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管理思想
论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实践理念_星云人间佛教个性特色论_桑大鹏
· 100·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第 68 卷 第 4 期
, ‘正法明如来 ’ 但因为悲悯众生, 而倒驾慈航, 再来娑婆, 寻声救苦; 于 菩萨本来在无量劫成就正觉, 号 五台山示现的文殊菩萨本来在百千劫前成就佛道 , 号‘龙种上 ’ 如来, 为七佛之师, 诸佛之母, 唯其志行 《胎藏经》 ‘昔为能仁师, 菩萨道恒以智慧方便利乐众生, 所以 说文殊 今为佛弟子, 二尊不并化, 故我为菩 。 ’ , , , 萨 在峨眉山示现的普贤菩萨其身相与功德遍一切处 纯一妙善 并以恒久的十大行愿 导引临终有情 往生极乐世界; 在九华山示现的地藏菩萨, 发下‘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 的宏愿, 于 ①观其一生行持, ” 二佛中间的无佛时代度尽六道众生 。 其人间佛教的理念统括了上述四大菩萨的根本 思想, 是太虚大师思想的充实与展开。
一、大智: 超凡的般若智慧
人间佛教绝不是空谈玄理, 而是“入世重于出世、 生活重于生死、 利他重于自利、 普济 在大师看来, ② 重于独修” , 这种思想无疑深契佛陀本怀, 也正是太虚思想的核心, 此四重确立了星云人间佛教的立足 : “佛法在 与六祖慧能的禅法一脉相承, 慧能云 点, 是其人间佛教展开的基础, 也是其般若智慧的起点, ” 世间, 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 犹如求兔角。 可见太虚与星云的人间佛教并不是别立一教 , 而是与祖 先的教法有着深厚的源流关系, 这正是人间佛教能够发扬光大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 重入世、 重生活、 重利他、 重普济既已是星云般若智慧的起点 , 其全部修持与领悟当然就以此为核心 而展开。星云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他对其中每一点都有清醒的理性思考 , 如论佛教的“人间性 ” 问题, 星 云说: 佛陀不是来无影、 去无 踪的神仙, 也不 是 玄 想 出 来 的 上 帝。 佛陀的 一 切 都 具 有 人 间 的性 格, 他和我们一样, 有父母、 有家庭、 有生活, 在人 间 的 生活 中 表现他 慈 悲、 戒 行、 般 若 等 超越 人
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星云法师发布时间:2010-6-17 0:16:12繁體版佛光山住持心平和尚、大会主席慈惠法师、各位法师、各位教授、各位嘉宾、各位发表论文的同学们:佛光山是提倡人间佛教的,所以刚才主席说,在1990年开始这一天,我们举办青年的学术会议,以“人间佛教”为研究的主题,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高兴的。
我最近几天都在军中说法,回来时,大会主席慈惠法师邀请我发表主题演说。
学术的主题演说,必须作些研究;我也没有时间去准备资料,他们对我说:‘您已提倡人间佛教几十年了,应该说说您的心得。
’“人间佛教”,不但早在我心里,在我的行为里,也时时在我的思想里;所以,藉此机会把我心里对人间佛教的一点看法,向大家提出,谈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各位既然以研究“人间佛教”为主题,对于人间佛教的思想应该有所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间佛教呢?我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人间的佛陀。
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一切都以人间为主。
佛陀为什么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为什么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中成道呢?而降世在人间成道呢?再深入来看,佛陀为什么不在过去时间、未来时间成道?而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间为主的。
人间的佛陀,他所展现的人间佛教,具有下面六个特性:一、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
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
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
二、生活性:佛陀所发展的佛教,他非常重视生活,对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行住坐卧,处处都有教导,处处都有指示。
甚至对于家庭、眷属的关系,参与社会、国家的活动,都有明确的指示。
三、利他性:佛陀降生这个世界,完全是为了“示教利喜”,为了教化众生,为了给予众生利益,以利他为本怀。
2021年星云大师宽心读后感
2021年星云大师宽心读后感2021年星云大师宽心读后感1做一个真正的管理者虽然星云大师身处佛门净地,能对世间的万物世故看如此的透彻,不禁让我肃然起敬,其实生活中的管理学处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
一、认同的观点1.管理者不一定要很能干,但是必须善于沟通协调,心如大海一般包容所有——有包容的肚量,一切便能为我们所拥有。
2.管理者是有素养的3.待人要平和有礼。
作一位管理者,对待你的部下乃至与所有相关人等往来,最要紧的,要能亲切和蔼,要让他感到你很平易近人。
