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特和安东妮亚女性主义意识对比分析
《红字》中海斯特的女性意识本科毕业论文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红字》中海斯特的女性意识系另比_________ 外语系 ______________ 专业(方向):英语(国际商务)______i2014 年—月—日《红字》中海斯特的女性意识【摘要】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红字》作为霍桑最重要的一篇小说,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世界对女性主权意识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刻画了海斯特为争取自由幸福而勇于反抗传统社会习俗的叛逆者的形象,她的坚定的反抗意识贯穿文章始终。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红字》作者霍桑,及小说产生的背景和其主要内容,之后具体讲述了女主人公海斯特女性意识逐渐产生的过程,结语中指出,因受霍桑个人经历和背景的影响,海斯特最终形成的女权主义是矛盾的、不彻底的。
[关键词]海斯特清教社会女性意识iiABSTRACTHawthor ne is one of the roma ntic writers of the nin etee nth cen tury America n literary history's most in flue ntial. "The Scarlet Letter" Hawthor ne as a novel the most importa nt, not only for America, but for the en tire world to cha nge the con scious ness of wome n's sovereig nty had a profo und impact. 17th-ce ntury no vels Bost on Purita n coloni zati on of North America un der the backgro und of colonial rule reflects the theocratic persecutio n of wome n to the heroine Hester adultery was discovered puni shed for clues to Hester as the represe ntative of wome n the character's inner world and discover the fate un fold gradually female sovereig n con scious ness discovery and An alysis. Hyster novel portrayed the courage to fight for freedom and happ in ess image rebel aga inst traditi onal social customs, and her steadfast oppositi on always con scious throughout the article, which laid the foun dati on Hyster dominant positi on in the no vel. This paper an alyzes the Hawthor ne Lan guage family backgro und, social backgro und, historical backgro und, and found him to shape the image of Hyster femi nism and the reas on is n ot completely in con tradict ion.[Keyword] Heist ? Joplin Puritan society Hawthorne feminist consciousness目录一、《红字》作者霍桑的生平简介 (5)二、《红字》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简介 (6)三、................................................................. 女性意识概述. (8)四、 ................................................................ 海斯特的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体现 (9)(一)潜伏在内心的女性意识 (9)(二)单身女人的顽强生活-- 女性意识的萌动 (10)(三)公开对峙前夫,不忍其恶行一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11)(四)鼓励情人出逃----女性意识的成熟 (12)(五)海斯特胸前的红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变化 (13)(六)对女权主义活动的引领 (13)五、结语 (14)《红字》中海斯特的女性意识一、《红字》作者霍桑的生平简介纳塞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为著名的美国小说家,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该地名是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后半,足见当年早期移民的宗教情愫。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估海斯特
健康并平衡的发展 , 这个体系 中的人与非人 都应该保 持多样化 ;
第 四,生态女性主义主张按 照女性主义原则与生态 主义原则重 建人类社会 , 主张改善女性与 自然的生存状况 。①
二、 霍 桑 的 女 性观
霍桑的女性观是矛盾 复杂 的。霍桑家族世代都虔诚地信奉 清教。清教在新英 格兰却发 展到极致 : 迫害异己 , 妇女 总是处 于 社会的边缘 , 女性被男人视为劣等的性 别 , 女性存在 的意 义只在 于家庭和丈夫的需 要。 他 的两位祖先 , 一个 因迫害贵格会 教徒 而 臭名昭著, 另 一 个 牵 涉 到 萨 勒姆 驱巫 案 。早 年 丧 父 的 霍 桑 在母 亲 及姐姐们的抚养下长大成人 ,这样 的生活经历让霍桑感悟 到男
是被分割成 “ 他 者” , 被 男 性 主 导 控 制 的 。在 森 林 里 , 海斯特决定
罪行。新版《 诺顿美 国文学》 的主编尼娜 ・ 贝姆在《 再论霍桑 的女
权思想》 一 文中 , 再 次论 证 了霍 桑 是 一 位 女 权 主 义作 家 。 然 而 亨
利詹姆斯 在 1 8 7 9年 出版的《 霍 桑评传》 中声 明霍桑 对待女性 问
一
、
生态 女 性 主 义 理 论
《我的安东尼娅》的女性主义解读
《我的安东尼娅》的女性主义解读
王新春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醒悟;它既是一种性别意识又带有社会属性,并且是与男权传统相对立的意识,表现为女性挣脱男性社会对女性的精神压迫与努力和摆脱附庸地位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要求.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我的安东尼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1页(P55)
【作者】王新春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我的安东尼娅》的解读 [J], 郜莉
2.独立女性的赞歌--电影《安东尼娅家族》的女性主义意蕴 [J], 李东晓
3.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与《我的安东尼娅》 [J], 郭诚
4.女性主义视角下影片的叙事艺术——以影片《安东尼娅家族》为例 [J], 蔡悦
5.从《我的安东尼娅》看薇拉·凯瑟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J], 任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霍桑的《红字》中女性主义意识的体现
作者: 王成霞
作者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125-12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女性主义意识 《红字》 霍桑 美国作家 女性角色 社会地位 社会理念 男权社会
摘要:�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最著名的小说,在文中霍桑塑造出一个犯通奸罪的反叛女性角色——海丝特。
他通过描述女主角海丝特的心理,揭示出了清教社会理念厌女意识及当时女性边缘的社会地位。
与此同时,霍桑还写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公平的待遇,这体现出了当时难能可贵的女性主义意识。
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霍桑的《红字》中女性主义思想意识的具体体现。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的安东妮亚》男女主人公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的安东妮亚》男女主人公形象作者:王文睿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0期内容摘要:《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拓荒系列的杰出代表作,作品展现了美国拓荒者坚强的性格特征,讴歌了以拓荒女性安东妮亚为代表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并对女性周围的男性形象做了细致刻画。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评析作品中展现的男女不同形象,歌颂独立、勇敢的新女性。
