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 . 2 人文对语 文教育的作用 衡量一个 国家和 民族的教育水平 , 很大程度上要从人 文精 神 的培养 中来决定 , 人文精神 的水平代表着整体 国民思想 的高度 。 语文作为传播汉语言文化的基础学科 , 本身 的知识结构就带有 人 文性质 , 在 高中语 文的教材 中有很 多世界名著 的篇章 和国内优 秀 的古代诗词 , 这些都是培养学 生人 文精神 的绝佳材料 。通 过语 文 教学 的讲解和介绍 , 会让学生们 了解这些先哲 和文学 家们 写出这 些不朽篇章时 的心理状态 , 基 于文学知识上 的人 文精 神在 这里会 得到学生 的认 同。同时 , 语 文教育 也可 以通 过进入作 者们 的作 品 和 内心让学生感受到素质教育 的趣味性和深刻性 。 3 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改革措 施 3 . 1 扭转应试教育 的不 良思想 要让人文精神进入语文课堂 , 首先 要用 素质 教育的观念取代 应试教育 , 要让 高中的语 文教 师都 意识 到素质教育的时代 已经到 来, 进行教 育上的思想改革 是大势所趋 , 同时也要让学校 的领 导 层放宽对课堂教学 的管制 , 让教师和学生们能够 自由地进行语文 教学互动 , 不要一切以考试为 目的。而且要让老师意识到人文精 神与语文教学 的紧密联 系 , 让学生们意识到人文精神对 自己未来 的积 极 影 响 。 3 . 2 改善课堂教学 内容 在素质教育 的要求下 , 高 中语文课 堂的主体应该是接受教育 的学 生 , 老师是负责传播知识的指引人 , 在人文教育 的背 景下 , 需 要改正 的是教学 中带有应试教育倾 向的内容 ,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 背诵 、 做题等行为 , 应该加强对学 生的提 问环节 , 以语文知识作为 人 文精神 的载体 , 通过解答 学生 的各种 问题来 增长学 生们 的见 闻, 提高他们的文学涵养 , 这有利 于他们 自身的人文建设 。 3 . 3 对教师 队伍进行更新和人文培训 教师队伍 的不 断老化需 要进 行相应 的招新 措施 , 一般会选择 招聘引进 年轻 的新教 师 , 年轻 的语文 老师将 给学生们 带来 新鲜 感, 而且能消除与学生之 间的代沟 。高考 的压力会让学生与教师 陷入对分数 的盲 目追求 , 这时候需要 进行人文方 面的培训教 育 , 缓解 高考造成的焦虑 , 同时强调对人文精神 的坚持和素质教育 的 支持 , 制定 出每个班 级的人文考核 , 以硬 性指标对人 文精 神方 面 的教育进行要求 , 让教师们更加重视人 文精神 的培养 。 4 结 束 语 虽然现在的高中还是残留着许多应试教育的落后观念 , 但 是 在国家推动的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中 , 这些弊端总会渐渐 消失。人 文精神的传播可以融合到不同的学科中 , 语 文作 为人 文性最强 的 学科之一 , 要 主动承担起人 文培 养的重任 , 通过不 断的教学变 化 和思维转变 , 达 到传播语 文知识与 培育人文 素养 的双赢局 面。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外国文学作品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的研究,让学生从外国经典文学中汲取道德、智慧和情感上的精神养分,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一、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学作品中选择与人文精神相关的经典之作。
从英国文学领域可以选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从法国文学可以选择雨果的《悲惨世界》,从俄国文学可以选择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作品。
这些作品既具有经典性,又能引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探讨和思考。
选择这些作品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注重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感的体现和引导。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体会其中的智慧和道德。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诵、情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引发对人文精神的共鸣和思考。
我们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利用等方式,拓展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
了解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引导他们开展相关的探究和思考。
通过开展文学作品研究、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相融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文鉴赏和评价能力。
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只看重书本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要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评价。
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的 。比如 哪两 个连 续 的月份 都是大 月 ?只有 在一 年里才 只有 7 、8月 ,如果 去 掉 了‘ ‘ 一年 ” 这个 条件 ,1 2 、1 月也 符合 条件 。 所以, 数学 语言 一定 要准 确 。 5 、数学 语言 应讲 究逻 辑 数 学语 言 的逻辑 性主 要包 括两 方面 :一 是语 言本 身要准 确 、简练 ;二是 语言 条理 清晰 ,层 次清 楚 。所 以在数 学教 学 中,教 师 要 能够 熟练 的掌 握教 材 ,紧扣 教学 重 点,有 针对 性 的讲解 ,要 应注 意在 教 学过 程 中教会 学生 领悟 知识 的来 龙动 脉, 有意 识地 训练 学生 的逻辑 思 维 。 例 如, 在 进行 计算 教 学时多 鼓励 学 生说算 理 , 既可 以巩 固算理 , 又可 以锻 炼学 生的思 维和 语言 的逻 辑性 。 二 、教 学 中的数 学语 言来 源于 生活 。 数 学语 言具 有 高度抽 象 性 ,因此 数学 阅读 需要较 强 的逻辑 思 维 能力 。 学会有 关 的数 学术 语和 符号 ,正 确依 据数 学原 理分 析逻 辑关 系 ,才 能达到 对 书本 的本 真理 解 。 因此 数学 蒯读 要求认 真细 致 ,同 时必须 勤思 多想 。例 如; “ 学 校开 展运 动会 需要 9 8套校 服 ,其中每 一套 校服 的上 衣 2 9元 ,裤 子2 1元 。问 :学校 卖这 些校服 需 要多少 元 ?” 这 是一个 生 活中实 际 问题 的 表 达 。然而 在数 学教 学 中就 可 以用 下列 的数学 语言 来说 明 : 9 8 x( 2 9 + 2 1 ) = 9 8  ̄ 5 0= 4 9 0 0( 元 ) 答 :学校 卖这 些校服 需要 4 9 0 0元 . 可 见 ,教学 中 的 数 学语 言是 来源 于生 活的 三 、教 学 中的数 学语 言服务 于生 活 。 陶 行知 先生 曾说 过 : “ 在 生活 中学 习, 在 学 习中生 活 。 数学 依赖 于生 活, 数 学语 言就 要服 务于 生活 《 新课程 标准 》中指 出 :“ 数 学教 学要注 意 联系 实 际 ,加 强实践 活动 使学 生 更好地 理解 和 掌握 数学 知识 .运 用这 些知 识解 决 简单 的实 际 问题 ” 。充分 说 明数学 来源 于生 活而又 服务 于生 活 。在课 堂教 学 中应 注 意让数 学 教学贴 近 生活 。例 如 :我们 学 习了圆 柱 的表 面 积计 算方 法是:侧面积+ 底面两圆的面积 这是数学语言,把它用来解决生活 中这样 个 问题 :“ 张师 傅要 做一 个水 桶 ,高 O . 8米 ,底面 直径 4 O厘米 , 问:张 师 傅做 这个 水桶 需要 多少 铁 皮 ?” 就 很轻松 了。 可见 , 教学 中的数 学语 言 是 服务 于生 活的 。 语 言是 思维 的外 衣 ,数学 教师 要注 意学 生数 学语 言 的培养 。只有 具备 良好 的数学 语言 的表 达 能力 ,才 能够使 学 生更好 的学习数 学知 识 ,参与 数 学 活动 ,运 用数 学知 识解 决生 活中 的实 际问题 。
