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卷语文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调考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调考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调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共71分)一、基础知识(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2014年2月初,中原大地迎来马年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的雪花漫天飞舞,给山河、原野披上了银装,让空气变得湿润清新。
B.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安倍政府不仅不进行深刻反思,还一意孤行,以邻为壑,不断指责周边国家,为自己的行为涂脂抹粉。
C.她与女儿的关系本来还算密切,但近来发现女儿与她的交谈越来越少,每到周末女儿才例行公事般给她打一个不冷不热的电话。
D.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A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
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B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D项,比喻东西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完成本题需要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如“盘桓”逗留,徘徊;“盘绕”围绕在别的东西上面。
对成语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辨析词义。
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15年高考(269)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
2015年高考(269)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2015年高考(269)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饶水知音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
(9分)诗的境界(节选)朱光潜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
“见”字最紧要。
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全是诗的境界。
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
诗的“见”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
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
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
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就是“名理的知”。
但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的“意象”。
这种“觉”就是“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
比如说读崔颢《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
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之类的联想。
这些联想一发生,你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
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
但是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105)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105)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高考模拟试卷1027 09:43::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共78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共9分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与议。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1),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1)不殊:没死。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三一模考试(语文)
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②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破亲亲关系。
孟子认为,选用贤才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
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
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使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低条件。
③其次在管人。
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
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一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
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的,而每一个人也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
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难得到保证。
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带有强制性的法治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一④儒家强调“为政在人”不是说不要“法”,是说在“法”与“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
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
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
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法令和律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
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人则是法的本原。
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去施行的一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
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1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向玉乔作为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道德记忆显示的是人类具有记忆其道德生活经历的思维能力。
人类在过去的时间里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其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构成道德生活经历,并在其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记,从而使其拥有了道德记忆。
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人类,但由于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体人”和“集体人”的身份存在,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发生在个人身上。
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对它存在的实在性、主要功能、价值维度等也有最全面、最系统的认识。
集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人类以家庭、民族、团队、国家等集体形式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的发生机制不同于个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是通过个人头脑所具有的记忆功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具有正常记忆思维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发生和运作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个人必须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但它还会受到个人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的深刻影响。
一个人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深刻地影响着个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和方式,并使个体道德记忆具有选择性特征。
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
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也是选择性的,因为一个集体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是由集体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决定的。
衡水市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群不时地会发生踩踏事件,动物在成群结队行动时,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会因为惊慌失措而相互碰撞,为什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行为生物学家伊恩·库森说,蚂蚁、鱼和鸟有能力在整个群体里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
比如蚂蚁可以用信息素在蚁群内交流,通过简单的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
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而人类是自私的。
我们都想节省通行时间,哪怕是以牺牲他人的时间为代价,而蚂蚁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最原始的生物。
我们没有进化出群体活动时的集体智商,我们无法超出局部的互动规则。
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的信息,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了。
另一种说法是,许多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V字形或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提高飞行效率,又能避免碰撞。
阻力能够降低65%,飞行距离可以增加70 010,因为每一只鸟都处于前面一只鸟的翼尖涡流造成的上升气流中。
只有头鸟得不到这种好处,但鸟群中的其他鸟会轮换当头鸟,以共同承担这种压力。
实际上,鸟群的梯形编队很少是完美的V字形,往往是J字形。
但无论是哪种形状都可以让所有的鸟获得对前面同类的最佳视野,以便保持安全的距离。
飞行时,鸟群中的鸟之所以不会相互碰撞,是因为它们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更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
在2004至2007年,欧盟组织了一个名为“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动用了意大利、法国、德国、匈牙利和荷兰等国的七个研究机构,成员中有生物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他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改进对鸟群的3D模拟,以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如时尚、风潮、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
物理学家卡瓦尼亚选择了意大利罗马的马西莫宫,它位于火车站附近一个开阔的广场上,广场四周都是树,冬季的每个下午,椋乌在罗马郊外觅食后都会回到这里的鸟窝。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 总分1 5 0分, 考试时间1 5 0分钟。
【试卷综评】试卷由小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写作五部分组成,基本模式与高考相同。
亮点有以下两点:一是文言文阅读的断句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感句读能力。
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并且四个选项都是对同一个句子的不同断法,难度不大。
二是背诵部分出现了理解性的情景背诵,既要熟背,而且要理解才能得分。
这就避免了死记硬背,鼓励学生理解性记忆。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值得关注:一是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难度较大,区分度强。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涉及道德记忆方面的知识。
若学生背景知识欠缺,则不易理解。
二是文言文的实词题,告诉考生:既要掌握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还有总结归纳一定答题技巧,备考难度和范围有所加大。
三是作文是材料作文,材料结合社会,有思、有变、有选择,考生只有具备了对生活的思辨能力和慧眼识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份成熟,方能解读材料的真谛和灵魂。
这则材料的亮点在于考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性。
总体来说,这套题没有在难度不大,考生如果备考充分,解答这套试题应该不存在较大难度。
第Ⅰ卷阅读题(共7 0分)甲必考题(4 5分)一、现代文阅读( 共9分, 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大龙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 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 由“心性”而生。
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 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 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例如, 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 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1)
河北冀州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杨丽华审题:酒月华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
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枣强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警惕汞污染 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
这种病症最早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
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
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湾一家化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
其中有的是甲基汞,有的是无机汞,而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
甲基汞的脂溶性非常强,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细胞。
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考虑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不完本相同。
因此,只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
水体中汞污染是人类健康的隐患。
因为水中的微量汞,经过水中食物链(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逐级转移,在食物链顶级生物体内可以富集到数千至数十万倍。
以美国金枪鱼罐头为例,1953年含汞量为0.08PPM[注],到了2005年就增长至1.79PPM。
对以鳌鱼和鲸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法罗群岛居民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血汞含量可能是全世界人群中最高的,达到6PPM。
鱼类体内的汞主要为甲基汞,其百分比随着鱼龄增加而增加,一年生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的31%—35%,8—12年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为67%—100%。
在一般情况下调查和监测鱼类的含汞量,对于了解水域汞污染程度十分必要。
目前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达2000吨/年。
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
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的有机融合。
