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课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第9讲 中东—埃及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2课时 教案 高二下学期
第9讲中东——埃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集体备课个性添加日期班级周次 6教学目标结合图文材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环境特征,说明矿产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发展特征形成的历史原因,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特征形成的历史原因,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难点分析经济发展特征形成的历史原因,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教具PPT、地图册、投影仪教学方法讲授、对话、讨论教学过程【自主学习】结合图文材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特征。
1、大陆轮廓:海岸线平直,半岛、海湾少。
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好望角。
2、地形:高原大陆,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东非大裂谷。
3、河湖: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
4、气候:大致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
5、矿产资源: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
黄金、金刚石,南非的黄金,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矿,非洲北部和几内亚湾的石油。
6、经济:单一商品为主。
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合作探究1】思考1:非洲的经济发展特征?非洲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其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如下:思考2:说明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2、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
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3、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乱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2、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
【合作探究2】材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几内亚湾北部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高于几内亚湾海域。
几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南位置在5°N附近。
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
思考1: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的原因?1、西非赤道低压最南位置在5°N附近,正好控制5°N附近的布埃亚,带来丰富的降水;2、西非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过程中,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湿润的西南季风,遇喀麦隆山地阻挡抬升,多地形雨,布埃亚降水丰富。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第2节世界重要地区学案
第2节世界重要地区考点呈现体系构建亚洲、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东南亚1.位置和范围地处亚洲通往大洋洲,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扼守其咽喉之地。
东南亚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
2.自然地理环境3.经济——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二、西亚和北非1.位置和范围:“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两洋:A和B。
三洲:C、D欧洲和E非洲。
五海:①、②红海、③地中海、④黑海和⑤。
重要海峡和运河:⑥霍尔木兹海峡、⑦直布罗陀海峡和⑧。
2.自然环境特征3.社会经济特征三、欧洲西部1.位置和范围大部分位于35°N与北极圈之间;位于欧洲西半部,西临A,南临B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2.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四、撒哈拉以南非洲1.位置和范围位于以南。
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岛屿。
最南端为著名的好望角。
2.自然环境特征3.经济发展(1)经济特征:以输出为主的经济。
(2)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五、极地地区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概况2.极地科考续表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东南亚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019北京卷,36)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加深。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
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琅勃拉邦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4)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
【思路分析】(1)地震的发生与地壳运动有关。
东南亚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地震灾害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章节:第一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表、多媒体课件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学生观察地图,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畜牧业等。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分析其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自然环境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环境的掌握。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拓展知识视野。
六、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章节:第二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与城市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城市化进程。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和民俗的了解。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 对比教学法:比较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其他地区的地理特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民俗。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其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农业、林业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课堂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民俗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问题,如贫困、疾病、教育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理解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民俗的了解程度。
高三一轮复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
分区地理教案(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1、我们学习分区地理的顺序: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与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欧、东欧与北亚、北美地区、拉丁美洲、大洋洲、两极地区。
2、学习内容: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水文(河流、湖泊)、资源与环境、农业、工业、城市与交通。
即“地理八股”。
七、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P203三维)1、位置①、陆海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②、经纬位置:大部分位于20W~50E,35S~ 35N之间;③、半球位置:地跨南北半球,属于东半球。
2、范围(请记住小经度,小纬度是非洲)在图中填写国家名称。
3、地形: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750米,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重要地形举例:①东非大裂谷:——地球表面最大伤疤,南起赞比西河口,北至红海,再由红海延伸抵约旦河谷地;成因:属于生长边界,地壳断裂陷落形成;大裂谷中有许多湖泊: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马拉维湖等;②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区(世界第二大);刚果河水量非洲第一大河,水能丰富;③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沙漠。
成因——“前面已有”4、气候答:①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非洲的南部和北部;②非洲地形单一,地势起伏不大,较平缓;③非洲海岸线比较平直,使得非洲西岸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
例题2、乞力马托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有终年积雪?答:①因为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5895米);②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一般在5000米高度就有积雪。
6、农业非洲农业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支柱,因曾经受殖民统治,其农业地域类型是:①热带经济作物(水果)种植园农业;②80%国家粮食不能自给;③游牧业也占重要地位,生产生活水平低;④林业发展快,但利用不合理;90%作为薪柴,也出口原木。
非洲是:咖啡、枣椰树、油棕、香蕉、西瓜的故乡。
其中:可可棕油、剑麻、丁香、花生产量居世界前列,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价格低廉;处于世界贸易中不利地位。
中东——埃及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学案
中东——埃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学案【课标点击】1.中东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尼罗河与埃及的经济支柱。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陆轮廓与主要地形区。
4.非洲南北对称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河流.湖泊及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居民.经济特征及环境问题。
【考点解读】1.根据中东的气候特点,分析中东的自然地理特征。
2.以以色列灌溉农业为例,分析中东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发展方向。
3.结合地图,掌握中东地区石油主要输出线路。
4.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分析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5.运用各类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特征及发展方向。
6.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一.中东1.特殊的地理位置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地处a地中海.b黑海.c里海.d阿拉伯海.e 红海之间2重要的海峡f霍尔木兹海峡“石油海峡”g土耳其海峡2.炎热干燥的气候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
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3.地形.河流与资源1高原为主的地形D阿拉伯高原,E伊朗高原,平原面积狭小。
2主要河流A尼罗河,B幼发拉底河,C底格里斯河。
3资源丰富的石油资源以F波斯湾为中心,形成巨大的石油带匮乏的水资源4.“阿拉伯世界”主要为白色人种,半数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
中东地区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三大宗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二.埃及1.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跨亚西奈半岛.非两大洲。
2.河流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源自东非高原,注入A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连接B 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程3.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是主要的经济支柱。
4.典型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于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是世界三大长绒棉产区之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4. 学会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关心非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难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案例材料。