关键词:《我的安东妮亚》女性主义女性形象男性形象一.引言薇拉·凯瑟,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被誉为美国立国以来一名最伟大的女作家。
她的作品以浓郁的中西部乡村气息和伟大的拓荒精神而闻名于世,热情讴歌了美国西部开拓者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和坚强不屈的刚毅性格。
与名声大噪的亨利·詹姆斯、海明威、威廉·福克纳齐名。
《我的安东妮亚》是凯瑟早期著作中最为经典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安东妮亚幼时伙伴吉姆·伯丹为第一人称,讲述了安东妮亚从童年到老年的坎坷人生经历以及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赢得尊重和幸福的故事。
小说以刻画大地女神安东妮亚的形象为主,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中西部拓荒者的艰辛,展现了女性拓荒者坚持不懈的性格特征。
小说中除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独立自主的勇敢女性外,穿插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然而凯瑟在《我的安东妮亚》中塑造的男性形象与传统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刚毅男子形象大相径庭,他们多是弱者的代表,自私、自大、却不强大。
薇拉·凯瑟作为女权主义的拥护者,作品中描绘的男女形象实则凯瑟渴望男女平等、和谐共处的内心独白。
二.女性意识强烈的女主人公女性主义又称女性解放,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运动与1791年,由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拉开序幕,她们提倡性别平等并维护女性的权利。
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以女主人公安东妮亚为主线,描绘了一些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
《我的安东尼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我的安东尼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郑堃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我的安东尼娅》进行解读,探究作者要表达和展示的女性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精神。
关键词:《我的安东尼娅》;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简介:郑堃(198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吉林省白城市,学历:研究生在读,学习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11、前言薇拉·凯瑟作为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以多部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移民的优秀著作名传于世,其代表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以对拓荒者艰辛的生动描写和对拓荒移民坚忍不拔的拓荒精神展示,为世人所推崇和探究。
长久以来,评论家们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女性主义等多个角度对《我的安东尼娅》进行着解读和探究。
本文对《我的安东尼娅》中女主人公形象、意志以及对她自然和谐的追求进行讨论,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
2、生态女性主义的概述生态女性主义最早由法国女性主义者F·奥波妮提出,它是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概念,生态女性主义与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针锋相对,反对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思想和对女性束缚的父权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形象、劳作、生养和感觉等特征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生态和谐,女性与自然更加亲近。
生态女性主义要阐述的是人与自然应该有着更加和谐的关系,自然给予人类生命和生存的资源,人类也应该对予以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人类和自然需要和谐的共存。
生态女性主义同样批判父权主义,提倡对女权和男女平等的追求,用关爱和公正建立起一个生态平衡、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3、薇拉·凯瑟和她笔下的安东尼娅《我的安东尼娅》被后世誉为薇拉·凯瑟的巅峰之作,被人们视为20世纪美国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吉姆的自述贯穿作品,用吉姆的眼睛和嘴为人们展现了安东尼娅在拓荒移民过程中艰辛生活的故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红字》中海斯特的女性意识
浅析《红字》中海斯特的女性意识【摘要】《红字》是19世纪美国作家霍桑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17世纪新英格兰在北美清教徒殖民统治下的悲惨情况,展现了政教合一的殖民统治对当时女性的迫害。
文章主要分析了女主人公海斯特·普琳女性的意识觉醒。
【关键词】海斯特·普琳《红字》女性意识海斯特·普琳是《红字》中最重要的女主人公,她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叛逆,这种叛逆的性格正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
弗雷德里克·艾·卡彭特教授曾对海斯特这一形象给以了高度评价。
他认为:“《红字》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海斯特·普琳这一人物。
”作者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海斯特怎样从懵懵懂懂的少女成长为不畏夫权、政权和宗教的压迫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女战士、妇女活动家,以及永不放弃追求幸福的思想者。
一绞刑台下的尊严对海斯特通奸罪的惩罚之一就是怀抱婴儿在绞刑台站立三小时。
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这一惩罚对犯人来说并非易事。
它不仅要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丑事,忍受别人的嘲笑和蔑视,而且这一切“在当时笼罩着一种末日般的可怕的庄严”。
然而,海斯特在走出牢门那一刻,并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变得呆滞和憔悴,她面带微笑,带着优雅和高傲的气质从容不迫地环视着周围的人,勇敢地向众人展示她的孩子,以及代表耻辱的a字,她把a字绣的那么华贵,那么雅致,让人不禁产生想象。
在严酷的绞刑台上海斯特宁死不说出同犯的名字,一人承受着严厉的惩罚。
虽然忍受着内心的煎熬,海斯特却以自己的方式捍卫了尊严,这代表着她的女性意识也在潜滋暗长。
二单身女人的顽强生活——女性意识的萌动海斯特在出狱后的生活是艰难而痛苦的,她在城郊选择了一间小茅屋与女儿相依为命,她靠自己的针线手艺赚取一些收入来养活自己和女儿。
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海斯特承受的最大痛苦是来自于公众对她的蔑视。
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海斯特没有朋友,没有家人。
贵妇们戏弄她给她难堪,她施舍过的穷人辱骂她,就连小孩子都觉得海斯特非常可怕,经常躲在她后面尖叫。
《红字》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红字》中的女性主义分析摘要:本篇论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方法探究霍桑在《红字》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及其进步意义。
通过对女主人公海斯特的性格分析,我们发现霍桑具有进步的女性主义意识,这在他同时代的男作家中是罕见的。
对于海斯特对父权社会不屈服和反叛,霍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对于海斯特勇于挑战清教徒的清规戒律,他表现出极大的欣赏。
在小说中,海斯特被描述成一个具有反叛精神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女子。
她勇敢、坚强、独立、能干又富有爱心,就像一位莅临人间的天使。
她的美德与善行改变了人们对她的敌视态度,赢到了所有人的谅解与尊敬。
正是由于霍桑进步的女性主义意识才使得海斯特的形象刻画非常成功,使得文学史上多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独立女性形象。
小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19世纪妇女的生存状况,她们的困境,她们的不屈斗争,从而唤起人们重视女性的价值。
关键词:霍桑;女权主义意识;海斯特;父权主义社会一、介绍女性主义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通过历史的进步、女性灵魂的解放、人文主义的真正体现,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
