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模拟卷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模拟卷四
一、选择题
1.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2.用相同质量的铝、铁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铁=7.9×103kg/m3,ρ铜=8.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铝球和铁球定是空心的
B.铝球和铜球定是空心的
C.铁球和铜球定是空心的
D.铝球、铁球和铜球可能都是实心的
3.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A.一定是倒立的实像 B.一定是倒立的虚像
C.一定是正立的实像 D.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4.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5.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C.光是一种电磁波
D.白光是单色光
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虚像的是
A.
B.
C.
D.
7.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A.温度不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等量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不同的不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8.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D.图丁: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0.以下关于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医学上常常利用次声波击碎结石
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某校科创小组同学利用“超声波测距技术”测得月球到地球间距离约为38万千米
二、填空题
11.小明在游戏中把乒乓球压瘪了,但没有破裂,则球内气体质量_____,密度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如图是小明将两纸筒A、B套在一起制作的模型照相机。
当用来看远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接着再看近处物体,若还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AB间的距离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m,若人以0.5m/s速度重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
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立、等大的_____像。
14.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刚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
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是因为海波从水中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同时说明海波是一种________。
(填选“晶体”或“非晶体”)
15.“百姓大舞台,欢乐跳起来”广场舞比赛在汶上县菩萨广场举行,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_____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6.如图,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三、计算题
17.在调好的天平两盘上各放一铝块和铁块,天平恰能保持平衡。
则铝块与铁块的质量之比m铝:m铁
=________,体积之比V铝:V铁=________。
(ρ铝=2.7×103kg/m3,ρ铁=7.8×103kg/m3)
18.为了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排放”的号召,我国多地设置了共享单车租借站点。
质量为55kg的小明同学在上学的路上租借了一辆自行车,从站点到学校的路程为1500m,骑车用时5min(设小明骑车上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若自行车的质量为15kg,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05m2,则小明骑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若自行车匀速行驶中所受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1倍,则小明骑车的功率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明想知道家中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________。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同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 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只用天平也能测出酱油的密度。
于是小华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
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a、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
b、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c、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d、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20.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在白纸上得到一个_____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火焰的像,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
(3)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___。
(2)现有厚度分别为5m和2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____,影响实验效果。
(3)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填“前”或者“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4)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________cm。
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
22.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安装实验器材时,如图甲,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_____。
(2)实验中,小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的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a,b所示。
表示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
(3)为了说明水的沸腾过程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观察水是否沸腾。
(4)小华完成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并作出了如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他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23.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中有展品“曾候乙编钟”,如图所示。
用钟锤敲击编钟时编钟就会发出声音。
若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一只编钟的不同位置,编钟所发出的音调有所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
2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第1、3两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时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________,致使__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不变变大
12.实变大
13.1 正虚
14.吸热熔化晶体
15.振动声源
16.25
三、计算题
17.1:1 2.89:1
18.(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5m/s;(2)小明骑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7×104Pa;(3)小明骑车的功率是350W。
四、实验题
19.平衡螺母向左调45 1.125×103偏大•ρ水
20.最小最亮会聚 10 没有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高度,像没成在光屏上
放大投影仪靠近
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出现两个像前像与物大小相等 30 不能虚22.自下由上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 b 停止加热 C
23.编钟发声的音调与敲击的位置是否有关?
24.停车距离反应距离18 ; 56越长变长停车距离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