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临终挽歌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宋代悼亡词浅析
媚》 ( ( 降都 春 》
悼念 苏轼 :《 西江 月》 友人词 辛弃疾:憾 皇 黄庭 坚 :《 千岁秋》 张炎: 声 徽 窗
周文璞:《 吊友人朱子大》 刘克庄 :
园春 ・ 梦孚若》
( 一 )在 天愿 作 比翼鸟 。在 地愿为 连理枝——悼 妻悼夫词
关键词 :宋代 ;悼亡词 ;分类 ;主要 特点;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4—0 0 9 2( 2 0 1 5 )0 3—0 0 5 3—0 9
悼亡 词就其概 念范畴 而言 ,有广 义 、狭 义之分 。 狭义悼亡词是指悼念亡妻亡妾之词 ,广义 的悼 亡词则
、
宋代 悼亡词的分 类
悼亡词 ,顾名思义 ,悼念亡者 的词作 。但 由于文 学史上 悼亡文学 的对象主要是妻妾 ,而且文学史 上一 致认 同的 、文 人 悼亡文 学源 头 的 《 悼亡 诗 ( 三 首) 》 ( 西晋潘 岳作 )便 是悼 妻之作 ,因此一 提起 悼 亡词 , 人们便会 自然而然地将其等 同于那些悼念亡妻亡 妾之
遣 的悠悠长恨之 中,表 现了夫君亡 殁之后 自己以泪洗 面的凄凉苦况 。 相对李清照而言 ,另一 位宋代 女词人 恐怕就知者 甚少 了,这位女词人 就是孙 道绚 。尽管她 的知名度远
的只能是无尽的思念与苦痛 。就算 时间流逝 ,仍无 法 排遣心 中的缱绻 ,于是 ,他们 只能把 自己的这份思 念
杜 少静
(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 院,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摘
要 :・ l *- e ̄ l ,作 为宋代文 学的一种特殊题材 ,在词 史上 占有 重要地位 。以往对 宋代 悼亡词的研究主要侧 重
十首绝美的送别宋词,江头末识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十首绝美的送别宋词,江头末识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从文学体裁的特点上来说,词更能表达一种精微幽深的美学意境,当送别这个题材用词的形式来表达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与诗不一样的美学效果。
今天小楼就精选十首送别宋词,与朋友们一起欣赏。
1、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当我们提起送别宋词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柳永的这首《雨霖铃》,因为它太有名,而且我们学过。
这首词上片写离别里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的情景,它将离别中的各种细节,用特写的方式不断渲染离情,词句的长短交错,形成情感不断回环的效果。
读唐诗中的送别诗,感到的往往是韵味修长,而读柳永的这首《雨霖铃》,感到的是情丝百结。
2、欧阳修《浪淘沙》: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的这首《浪淘沙》,写的是他与知已好友梅尧臣于洛阳城东故地旧游,又将离别。
东风和煦,春光美好,现在游览的地方,也是两人曾经携手同游过的地方,如今的花,开得比以前更好,明年,可能花会开得更好,可惜好友即将离去,明年的时候,又有谁能陪我一起游览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世间美景,当有好友共赏,否则,美景只会徒增寂寞。
3、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的这首《玉楼春》,于伤别中蕴含着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深刻刻而深情。
4、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的这首《踏莎行》,上片从送行的人和行人两方面来写离别之情。
长亭饯别的酒席已经结束了,行人离去,依依不舍,隔着烟尘,依然不断回望,送行人的马,在树林里嘶叫,行人的船随着江波渐行渐远。
下片从送行人的角度写离情。
行人已经离去,只有送行人在高楼画阁上眺望,他的目光,随着斜阳下的江波流向远方,却再也看不到行人,只有无穷无尽的离愁,随着行人去到天涯海角。
临终诗大全
临终诗大全以下是几首临终诗,供大家参考:1、【唐】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2、【民国】袁崇焕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3、【近代】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4、【近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首悼亡词的比较阅读:苏轼的《江城子》与贺铸的《鹧鸪天》
两首悼亡词的比较阅读:苏轼的《江城子》与贺铸的《鹧鸪天》北宋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与贺铸的《鹧鸪天》都是为自己妻子写的悼亡词,都是各自纯真爱情的哀唱。
若将两词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自可玩味出两词的不同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苏轼29岁就死了妻子。
他的妻子王弗极贤慧有淑德,其敏而静的气质有如神光天香笼罩着他们夫妻谐睦温馨的家庭生活。
王弗去世,苏轼黯然神伤,哀思绵延。
十年之后,苏轼对亡妻仍是一往情深,难以释怀。
其《江城子》词正是当时追思亡妻感强烈凝聚的结晶。