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增 强热爱 自然 的感情 。这 些也都 是语 文教学 中的 人文教 育 。
三 、语 文教 学 中实施 人文教 育 的策略
语 文 教学 中对 学生 实施 人文 精 神的 培养 ,要 针对 学生 的实 际 ,这 实 际 即指 学生 的 接受 能力 ,又指 学 生 的年 龄特 征 。只有 这 样 才能 是人 文 精神 的 培养 更有针 对性 ,更加 有效 果 。我们 不
融汇 了人 类 历 史 进 程 中 所 表 现 出 的健 康 的 人 伦 情 感 和 民 族 情
( 一) 坚 持课 堂为 主阵地 在 人 文精 神 的培养 中,人文 教 育需要 濡染 ,需 要 渗透 ,所 以教学 必 须 以课 堂教 学 为主 阵地 , 因为 课 堂是 语 言能力 学 习 的
以及对 人的 自我完 善和精 神的追 求是 他们 的共 同点 。 语 文教 学和 “ 人 文 精神 ”有 着天 然 的联 系。语 文学 科 本身
就 隶 属于 人文学 科 。所 谓 人文 科学 ,所 针对 的是 对 历史 与人 类 经 验 和创 造等 现象 进行 研 究 的社会 科 学学科 。人 文 学科 中语 文 占了 很大 的 比重 ,其 中语 言 、文 学 、写 作 与修 辞都 属 于语 文 。 语 文 属 于 人 文 学 科 的性 质 无疑 。正 因如 此 ,语 文 在 “ 人 文精
掠 夺 ,因 此造 成河 流污 染 、于涸 ,土地 沙化 ,极端 天气 频繁 出 现 ,造 成 人与 自然 的严 重对 立 。在 语文 教学 中 ,不 断关 注世 界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摘要: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对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领会,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主义精神,激发与发扬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民族精神之精华。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常怀感恩之心,通过努力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学习掌握平衡的心态,更好的陶冶自身的情操,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教学培养语文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修养人文素质以及情感的重要学科。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一直以来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1、人文精神缺失。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高中学生的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我国深刻而丰富的中国古典诗词,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更谈不上对诗中有画的审美意境感受。
而文言文的教学也沦为讲、译、记、背的模式化讲解,老师更多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注重实词归纳,而忽视了文言文是先人们以生命体验谱写的情感诗篇,忽视了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之中承载的传统文化精华以及民族思想的智慧结晶。
散文、小说是高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文学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意境逐渐被边缘化,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也逐渐丧失。
2、教师缺乏人文精神。
尽管新的教材强调了语文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还没有认识到新教材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意义,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们依然沿用着以往的教学手段,从时代背景入手,到对作者介绍,从课文内容的分析,到文章的写作特色,教师是逐字逐句的加以语法分析,在课堂上进行着庖丁解牛式逻辑推演,却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审美情感,缺少引导学生去深入体味作品的情趣、意境,忽视了对文章中的人文精神的挖掘与体验,因而不能有效传递文章给予人的审美情感以及人性感悟。
高中语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探究
族情 ,而人 与人的关系表 现为人 的 自身情感诉 求 以及亲情 为 民族 的事业而 忘我工作 、忘 我牺 牲 ,他们 崇高的人文精
现 人 文 精 神 ”是 新 课 程 的 核 心 理 念 , 新 理 念 下 的 课 堂 应 成 纸上 。在被扣 匈奴十九年 间他 始终不屈服 、不被利诱 ,视 为 关注 人 、 关 注 生 命力 的过 程 。
死 如 归 的感人 事迹 被人 们 传诵 ,他 用 自己的实 际行 动 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生人 文精神 的缺 失 已是事 实,作为语 文学科 ,在 新 显 了坚贞 不 屈的 民族气 节 和伟 大 的 民族精 神 。 同样 ,辛 课 程背景 下更应该 充分发挥其课 程特 点,强化对学 生人 文 弃疾的词 《 永 遇乐》 ,以缅怀 历史英雄 人物 的典故来 揭示 精 神 的关照 。语 文学科是人文特 点十分显 著的学科 ,在 语 现 实意义 ,如 “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在垂暮之 年希 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 神教育 。
望 还 能 重 整 北 宋 朝 廷 , 正 是 辛 弃 疾 这 样 的 英 雄 志 士应 有 的
纵 观 高 中 语 文 教 材 ,几 乎 每 篇 文 章 都 能 涉 及 人 文 精 神 抱 负 。 《 短 歌 行 》 中曹 操 不 但 有 延 揽 人 才 、 思 慕 贤 士 的 迫 的 内容 。 它 们 揭 示 人 的 生 命 体 验 和 人 的精 神 意 志 , 充 分 体 切 心 情 ,而 且 有 一 统 天 下 的 坚 定 决 心 , 如 “ 周 公 吐 哺 , 天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挖掘、探究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已成为一个突出的话题,也是困扰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
