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继续教育
完善农民工继续教育机制
低下 ;教育 者 ,即使视 为第三 部门—— 非 求性质也 不尽相 同 ,有的是某个单项 的技
有 等 公、 非私 、 非营 利的机 构 , 必须考 虑教 育 能培 训 , 的是职业 技能 学历 文凭 , 等。 也
分工 、合作与交换是 市场 经济运行 的 提 供 方对于 成本 补偿 的要 求 。教 育者 、 受 总之 ,教 育必须满 足他 们职业发展 的需要
和切身利益 ,既顾及其眼 前生存 .又考 虑 采用 和选择 利益诱 导的手段 .使每 农 民工群 体 的基本 特征 是流 动性 、 工
方利
其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必 须权衡他们 当前 益 当事人 都在 自我 利益的引导 下.自觉地 作 的不稳 定性 、文化层次的 差异 性 ,以及
的经济承 受能力 :作 为办 学方来讲 ,即使 接 受这 一政策所创 造的利益刺 激。具体地 他 们绝大 多数 属于低收入阶 层。他们流动 无利可图 .但也 不能 自掏 腰包 ,其 办学成 说 , 于用 人单位 来讲 . 须使 之认识 到 . 于城 乡之 间 .是 现代城市建 设和工业化进 对 必 本必 须能够 得到 充分地 补偿 并略 有微 利 ,
业环境 、实现就业机会 均等 的战略策略来 采取 行动 的。对于教育方 来讲 ,学 费设 置
抓 .并为此投入一 定的教 育资金 .以弥补 标准必 须能 够补偿 其 成本 并略有 微利 , 并 实际需要 .构建灵活 的教育制度。笔者认
需要教 育理 论创新和 制度创新。 农民工支付能力 不足的教育成 本。找 四方 且这 ~ 标准 必 须 在 其他 三 方 可 接 受的 范 为. 搞好农 民工继续教育 这一工程 ,必须
.搞好这样一 个庞大社会群体的 其工作需 要 ,并分担其 学 习费 用 ;政府作 件 的限 制而 不可 能 ;如 果他 们看 不到 , 提 灭的贡献 .
浅析“职业规划性教育”:农民工继续教育新路径
模 式
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 , 就是对职业生涯乃 至 人生进行持续的 、 系统的 、 划 的过 程 , 计 它包括 职业定 位 、 目
74 .— . —
标设 定 、 通道设计三部 分 内容 。对 于第 一代 农 民工而言 , 由 于其 在城 市的打工行为本 身 , 不是严格 意义上 的“ 并 职业行 为” 只是一种 暂时性 、 , 随机性 务工行 为 , 因此 并不具备 职业
高新技术 、 高附加值状态演变 的趋势 。从产业结构与就业 结
构的关系来看 , 产业升级必将引起 “ 人才 升级” 。反 之 , 动 劳 力数量和质量也直接影 响产业结构转换 , 低素质劳动力不 适 应产业升级和高新 技术 产业 发展 , 将延 缓产 业结 构 升级 进
程 。 所谓 “ 民工 荒 ” 很 大 程 度 上来 源 于 “ 工 荒 ” 在 技 。如 何 在
缺 少务 农经历以及对职业理解 与认 同的差异 , 新生代农 民工
对务 工城市 的心 态 也从 “ 客心 理 ” 过 向期 盼在 务工 地 能长 期、 稳定 的生 活转变 , 在务 工地长期稳 定生活 的愿望 更加强
求为依据 , 根据不 同层次农民工特质为教育依托 , 旨在长 期 、
有效 、 务实为农 民工 自身 发展服 务 的“ 职业 规划 性教 育 ” 为 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提供 了建设性 的指导意见 。
烈; 参与社会流动动机更加成 熟和理性 , 具有 经济 型和生 活 型并存 的特点 。大量涌现的新生代农 民工 , 打破 了由第一 代 农民工构 建的单纯农 民工体系 , 使农 民工 内部形成 了更 为复
杂 的 格局 分化 。
一
、
“ 职业 规划性 教 育”: 重压 力 下 。 民工 继 双 农
继续教育:成就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必由之路
前 景的敏感 的前瞻性 眼光 和对 国家 劳动法 规及 相关政 策 的熟悉 与了解 。这些仅 仅依靠新 生代农 民工 个人 可 能是不现 实的 。
二 、 内容 上 以 引 导 性 教 育 与 技 能 性 教 育 为 重 点 在
否学、 学什 么 、 怎样 学 以及 学 了以后 又怎 么办等一些 前
当前 学术 界 “ 生 代农 民工 ” 个 概 念 的 内 涵还 新 这 有不 同的解读 , 但通 常 将上 世 纪 8 0年 代 出生 , 有农 具 民身份 而在城镇 从 事工资性 收入 的特殊劳 动者称为新 生代农 民工 。与传 统农 民工 相 比较 , 生代农 民工 有 新 许 多独特 之 处 , 比如 : 们对 农 业 与 农 村 的依 赖 性 更 他
( 7 8 ) 可见新生 代农 民工 已经充 分认 识 到 了专 业 4 .% 。 技能 的重 要性 。如果 根据 自己 的职 业 生 涯规 划 , 够 能
掌握一 门专业 技能 , 就获 得 了在 城 市 生活 中安 身立 命 的主动权 。娴 熟的专 业技能 才能够 使新生代 农 民工实 现 由“ 体能型 ” 技能 型 ” 变 , 匠 ” 师” 跃 。 向“ 转 由“ 向“ 飞 特别 是新生代 农 民工 将会成 长为 中国产业 工人 的主体
摘
空 间。
要 : 生 代 农 民工 是 当前 我 国社 会 结 构 中 的一 个 特 殊 群 体 。要 充 分 利 用 继 续 教 育 的平 台 , 破 农 民 工 培 新 突
训传统模式的弊端, 科学 定 位 他 们 学 习 的方 向 、 内容 、 式 与 目标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个 人 发 展 拓 展 出更 加 广 阔 的 形 为 关键词 : 生代农民 ; 向; 新 方 内容 ; 式 ; 形 目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四川农民继续教育问题探讨
农业经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1 /0 0 0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IJ农民继续教育问题探讨  ̄I lI
◎ 屈 川
摘 要 :我 国正 处 在 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 农 业 转 变 的 历 史 阶段 ,其 转 变 的 快 慢 与 功 能 直 接 取 决 于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的 开 发 程 度 、
取 决 于 其 质 量 的提 高 ,而人 力 资 源 质 量 提 高 的 关 键 在 于教 育 。 因此 , 大力 发 展 农 村 继 续 教 育 ,对 于开 发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推 动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设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本 文 以 四 川 农 民继 续教 育 为研 究 点 ,探 讨 新 农 村 建 设 背 景 下 的 四 川农 民 继 续教 育 的 走 向