全词哀情外显而激烈,泼墨如水,大开大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夫妻间的深情厚意。
仅从词的上片便可明显地看出这一特色。
词作“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开头就营造出一种凄惨悲凉的哀痛气氛,将感情的琴弦拉到极度哀伤之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既感慨夫妻生离死别之日久,又直抒追思亡妻之情深。
在时间长河里,十年不过是弹指一瞬,对词人来说,却恍若隔世。
词人日思夜梦,不知有多少心事要向情侣倾诉!“不思量,自难忘”,正是极度相思痛苦之情的强烈爆发。
接着,词人大笔挥洒,从死者与生者两方面将这种相思痛苦之情加以淋漓尽致的抒写。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凄凉冷漠尚可忍,最难耐苦楚无人说!唠叨死者孤坟的寂寞凄凉,既是疲于奔波他乡,疏于祭扫妻坟的自责,更是伤惋怀妻痛情的流露。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从生者处境的险恶坦露对亡妻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甜蜜的夫妻情爱令词人对死别十年的妻子依然痴情灼烈,深陷于仅在梦中相见的无奈里;另一方面,生活际遇的飘泊不定,生活处境的凶险恶劣,令词人心身疲倦,鬓发过早地变得霜白。
宋朝一位长相奇丑的词人,却写下了最深情的悼亡词,成为千古名篇
宋朝一位长相奇丑的词人,却写下了最深情的悼亡词,成为千古名篇宋朝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整个两宋期间更是诞生了无数的天才,以及伟大的文学家,他们更是以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以及优美的笔触,撑起了宋词的一片天,最终使得宋词完全可以媲美唐诗。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谈论到这两个朝代时,头脑里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唐诗和宋词,这已经是形成了各自所独有一张标签。
中国文学也正是有了唐诗和宋词,才显得更为厚重,也更加的丰富,很多的优美的词作,那也是脍炙人口,其中一些经典的词句,那也是妇孺皆知。
无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宋词都不会逊色于唐诗。
作为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宋词也是极为抒情,有的更是还充满了哲理。
文学最重要的还是那一份情感,只有以最深情的情感来描写,才能够直击人心,才能够真正地打动我们。
宋词也正是情感细腻,往往很多的作品,可能粗读的时候会觉得很一般,可是细细品来,则是会发现这些作品则是别具一格,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例如贺铸的这首《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便是一首充满了无限深情的作品。
而他写这首词,也正是纪念自己早逝的妻子,所以这也是一首悼亡词。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宋代: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据说贺铸长相丑陋,可是却拥有过人的才华,他的很多词作在当时就很出名,即使是后来的才女李清照那也是极为欣赏他的才华,更是对于他的作品赞赏有加,为此也是模仿过很多他的作品。
而他的这首《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也正是词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整首词更是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每一句都是经典,把自己对于妻子的那一份怀念,描绘的极为传神。
虽然现在公认最伟大的一首悼亡词是苏轼的《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那贺贺铸的这首也是可与苏轼相媲美,无论是在写作手法,还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凄美的意境,那都不输于苏轼。
古人临终诗句
古人临终诗句01.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02.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03.李白《临路歌》又名《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04.袁崇焕《临刑口占》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0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6.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07.王随《临终作》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
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
08.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後,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09.《绝命词》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嘉庆年,冬日,寒风肃杀。
10.辛弃疾《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