3.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
学生准备:1. 预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记录重要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分布图。
2. 选择一个发展中国家,分析其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 写一篇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非洲大陆的南部地区,其范围跨越了赤道以南,一直延伸到南非和科摩罗群岛。
这片地区是非洲大陆最为多元和动态的区域之一,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地理。
本教案将以地形、气候、植被和人口为主要内容展开。
一、地形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呈现出十分多样化的特征。
从北部的与撒哈拉沙漠相连的撒哈拉地带开始,向南依次为沙漠区域、草原区域、稀树草原和沙漠草原。
南部则有内陆高原和南非山脉。
这种地形特征不仅使得这片地区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而且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
二、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北部地区毗邻撒哈拉沙漠,气候干燥,温度高,降水很少。
而南部地区则受到印度洋和南大西洋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相对较高。
根据其气候特征,撒哈拉以南非洲可以被划分为北部沙漠带、赤道雨林带、中部草原带和南部亚热带区。
这种气候特征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植被植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片地区的植被类型也非常多样,包括草原、热带森林、矮小灌丛和荒漠植物等。
其中,南部地区的开普敦地区拥有着独特的植被类型,包括卡拉矮灌木林、七叶树、扁桃树等。
这种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不仅形成了彩色斑斓的自然景观,而且也为地区的住民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资源。
四、人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也呈现出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特征。
整个地区估计有超过10亿人口,涵盖了非常多的民族和文化背景。
南部的南非地区是地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拥有着大量的文化和人文遗产。
而中部的撒赫勒地区则居住着大量的游牧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着丰富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这种多样性的特点不仅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也为地区的旅游、文化交流、自然保护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资源。
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这片地区,学习如何保护和发挥其优势,共同促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生态、文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发展和主要农产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发展和主要农产品。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和图像资料。
相关的人口和经济数据表格。
2. 教室准备:确保教室内的灯光和投影仪正常运作。
将地图和图像资料挂在教室墙上或放置在投影仪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和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 讲解:使用地图和图像资料,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结合数据表格,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发展和主要农产品。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印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多样性和发展挑战。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标注重要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3. 要求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
一、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地理位置和地图周边国家和海域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和特点地形和河流植被和动物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环境人口分布和民族城市化和交通语言和文化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农业和主要农产品矿产资源和工业经济发展和合作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二、教学方法1. 图像和地图分析使用地图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知识。
3.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和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检验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a)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b)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创造性。
c) 课后练习成绩:检测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3. 评价内容:a)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或图片,请同学们观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热带草原、种植园、饥饿的非洲等第一层级预习情况检查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走下讲台,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PPT展示预习答案第二层级环节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多媒体展示中东地区生活习俗和宗教习惯的图片或视频1.非洲大陆以高原为主,南部是南非高原,东部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偏西是刚果盆地。
东部有著名的东非大裂谷2.非洲气候大陆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索马里半岛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可能有以下疑问: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非地带性现象有哪些?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地形、河流的视频或图片环节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文地理特征1.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为解决这一问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经济合作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特征是什么?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问题突出的原因?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环境问题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种植园经济的图片或视频的解决措施有哪些?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时面临严峻的人口总量、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后果,是历史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第三层级知识运用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PPT展示相关答案第四层级思维建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单一的商品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总结概括提升创设总结情境【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重点记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其经济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应对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措施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板书设计第12课时东半球其他的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黑种人的故乡位置、地形、气候、河流、重要岛屿、人种2.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矿产资源丰富、进出口、措施3.人口、粮食与环境。
第4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第4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1.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以及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 教学重点•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3. 教学内容3.1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特点•地理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包括多个国家,如南非、尼日利亚、刚果等;•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多样,南部气候较为温暖,北部气候偏热;•自然资源: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等。
3.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色•语言和宗教: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多种语言和宗教,如斯瓦希里语和伊斯兰教等;•艺术和音乐:该地区的艺术和音乐具有浓厚的非洲风情,如非洲鼓和面具舞等;•传统习俗:撒哈拉以南非洲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如婚礼仪式和部落文化等。
3.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结构:该地区的经济以农业和矿产业为主,同时也有一定的工业发展;•社会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疾病和教育不发达等;•发展前景:尽管存在诸多挑战,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际社会应给予支持和援助。
4.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通过让学生参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情景模拟活动,增加对该地区的了解;•知识讲授:通过PPT演示和课堂讲解,向学生传达相关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知识;•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根据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课堂问答;•小组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展示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关内容的研究和理解;•作业布置: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6. 教学资源•PPT演示: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文化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相关图片和文字内容;•教科书:教科书中的相关知识点。
7. 教学延伸•观看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纪录片,进一步加深对该地区的了解;•采访当地居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采访当地居民的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人口状况;(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分布;(2)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关注;(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人口状况;(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论文、报道等3. 教学工具:地图、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视频;(2)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新课导入:(1)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人口状况;(3)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问题案例;(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5. 课堂小结:(2)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示意图;3. 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024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2单元 第2讲 课时7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
__南__非____
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