有云:“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愈是最高的领导者,你的态度愈平和有礼,部下也会生起恭敬心,接受你的领导。
4.做事要精简有道。
作为一位管理者,要关照的层面会很多,但是你不能过分地繁琐、过分地啰唆。
繁琐令人厌,啰唆令人烦。
化繁就简,受领导的人才会清楚明白你的原则方针,才会愿意跟随你一起做事。
5.忙要忙的有意义,不要迷茫的忙。
校长说要知道忙的最终目的,要忙的有价值。
二、联系实际作为教师的我们,特别是班主任,人格的魅力是无限的,这是凌驾于他的工作能力之上的。
用自己的行动去说服学生,胜于一百句空话。
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群体乃至班级中每一个个体的楷模。
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以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教育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教师应该懂得爱的艺术,用师者广博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浇灌他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要知道,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三、结构反思总之管理是一种手段他并不是目的。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既富有创新精神,又具有完善的人格。
因此,我们的教育还须以学生的完善和发展为根本。
星云大师行达天下的解读和感悟
星云大师行达天下的解读和感悟【星云大师行达天下的解读和感悟】一、星云大师的生平和思想星云大师,原名李光洲,福建人,是当代著名的佛学大师和作家。
他自幼酷爱文学和哲学,曾深受《道德经》、《金刚经》等佛学经典的影响。
他在福建长大,后来参加佛教文化研究与宣传工作,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佛学大师。
星云大师的思想融合了佛教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行达天下”,即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佛法,使佛法融入社会生活之中。
他的作品包括《星云大师文集》、《心灯》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行达天下"的内涵和意义"行达天下"是星云大师的核心理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义。
"行"意味着实际行动,是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佛法,如行善积德、助人为乐。
"达"表示达到、触及,是指让佛法触及人们的内心,让人们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力量。
"天下"是指整个世界,意味着佛法不仅仅是僧侣之间的交流,更要成为社会大众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
三、"行达天下"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践行"行达天下"的理念。
可以通过行善积德、助人为乐来践行佛法,也可以通过传播佛法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真谛。
在工作中,可以通过诚实守信、勤勉工作来体现佛法的价值观,让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受到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对"行达天下"的个人理解和感悟个人认为,"行达天下"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人们普遍存在着功利心理和物欲横流的现象,而"行达天下"的理念正是对这种现象的一种修正和批判。
行者以虔诚之心,行善积德,助人为乐,不但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也可以改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五、总结和回顾星云大师的"行达天下"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赵朴初与星云的 人间佛教理念及实践(续)
国佛教协会会长。过后不久, 他恢复了中国 佛学院, 对僧人教 育 提 出 了“ 学 修 一 体 化 , 学僧生活丛林化” 等方针和措施。他提出人 才第一重要, 这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的头等 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 最重要的任务。为此, 他在年轻僧人中选拔 人才,在他指导下举办了数期执事训练班。 为了使更多的人理解佛教, 他联合了一批教 内外的专家学者, 成立了中国佛教文化研究 所,他要求佛教文化研究以信仰作本位, 以 文化为载体, 弘扬佛教在哲学、 文学艺术、 伦 理道德、 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等领域内所积 累的丰硕成果。为了纪念佛陀涅般 木 !#"" 年, 他领导中国佛协进行了对 《房山石经》的发
