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朝鲜儒家思想的传入研究论文
儒家文化在朝鲜的传播与发展
出了国界 , 传播到东亚地区 , 并对这些国家经济 、 政治、 秦时期 的儒家文化 。两汉时期的儒家文化是 以董仲舒
文化 的发 展起 到积 极 的作 用 ,甚至 成 为许 多 国家统 治 为代表 的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宋明儒学则是 思想 的重 要 因素 。其 中 , 朝 鲜就 是一个 鲜 明的实 例 。中 以“ 理” 为核心 , 以“ 齐家治 国 , 平天下” 为实质 , 以“ 成
上 众 多 民族 在 不 同时空 或 独立 或交 融而 形成 的文 化传 轻 ” , 如 此 才有利 于 国家 发展 。他 在继 承 和发 展孔 子 的
统 ,其中儒家文化无疑是最有影响力也最有代表性的 思想上 , 提出了一套 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苟子则集百 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影响着 中国几千年 的封建社 家之长 , 建 立起 自己 的思 想 体系 , 发展 了古代 唯物 主义 会, 而且影响着 中国人的思想 , 直到今天也深深地影响 传统 , 坚持 儒 家 的礼 治 原则 , 同 时重 视 人 的 物质 需 求 ,
新罗统一三 国后 , 进一步发展儒家文化教育。 新罗
封 建统 治 阶级 为 了维 护和 巩 固 自己新 建王 朝 , 便 积极 、 在继承三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并在新 的政治环境和
以原新罗为中心 , 使其融合本民族的 主动吸收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得到官方认可始 于小兽 经济繁荣条件下 , 林王 。在其执政期间,便设立了儒家文化的教育机关 特色 而发 展到 更高 阶 段 ,此时 儒家 文化 得 到广泛 的传 并且 直 接影 响 到政 治法 度和 文化 教育 领域 。 “ 太学” 和“ 扃堂” ( “ 太学” 是属于中央的国家最高学府 , 播和 发展 , 而“ 扃堂” 则是地方设 置的普通教育机关 ) , 其传授 “ 五 新罗开始设立 中央国学 ,主要讲授儒家文化的经典著 实行科举制度 , 以儒家文化 的经典著作为主要考试 经” “ 三史” 等儒家文化 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史书。 由此可 作 ; 内容 。 新 罗为 了进一 步 推动儒 家文 化 的学 习热潮 , 又派 见, 儒家文化在高句丽得到了朝廷 的保护和支持 , 并被 确认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 许多贵族子弟到唐朝 留学 ,促进了儒家文化进一步传
略论朝鲜、日本对儒家文化的传承
— —
太学。它是属于 中央 的国家最 高学府 , 传授 “ 五经 ” “ 、三史”
等儒家经典和 中国史 书。除太学外 , 还设立 了“ 扃堂 ” 是地 方的 ,
教育机构 。对此《 旧唐书 ・ 丽5 高句 5 有如下记载 :俗爱书籍 , “ 至于
是从公元4 世纪到公元 1 世纪渐次形成 的。现代中国 、 2 日本以及 朝 鲜等 国高度 发达 的文 明及基 本的 文字体 系都 渊源 于古代 中 国。从这种意义 E , 讲 东亚就是 “ 中华文化 区” 。而这 种文化的
之祸开始 , 由于政界内部纷争 , 儒者纷纷离开朝廷 , 到山林 、 农村 专 心治学 , 因而地 方上儒 者辈 出 , 1 在 6世纪形 成 了儒学 黄金时 代 。其 中, 最有 名的是岭南 学派代 表人物李 退溪 (5 2 17 10 年 5 0 年) 畿湖学 派代表人 物李 栗谷 (5 6 1 8 年 ) 、 13 年 5 4 等。他们不仅 继 承了以往士林的业绩 , 而且集 中朝儒学之 大成 , 将朝鲜朱子学 推 向高峰 , 甚至对 日本德 川时代产生影响 。这一 时期 ,以 ‘ “ 四七
NO . 3
T溉 I
E U A IN D C TO
Ma c rh
略论朝鲜 、 日本对儒 家文化的传承
陈宇
摘要 : 古代 中国是儒 家文化的发 源地 。它以其博 大精深 的内涵渐次影响到邻近 国家。其 中, 于 东亚的朝 鲜、 位 日本对儒 家文化的
传 承 最 为 明显 。 由此 形成 了以 中华 儒 家 文 化 为核 心 的 东亚 文 化 圈 。 关 键 词 : 鲜 日本 儒 家 文化 传 承 朝
中国朝鲜族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11中国朝鲜族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修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摘要:中国朝鲜族在迁入中国之前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的精华“仁、礼、孝、学”在中国朝鲜族的社会生活中逐渐扎下根,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礼仪风范中,并普遍得到遵循和认可。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文化;儒家思想早在三国、南北朝时期,中国儒家的经典“五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已进入了高句丽。
新罗神文王(金政明)二年(682年)还仿照唐朝正式设立国学机构,向国学生们讲授儒家“五经”和“三史”。
新罗元圣王四年(788,唐贞元四年),新罗改变“以弓箭选人”的旧制,开始设立“读书三品科“。
尤其是到李朝时期把儒学定为国教,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入至朝鲜的政治、文化生活之中。
朝鲜族在近代和现代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
在19世纪中叶至1910年,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朝鲜北部难民为了谋求生路,纷纷涌入中国东北地区。
1910年日本开始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致使破产农民和反日爱国者迁入中国东北。
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为止,移居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已经达到100万。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移民政策,被迫迁了一批“屯垦民”。
1946年以后,朝鲜人陆续回朝鲜半岛,留下来的朝鲜人在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以中国少数民族的身份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员。
中国朝鲜族在迁入中国之前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的精华“仁、礼、孝、学”在中国朝鲜族的社会生活中逐渐扎下根,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礼仪风范中,并普遍得到遵循和认可。
朝鲜族迁入中国后形成民族集聚区,继续保存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朝鲜族文化。