语文课,作为学习我们母语的课堂,其意义不同于自然学科。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教材中固有的要素和资源,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构建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家园,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一、引导学生接受美德熏陶,激发美的追求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于诗”就是从感受、体验诗的情感开始,即从感受、体验诗的情感中迈出人生的脚步。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做好导演,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家的心灵,体验作家的情感世界。
比如郁达夫《故都的秋》,开篇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的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静、悲凉”三个特点既概述了故都的秋的景物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的主观感受。
老师此时就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体会感受。
朗读时就像欣赏自己的杰作一般,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把充沛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诵读出作品的“原味”来,贴近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赏析了美景,体会了美情,品味了美言,领略到了作者思想深处的情感,也就是说让学生看到一个美的文本,进行一种美的创造。
但这还不够,还应该更进一步把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思想深处的情感,从而养成对审美的热爱、追求,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诵读《雨巷》《再别康桥》时,通过诵读达到欣赏、理解,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雨巷》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发挥声像资料的特点,播放江南雨巷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这些画面进行朗读;朗读《再别康桥》时,可播放蓝天白云、岸边垂柳、有水草的潺潺小溪的课件,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作产生共鸣,对丁香姑娘产生美的想象和联想,也烙下《再别康桥》对母校的绵绵别情。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探究——以人教版2006年第2版语文教材(必修)为例
反抗和对 自我存在价值 的追求 。
泽东在其诗词 中也把其 改造 中 国的宏 伟理想
(一 )胸 怀 天 下 ,以人 类 或 民 族 大 业 为 己 表现得一览无 余 ,如《沁 园春 ·长 沙 》中所描
任 的人文精神
写 的景 象都 是一 幅幅宏 大 的 画面——“问苍
自古天下 多 兴难 ,历史 演 变 中总会 涌 现 茫大地 ,谁 主沉 浮”,是其 作 为早 期革 命 者 的
作 品 79篇 ,汇集 了古今 中外 的名 家名 作 ,在 所刻 画的这 些 志 士 的形 象 ,放射 着 爱 国主 义
表现人文精神方 面 ,涉及人 与社会 的关 系 、人 的思想光辉 ,表示 出报效 国家 的强烈 愿望 ,爱
与人 的关系 以及人类 自我价值 的反省 。人 与 国、护 国的情怀表露无遗 。
出 以人类或 民族大业 为 己任 的英 雄人物 。他 胸襟和 气 度 ;“曾记 否 ,到 中流 击 水 ,浪 遏 飞
们胸襟广阔 ,心系 国家 命运 ,有 一统 天下 的豪 舟”,是其投 身 革命 永不 反悔 的壮志 和豪 情 。
情气魄 ,这种 博大 的人文 情 怀不 是 每个 人都 这种胸怀天 下 的气 魄 ,折 射 出他们 对 国家 的
神 、铸造人 的灵魂方 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的烛之武 在 国家 (郑 国)危 难前 面 ,表 现 出了
二 、人文精神在高 中语文教材 中的体 现 深 明大义 和义 无返 顾 ,以身 犯 险去 与 虎狼 之
人教版高 中语 文教 材 (必 修 )共 入选 文学 国秦 国交涉 ,从 而解 除 了亡 国危 机 。教 材 中
服 、不被 利诱 、视死 如 归 的感 人 事迹 ,彰显 了 领导 的非暴 力抵抗 运动促 成 了美 国 国会 通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方 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作品 内涵的深
《 师说》 ,其 中关 于 “ 古 之 学者必 有
入理解 ,另一方面也 可以培养学生对
师。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
样 的名言警句 ,淋漓尽致的反映 出了 几千年以来 , 我 国尊师重教的 良好传 承,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 然 ,这就需要教 师更加深刻的把握文 章 ,并不断提高 自身的人文内涵。
师传授 的知识 ,而且没有或者很少有
生活的角度去认识 和理解 。比如郁 达 夫的 《 江南 的冬景》 ,我们在欣赏作 者描绘 的风光秀丽的江南的同时 ,更
感受到这里的淳朴的民情 ,人与人之
培养高 中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世界观 和价值观方面起到了越来越积极地作
用。
发言的权利 ,自己的一些意愿也不能
得到有效 的表达。这种现象直接导致
学校教育成为了一种只有 “ 才”的培 养,而不见 “ 人 ”的教育 。显然 ,这 对 于发挥语文学科 的人文精神 必然会 产生很大影响。因此 ,在语文教学 改 革 中,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更多融入 以人 为本的要素 , 关注学生个性 的发 展。比如在学习 《 春江花月夜》 的时
分 彰显 了丰 富 的人文精 神 。再作 品中的情趣 、理趣 、 景趣 、意趣 ,各 抒 己见的去对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内 涵加 以思考 、 辨析、 探 讨。这样做 ,
一
精神可 以说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 财富 ,也是催 生正常 、健康人格的基 础。在高中语 文教学 中,增加人文精 神的融人 ,对于丰富学生的人文主义 精神 内涵有重要意义 。同时 ,增加人 文精神 的融人 ,本身也是对高 中语文 学科 内涵的深入挖掘 ,这对于为社 会 输送更 多政治立场 坚定 、情感丰 富 、 价值观端正的合格人才也有着 不可替 代 的意义。 @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呼唤着国民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
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