开拓性的工作。 在大陆 “文革” 期间, 中国佛 教也处于最困难的时期, 但赵朴老从未怀疑 佛教人才会断绝。 是 “文革” &’+# 年 &" 月, 后中国方面第一次邀请海外佛教巡礼团访 华, 赵朴初全程陪同。他对国际友人说: “中 国有十亿人口, 其中一定会出现复兴中国佛 教的人才。我对中国佛教的未来毫不悲
其两文的意
向为, 人间化就是世俗化, 人间佛教不如大 前两年, 台东师范学院 周庆华副教授也善意地提出:如何对待主 要倡导者们对“ 人间佛教” 同一命题的不同 诠释?为什么至今仍是净密当道,禅为助
[ !$] 缘? 禅净与人间佛教有冲突吗? 近年大陆
有些法师进而提出,人间佛教是否古已有 之? 佛教是否具有超人间的性质? 是否仅仅
[ %#] 观。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他当选为中
&、将人间佛教理念作为佛教事业的指 导方针。 &’*% 年中国佛协第四届理事会第
二次会议上, 赵朴初所作《中国佛教协会三 十年》报告获得通过, 该报告提出把提倡人 间佛教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方针, 获得 广大佛教徒的拥护。 对中国佛教传统的创造 性转换, 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浅显地说, 也 就是在大陆提倡佛教现代化已处在名正言 顺的有利地位。星云在台湾, 则是最早自觉 地提出要把道场建成人间净土。 他拟定的佛 光山宗风第 * 条明言, “人间佛教,佛光净 土” , 在佛光山的目标中进而明确宣示: “弘 扬人间佛教, 开创佛光净土” 。
论星云大师的生命教育思想
育的一 种补 充 , 对教 育的人 本 归位有较好 的 启示 意义 。 也 关键词 : 云大师 星 人 间佛教 生 命 教 育
的 生 命 。 [2所 以 他 认 为 生 命 是 彼 此 相 关 、 此 扶 持 和 互 ”] 57 9 彼
助 的 , 此要 相 互 尊重 , 此 包 容 。 因 彼
大 师作 为 当代 人 间佛 教 的 杰 出代 表 , 称 为 “ 动 现 代 人 被 推
间 佛 教 运 动 发 展 的 最 重 要 的 实 践 家 ” 近 年 来 , 极 人 …, 积
Hale Waihona Puke 对 生 命 过 程 的 理 解 注 入 了更 多 的 现 世 关 怀 、欢 喜 和 积 极 的 因素 , 望 以此扭 转 人们 把 佛 教 与痛 苦 相联 的 观念 。 希 他 说 : 佛 教 是 个 给 人 欢 喜 的 宗 教 , 陀 的 慈 悲 教 义 , 是 为 “ 佛 就 了要 解 决众 生 的 痛苦 ,给予 众 生快 乐 。 ”] 励 人 们要 [ 6 鼓 “ 常 以 慈 悲 的 眼 睛 视 众 生 , 人 关 注 , 人 温 馨 , 人 瞻 经 与 给 对 仰 。要 常说 良言 美语 使人 欢 喜 , 帮助 慰 勉 的话 , 有 建 说 说 设 性 的话 , 鼓励 赞 美 的话 。 时 常 面带 微笑 , 露 慈 悲 , 说 要 流 布 施 祥 和 , 么慈 悲 的 双 眼 、 上 的微 笑 、 及 良言 美语 。 那 面 以 这 就 是 人 生 的 净 土 ”7 1 所 以 , 年 来 , 一 直 倡 导 欢 喜 [1 。 1 9 多 他 融 和 、 生 、 有 、 存 、 享 、 大 欢 喜 的 人 间 佛 教 。 望 共 共 共 共 皆 希 以 此 建 立 一 个 充 满 “ 活 乐 趣 、 富 充 足 、 悲 道 德 、 属 生 财 慈 眷 和 敬 、 乘 普济 的佛 国净 土 ” ]。 大 【- 6丑 宗 教 存 在 的 价 值 就 在 于 给 人 们 以 终 极 关 怀 。 为 人 类 提 供 精 神 的 家 园 。佛 教 为 此 提 出 了 生 命 解 脱 论 。“ 期 佛 早 教 主 要讲 涅 巢 , 彼 岸 往 生 , 脱 在 人 死 之 后 才 能 实 现 。 即 解 大 乘 佛 教 开 始 走 向 弥 合 世 间 与 涅 桨 的 道 路 . 而 唐 朝 以 后 的 中 国佛 教 , 至认 为 解脱 完 全 是 一种 心 灵 境 界 . 需要 甚 不 等 到 死 后 , 今 生 今 世 即 可 体 会 到 解 脱 的 快 乐 ” 。 星 云 在
当代人间佛教的儒学化伦理思想与革新之道——以星云法师为中心
当代人间佛教的儒学化伦理思想与革新之道———以星云法师为中心乔佳内容摘要:当代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通过“以佛摄儒、以儒行佛”的方式,建构了一套完善的人间佛教儒学化伦理思想体系。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人本道德的实践观:这是对人道德本原的探讨和基本实践方法的建构,以人为本,以儒学“五常”为基础建构人间佛教的“五戒”、“十善”的基本实践方法;(二)儒佛互摄的孝亲观: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间佛教对“孝”的重新提倡体现了与传统孝道援儒入佛方式不同的一面,儒佛更进一步体现为“水乳交融、互融相摄”的关系;(三)佛化家庭的人伦观:这是处理家庭纵横关系的规范要求,倡导建设“佛化家庭”,重点突出了治家之道、夫妇之道、婆媳之道的内在基础。
儒学化的伦理思想不仅揭示了人间佛教之所以深入百姓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星云法师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革新之道。
关键词:星云法师 人间佛教 儒学化伦理 儒佛交融作者简介:乔佳,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星云法师,出身于中国江南地区重要的佛教领袖人物(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也是当代人间佛教理念践行者中最为重要、成就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这位老人一直都在致力于佛教的革新,也在践行革新理念。
