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式红外传感器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红外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及应用实验报告

红外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及应用实验报告

红外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及应用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红外传感器的基本应用电路。

2、掌握收、发红外光的元件的基本特性。

3、掌握红外传感器在黑线检测应用上的性能特点。

二、实验设备:二、万用表,双路直流电压源。

实验基本元件:带有收发功能的一体化的红外传感器RPR220,100k电位器二个,100定值电阻R,2k电阻定值电阻R。

,12 三、实验原理:测试红外线传感的电路如图所示:第 1 页左边为发射管,通过的电流为;右边为接收管,通过的电流为。

IIFC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发射管,通过的电流越大,发射的光的强度也越大;接收管,接收到的光越强,通过的电流就越大。

发射管把红外线发射出去,红外线经过反射平面反射回到接收管。

通过检测接收管的电流大小,就可以感知到反射平面的反射强度。

在白底平面上检测黑线的应用中,就是根据反射回来的光线在接收管中产生的电流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黑线。

测量回路电流大小的方法,就是在回路中,串联阻值已知的电阻,通过测量电阻上的电压,换算出实际电流的大小。

实际应用中,将发射管回路中的电流源换成电压源,通过改变回路串联电阻的大小,来调节回路电流的大小。

本实验中,该串联电阻应由一固定数值的电阻和一电位器组成,其中固定电阻的作用,一是通过它来测量出电流大小,二是防止当电位器调节到0时,有可能会导致电流过大而烧毁发射管。

对于接收管回路,可采用这种方法来达到既能测量回路电流大小,又可以调节接收管上电压大小的目的。

四、实验主要任务:1、根据实验原理所述知识及后面任务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个测试红外线传感器性能的电路。

2、若为传感器前端到反射平面(白纸)之间的距离大小,分别测量出当ddmm,10dmm,20和时的以下特性曲线。

(a) (b)测量(a)图特性时,必须确保流过发射管的电流不超过其极限值。

VImA,10ImA,20测量(b)图特性时,只测量当和的两条特性曲线。

红外传感器课程设计

红外传感器课程设计

红外传感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红外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主要性能指标;技能目标包括能够正确选用、安装和调试红外传感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红外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介绍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以及红外传感器的原理。

2.红外传感器的结构特点:介绍红外传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3.红外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讲解红外传感器的参数,如探测范围、灵敏度、分辨率等。

4.红外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介绍红外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遥控器、夜视仪等。

5.红外传感器的选用、安装和调试: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红外传感器,并介绍安装和调试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讲解红外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红外传感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价值。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红外传感器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红外传感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其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4.实验设备:准备红外传感器实验套件,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外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红外传感器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于TCRT5000红外传感器模块的设计报告.doc

基于TCRT5000红外传感器模块的设计报告.doc

电子创新设计模块制作设计报告名称:基于TCRT5000的循迹模块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班级:09应电(2)班设计者:林志坚指导老师:玉宁杨青勇2011年6月一、硬件设计及说明1、原理图设计如下:图一原理电路作用原理:采用5V供电,TCRT5000传感器采用高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光电晶体管组成。

红外光电二极管发出红外光,当红外光反射回来被高灵敏度光电晶体管接收,则光电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输出高电平信号;当红外光没有反射回来,则光电晶体管处于高阻抗状态,输出低电平信号;输出信号经施密特电路整形,稳定可靠,且还有LED指示电路指示输出的状态,输出高电平时LED亮,低电平时灭。

2、PCB设计如下:图二PCB线路设计思路:板的大小为:10mmX40mm。

采用的是插件元件,降低了焊接难度,板的宽度只有10mm,这样使得该模块灵巧,在应用过程中更灵活。

二、主要元件介绍:1、TCRT5000:TCRT5000传感器采用高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光电晶体管组成。

红外光电二极管不断地反射出红外线,当发射出的红外线没有被反射回来或反射回来但强度不够大时,光敏三级管一直处于关断状态,输出低电平;当发射出的红外线被反射回来时,光敏三级管处于关闭状态,输出高电平。

2、CD40106CD40106由六个斯密特触发器电路组成。

每个电路均为在两输入端具有斯密特触发器功能的反相器。

触发器在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的不同点开、关。

上升电压(V T+)和下降电压(V T-)之差定义为滞后电压。

三、测试过程:(1)外形尺寸:10mmX45mm;(2)工作电压:DC3V-5.5V;(3)检测距离:1mm-8mm适用,焦点距离为2.5mm;五、应用场合(1)电度表脉冲数据采样;(2)传真机碎纸机纸张检测;(3)障碍检测;(4)黑白线检测;六、注意事项:(1)使用时,光电传感器的前端面与被检测的工件或物体表面必须保持平行,这样光电传感器的转换效率最高;(2)光电传感器的前端面与反光板得距离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3)光电传感器长时间工作时红外接收管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应超过250uA; (4)焊接改装传感器时,光电传感器的引脚根部与焊接点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mm且焊接时间尽可能短,否则易损坏管芯或引起管芯性能的变化;七、总结经过这次模块的制作,我们学习了传感器和施密特触发器的知识及其相关应用,深入了解了TCRT5000红外传感器和CD40106的原理及应用,同时,在电路板的制作过程中,我们熟练了PCB的设计及制作电路板工艺。