1)仁学: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学。
仁学的核心是仁爱、仁义。
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指出只有做到“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浅谈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影响
浅谈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影响
摘要:儒学是中国的传统学术,作为汉武帝后两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早在战国时期就传入朝鲜,长期以来,朝鲜半岛学者对儒学进行了深刻的理解消化,创造出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儒学文化。
中国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对朝鲜传统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伦理、文化教育、民间礼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儒学;朝鲜半岛;传播;影响
一:儒学的传入及传播过程
1、儒学传入朝鲜时间
儒学何时传入朝鲜半岛,目前已无从具体考证。
但是儒学最初传入朝鲜半岛,应该是与战国时期汉字的传入同步的。
2、阶段性
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发展在不同时代是不一样的,有其阶段性特点。
二:朝鲜民族对儒学的本土化改造
对于儒学的传入,朝鲜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中国儒学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李退溪的退溪学派。
三:儒学在朝鲜半岛的影响
1、思想政治
儒学对于朝鲜半岛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成为了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2、道德伦理
儒家的“三纲五常”成为朝鲜的道德规范,并且由“孝”延伸至“忠”。
3、文化教育
儒学传入使得朝鲜国家教育机构兴办起来,并进一步引入中国的科举制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总之,儒学推动了朝鲜的社会发展,促使古朝鲜迈进文明时代。
21513107_朝鲜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
儒 学
此,充分发挥了他的文学才能,他为朝鲜国王讲授《论语》《孟子》《大学衍义》《书传》等。据左江所
思
想
著《泽堂李植年谱简编》载:
的
接
仁祖元年(1623)七月,任弘文馆副修撰,至闰十月,屡参经筵,讲《论语》《大学衍义》。
受
仁祖二年(1624)七月,迁弘文馆应教,八月开始兼经筵侍讲官,仍讲《论语》《大学衍义》。
事,而是一种谦辞,就像圣人不说自己是圣人一样。李植说:“人皆以为王道决不可行于今,以此注言
之,王道易行于霸道也”“王者无欲,虚心顺理,如牛马穿络然,霸者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强其所不能,
岂不难乎”“学贵思,思则有疑,疑然后有进”。e李植讲析“颜子好学”章时说:“先明诸心知所往,
此言穷理当先,必须预讲是非,庶临时省察恶之几也。”f李植在此处还是强调“穷理”的重要性。
二
○
一
乐制度配天盛德。比之《大学》,则首末皆加二三层,此非人 人 所预闻也。唯是下位传述,兼明士
九 年
第
四
期
a 宋时烈:《宋子大全》,《影印标点 韩国文集丛刊》(第114辑),汉城:景仁文化社,1996年,第42页。
总
第
b 李植:《泽堂先生别集》,《影印标点 韩国文集丛刊》(第88辑),汉城:景仁文化社,1996年,第513页。
c 李植:《泽堂先生别集》,《影印标点 韩国文集丛刊》(第88辑),第530页。
21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8
君子处世处变之义,如素位而行、明哲保身等语,皆有感于所遭之世,因以着训垂戒,学者尤宜
a
深玩。 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
李植在多篇文章中强调要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大学》《中庸》,如《赠安进士具秀才两甥及阿冕
儒教在韩国的传入与发展
关于儒学何时传入朝鲜半岛的问题,众说不一。
一般韩国学者认为,卫满朝鲜(公元前190—公元前108年),汉四郡时代,汉朝的文物典章制度与学术思想等,已被移植和输入朝鲜半岛,能通中国古典的人已不少。
更有的学者指出,据中国史籍《魏略》记载,战国末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时,朝鲜侯王与燕国已有交往。
“据当时汉字的传来,可推测汉字中所包含的儒教思想亦被传入、习得。
”这就说明.韩国的儒教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有关儒教何时传入朝鲜的历史时期问题的讨论上,我国学者认为,自古追溯,孔子思想在朝鲜的传播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时期:一、传入时期,约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六七五年,即由儒学传入朝鲜,经朝鲜三国时期到新罗统一朝鲜。
二、发展时期,由公元六七五年到一三九二年,即由统一的新罗时期,经王氏高丽到李氏朝鲜的建立。
三、鼎盛时期,由一三九二年李朝建立到一九一零年日本吞并朝鲜。
四、衰落时期,由一九一零年到现在。
孔子思想就是在这长达2000年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在朝鲜传播、扎根,并成为传统思想的。
不管何种说法都应依据历史为基准。
可见有关儒教传入朝鲜的说法众说纷纭。
在韩国,至今的社会共同道德,仍然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元代时,中国的《朱子家礼》传入朝鲜,现在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
论韩剧中的儒教倾向
论文关键词:韩剧儒教伦理现代性审美心理论文摘要:儒家思想对韩国影响深远,韩剧中包含很多儒家元素。
而对韩剧细致研究就会发现,韩剧中的儒教倾向已经不再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至少在伦理观念、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重大偏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及时代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体审美心理的变更等原因。
众所周知,儒教在现代化程度颇高的韩国占据重要地位,儒教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
自1960年以来,韩国为传承儒教,正式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人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据统H-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