从1967年至今,他已经在全球五大洲建立了300多个人间佛教的佛光道场,并在17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国际佛光会各分会,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华人佛教社团。
①星云人间佛教的影响力已经远不止于佛教四众弟子(佛教徒),甚至普通民众(非佛教徒)也深受影响。
何以如此?本文尝试从星云法师建设的人间佛教思想义理、实践哲学尤其是儒佛关系层面等问题来探索其中的重要因素,也对星云法师建构的儒学化伦理思想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①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730005)、2020年度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优助项目(SKYZ2020007)、2019年度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育才项目(SKYC2019010)、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SJA0054)阶段性成果。
人间佛教思想十堂课心得
人间佛教思想十堂课心得当我看完了人间佛教思想十堂课后有了很多的心得。
如何体现星云大师设置佛光山僧团的制度,并以“守正”及“创新”形容佛光山的制度,剖析其中的三大特色:传统性(佛说的)、时代性(人要的)、庄严性(给人欢喜)。
他提到,近代以来佛教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现代性”,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就是要带领佛教去适应现代社会;星云大师在《贫僧有话要说》中提出佛光山新戒条“十要十不要”,旨在让戒律的精神进入当代人的生活中。
“十要”包括:要正常吃早饭、要有表情回应、要能提拔后学、要能推荐好人、要肯赞叹别人、要能学习忍辱、要能长养慈悲、要有道德勇气、要能知道惭愧、要能守时守信。
“十不要”包括:不可好买名牌、不可轻慢他人、不可嫉妒好事、不可侵犯他人、不可语言官僚、不可去做非人、不可承诺非法、不可打扰别人、不可轻易退票、不可无理情绪。
以上二十点,是大师护教安众的一种伦理创新。
慧传法师谈及,星云大师如何透过佛教的管理、制度,弘扬人间佛教。
慧传法师依据星云大师在《僧事百讲》第五册“组织管理”的内容,回溯当初佛陀成立僧团,以六和敬为纲领戒条,使得僧团有共遵的法则。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则为因应文化、气候、生活的改变,而有“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的丛林制度。
大师为顺应时代的改变,“更要因应时代的需要,重新估定价值,订定适合佛光人的组织内容,举凡人事制度和福利办法等,把制度化的管理系统融入教团里面”。
星云大师这种“传统跟现代整合”理念,具体的落实就是佛光山所制定的一套符合全球化及现代化的规章制度。
这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组织、人事评鉴及福利制度三方面。
在行政组织方面,以宗务委员会为最高决策单位,主要特色是“两序大众”平等。
两序大众的观念涵盖了比丘及比丘尼、出家众及在家众,在“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观念下,每个人都受到尊重,而让人愿意自己自动自发地工作。
人事评鉴主要体现在职务分配上秉承“人尽其才”的理念,力求开发僧众的潜能;同时三年一次的轮调制度,能让人力的运用不致僵化,同时也为信众树立“依法不依人”的观念。
管人还是管心
管人还是管心台湾佛光山创办人星云法师开山44年,除发展跨校、医疗与媒体等非营利事业,更在70多国建立起170个佛光会、500万会员的庞大组织,其成长秘诀在于,先讲随缘,而后进行积极的目标管理。
台大副校长汤明哲(以下简称汤):佛门讲随缘,认为事业发展靠等待资源、机会的到来,而非积极争取,但如此一来,经营策略依赖主事者企图心,也可能成为消极的不管理,事业不易成长。
相反的,企业讲究积极管理,经理人被要求具备财务纪律、成本观念,以追求持续成长与利润极大化,两者管理思维天南地北。
但佛光山过去40年发展,成长不输民间积极管理的企业,究竟,在管理上,随缘好,还是积极管理必要?佛光山创办人释星云(以下简称星云):管理,有管理事物的规矩,有管钱财的规矩,世俗企业管钱、管人,佛门管理的重点是管心,心要管好是很难的,有时你说对方不听话,你自己的心又何尝听自己的话?心要先管好,才能随遇而安。
随遇,比方到一个地方,有沙发就坐沙发,随环境安心,不必去动念头或过分的想要超越,最主要还是心,要能随心自在。
□不靠外在报酬,如何做到“管心”?汤:心要如何管,你如何掌握其他人的心怎么想?如何传承管心的管理经验?星云:佛光山住持是民选产生的,以前是6年一任,现在变成4年一任,可以连任一次,现在已经传到第7任。
但民主不是人人都能参与的,才来出家的,对这里连规矩都不懂,乱选就扰乱层次。
我们一共有1300位出家众,每年考核学业、道业和事业,从“清净士”升级到“学士”再到“修士”。
一般要10年以上才有选举权,这里面有选票的大概只有800多人,升到“修士”,才可以有被选举权。
要成为住持继承人,不能有个人主义,要有供养心和平等心,也要让大众能接受你,一个人如果要伪装这些,在家还有私生活,我们出家人天天都在一起,你的点滴我看得很清楚。
这期间,他也已经调过很多职务,像军队一样,海陆空三军都参与过了。
汤:修行是无私无我,佛光山要成长,一定还要积极进取,你如何无私无我,又维持积极性?星云:我是一个出家人,当初因家里贫穷出家,修行发心,到后来慢慢有了荣耀,但你们看佛光山到处,我也没有为自己建一个房子,甚至一张个人的办公桌也没有,我写文章都在汽车、火车里面,有纸板就可以了。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读书笔记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读书笔记《人间万事》是星云大师所著的一部富含哲理和智慧的书籍。