下面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渗透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是指导教学活动的灵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着眼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良好品德的培养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陶冶,而且努力凸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科学把握课程资源的内涵,进而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新。
实现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尊重差异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让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国是一个有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和国家,从文本中挖掘其本质内涵,教育学生从中吸取精华,讲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情并帮助弱者,是一个不断走向完美的必然。
让学生知道,追求高尚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追求低俗你就会成为一个低俗的人;高尚的人时刻受到别人的敬仰和爱戴,低俗的人则会被别人和社会唾弃。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从学生人学开始,就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它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为它的富强尽心尽力;教育他们了解我们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为人类及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让孩子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有自豪感的人一生是无比高兴的,是充满信心的,这样的人生才会有许多创造奇迹的可能。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民族的楷模,詹天佑、钱学森为祖国和民族创造了奇迹,神五、神六、神七的六位航天英雄,没有对祖国的爱,没有铮铮铁骨为民族献身的精神,何以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浅谈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中的培养
浅谈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中的培养摘要:人文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对于个人和社会、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成长中的高中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培养人文精神有利于其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来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但是,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一些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现象。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老师和家长一样,往往不从学生的天赋、能力、兴趣和愿望出发,而是从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出发,一味灌输“功利”思想,用成绩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好坏,迫使学生逐步远离自己的个性而去一味追求学科成绩,这样就负面影响着一大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心灵培养;二是网络世界信息丰富,交流便捷,图文并茂,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让自己精神驰骋的圣地,让情感宣泄的宝地,然而网络中大量的垃圾信息和精神毒品,对中学生无疑充满了诱惑,布满了陷阱。
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中学生极易产生错误的思想,日常行为极易失范,而老师对网络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没有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时下个别教师把“学困生”与不思上进、日常行为规范差联系在一起,教师始终没有把树立学生及家长的自信心放在首位,按部就班地一开始就上课,缺少了入学“第一堂课”教育。
语文教改的走向与提倡人文精神的时代要求是一致的。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而高中阶段是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黄金时期。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探讨
稻 圄
浅谈 写作 教学
沈林英 河 北 省 大 名 县 北 堤 中 学
韵 《 要
《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提 出 : “ 写 作 是 运 用 语 言 文 字 进 行 表 达 和 交 流的 重 要 方 式 , 是 认 识 世 界 、 认 识自 我、 进 行 创 造 性 表 达 的 过 程。 写 作 能 力 是 语 文 素
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 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 ”那 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 , 乐于表达,从 而提 高其写作能力呢? ’
; 电
初 中 语 文 作 文 写 作 能 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 习是学 生 自己的事 ,要培养 能力 、水平等可能都不 同于一般 ,教师的平 等参与对话 、讨论点拨是非常重要 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 、主动性 ,强 调被评 价者以及所 有同学都应成为评价主体 中 的,既活跃了交流的氛围,又能及时地给评改T作以必要的指导 和建议 。 四、分层推荐、精彩再放 成员 ,建立生生 、师生合作 的评 价制度 。而 “ 分层一 合作”型作文评改方式正 这一环节 的实施是在上一环节分层小组评 改的基础上进行的 ,各层次小组 是在这一精神指 导下 的有力尝试 。其操作程序如下: 正 视 差 异 、 动态 分 层 评改结束后可 以推荐 几篇佳作 ,全班师生共同评议。先请习作者大声朗读 自己 学生在认识水平 、知识基础 、学 习能力 、发展潜力 、个性和特长等方面都 的文章 ,其余 的人 在认真欣 赏 ;朗读完毕 ,再请习作者简要介绍 自己文章 的构 存在差异 ,因此 ,在作 文评改实施时 ,要正视这些差异 ,实验教师接手一个班 思过程 ,选材 方法 、立意方法等 ;然后生生共议 ,各抒 己见 ,文章好在什 么地 时 ,首先要做好 学生写作 水平的调查 、摸底 、测试 。再根据所掌握 的材料 ,以 方 ,为什么精彩等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也可 以参与学生 的讨沦。