区的垃圾桶。

1.2保洁程序:1.2.1楼层各单元门口用于收集住户生活垃圾的垃圾桶,每天凌晨6-7点进行收集,将垃圾运往垃圾中转站,并将垃圾桶清洗干净,套上新的垃圾袋,放回原处。

1.2.2每天及时检查,当个别垃圾桶存量过多(超过多半桶即2/3)时,应及时清运、清洗、套袋、复位。

1.2.3绿化带、道路、休闲场所、电梯间的果皮箱,每天凌晨与垃圾箱同时收集倾倒处理以后,将果皮箱擦抹干净,套袋放回原处;人流集中的场所如电梯间、休闲场所的果皮箱要经常检查,储量过多时及时收集倾倒,随时擦抹,保持洁净。

1.2.4收集垃圾后如果有污水和垃圾外溢,要及时打扫拖擦,保持环境整洁。

1.3保洁标准:1.3.1垃圾桶、箱体外观整洁,无污渍、污迹,内套垃圾袋规整,存垃圾量不超过整桶的2/3。

1.3.2垃圾桶、果皮箱放置位置合理,周边干净,无被垃圾污染现象。

1.3.3垃圾桶、箱体完整,带盖密封,无刺激性气味扩散。

无苍蝇鼠迹。

1.4注意事项:1.4.1收集垃圾时避免发生噪音,搬运垃圾桶时轻搬轻放。

1.4.2收集楼层垃圾时应避开人流高峰,不得使用客梯运载垃圾。

1.4.3清理客户门口放置的杂物时,需要征询客户的意见,若客户不愿遗弃的应提醒其放置室内。

2.0垃圾中转站保洁流程2.1适用范围:垃圾中转2.2保洁程序2.2.1每天早晨按规定的清运时间,配合环卫处的清运人员将集中在周转站的生活垃圾装入垃圾清运车内。

2.2.2保洁工清扫掉在地面上的少量垃圾并装回垃圾桶,如果量多应及时装车让环卫处清走。

食品公司清洁消毒流程

食品公司清洁消毒流程

食品公司清洁消毒流程1、术语定义1.1 清洁操作区:指为防止食品被环境污染,清洁要求较高的操作场所。

包括:成品加工车间、冷却间、包装车间、冷加工产品成型车间、慕斯车间、常温蛋板加工车间。

1.2 准清洁操作区:指清洁要求次于清洁操作区的操作场所。

包括烘烤间、整形间、调配间、配料间、冷冻面团车间等。

1.3 一般操作区:指验收场所、原料处理场所、原料仓库、材料仓库、外包装间及成品仓库等清洁度要求次于准清洁操作区之作业区域。

包括原料预处理间(如原料挑选间、清洗间、解冻间等)、工器具清洗间、打码间、外包装间、食品库房、冷库等。

1.4 非食品处理区:指办公室、厕所、更衣场所等非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

1.5 清洗:指利用清水清除原料夹带的杂质和原料、工具表面的污物所采取的操作过程。

1.6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有害微生物的操作,消毒不能完全杀死细菌芽胞。

1.7 外来人员:不直接参与生产的人员均为外来人员(包括检验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管理人员、参观及审核人员等)。

2、卫生要求2.1人员健康及卫生要求2.1.1 员工应参加每年一度的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上岗。

新员工入职前须提供有效健康体检证明,严禁未体检先上岗。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一经发现立即劝退或辞退。

以下人员需要办理健康体检证明:采购员、仓库管理员、生产操作员工、生产管理人员、设备维修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接触产品的人员。

2.1.2 员工患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如:轻微感冒、咳嗽的),不得参加直接接触食品工作;病情严重者,主管或领班安排其休息,痊愈后方可返岗。

2.1.3 员工手部有伤口时,伤口轻微者,包扎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可安排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若伤口较深,主管或领班安排其休息,痊愈后方可返岗。

2.1.4 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32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和阳性对照室管理规程