近些年来,伴随着韩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韩国影视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使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刮起了“韩流热风”。
在韩国“文化立国”政策作用下,韩剧中的儒教成分日益扩大,无论是家庭伦理剧还是青春偶像剧都包含着丰富的儒教伦理内涵。
以儒教文化为背景的韩国文化产业近几年喜获丰收。
韩国影视界异军突起,《魔女幼熙》、《海豚湾恋人》、《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蓝色生死恋》都明显的表现出儒教思想的倾向。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韩剧时,也都认为儒教思想是韩剧的思想内核。
伦理是儒家思想的基础,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伦理体现为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
这五种社会关系并不是平行并列的。
排在首位的是君臣关系,次之父子关系,再次为兄弟关系,最末为夫妻关系。
如果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出现冲突,亦即忠孝不能两全时,儒家要求牺牲父子关系而成全君臣之忠诚。
如果夫妻关系影响到了君臣、父子、昆弟都是不被接受的。
即便是和家族外人——朋友关系出现冲突,儒家思想也会尊重朋友而割舍夫妻。
按照传统理念,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视朋友如手足,然而妻子只被看做一件可有可无的衣裳。
这种意识即便是在现代中国也有所反映,不少影视作品正是讴歌这种舍弃小家成全大家的精神。
在众多反腐反贪、革命历史、公安甚至爱情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往往会出现牺牲夫妻关系的情景,而这种舍弃是必须的,也是观众所认可的。
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
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第一篇: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摘要】儒学,即儒家学说,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便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儒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主脉,也是亚文化圈的重要内容,对东亚及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此论文将从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两方面分析儒学的国际化问题。
【关键词】儒学;朝鲜;传播;影响儒家思想不仅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深刻影响了古代朝鲜的社会历史,朝鲜社会的政治、教育、思想文化、法律、民风礼俗等都浸润着儒学的精神,儒学与朝鲜的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渊源。
一、儒家思想概述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
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
“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
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第一篇: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在韩国的发展【摘要】: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关系密切。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已有近4000 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
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
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就已影响深远,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中国儒家文化;古代朝鲜半岛;韩国现代化;韩国当今社会【Key words】:China’ s Conf ucianism;ancient Korean Peninsular;Korea’ s modernization;Korea’ s modernsociety 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关系密切。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近4000 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
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
虽然韩国现代社会采用欧美的经济模式 ,但是其主流文化仍然是儒教文化 ,即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重点探讨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 ,及其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 ,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儒家文化起源于我国的春秋末期 ,是由鲁国人孔子在公元前 500 年创立的。
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这一思想经治国安邦长期锤炼成为系统而又精纯的思想和博大而严谨的理论。
儒学的历史沿革,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重大演变过程:(一)先秦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
孔子去世后,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来形成了儒学基本范式,先秦儒学奠定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基础,影响并规范着后世儒学。
浅析儒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发展
浅析儒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发展儒教是一种思想体系和生活方式,自古以来一直流传至今。