__几__内__亚____
世界上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__赞__比__亚____
非洲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尼日利亚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湖泊分布及其成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湖泊分布与成因如图所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解析】 第(1)题,“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 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 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 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4.丰富的矿产资源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非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占世
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也很丰富。非洲北部和几内亚湾的 __石__油__资__源____十分丰富。非洲重要矿产国如下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1)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 )
①减小风的侵蚀力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保持土壤水分 ④减轻流水冲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非洲教案新人教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空间定位),特别是整个非洲大陆的空间定位.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地势),炎热干燥的气候(成因);河湖(刚果河、尼罗河、维多利亚湖等)及特点;东非大裂谷的成因(理解运用);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的成因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3、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4、了解南非共和国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图或指导学生看地图册进行该地区的定位,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特别是整个非洲大陆的空间定位。
2.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熟悉该地区的高原地形、气候、河湖的位置和名称;河湖(刚果河、尼罗河水文特征)。
让学生分析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3.通过多媒体展示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景观图片对比来分析其形成非地带性的原因。
4. 教材的阐述和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和南非共和国等情况。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河湖、海域的洋流、自然景观的非地带性成因分析。
【教学难点】同上【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板书设计】一、位置与范围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2、气候3、水文4、植被5、资源—石油、磷矿三、人文地理1、人口民族宗教2、农业工业3.资源: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黄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石油—尼日利亚;铝土-几内亚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国家简介】南非【课堂设计】(含课前练习、导语、知识传授序列及其对应的方法、演绎或实验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等等)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经济等;(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背景,包括殖民历史、独立运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一体化与发展战略。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等相关教材;2. 辅助材料:地图、图片、案例分析资料、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非洲音乐,引起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2)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自然地理特征:(1)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和边界;(2)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及其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3)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山脉、平原等;(4)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植被等。
3. 人文地理特征:(1)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2)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如城市规模、城市分布等;(3)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特点,如种植业、畜牧业等;(4)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经济结构、贸易关系等。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树立全球观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特点和发展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地理》课本及相关资料;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3. 课前准备:教师预习教材,整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思考其地理特征。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和人文景观。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教师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整理)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即是初中学段的必学章节,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这部分的教学要把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
这部分内容在要求的层次上要达成的目标应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的双重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注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置、范围和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的复习巩固,更要注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内容虽说应该是学生在初中应该学过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基础的问题,还有需要提升到高考的备考高度,需要扩充、挖掘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怎么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既能补充初中基础,又能提升地理高考考试能力,是本节课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在区域地图上找出并识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置、范围;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统计图等分析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特点,并会分析经济发展方向。
4.进一步掌握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完成地图填充,让学生知道并识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主要的地形单元等,掌握借助读图和绘图技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探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的成因,学会从地理的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地理环境要素角度,论证气候的形成原因、形成方法和思路。
3.归纳总结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特点并据此分析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学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方向中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
高二
学科
地理
制定日期
2019.12.19
课型
新授
课题
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主备人
郭亭亭
执教人
郭亭亭
使用时间
2019/12/21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输油路线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河流湖泊、气候特点及成因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矿产资源分布及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结构
2、居民和经济
(1)黑种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
(2)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粮食: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个人修订
板书
设计
一、中东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居民和经济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4、埃及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自然环境
2、居民和经济
3、南非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在课堂背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不用心,走神的情况,所以以后要限时背诵并提问。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中东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士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2)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
(3)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
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1)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源地。
(2)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大浅多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③鱼类资源减少
中东问题:领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国势力插手等。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自然环境
(1)地形
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经红海,一直到死海附近形成:地壳运动中断裂形成,是一个大的地堑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成世界
最大盆地,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①、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盐碱化
②、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
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最大海湾几内亚湾;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有好望角。
(2)气候
特点:炎热多雨的热带大陆,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3)矿产:南非黄金产量、扎伊尔金刚石产量世界第一,几内亚铝土矿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赞比亚重要铜矿出口国、尼日利亚非洲石油产量最大。
环境: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3、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2)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1)亚非的“陆桥”
巴勒斯坦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2)先进的灌溉农业
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有效利用率。
4、埃及
(1)尼罗河的赠礼
位置和领土:位于非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两个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了解其经济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输油路线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河流湖泊、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学难点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矿产资源分布及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