32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和阳性对照室管理规程
1.2.1.2鼻涕排出物过多、严重咳嗽、打喷嚏、剧烈运动而出汗、吸烟、饮食后未超过30分钟、没有按规定除去化妆品和未穿洁净工作服者,不得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
1.2.1.3未按规定经过洁净处理的所有物品及一切个人物品(包括手表、手帕、笔记本、食品、装饰品等)。
1.2.2出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的规定:
1.2.2.2.2出:实验后物品放入传递窗传出。注意:传递窗门应气密,两侧门不能同时开启。
1.2.2.3人员进出程序:
1.2.2.3.1进:第二更衣间脱外衣,换洁净拖鞋后,洗手烘干,进入第三更衣间穿戴洁净服,进入缓冲间酒精消毒,进入微检室。
1.2.2.3.2出:出到第三更衣间脱洁净服,叠放整齐后放收纳箱中待清洗。到第二更衣间洗手烘干,将洁净拖鞋放鞋架,穿工作鞋和工作服后出。
1.2.3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工作人员安全规定:
1.2.3.1使用过的清洁工具要浸渍消毒,放入固定地点保存。清洁用拖布、抹布不能用易掉纤维的材料,一般用丝绸、尼龙绸、聚胺酯类等。
1.2.3.2禁止在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内吸烟、吃东西、喝水,保存食品、饮料。
1.2.3.3试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清洁和消毒。立即洗手,洗手前不得吸烟、吃东西、上厕所、佩戴个人的饰物。
1.2.2.4穿戴洁净服程序:
1.2.2.4.1先戴帽子,以站立姿势穿洁净服,应避免洁净服接触地面,然后罩口罩,最后穿上无菌鞋。
1.2.2.4.2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一切专用物品不得随意拿出;无菌操作中不得外出(如上厕所、接电话、聊天、接待外人等);进出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要随手关门;不能通过传递窗将大的物品搬进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时,先要在一般环境中擦洗干净后在缓冲区内进行进一步清洁、消毒之后再搬进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不同洁净室有各自专用的清洁用品,不得混用。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高度敏感且容易受到污染的环境,因此进行消毒和灭菌是非常重要的。

当人们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微生物,包括病原菌和致病菌。

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在实验室内传播,并对工作人员和实验结果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营造一个干净,无菌的实验室环境非常重要。

以下是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的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

1.消毒灭菌的要求:1.1无菌状态的要求:实验室内表面、设备和试剂应保持无菌状态,以防止交叉污染和实验结果的偏差。

1.2安全操作:实验人员在进行消毒灭菌时,必须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实验室服装、手套和面罩。

1.3有效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灭菌方法,确保能有效地杀死各种细菌和病毒。

2.消毒灭菌的流程:2.1分析和评估:首先,对实验室内的表面、设备和试剂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哪些区域和物品可能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2.2清洁: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确保将实验室的表面、设备和试剂进行彻底的清洁。

使用清洁剂和适当的工具将表面上的灰尘和污垢清除干净。

2.3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酒精,氧化剂(如过氧乙酸)和氯化物(如次氯酸钠)等。

确保选用的消毒剂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2.4消毒程序:根据所选的消毒剂,按照相关的程序和指南进行消毒。

这可能包括将消毒剂直接喷洒或涂抹到表面上,或将消毒剂与适当的浓度稀释后浸泡或浇洗物品。

2.5灭菌程序:对于一些高度敏感和重要的物品,如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Autoclave)和热气灭菌。

根据物品的大小和材质,选择合适的灭菌设备和程序。

2.6消毒时间和周期:根据消毒剂的要求和指南,确保将消毒剂留在表面上足够的时间,以确保细菌和病毒被彻底杀灭。

此外,定期定时进行消毒灭菌是非常重要的,以保持实验室的无菌状态。

3.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3.1遵循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灭菌时,务必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指南,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和灭菌设备。

WS 310.3—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代替WS 310.3—2009)

WS 310.3—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代替WS 310.3—2009)

犐犆犛11.020犆05!"#$%&'()*+,-犠犛310.3—2016WS310.3—2009./0123!45367:8901:;<=>?@,-犆犲狀狋狉犪犾狊狋犲狉犻犾犲狊狌狆狆犾狔犱犲狆犪狉狋犿犲狀狋(犆犛犛犇)—犘犪狉狋3:犛狌狉狏犲犻犾犾犪狀犮犲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犳狅狉犮犾犲犪狀犻狀犵,犱犻狊犻狀犳犲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狊狋犲狉犻犾犻狕犪狋犻狅狀ABCD前 言 本部分4.2.1.3、4.2.2.2.1、4.4.1.7、4.4.4.3.2为推荐性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从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操作、监测予以规范的标准,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本部分为WS31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WS310.3—2009。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适用范围中,删除了“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和“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的要求;———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GB/T30690《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调整术语和定义中的A0值和管腔器械至WS310.2;增加大修的定义(见3.4);———修改了监测材料、自制测试标准包的要求(见4.1.3);———增加了对压力蒸汽灭菌器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检测要求[见4.1.5.b)];———增加了对清洗质量可定期进行定量检测的要求(见4.2.1.3);———增加了使用特定灭菌程序时对灭菌质量监测的要求(见4.4.1.6);增加了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硬质容器、超大超重包首次灭菌进行灭菌参数和有效性测试的要求(见4.4.1.8);———增加了对压力蒸汽灭菌每年监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的要求(见4.4.2.1.2);———增加了对采用信息系统手术器械包用后有关标识的要求[见5.4.c)];增加了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的要求(见5.6);———增加了附录D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和附录E低温蒸汽甲醛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消毒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为了确保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卫生和安全,有效控制疾病传播的风险,制定本消毒管理办法。