在朝鲜半岛,儒教是一种主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它影响了朝鲜半岛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对儒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发展进行浅析。
一、儒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儒教最初传入朝鲜半岛还要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百济、高句丽、新罗三国均受到中国汉族的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其中包括儒教。
新罗王族学习儒家思想,使得儒家思想逐渐在新罗国内传播开来。
尤其是晚期新罗国王称帝后,采用孔子和朱子的学说,并将其作为国家的宗教信仰,全面推广儒家思想,使得儒家思想在新罗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随着百济和高句丽的灭亡,新罗王朝成为了半岛的主要王朝,儒教在这些王朝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在朝鲜半岛的各个时期,儒教神化,所以与其他宗教扯不上边,同时在儒教的本质理念中,没有神权思想,所以儒教的信仰规模比较小,但却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
在李朝时期,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了国家政治性和文化性的重要基础。
李朝时期考试制度的出现,使得儒家思想的传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因为当时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各个地方的民众都要学习儒家思想。
二、儒教在朝鲜半岛的发展朝鲜半岛,儒教成为国家的宗教信仰,普及民间,对韩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朝鲜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儒家思想贯穿了朝鲜王朝和李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生活。
因此,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家思想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特别是在韩战以后,西方文化和现代化的潮流逐渐涌入朝鲜半岛,一些传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质疑。
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思想和文化在朝鲜半岛上演,并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崇拜。
如在韩国流行的“韩流文化”,和一些其他的音乐和艺术。
因此,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总的来说,在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扮演了一个很特殊的角色,不仅是韩国宗教、领导思想和伦理学的基础,而且也是朝鲜半岛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
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与文化变异
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与文化变异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中国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自从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作为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历史主导地位,与封建专制思想并行绵延流长。
不可否认,儒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时,它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儒学思想在后世的文化发展中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受它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在追求统一的形式化过程中逐步僵化,经济上的自洽满足沦为了贫穷愚昧,文化上的皓首穷经变成了思想桎梏。
虽然对儒学思想的反思自“五四运动”以来从未中断,然而,由于极力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势力阻扰,儒学从来没有受到全面解构,以至于它仍有顽强的生命力,甚至现今还有人设想用儒学的保守意识形态对民主和科学的价值进行评判。
孔子自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他的思想进行研究,吸取其中合理的成分,当在情理之中。
只是“影响了中国多年的历史进程”,似乎不能笼统而论。
“影响”有正面负面之分,此处认定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却只字不提负面影响。
比如,孔子以及儒家的思想作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于那些要维护正统的人(例如皇帝)来说,确实就像命根子。
至于平民百姓,却如李贽所言,只是“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育之,小子朦聋而听之”,“万口一词”,“千年一律”,方才“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
“五四”运动明确提出“消灭孔家店”的口号,大概就存有一洗这种专制与无知的考量。
如今把孔子思想当做“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组成部分”回去承继弘扬,却是意欲何为?崭新儒学思想对当时中国有何影响:“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维持不变道也维持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清贵贱”的封建制度等级观等。
做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分散代表,儒家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存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如其理想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救赎促进作用、“天人合一”思想及公心主义对生态维护的积极主动促进作用等。
浅谈中国儒家思想对韩国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国儒家思想对韩国教育的影响内容提要:中韩两国因地理位置相近,交通较为便利,自古以来就交往密切。