在本书中,大师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洞察力,对人间万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不仅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从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一、生活的态度在《人间万事》中,星云大师强调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可以转化的,即使面临困境,只要心怀积极,就能找到出路。
大师通过许多实例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生活态度的力量。
我也深感这种生活态度的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我们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走出困境。
这种生活态度不仅能帮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难题,也能使我们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前行。
二、人生的智慧星云大师在《人间万事》中分享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智慧。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珍惜当下,不断学习和成长。
我非常认同大师的观点。
人生短暂,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天,努力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意义。
三、人间的美好星云大师在书中还强调了人间的美好。
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善良和美好,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大师通过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实例,向我们展示了人间的美好和善良。
我也相信人间的美好和善良。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帮助他人,无私奉献。
这些人的行为让我相信,世界充满了善良和美好。
我们应该学会去发现这些美好,去传递这些正能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人间万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态度、人生的智慧和人间的美好。
星云大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智慧,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从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和智慧,也学会了如何去发现和传递人间的美好。
星云长老_和谐就是人间佛教
Celebrity人 物记者: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处在矛盾之中,小到家人之间的矛盾,大到国家之间的纷争,我们如何利用佛陀的智慧来化解这些矛盾?星云长老:营造一个家庭,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爱心,人从哪里来?从爱中来,父母不相爱,我们就不会来到世间,所以对家人要有爱心,要以爱为纽带,来化解我们所有的矛盾。
记者:这次世界佛教论坛是两岸三地共同发起、共同举办的。
这种形式是不是对本次论坛主题“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的最好诠释?星云长老:我们这次大会,在两岸开幕、【编者按】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国际佛光会总会长星云长老在无锡接受了海内外众多媒体的共同采访。
采访现场人头攒动,星云长老以他特有的和风拂面的语气畅谈智慧、阐释和谐,说到两岸共同传承佛教文化的意义时,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竟激动得弃杖而立。
本刊现将采访记录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星云长老:闭幕,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两岸一家,本来就亲如兄弟。
我在台湾生活,你说台湾人哪一个不是中国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血缘、传统文化是不能更改的。
我觉得这次两岸合办这个世界佛教论坛,对推动两岸的来往、友谊乃至将来的统一都是非常有用的。
记者: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除了给我们带来快捷、方便的信息外,也带来了很多独到的东西,请问您是怎么看待网络的?又怎么看待网络弘法的作用?星云长老:有利有弊,这个没有绝对,网络的快速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事,也有一些不好的事。
我们应该很好地去利用网络,让它为弘法服务。
记者:法师,我们前几天做过一次调查,测试大家的幸福指数。