86 要 培养 出能推 进新农 村建设 的 “ 新农 民 ” ,教 育至 关重 人 ,占 l6 。 以上数据可 以看出在农村 工业化 、城 市化 、现代化 的发 要 。农 民继续教育 的根本任务 是 ,提高亿 万农 民群众 的社会 j 勺 主 义觉悟和文化科 学水平 ,为 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 展进程 中 ,农业 人口逐渐减少是社会发展 I规律和基本特点 。 据 估算 占四川省人 口 7 . %的农 业人 口将在今 后 2 一 0年 内 52 7 O3 建设服务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
问题 。
关 键 词 :新 农 村 建 设
四川 农民
继 续教 育
一
、
农 民继 续教 育可推 进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建设
衡 、地 区之 间办 学条件差异 大 、群众 的生活水平 、文化程度
浅谈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谈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背景介绍农民工是指农村居民从事非农部门工作的人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当前农民工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1:缺乏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机构和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
现有培训机构大多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缺乏培训资源。
2:培训内容单一当前农民工技能培训内容大多偏重于基础技能,如焊接、电工等,对于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技术和专业知识缺乏培训。
3: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和评估机制,农民工技能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有的培训机构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造成培训效果不佳。
4:培训方式滞后目前农民工技能培训主要以传统的面授式培训为主,没有及时跟上信息化、智能化的培训方式,无法满足农民工的学习需求和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需求。
5:培训费用高昂由于农民工技能培训机构和课程的供给不足,导致培训费用高昂。
很多农民工无法负担得起培训费用,使他们无法得到有效的培训和提升。
三、解决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的建议1:建设更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以满足农民工不断增长的培训需求。
同时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
2:拓宽培训内容除了传统的基础技能培训外,应加强对现代化产业所需的高端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培训课程,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3:建立统一的培训标准和评估机制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保证培训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提高培训效果。
4: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培训方式借助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手段,推广在线教育、远程培训等信息化、智能化培训方式,使农民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培训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浅谈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农民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民工是拥有农村户口,曾经从事农业生产,现已进入城镇,在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所列的数据显示:进城务工的农民已占据我国全部第二产业岗位的57.6%,商业和餐饮业岗位的52.6%,加工制造业岗位的68.2%,建筑业岗位的79.8%。
可见,农民工是活跃在城镇经济建设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已经与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进步密不可分。
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城镇化步伐,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欠缺,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据最新调查显示,在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43%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有25%的人只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数仅占14%。
近年来,党委、政府相当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如政府部门实施了“阳光工程”,工会开展了“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给农民工提供了免费培训的机会,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组织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急待解决。