其创作目的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
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中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任意挥洒。
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象的刻画,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象的实写,超脱而浑厚。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构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中国画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
笔不滞于物,乃留有余地,抒写画家胸中浩荡之思、奇逸之趣。
中国画不注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以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而引书法入画乃成中国画第一特点,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进入灵虚妙境。
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则成为中国画第二特色。
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
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个境界层次。
中国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就是运用笔法捕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透入物象的核心,其精神简淡幽微,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
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曾说:“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
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
”中国画作者远超画境,俯瞰自然,在画境里不易寻得画家的立场,但画家的人格、个性完全融化潜隐在全画的意境里,尤表现在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 总分1 5 0分, 考试时间 1 5 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 0分)甲必考题(4 5分)一、现代文阅读( 共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大龙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 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 由?心性?而生。
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 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 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例如, 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 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中国的诗是抒情的, 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 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中国人饮茶叫?品茗? , 而西方人却是?喝茶?。
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 , 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
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 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 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 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 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 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 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 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 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 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河北省衡水2015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
衡水2015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一)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谈吟诵陈向春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吟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诸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语文.doc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慎防基因造成的污染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
一个是19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
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可能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
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
最后他后悔莫及,和他造的人一起自我灭亡。
‚科学怪人‛这个名词现在已成了一个通用的隐喻,任何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做“科学怪食”。
另一个则是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问题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尽现无遗。
对近代科学发展略有所知的都当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的阶段。
随着1962年DNA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
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价值中性的事物,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欲的自私动物。
科学发展后,它也会成为一个体制,一种权力体系。
当科学成了一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造成的公害极难避免。
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卡逊女士的遭遇。
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破坏,于是美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的围剿。
幸而当时主政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
这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而当代基因科技发迹后所造成的‚科学怪食就是个新兴的话题和论争的焦点。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2013-11-23 10:32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63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9分,每小题3 分)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
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
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
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
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
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
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
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
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
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试卷综析】从整体上看,期中考试难度适中,但也不乏亮点命题。
仿照高考的试题模式,题型及分值均没有变化,角度也几近相同。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生需要对原文有整体理解并进行综合分析来回答问题,这种“理解原文——综合分析——整理概括”思路,可以说是答题的主要思路,所以语言概括仍是考查重点。
文言文仍然是传统的人物传记,从故事性的角度难度低于高考考过的论述类文言文。
出题模式和高考相似,分值分布也相似。
选择题部分仍属于常规题目,从题型上看没有变化。
文言实词题属于常规题型,除需要考生读懂文言材料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词储备。
文言虚词题仍在十八的虚词的考查范围,因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其变化。
语句翻译错误选项本身有与文章内容有矛盾,所以通过文本阅读很容易选出。
文本理解有一定陷阱,偷换了故事的主人公,因此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文本,才能辨别。
因此文言翻译一定会是高考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文言文的阅读不在致力于答题技巧,而更倾向于对文本的理解,这边要求考生真正掌握文言语法,真正学会阅读文言文。
断句题属于常规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语法标志,难度不大。
诗歌鉴赏,从诗歌题目到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在透露出文章主旨。
考生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前提下,对诗歌意境是主旨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选择。
默写要求考生注意字迹工整,不要因为字迹辨识度的问题而在此处丢分。
选择题整体难度较低,都是常规内容,形式没有太大变化,属于必拿的分数。
字音字形辨析为常规题型。
错误仍然出在一个字音和一个字形,考查内容也是常出现易错字音和字形,难度较低。
词义辨析难度不大,通过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成语运用出现的都是常规词汇,难度不大,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病句题设置常规陷阱,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六大常考病句类型,此题也可轻松选对答案。
语句衔接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仔细辨识句语句之间的前后文关系才能正确排序,所以面对语序题,学生必须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作文是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学生写起来顺手。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
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
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
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
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
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
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
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
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
”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
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
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
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
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
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
”“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
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
……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
”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
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
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
1.属于“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的“自主性”的一项是( )A.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B.农村青年可以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
C.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
D.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理解“自主性”的内涵,参照本段前半段即可得出答案。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
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2.科举制度的突然废除为什么会造成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科举制度使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保持着在农村的精英地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废除科举后,他们无法再充任该角色。
B.科举制度废除后,在城市的学堂及财富、名利、权力吸引农村知识分子源源不断涌入,使农村文化生态持续退化和空洞化。
C.科举制度废除后,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掌控了农村基层政权。
D.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不能给农村带来经济利益和文化提升。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城市文人雅士不会给中国农村文化造成文化断裂。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下列有关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若干职责。
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
B.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意思是农村士绅完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
C.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原因就在农村精英文化系统维持了文化生态平衡。
D.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从此,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错在“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根据在于“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B“釜底抽薪”指的是文化断裂;D绝对化,最后一段“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题文】二、古诗文阅读(36分)【题文】J0(一)文言文阅读(19分)傅潜,冀州衡水人。
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
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
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
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
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
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侯。
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
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
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铁棰,争欲奋击。
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
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
”潜不能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