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诗《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
篇
《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1
《劝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篇名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这篇文章主要是为年轻人的成才之路指明方向,教导大家如何读书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将结合《劝学》的内容,设计一节以“劝学”为主题的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理解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阅读和理解《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对韩愈在文章中的言辞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
1. 《劝学》原文及译文。
2. PPT制作。
3. 互动式教学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1. 老师介绍《劝学》在唐代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历史。
2.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班级中展开小组讨论。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
1. 学生阅读完《劝学》,老师通过PPT的方式呈现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2. 教师以字词、标点的解释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困难段落。
步骤三:思考与讨论
1. 学生扩展联想,思考并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质疑和探讨《劝学》篇中所抒发的态度和看法是
否正确。
步骤四:展示与交流
1. 学生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积极交流。
2. 学生以笔记、话题等形式留下珍贵的思考和讨论结果。
五、教学总结
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并对学习方式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2.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在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
《劝学》教案 3课时
《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以及《荀子》相关基本知识。
2、流畅朗读全文,疏通注释词语,明确中心论点,了解论述层次,学习相关文言知识点。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4、明确学习的重点性,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疏通文言词句,明确中心论点,了解论述层次,理解文章道理。
难点: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时一】
一、课文导入
1、课件出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询问学生这一句话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出自哪篇文章。由此引出《荀子劝学》。
2、介绍荀子以及《荀子》相关背景资料。
3、学生朗读全文。出示难度字词,让学生朗读,查看预习情况。
二、课文讲解
1、解题。“劝学”是什么意思。(劝:劝勉)
2、由题目入手,导入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3、学生根据书本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老师点名,引导学生翻译。
三、知识点拨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出现的文言知识。
2、老师讲解,加深学生印象。
3、总结第一自然段,通过设喻说明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来强调学习的意义。
(4、根据译文引导背诵第一单元)
【课时二】
一、课文讲解以及知识点拨
1、回顾上一课时所讲的第一自然段讲了学习的意义。
2、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翻译,老师点名回答并纠正错误。
3、出示第二自然段出现的文言知识点并讲解。
4、总结第二自然段,通过设喻说明学习能使人事半功倍、弥补人的不足,来强调学习的作用
5、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根据注释翻译,老师点名回答并纠正错误。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劝学》全诗。
让学生了解作者朱熹的背景和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分析《劝学》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1.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创意写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诗词原文
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劝学》全诗。
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2.2 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
介绍作者朱熹的生平事迹和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分析《劝学》所处的宋代文化和学术环境。
2.3 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分析《劝学》的韵律、节奏和音乐美。
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劝学》的背景和作者朱熹。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朗读《劝学》,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记忆和理解。
3.3 解析诗词内容
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寓意和哲理。
第四章:教学方法和策略
4.1 讲授法
教师讲解作者背景、时代背景和诗歌形式。
教师解析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
4.2 互动讨论法
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3 创作实践法
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创意写作,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劝学小学古诗教案
劝学小学古诗教案
第一章:导入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劝学古诗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介绍劝学古诗的概念,解释劝学古诗的意义。
教学步骤:
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劝学古诗的概念:解释劝学古诗是古代文人用来劝诫和教导学生的诗歌。
3. 解释劝学古诗的意义:强调劝学古诗对学生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第二章:理解古诗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教学内容: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分析古诗的意义。
教学步骤:
1. 分配古诗:将古诗分配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自行阅读。
2. 解释生词和短语:解释古诗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3. 分析古诗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深层含义,讨论古诗所传达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感悟古诗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智慧和哲理。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教学步骤:
1. 引发思考:询问学生对古诗中的寓意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2. 引导感悟: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提取智慧和哲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总结寓意:总结古诗中的寓意和人生哲理,强调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启示。第四章:应用古诗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提出问题:给学生提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智慧解决。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思考如何运用古诗中的智慧解决问题。
3. 分享解决方案: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讨论并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五章:总结与反思
劝学小学古诗教案
劝学小学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劝学》。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熟练朗读和背诵古诗《劝学》。
2. 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作者的劝学思想。
三、教学难点:
1.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古诗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古诗《劝学》。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课堂开始,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心情。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朱熹及其作品《劝学》。
2. 新课展示: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劝学》,帮助学生熟悉课文。
教师讲解诗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词义。
3. 诗句解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联系实际: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古诗中“勤奋学习”的理解。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6. 作业布置:
请学生课后对照注释,理解诗文内容,并背诵古诗《劝学》。
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体会诗词的美。
六、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劝学古诗优质课幼儿园教案
劝学古诗优质课幼儿园教案
教案标题:劝学古诗优质课幼儿园教案
教案目标:
1.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古代风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 教师播放古代音乐,让幼儿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律与美感。
二、引入古诗(10分钟)
1. 教师向幼儿介绍古诗的定义和特点,如押韵、对仗等。
2. 教师朗读一首简单的古诗,引导幼儿欣赏其美妙之处。
三、学习古诗(15分钟)
1. 教师选择一首简短的古诗,将其分成几个小节,逐句教给幼儿。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古诗,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和节奏感的培养。
四、创作古诗(15分钟)
1. 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个主题,如“春天的花”或“夏天的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古诗。
2. 教师指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押韵和对仗的运用。
五、合作演出(15分钟)
1.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学习过的古诗进行合作演出。
2. 教师指导幼儿在演出中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总结(5分钟)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的美妙和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学习古诗,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的古诗。
教案评估:
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检查幼儿的创作古诗是否符合基本的押韵和对仗要求。
3. 评估幼儿在合作演出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教案扩展:
1. 组织幼儿参观诗词展览,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1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荀子的《劝学》,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依据、课后作业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说明。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__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__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二、基于此,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学习__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__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首先说教法:学生通过前一个单元的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古诗劝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
古诗劝学教案范文
课时安排:1课时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劝学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古诗中的劝学思想。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 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 劝学思想的内涵。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劝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 课堂讲解
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古诗的心得,交流对劝学思想的理解。
6. 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写一篇关于古诗劝学思想的心得体会。
三、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 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取长补短。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的质量。
3. 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对古诗劝学思想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态度的改变。
五、教学资源
1. 古诗文本:打印或板书《劝学》全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劝学》的背景资料、古诗鉴赏方法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创设情境。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
1. 教学内容:
理解古诗中的劝学思想。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步骤: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
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1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劝学》阅读题: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绝江河(断绝)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文章《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学生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
二、检查预习。
1、教师提问: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2、简介: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三、朗读诗词。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劝学小学古诗教案
劝学小学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劝学》。
(2)理解古诗《劝学》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2)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劝学》。
(2)理解古诗《劝学》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教学难点:
(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古诗中的具体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古诗《劝学》的文本、注释、图片、音乐等。
2. 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3. 教学用具:如词典、参考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古诗《劝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
(1)让学生朗读古诗《劝学》,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古诗,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
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
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本文
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赵国人。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
1、法后王;
2、人定胜天;
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
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
1、诵读的准确。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
2、学生朗读第一段;
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
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
5、文理分析:
⑴ 本节的观点是什么?
⑵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
⑶ 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⑷ 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
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
2、文理分析:
劝学古诗幼儿园教案
劝学古诗幼儿园教案
简介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诗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表
达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在现代教育中,早期的学习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学习古诗能够激发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3.体验古诗中表现出的情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和言语表现的能力;
4.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以及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1.背景音乐;
2.已经准备好的中、英文古诗;
3.幼儿园教室或者阳光房;
4.教具:PPT、古诗配对卡片。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古诗学习主题
1.背景音乐:播放古典音乐,让幼儿感受到节奏的韵律感,以及音乐带
给人的感受。
2.向幼儿介绍古诗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幼儿建立对古诗的认识和兴趣。
3.让幼儿欣赏中国古诗中经典的句子,然后让小朋友们说出他们自己喜
欢的一句话。
步骤二:学习古诗
1.先人为幼儿呈现古诗的整体风貌,通过图片或者PPT形式,目的是
让幼儿对古诗产生初步的印象。
2.请幼儿跟读古诗,并且引导幼儿注意诗句中的含义,帮助他们理解古
诗的情感表达。
3.温故古诗,让幼儿学会分析古诗的字词、句法和诗意,最后再进行朗
读。
步骤三:体验古诗情感
1.以古诗配对卡片游戏的方式,通过让幼儿参与到卡片配对中来来提高
幼儿对古诗的认知性,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古诗情感。
2.让小朋友相互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在分享的同时,通过引导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古诗《劝学》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该超越古人,上升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度: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学习能开阔人的视野,学习能增长人的学识,学习能改善人的生活,学习能提高人的品位,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劝学》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答: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2.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这篇文章是这样吗?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学生回答:五个)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温度低得多)经过提取的过程,靛青不再是蓼蓝的颜色,经过凝结的过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第一句已发展成固定的成语.(学生回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是说明事物可以有所提高.我们还记得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吗?(答: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那么就此看来,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答:因为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说明人经过一定的学习,本性就会发生变化,知识就会丰富,能力就会提高.)
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答: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为然也.并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略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4.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答: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三)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答:学习.)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答: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2.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使..快;致,达到.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这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浅显的,易懂的,好似信手拈来的,但它却是作者细心安排的,是为了说明一定道理的.我们思考: 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是由于人的本身固有条件发生了变化吗?(答:不是.)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这种效果呢?(答:是善于借助外物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凭借外界条件,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工条件,都能帮助我们弥补不足.)自然导出本段最后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罢了.
请一位同学概括本段的内容: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
(四)导入下一段:学习能够改变、提高自己,能够弥补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段.大家齐读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先分析前四个比喻句.(学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由土到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量变过程,堆积成高山,那里的气候条件就发生了变化,请大家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答:迎风坡降雨等),是哲学上讲的质变,是一个飞跃.(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相反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不积累就将一事无成.找一位同学概括这四句话所强调的内容是什么.(生答:学习要善于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积累的好处,学生说及:我们的读书笔记,成语,名言警句等的积累是一种量变过程,伴着积累,伴着成长,气质就发生了变化,是质变过程.)
2.要想做到长期积累,我们该如何做呢?让我们分析下两组比喻句.第一组比喻: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为了活跃气氛,更易于理解,举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二组比喻: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生举铁杵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