差以毫厘缪千里。
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
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十首经典悼亡诗词,每一首都让人痛彻心扉,都令人潸然泪下
十首经典悼亡诗词,每一首都让人痛彻心扉,都令人潸然泪下悼亡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悼亡诗,如《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
随着西晋文人潘岳《悼亡诗》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悼亡诗的发展,其后写作悼亡诗的诗人不断涌现。
中国人讲究含蓄的感情,情不外露,夫妻感情更是如此。
当诗人们饱含感情,写下的悼亡诗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十首经典悼亡诗词,每一首都让人痛彻心扉,都令人潸然泪下1、《念奴娇》朱敦儒〔宋代〕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萍叶。
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
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彻。
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
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
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
这首悼亡词,写得深曲婉转,语淡而情深,可见作者之词品颇高。
这月白风清之夜,不免勾起愁肠百结。
可惜这美好的夜晚不能与妻子共度,角枕和锦被放在一旁如同虚设。
当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卧冰簟上的时候,他的幽情苦绪汕然而生:“可惜宵人不见,角枕烂衾虚设。
”他把无限的哀思凝缩这两句里,成为全词的警句。
2、《悼亡诗》薛德音〔隋代〕凤楼箫曲断,桂帐瑟弦空。
画梁才照日,银烛已随风。
苔生履迹处,花没镜尘中。
唯馀长簟月,永夜向朦胧。
薛德音此诗即是悼念亡妻之作。
全诗一句一景,粗粗看去,都是静态的描绘,实际上,每个画面都联系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诗中始终有一个不断行动着的诗人的自我形象贯穿其间。
此诗所写的时间为一昼夜,空间为“楼——厅——园——楼”顺次转换。
一二句,清晨时分,诗人正在卧房之中;三四句,旭日初上时,诗人来到了厅堂之上;五六句,仍是白天,诗人先到后花园中漫步,继而回到卧房之中,站在梳妆台前;最后两句,诗人已睡下,躺在凉席上长夜失眠。
正是通过不同时间空间中诗人的闻见与感受,相当深入而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复杂的心态。
3、《悼亡三首》梅尧臣〔宋代〕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李清照临死前写的词
李清照临死前写的词
《多丽咏白菊》
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作为一代大词人李清照的最后一首词,当时的李清照可能也深知自己距离去世已经不久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首词想表达的一定是词人李清照最想说的那些话。
陶渊明古诗《挽歌》原文、翻译、赏析
陶渊明古诗《挽歌》原文、翻译、赏析陶渊明古诗《挽歌》原文、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古诗《挽歌》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挽歌》其一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挽歌》其二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挽歌》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释】(1)嶕峣:很高的样子。
(2)幽室:指坟穴。
(3)向来:刚才。
(4)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
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5)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山阿:山陵。
【作品介绍】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后两月后逝世了。
诗人假设自己死后亲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
【创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
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
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的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丁廙、嵇康、陆机、陆云、张华、潘岳、石崇、欧阳建、孙拯、嵇绍、牵秀、郭璞、谢混、谢灵运、范晔、袁淑、鲍照、吴迈远、袁粲、王融、谢朓等。
江城子,鹧鸪天,三姝媚三首悼亡宋词的比较
江城⼦,鹧鸪天,三姝媚三⾸悼亡宋词的⽐较⼀⼨相思千万绪⼈间没个安排处苏轼《江城⼦》、贺铸《鹧鸪天》和吴⽂英《三姝媚》的浅析与⽐较刘旺衢(北京林业⼤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化13-1班130534106,100083)摘要:苏轼的《江城⼦》、贺铸的《鹧鸪天》和吴⽂英的《三姝媚》皆是对亡妻或亡妾表达深深怀念与相思的悼亡词。