这一 过程的 写作水平相近为原则 , 合理地 动态分层 ,比如班级有 4 O 名同学 ,可以按作文水 进行对 所有参 与评改者都有好处 ,大家在欣赏 中感受美好 的东 西,在 讨论 中对 平与能力差异分成 A 、B、 C、D 四层 ,每层又可以根据情况分成若 干个 小组 , 美 的理解 得到进一步升华 ;被推荐的习作者更是受益无穷 ,从 大家 的讨论 中受 每组推选一名负责人 , 全 面负责本组学生的评改活动。分层分组办法不宜挑明 , 到启 发,又获得 了成就感 ,树立 r自信 且分层成员也不是同定不 变的 ,而应是动态组合 。 五 、 建立 档 案 、阶 段 诊 断 二 、示 范 评 改 、 分 层 要 求 “ 分层一合 作”型作文评改T作要想顺利 、科学 、健康地实施 ,实验教 师 作文评改 实施 前,教师首先要对全体学生实行 岗前培训 ,可选一 、两篇典 很 有 必 要要 把 好 这 最 后 ~ 关 。 型文章进行示 范评 改 ,结合实例传授评改基础知识 ,比如一篇文章该从 哪些方 ( 1 ) 建立学生作文 “ 成长 ”档案 面评改 ,一般包括 以下几点。 新课 程标准特别提倡采用建立写作档案的方式对学 作文进行评价 ,档 案 ( 1 ) 题 目与内容是 对称 。 中的内容 ,既要能反映学生 的阶段性成果 ,还要有对学 生写作态度 、主要优缺 ( 2) 语言运用特点 : 如遣辞造 句是否恰 当, 语言是否准确 、 生动 、 形象等 。 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记录 ,全面反 映学生 的写作 实际情 况和发展情 况 ,建立写 ( 3) 思想内容 :文章所要表达 的思想倾向 、 感情 , 想让人知道什么 ,明 白 作档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 ,清楚 了 解 自己的写作 成长过程 ,达到 自我鼓励和调 什么等。 适 的 目的 。 ( 4) 文章结构 : 开头 、正文、结尾 、 以及照应与过渡 ,正文采用先 总后分 , ( 2 ) 作文 “ 成长”档案具体实施 还是先分后 总等 。 , 作文 “ 成长”档案表格要 印发 给各层次评 改小组组 长 ,评改中 ,评改组组 通过这样必要的培训 ,学生掌握 了评改基础知识 。另外实验老师每节作文 长要负责真实记 录,每次记 录后上交老师 ,老师要认真检查 ,同时要注意 以下 评改课上 ,都要根据评改 内容的不 同 ,制定相应的评改标准 ,对不 同层次小组 三 点 : 采用不同层次 的标准 。比如 :同是评 改记叙文 ,对有的小组要求是侧重评改错 a 要了解该生作文现状 别字 、语言不通顺 、 思路 不清等,对 有的小组则 侧重评改文章的结构安排 、思 b . 检查评改质量情况 想深度。同是对语 言的评改 ,有的侧重语言通顺 、流畅 ,有的侧重语言的严密、 c 掌握该生阶段性作 文 “ 成长”情况 生动 。评改前教师可把各层 学生的评 改要求印成讲义 ,发给学生 。这样学生在 以上情况 l r 解 清楚之后 ,教师要对阶段性T作问题及时诊断 ,肯定成绩 , 掌握 评改知识 、清楚了评 改要求 的情况下就差不多可以实际操作 了。 指 不 足,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既要提高学生 的作文评改能力 ,更要让 学生的 三 、生生合作、师生对话 “ 作 文水平 、能力 ”健康成长。 动态分层小组确定 了 ,基本的评改知识以及层次评改要求 _ r 解清楚 r,这 传 统的作 文评改方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到一个不适 当的位置 ,整个过 环节各层次小组就要 进行评改实际操作 了。首先要求小组成员对 向已的习作 程基本是老师 的独角戏。“ 分层—合作”型作 文评改方式实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 进行认真 品凄 ,并作 简要的背景介绍或思想内容介绍 以及评价 ,然后组 内成员 义 :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有利 于促进学 牛问的合作 ,注重学 分层一合作” 合作讨论 ,畅所欲言 ,对其习作发表看法 ,提 } 十 { 意见 ,评改组组 长记 下评议 结 生各种能力 的培养 ,同时也大大提高教师 的T作实效 。笔者认为 “ 果 。这样使同学相互之间能取长补短 ,对习作者有益 , 对其他评改者也有好处。 型作文评改方式还是前景光明的 ,非常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来进一步探索 、 深入 、 教师在 这一环节中 ,应成为真正的参与者 、引导者 ,有 目的、有 计划 地参 完善。 与到各层次小组中 ,特别是低层次 的小组 中,由于该 层次学 生的个性 、特长 、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价值探索——评《语文教育_原点与初心》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价值探索——评《语文教育_原点与初心》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价值探索——评《语文教育:原点与初心》近年来,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原点与初心》一书的出版,对于推动高中语文教育朝着人文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书以较为系统的方式,阐述了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价值。
作者指出,高中语文教育是一门独特的教育科目,它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文学常识,更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经验和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审美和人文精神。
作者指出,通过深入文本分析、阅读名篇佳作、沟通交流与写作训练等多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强调了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精神。
作者指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理需求和成长问题,关怀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方式探索自我、塑造自我。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关注课堂效果,也要关怀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书还对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审美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人文审美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核心要素,是开展文学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者指出,教师应通过讲授文本、阅读名篇、分析经典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视角。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用人文眼光审视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通过阅读《语文教育:原点与初心》,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了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也能够领略到高中语文教育的魅力。
