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9便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讲稿脾胃第九节便秘

中医内科学讲稿脾胃第九节便秘

中医内科学讲稿脾胃第九节便秘便秘【概述】一、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

二、沿革:(一)《内经》有“大便难”、“后不利”的描述(二)《伤寒论》称之为“阳结”、“阴结”、“脾约”阳结——因胃肠实热燥火所致的便秘;阴结——指胃肠阴寒固结或精血亏耗,大肠干燥所致的便秘;脾约——指脾阴不足,胃热过盛,胃强脾弱,脾之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液枯燥所致大便燥结,便秘不下的病证。

(三)《类证活人书》提出“大便秘”的病名(四)《济生方》有“五秘”之分风秘——由于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便秘;气秘——指便秘由气机郁滞或气虚所致者;热秘——由热结大肠所致的大便秘结;寒秘——因脾肾阳虚,阴寒凝结,温运无力,腑气不通所致的便秘,又称“冷秘”;湿秘——湿浊阻于胃肠而致的大便秘结。

(五)晚清多以虚实为纲。

三、讨论范围本篇所论便秘,是以便秘为主要症状。

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一、病因:二、病机(一)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常。

《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为传导之官,主大便之形成与排出,故便秘总因其传导失常所致。

(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热结——肠胃积热,灼伤津液,大便燥结难行;实证气滞——肝脾气机郁滞,腑气失于通降;寒凝——阴寒凝滞,大便固结不行;虚者——为气(阳),血(阴)亏虚。

(三)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有关:便秘病因病机示意如下:【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一). 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二).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眩心悸等症。

中医便秘课件PPT课件

中医便秘课件PPT课件
便秘
一· 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导致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伴随症状: 可伴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
肛裂、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 头晕心悸等症。
《金匮要略》:
“脾约”、 “阴结”、“阳结”。
阳结——因胃肠实热燥火所致的便秘; 阴结——指胃肠阴寒固结所致的便秘; 脾约——指脾阴不足,胃热过盛,胃强脾弱,脾之
舌脉: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
治法:
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
21
方药:
六磨汤
木香、乌药、沉香 解郁调气
大黄、槟榔、枳实。
破气行滞
顺气行滞
.
22
(二)虚秘 1.气虚
主证:有便意,努挣乏力,难以排出。 兼次症:乏力、汗出、气短、面色无华、懒言。 舌象:质淡胖、齿痕,苔薄白。
脉象:细弱。
治法:
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大肠气机郁滞
病因病机
3.阴亏血少 素体阴虚,津亏血少 病后产后,阴血虚少 失血夺汗,伤津亡血 辛香燥热,损耗阴血 房室劳倦,阴津亏损
阴虚干涩 血虚不荣
病因病机
4.阳虚寒凝
饮食劳倦 素体虚弱 年老体弱 苦寒攻伐
阳气虚-失于温煦 传导无力
综上所述:
病因:热、寒、实、虚。
➢胃肠积热--热秘 ➢气机阻滞--气秘 ➢阴寒积滞--冷秘 ➢气血阴阳不足--虚秘
3、适当多饮水 保持充足的饮水量有利于排便。
4、适当运动 运动可促进肠道血液供应,有利于排便。
5、调整心理状态 功能性便秘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 紧张、强迫观念等心理障碍,要开导患者放松精神,有 利于排便。

中医内科学便秘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便秘ppt课件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 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大便秘结。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气 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甚则致阴阳俱虚。阴虚则肠 道失荣而更行干枯,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阳亏则肠道失于温煦, 阴寒内结,导致便下无力,大便艰涩。
学习要点:
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 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 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 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 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11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直肠及肛门 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引起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 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2
便秘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及感受 外邪。病机主要是大肠传导失司。
13
(一)病因
1.饮食不节饮酒过多,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 。或恣食生冷,致阴寒凝滞,胃肠传导失司,造成便秘。
《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与脾胃受 寒、肠中有热等有关。如《素问·厥论》日:“太阴之厥,则 腹满腹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日:“热气留于小肠 ,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汉代张仲景则称便秘为“脾约”、“闭”、“阴结”、“阳 结”,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在治疗方面,张仲景 提出了便秘有寒、热、虚、实不同病机,创制了苦寒泻下的 承气汤、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理 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内服以及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治通便 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