一、当前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与他们所承担的任务总体是适应的。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部分农民工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于个人找工作、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不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种田解决吃饭问题,外出务工则解决挣钱的问题。
等到年龄稍大一些,还是要回到家乡,继续耕耘着祖祖辈辈赖以生计的土地。
因此,在他们看来,外出务工不是永久性的生存之道,甚至只是一种临时性的举动,因而他们从事的工种就具有不确定性,什么好干干什么。
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 键词 ] 农 民工 继 续教 育 ; 状 分析 ; 关 现 对策
[ 者简 介 ]骆 卫 华 , 职 于 泉 州市广 播 电视 中心 , 建 泉 州 32 0 作 供 福 600
[ 中图分类号]G 2 7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22 (0 2 0 — 0 8 0 62— 7 8 2 1 ) 2 09 — 3
( ) 统 的 规 划 建 设 不 完 善 , 理 制 度 不 一 系 管
健全
、
农 民工 队伍 素质现 状
改 革开 放 3 0年 , 国一 个 最 大 的 新 生 事 物 是 中
涌现了 2 亿多农 民工。农 民工是改革开放 的伴生 物 , 城市 化建 设 的 主力 军 , 城 乡一 体 化 建 设 的 是 是 重要载体。“ 民工” 农 是我 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的
形 成新 的教 育 培训理 念 和意识 , 文化技 术素 质的低 下 使农 民工 很难 找 到稳 定 的高收 入工作 , 于奔命 疲
的工作 状态 使他 们 更 无 机 会接 受 现代 意 识 的熏 陶
度不 健全 使各 个部 门各 自为政 , 有相 互 开放 和共 没 享 资源 , 造成 资源 浪 费 、 训 成本 过高 、 训效 果不 培 培
以彰显。只有做好农 民工继续教育工作 , 才能大幅 度提高农 民工的素质 , 促进农 民工就业 , 实现农 民 工增收 , 从而为农村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
一
能, 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 不
二、 形成现 状的主要原 因
造成农 民工从业素质较低的现状 , 究其原 因就 是农 民工缺乏必要的继续 教育 , 其中有客观因素的 影 响 , 有农 民工 自身 的原 因 。 也
从“返乡潮”到“用工荒”看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缺失——兼论如何加强农民工继续教育
V0 . 1 N . 13 o 2
21 0 0年 6月
J 叭 2 1 00
从 “ 乡 潮 ’ “ 工 荒 " 农 民 工 继 续 教 育 的 缺 失 返 ’ 用 到 看
— —
兼 论 如何 加 强农 民工 继续 教 育
孙 学敏
( 合肥工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 安徽 合肥 2 00 ) 309
二 、 强农 民 工继 续 教 育 的 意义 加
目前 , 民工 已成 为一 线生 产 和 广 大服 务行 业 农
劳动 者 的重要组 成 部分 , 加强农 民工 继续 教育 工作 , 对 于提升 其 自身就业 竞争 力 , 进 国民经 济发 展 , 促 构
建和谐 社会 具有 重要 意义 。
一
数农 民工受教育水 平和基本素质都 比较低。据统 计, 目前农 村 受 教 育 状 况 是 “ 村 人 口平 均 受 教 育 农
l 一 7
程度 为 6 5年 , . 只相 当于小学文 化程 度 , 受过初 级 接 职业技 术教 育 或 培训 的 占 3 4 , 受 过 中级 职 业 .% 接 技术 教育 的 占 0 1 % , 受 过 短 缺 培训 的为 2 % , .3 接 0
果 的重要 因素是农 民工继续 教育 的缺 失 。
农 民工 继续 教育 的缺失 直接 导致人 力 资源 的结
的要求 。这 是我 国经 济增长 方式 转变 带动 下劳 动力
市 场发 生 的一场 深刻 的历史 性变 革 。
构性短 缺 。在金 融危 机 到 来 时“ 工 荒 ” 存 的 奇 特 现象 , 如 : 返 与 用 并 例
一
返乡潮” 用工荒 " 到“ 的现象透析
学教 育研 究所 的最 新 调 查 显示 , 民工 中初 中未 毕 农 业 的约 占 4 % , 中毕业 但 没有 接 受 高 中 以上教 育 5 初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继续教育问题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继续教育问题摘要: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整体偏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继续教育对于新农村的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加强立法、创设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推进农村继续教育,同时要防止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
关键词:新农村;农民;继续教育农民继续教育是对成年农民进行提高文化、科技、德行和民主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这种教育是没有时限没有终点的终身教育。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阶段,必须重视农村继续教育以推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
一、农民的素质状况及发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已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整体偏低。
虽然农民的身体素质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其他几个方面素质情况却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为:(一)文化素质较低。