在英美文学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一些大师研究了一些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女性主义意识,这是英美文学的一个突出亮点。
另一位学者霍桑小说“红字”中也表达他对女权主义的看法。
他为理解人类历史上的女权主义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本文旨在运用一些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方法来解读霍桑在“红字”中主人公海丝特的人物塑造中所反映出来的女性主义意识。
在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一种被称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方法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主要的批评方式之一。
二、女性主义理论由于我们要分析“红字”中的女权主义,首先要了解一些关于女性主义理论的知识。
以下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简要介绍。
女权主义是文学领域的一股春风,揭示了妇女权利的敏感问题,引发了各种女性主义理论。
主要通过女性主义批评家理论与女性主义方法论对女性主义的分析。
女权主义认为妇女应拥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社会、性、智力、就业和经济权利。
超越两性二元对立_海上无航标_的女性主义解读_王昌玲
超越两性二元对立——《海上无航标》的女性主义解读 王昌玲,韦 虹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摘 要: 通过对英国女作家维塔·萨克维尔-维斯特 《海上无航标》中女性形象和颇具内在女性气质的男主人公形象的具体分析以及二者关系的审视,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小说中男/女关系进行解读,探索和谐三角关系的成因及现代人双性同体身份的建构设想。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双性同体;日记体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female and an inwardly feministic male in No Signposts in the Sea by British woman writer Vita Sackville-West to explore their relationship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the cause of their peaceful involvement in a love triangl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of androgyny.Key words: feminism; androgyny; diary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12)03-0065-06收稿日期:2012-01-28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82)作者简介:王昌玲,女,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批评 韦虹,女,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一、引言英国作家维塔·萨克维尔-维斯特(1892-1962)两度荣获霍桑顿文学奖,一生写书50余部,广泛涉猎小说、诗歌、传记、游记、评论、戏剧、园艺等。
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女作家理应备受关注,其生命绝唱《海上无航标》(1961)早该译介到中国来,然而,其文坛伙伴弗吉尼亚 ·伍尔夫光芒四射①,遮蔽了她的文学成就。
女性主义观照下海斯特与刘兰芝
女性主义观照下海斯特与刘兰芝海丝特?白兰,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女主角,她对清教徒殖民统治下的男权社会勇敢地进行了反叛;《孔雀东南飞》的女主角是刘兰芝,是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对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进行了一定的反抗。
本文通过对两位女性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中西女性爱情观的差异,在这个爱情观的中真正操纵者是中西不同的婚恋观。
海丝特生活在十七世纪中期,清教徒统治下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的一名年轻妇女,她打破了不幸婚姻的锁链,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她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清教社会关于婚姻、家庭的禁令,是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和思维定势的一种冲击。
她的大胆叛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法律下是不能容忍的,因此海丝特为自己超越时代规范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被迫终生戴上屈辱的红A字。
海丝特在长期的孤寂和边缘化状态下,其女性意识日趋强烈,为了争取与男人的平等地位,她与压迫势力进行顽强的抗争。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汉末建安时期的叙事诗歌,在塑造这位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时是困惑的和矛盾的。
一方面,刘兰芝虽然是封建礼教下培养出来的女性,但是,她的身上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意识,敢于质疑不合理的父权制,不屈服于封建家长制度的淫威之下,她用生命来守卫自己的爱情,她的女性主义觉悟具有划时代性,是新女性的代表。
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礼教观念培养出来的符合男权社会的女性代表,刘兰芝受所生存时代的局限。
她的思想还是被打上了深深的封建烙印,封建家长制思想观念使得女性难以摆脱女性的内在性以及在男性社会的依附性,男尊女卑的意识根深蒂固,她不可能彻底超越时代,成为一个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英雄。
反抗与顺从时常在她的思想深处交锋,这就必然形成她思想上的矛盾性和性格上的双重性。
本文用女性主义理论对两位女性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并制约着她们女性反抗意识的是中西不同的文化,即中西女性不同的爱情观。
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两位女性不同的婚恋模式,进而探讨中西女性不同的婚恋观。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红字》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出发,对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主人公海斯特的女性形象进行评论。
霍桑将处于社会边缘人的海斯特塑造成为与命运抗争的叛逆女性,她颠覆了男权社会将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把自己提升到了主体的位置。
作品中也融入了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边缘人主体女性意识在十九世纪的美国社会中,女性被鼓励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平等的权利,并且支持她们进行独立思考、参与社会活动。
因此以女性意识为基调的具有女性价值的女性主义批评在蓬勃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在文学批评理论中成为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批评理论。
近年来女性主义批评转向肯定女性自身价值即肯定女性的尊严、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女性主义的批评没有理论基础,借助了其他批评理论的一些方法,以女性经验为基础,改变在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压抑和迫害的印象,恢复她们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美国著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融入的女性主义意识。
小说的主人公海斯特以一个饱受舆论、世俗观与宗教谴责唾弃的犯有通奸罪行的女性出场,她虽然忍辱负重,却敢于面对人生。
她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毫不后悔,她的坦然、坚强、勇敢与超脱刻画了她不俗的性格。
强烈的抗争精神颠覆了女性处于男权社会的客体地位,将自己提到了主体位置。
通过对海斯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现了霍桑本人潜在的女性意识。
一、霍桑的家庭背景对他女性意识形成的影响霍桑是新英格兰地区清教徒移民望族的后裔,他出生在北美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镇。