一、消毒管理的目的和范围1.1 目的:确保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卫生和安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1.2 范围:本消毒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餐饮服务场所、学校、办公楼等。

二、消毒人员的要求和职责2.1 消毒人员的要求:2.1.1 具备相关卫生健康知识和消毒技能。

2.1.2 接受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2.1.3 遵守防护措施,保证自身健康。

2.2 职责:2.2.1 制定消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2.2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设备,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2.2.3 指导和培训相关人员,提高消毒意识和技能。

2.2.4 定期检查和评估消毒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三、消毒设备和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3.1 消毒设备的选择与使用:3.1.1 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设备。

3.1.2 设备使用前要进行检查、清洁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1.3 确保消毒设备的操作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

3.2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3.2.1 根据不同场所和对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2.2 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

3.2.3 定期检测消毒剂的浓度,确保其有效性。

四、消毒程序和频率4.1 消毒程序:4.1.1 消毒前要进行场所和设备的清洁,并清除可见的污垢。

4.1.2 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和设备进行消毒操作。

4.1.3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对不同的场所和设备进行消毒。

4.2 消毒频率:4.2.1 根据场所的使用频率和特点,确定消毒的频率。

4.2.2 对于易受污染或经常接触人员的场所和设备,应加大消毒频率。

五、消毒记录和评估5.1 消毒记录:5.1.1 按照要求,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

5.1.2 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人员、消毒剂使用情况等。

5.2 消毒评估:5.2.1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消毒达到标准要求。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控制程序----d723a17e-6eb0-11ec-ac8d-7cb59b590d7d文件编号xxxxxx公司6.4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a/01/4版本/修订页次1目的在产品形成过程中,为了确保洁净区的清洁度,控制进入洁净区的工艺设备、已建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环境中的人员,尽量利用生产工艺将污染降至最低,控制微生物或颗粒物的污染,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过程及生产环境的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洁净区的消毒管理,组织操作人员对洁净区内的环境和仪器进行清洁,负责工艺纪律检查和工作环境管理,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负责洁净区人员的健康管理,组织实施各项工艺健康管理规定。

3.2采购部负责生产设备、器具、测量装置的采购。

3.3质量部负责生产环境的监视和监视以及测量装置的管理。

3.4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员培训和评估、环境监测和监测评估。

4程序4.1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健康要求4.1.1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4.1.2洁净区的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无传染病、皮肤病、肺结核等疾病。

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清洁区员工体检,并在进入清洁区前满足健康要求。

4.1.3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人员体检,并将所有体检表纳入健康档案。

4.1.4对于新入职的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先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入职。

4.2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与物品的清洁要求4.2.1进入洁净区的人员、材料、工装和设备应有清洁或净化要求,并形成文件。

清洁物品的人员和文件要求。

4.2.2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应当定期对手再次进行消毒。

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消毒剂的种类、使用、配置、要求应形成文件。

4.3在产品实现过程中,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的着装要求4.3.1着装的具体要求应形成文件。

4.3.2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各类清洁与消毒方法的实施流程

各类清洁与消毒方法的实施流程

各类清洁与消毒方法的实施流程如下:
1.先清洁: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应先彻底清洁,移去不用的物品
等→关闭门窗,撤离人员→测量室内面积或体积,配置消毒液
→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消毒人员戴口罩(N95医用防护口
罩)、橡胶手套、一次性防护服等→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
施药方法→对所需消毒对象进行消毒:施药时按一定顺序进行,一般由里到外、自上而下、由左到右进行喷雾→作用1-2小时
后开窗通风→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2.普通喷雾消毒法:用普通喷雾器(如各种农用喷雾器)喷洒消
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喷洒液体雾粒直径多在100μm以上
→适用范围: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
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洁消毒人员培训控制程序
1、有划地提高清洁消毒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及清洁消毒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操
作,为食品安全提供保证。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从事清洁消毒操作员工培训。

3.、职责
3.1
办公室负责年度或月份培训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培训实施。

3.2
各部门负责配合培训计划的实施,并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4、内容
4.1
办公室在每年12月份,根据岗位工作需求,编制下一年《年度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体现对新员工的培训及对老员工的再培训项目。

4. 2
生产部负责新上岗清洁消毒员工的岗前培训和老员工的再培训。

新员工每年至少两次
培训,老员工每年至少一次培训。

4.3
培训应保留相关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填写培训签到表,培训结束后由培训人员对参
加培训的员工进行现场考核。

4..4
生产部门主管根据考核成绩对清洁消毒员工进行岗位安排或调整。

4..5
培训方式:包括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外送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