2004年,我国农村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 40.31% ,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11.62%, 大专以上只有0.5%。
在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同时,还存在着极为不均衡的状态。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比例东部为10.2%,中部为12.5%,西部为21.6%。
农民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科技素质不高,受文化素质低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不强,不能很快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另外,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 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及以上者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 76.4%。
农村中专门从事技术的工作人员也很缺乏,我国平均每万亩耕地不足2名技术员,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与改进方向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与改进方向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工作。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他们大多数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培训,面临着就业困境和工作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农民工职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方向。
首先,让我们了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
目前,农民工职业培训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和企业自行开展的培训。
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通常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承办,目的是提供一定程度的技能培训,培养农民工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自行开展的培训则更加灵活,旨在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为农民工提供更加实用的职业技能。
然而,目前农民工职业培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培训项目的覆盖率和参与率仍然有限。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培训地点分散、时间冲突等,很多农民工没有机会参加培训。
其次,培训质量不够高。
一些培训项目缺乏先进的技术和教学方法,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不够贴合,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此外,培训人员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也需要提高,以更好地指导和培训农民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方向。
首先,应该加大政府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项目的覆盖率。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更多培训中心,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立培训点,提供更便捷和广泛的培训机会。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补贴,减轻农民工的培训负担,鼓励他们参与培训。
其次,应该加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内容应与各行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开设更多与城市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此外,培训机构应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方向与内容,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最后,培训机构应提高教师和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系统地传授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综述
中和小学 为主 体 , 者共 占比例 为 7 % 左 右 ; 接受 两 8 而 过高 等教 育 的 只 占 3 1% 。接 受过 高 等教 育 和 高级 .9 中等 教育 的人 员 比例相 加 只 占 2 . 1 。2 0 O4% 0 4年 外
非 常好 学 的群 体 , 且农 民 工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也 是 愿 而 意 为 自己的继 续 教 育 买 单 的 , 均 年 继 续 教 育 开 支 人 意愿 达 7 0元 。女 性表 示 在继 续 学 习 方 面有 兴 趣 的 0 占 6% , 0 男性 占 5 % ; 性 中积极 寻找 学 校 、 习 内 5 女 学 容 等学 习信息 方 面 的 占 6 % , 性 占 5 % … - 。李 4 男 9 2 ] 小劲 、 曾荣青 指 出 , 广东 流动 人 口的受 教 育程 度 以初
珠 三 角部 分 城 市 的流动 人 口进 行 了实 地 访谈 和 问卷
调查 , 发现 , 广东 省流 动 人 口的受 教育 程 度 以初 中 和 小 学 为主 体 , 接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只 占 3 1 % 。有 而 .9 5 . % 的农 民工从 来 没有 接 受过 任 何 形 式 的 技 能 培 36 训, 但在这 部 分 人 中有 7 . % 的人 愿 意 参 加 继 续 教 65 育 或者技 能 培训 。东 北 师范 大 学 教育 研 究 所 的 调