中医内科学便秘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便秘 ppt课件
第三章 脾胃肠病证
便秘
2020/12/123
中医内科学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阴虚和阳虚的不同。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 干燥坚硬,伴有肛门灼热,苔黄厚 ➢ 素体阳虚,腹痛拘急,排便艰难,舌苔白腻,无肛门灼热 ➢ 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畅,伴肠鸣矢气 ➢ 粪质不干,便下无力,或欲便不出,舌淡少苔 ➢ 大便干,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口唇色淡,舌淡
苔白
➢ 粪便干燥,排出艰难,舌红少津无苔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123
中医内科学课件
5
一·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导致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大肠
二、源 流
1.《内经》:“后不利”、“大便难” , 病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 脏腑:脾、胃、肠
麻子仁丸治脾约,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邪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
2.气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 兼次症 :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
肠鸣矢气,便后不畅 舌脉: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药:六磨汤
四磨沉乌槟人参,五磨去参木枳实 五磨大黄六成方,顺气导滞效更彰
3.冷秘
病因病机
阴虚干涩 血虚不荣
5.气虚阳衰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01
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详细介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02
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阐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03
脏腑经络理论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
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的辨证论治。
气血津液理论
气的概念、生成与功能
血的概念、生成与功能
阐述人体之气的概念、生成来源及生理功能。
辨别患者语声、呼吸、咳嗽等声音变化
02
嗅气味
分辨患者口、鼻、体等气味异常
问诊
01 询问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基本情况 02 了解患者饮食、睡眠、二便等生活状况 02 掌握患者情绪、精神、体力等心理社会因素
切诊
脉诊
通过切按患者脉搏,了解脉象变化,判断病情吉 凶和预后
按诊
通过触摸患者胸腹、四肢等部位,了解局部冷热、 软硬、压痛等异常变化
04
中医内科学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中药汤剂
根据病情和体质,选用适当的中药组方,加水煎 煮后服用,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02 中成药
将中药加工成丸、散、膏、丹等剂型,方便携带 和服用,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03 中药注射剂
将中药提取物制成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等途径 给药,用于急重症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咳嗽
风寒袭肺
风燥伤肺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 常伴有鼻塞,流清涕等表证。舌苔薄 白,脉浮或浮紧。治以疏风散寒,宣 肺止咳。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舌红 少苔或无苔。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 咳。
风热犯肺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 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 出。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以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中医内科学课件-便秘

中医内科学课件-便秘

(二)论治要点
中医内科学
便秘的治疗以通下为法,但并非单纯用泻下药,而需审证求因,辨 证论治。实秘以祛邪为主,当以清热、顺气、温散之法,辅以润肠 通下之品;虚证以扶正为先,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 酌用润肠通便之药;虚实错杂者,应分清主次,攻补兼施。
(三)分证论治
1.实秘
(1)热秘
中医内科学
(3)冷秘
中医内科学
证候: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 苔白腻,脉弦紧。
病机:阴寒内结,传导失常。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方药:大黄附子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
本方温中散寒,通便导滞。便秘腹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行气 导滞;腹痛拘急,手足不温,加干姜、小茴香温中散寒。
2.虚秘
便

