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普通心理学听课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普通心理学听课笔记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的动力性。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1)、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2)、先有心理过程,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心理特征。
(3)、个性心理形成后,对心理过程有制约作用。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
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现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有心理现象。
2、动物心理的发展历程;
(1)、感觉阶段。
无脊椎动物。
(2)、知觉阶段。
(3)、思维萌芽阶段。
灵长类动物。
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
4、心理是同脑密切联系着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社会实践不仅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而且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
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能动: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改造客观事实)
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判断:大脑产生思想就象胆囊分泌胆汁一样。
(×)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有一个很短达到发展历程。
一、理学的由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到思想。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心理学的分支:(简单了解)
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
一、学科性质:
1、是一门基础学科。
2、是一门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的作用
第五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
第一节神经系统
一、基本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1)、结构: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组成。
突起由轴突和树突构成。
(2)、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基本机能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神经元。
2、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及突触传递。
(不讲)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1、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白质是轴突集中的地方
灰质是细胞体集中的地方
(2)、脑:
脑干:延脑重要的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
桥脑:联系小脑左右半球的这样,大脑和小脑的联系通路。
中脑:瞳孔反射的中枢
脑干呈网状结构,人的觉醒状态由脑网来控制的。
间脑:丘脑: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下中枢层。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协调的姿势
大脑半球:大脑灰质较薄,含6层神经细胞。
第二节大脑皮层的机能系统
一、感觉机能系统:感觉中枢----中央后回
运动中枢---- 中央前回
听觉中枢----颞叶
视觉中枢----枕叶枕极
三、大脑的联合机能系统
4、言语机能联合区
(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
(2)、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
(3)、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症
(4)、书写性言语中枢---运动性失写症
四、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
论述: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对称?吗左右半球的功能是怎样分工的?有什么试验?P44-45
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
巴浦洛夫学说—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1、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学派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
桑代克、斯金纳条件反射---操作(工具性)条件反射
4、两种信号系统(巴甫洛夫)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为人所独有。
5、动力定型(亦称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简答:巴甫洛夫提出动力定型的学说结论
第五章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各感受齐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受性与阈限之间的关系:成反比关系。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1840年,德国:韦伯重量差别阈限:K=△I/I
差别阈限:j.n.d
韦伯定率:不同感觉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的韦伯分数。
另一位:费希纳经验公式
S=K logR
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此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二节视觉
一、产生的必要因素:
1、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2、视杆细胞:呈柱状,密集在视网膜的边缘。
视锥细胞:密集在黄斑的中央凹附近,呈锥状。
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简答:简要说明视觉(器官)和暗视觉(器官)。
P 95
二、视觉现象及规律
2、颜色视觉规律及色觉缺陷
(1)、心理学上的颜色定义
(2)、颜色的基本特性
(3)、颜色的混合规律
① 色光混合
② 染料的混合
1854年,H.格拉斯归纳出三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代替律。
色觉的缺陷:色弱、局部色盲、全色盲。
简答:色盲产生的原因。
P100
第三节听觉
一、1、适宜刺激:16 HZ----20000HZ
2、听觉的传声和感声机制
3、听觉的传导和中枢机制
(1)、空气传导(2)、骨传导
二、听觉现象及规律
1、听觉的感受性:对1000—4000HZ 特别敏感,耐受性也较高。
2、等响度曲线
3、声音的遮掩现象
4、声音的混合
第四节其他感觉
一、嗅觉与味觉
四、机体觉(内脏感觉)
五、痛觉:是有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反应。
特点:①②③④⑤
第五节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同一类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适应现象
(1)、适应: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① 暗适应:视觉感受器在暗环境下,岁弱光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② 光适应。
2、后象和闪光融合现象
(1)、后象
(2)、分类:正后象、负后象
(3)、闪光融合现象
3、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1)、同时对比
(2)、相继性对比
(3)、色调对比
二、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2 没有讲
3、联觉:是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第六章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简答:感觉、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P122-124
第二节
一、知觉的基本特性:简答、论述
1、知觉的整体性(定义)
2、知觉的恒常性
3、知觉的选择性(理解记忆)
4、知觉的理解性
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不讲
2、定势(名词或简答)
第三节
一、空间知觉
4、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分析人的深度知觉是怎样形成的。
(1)、单眼线索
① 对象的重叠
② 线条透视
③ 空气透视
④ 阴暗与阴影
⑤ 运动视差
⑥ 物体的结构级差
⑦ 眼睛的调节
(2)、双眼线索
① 双眼视轴的辅合
② 双眼视差(定义)P146-147
简答:双眼视差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机制,能否加以证明?