其中苏词和贺词更是以细腻德的思想感情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并称“词坛悼亡双壁”,三篇词作均饱含深情、细腻的追忆了温馨家庭⽣活的过往,情真意切的表达了词⼈们对爱⼈不随岁⽉流逝的浓浓相思,在宋代⽂坛⽂⼈对于感情普遍轻浮不拘的⼤环境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本⽂着重从创作内容和艺术⼿法对三词进⾏了异同⽐较探析,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悼亡词创作内容艺术⼿法⽐较宋词是我国古代⽂学创作中浓墨重彩的⼀笔,相⽐先前的唐诗⽽⾔,宋词多为对个⼈情感的描写。
悼亡词这⼀体裁在浩如繁星的宋词中并不多见,其中男性词⼈对爱⼈的悼词仅存38⾸【1】。
苏轼的《江城⼦》,贺铸的《鹧鸪天》同为悼念亡妻之词⽽吴⽂英的《三姝媚》为悼念亡妾之词,三词虽对象有异,但从内容中均体现了对温馨家庭⽣活的追忆,对美好爱情说的怀念。
在宋代词作对⼥性描写多为狎妓之作的⼤环境下表现了对⼥性难能可贵的尊重。
充分体现了⼏位词⼈的⼈性光辉,故将三词⽐较,以便更能体会其中精华,获得美的享受。
兹引三词如下:⼗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
千⾥孤坟,⽆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轩窗,正梳妆。
相顾⽆⾔,惟有泪千⾏。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卯正⽉⼆⼗⽇夜记梦》重过阊门万事⾮,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谁复挑灯夜补⾐?——贺铸《鹧鸪天·半死桐》湖⼭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限。
⼜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
10首绝笔诗,看透人生,不惧生死
10首绝笔诗,看透人生,不惧生死2019-11-13 12:27·蒙学园古今绝笔诗词,总是令人唏嘘感叹!诗词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往往是很强大的,强大到可以让人不畏生死,甚至以死明志!10首绝笔诗,看透人生,不惧生死!1.《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
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项羽的故事千古流传,项羽的这首《垓下歌》也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2.《怀沙》(节选)屈原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拳拳赤诚的诗人,仍是希望以自己的死来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
3.《挽歌诗三首·其一》【晋】陶渊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陶渊明一生自在,把生死看的格外透彻,这从他不慕功名,归园田居就可以看出来,绝笔诗中“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是他一贯淡然的风格。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困之际,写下了很多思国怀乡的词作,感情真挚动人。
据说这首《虞美人》写成没多久,李煜就被宋太宗下令毒死了。
在政治上,李煜是失败的,但在文学上,李煜却无疑是成功的,佳作频出,不愧为“千古词帝”。
李白的绝笔诗《临终歌》,每读一次心痛一次
李白的绝笔诗《临终歌》,每读一次心痛一次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寄居于安徽当涂李阳冰处,当时他已经病入膏肓,自知时日无多,将平生手稿尽数托付于李阳冰,让他帮忙编辑成集。
临终之时,李白想起一生遭遇,悲伤、愤恨、遗憾、不舍等诸多情绪一齐涌上心头,唯独没有后悔,他写下了人生最后一首诗歌,是为绝笔诗: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在这首诗里,李白自比为大鹏,振起双翼意欲飞向遥远的天边。
然而,尚未抵达最后的终点,就遭遇重大的挫折而气力不济,内心的痛苦、愤恨一览无余。
虽然被摧折,但他鼓起的余风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却又被挂住左袂。
扶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树,可以理解为皇帝,也可以理解为心中最高的理想,挂住左袂意即被小人陷害,或者壮志未酬的艺术化表达。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李白仍然是充满自信的,他坚信自己是可以与孔仲尼相提并论的圣人。
所以,仲尼已死,谁还会为我哭泣呢?
这首《临终歌》采用了悲剧性最强的骚体,极好的表现了李白内心深沉而博大的情感,如黄钟大吕,缓慢而沉重的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声声含悲,字字带血。
世人多喧嚣于李白那些意气风发、奇诡明快的作品,孰不知在他放荡不羁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痛苦、愤怒的灵魂,他的那些悲剧气息浓厚的作品才更能读出他一生的孤独与抗争,生命力的强悍在悲剧里才愈发惊心动魄。
李白,生如利剑,一往无前,逝如鲲鹏,声闻于天。
世界最为出名的悼亡诗词
世界最为出名的悼亡诗词
1、《念奴娇》
朱敦儒〔宋代〕