中国的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韩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韩国现代社会采用欧美经济体制,但主流文化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迄今为止,孔子“为国捐躯,忠孝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韩国发展的精神力量,并对韩国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字:儒家思想传统文化韩国教育一、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形成及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从孔子时期到清代,经历了四种理论形态。
一是先秦时期的古典儒学。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思想为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规定了儒学的基本想法,孟子、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使儒学基本成形。
二是西汉到唐代的经学。
董仲舒等经学家运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架构论证儒家基本原则,并以传统儒学为基础,从天命观、政治思想、人性论等多方面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形成新的儒家思想体系。
第三是宋明理学。
两汉以后,道教、佛教和儒家各自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影响。
而儒学在其中呈现出衰弱之势。
直到韩国瑜提倡“文以载道”,儒学在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主流地位才得以重新确立。
之后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第四个是清代“朴学”。
清代顾炎武等学者带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重新阐释儒学经典。
他们重视儒学经典研究,做朴素质朴的学问,所以后人称他们的儒学为“朴学”。
二、儒家思想在韩国的传入及发展根据韩国学者的研究,公元前7世纪,古朝鲜与春秋时期的齐国出现了贸易往来。
古朝鲜人通过贸易学会了汉字,而后汉字进入古朝鲜,带动了儒学的传播。
儒家文化首先流入高句丽。
高句丽372年,中央设立了培养官吏的“太学”,太学是教儒学的地方。
并且高句丽以儒学经典“五经”为主,制定了法律和社会体制,因此儒学成为高句丽的指导思想。
百济和高句丽一样设立了儒学教育机构和“五经”博士。
儒家思想在中日韩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儒家思想在中日韩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东亚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在这三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中,儒家思想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是中日韩文化的重要方面,它对这三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传承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最早的儒家是孔子。
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强调以德治国、以家庭为基础、以修身为先、以尊重他人为重等等,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思想曾经是统治阶层的核心思想,并且在中国社会中也深入人心,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日本和韩国,儒家思想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在日本,儒家思想在13世纪传入日本,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化和思想。
在日本,儒家思想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比如关于道德教育、家族制度、社会和谐等方面都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在韩国,儒家思想一直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韩国古代,儒家思想一度影响着国家的官僚制度和社会习俗。
在现代韩国,历史儒学和新儒学都对韩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到韩国社会中。
儒家思想的创新儒家思想在不同国家和时期,在传承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发掘和应用,衍生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新儒家”思想开始兴起,主张把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展出了一种新的现代儒学。
新儒家强调以人为本、以事实为依据、以生命价值为中心等等,打造出独特的现代儒家理论体系。
新儒家思想以它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体系,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诉求。
在日本,儒家思想的创新也非常重要。
由于日本的特殊历史和文化背景,日本的儒家思想在殖民和战争等方面受到了很多挑战。
然而,由于日本本身对儒家思想的广泛接受和应用,相应的新兴儒家思想便得到了很大发展。
浅谈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绪论: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但韩国的现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
韩国是比较完整的保存了儒家道德的国家,在韩国儒家道德最重要的内容是“八德”中的忠,孝,礼。
儒家文化源起于中国,在公元前一世纪末传入韩国。
儒家文化被认为是具有东方传统特色的中国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有统领地位。