【学习目标】
1.掌握便秘的概念、诊断与病证鉴别、 辨证论治。
2.熟悉便秘的病因病机、预防调护。 3.了解便秘的中医适宜技术、转归预
后。
便秘是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 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干燥坚硬,或大 便虽软,但排便艰涩不畅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便秘病名在《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脾约” 之称。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分为寒、热、虚、实 四个方面。金元时期,张洁古首论实秘、虚秘之别, 主张“实秘责物,虚秘责气”。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中医内科学
便秘辨证当分清虚实。实证有热秘、气秘之分;虚证有气虚、血虚、 阳虚、阴虚之别。热秘以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口臭唇疮、尿赤、 苔黄燥为特点;气秘以欲便不得、胸胁痞满、暧气腹胀、脉弦为特 点;气虚便秘以排便困难、大便并不干硬、神疲气怯、面色魄白为 特点;血虚便秘以便干、面色无华、头眩心悸为特点;阳虚便秘以 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眺白、喜热恶凉、四肢不温为特点;阴 虚便秘以大便干结如羊屎、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 少苔为特征。

【实用资料】中医内科学-便秘PPT

【实用资料】中医内科学-便秘PPT
4、此外,可根据临床估计器质性病变部位的高低, 选用直肠镜、乙状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进行检查。
5、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本病 中老年多发。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便秘的辨证当分清虚实,实者包括热秘、气 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 不同。
联系
1、《伤寒杂病论》则提出便秘当从阴阳分类
兼症: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
代表方: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虚症 停积日久 化燥为实 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
虚秘----扶正(益气温阳,滋阴养血)
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
本虚标实
升麻1 .5克 柴胡1.5克 炙草1.5克 当归4.5克
1、大便常规、潜血试验和直肠指检应是常规检查的内容。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阴寒凝结。
二、 病证鉴别 便秘与肠结
相同点
不同点
急缓及病因 表现
兼症
便秘 皆为大便秘结不通 肠结
慢性久病 大肠传导失 常所致
多为急病 大肠通降受 阻所致
腹部胀满, 或有恶心欲 大便干结艰 吐,食纳减 行,可有矢 少 气和肠鸣音,
腹部疼痛拒 按,大便完 全不通,且 无矢气和肠 鸣音
严重者可吐 出粪便
三、 相关检查
证机概要:肠腑燥热,津伤便结。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2.气秘
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
,肠鸣矢气
1兼、症《:内兼汗经出》症短认气为:,大便小腹后便乏的中力病,变胀面与白肾痛神的疲关,,系肢密嗳倦切懒。气言 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舌脉:舌苔薄腻,脉弦。
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 ,便下无力

中医内科学课件:便秘

中医内科学课件:便秘

大黄、积实、厚朴——通腑泻热
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
芍药——养阴和营。
2021/6/18
13
2、气机郁滞
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出,腹中胀满 。
兼次症:胸胁满闷,嗳暖气颇作,食少纳呆,肠鸣矢气 ,便后不爽。
舌象:舌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
脉象: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药:六磨汤。 木香——调气
腑气郁滞
2021/6/18
便秘
传导失职 糟粕内停
通降失常
5
3、年老体虚
素体虚弱
病后、产后
年老体虚
气血两亏
阴阳俱虚
血气 虚虚
阳阴 虚虚
—— ——
— —
4、感受外邪
津大 枯肠 肠传 道导 失无 润力
阴 寒
肠 道
肠 道
内 结
失 于 温
失 荣 干
煦枯
外感寒邪——阴寒内盛,凝滞胃肠,失于传导
2021热/6/1病8 之后——余热留恋,肠胃燥热,耗伤津液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便秘
2021/6/18
1
一、概论
(一)定义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 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 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 而不畅的病证。
2021/6/18
2
(二)文献简介
《内经》称“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便秘与
脾胃受寒,肠中有热有关。
预防与调摄
对于习惯性便秘,应保持心情舒畅 ,增加体力活动,注重饮食调节,并按 时登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不宜滥用泻药。
2021/6/18
19
结语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2024鲜版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2024鲜版