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精神 的作 品与作 者 。所 选作 品 能引 导 学生 提高 思想 认 识 、道德
修养 、文化 品位 和 审美 情 趣 ,培养 学 生 的想象 力 和对 文学 语 言 敏锐 的感 知力 ,激 发对 未 知领 域积 极 探索 的精 神 ,培 养创 新意 识 和 创 新 能 力 ,提 高人 文 素 质 ,发 展 健康 个 性 ,形成 健 全人 格 。 同时 ,为 了对 课 内学 习 内容 进行 横 向和 纵 向延伸 ,还 编选 了一 套与 之 匹配 的语 文读 本 ,大 大拓 宽 了学 生 的知识 流 。例 如 在 “ 认识鲁 迅” 的课 外 阅读 中 ,
通过 “ 范 文式 ” 阅读 教 学后 ,了解 了鲁 迅 的求 学 经历 ,兄 弟 如 何 分 道扬 镳 ,与许 广平 的相 爱 ,领 导左 联 文化 运 动的 艰难 等 , 又让 学 生 了解 鲁迅 创作 的作 品有诗 歌 、散 文 、小说 、杂 文 、书
、
芒 ,或渗 透着 美 好 的人性 ,或 弥漫着 温馨 的至 亲至 爱 ……最新 版本 的高 中语 文 教材 以 新课 标 为指导 ,在 内容 的选 编上 充分 体 现 了人 文主 义 的价值 取 向 。既有 文化 内涵 ,又能 培养 学 生 的人 文精 神 ,同时审 美 情趣 和未 来 意识兼 具 ,具 有浓 厚 的语 文学 科 的魅 力 。文 章 的题 材空 前 丰富 ,涉及 到古今 中外 许 多 富有 人文
谈 高 中语文教 学 中人 文精 神 的培养
河 北省 晋 州 市职 业 技术 中学 刘林 莉
摘要 :高中 语文教 学 ,对 一个 个鲜 活 的个体 生命的 尊 重 ,亟 需注 重 人文 精神 培 养 ,通 过人 文 精神 的传播 与养 成教 育 ,使 学 生 成长 为 既有 深厚 的 文化 底蕴 。又 人格 高 尚 ,胸襟 开 阔、志 趣 高雅 、蕴含 丰富 的人 ;成长为 对他 人 、对人 类社 会 、对 自然环 境和 生态 环境 具有 普 遍人文 关怀 的人 ;成 长为 具有较 高 文化 素养 、身心健 康 和谐 的人 ,成长 为自主 、合 作 、进取 、爱 国 、负 责 、创 新等 人 文 精神 的人 ,而 不是一 个眼 界狭隘 、志 趣低俗 ,只求 眼前实 利 , “ 只掌握 阅读技 术 而没 文化 ”的人 格单 薄的 人 。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论高中语文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高中语文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
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的作用,并对运用高中语文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
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的同时,人文精神却日渐缺失。
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导致自身潜能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高中阶段是个体获得同一性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高考压力的不断增大,大部分高中生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学习各科课程上,无暇顾及对自身的探索。
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无疑将担负起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众所周知,与其他高中课程相比,高中语文散发着更多的生活气息,无形中丰富了高中生们的生活,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散文、文言文等都从不同角度给同学们展现着各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通过语文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传统文化。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只看重高中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重考核而轻引导,导致高中语文也在不知不觉中与其他课程任务大相径庭。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通过高中语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语文老师应具备人文精神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个体的成长不仅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老师的言传身教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这一不可代替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语文老师要具有人文精神。
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语文的妙处及其威力的老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
论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精神构建
种 向 往 和 追 求 。人 文 精 神 的 基 本 内 涵 可 以确 定 为 三 个 层 其 中最 根 本 的是 提 高 人 的综 合 素 质 ,即 提 高人 的教 育 水平 、 文 化 品位 、精 神 追 求 和 道德 修 养 。可 见 “ 以人 为 本 , 建设 和 谐 社 会 ” 的 思 想 与 人 文 精 神 的 “ 性 ” “ 性 ”和 “ 越 理 人 超
由来 已久 , 《 易 》 “ 卦 象 辞 ”中就 有 的人 生情 趣 和 博 爱精 神 ,就 注 定 只会 是 一 个 庸俗 的人 。总体 人 周 责 记 载 : “ 柔 交 错 , 天 文 也 ; 文 明 以 止 , 人 文 也 。 观 乎 天 而 言 ,一 个 人 如 果缺 乏 人 文 精 神 的熏 陶 ,就 会丧 失进 取 精神 刚
二 、 人 文精 神 构 建 的 必 要 性 长 期 以来 ,我 国基 础教 育 是 一 种 “ 试 教 育 ”, 高 中教 应 学无 形 的 以高 考 为 中心 ,重 视考 试 成 绩 的 提 高 ,忽 略 人 的全
人文精神 培育和健康 人格 形成 方面担 当着 重要 而特 殊 的任 面 发展 ,教 学 中侧 重知 识 的 灌 输和 接 受 ,忽 略 育人 和 塑造 人
文 ,以察 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 卜。”这里 “ 人文 ”-
字 主 要 意指 “ 常 道德 教 化 ”, 具有 极 为 鲜 明 的道 德 价 值 取 伦
和 社会 责 任 感 ;一 个社 会 ,如 果缺 乏对 人 类 社 会 终极 关 怀 的 一 人 文精 神 ,这 个 社 会就 会 因 失 去 追 求 自由 、友 爱 互助 等 人 类
务 , 具有 其 他 课程 不可 比拟 的 教 育功 能 。语 文课 是教 学 , 同 时 也 是教 育 ; 是传 授 知 识 , 也 是启 迪 人 生 : 是教 育 人 ,也 是 塑造 人 。高 中 语文 教 学 既 要 重视 听说 读 写 能 力 的培 养 ,也 要 着 眼 学 生 人文 精 神 的 培 育 。
让人文精神滋润高中语文课堂
让人文精神滋润高中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