自幼对清教徒祖先相当崇拜的霍桑却因为父亲的早逝而成为一个社会边缘人。
在《红字》中他也精心刻画了海斯特这位妇女在当时社会中的边缘地位。
他的父亲在一次航海途中不幸病逝,由于当时妇女在社会中处于无权地位,他的母亲为了生计,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娘家。
于是年幼的霍桑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然而她娘家一家人对人非常善良,使他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可是日渐成人的霍桑却越来越对自己处于社会中尴尬境地的敏感。
从海斯特解析纳桑尼尔_霍桑的女性意识[1]
从海斯特解析纳桑尼尔_霍桑的女性意识[1].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205-文艺传媒(下转54页)从海斯特解析纳桑尼尔·霍桑的女性意识丁秀毓(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
霍桑在《红字》中塑造的是一个充满个性并且具有现代女性思想的人物--海斯特。
女主人公海斯特是一个勇敢而反叛的女性。
她认为她的爱情是神圣的,她的苦行并不表示她在忏悔,而是表明她在努力锤炼自己,好去争取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应得的爱与平等。
1女性意识及其发展状况女性意识包括女性的主体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及女性的平等意识。
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
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
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和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
以“女性意识”为观照基点,学者将当代女性文学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即追求理想爱情,在父系社会中不再受礼教束缚,勇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追寻女性自我价值,女性不断追求男女平等,争取妇女的选举权,所有人都有权实现个体自由的权利。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探求女性世界深层意识,既要批判大众文化中内在隐匿的性别观念,努力打破男性中心的文化霸权,又要超越解构主义的虚无,重建女性文化新秩序;既要反对父权社会对妇女的压制,又要反对压制差异的倾向。
2海斯特的女性意识2.1刑台上的海斯特海斯特站在刑台上,穿着自己设计和缝制的精美服饰,上面海斯特绣着绝妙异常的红字“A”。
当她抱着婴儿站在刑台上接受审判和惩罚时,海斯特“这个美丽妇女,她那美丽如画的服饰和神采,以及她怀中的婴儿,自然让清教徒想到圣母的形象,……想起那个怀抱为世人赎罪婴孩的圣洁清白的母亲。
试析《红字》中的女性意识
试析?红字?中的女性意识【摘要】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杰作?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身处十七世纪新英格兰的清教社会, 她因爱而犯下大逆不道的通奸罪, 但爱成为她对抗清教社会压迫、追求个人权利的最顽强的方式。
直至她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女性, 爱始终是海丝特女性意识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关键词】海丝特·白兰; 清教社会; 爱美国十九世纪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 曾被劳伦斯称作“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故事, 却含地狱般的意义〞【1】p 96。
这部带有美国历史社会条件的特殊思想文化烙印的杰作, 以其多元的主题和微妙的表现手法,引起文学界长期的关注与批评。
该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红字?进行阐释, 以更好地了解海丝特·白兰这一女性的独特形象。
单纯意义上而言, ?红字?是一部关于罪与罚的传奇故事, 讲述年轻美丽的少妇海丝特·白兰因犯通奸罪而被惩罚后发生的生活变故。
故事背景是在十七世纪清教统治下的新英格兰。
当时清教徒远渡重洋来到美洲大陆,但“他们的政治哲学根本谈不上民主, 而且他们理想世俗政府是日尔瓦的加尔文体制。
加尔文强调圣经就是法律, 并倾向于重视?旧约?和其父权和贵族式的社会观〞【2】p37。
也就是说, 圣经故事从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大多数清教徒的思维模式。
在清教徒的意识观念中, 圣经就是行为标准法那么。
在?创世纪?里, 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出女人,让女人与他为伴, 以遣其寂寞之苦。
后来幼稚、轻信的女人受了蛇的引诱, 听从其唆使, 吞食了禁果, 并把果子拿给身边的男人吃, 把男人引向了罪孽。
?圣经?中“知晓〞(know) 一词有“与某人发生性关系〞的含义, “知识〞(knowledge) 在古英语中指性关系。
女人不能抵抗变成蛇的阴茎的诱惑, 连累了亚当, 导致人类被放逐的命运。
女人、性和原罪就这样被联系在一起。
上帝对女人的惩罚不仅在于生育之苦, 还在于上帝让丈夫管辖妻子( 创世纪3: 16) 【3】。
解读霍桑《红字》中海丝特的女权主义思想
外国文学研究3解读霍桑5红字6中海丝特的女权主义思想徐红艳5红字6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 at han i el H a wthone ,1804)1864)的代表作。
它描述了美国最初移民时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发生的一场悲剧。
在小说中霍桑成功地塑造了海丝特#白兰这个在政权、夫权、宗教权压迫下敢爱敢当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构建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女权主义理想。
这部小说流畅的文字、敏锐的心理分析、寓意深刻的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尤其是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引起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他在小说中塑造的海丝特形象,一百多年来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不同阐释。
一、女权主义思想的深层展示与体现方式1.海丝特的内心深处萌动着对女权的追求从表面上看,5红字6这部小说的表层结构主要是在描述海丝特和狄姆斯特尔之间的通奸行为,以及由这一事件而引发出的一系列矛盾。
而小说的深层结构是在讴歌与描写海丝特如何去战胜精神上的极大痛苦,揭示出海丝特的那种坚忍不拔的个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对我们没有任何东西是神圣的,我们要打倒一切,包括我们自己。
0海丝特的女性思想就在于要打倒一切,打破束缚在人们心灵上的枷锁。
在断头台上,海丝特怀抱婴儿接受惩罚。
但是,尽管/她神情倨傲,但那些挤在一起看她的每个人的脚步声都会使她的心犹如被扔在街上,供人们踢蹴和践踏0。
她并没有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受辱而产生对现实的厌弃和绝望,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爱,对爱情的追求。
在断头台上,她/站在这个令人凄伤的高处,她又看到老英格兰家乡的村庄,看到了她的老家,,她看到了父亲的脸,,她也看到了母亲的脸色,,她看到自己的脸,那是一张天真美丽,红光闪闪的脸,她的脸能使镜子里黯然无光的一切焕发出光彩0。
这是海丝特在同心灵上的痛苦做斗争。
在这一斗争的过程中,海丝特的那种/丰富的、复杂的、多棱角的性格0得到了深层次的展示。
2.海丝特敢于直接表达心声和思想海丝特还通过对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拒绝,表达了她与清教社会的针锋相对。
《红字》中的女性主义初探
《红字》中的女性主义初探高翼【摘要】在《红字》这本小说中,霍桑塑造出了一个犯通奸罪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角色——海斯特。
他在书中深入刻画了海斯特的心理历程,揭示了当时女性处于社会边缘的地位。
同时,霍桑还写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从侧面折射出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本文尝试研究女性主义在《红字》中的体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1页(P52)【关键词】霍桑;《红字》;海斯特;女性主义【作者】高翼【作者单位】湖北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712.074《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本小说中,霍桑塑造出了一个犯通奸罪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角色——海斯特。
他在书中深入刻画了海斯特的心理历程,揭示了当时女性处于社会边缘的地位。
同时,霍桑还写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从侧面折射出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本文尝试研究女性主义在《红字》中的体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是通过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形象体现出来的。