从调查得知,有一半的网友认为自己不幸福,或者从来没有得到幸福。
您经常提到,爱可以使大家得到幸福,在这个时代我们好像已经不知道怎么去爱,也不知道怎么得到爱,请您就这个问题谈一下。
星云长老:我们要以慈悲为怀,别人欢喜,自己就欢喜,自己就能制造幸福。
这就好像工厂,好的工厂就能出好的产品。
什么是好和谐就是人间佛教【人物 Celebrity 】CHINA RELIGION 的产品?幸福、快乐、欢喜。
立传弘法,佛在人间——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佛传》中'人间佛教'思想的体现
作者: 王一帆[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4-8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释迦牟尼佛传》;人间佛教;星云大师;文学;佛教史传
摘要:�释迦牟尼佛传》作为星云大师传记文学的代表作,较完整地呈现了其早期'人间佛教'思想的三个方面。
本传包含了星云大师'宗教革新'的思想,塑造了一位'革命者'的佛陀形象;本传实现了对佛陀的'去神化'的描写,凸显了星云大师从'人间佛陀'到'人间佛教'的思想轨迹;本传中贯穿着'了生脱死'的修行思想,通过塑造一个颇具'人情味'的人间佛陀彰显了'人间佛教'的生命关怀意识。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释迦牟尼佛传》也是很有特色的。
本传采取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融合的写作模式,延展了作品的时空维度,扩充了作品信息量,通过情感渲染更有效地实现传教弘法的目的。
本传大量利用独白和对话建构起一种权威叙事,更便于作者创作意图的明确表达。
本传多化用典故,取喻作比,将艰深的佛理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形成了故事嵌套的叙事结构。
本传中常见对比性叙事框架的建构,使情节更有戏剧冲突感,并通过对比衬托出佛陀之伟大、佛法之神圣。
《释迦牟尼佛传》是星云大师'佛教与艺文结合,以文学弘传佛法'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文学创作在佛教宣传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以后的佛传创作和'以文弘法'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星云大师人生感悟
星云大师人生感悟星云大师是台湾著名的佛教高僧,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示,也影响了全球的佛教文化和修行实践。
以下是星云大师的人生感悟正文及拓展:1. 学会接受现实星云大师认为,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挑战和矛盾的。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学会接受现实,而不是逃避或抱怨。
只有接受现实,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
2. 保持内心平静星云大师强调,内心平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认为,内心平静的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要保持内心平静,需要学会控制情绪,放松自己,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3. 培养慈悲心星云大师认为,慈悲心是人类最基本的善良情感,也是修行的重要部分。
慈悲心可以让我们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减少纷争和冲突。
星云大师建议大家要学会为他人着想,培养慈悲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追求内在自由星云大师认为,内在自由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内在自由可以让我们摆脱外界的压力和限制,实现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星云大师建议大家要学会独立思考,追求自己内心的自由和解放。
5. 践行佛教教义星云大师是佛教高僧,他认为佛教教义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佛教教义强调慈悲、宽容、智慧和无我,这些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星云大师建议大家要践行佛教教义,坚持修行和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星云大师的人生感悟,不仅启示着人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更影响了全球的佛教文化和修行实践。
他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内心平静、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内在自由的重要途径。
星云大师 读后感
星云大师读后感书中详尽当下发生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事事都是一个教材,让我们看清事物本来的真-相,好比指引了一条光明之路,令前行者信步闲庭。
星云大师虽然是佛门中人,却不提倡我们一切从佛,就如书中所说,信佛求佛不如自己做佛。
书中主要围绕迷与悟去讲述,迷在其中,悟在其道,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愁云惨雾;一念悟,慧日高悬。