出农 民工 中 , 7 . % 从 来 没 有 接 受 过 任 何 形 式 的 有 18
育 的 占 0 1% , 没 有 接 受 过 技 术 培 训 的 高 达 .3 而
进城农民工继续教育对策研究
工占 1 0 . 7 %, 参 加 企业 组 织 培 训 的农 民工 占 3 0 %,
自己去参 加培 训 的农 民工 占 5 9 . 3 %( 国 家统 计 局调 研组 , 2 0 0 6 ) 。这 表 明 , 进 城 农 民 工 的 职 业 培 训 服
训 的进城农 民工 中 , 通 过 政府 组 织 参 加 培训 的农 民
作人 员称 使用 网络 或 电话 购票 比排 队快 。但 黄庆 红 却称 , 对 民工 而言 , 网络购 票 比通宵 排 队购票 更不 现 实, 因为 民工 中大部 分连 鼠标都 没摸 过 , 对 于 复杂 的 网络购票 更是 一 片茫然 。我们 在这 里不讨 论 哪种 购 票 方式 更适合 农 民工 , 但 这件 事 情 却 显示 出 当前 农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1—0 4
作者简 介: 葛雅兰( 1 9 7 0一) , 女, 辽宁锦州人, 重庆行政 学院讲 师, 主要研究方 向: “ 三农 问题” 。 3 6・
・
动参加 旨在 提 高 自身素质 、 做 文 明市 民等 方 面的
城农 民工 目前 正 以每 年 1 % 的速 度递增 , 到2 0 2 0
商业性 培训 所 占 的 比例 有 所 下 降 。这 表 明 , 政 府 部 门和 雇 主都 加 强 了 对进 城 农 民工 培训 服 务 的提 供 , 但情 况不 容乐 观 。
( 二) 农 民工接 受继续 教 育的 内容 单一
习, 提 高 自身素质 都有 强烈 的欲望 , 但是 对 于如 何接 受培训 ? 自己又 有 时间和 经济上 的 实际 困难 , 所以, 他们 中只 有 2 0 %左 右接 受 过继 续 教 育 , 但 更 多 的是 职业 技能 方面 的 培训 , 全 面系 统 的 旨在 提 高 自身 整 体 素质 的培训 很 少 。随 着 改革 进 程 不 断 推进 , 会 有 越来 越多 的农 村富余 劳动 力转 移到 城镇 , 据统 计 , 进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视 其 自我 能力 的提 升 , 必 构 成社 会 的不 稳定 因 素 。 势
织 以及 农 民 工 个 人 共 同 分担 的 多 元 化 投 入 机 制 , 时培 训 机 构 也 应 针 对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不 同继 续 教 育 需 求 , 供 多 样化 的 继 同 提
续教 育 形 式 。
关 键 词 : 生代 农 民 工 ; 新 继续 教 育 ; 业规 划 职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 2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16 2 1 ) 1— 5 0 10 4 5 代 农 民 工 在 参 与城 市 就 业 竞 争 中 新 处 于弱 势 , 不但 没 能 融 人 城 市 主 流社 会 , 而沉 淀 于 反
、
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现 状分 析
据 国家 统计 局公 布 的数 据 :0 9年 , 国农 民工 20 全 总量 为 2 3亿 人 , 出农 民工数 量 为 15亿 人 , 中 , . 外 . 其
必 要性 。
1 3 6— O岁 的 占 6 .% 。据 此 推算 ,0 9年外 出新 生 16 20 代 农 民工 数量 在 80 人左 右 , 90万 如果 将 84 4 5万就 地 转 移农 民工 中的 新 生 代 群 体 考 虑 进 来 , 国 现 阶 段 我 新 生 代 农 民工 总 数 约 为 l亿 人 。这 表 明 , 生 代 农 新 民工在 我 国 2 3亿 (0 8年 为 2 2 . 20 .5亿 ) 工 中 , 职 已经 占将 近 一半 , 们 在 我 国经 济社 会 发 展 中 日益 发 挥 他
新形势下农民工再教育的调查和思考
【 关键词 】开放 大学 农民工 再教育
新 时 期 农 民工 的 教 育 现 状及 面 I 临的 困境
1 . 新 时期 农 民 工的 现 状
一
项专业技能 , 才 能实现 由“ 体能型” 向“ 技能型” 的转变 。专业劳
动技能又可细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针对 留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 ; 另一类是 服务于回乡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可根据具体服务对 象 的需求 , 借 助于开放大学远程 网络平台 , 搭载优质 实用 的教 育
根据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 的数据 显示 , 2 0 1 0年
度全 国农 民工总数达 2 . 4 2亿人 , 农民工已经成为 了产业 工人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从事 的工 作主要集 中在加工制 造、 建筑 施工 、 酒
资源 , 将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平 台和优质的服务体系与行业 、 企业 、 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整合 , 提供切实可行 的培养计划 和 培训课程 ,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 , 支持农 民工顺利转 型或 回 乡创业。二是普及法律法规和经济常识 , 能保护 自身权益不受侵 害。 三是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 , 学习文明礼貌等补偿教育 , 能提高 个人文化素养 , 丰富文化生活。 所谓补偿教育 , 就是缩小农 民工在 进入城市前 已经与城市同龄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距。
由于长期 以来受“ 小农意识” 的深刻影响 , 加上视野的局限 ,
目前 , 大多数企业无力或不愿 意为员工提供 良好 的职业技能 培训 ; 另一方面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大于供给 。 解决这一矛盾 , 要利用好各方的优势 , 充分发挥行业 、 企业在生产一线积 累的丰
继续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及教育措施