1.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海斯特《红字》诞生的时期是男权主义时期,整个社会都以男人为中心,女性隶属于男性,在社会中饱受排斥与控制。
可见在男权社会中,女性都是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
霍桑非常了解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遭受的各种压迫,所以他精心设计了《红字》中海斯特这一女性形象。
小说中的海斯特虽然在年轻时候就与罗杰·奇林沃斯结婚了,但是他们两人之间没有丝毫感情基础,海斯特是婚姻的牺牲品,也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对于海斯特而言,罗杰·奇林沃斯是造成她所有痛苦的罪人,但罗杰·奇林沃斯却丝毫没有内疚。
在罗杰·奇林沃斯的控制下,海斯特失去了女性的自由权利。
当然,她自身有着强大的意志力,为了抵制这样不为人道的婚姻情况,海斯特选择了以感情出轨来作为最极端的反抗方式。
安娜·卡列尼娜和海丝特·白兰女性意识比较
女性主义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女性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和成果有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权辩护》,泰勒的《妇女选举权》以及约翰·穆勒的《妇女的屈从地位》等。
这一次女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男女平等,争取女性在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合法权利,其理论重在论证女性在知识能力、理性、德性和天赋方面并不比男人差,没有理由被排斥在权力系统之外。
[1]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先把女性从家庭生活中解放出来,不再是经济上思想上都必须依附于男性的存在,不再是工具性“贤妻良母”。
列夫·托尔斯泰和霍桑分别在他们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满的人物形象。
但对两位作家而言,最具争议又最具人气的角色要分别数安娜和海丝特了。
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
一、女性意识觉醒的相似性安娜和海丝特两者共同的特性就是她们的女性意识觉醒都产生于社会新旧意识交替的时代。
安娜生活的俄国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俄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时期,青年一代尤其是贵族青年学生,其中包括很多女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农村积极宣传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摆脱封建主义束缚。
[2]安娜的女性意识觉醒随着这股洪流产生了。
海丝特生活的17世纪中叶的美国还处于北美殖民地时期,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清教思想摧残人性特别是迫害妇女的情况有目共睹。
海丝特的出现让久居清教残酷统治下的人们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一)对男权文化体制有力的挑战不管是《安娜·卡列尼娜》还是《红字》都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这样丰满的形象喊出了女性觉醒的声音。
安娜对卡列宁说的话“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你高兴怎样对付我就怎样对付我吧”,[3]以及安娜的心理独白“他们不知道,八年来他窒息了我的生命,窒息我身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时候到了,我知道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一个活人,……我需要恋爱,我需要生活”[4]向男权制度单纯的规定的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而无视女性爱情生活的需求进行反叛。
永不凋落的玫瑰—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中的海斯特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2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3 幽默语言的语用分析4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5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6 《傲慢与偏见》中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7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8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9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10 关于战争对英语习语的影响的研究11 William Wordsworth’s Romantic Nature in Daffodils1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菜单翻译1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15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看美国黑人的文化价值观16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17 从跨文化角度试评央视国际版的语言现象18 An Analysis of the N 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9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20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21 中西方礼仪差异22 如果不复仇——论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23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24 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25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26 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流与跨文化交际中能力的培养27 宗教对传统:犹太新年与中国新年的对比研究28 文化战略及其对汉译英的影响29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30 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研究31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3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3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5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36 论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虚无主义37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38 A Research on V 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39 从美学角度分析英文电影《阿凡达》的汉语翻译40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41 哈克贝利•费恩人物性格分析4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3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4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5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46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47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48 翻译历史观:新闻发布会口译研究49 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50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51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文学译者的翻译技巧52 浅论国产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53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54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55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56 