但现在,儒家思想在中国却渐渐有淡出历史的“迹象”,而在韩国,人们却依旧保留并遵守着很多儒家的传统的信条,每年的农历2月8日还会按照传统到文庙祭祀孔盂,韩国也冈此被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在这样一个西方文化“独领风骚”的时代,韩国却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所以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的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应该深思如何在继承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与世界接轨,从而真正显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真正实现民族的复兴大业?我主要是从儒家思想对韩国社会道德的影响和重要作用为出发点来寻找对中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一.儒家思想对韩国道德的影响1.儒家思想下的韩国道德内容在韩国,至今的社会共同道德是中国提出来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在和谐人际关系中仍然坚持、秉承和转化“五伦”思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在现阶段,重点建设“八德”中的“三德”:忠、孝、礼。
(1).忠。
在传统的中国儒家道德中,忠是指忠于国君,在韩国当今民主主义时代,君是指整个国家,忠的意义是指人民都应效忠于自己的国家,韩国人把爱国主义情怀写在国歌国旗国徽中,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时刻铭记着国家民族的利益。
这种爱国情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表现得更明显,1997年金融风暴袭击了韩国,民族心爱国心极强的韩国人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给国家,民间团体和民众还自发组织起来,增加生产、厉行节约、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国家利益至上的国民精神正是儒家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成为韩国摆脱金融危机,重振经济雄风的强大动力。
朝鲜通信使文献中的儒学笔谈
朝鲜通信使文献中的儒学笔谈朝鲜通信使文献是中国历史上珍贵的外交文献之一,记录了明朝与朝鲜王朝之间的交流情况。
在这些文献中,不仅有着许多重要的历史记载,还包括着儒家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其中,关于儒学的笔谈更是引人注目。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流传和发展贯穿了中国历史的长河。
在古代,儒学是孔子及其后代的教义和思想体系,旨在通过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去治理社会和人类行为。
在朝鲜通信使文献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朝鲜王朝对于儒学的认知和传播。
如文献中所说,“儒者为人所讲,不为诈慝者所讲,若云不承应天命者,不为儒者。
” 这一段话表明了当时朝鲜王朝对于儒学的重视和认可。
儒学的传播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支持。
在朝鲜王朝时期,儒学成为了一种权力和阶层的象征,所以对于当时的君主和贵族来说,学习儒学是非常重要的。
文献中提到的儒学笔谈,更是使我们对于儒学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
笔谈是指四人相聚的时候,彼此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讨论问题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既谈及儒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如仁、义、礼、智等,同时也谈及了一些实际问题,如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的改革和治理。
在这些谈话中,儒学家们多次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问题的见解和看法。
从侧面来看,这些儒学笔谈不仅是一种思想层面的交流,而且也反映了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于中国和朝鲜两国的文化融合有了重要意义。
毕竟,儒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和发展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最后,通过朝鲜通信使文献中的儒学笔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学的精髓和传播,也更能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智慧。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时代,需要更多的思想交流和文化融合,去推动各种文化和思想体系的发展和交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韩国儒家文化
韩国儒家文化韩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文化元素中的儒家思想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作为东亚文化的瑰宝之一,儒家思想已经深刻影响到了韩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最早的儒家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这一思想由哲学家孔子所创立,其宗旨是通过道德教育和伦理修养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协调。
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的发展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在韩国的历史中,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朝鲜王朝时期,儒学成为了国家官方学说,并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层和知识精英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在民族主义时期,朝鲜半岛的文化和思想受到了各种形式的压迫和扭曲。
儒家思想也不例外。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儒家思想在韩国的传统和现代之间起到了扮演中间人的作用。
它为现代韩国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使得韩国在文化上既保护了传统,又能够接受现代经验的启示。
儒家思想作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了韩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
韩国的儒家思想注重家庭道德和家族观念,崇尚孝道、忠诚和廉洁,这些都成为了韩国文化中的独特元素。
家族观念在韩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年举行祭祖活动的习俗更是在社会中被广泛传承和实践。