红外探测设计报告

红外探测设计报告

一、综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家居安全方面,不得不时刻留意那些不速之客。

现在现在很多小区都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因而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安全程度,有效保证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由于红外线是不见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等领域中,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也以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1、基于红外技术报警器的种类目前国内使用的各类防盗、保安报警器基本都是以超声波、主动式红外发射/接收以及微波等技术为基础。

与被动式红外入侵报警器比较,主动式具有灵敏度高,探测距离远,对气候与气象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等优点,比较适合室外或某些特殊警戒使用。

但其不足之处是视场角小,警戒区狭窄,安装比较复杂,价格稍贵。

主动式红外入侵报警器也由探测器和监控器两部分组成。

将一台红外发射机和接收机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种简单的非可见光束入侵物探测器或报警系统DJ。

上述的主动和被动入侵报警器是利用一种传感或探测方式,即单探测技术进行报警的。

虽然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由于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震动、光强变化、电磁干扰、小动物活动等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的误报,漏报率会相当高,所以只有采用多种探测技术,才能较好的解决误报率高这一难题。

多技术复合入侵报警器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探测技术结合在一起,以“相与”的关系来触发报警装置,即只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探测器同时或相继在短暂时间内都探测到入侵日标时,才发出报警信号。

在双探测技术的报警器中,以热释电红外一微波双探测技术组合的误报率最低。

而这里所设计的被动式红外报警器则采用了美国的传感元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这种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并将其转变为电压信号,同时,它还能鉴别出运动的生物与其它非生物。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既可用于防盗报警装置,也可以用于自动控制、接近开关、遥测等领域。

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课程设计

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课程设计

目标及总体方案1使用的主要组件及特殊零件功能说明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概述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主要是由一种高热电系数的材料,如锆钛酸铅系陶瓷、钽酸锂、硫酸三甘钛等制成尺寸为2*1mm的探测元件。

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干扰。

由探测元件将探测并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微弱的电压信号,经装在探头内的场效应管放大后向外输出。

为了提高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以增大探测距离,一般在探测器的前方装设一个菲涅尔透镜,该透镜用透明塑料制成,将透镜的上、下两部分各分成若干等份,制成一种具有特殊光学系统的透镜,它和放大电路相配合,可将信号放大70分贝以上,这样就可以测出10~20米范围内人的行动。

原理菲涅尔透镜利用透镜的特殊光学原理,在探测器前方产生一个交替变化的“盲区”和“高灵敏区”,以提高它的探测接收灵敏度。

当有人从透镜前走过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不断地交替从“盲区”进入“高灵敏区”,这样就使接收到的红外信号以忽强忽弱的脉冲形式输入,从而增强其能量幅度。

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10--um,而探测元件的波长灵敏度在0.2~20--um范围内几乎稳定不变。

在传感器顶端开设了一个装有滤光镜片的窗口,这个滤光片可通过光的波长范围为7~10--um,正好适合于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而对其它波长的红外线由滤光片予以吸收,这样便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作探测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传感器。

工作原理与特性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北邮红外感应照明灯自动控制电路实验报告

北邮红外感应照明灯自动控制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电子测量与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型实验实验名称:红外感应照明灯自动控制电路实验学生(学号): XXXXXXXXXXXXXXXXXX 所属班级: XXXXXXXXXXXXXXXXXX 班内序号: XXXXXX所属学院: XXXXXXXXXXXXXX2018年4月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愈发频繁,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节能环保成为当今社会一大重要主题。

为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公共场所的走廊过道都尽量使用自动控制照明灯,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既能很好的节约能源,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实现控制的方法可以是声控,光控,红外感应,触摸或遥控等,根据使用的环境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