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萍叶。
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
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彻。
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
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
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
这首悼亡词,写得深曲婉转,语淡而情深,可见作者之词品颇高。
这月白风清之夜,不免勾起愁肠百结。
可惜这美好的夜晚不能与妻子共度,角枕和锦被放在一旁如同虚设。
当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卧冰簟上的时候,他的幽情苦绪汕然而生:“可惜宵人不见,角枕烂衾虚设。
”他把无限的哀思凝缩这两句里,成为全词的警句。
2、《悼亡诗》
薛德音〔隋代〕
凤楼箫曲断,桂帐瑟弦空。
画梁才照日,银烛已随风。
苔生履迹处,花没镜尘中。
唯馀长簟月,永夜向朦胧。
薛德音此诗即是悼念亡妻之作。
全诗一句一景,粗粗看去,都是静态的描绘,实际上,每个画面都联系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诗中始终有一个不断行动着的诗人的自我形象贯穿其间。
此诗所写的时间为一昼夜,空间为“楼——厅——园——楼”顺次转换。
一二句,清晨时分,诗人正在卧房之中;三四句,旭日初上时,诗人来到了厅堂之上;五六句,仍是白天,诗人先到后花园中漫步,继而回到卧房之中,站在梳妆台前;最后两句,诗人已睡下,躺在凉席上长夜失眠。
正是通过不同时间空间中诗人的闻见与感受,相当深入而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复杂的心态。
宋朝灭亡时,宋词的四重绝唱之一:烈士悲歌
宋朝灭亡时,宋词的四重绝唱之一:烈士悲歌公元1279年,在南迁一百五十二年后,苟且偏安的南宋王朝,终于彻底被蒙元所灭。
山河沦陷,国破家亡。
但是,元军的铁蹄可以践踏河山,可以覆亡宗室,可以屠戮百姓,但却封不住词人们的歌喉。
在缓缓落下的历史大幕下,有着不同流派、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词人们,用不同的内容和身份,以一种和鸣的方式,喊出了三百年宋词最后的绝唱。
而在这四重绝唱当中,以文天祥为代表的烈士词人,则用他们的血泪和生命凝结出了一首首声情悲壮,如天外风吼的悲歌。
宋恭帝德佑二年,尽管各路义军和爱国人士苦苦支撑数年,但仍无法挽救即将崩塌的南宋王朝,这年二月,在连破孙虎臣、夏贵两道防线后,元军兵指临安。
此时的朝廷之中人心惶惶,以无能宰相陈宜中为首的朝臣纷纷抛弃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举家出逃。
在这样危难的局势中,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营。
在元营当中,他气概高昂,与元相伯颜据理力争,后被元军扣留。
随后,宋廷投降,恭帝及其他宋朝宗室悉数被俘往大都。
在这期间,曾和宋朝宗室一同被掳往大都的宋朝女官王清惠,在北上途中,她感伤家国破灭,心中忧虑,便在驿馆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满江红》: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很快,这首《满江红》便传遍了中原,无数人为之垂泪哀思,伤痛感怀。
而此时的文天祥,却趁机逃离了元营,在读到这首词后,文天祥却认为“问嫦娥,于我肯从容,问圆缺。
”的原词结尾,充满了渴望出世的悲观气息。
或许是迫于元人的压力,她无法直抒胸臆,也或许对未来的担忧,已经超过了家国破亡的忧惧。
于是,文天祥以王清惠的口气和原韵,重作了一首《满江红·代王夫人作》: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贺铸的悼亡词
贺铸的悼亡词《鹧鸪天》【宋】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译文: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
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
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
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
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赏析:这是一首悼之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
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在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
全词触景生情,出语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人肺腑。
上片起二句用赋,直抒胸臆。
“阊门”是苏州城西门。
词人回到苏州,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重过阊门万事非”。
接以“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
以下两句,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拟自己的丧偶。
“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
“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李商隐《石城》诗:“鸳鸯两白头。