论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57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58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59 英汉问候语语用分析60 中美家庭教育与个人能力培养61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62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63 泰戈尔诗中自然物意象研究64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65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合作原则”特点及社交功能66 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翻译67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幽灵叙事探析68 论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69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70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71 从影片《刮痧》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72 《福尔摩斯历险》所折射的英国侦探小说的要素73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74 从文学作品中透析东西方女性异化现象75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写作手法76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7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78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79 《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80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81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化分析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变化及原因82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83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84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85 英汉同声传译技巧初探86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87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88 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组织89 浅议创新型口语教学在农村中的实施90 An Appeal for Oedipus Rex91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92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93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94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95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96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97 英语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98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99 《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100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101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102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103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浅谈104 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中的南方淑女形象105 On Hardy’s Meliorism: An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06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107 浅析英美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和技巧108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非乐观性”109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110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111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112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113 学习英语词汇方法初探114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115 浅谈“白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16 论汉英翻译软件的局限性117 中美家庭变迁的对比研究118 论《嘉莉妹妹》中德莱赛的自然主义11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0 英语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的文体比较121 浅析跨映射视角下的歇后语意义构建122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分析123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124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125 作为失败者的淑:双性同体视角126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127 The General Principl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Novels into English128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129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30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救赎分析131 外国品牌中译的创新翻译研究132 论奥巴马就职演讲词的排比修辞133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134 《鲁滨逊漂流记》--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135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形象136 回归之路--《所罗门之歌》137 中西方生死观之比较138 英文商标的汉译139 跨文化视角下英汉语中恭维语及其应答比较140 论《紫色》中的女权主义141 广告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142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143 性别与语言风格144 论《红字》中的孤独因素145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146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147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48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理分析《教父》中的教父形象149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50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151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152 