本题选用热释电红外感应控制。

关键词:热释红外感应;自动控制;光敏;延时。

目录引言--------------------------------------------------------------------------4 第一章实验设计要求1.1设计概述------------------------------------------------------------------ 4 1.2设计任务要求-------------------------------------------------------------- 4 第二章电路设计2.1系统组成框图-------------------------------------------------------------- 4 2.2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5 2.3模块电路设计思路2.3.1 第一级放大电路设计--------------------------------------------------52.3.2 第二级放大电路设计--------------------------------------------------62.3.3 电压比较器模块设计--------------------------------------------------72.3.4 555定时器模块设计------------------------------------------------- 8第三章电路仿真3.1 前2级放大电路仿真-------------------------------------------------------10 3.2 电压比较模块仿真---------------------------------------------------------11 3.3 电路整体仿真-------------------------------------------------------------11 第四章电路搭建与调试4.1 组合调试中的故障与问题分析-----------------------------------------------12 4.2系统最终演示效果和所实现的功能------------------------------------------- 12 第五章实验总结与结论5.1&5.2 实验总结(搭建与调测)------------------------------------------------ 15 5.3 实验结论-----------------------------------------------------------------15 5.4 心得体会 ----------------------------------------------------------------15 第六章实验元件和仪器资料6.1 实验元件6.1.1 热释红外传感器PIR ------------------------------------------------ 156.1.2 集成运放芯片LM358 ------------------------------------------------ 166.1.3 光敏电阻 ----------------------------------------------------------176.1.4 NE555定时器 -------------------------------------------------------19 6.2 实验仪器 ----------------------------------------------------------------19 第七章参考书籍及资料 -------------------------------------------------------19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当今社会重要主题之一。

热释电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热释电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11780113实习报告(生产实习)起止日期:2014 年 6 月16 日至2014 年7 月11 日学生姓名罗燊杰班级11电信科1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7 月11 日天津城建大学生产实习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2学期设计题目:热释电传感器报警系统设计完成期限:自2014 年 6 月23 日至2014 年7 月 3 日共 2 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一.实习的目的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系统设计和编程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通过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了解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开发打下基础。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1.认真认识设计的意义,掌握设计工作程序,学会使用工具书和技术参考资料,并培养科学的设计思想和良好的设计作风。

2.提高模型建立和设计能力,学会应用相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的方法。

3.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应用训练。

4.设计的说明书要求简洁、通顺,电路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三.实习主要内容a) 设计实现功能STC12C5A60S2(引脚排序及基本功能同AT89S51)作为主控芯片,设计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HC-SR501作为信息采集器的报警通信系统,系统要求:每次有人经过传感器,则单片机向上位机发出报警信息,驱动上位机发出蜂鸣报警及继电器动作。

b) 原理图设计1.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

2.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

3.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外扩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

c) 程序调计1.根据要求,将总体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红外感应灯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红外感应灯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传感器课程设计红外感应灯院系:自动化班级: 2班姓名:学号: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 二,概述∙∙∙∙∙∙∙∙∙∙∙∙∙∙∙∙∙∙∙∙∙∙∙∙∙∙∙∙∙∙∙∙∙∙∙∙∙∙∙∙∙∙∙∙∙∙∙∙∙∙∙∙∙∙∙∙∙∙∙∙∙∙∙∙∙∙∙∙∙∙∙∙∙∙∙∙∙∙∙∙∙∙∙∙∙∙∙∙∙∙∙∙∙∙∙∙∙∙∙∙∙∙∙∙∙∙∙∙∙∙∙∙∙∙∙∙∙∙∙∙∙∙∙∙∙∙∙∙∙∙∙∙∙∙2三,正文∙∙∙∙∙∙∙∙∙∙∙∙∙∙∙∙∙∙∙∙∙∙∙∙∙∙∙∙∙∙∙∙∙∙∙∙∙∙∙∙∙∙∙∙∙∙∙∙∙∙∙∙∙∙∙∙∙∙∙∙∙∙∙∙∙∙∙∙∙∙∙∙∙∙∙∙∙∙∙∙∙∙∙∙∙∙∙∙∙∙∙∙∙∙∙∙∙∙∙∙∙∙∙∙∙∙∙∙∙∙∙∙∙∙∙∙∙∙∙∙∙∙∙∙∙∙∙∙∙∙∙∙∙∙2(1),课程设计的题目∙∙∙∙∙∙∙∙∙∙∙∙∙∙∙∙∙∙∙∙∙∙∙∙∙∙∙∙∙∙∙∙∙∙∙∙∙∙∙∙∙∙∙∙∙∙∙∙∙∙∙∙∙∙∙∙∙∙∙∙∙∙∙∙∙∙∙∙∙∙∙∙∙∙∙∙∙∙∙∙∙∙∙∙∙∙∙∙∙∙∙∙∙∙∙∙∙∙∙2 (2),电路原理图∙∙∙∙∙∙∙∙∙∙∙∙∙∙∙∙∙∙∙∙∙∙∙∙∙∙∙∙∙∙∙∙∙∙∙∙∙∙∙∙∙∙∙∙∙∙∙∙∙∙∙∙∙∙∙∙∙∙∙∙∙∙∙∙∙∙∙∙∙∙∙∙∙∙∙∙∙∙∙∙∙∙∙∙∙∙∙∙∙∙∙∙∙∙∙∙∙∙∙∙∙∙∙∙∙∙∙3 (3),电路原理说明∙∙∙∙∙∙∙∙∙∙∙∙∙∙∙∙∙∙∙∙∙∙∙∙∙∙∙∙∙∙∙∙∙∙∙∙∙∙∙∙∙∙∙∙∙∙∙∙∙∙∙∙∙∙∙∙∙∙∙∙∙∙∙∙∙∙∙∙∙∙∙∙∙∙∙∙∙∙∙∙∙∙∙∙∙∙∙∙∙∙∙∙∙∙∙∙∙∙∙∙∙∙∙3 (4),电路组成说明∙∙∙∙∙∙∙∙∙∙∙∙∙∙∙∙∙∙∙∙∙∙∙∙∙∙∙∙∙∙∙∙∙∙∙∙∙∙∙∙∙∙∙∙∙∙∙∙∙∙∙∙∙∙∙∙∙∙∙∙∙∙∙∙∙∙∙∙∙∙∙∙∙∙∙∙∙∙∙∙∙∙∙∙∙∙∙∙∙∙∙∙∙∙∙∙∙∙∙∙∙∙∙3 (5),制作加工的元器件∙∙∙∙∙∙∙∙∙∙∙∙∙∙∙∙∙∙∙∙∙∙∙∙∙∙∙∙∙∙∙∙∙∙∙∙∙∙∙∙∙∙∙∙∙∙∙∙∙∙∙∙∙∙∙∙∙∙∙∙∙∙∙∙∙∙∙∙∙∙∙∙∙∙∙∙∙∙∙∙∙∙∙∙∙∙∙∙∙∙∙∙∙∙∙4 (6),调整与测试∙∙∙∙∙∙∙∙∙∙∙∙∙∙∙∙∙∙∙∙∙∙∙∙∙∙∙∙∙∙∙∙∙∙∙∙∙∙∙∙∙∙∙∙∙∙∙∙∙∙∙∙∙∙∙∙∙∙∙∙∙∙∙∙∙∙∙∙∙∙∙∙∙∙∙∙∙∙∙∙∙∙∙∙∙∙∙∙∙∙∙∙∙∙∙∙∙∙∙∙∙∙∙∙∙∙∙4 (7),实物图∙∙∙∙∙∙∙∙∙∙∙∙∙∙∙∙∙∙∙∙∙∙∙∙∙∙∙∙∙∙∙∙∙∙∙∙∙∙∙∙∙∙∙∙∙∙∙∙∙∙∙∙∙∙∙∙∙∙∙∙∙∙∙∙∙∙∙∙∙∙∙∙∙∙∙∙∙∙∙∙∙∙∙∙∙∙∙∙∙∙∙∙∙∙∙∙∙∙∙∙∙∙∙∙∙∙∙∙∙∙∙∙∙∙∙5 四,心得体会和总结∙∙∙∙∙∙∙∙∙∙∙∙∙∙∙∙∙∙∙∙∙∙∙∙∙∙∙∙∙∙∙∙∙∙∙∙∙∙∙∙∙∙∙∙∙∙∙∙∙∙∙∙∙∙∙∙∙∙∙∙∙∙∙∙∙∙∙∙∙∙∙∙∙∙∙∙∙∙∙∙∙∙∙∙∙∙∙∙∙∙∙∙∙∙∙∙∙∙∙∙∙∙∙∙∙∙∙∙∙∙∙∙∙5一、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以巩固、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传感器实验报告总结