”),而词人此时已届五十,也到了满头青丝渐成雪的年龄。
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本人的孤独的凄凉。
换头“原上草,露初晞”一句,承上启下,亦比亦兴。
本自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紧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
“旧栖”句至结尾复用赋体。
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
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在“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
宋词中的两首著名悼亡词
宋词中的两首著名悼亡词空床卧听南窗雨—宋词中的两首著名悼亡词有宋一代,在浩瀚无垠的诗歌海洋里,你很难寻觅到晶莹璀璨的爱情浪花,而那些缠绵悱恻、情深意长、难却难了、魂牵梦绕的爱情奇葩,几乎都绽放在宋词的花坛里。
这些散溢着无限芬芳的奇花异草、夭桃秾李,又几乎无一例外地浸润着婚外恋的甘霖玉露——文人雅士与青楼歌妓之间的卿卿我我、依红偎翠、幽思暗恋、离愁别恨。
稍加思索,个中缘由不难知晓:其一,古代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重的是门当户对、名正言顺,夫妻之间皆因于男婚女嫁的封建礼制与传宗接代的宗嗣天伦而施衿结褵的,其中自然不乏诸多性情不合、志趣相悖的现象。
其二,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严格尊崇谦卑柔顺、相夫教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像魏夫人、李清照、朱淑真那样的才情似水、貌美如花、柔肠千转、能诗善文的女子真可谓凤毛麟角、千载难遇,而章台歌妓、秦淮商女们的琴棋书画、歌扇舞裙、明目皓腕、淫声巧笑、柔情蜜意,却正好迎合了文人墨客伤春悲秋的浪漫情怀和怜香惜玉的风流性情。
但是,在卷帙浩繁、灿若星辰的宋词中,也有两首摧肝裂肺、哀感顽艳的悼亡词,抚今追昔、缅怀亡妻、情深意重、亘古鲜见,读之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潸然泪下。
◆◆◆这是苏轼为第一任妻子王弗而写的悼亡词,一字一顿、低婉哀恸、黯然神伤,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
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
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
宋绍圣初,又贬惠州、儋州。
待徽宗立,赦还,后卒于常州。
九位诗人离世前的最后九首绝命诗
九位诗⼈离世前的最后九⾸绝命诗绝命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中⽐较特殊的⼀部分,凡临终赋诗均可称为绝命诗(或绝笔诗),下⾯为您盘点九⾸绝命诗,⼀起感受诗⼈最后的呐喊!⼀、⽰⼉ (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这⾸诗既是陆游的绝笔诗也是他的遗嘱,陆游卒于宁宗嘉定⼆年⼗⼆⽉,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和⼈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因此他特地写这⾸诗作为遗嘱,告诫⾃⼰的⼉⼦。
从这⾥我们可以领会到诗⼈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热烈、真挚!这⾸诗虽然篇幅短⼩,分量却⼗分沉重。
⼆、垓下歌 (两汉·项⽻)⼒拔⼭兮⽓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在进⾏必死战⽃的前⼣所作的绝命词。
《垓下歌》中既洋溢着⽆与伦⽐的豪⽓,⼜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出罕见的⾃信,却⼜为⼈的渺⼩⽽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就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读完《垓下歌》,掩卷回味 使⼈悟出⽆论是谁,⽆论他曾经怎样的不可⼀世,煊赫⼀时,如果他办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抬的地步,到那时,即便有移⼭倒海之⼒,也不可避免地要⾛上失败的道路。
三、绝命词·(近代·秋瑾)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暮途穷,徒下新亭之泪;残⼭剩⽔,谁招志⼠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净⼟;⼿持⼀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伦歌。
虽死犹⽣,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未渝,中原回⾸肠堪断!”1907年7⽉,鉴湖⼥侠秋瑾与徐锡麟分头准备于浙皖两地举⾏反清起义。
徐锡麟仓促举事,被捕遇害,秋瑾的秘密活动随之暴露,遭清廷逮捕。
有⼈劝秋瑾赶快离开绍兴躲起来,可她毫不畏惧地说:“我不想离开这⾥,⾰命总是要流⾎的。
中国妇⼥还没有为⾰命流过⾎,就从我秋瑾开始吧。
”绍兴知府贵福亲⾃审问她,逼她交代有哪些⼈同她交往,看她不招就对她严刑拷打,她紧闭着双眼,咬紧⽛关,坚强地忍受着酷刑的折磨,还对敌⼈说:“⾰命党⼈不怕死,你们想杀就杀吧!”7⽉15⽇凌晨,鉴湖⼥侠秋瑾被被秘密杀害于绍兴轩亭⼝,年仅32岁。
挽词 诗句
悼亡诗是悼念亡者的诗作,以下是几首经典的悼亡诗:
- 《葛生》:出自《诗经·唐风》,这是一首悼念亡夫的诗。