02
脏腑与形体官窍联系
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03
8
经络学说
01
02
03
十二经脉循行及主治规 律
奇经八脉循行及功能特 点
经别、络脉、经筋、皮 部等内容
2024/3/27
9
病因病机理论
外感六淫、疠气 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等
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发病与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等
2024/3/27
2024/3/27
25
06
针灸疗法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
2024/3/27
26
针灸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简述
针灸基本概念
阐述针灸的定义、起源、发展及在中医内科中的 地位和作用。
经络腧穴理论
详细介绍经络系统的组成、生理功能及腧穴的分 类、定位方法。
刺灸方法
系统讲解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三棱针法、 皮肤针法等常用针灸操作技能。
24
经典名方解析及临床应用举例
1 2
经典名方介绍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方,如麻黄汤、桂枝汤 、银翘散等,介绍其组成、功效及主治病症。
名方解析
深入分析经典名方的组方原理、配伍特点及用药 规律,揭示其治疗疾病的内在机制。
3
临床应用举例
结合具体病例,阐述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及加减 变化,展示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魅力和优势。
10
治则治法
2024/3/27
01
预防与调护原则
02
治未病思想应用
03
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补 、消等
04
八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举例
11
03
常见病症诊断与治疗
2024/3/27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3.诱发因素: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
医学课件
8
二、病症鉴别:
1.痞满与胃痛
痞满 胃痛
相同
主症
病位同在胃 满闷不适
脘部
以疼痛为主
不同 病势 较缓

压痛 无
压之可痛
医学课件
9
2.痞满与鼓胀
痞满 鼓胀
相同
不同
伴随症状
病位
自觉腹部胀 自觉满闷不舒 胃脘 满为主症 腹部胀大如鼓,大腹
皮色苍黄,脉 络暴露
触诊 按之柔软 腹皮绷紧
医学课件
10
3.痞满与胸痹
痞满 胸痹
主症
兼症
脘腹满闷不舒
偶有胸膈不适
胸中痞塞不通,致胸膺内外疼 脘腹不舒 痛,胸闷、胸痛、短气
医学课件
11
4.痞满与结胸
痞满 结胸
不同
相同
心下胃脘,满而不痛,手可按 病位皆在脘部 压,触之无形
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
医学课件
12
三、相关检查
断胃动力障碍、紊乱等
4.胃肠动力检测:
5.幽门螺旋杆菌:
6.B超、CT检查:
医学课件
16
三、相关检查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2.病理 :
3.X线钡餐:
相关检测可查是否
4.胃肠动力检测: 为HP感染
5.幽门螺旋杆菌:
6.B超、CT检查:
医学课件
17
三、相关检查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2.病理 : 3.X线钡餐: 4.胃肠动力检测: 可鉴别肝胆疾 5.幽门螺旋杆菌: 病及腹水等 6.B超、CT检查:
无物无滞而痞 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9便秘PPT精品文档25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9便秘PPT精品文档25页
预防与护理措施
病案分析
李×× 男,40岁,工人。
平素喜食辛辣之品。平素大便干结难解,常三、五 日一行。近有十余天未解,腹胀满,矢气盛,口臭且多 处口腔溃疡,渴而多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燥,脉滑数。
病名:便秘 证型:胃肠积热 治法:清热润肠 方剂:脾约麻仁丸加减 方药:枳实、大黄、厚朴、芒硝、沙参、
二·治疗原则 实则通泻--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 虚则润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三、分证论治
(一)实 秘 1、热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 兼次症: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干,苔黄燥,或焦黄起刺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2.气机郁滞
诊查要点
1、排便次数每周少于三次,或周期不长,但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但频有 便意,排出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神疲乏力 ,头晕心悸等。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虚等病 史。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干燥坚硬,伴有肛门灼热,苔黄厚—积热 ➢素体阳虚,排便艰难,舌胖苔白滑,无肛门灼热—阴寒 ➢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畅—气滞 ➢粪质不干,便下无力,或欲便不出,舌淡少苔—气虚 ➢粪便干燥,排出艰难,舌红少津无苔--阴(血)虚
腹中冷痛,拘急拒按,腰膝酸冷 舌脉:淡,苔白、薄腻,脉沉迟或沉弦。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养血便自通。
转归预后
转归 便秘日久 腹胀呕吐;失眠烦躁;肛裂痔疮 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辨证得当,大都可痊愈 年老体弱、病后、产后体虚便秘,难求速效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 兼次症 :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