传感器实验报告总结

传感器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掌握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的测量方法、数据获取和处理技巧。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了解传感器基本概念和原理2. 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实现测量环境和测量物理量的匹配3.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探究4. 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三、实验器材1.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强传感器以及红外线传感器等2. 信号处理器:单片机或微处理器3. 其他器材:数据采集卡、计算机、实验电路板、线缆等四、实验步骤1. 建立传感器测量系统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将其连接在实验电路板上,并与计算机通过数据采集卡连接,建立传感器测量系统。

2. 测量环境和测量物理量的匹配根据所选传感器的特性和测量要求,设计合理的测量环境并选择适当的测量物理量进行实验。

3. 实验方案的实施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实验数据中发现和提取规律,进一步探索应用场景和改进方法。

五、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以下是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传感器读取数据有误解决方法:首先检查传感器能否正常工作,确保连接线路正确,考虑是否需要校准传感器或更换传感器。

2. 数据采集不全或丢失解决方法:检查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连接是否正常,考虑更换数据采集卡,自行编写数据采集程序等。

3. 实验结果不符合实际解决方法:可进一步调整测量环境和测量方法,考虑传感器灵敏度等因素,检查数据采集是否存在误差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掌握了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了应用场景和改进方法。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将能够更准确地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并进行相关测量工作,为科研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热释电红外感应控制照明灯开关课程设计报告

热释电红外感应控制照明灯开关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热释电红外感应控制照明灯开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时间:2013.10.21至2013.10.24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节能的越来越关注。