正如经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
”菠萝、葡萄的酸涩,经由阳光的照射、和风的吹拂,酸涩就可以成为甜蜜的滋味。
所以,能把迷的酸涩,经过一些自我的省思、观照,当下就是悟的甜蜜了。
〈六祖坛经〉里写道:“不悟,佛是众生;一念转悟,众生是佛。
”迷与悟,常常只在一念之间。
祈愿这些丛书能轻轻点拨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清净佛性,让阅读者皆能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凡为圣。
2.读了星云大师所著的《舍得》。
经过反复阅读及细细品味我感慨良多。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
一、认同的观点:舍得真诚,才能与坦诚相待的朋友相遇;舍得宽容,才会让世界容下更多的朋友;舍得微笑,才能得以回报一张张笑容的脸;舍得功名,才能静下心顺其自然体味人生;舍得安逸,才能闻鸡起舞迎向辉煌;舍得金钱,才能赢得自己主宰生活。
书中一个古老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很古老的一天,一个守财奴的家乡发大水,贫穷的人们都因为没有所要带去的东西,顺利游在水中获救了。
而这个守财奴却把家中的金银财宝装满了全身,奋力地在水中挣扎并向远处的一个小船喊救。
船上的人大声喊他并让他把身上的附带的物品扔去,让他暂且不沉水并马上划船去救他。
但这个守财奴却不能舍得扔掉自己的金银财宝。
结果可想而知,他不舍得放弃,便不能为自己争取获救的时间,他沉水溺死了。
如他能把身上重重的包袱舍去,他得到的便是生命。
于是,佛感慨而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二、联系实际: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亦然,不求事事完美应有所取舍,舍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懂得舍弃的人往往会有大收获。
勾践,亡国之时,忍辱负重,任凭吴王百般刁难,亡国之后七年卧薪尝胆,终灭吴国而雪前耻。
星云大师经典18句名言
星云大师经典18句名言星云大师是当代知名的佛教导师,他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他的言行举止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学习,他的经典18句名言代表了他对人生、修行和社会等多方面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观点。
以下是这些经典名言的集合:1. 人生的本质在于修行,只有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快乐。
2. 真正的智慧来源于悟透生命的真相,而不是外在的学识和威望。
3. 心无边界,爱无界限。
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就能够传递温暖和爱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4. 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挑战都是一次自省和成长的机会。
5. 心即修行的根本所在,只有心净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
6. 慈悲是快乐的源泉,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滋养和传播慈悲的力量。
7. 因果是宇宙最基本的法则,我们的种种言行都会产生相应的果报。
8. 离开烦恼的根源,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9. 修行的路上必然带有痛苦和困苦,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10. 人生的意义在于能对他人的生命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11. 尽管世界充满痛苦和不幸,但只有通过修行和觉悟,我们才能超越苦难,获得真正的幸福。
12. 我们的内在和外在世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才能真正改变外在的环境。
13. 学会感恩和珍惜,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美好和丰富。
14. 心中有阳光,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光明的出口。
15. 修行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升,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引路人和正能量的传播者。
16. 心中存有慈悲和善良,我们才能跳出个体的利己主义,超越自我,关注他人的幸福和困难。
17. 舍弃固执的执着和无明的迷惑,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18. 修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心灵的觉醒和洞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以上是星云大师经典18句名言的概括,这些名言涵盖了修行的方方面面,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佛教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诚 度 、 定性 、 际关 系 的和谐 , 这 方面 , 稳 人 在 佛教 无 疑 可 以提 供 丰 富 的思 想 资 源 , 也 是研 究 星 云 大 这