中医内科学课件-便秘

中医内科学课件-便秘

【转归预后】
中医内科学
便秘日久,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可引起肛裂、痔疮,并影响胃肠 的传导功能,甚至浊气上逆,引起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头晕头 胀、睡眠不安,甚至导致呕吐、肠结等证。便秘若能积极治疗,并 结合饮食、情志、运动等调护,多能在短期内治愈;年老体弱及产 后病后等体虚便秘,多为气血不足,阴寒凝聚,治疗宜缓缓图之, 难求速效。
经常服用麻仁丸、润肠丸等。就诊时,体质肥胖,头目晕眩,心烦 急躁,脘腹胀满,纳食不佳,下肢轻度水肿,大便近2周未行。 诊查:舌红苔白腻,脉濡滑且数。
中医内科学
辨证:湿热积滞于胃肠,升降失常。 治法:疏调气机升降,除湿清热通便。 处方:蝉衣6g,片姜黄6g,枳壳6g,防风6g,僵蚕10g,大腹皮10g,槟
(3)阴虚秘
中医内科学
证候:大便干结如羊屎,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 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
本方滋阴增液,润肠通便。临证可加芍药、玉竹、石斛以助养阴, 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以助润肠。血虚甚,可加当归、熟地黄、 阿胶、枸杞子等养血润肠;胃阴不足而口干口渴,可用益胃汤;肾 阴不足,腰酸膝软,可用六味地黄丸;阴亏燥结,热盛伤阴津,可 用增液承气汤。
复习思考
A1型题
1.便秘的病理关键是( )
A.热盛伤津,肠道津枯 B.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C.气机阻滞,胃肠障碍 D.气血亏虚,大肠无力 E.阴寒内生,胃肠凝滞
中医内科学
2.增液汤治疗便秘,适用于( )
A.阴虚秘 B.阳虚秘 C.血虚秘 D.气虚秘 E.热秘
中医内科学
3.气虚便秘的治法为( )
【小结】
中医内科学
便秘是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 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干燥坚硬,或大便虽软,但排便艰涩不畅为 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诊断时应注意与肠结相鉴别。便秘的病因主 要有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病后体虚、感受外邪等。病位在大肠, 并与脾、胃、肺、肝、肾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 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传导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便秘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便秘

案例2
刘 男 28岁 患大便燥结,五六日排解一次,每次大
便时,往往因努责用力而汗出湿衣, 但腹中无所苦。口唇发干,用舌津舔 之则起厚皮如痂,撕之则唇破血出。 脉沉滑,舌苔黄。
此胃强脾弱的脾约证。疏以麻子仁丸 一料,服尽而愈。
案例3
陈 男 12岁
过端午节时多吃了几个粽子,第二天 胃痛腹胀,啼哭不止。其父亲往药铺 购买“一粒丹”与服之,不但无效, 腹痛反而加剧。询知大便3日未解, 解衣观腹,腹胀如合瓦,以手按其腹 则叫哭不已。脉沉滑有力,舌苔黄白 杂腻。
此因过饱伤中,食填太仓,胃肠阻滞, 气机不利所致。
大黄9 枳实9 厚朴 9 藿香梗6 生姜6 一 剂
服药后约一个时辰,腹中气动有声, 旋即解大便作泄,泄下酸臭物甚多, 连下2次,腹痛止而思睡,转用保和 丸加减善后。
案例4
陈 女 52岁
习惯性便秘多年,大便6-7日一次,粪 便呈栗状,便时痛楚非常,须服泻药 或灌肠方解,半年来月经紊乱,量少 色淡,腹胀不适,出汗,口干烦热, 痔疮出血,面色晦暗而黄,脉细小无 力,舌质偏红。
症见口淡无味,不渴,左下腹胀满隐 痛,小便通利,舌淡,苔微黄而润, 脉沉细无力。
证属脾阳不振,寒邪积滞中焦, 治宜温运脾阳,攻下寒积 拟温脾主之 党参30 附子15 干姜15 当归15 大黄15
玄明粉12 炙甘草6
章某,女,34岁。反复排便困难3年, 常需服用肠清茶或使用开塞露方能排 便。近来工作烦劳,每隔3-4日,自 觉腹中胀气,矢气连连,却欲便不得, 一旦临厕更是排便乏力,大便干结, 平时神倦懒言,头晕心悸,夜寐不安, 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
普陀临床医学院 韩建宏
•掌握便秘的定义、辨证要点、 治疗要点和辨证治疗 •熟悉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 腑、病理性质