论斯嘉丽的形象特征分析153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施154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155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156 《外星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析157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158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159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160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161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162163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164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可行的方法165 汉语句型习惯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作用166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167 足球评论员的评论语气对球迷看球的影响168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169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170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171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172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旅游英语翻译173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174 《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175 从文化角度看老友记的字幕翻译176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177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178 英语委婉语负面影响研究179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180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181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18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分析183 浅析中美幽默之差异18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分析185 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简爱的女性主义分析186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187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188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189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90 永不凋落的玫瑰—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中的海斯特191 文本特征与高中英语阅读192 张培基散文翻译赏析193 简析黑人英语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化影响19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195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96 英汉基本色彩词的种类、特点与其文化映现对比197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198 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199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200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丝特和安东妮亚女性主义意识对比分析摘要:海丝特和安东妮亚分别是霍桑《红字》和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的女主人公,在各自生活的男权社会,她们的女性主义意识都经历了从萌芽到觉醒、从觉醒到成熟这一转变的历程。
对她们成长经历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在女主人公所生活的美国社会,女性在男权社会夹缝中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海丝特安东妮亚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现代女权运动的先驱,在其代表作《红字》中,霍桑刻画了海丝特这样一位在封建社会没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为了追求自身的幸福和理想,以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与男权社会和清教道德法则进行抗争的女性形象。
同样,在20世纪美国文坛上杰出的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中,作者展现了一位东欧移民妇女安东妮亚一生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奋斗历程。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索在男权社会里,海丝特和安东妮亚这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意识从萌芽到觉醒,从觉醒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女性主义思想对两部作品的影响19世纪,美国女权运动高涨。
到了20世纪,欧美诞生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可以说,女性主义批评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界的影响都大。
《红字》正是一部有关反叛女性的小说。
其女主人公海丝特倍受当时清教主义统治下的男权社会的压迫,但她天生具有坚强的个性,与清教法律和世俗偏见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创造性地演绎了一个充满反抗精神、坚强的女权主义天使的形象,其反抗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许多父权标准。
在另一部女性主义意识明显的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凯瑟描述了安东妮亚童年、青年和中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
通过对女主人公不同时期生活经历的描述,作者展示了一位朝气蓬勃的东欧移民妇女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精神和思想成长的艰辛历程。
海丝特和安东妮亚这两位女主人公在追求女性的选择权与自我决定权的道路上,完成了各自女性主义意识从萌芽到觉醒,从觉醒到成熟的转变过程。
二海丝特和安东妮亚女性主义意识从萌芽到觉醒的对比1 海丝特女性主义意识从萌芽到觉醒的转变海丝特女性主义意识从萌芽到觉醒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她的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两个方面。
17世纪的宗教势力非常强大,同时,它也是一个以男性为主体、女性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男权社会。
在这样一个清教主义和男权思想主宰一切的社会,宗教和法律几乎融为一体。
作为一个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和牺牲品,海丝特和其他受压迫的女性一样,承受着肉体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侮辱,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
但是,在悲剧的命运面前,海丝特选择了完全不同于当时同样受压迫的普通女性的被动接受的消极生活方式,而是奋起反抗、顽强抗争,誓死捍卫了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在一个女人没有机会和权利选择的社会,年轻漂亮、有思想的海丝特嫁给了身材矮小、患有残疾、且视她为私有财产却漠视她的情感的齐灵渥斯,这是海丝特悲剧命运的开始。
性格的迥然不同、年龄的差距、相貌的巨大差异,加上缺乏心灵的沟通,这个婚姻从一开始就危机四伏。
齐灵渥斯从英国返航途中,因海船失事人们传说他已遇难。
虽然清教道德法则规定女人要无条件地忠于自己的丈夫,但具有独立反抗精神的海丝特勇敢地选择了追求自身解放与幸福,毅然与自己喜欢的年轻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下了女儿珠儿,这不能不说是海丝特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期,她在潜意识中捍卫了女人追求幸福的权利。