全诗表达了一位女子对亡夫的思念和追忆,描绘出她独自生活的孤独和寂寞。
- 《悼亡诗三首》:是魏晋诗人潘岳的作品,这是一组悼念亡妻的诗作。
潘岳通过追忆亡妻生前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悼亡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他自己的身世感慨,情感真挚动人。
-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这首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
词中描绘了纳兰性德对往昔与妻子相处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伤感。
-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这是宋代词人贺铸为重游故地,悼念亡妻而作的一首词。
贺铸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亡妻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这些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贺铸的悼亡诗
贺铸的悼亡诗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几许伤春春复暮。
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这两首词是北宋词人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当时贺铸写下这阕 《鹧鸪天》的时候,他的妻子赵氏已经离世七八年。
但他对亡妻的怀念,以及内心巨大的孤独,仍然无法排拒。
当赵氏离世后,写下了很多感伤之作,大多充满了忧愁,字里行间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和悲痛之感。
当时词人回想起与妻子在扬州生活的情景,从而用一种极为细腻的文字娓娓道来,以至于全词营造出了一种凄美之感。
陶渊明写挽歌原文
陶渊明写挽歌原文在六朝时候宋文帝元嘉四年,陶渊明已经满过六十二岁快达六十三岁的高龄了。
近三四年来,由于田地接连丰收,今年又是一个丰年,陶渊明家里的生活似乎比以前要好过一些。
尤其是在去年颜延之被朝廷使命去作始安郡太守,路过得阳时,给他留下了二万钱,对他生活也不无小补。
虽说陶渊明叫儿子把钱全车去寄存到镇上的几家酒店,记在帐上,以便随时取酒来喝,其实那个经营家务的小儿子阿通,却并未照办,只送了半数前去,其余的便添办了些油盐和别的家常日用物;这种情形,陶渊明当然知道,不过在向来不以钱财为意的陶渊明看来,这也算不得什么,因此并不再加过问。
在身体健康方面,虽说陶渊明自四十一岁归田以后,即“躬耕自资,遂抱赢疾”,但在六十岁以前,他却仍然不断地参加部分劳动。
只是当他满过六十岁之后,他才把锄头交给儿子,说“不成不成,手脚骨头都松了,使用不得力,这些事只好交给你们来作了!”此后即很少自己动手,只早晚间负手到田陇间去看看桑麻禾黍,一面温习温习自己心爱的诗篇。
这一年浔阳的秋天,来得似乎比哪年都早;每到早晚间,八月里的瑟瑟秋风便使人倍加有畏缩之感.这一天早晨,天刚一放亮,陶渊明便起来了。
昨夜他在床上翻腾了一整夜。
昨天在庐山东林寺给他的不愉快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这不能不逼使他去思考一些问题。
因为他去庐山,本来是想同意远法师谈谈,同时也想在店里住上三几天,静静脑筋,换换空气。
却不料一到东林寺,就遇见那里正在大办法事,来烧香的人,真有如穿梭一般,进进出出,十分闹杂。
而尤其令他不愉快的,便是那盘腿打坐在大雄宝殿正中的慧远和尚的那种近于傲慢、淡漠而又装腔作势的态度。
这与他平时的为人是完全两样的。
他头戴毗卢帽,身披排色罗袈裟,前后左右还围着有一大群年青俊美的小和尚,手中各持着铜唾盂、白玉柄麈尾、紫丝布巾等类的东西,俨然是另一种达官贵人的派头。
只见他半闭着眼睛,两手合十,一让香客们在他座前四礼八拜,脸上纹风不动,连一点表情都没有;真不知他是在睡觉呢还是在闭目养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可能并不知道,他写下的《虞美人·听雨》不仅总结了人生的况味,还吟唱了一个时代的挽歌,并为宋词这个光芒四射的文学体裁写下了终章,划上了句号。
(一)人的一生啥况味?这首宋词告诉你
大约是公元1299年的一个夜晚,在太湖北岸的一片江南竹林深处,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伏在夜灯下,边聆听着窗外凄凉的秋雨,边挥毫书写着一生的感受。
他不知道,他正在书写的这首词牌名叫做《虞美人》的婉约词,不仅总结了人生的况味,还吟唱了一个时代的挽歌,并为宋词这个光芒四射的文学体裁写下了终章,划上了句号。
因为,随着二十年前与蒙古人最后一役崖山海战失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末代皇帝赵昺跳海而亡,他所热爱的那个南宋小朝廷就覆灭了。
这首叫做《虞美人·听雨》的词是这样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如果你是个青少年,看了这首词大概不会有太多的感触。
但如果你是一位中老年人,看完这首词后一定会掩卷长思。
因为与生命的注定要衰亡相比,你生前的成功与失败,富贵与贫穷,在人生进度条的末端,一切都将画上句号和等号。
因为在死神的眼里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
是的,年少时听雨,无论是春雨还是秋雨,听来都是意气风发,轻舞飞扬;中年时听雨,无论是细雨还是暴雨,听来都是百折千回,滋味悠长;而暮年时听雨,无论是冬雨还是夏雨,听来都是无可奈何,声如叹息。
作者用像极了生命流逝的落雨谋篇布局,用“听雨”这一相同的行为在人生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同意蕴,将一个人生命历程的关键节点展现出来,异曲同工地表达了王国维在《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中说的那种“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无解感伤。