由于新 生代农 民工对 工作 、 习、 学 生活 的要求 和追求 不 断提 高 , 而又受 到 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 、 职业技 能缺乏
等 因素 的制 约 , 加上 对一些脏 、 、 的工作 又不愿 去 再 累 差
融人城市 、 成为市 民。在生 活方式 、 消费观念等多方面渐 渐地去农村 化 。 自觉地 向城市人模仿 。
( ) 业期望值 高 五 职
新 生代农 民工 主要是 指 出生 在上世 纪八 九十年 代 , 户籍在农 村 .年龄在 1周 岁 以上外 出务 工经商的年轻农 6
和老一代农 民工不 同的是新生代农 民工职业期望值 明显提 高 , 拥有较 高学历 , 着较高生 活 目标 和追求 , 有 他
必 制 约 中 国社 会 、 济 、 经 文化 等领 域 的 发 展 , 对 其 个 人 带 来 不 利 影 响 , 新 生 代 农 民工 进 行 继 续教 育 已 也 对 成为一项非 常紧迫的任务 。 关 键 词 : 生 代 农 民 工 ; 续教 育 ; 响 ; 施 新 继 影 措
中图分类号 :75 G 2
由简单劳动 向技术 型转变 。社会发展形 势的转变对新生
反, 他们对 职业有着很高 的期望 , 选择待遇高 、 工作舒适 、 发展空间大、 有保障的工作是他们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 ) 作 不 稳 定 六 工
新生代农 民工在教育程度 方面和老一代农 民工相 比
已有很大 的提 高 , 在老 一代农 民工 中 , 中学历 以下的 占 初 多数 。 文盲还 占一定 的比例 , 而新 生代农 民工大 多具 有初 中学历 及初 中以上 学历 , 文盲几乎没有 , 并且部分新 生代
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成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因此,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尚需加强和改进。
首先,现状分析。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和促进农民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的不足之处。
很多农民工因其文化程度较低,语言交流能力差,对于参加培训班的要求比较低。
但是,目前很多培训机构存在着教育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培训的内容不够实用,不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培训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虽然农民工培训班数量不断增加,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升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其次,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制定对策。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和投入,提升师资队伍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效能,确保培训的内容能够更贴近实际需求,更能够满足农民工的需求。
同时,各级政府和企业可以合作开展一些技能培训班,根据企业需要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把农民工培训工作和工伤保险健康相关工作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因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农民工的健康和劳动力价值是一样重要的。
培训机构可以联合保险公司,开展一些有益于农民工身体健康的培训课程,比如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纪律,健康检测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一些健康问题,提高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工利用闲暇时间自我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职业技能水平。
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可以组织一些免费或者低价的公益课程,从基础的文化知识知道到一些实用的技术理论,让农民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美好。
综上所述,现阶段农民工培训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但总体上是积极向好的。
政府部门和各方面应当共同努力,继续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不断强化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推动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和获得更好的生活。
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 关键词 】 民工 ; 农 继续教 育; 市化 城 【 中图分类 号】; 5 (2 - 7
一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01 89 (010 — 06 0 10 — 74 21 )7 02 — 2
没 有离 开农村 , 但是 已不 是从事传 统意义 上的农业 , 而是从 事加工业 等非农 产业 , 我们把这两部分人都 叫做农 民工 。预 计 到 22 0 0年 , 还将有 28亿农村人 口向城镇人 口转 移。“ . 农 民工” 的范围进一 步扩 大 , 包括 在县域 内二 、 既 三产业 就业 人员 , 又包括跨地 区外 出进城务工人员 。第三次大的变化趋 势, 就是立足于城乡之间发展现代农业 、 发展农村市场 经济 , 为新 型农村 经济的发展提 供人才 与资金 的支持 。部 分农 民 工返乡成为 当地的企业 家 、 乡村 科技 型企业化 农 民、 农贸市 场的经纪人等新 型农 民 , 这一 时期 的农 民工 的含义外延有 了 很大突破。如果再沿用 以活动地域 划分 的标 准 , 显然不能说 明内涵了。因此可将 “ 民工” 农 定义 为 : 拥有 农村户籍 , 在法 律上既享有农民的权利 , 又承担 农 民的义务 , 并与原 自身 附 属的农 业土地脱离或半脱离关系的劳动者 , 主要经济来源 于 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的社会劳动者 。