(医学课件)中医内科学便秘

(医学课件)中医内科学便秘

《医学课件》中医内科学便秘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定义和分类•中医对便秘的认识•治疗方法•预防护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进展目录01定义和分类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粪便量少,排便费力,有排不尽感,且伴有腹胀、腹痛、直肠胀满等不适症状。

定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病因什么是便秘功能性便秘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器质性便秘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直肠肛管疾病、结直肠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等。

便秘的分类功能性便秘无器质性病变,持续时间较长,多表现为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便意少、便次少,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引起。

器质性便秘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直肠肛管疾病、结直肠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等,表现为持续性的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便秘02中医对便秘的认识病因病机饮食不节制、不规律,过食辛辣油腻食物,或过食生冷寒凉食物,或饮酒过量。

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脏腑亏虚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气机郁结,大肠传导失司。

长期过度劳累,身体虚弱,大肠传导无力。

年老体弱,脾胃虚弱,大肠传导无力。

肠道菌群失衡便秘患者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肠动力不足便秘患者肠道肌肉收缩力量减弱,肠蠕动减慢,导致粪便排出困难。

肠道分泌异常便秘患者肠道分泌液减少,润滑不足,导致粪便干燥。

肠道神经调节异常便秘患者肠道神经调节功能紊乱,肠神经系统失调。

病理生理诊断标准症状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有便意但排出困难,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体征患者一般无特殊体征,有时可见腹部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等。

检查一般需要进行钡剂灌肠、结肠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03治疗方法在中医内科学中,治疗便秘的中药治疗通常采用个体化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2 病机: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 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
3 病位:大肠。
第 3章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依据
1.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 2.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肛裂、出血、痔疮,以及汗出,气短乏 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3.发病常与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4.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 4章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养正为先
a:实证,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
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邪去便通;
b: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

本兼治,正盛便通。

c: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

治法:温阳润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 点
方药: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
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应注意饮食调节,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 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 。应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恼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但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
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
,不得一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
属。
11
辨证论治
实秘证:热秘证