儒家思想在韩国文化中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它也成为了韩国国家建设中的一种道德标准。
韩国政府在推动“人类文明创造”计划时,也将儒家思想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这一计划旨在建立一个人类共同的道德标准,儒家思想在其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近年来,韩国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情节和情感,都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养分。
例如,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独特的韩国家族和宗法文化、对家庭和家族观念的强调,都是儒家文化在现代韩国社会中的体现。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韩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行,注重家族观念和社会和谐。
这一思想更成为了韩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向世界展示着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儒家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参考文献:[1]三国志·魏书·东夷传[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2.[2]资治通鉴(卷195)[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朝]金富轼.三国史记[M].新罗本记.朝鲜古典刊行会,1931.[4][朝]郑麟趾.高丽史(卷2),太祖二十六年条[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59册),山东:齐鲁书社,1996.[5]何彤梅,杨昭全.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6][朝]高丽史(卷3)[M].成宗世家.[7]朝鲜志·风俗[M].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94册),儒家思想文化经历的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和宋明理学的不同发展形态,都无一例外地传入朝鲜,并对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也构成了朝鲜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早在公元前3世纪,孔子儒学思想便和汉字一起传入箕氏朝鲜。
在秦灭六国及被西汉所取代的动乱时期,众多的中国人为避战乱和秦的过重徭役赋税,大量逃往毗邻的朝鲜半岛。
对此,诸多史书都有记载,如“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1]。
公元前195年,燕人卫满率众投奔箕氏朝鲜,箕氏国王任命他为“博士”,掌管文化。
华人足迹所到之处,不仅带去了中国的生产技术,也传播了汉字和儒家思想文化。
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得到朝鲜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广泛传播,是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时期(公元1至7世纪),这正是朝鲜从奴隶社会过渡到早期封建社会阶段。
经过几百年的吸收、消化和与本民族文化的相融合,儒家思想文化逐步成为朝鲜三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高句丽地处朝鲜半岛北部,与中国联系最为密切,建国之初(公元前37年)便使用汉字,儒家思想和经典中的词句文义作为意识形态为高句丽人所接受,这在他们与汉王朝中央政府交往的公文、表疏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372年,高句丽仿照中国制度建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教育贵族子弟,以后又不断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百济于3世纪中叶建立儒学教育机构,设立五经博士制度。
可见在此以前儒家典籍已为统治者所推崇。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百济吸取南朝文化,聘请梁朝的毛诗博士等前去讲学,梁朝也派遣陆诩赴百济讲授经学。
百济王公大臣深受儒学熏陶,义慈王“事亲以孝,兄弟以友”,被称为“海东曾子”。
640年,百济国王“遣子弟于唐,请入国学。
又表疏并依中华之法”[2]。
使儒学在百济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新罗在接受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上比高句丽、百济要晚,但进展速度却很快。
新罗在6世纪初,通过与中国南北朝和隋文化交流,积极吸取中国文化。
中国唐朝建立后,新罗仿唐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同时结合政治制度实行了仿唐的教育制度。
新罗统一朝鲜后,为了给新兴的封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682年在首都设立国学——儒学的最高学府,讲授儒学的五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747年,设博士、助教、大舍,讲授儒学。
儒学以《论语》《孝经》为必修,《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文选》为选修。
学生年自15至30皆充之,学习期限9年。
新罗国王也常去国学听讲,史载有惠恭王、宪康王等“幸国学,令博士以下讲经论义”[3]。
788年,新罗仿唐实行科举制,设读书出身科。
依学生学业成绩分上、中、下三等,分别录为各品官吏,“始定读书三品以出身。
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
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
读《曲礼》《孝经》者为下。
若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书者,超擢用之。
前只以弓箭选人,至是改之”[3]。
为培养更好更多的儒学人才,有唐一代,新罗共派出了200多人赴唐求学。
对学成回国的学生,无论官费生还是私费生,均加以重用。
一般分配到王廷的文翰机构,负责撰写政府公文,或分配到地方任守令等,其待遇要优于在国内读书的学生,这自然促使更多的人赴唐求学。
由于新罗王廷的上述诸多措施,使儒学在新罗得以广泛传播,对新罗思想文化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究其原因,除了地理与中国毗邻,两国很早就有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以外,以天命观为特征、崇尚纲常伦理的汉唐经学与以崇拜祖先和天神为内容的朝鲜固有传统观念相契合,与朝鲜以等级为基础的王权社会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因此,中国儒学成为朝鲜统治阶级的思想理论工具。