(二)他将身影隐入那个伤心的时代
这首词的作者叫蒋捷。
这个并不怎么红火的词人为什么能写出唱响江南,声动中国的《虞美人·听雨》?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他的大约六十年的人生经历。
关于蒋捷,我们今天只能了解个大致,因为生前他就主动将自己的身影隐入了那个伤心的时代,有意模糊了自己的人生细节。
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245至1305年间的南宋和后南宋时代。
这个南宋的末代进士(蒋捷二十九岁考中进士,五年后南宋就灭亡了),没当过一天南宋的官,却做了一辈子南宋的守灵人。
当蒙古人的铁蹄踏过他的家园,当他钟爱的朝代化为齑粉,像他这种正统的知识分子是很难适应新的朝代,而只能在亡国之痛中沉沦落魄的。
于是,不肯摧眉折腰事新贵,不肯在新主面前装傻卖萌讨生活的蒋捷,便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新王朝的官职,头也不回地隐入了故乡宜兴的无边竹海,从此只以一介布衣“竹山先生”示人。
隐逸江湖这件事,想象浪漫,但真要实践,那一定是一场漫长艰辛的征程。
试想一下,一个原本期望取仕报国的书生,却要改用双手播种渔猎,要从一个文人脱胎换骨成一个流浪汉,将会面对怎样的不堪和挑战。
但蒋捷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
据说,为了糊口谋生,蒋捷那支本来要书写经国大略的笔,却只能写一些到地摊上去卖的字;他那填词作诗的才能,也只能在为别人编编家谱时换些银两……由此,当末路的词人在回顾一生的漂泊坎坷时写下《虞美人·听雨》,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三)他歌吟了一个时代倒下去了的声音
成为末代词人,对于蒋捷来说,似乎早就被注定了。
早在南宋灭亡前五年的1274年,二十九岁的蒋捷前往临安(杭州)参加殿试(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
皇帝亲临殿廷,发策会试通过的贡士——进贡给天子的士子),船过吴江时,京杭大运河两岸的柳色就引发他的愁绪: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
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个即将新科的进士,本应春风得意,壮志凌云,为什么要愁绪满怀,心生归意呢?因为敏感的词人已依稀听到蒙古人铁蹄的南侵声,已经预见了南宋小朝廷日落西山的前景。
五年后,当南宋王朝果真像他预感的那样覆灭后,他再填词,就只有怀念故国的沉痛了。
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看,这首《贺新郎·梦冷黄金屋》已经直抒亡国之痛了。
作者用“金屋藏娇”的典故(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追寻往昔情怀,以与美人的分离,喻指和故国的诀别,流露出佳人已远,再见渺茫的感伤。
再看这首《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元宵节是历代词人最喜欢吟咏的题材。
因为在所有的节日中,元宵最为热闹,人们在其寄寓的爱情,亲情等感情也最多。
尤其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这个节日最容易引起人们对美好往昔的追忆,最易牵动人们的故国之思。
蒋捷也不例外,他也是借用了这个节日,来抒发对故国的深切缅怀,甚至是痛悼之情的。
词作起笔即沉入对往昔元夕的美好回忆:兰蕙吐芳,雪霁天晴后的家园风光如画……佳节的夜晚热闹非常。
接着极写当下元夕的暗淡境况:大街上只潦草地挂着几盏灯笼,游人寥寥,已没有当年那种能让星星月亮失去光彩的耀眼灯市了。
如此清冷的元宵夜,让人兴味索然,也激不起什么赏灯观月的兴致了。
在今夕元宵节的两相对照中,下阙笔锋一转,用诘问的方式追寻节日由繁华至萧条的原因,在不答自明的无奈中,只好充满酸楚地苦笑一声,慨叹着已经一去不复返的“繁华”旧梦。
这些词就是蒋捷在经历一朝繁华成为逝波后椎心泣血写下的感受。
他就是用这样的词在辛弃疾的雄性豪放和李清照的阴柔婉约的背景上,为宋词增添了一抹柔弱感伤的晚霞,并用这抹柔弱感伤的晚霞打动了我们七百多年。
(四)他是宋词的挽歌和终曲
就这样,蒋捷就像是那个末世荒芜中绽放的奇葩,用与那个时代声气相同的悲凉,吟唱了一个时代倒下去的声音。
当然,蒋捷模糊一生的亮点与核心,还是那首使他名垂千古的《虞美人·听雨》。
因为词中的三次听雨是一个双重象征,既象征着一个个体生命的一生,又象征着一个朝代的一生。
所以仅凭这首词,他的大师地位就能被板上钉钉地确认下来。
那我们就再来回味一下这首词的意蕴:
人的一生,因为生年不满百,所以就有着无解的忧伤,甚至恐惧。
任何人的生命都是一个从少年听雨时的青春梦想,中年听雨时的失落徊惶,到老年听雨时的感伤无奈不可逆转的流程;都是由起初的缠绵多情,中途时的沧桑迷惘,直到终点时的孤独凄冷无法回避的结局。
与词一般多写一时一地感慨的不同,这首《虞美人·听雨》跳脱传统的藩篱,解放出巨大的时空,就像把一朵浪花放大成整个大海一样,囊括了一个人的一生,进而囊括了一个时代的兴衰。
是的,透过蒋捷的雨,我们不难听出对于一个时代的隐喻。
因为一部宋词,不也像是一场穿跃了宋朝三百余年的长雨吗?也许可以这么认为,当蒋捷用雨为宋词写下终章、划上句号时,一个朝代便也在这挽歌般的吟唱中曲终落幕了。
其实,蒋捷是要用落雨的轻来托起生命的重,是要在写照自己一生的同时,写照出所有人的一生。
因为无论高贵与卑贱,富足与贫困,人的一生不过如此。
【作者简介】宋执群,生于一九六零年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梅雨》《望海门》,长篇文化散文《锦上姑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