“ 民工” 念的发展 变化 历程 。对农 民工的继续教 育, 农 概 必须进行 深入调查研 究 , 类进行 。科 学规划农 民工继 续 分 教育的新格局与新领域 , 实现城 乡协调发展 , 升农 民工 的就业竞 争力 ; 提 促进 国民经济结 构调整与优 化升级 , 高 提
市场 竞 争 力 。
2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 现 状 及 发 展 诉 求
农民工培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工面 临高 校 毕业 生 就 业 高峰 、城镇 新 增 人 口就 业 高
峰 、 农 民工 进城 高 峰 、城 市 下 岗再 就 业 高 峰等 就 业
市场 的 四峰 交 叠 ,而 且第 二 产 业 吸纳 劳 动 力 的能 力 减 弱 ,农 民 工就 业 压 力增 大 。城 乡二 元 结 构和 农 民
严 酷 的就 业 市 场 竞 争 ,农 民 工 由于 素 质相 对 低 下 , 只能 在 低 劳动 力 市 场 工作 ,而 且 许 多行 业 还 不能 胜
任 ,这 也 带来 了相应 的教 育培 训 压 力 。 1 2 制 度 背 景 : 二 元结 构 与 贫 困积 累 .
1 农 民工教 育培训 状 况 的背 景分 析
仍 然存 在 。 在市场 经 济 中 , 乡村 目前现 代化 水平 的生 产 力水 平 无法与 城市 现代 文 明的生 产力水 平相 竞争 。
农 民工 前期 家 庭 经济 积 累难 以 支 持现 代 城市 文 明下 的生活 和 工作 , 以支 付相 应 的城 市行业 教 育培训 。 难 1 3 教 育背 景 :质 量低 下 与 吸 引 力不 强 . 今 天 的 农村 劳 动 力知 识 文化 水 平落 后 和 技术 缺
随 着 农业 机 械 化程 度 的提 高 ,农村 劳 动 力不 断 从 农村 和 农 业 中转 移 出来 ,这 些劳 动 力的 顺利 转 移
需要 接 受 必要 的教 育 培训 ,给 农村 教 育培 训 带来 了 相应 压 力 。大量 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到城 镇 后 ,也 面 临
要 贡 献 。但 是 ,大 量 农村 劳 动 力既 没 有 打工 所 必需
中 国农 民 工教 育 培 训 问题 的 形成 有 着 深刻 的 社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的必然选择——继续教育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2 - 1 2 作者简介 : 李玉龙 ( 1 9 7 6~ ) , 男, 四川绵 阳人 , 绵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 学校教育学 。
・
1 3 5・
新生 代农 民工 继续 教 育 的缺 失 则 加 剧 了 这 一 矛盾 。 综合来看 , 继续教育是提 高新生代农 民工综合素质 的重要途径 , 对于新生代农 民工 的择业 、 就业 , 更好 地 融 人城 市生 活有 着重 要 的作用 。
李 玉 龙
( 绵 阳师范学 院继续教育学院 , 四川绵 阳 6 2 1 0 0 0 ) 摘 要 :伴 随着城镇化步伐而大量涌现 的新 生代 农 民工是 2 1 世 纪我 国经济建设 不可缺 少的力量 , 他们与传 统的农 民工有 着显著 的区别。继续教 育是新 生代农 民工提 升综 合素质 、 更好地 融入城 市生活、 实现 自我 价值的 重 要 途径 。本 文针对 当前新 生代农民工继续教 育的现状存在 的一 些问题进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相应 的建议。
量尤 为众多 。
、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特 点
与传 统 的农 民工 相 比, 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受 教 育 程度有了明显的提 高。传统农 民工中, 大多是初中 及 以下学 历 , 其 中还 有一定 数量 的文 盲 , 而新 生代农 民工 中大多具 有初 中及 以上 学 历 , 很 多还 具 备 职 业 技 术学校 的资格证 书 。 以“ 8 O后”、 “ 9 0后 ” 为 主的新 生代 农 民工 , 具 有 鲜 明的主体 意识 , 与传 统 农 民工进 程 务 工 大 多为 挣 钱 的想法 不一 样 , 他们 对 自己 的职 业 充满 成 功 的期 待, 大 多把选 择什 么 样 的 职业 纳 入 了人 生 规 划 。一 项 调查显 示 , “ 8 0后 ” 选择“ 刚毕 业 出来 锻 炼 自己” 、
新农民工与成人教育
性特 别是后 者 是新农 民工形成 的主要原 因 。 与 传 统 的农 民 工 相 比 , 农 民 工 具 有 以 下 特 点 : 新 工 ”是农村 中的“ 英 ”他们 受 教育 程 度 相对 较 高 , , 精 ,
四 , 有 一 定 的 维 权 意 识 。 在 城 市 中 , 民 工 处 于 边 具 农
是 属 的 自 身 状 况 也 有 所 变 化 : 遍 年 龄 小 , 要 集 中 在 缘 地 位 , 社 会 的弱 势 群 体 , 于 社 会 低 层 。 同 其 父 普 主 新 如 1— 2 8 5岁 之 间 , 比较 扎 实 的文 化 基 础 , 境 大 多 在 辈 们 相 比 , 农 民 工 不 堪 再 忍 辱 负 重 , 劳 动 强 度 有 家
潮 ”, 且 其 流 动 性 质 发 生 重 要 变 化 , 部 异 质 性 也 6 % , 中 文 化 程 度 占 1 % , 专 及 以上 文 化 程 度 占 而 内 5 高 2 中 不 断 增 强 。 尤 其 是 2O 0 O年 以 来 , 另 一 代 适 龄 农 村 5% 。其 二 , 业 期 望 值 高 。 从 就 业 趋 向 看 , 农 民 从 职 新 挑 就 白 , 青 年 开 始 他 们 的 城 市 务 工 之 旅 , 们 可 以 依 稀 看 到 工 敢 于 “ 肥 拣 瘦 ”, 业 意 向 多 在 于 “ 领 阶 层 ” 不 我
一