935年,新罗亡,代之而起的是高丽王朝。
高丽建国之初的基本国策是“唯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遵其制”[4](p.64)。
其科举、教育与其他典制一样,基本采用唐制并吸取了宋朝的一些革新内容。
高丽太祖于开国之初,创建学院,教授儒家经传。
958年,高丽光宗采纳后周人双冀的建议,始置科举,用以取代新罗之门阀骨品制度。
从此,高丽及以后的李氏朝鲜都实行科举制,直到1894年“甲午更张”,废除科举为止,长达千年之久。
高丽科举的考试内容主要以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主。
官学即国子监统属下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
私学的学习内容与官学一样。
如人称“海东孔子”的高丽学者崔冲办的私学,就以《周礼》等九经及《史记》为主要学习内容。
高丽“睿宗时,振兴官学,扩充国学,设置七斋。
一至六斋分别讲授《周易》《尚书》《毛诗》《周礼》《戴礼》《春秋》六种经学。
高丽仁宗时,奖励经学,仿唐设六学。
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皆置博士助教,分经教授学生。
规定《孝经》《论语》为必修,限修一年。
其余各经分修:《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各限一年半;《周易》《毛诗》《周礼》《仪礼》各二年;《春秋》《左传》各三年。
学生皆先读《孝经》《论语》,而后读诸经”[5]。
高丽国王尊孔崇儒,为加强对中国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仿宋设立了经?制度。
经?是为提高皇帝的素质而设立的教育制度。
在中国,此制度始于唐兴于宋。
高丽在12世纪初为此建立了清骘、宝文两座宫廷图书馆,儒学精英为其官员。
高丽国王经常与大臣、翰林学士等会集馆中,由儒臣说经讲义。
高丽仁宗国王还将《孝经》《论语》等分赐给民间儿童,以广教化。
高丽王朝所推崇的儒学主要是汉唐经学,虽然包括崇天神学,但主要仍然是忠孝仁义。
高丽成宗曾讲“怀才抱器事君王,则忠之始也;立身扬名显父母,则孝之终也。
忠孝可称,宠荣何!”[6](p.82)至于仁义礼智信,尤其是仁,同样被看道德行为的准则。
成宗认为,历代君王“莫不习五常而设教,资六籍以取规”。
而五常之中“仁为礼义之先”[6](p.83)。
因此,高丽王朝一是大力表彰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因而出现了不少孝子忠臣,如割骨肉疗父疾的尉貂,抱着“主辱臣死”信念为王殉难的洪灌等等。
二是用法律手段惩罚不忠不孝之人。
《高丽律》以儒家的“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制度为原则,维护皇权、父权,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其律条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中国儒学到宋朝发展为程朱理学,理学到了元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理学由元朝传入高丽是在13世纪末叶14世纪初,高丽的学者为理学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289年,高丽人安鮱任儒学提举,同年赴元大都,手抄《朱子全书》并摹朱子像。
回国后,潜心研究并在太学讲授朱子学,使高丽的儒学研究转到朱子理学方面来。
后经白颐正、李齐贤进一步研究与传播,理学在高丽深入发展起来,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理学大师,如倬禹、权溥、李穑等等。
李穑曾赴元在国子监学习,回国后任成均馆大司成,主持朱子学的讲授。
随着理学的传播与发展,《朱子家礼》所宣扬的儒教礼仪也在高丽士大夫阶层中兴盛起来。
号称“丽末三隐”之一的郑梦周,就仿朱子家礼,立家庙,奉先祀。
受中国二十四孝之影响,1346年,权准和其父权溥编纂了《孝行录》,在高丽广为传播。
1392年,取代高丽的是李氏朝鲜,属于后期封建社会。
李朝统治者尊儒排佛,全力推行程朱理学,使之成为唯一正统思想。
在思想文化方面,郑道传、权近等人,积极主张尊儒排佛。
郑道传著有《四书五经口诀》《五经浅见录》等,影响很大。
16世纪是李朝程朱理学的兴盛时代,以李蟦、李珥等为代表。
李蟦所著的《朱子书节要》《圣学十图》《启蒙传疑》等,借鉴了朱子学和阳明学的长短利弊,在体用、理气、动静、性情、知行等诸多方面有不少新的建树,又根据李朝社会发展的需要,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退溪学”。
后人将其著作辑成《退溪全集》,称李蟦为“海东朱子”。
退溪学对朝鲜当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儒学教育方面,李朝中央设立成均馆,府县置乡校,民间也开办了很多学堂。
参加各类学校学习的除官员子弟,还有众多的平民子弟。
科举制度规定给中科者以极大的荣耀,如殿前唱榜、御前赐酒、赐花于盖、优人呈戏、鼓吹前导三日游街等等,吸引了无数青年学子苦读儒经。
为满足儒学教育的需要,李朝政府大量进口和翻刻中国儒家经典。
书籍的来源,一是中国明朝的赠与,如1401年,明朝赠与《文献通考》,1403年赠与《朱子全书》《大学衍义》,1406年赠与《通鉴纲目》《四书衍义》,1426年赠与《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等等。
二是李朝遣使赴明求赠或购买。
李朝还令朝鲜的名儒以汉文、朝文和图画编写各类儒学教材,如《礼记浅见录》《孝行录》《五礼仪》《三纲行实》等等,让忠孝仁义的观念深入到所有受教育者中去。
这样广泛而深入的儒学教育,改变了历来尚武的风气,使全国上下“崇尚信义,笃好儒术,礼让成俗,柔谨成风”[7]。
16世纪后半叶,李朝在全国实行乡约,倡导臣民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后来的朝鲜史学家评论这乡约就是用儒家的三纲五常表现出来的。
可见儒家思想影响的深远。
17世纪至19世纪,朝鲜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程朱理学作为精神支柱越来越表现出保守性。
李朝先进知识分子借助从中国传入的实学思想,倡导经世致用,改良社会。
至19世纪末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侵入朝鲜,先是打击儒学,废止科举,后又大搞祀孔讲经,利用儒学的忠孝为侵略者服务,至此,儒学作为朝鲜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彻底没落了。
由上面史实可知:朝鲜传统历史文化的形成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若是没有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入也就没有今天的朝鲜文化。
但是由于区域风俗文化的不同也形成了两国特有的民俗文化,所以说我们需要在携手在共同的文化根源上推陈出新共同创造更好更优秀的历史文化朝鲜儒家思想的文化传入姓名:许睿专业:电子信息类学号:21340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