在已婚的情况下犯下通奸罪,这是对神圣宗教的公然挑衅。
当她怀抱着和牧师的私生女珠儿出现在在牢房门口时,面对清教势力的迫害与众人的羞辱,海丝特镇定自若、从容不迫、高贵而坦然,这一切都表明了她不顾一切和孤注一掷的决心,也凸现出她勇敢而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的反抗精神。
海丝特反抗的永久性标记是那原本代表邪恶的红字。
在清教社会里,红字被认为是对海丝特施加的最严酷的惩罚,然而代表“通奸”(adultery)的字母“a”,却在海丝特的精湛手工技艺下,成为她反抗男权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在七年的时间里,海丝特胸佩象征耻辱的红色a字,独自一人默默承担着这种不公平的非议,忍辱负重,行善积德,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在远离市镇的海滨小屋靠做针线活谋生,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女儿,还时常救济和帮助比她更需要帮助的人。
她坚强、诚实、善良、不屈的品格帮助她将耻辱性的标志字母“a”转变成了“能干”(able)、甚至是“天使”(angel)的象征,而她也在为他人不断地无私奉献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海丝特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默默地去改变字母“a”的含义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清教社会最有说服力的反抗。
特别令人钦佩的是,海丝特对爱情的誓死追求和对爱人的痴情保护,即使自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她仍然坚决拒绝说出通奸者的名字,勇敢地替自己心爱的人承担了一切罪责,并且默默地独自一人去养育女儿。
这一切非人性的遭遇和世俗的不理解,自始至终都没有让海丝特屈服于自己不幸的命运,也没有让她屈服于清教势力统治下的男权社会。
正是在与命运不断抗争、与男权社会不断斗争的过程中,海丝特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具有独立思想的坚强女性,这是她的女权主义意识从萌芽到苏醒的转变。
2 安东妮亚女性主义意识从萌芽到觉醒的转变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女主人公安东妮亚生活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中,她并非生来就有着反抗的意识和勇气。
少年时期,她深受当时男权社会思想的影响,依赖男性,敬畏男性,顺从男性,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完全是男性的附庸品。
父亲自杀后,她将对父亲的顺从转移到家里的另一个男性哥哥安布罗希身上。
安东妮亚对哥哥的顺从到了一种令读者恐怖的境地。
在这个家庭,哥哥是权威的象征,是话语权的象征,这种对哥哥的极度顺从完完全全将安东妮亚的思想禁锢于男权社会的牢笼之中,她失去了自我。
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面对艰难困苦的家庭,安东妮亚出去工作承担起自己对这个家庭的责任。
即使生活举步维艰、即使事事艰难,安东妮亚辛勤劳动,没有怨言,不言放弃,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走上了自我抗争的道路,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当吉姆家迁到黑鹰镇不久,安东妮亚到吉姆的邻居哈林太太家做帮工。
对于年轻的安东妮亚来说,小镇的生活毫无生趣,于是她对跳舞的大篷车着了迷。
她对跳舞的迷恋遭到了哈林先生的反对并威胁解雇她。
安东妮亚毫不犹豫地奋起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哈林家决裂。
至此,安东妮亚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
她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及到了父权制度的权威地位。
她认为,自己和黑鹰镇上的男人一样,拥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此时的安东妮亚已不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应声虫,她要宣告独立,反抗任何束缚,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被情人抛弃后,她选择了独自抚养私生女,这在当时的伦理道德观念里,被认为是非常丢脸的事情。
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安东妮亚从不让孩子躲躲藏藏,她用坚强的个性、负责任的态度和勇敢的行为证明了她对独立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对她的偏见。
此时,安东妮亚经历了人生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转变:从一个安静、驯服的女孩转变为一个富于挑战精神的、有主见的女人。
在经历了年少时的盲从,失去自我,到青年时期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抗争,安东妮亚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并不断提升。
三海丝特和安东妮亚女性主义意识从觉醒到成熟的对比1 海丝特女性主义意识从觉醒到成熟的转变女权主义者认为一个女人要想获得自由,心理和经济上的独立是首要的。
善良美丽的海丝特不幸成为了猥琐丑陋的齐灵渥斯的妻子,但是她并没有屈服于自己悲剧的命运。
当得知齐灵渥斯可能因为海船失事事故已经遇难,她勇敢地选择了追求自己的真爱,毅然与当地倍受崇拜和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
她也因此走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第一步,这是她心理上走向独立的体现。
在随后的生活中,海丝特不顾遭受社会和当时伦理道德观念鄙视的现实,为了保全自己深爱的人,毅然决然地独自承担起了通奸的全部责任,用柔弱的身体、令男人都望而止步的坚强意志承载起了胸前那鲜红的“a”字所带来的一切屈辱。
在被放逐期间,孤独的生活使海丝特的精神从情感转移到思想上。
当妇女们来到海丝特的小屋,将她们的悲哀和困扰倾诉给她,海丝特总是尽自己的可能安慰她们、开导她们、帮助她们,可以说她已经把个人的奋斗上升到帮助女性弱势群体发展和进步的高度。
在追求自由真爱的道路上,海丝特充满着反抗精神,她已经把自己磨练成一个意志坚强的女性,坚持追求自己渴望的爱情,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海丝特这种心理和经济的独立是女性主义意识成熟的标志。
当然,海丝特女性主义意识成熟的突出表现是她对男权社会清教主义思想强烈持久的反抗和最终与之决裂的决心。
虽然最初不幸成为了齐灵渥斯婚姻的牺牲品,海丝特还是大胆地与丁梅斯代尔相爱、勇敢地承担了随之而来的被严厉惩罚的后果。
面对耻辱,她忍辱负重的同时奋起反抗,甚至积极筹划与相爱的人出逃,果敢坚定地鼓励丁梅斯代尔与她远走高飞,逃跑到一个没有白人的地方过自由相爱的生活。
这种追求真爱的勇气和智慧是在向愚昧的宗教观念宣战、是在向不平等的男权社会宣战,是她这样一个社会边缘人追求平等与自由、爱情与幸福的不屈抗争,也是海丝特女性主义意识从觉醒到成熟的转变。
2 安东妮亚女性主义意识从觉醒到成熟的转变安东妮亚女性主义意识成熟表现在她的中年时期。
当她经历了磨难和考验,重新回到大草原后,才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是土地的一部分,并深刻体会到只有土地可以使她获得新生,只有土地才能使她找回自尊和自信,从此她开始开拓她的幸福生活。
她整天在田间辛勤地劳作,与她的丈夫库扎克养育了11个孩子,建立了宽敞的农舍和果园。
在以往的婚姻中,男性处于支配地位,然而在这个家庭,安东妮亚成为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精神财富的支撑者。
孩子们和果园是安东妮亚成功的象征,此前安东妮亚从未感受到如此的轻松和满足,她获得了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独立。
此时的安东妮亚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她正视自己的社会地位,冲破世俗对女性的约束,女性意识进一步加强。
对安东妮亚而言,女性主义意识成熟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的!为此,她付出了太多的辛勤汗水和劳动,但是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其女性主义意识实现了从觉醒到成熟的转变。
四结语海丝特和安东妮亚这两位女主人公在追求女性的选择权与自我决定权的道路上,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历程,但都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成长和蜕变过程。
海丝特,一个时代的叛逆者,一个对爱情执着的女性形象。
正如尼娜·贝姆所说:“在海丝特这个形象中,霍桑塑造了美国小说中的第一个真正的女主角,同时也是其中永远的英雄之一。
”法国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曾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
”这句话正好印证在安东妮亚身上。
虽然两位女主人公生处不同的时代,但两人的女性意识都经历了从萌芽到觉醒,从觉醒到成熟的过程,都认识到父权制度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并用自己的行动反抗当时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