设计简单实用节能的照明灯开关电路就尤为重要,本课程设计采用常用的555电路,光敏电阻,热释电传感器,三极管和继电器组成。

能实现在晚上的时候,当人在开关一定范围内灯才会打开并且能延时一段时间的功能。

关键词:555电路;光敏电阻;热释电传感器;三极管;继电器。

目录1.设计任务与要求 (3)2.方案设计与原理 (4)3.单元电路设计与元器件介绍 (5)4.总原理图及元器件参数 (8)5.安装与调试 (9)6.实训总结 (10)7.教师评语 (11)1.设计任务与要求(1)设计目的通过设计与制作,将光敏电阻,,三极管,继电器及NE555芯片等知识点有机地,系统地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制作,安装,焊接,调试电子产品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2)设计要求从节约用电的角度出发,照明灯在晚上有人的时候,照明灯自动打开,延时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

要求采用所给元器件设计一个简单,易于操作且节约材料的电路图,并在万能板上手工焊出该电路。

2.方案设计与原理(1)方案设计框图(2)方案原理本方案通过光敏电阻的电阻变化来控制三极管的通断,从而控制NE555的电源通断。

通过电阻,电解电容和NE555实现延时功能。

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来触发NE555。

通过继电器来实现低电压控制高电压,实现照明灯的亮灭。

光控,红外控电路 NE555 延时电路 继电器 灯3.单元电路设计与元器件介绍1.光控电路图中的光敏电阻在晚上的时候电阻变大,分得的电压变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小,三极管不导通,从而使NE555芯片4脚直接接电源,而当白天的时候则相反,三极管导通,4脚电压拉低。

红外测温仪毕业设计总结

红外测温仪毕业设计总结

红外测温仪毕业设计总结毕业设计总结由于医学发展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下,一般的温度计己经满足不了快速而又准确的测温要求,例如车站和机场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地方进行人体温度测量。

虽然现在国外这种测温的技术都比较成熟,但是国内这方面的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

因此,为了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有效地进行特殊环境下的温度测量,从而有力地控制和预防诸如甲流、非典之类型的特殊疾病的传播,急需设计一种测温速度快,准确率高的测温仪。

为了消除传统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主要缺点――须要测量者与被测目标近距离碰触和测量不方便,在迁就仪器测量高精度前提下,以崇尚最高成本为原则,研制了为接触式态是电红外测温仪,同时实现了对物体表面温度快速精确的测量。

红外测温仪的设计主要为适应环境人体体温快速并无碰触测量的须要。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而人体的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是鉴别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对这些生理指标的监控与测量则可以更好的体现人体自身的健康状况,所以他们在医疗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次设计主要紧紧围绕体温这一生理指标进行,以at89s52单片机为掌控核心对温度展开实时收集,开发设计红外测温仪的全过程,根据红外线测温仪的原理,通过关键器件的挑选以及温度补偿的自动调节去提升红外线测温仪的精确度,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人体体温测试仪,用作人体体温的快速测量。

毕业设计总结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单片机和传感器顺利完成人体体温的非接触式测量。

该系统主要应用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介绍自身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整个系统的设计简约,精确,快速,便利。

设计的核心部分采用at89s52芯片和pm611红外温度传感器。

另外,软件程序的设计包含数据采集程序,a/d切换程序,表明程序等。

红外检测是一种在线监测(不停电)式高科技检测技术,它集光电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于一身,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红外辐射),将其热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从而准确判断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具有准确、实时、快速等优点。

《第11课 使用红外线传感器》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六年级下册

《第11课 使用红外线传感器》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六年级下册

《使用红外线传感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红外线传感器的使用方法;2. 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红外线传感器的简单应用;3. 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设计红外线小车要求:(1)小组合作,利用所学的红外线传感器知识,设计一款能够感知前方障碍物并自动转弯的小车;(2)小车应具有基本控制功能,如前进、后退、停止等;(3)使用电子积木搭建小车,并连接红外线传感器。

2. 任务二:制作红外线报警器要求:(1)利用红外线传感器设计一款简单的报警器,能够感知到前方障碍物并发出声音提示;(2)使用纸盒、纸筒、纸片等材料制作报警器的外壳;(3)使用胶水、剪刀等工具完成制作,并连接红外线传感器。

三、作业要求1. 任务一和任务二均为小组合作项目,每组人数不超过4人;2. 作业时间为2小时,完成后需提交小组的作业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小车或报警器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3. 作业报告需用A4纸打印,字迹清晰,不得涂改,交由老师批改;4. 鼓励创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小车或报警器进行改进。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报告的完成情况、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给出综合成绩;3. 评价结果:根据综合成绩,将作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共同提高学习效果;2.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老师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红外线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的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红外线传感器的基本理解,掌握其在编程中的应用。

(整理)红外线设计报告 sun ren

(整理)红外线设计报告  sun ren

1绪论本设计报告主要介绍了基于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相关知识,利用HS38(HS0038)为红外接收集成模块,PT2262IR芯片,PT2262IR芯片设计制作简易红外遥控系统的报告。