中医内科学之便秘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便秘课件
课中





便演
件秘
讲 人
目录
便秘概述
便秘的诊断
便秘的治疗
便秘的预防
便 秘 概 述
便秘的定义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 01 粪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
便秘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
02
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由于生活习惯、饮食
03
结构、精神因素等原因导致的便秘。 器质性便秘是指由于肠道疾病、药物
05
镜等,直接观察患者的肠道
情况
0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腹部、 肛门等部位,了解有无异常
04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 了解患者的肠道情况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症状、
06
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
断,确定是否为便秘
鉴别诊断
便秘与腹泻:区分便秘与腹泻 的症状和病因
便秘与肠道肿瘤:区分便秘与肠 道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06
02
排便困难:排便费力、 排便时间延长
肛门坠胀:肛门有下 坠感,排便不尽
粪便干硬:粪便呈球状
05
03
或块状
04
腹胀、腹痛:腹部胀满、 疼痛,排便后缓解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生活
01
习惯、饮食习惯、排便习惯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
03
粪便检查等,了解患者的身
体状况
内镜检查:如结肠镜、直肠
04
定期进行饮食和运动习惯检查, 了解生活习惯对便秘的影响
感 谢 您 的 观 看
B
增加运动:保持适当的运 动量,促进肠道蠕动
C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虚秘 1.气虚 主证:有便意,努争乏力,难以排出。 兼次症:乏力、汗出、气短、面色无华、懒言。 舌象:淡胖、齿痕,苔薄白 脉象:细弱 治法: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方药:黄芪汤
黄芪、火麻仁、陈皮、蜂蜜
2、血虚秘 主症:大便干结,难排 兼次症: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口
干心烦、潮热盗汗、腰膝酸软 舌脉:淡、苔白或红少苔 治法:养血润燥,通便 方药:润肠丸
大肠气机郁滞
5.气虚阳衰
饮食劳倦 素体虚弱 年老体弱 苦寒攻伐
气虚-传导无力 阳衰-失于温煦
病位:大肠 涉及脏腑:肺、脾、肾 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失职
诊查要点
1、排便次数每周少于三次,或周期不长,但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但频有 便意,排出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神疲乏力 ,头晕心悸等。
概述
一· 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导致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二、源 流
1.《内经》认为与脾肾关系密切:“后不利”、“大 便难” 病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 脏腑:脾、胃、肠
《厥论》:“太阴之厥,则腹满瞋胀,后不利”。 《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虚等病 史。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干燥坚硬,伴有肛门灼热,苔黄厚—积热 ➢素体阳虚,排便艰难,舌胖苔白滑,无肛门灼热—阴寒 ➢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畅—气滞 ➢粪质不干,便下无力,或欲便不出,舌淡少苔—气虚 ➢粪便干燥,排出艰难,舌红少津无苔--阴(血)虚
二·治疗原则 实则通泻--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 虚则润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三、分证论治
(一)实 秘 1、热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 兼次症: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干,苔黄燥,或焦黄起刺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2.气机郁滞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 兼次症 :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
肠鸣矢气,便后不畅 舌脉: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药:六磨汤
麻仁、杏仁、白蜜。
病案分析2
某男,27岁,干部。两年来大便常艰涩 难解,数日一行。近巳有一周未能排便,自感 腹中冷痛不适,尿清长,尤以夜尿频多,且畏 寒肢冷伴见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名:便秘。 证型:冷秘。 治法:温阳通便。 方剂:济川煎加减。
方药:当归、牛膝、肉苁蓉、肉 桂、硫黄、泽泻、升麻、枳壳。
5.刘完素首次倡导虚、实之别
三、范畴
功能性便秘、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肌力减退
病因病机
1.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
➢饮酒过多 ➢过食辛辣
热毒内盛
➢过服温药
➢热病之后,余热留恋 ➢肺热肺燥下移大肠
胃肠积热,肠道干涩
病因病机
2.气机郁滞
➢忧愁思虑,脾伤气结 ➢抑郁恼怒,肝郁气滞 ➢肺失肃降,腑气不通 ➢久坐少动,气机不利 ➢虫积肠道,气机阻滞
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2.《金匮要略》:脾约、闭、阴结、阳结。 病机:寒、热、气滞。 首分阴结、阳结二类。
3.《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五脏不调、阴阳虚实寒热 ➢ “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 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 ➢“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渴利之家大便亦难”
4.《丹溪心法·燥结》:血少,或肠胃受风,涸燥秘涩
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
பைடு நூலகம்
3、阳虚 主症:大便艰涩,排出困难 兼次症:面色晄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小便清长;
腹中冷痛,拘急拒按,腰膝酸冷 舌脉:淡,苔白、薄腻,脉沉迟或沉弦。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养血便自通。
转归预后
转归 便秘日久 腹胀呕吐;失眠烦躁;肛裂痔疮 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辨证得当,大都可痊愈 年老体弱、病后、产后体虚便秘,难求速效
预防与护理措施
病案分析
李×× 男,40岁,工人。
平素喜食辛辣之品。平素大便干结难解,常三、五 日一行。近有十余天未解,腹胀满,矢气盛,口臭且多 处口腔溃疡,渴而多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燥,脉滑数。
病名:便秘 证型:胃肠积热 治法:清热润肠 方剂:脾约麻仁丸加减 方药:枳实、大黄、厚朴、芒硝、沙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