累 1 6年 2月 由 3 类 “ 农 民 工 ” 出 现 , 们 与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农 民 愿 从 事 脏 、 和 收 入 低 的 工 作 。 如 在 2 0 新 的 他 工人 员专 场招聘 会上 , 多新 农 民不 愿从 事 纺 织 、 许 服 装等 职 业 。 主要 原 因在 于 这 类 行 业 工 作 环 境 噪声 更 多 追 求 个 人 发 展 。 新 农 民 工 外 出 打 工 的 动 因 虽 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 国城 镇 人 口蓝 皮 书 》介 绍 , 目前 我 国 的城 镇 人 口 已 达N6 . 9 t , f Z , ,人 口城 镇 化 率 达 到 了5 1 . 2 7 % 。这 些数 据 展 示 了 个 历 史 性 转 变 。这 表 明 中 国 的社 会 结构 已经 从 一 个 时 代进 入 到 另 一 个 时 代 : 以乡 村 型 社 会 为主 体 的 时代 已经 过 去 , 新 时代 的 主 体 将 是 城 市 型 社 会 。蓝 皮 书 指 出 未来 中 国 农 民 市 民 化的数 目还会增长 ,未来 的2 0 年 内中国还会有4 —5 亿农民需 要实现 “ 市 民化 ” ,未 来 中 国得 以 实现 向 城 市 型 社 会 转 型 的 关键 就在 于农 民工 的市 民化 。 党 的 十八 届 三 中全 会 指 出 , 未 来 的 工 作 要 保 证 农 村 转 移 人 员 的总 量 平 稳 递 增 , “ 市 民化 ” 布 局 均 衡 合 理 , 努 力 推 进 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证社会顺 畅融合 。这次会议还强调 了服 务均等的具体 内容 ,不仅要 使农 民工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障 、 公 共 卫 生 、计 划 生 育 等 服 务 ,还 包 括 建 立 健 全 义 务 教 育 ,实 行就业培训 、继续教育等 教育服 务项 目。尤其是新生代农 民 工作为农 民工 的代表受 到了重视,推进农村转移人员市 民化 的 重 要 政 策 将 其 作 为重 点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义 务 教 育 和 继 续 教 育 应 该 成 为 教育 工作 者 新 的关 注 方 向 。
现 代 交 际
201 5 ̄ 1 z 8月 干I j总 :  ̄r 414期
浅谈农民工继续教育
黄铁 顺
( 长春理工大学远程 与继 续教育学 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 摘 要 】改 革 开 放 后 的 中 国 ,社 会 结 构 和 价 值体 系产 生 了翻 天 覆 地 的 变化 。伴 随 着 工 业 文 明 的进 程 ,城镇 化 高速 发展 ,农 民工成 为我 国经济社会 发展 的劳 动大军。但是他们 的继续教 育问题 却 少有 关 怀 ,农 民工对 继续教 育是 有 渴望的 ,他们 希望 自己职业素质和 综合素质得到提 高。但是 针对 农 民工 的 继续教 育却 问题 多多,针对性和创新性 不足限制 了 教 育 发展 。本文 旨在 回顾 农 民工继续教 育历程 ,借 鉴发达 国 家教 育 优 势 ,对 我 国的 农 民工 继续教 育 现 状提 出探 讨 和 建 议 。
2 O 世 纪8 0 年代 ,这 一时期 的农 民工被称 为 “ 离 土 不 离 乡 ,进 厂 不 进 城 ” 的 一群 人 。 他们 的特 点 是 户 籍 仍 是 农 民 、 有土地 ,没有脱 离农 业生产,只是季节性的在乡镇企业从事 非 农 产 业 。到 了 2 O 世纪9 O 年 代 , 乡 镇 企 业 萎 缩 , 农 民 只 能 “ 离 土 又离 乡” 。 农 民工 进 入 城 市 打 工 ,还 有 一 部 分 虽 然 没 有走进城市 ,但 是传 统的农业生产 已经不是他们 的主业 ,而 是 加 工 业等 非 农 产 业 。 这 些 被 称 为 第 二 时 期 的农 民工 。到 了 第 三 时 期 的 农 民 工 已经 不 能 按 照 地 域 来 划 分 了 , 因为 此 时 的 农 民 工 是 良性 的 双 向流 动 ,农 民企 业 家 、科 技 型 农 民 、企 业 型 农 民 、 市 场 型 农 民辈 出 ,他 们 立 足 于 城 乡 之 间 ,在 发展 现 代 农业、发展农村市场经济 ,推动 中国城市化进程路 上起 到 了 重要 作用 。 ( 二 )农民工继续教 育的现状 根 据 国家 人 口普 查 结 果 和 农 调 队调 查 的 资料 显 示 , 外 出 务工的农 民数量在逐年增加 ,但是文化程度 增长 的情 况却很 微 弱 。现 在 农 村 外 出务 工 人 员 中 的大 多数 人 是 1 6 —3 0 岁 的 适 龄 青 年 ,大 多 初 高 中毕 业 就 开 始 进 城 打 工 , 没 有 经 过 任 何 培 训 ,缺少一技之长 。被称 为 “ 新生代农 民工”。他们思想活 跃 ,有 冲 劲 ,对 城 市 生活 有 一 定 向往 , 也 能 很 好 地 适 应 现 代 产 业 的 生 产 要 求 。只 不 过 限于 农 民 工整 体 文 化 素 质 较 低 ,大 多 只 能 走 临 时工 就 业 途 径 。这 种 非 正 式 就 业 使 他 们 在 工 作 中 处于弱势 ,工资低 、保 障少,拖欠 工资和拒付工资的事件不 时 上 演 。这 与 他 们 进 入 城 市 的初 衷 和 愿 景 相 去 甚 远 ,往 往 产 生 迷 茫 感 甚 至 负面 情 绪 。这 对 于城 市 发 展 和 国 家 经 济 都 是 不 利 的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重视 农 民 工 继 续 教 育 问题 ,不 仅 做 到 农 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更要 帮助 他们完成技术素质达标 ,满足 现 代 化 企 业 与城 市 的 需求 , 共 同 发 展 , 保 证 我 国经 济 持 续 协 调快速发展 。
一
一Leabharlann 、关注农 民工继续教育具有社会意 义
农 民 工 继 续 教 育 , 就 是 旨在 促 进 农 民 工 就 业 的 一 种 追 加 型 教 育 ,是 农 民 工接 受 先 进 知 识 和 先 进 技 术 技 能 的教 育 。 农 民工 继 续 教 育 从 受 到注 意 到 备 受 瞩 目 ,具 有 深 远 的社 会 意 义。 从农 民工 1 9身素质 提高角度,继续教育有利于他们 的成 长 。 既可 以通 过 学 习 弥 补 专 业 知 识 的 不 足 ,得 到 更 多 的新 的 技 能 以增 强谋 生 能 力 。 还 能 在 这 个 过 程 中形 成 思 考 的 习惯 , 对 于 他 们 的生 产 生 活 也 是 有 利 的 。 从 农 民工 所 在 企 业 看 待 , 我 们 发 现 ,继 续 教 育 能 直接 促 进 用 人 单 位 的 经 济 增 长 ,增 强 企 业 的竞 争潜 力 。 对 城 市 发 展 来 说 , 目前 我 国 的大 中城 市 , 农 民工是城市 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奋斗在城市 的前线 ,成 为 各行 各业 的工 作者 。通过 继续 教育 可 以培 养他 们 “ 以市 为 家 ” 的主 人 翁 精 神 ,把 城 市 建 设 得 更 好 。对 于 国家 而 言 , 农 民工受到继续 教育后,在农 民工返乡建设和带动更 多农 民就 业 上 产 生 优 势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减 轻 了 国家 “ 三 农 ” 问题 的 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