本设计包含了设计的前期工作介绍准备工作:查找资料,收集红外线技术的简介和相关技术的应用;然后对本设计要用的相关器件及相关芯片的介绍和使用方法,适当的说明一些元件的功能和应用领域和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对其管脚进行说明,对元器件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以备实验的时候使用方便;各个子模块的设计:通过分析实验要求和实验的初始条件明白电路应该由发送和接受两个模块组成,于是设计发送模块和接受模块;整体方案的设计:把实验的各个子模块连接在一起并对部分设计进行优化和修改得到总体的设计方案,设计制作调试的过程:先在寝室用面包板连接好电路,并且注意电路的排放位子以保证电路的工艺精美,连好电路后去实验室调试其性能;最后是本次制作总体设计成果的验收,本次设计进行总体的分析和总结。

在通常使用中,我们一般采用8位地址码和4位数据码,这时编码电路PT2262和解码PT2272的第1~8脚为地址设定脚,有三种状态可供选择:悬空、接正电源、接地三种状态,3的8次方为6561,所以地址编码不重复度为6561组,只有发射端PT2262和接收端PT2272的地址编码完全相同,才能配对使用,遥控模块的生产厂家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出厂时遥控模块的PT2262和PT2272的八位地址编码端全部悬空,这样用户可以很方便选择各种编码状态,用户如果想改变地址编码,只要将PT2262和PT2272的1~8脚设置相同即可,例如将发射机的PT2262的第1脚接地第5脚接正电源,其它引脚悬空,那么接收机的PT2272只要也第1脚接地第5脚接正电源,其它引脚悬空就能实现配对接收。

当两者地址编码完全一致时,接收机对应的D1~D4端输出约4V互锁高电平控制信号,同时VT端也输出解码有效高电平信号。

红外感应器(总结)

红外感应器(总结)

1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原理,菲涅尔透镜(介绍红外很全面)以及应用。

2应用红外线技术在测速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产品已运用红外线技术能够实现车辆测速、探测等研究。

红外线应用速度测量领域时,最难克服的是受强太阳光等多种含有红外线的光源干扰。

外界光源的干扰成为红外线应用于野外的瓶颈。

针对此问题,这里提出一种红外线测速传感器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能够为多点测量即时速度和阶段加速度提供技术支持,可应用于公路测速和生产线下料的速度称量等工业生产中需要测量速度的环节[1] 。

红外线对射管的驱动分为电平型和脉冲型两种驱动方式。

由红外线对射管阵列组成分离型光电传感器。

该传感器的创新点在于能够抵抗外界的强光干扰。

太阳光中含有对红外线接收管产生干扰的红外线,该光线能够将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导通,使系统产生误判,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本传感器的优点在于能够设置多点采集,对射管阵列的间距和阵列数量可根据需求选取。

红外技术已经众所周知,这项技术在现代科技、国防科技和工农业科技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传感系统是用红外线为介质的测量系统,按照功能能够分成五类:(1)辐射计,用于辐射和光谱测量;(2)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和跟踪红外目标,确定其空间位置并对它的运动进行跟踪;(3)热成像系统,可产生整个目标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4)红外测距和通信系统;(5)混合系统,是指以上各类系统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红外传感器发展前景咨询公司INTECHNOCONSULTING的传感器市场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

调查显示,东欧、亚太区和加拿大成为传感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而美国、德国、日本依旧是传感器市场分布最大的地区。

就世界范围而言,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依旧是汽车市场,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看好通讯市场前景。

一些传感器市场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已表现出成熟市场的特征。

北邮红外感应照明灯自动控制电路实验报告

北邮红外感应照明灯自动控制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电子测量与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型实验实验名称:红外感应照明灯自动控制电路实验学生(学号):XXXXXXXXXXXXXXXXXX 所属班级:XXXXXXXXXXXXXXXXXX 班序号:XXXXXX所属学院:XXXXXXXXXXXXXX2018年4月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愈发频繁,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节能环保成为当今社会一大重要主题。

为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公共场所的走廊过道都尽量使用自动控制照明灯,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既能很好的节约能源,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实现控制的方法可以是声控,光控,红外感应,触摸或遥控等,根据使用的环境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

本题选用热释电红外感应控制。

关键词:热释红外感应;自动控制;光敏;延时。

目录引言--------------------------------------------------------------------------4 第一章实验设计要求1.1设计概述------------------------------------------------------------------ 4 1.2设计任务要求-------------------------------------------------------------- 4 第二章电路设计2.1系统组成框图-------------------------------------------------------------- 4 2.2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5 2.3模块电路设计思路2.3.1 第一级放大电路设计--------------------------------------------------52.3.2 第二级放大电路设计--------------------------------------------------62.3.3 电压比较器模块设计--------------------------------------------------72.3.4 555定时器模块设计------------------------------------------------- 8第三章电路仿真3.1 前2级放大电路仿真-------------------------------------------------------10 3.2 电压比较模块仿真---------------------------------------------------------11 3.3 电路整体仿真-------------------------------------------------------------11 第四章电路搭建与调试4.1 组合调试中的故障与问题分析-----------------------------------------------12 4.2系统最终演示效果和所实现的功能------------------------------------------- 12 第五章实验总结与结论5.1&5.2 实验总结(搭建与调测)------------------------------------------------ 15 5.3 实验结论-----------------------------------------------------------------15 5.4 心得体会----------------------------------------------------------------15 第六章实验元件和仪器资料6.1 实验元件6.1.1 热释红外传感器PIR ------------------------------------------------ 156.1.2 集成运放芯片LM358 ------------------------------------------------ 166.1.3 光敏电阻----------------------------------------------------------176.1.4 NE555定时器-------------------------------------------------------19 6.2 实验仪器----------------------------------------------------------------19第七章参考书籍及资料-------------------------------------------------------19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当今社会重要主题之一。