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作为语文的基本特点之一,人文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在应试教育依然占主流的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的培养仅仅是一种点缀罢了。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们有必要把语文教学从单纯的字句、词语、概念、篇章的积累中解放出来。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摒弃单一枯燥的说教式、灌输式等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落实课堂,在教学中渗透叶澜先生曾讲过,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必须使学生从工具性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生命的真实境况中来。
语文课堂,无疑是培养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媒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他们的身上无不凝聚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学《归园田居》,让学生领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节操;学《短歌行》让学生感受时不我待、建功立业的雄心;学《赤壁赋》,让学生体悟旷达超脱的人格理想……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精神的滋养是毋庸置疑的。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情操,这种渗透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成长,在成长中走向成熟!二、立足课本,在阅读中熏陶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本,本身就闪烁着美好的人性光芒。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感悟。
记得在一次阅读后,大家分享阅读体会。
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文中所弥漫的家国之痛飘零之苦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然而更让我震撼的却是在万方多难中,一个弱女子始终坚守的那份尊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声呐喊,时隔千年,依然掷地有声!”说到此处,班上响起了一阵掌声。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是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辅导,了解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而如何渗透人文精神成为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体系存在的重要问题。
下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详细介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人文精神的关键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目标中。
人文精神包括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试图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具体策略如下:1、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社会责任感渗透到教学目标中。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伟人的奋斗史、社会问题的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文化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
例如,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作品。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
具体策略如下:1、选择适宜的教材。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既具有文化内涵,又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
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时,应该选择那些典籍性强、思想含义深刻的篇章。
2、借鉴现代文学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借鉴现代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时代气息,鲜明的个性与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1、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可以让学生朗读、吟唱,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思考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阅读和研究课文时,可以发放提问卡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一、准确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关怀、尊重和理解,是一种追求真善美和人类最高境界的价值追求。
人文精神是个体主体的价值观、精神境界和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情感共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关注每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思考、表达、创造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魅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他们辩证思维的能力,从而使其具备辨别是非、探求真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精神,把学文化的能力提升为感悟生活和关怀他人的情感甚至情怀。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培养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解读和创作,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
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美,培养他们独立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