师 管理 思想 的现实 意 义 。
一
、
佛 式 管 理 的 内涵 及 特 点
“ 管理 ” 底要 管什 么 , 到 不管 什 么 , 管理 的重 点 是 什 么 , 何 才是 最 高 明 的管 理 , 这 些 问题 的 回 如 对
真 实 面 目; 只要制 伏 、 主导 自心 , 能制 伏 世 间 的一 切 。 星 云认 为 , 一个 人 连 自己 的身 心 都 无 法 管 便 当
好 , 怎能 管理他 人 之事 ?为 此 , 指 出 : 又 他
“ 心 ’ 万物之 本 。 ‘ 是 没有把 根 本 管理 好 , 管理 枝 末 , 生 当然 不会 圆满 。能 把 自己的 只 人 心管好 , 正 则一切 皆正 , 净 则 一切 皆 净 , 心 心 心善 则 一切 皆善 , 才是 最重 要 的 管理 学。 因 这
世人 瞩 目的人 间佛 教文 教 、 善 、 慈 弘法 事 业 , 光 山属 下 的 国 际佛 光 会 的 10余 个 国 家地 区协 会 已遍 佛 7
布世 界 五 大洲 。】 ’ 还创 建 了多所 美 术 馆 、 _ 兀 他 图书 馆 、 出版 社 、 书局 、 电视 台 、 纸 、 报 云水 医院 、 教 学 佛 院、 中学 和 四所 大学 , 尊称 为 “ 被 管理 大师 ” 。星 云将从 “ 出发 、 心” 尊重 包容 、 等互 助 、 我一 如 的 佛 平 人 教伦 理思 想 融 和到 管理 中 , 形 成 了他具 有鲜 明佛教 伦理 色彩 的管理 思想 。近 年来 , 就 中国传 统 文化 的 管理 思想 被 不 断挖 掘 出来 , 多 领导 人 和管 理专 家 纷纷 关 注 员工 的潜 能 开 发 , 许 重视 员 工 的道 德 观 念 、
资质 不一 , 有优 点 , 管理 中重 要 的是 , 能看 出员 工 的优 点 长 处 , 予 适 当 的鼓 励 ; 看 出他 们 犯 各 在 要 给 要
错 的症 结 , 予确 切 的辅 导 。尤其 不 能伤 害他 们 的尊严 , 让 其人 生得 到正 面 的成 长 。因此 , 认 为 , 给 要 他
青 海社会 科 学
2 1 第 5期 0 1年
论 星 云大 师 的人 间佛 教 管理 思想
彭 欣
曾长秋
摘
要 :星云的人 间佛教 管理思想 重视 “ 的 管理 , 崇 慈爱、 心” 推 尊重 、 包容 、 平等 、 民主 、 正 的佛教 公
现 代 化 管 理 理 念 , 一 种 充 满 人 性 、 性 、 动 的 智 慧 管理 。 结 合 传 统 佛 教 “ 和 敬 ” 思 想 并 融 和 现 代 理 是 柔 感 六 的 念 , 创 设 了独 特 的 寺 院 制 度 管 理 模 式 , 他 并提 出 无 为 而 治 、 甘 情 愿 的 管理 最 高境 界 思 想。 心
理 为 主 , 星云认 为 , 而 管理 首 重对 “ ” 心 的管 理 , 管理 其实 就是 在 考 验 自己心 中有 多 少 慈悲 与 智慧 。管 理 的秘诀 , 首先在 于 要将 自己的一 颗 心 先 管 理好 。因 为 , 佛 教 看 来 , 一 切法 中 , 为 上首 , 善 知 在 “ 心 若 心, 悉解 众 法 , 能伏 心 , 伏 众法 ”3 。表 明 只要 如 实 了知 “ ” 个 最 高 实 体 , 能 了知 万 有 的 若 则 l( J 心 这 便
关键词 :星云大师 人间佛教 管理 伦 理
中图分类号 :9 B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 2 3 (0 1 O —0 o —0 0 1 38 2 1 )5 l4 4
作者简介 : 彭 欣 , , 女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 义 学院副教授 , 公共 管理 学院伦理 学研 究所伦理 学专业博
士 研 秋 , , 南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教 授 、 士 生导 师 。研 究 方 向 : 史 学 。 男 中 博 历
星 云 大师 ( 9 7一) 台湾佛 光 山开 山宗 长 , 12 , 被称 为 当代 人 间 佛 教 最 重 要 的实 践 家 。他 开创 了 令
尊 重人 、 人好 , 心 比心 , 对 将 视人 如 己 , 不要 对立 , 就是 最 好 的管 理 , 佛 法讲 究 慈 悲 、 励 、 重 , 这 而 鼓 尊 这
就 是很 好 的管理 方 式 。
在 他看 来 , 管理 不是 控 制 , 而是 可 以变为 教化 和 教 育 。要 教 导人 可 以 自我 管理 和 自我 控 制 管 理
是 高高在 上 的发 号施 令 , 常常深 入群 众 , 大 家建立 “ 死与 共 ” 要 和 生 的观 念及 感 情 , 能发 挥 才
团队 的 最大 力量 。 [‘ ’ ” ]
在 星云 看来 , 理要 体现 尊 重 、 容 、 等精 神 , 管 包 平 要给 人信 心 , 而不 总是 高 高在上 。他认 为 , 每个 人
答 , 体现 了星云佛 式 管理 风格 , 有鲜 明的伦 理关 怀特 征 。他谈 到 : 都 带 “ 觉得 管理 不是命 令 、 我 不是指 示 、 不是 权 威 ; 管理要 懂 得 尊 重 、 包容 、 等 。立 场 互 换 , 平
要 让 人 心甘情 愿 , 给人 信 心 , 让人 欢喜 跟 随 , 才是 最 高 明的人 事 管理 。而且 , 这 管理 者不 能 总
,
1 04
的重心要 落 在人 的精 神世 界 和思想 领 域 , 不但 于 整个 社 会 关 系 的协 调 有 益 , 能使 内部 关 系 融 洽 , 这 也
减 少 内耗 。所 以 , 说 ,最好 的管 理方 式 , 以 己心来测 度 他情 , 他 “ 是 以授 权来 代 替干 涉 ” H 。 儿 管 人 先得管 心 , 这是 星云 佛教 管理 学 的特 点 。谈 到 现代 管 理往 往 以过程 控制 、 目标 控 制等 外在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