红外温度监测系统设计报告

红外温度监测系统设计报告

红外温度监测系统设计报告一、引言红外温度监测系统是一种使用红外传感器来实时检测物体表面温度的系统。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安防等领域,具有非接触、实时、高精度等优势。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温度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二、系统设计方案1. 功能需求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实时获取物体表面的温度数据- 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显示设备- 在显示设备上实时显示监测结果- 发出警报以提醒异常温度值的出现2. 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包括红外传感器、显示设备和控制器。

- 红外传感器:用于感知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将红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 显示设备:通常为液晶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温度数据和报警信息。

- 控制器:负责数据的处理和控制,包括温度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及警报的触发和控制。

3. 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包括数据处理和警报触发。

- 数据处理:控制器通过红外传感器采集物体表面的温度数据,然后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传输至显示设备。

显示设备上的软件负责解析并显示温度数据。

- 警报触发:控制器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触发警报并通过通信接口将警报信息传输至显示设备。

4. 系统结构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结构图](system_structure.png)三、系统实施系统实施的步骤如下:1. 硬件组装:将红外传感器、显示设备和控制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和连接。

2. 软件开发:编写控制器和显示设备上的软件代码,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显示功能,以及警报触发逻辑。

3. 系统调试:测试硬件和软件功能是否正常,校准红外传感器的测温精度,并调整阈值和警报逻辑。

4. 系统部署:将系统安装在需要进行温度监测的场所,并进行测试运行。

5. 系统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硬件设备,更新软件版本以修复和优化功能。

四、系统性能系统性能指标如下:- 测温精度:本设计要求红外传感器的测温精度达到±0.5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实现: 系统任务常量定义 #define N_TASKS 5 /* 定义任务数量为 5 个*/ #define TASK_STK_SIZE 512 /* 堆栈大小定义(字)*/ 任务堆栈及变量定义 OS_STK TaskStk[N_TASKS][TASK_STK_SIZE]; /* 任务堆栈*/ OS_STK SysTaskStk[TASK_STK_SIZE]; int num=0; int a=0; int time1; 任务划分函数: void sdTask(void *pdata); /*系统任务函数*/ void hotTask(void *pdata); /*主任务*/ 创建任务: OSTaskCreate(hotTask, (void *)0, &SysTaskStk[TASK_STK_SIZE - 1], 8); OSTaskCreate(sdTask, (void *)0, &TaskStk[N_TASKS][TASK_STK_SIZE - 1],10);
OSTaskCreate(hotTask, (void *)0, &SysTaskStk[TASK_STK_SIZE - 1], 8); OSTaskCreate(sdTask, (void *)0, &TaskStk[N_TASKS][TASK_STK_SIZE - 1],10); OSStart(); } //************************热式红外感应任务******************************// void hotTask(void *pdata) { char time[]={0}; for (;;) { OSSemPend(hotvalue,timeout,err); if(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A,GPIO_Pin_1)) //热式红外传感器 { GPIO_ResetBits(GPIOC, GPIO_Pin_4); //有人 if(a==0) { a=1; Time_Display(); sprintf(time,"%02d%02d%02d",timer.hour,timer.min,timer.sec); time1=atoi(time); OutPutFile(); /*遍历 SD 输出所用文件名并打印出文本文件内容*/ OSSemPost(hotvalue); OSTimeDly(200); } } else { a=0; GPIO_SetBits(GPIOC, GPIO_Pin_4); //无人 } } } //************************SD 卡记录任务*****************************// void sdTask(void *pdata) { for(;;) { OSSemPend(hotvalue,timeout,err); OutPutFile(void); OSSemPost(hotvalue); OSTimeDly(200); } } /*********************** 有关 RTC 的配置************************************/