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具体方法为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文学阅读与解读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感悟文学作品中人的喜怒哀乐,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培养他们对人的关怀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尊重,亟需注重人文精神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教育,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成长为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成长为自主、合作、进取、爱国、负责、创新等人文精神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只掌握阅读技术而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
人文精神高中语文
一、教材是载体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最新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以新课标为指导,在内容的选编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
既有文化内涵,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审美情趣和未来意识兼具,具有浓厚的语文学科的魅力。
文章的题材空前丰富,涉及到古今中外许多富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与作者。
所选作品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学语言敏锐的感知力,激发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同时,为了对课内学习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还编选了一套与之匹配的语文读本,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视野。
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课堂是途经
语文课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最好媒介,我们要在学生心灵里撒上人文精神的种子。
叶澜先生曾讲过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从工具性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生命的真实境况中来。
高中语文新教材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
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
教学戏剧,是对生活重新诠释和理解。
议论文的学习让我们善辩。
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
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探讨语文的人文精神教育与培养。
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
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
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苏轼的诗词散文诗,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教学唐诗宋词时,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辉煌灿烂——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人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
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
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学会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沉寂来总结冬季。
当知识一点点充实了头脑的时候,让精神因为善于感悟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
古诗文是极其有生气的、积极的、富有美感的,它是能激励人、培养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学生而言,学习文言诗文对文化品位的提升、审美意识的培养和生活体验的积累,都是起极大的作用。
教学不能一味老师一字一字地输送学生一句句地下咽,我们把理解内容精粹、语言艺术放在首位,那么古诗文的学习就会让学生得到艺术的欣赏,美感的享受。
为了扩大诗词的接触面,我们又为学生选定了每日一诗,在每天上课前,负责一诗的同学把诗抄到黑板上,然后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赏鉴,增强对诗词的感悟力,欣赏凝练语言的魅力。
让同学透过一篇篇古诗文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灿烂优秀的文化,看到的中华民族先辈睿智的思想,看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与精神。
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强。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的朦胧月夜下的荷塘静思图,融合了音乐美、绘画美、语言美等多种因素,一句话,美的感受给学生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的热情。
走近鲁迅,感悟鲁迅人格的魅力。
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培养思维方式的形象性,将其作为抽象思维和其他思维的有益补充来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这对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有益的,有利于精神财富的积淀,想像力的激活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拓展与专题,走向人文精神大世界
指导学生共同针对某一个阅读对象,进行拓展与专题阅读,阅读后的讨论交流。
例如在“认识鲁迅”的课外阅读中,通过“范文式”阅读教学后,了解了鲁迅的求学经历,兄弟如何分道扬镳,与许广平的相爱,领导左联文化运动的艰难等,又让学生了解鲁迅创作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信等,再推荐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让他们去阅读理解,同时,又针对《收获》上“走近鲁迅”的大讨论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鲁迅有个感性与理性并有的认识,最后在期末举行“我所知道的鲁迅”讨论会,各自交流学习心得,求大同存小异,各有新的领悟,使这一较完整的阅读活动获得较为圆满的结果,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指导中,能获得较多的阅读的收获,成果以及阅读心理的愉悦和满足,这似可称为快乐阅读阶段,是自主自由阅读的开始,对学生终身教育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