因为实体镜和立体电影都是利用双眼视差的原理制作的,可以产生非常鲜明的立体知觉感。
二、时间知觉(不太容易出题)
三、运动知觉
1、真动知觉
2、似动知觉:物体
四、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
第三章心理与行为的动力系统 --------------需要与动机
第一节需要
一、概念及作用
1、需要的概念
二、需要的种类(简答)
1、自然需要与社会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三、需要的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论述)加入理论观点
第二节动机
一、
1、动机的概念
2、诱因的概念
3、动机的来源
二、动机的种类
1、好奇与寻求刺激
2、好奇心引发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① 感官探索
② 动作操作
③ 口头诘问
第四章
第一节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简答、名词
1、指向性
2、集中
二、注意的心理功能简答
1、选择功能(解释)
2、保持功能(解释)
3、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解释)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注意的特征(大题)
一、注意的广度(小题)每条是一个小题
二、注意的稳定性
(概念)注意的起伏现象
三、注意的转移
四、注意的分配
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
第七章记忆
第一节概述
一、记忆的定义
简答:记忆的过程包括几个环节,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记忆的作用: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是心理发展的基石。
三、记忆的分类(了解)
第二节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形象性
2、片断、不稳定性
3、概括性
4、可操作性:定义
三、表象的作用:①②③
第三节记忆的三个系统
保持时间编码方式容量如何转入下一级系统意识遗忘原因
瞬时记忆 1分以内鲜明想象 9个以上的项目注意× 自然衰退干扰
短时记忆 1分以内语音形象7±2 复述√
长时记忆 1分以上语义形象无限×
一、瞬时记忆
1、定义:指外界刺激的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定瞬时的记忆。
2、种类:①②
3、特点:①②③④简答
二、短时记忆简答:短时记忆的特点:①②③④⑤
三、长时记忆简答:特点:①②③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简答:
三个记忆系统的信息是否都意识到?
三个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有什么不同,相互联系的方式是什么?
论述:试述三个记忆系统。
遗忘:定义
学说
名词:前摄干扰(抑制)和倒摄干扰(抑制)
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联想的种类:
第八章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及其特征
1、思维
2、间接性表现:①②③
3、概括性:①是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性抽取出来,对其本质属性加以概括。
②是从部分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
二、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进行分类: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节、三节看
第四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问题解决(定义)。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特点
1、问题解决的思维是指向性思维。
2、必须有一系列的运算系列
3、必有认知成分的参与。
三、解决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作用
2、不相干多余信息干扰
3、原型启发的作用
4、功能固定性作用
5、动机和情绪
6、定势的作用
第五节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简答:形象与表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第九章言语
第一节语言和言语的一般概述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①②③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1、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书面言语
2、内部言语(解释)
内部言语的特点:① 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
② 内部言语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
③ 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有较快的速度
第二、三节不讲
第十章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一般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和认识过程进行比较)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P260-261
三、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两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五个方面)
什么是两极性?
第二节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二、坎农—博德丘脑情绪理论
三、情绪的三因素理论
四、五不讲
第三节情绪、情感的外显行为------表情
一、表情的定义
二、表情的性质:1、生物性
2、社会性
三、表情的种类: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
第四节情绪、情感的类别和功能
一、基本情绪: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基本情绪。
二、复合情绪
三、情绪状态:按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等。
四、高级情感: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社会意义的事物所产生的复合情感。
1、道德感
2、美感
3、理智感
五、功能与作用
1、情绪的动机功能
2、情绪的信号功能
3、情绪、情感的易感性功能
4、情绪是意识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具有意识性功能。
第十一章意志
一、意志的定义
三、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了解)
第三节意志行动的分析
一、采取决定阶段
二、执行决定阶段
第四节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自觉性
二、意志的果断性
三、意志的坚韧性:又叫顽强性或毅力,是指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质。
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顽固、执拗、动摇。
四、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管理自己的能力。
与自制力相反的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第十二章能力
第一节概述
一、能力含义:指顺利而有效的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他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现象。
各种能力的结合就叫才能。
二、能力的分类(不讲)
第二节智力、智力结构和智力测验
一、什么是智力?名词或简答
二、智力测试
1、比奈---西蒙量表
2、斯坦福---比奈量表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三节能力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