void RTC_Configuration(void) { /* Enable PWR and BKP clocks */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PWR | RCC_APB1Periph_BKP, ENABLE); /* Allow access to BKP Domain */ PWR_BackupAccessCmd(ENABLE); /* Reset Backup Domain */ BKP_DeInit(); /* Enable LSE */ RCC_LSEConfig(RCC_LSE_ON); //RCC_LSICmd(ENABLE); /* Wait till LSE is ready */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LSERDY) == RESET)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LSIRDY) == RESET) {} /* Select LSE as RTC Clock Source */ RCC_RTCCLKConfig(RCC_RTCCLKSource_LSE); //RCC_RTCCLKConfig(RCC_RTCCLKSource_LSI); /* Enable RTC Clock */ RCC_RTCCLKCmd(ENABLE); /* Wait for RTC registers synchronization */ RTC_WaitForSynchro(); /* Wait until last write operation on RTC registers has finished */ RTC_WaitForLastTask(); /* Enable the RTC Second */ RTC_ITConfig(RTC_IT_SEC, ENABLE); /* Wait until last write operation on RTC registers has finished */ RTC_WaitForLastTask(); /* Set RTC prescaler: set RTC period to 1sec */ RTC_SetPrescaler(32767); /* RTC period = RTCCLK/RTC_PR = (32.768 KHz)/(32767+1) */ /* Wait until last write operation on RTC registers has finished */ RTC_WaitForLastTask(); } u32 Time_Regulate(u16 syear,u8 smon,u8 sday,u8 hour,u8 min,u8 sec)/////设置初始时间
主要是由一种高热电系数的材料,如锆钛酸铅系陶瓷、钽酸锂、硫酸三 甘钛等制成尺寸为 2*1mm 的探测元件。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 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 生的干扰。由探测元件将探测并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微弱的电压信号, 经装在探头内的场效应管放大后向外输出。为了提高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 以增大探测距离,一般在探测器的前方装设一个菲涅尔透镜,该透镜用透 明塑料制成,将透镜的上、下两部分各分成若干等份,制成一种具有特殊 光学系统的透镜,它和放大电路相配合,可将信号放大 70 分贝以上,这样 就可以测出 10~20 米范围内人的行动。
基于 ucos-II 的热式红外路记系统
系统简介:现在许多重要场合都需要监控以及记录很多数据,比如人流量。基于 这种需求,我们小组利用 CotexM3 设计了一种类似“暗箱”的人流量记录系统。 整个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热式红外传感器感知“有人”或“无人” 状 况;另一部分是 SD 卡的写操作。这样两部分协同工作,可以把每个路人的经过 时间写入 SD 卡,通过分析这种数据就可以知道一个场合一天内的人流量以及人 员达到的时间。 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计的监控报警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热式红外传感器: PIR 管教分布图如下:
{ u16 t; u32 seccount=0; if(syear<2000||syear>2136)return 1; for(t=2000;t<syear;t++)//////所有年份秒相加 定义 1970 为基准时间 { if(Is_Leap_year(t))seccount+=31622400;//////闰年的秒钟数 else seccount+=31536000; } smon-=1; for(t=0;t<smon;t++)/////////月份秒钟数相加 { seccount+=(u32)mon_table[t]*86400; if(Is_Leap_year(syear)&&t==1)seccount+=86400;/////闰年 2 月份增加一天的秒钟数 } seccount+=(u32)(sday-1)*86400;///////日期秒数相加 seccount+=(u32)hour*3600;////////小时秒相加 seccount+=(u32)min*60;///////分钟秒相加 seccount+=sec;////////最后的秒相加 RCC->APB1ENR|=1<<28;//////使能电源时钟 RCC->APB1ENR|=1<<27;//////使能备份区时钟 PWR->CR|=1<<8;//////取消备份区写保护 RTC->CRL|=1<<4;//////允许配置 while ((RTC->CRL & RTC_FLAG_RTOFF) == (unsigned int)RESET); RTC->CNTL=seccount&0xffff; RTC->CNTH=seccount>>16; RTC->CRL&=~(1<&p;(1<<5)));//////等待 RTC 寄存器操作完成 return 0; } void Time_Display(void) { static u16 daycnt=0; u32 timecount=0; u32 temp=0; u16 temp1=0; timecount=RTC->CNTH; timecount<<=16; timecount+=RTC->CNTL; temp=timecount/86400; if(daycnt!=temp) /////将计数器里的时间化为公历时间并显示
任务通信: hotvalue = OSSemCreate(1); OSSemPend(hotvalue,timeout,err); OSSemPost(hotvalue); //*********************RTC*********************// 有关 RTC 变量定义: const u8 mon_table[12]={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月份日期表 typedef struct///////时间结构体 { u8 hour; u8 min; u8 sec; u16 w_year; u8 w_month; u8 w_date; u8 week; }tm; tm timer; /****************************************************************************** * * 函数名 : main * 描述 : Main 函数 * 输入参数 : None * 输出 : None * 返回值 : None ******************************************************************************* / void main(void) { #ifdef DEBUG debug(); #endif INT8U i,hotvalue; uHAL_Init(); SD_Set(); /*SD 卡设置*/ if (BKP_ReadBackupRegister(BKP_DR1) != 0xA5A3) { RTC_Configuration(); Time_Regulate(2012,5,28,15,14,50); BKP_WriteBackupRegister(BKP_DR1, 0xA5A3); } OSInit(); hotvalue = OSSemCreate(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