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屠谖(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一等获奖者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母亲》。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母亲。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爱亲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母亲》。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母亲。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我的母亲》。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小组内讨论: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母亲。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母亲的性格特点。
5. 实践与拓展(1)学生进行母亲主题的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我的母亲》。
(2)运用生字词编写一段话,描述母亲的特点。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母亲的诗歌、故事等资料。
(2)思考并记录下自己对母亲的心里话。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书写、用词准确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3 教学时数: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分析:分析《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2 生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
2.3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课文中涉及的有关母爱、家庭等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母爱的伟大。
3.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3 写作手法讲解: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爱的伟大。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增强家庭观念。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2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设计,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请您提供相关要求,以便我继续编写。
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课文《我的母亲》全文打印稿PPT或黑板教学音频或视频(如有)6.2 学具:学习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六、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母爱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母爱的共鸣。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7.2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每个小组朗读后,邀请其他小组提出建议或评价。
7.3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细节,如作者对母亲的描述、母爱的表现等。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我的母亲》的文章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进行类似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分析、讨论,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和珍视。
(3)培养学生对人生、成长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学生的写作练习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分享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引出本课《我的母亲》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标记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并简要说明原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类似的写作练习。
(2)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和感激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2. 作业评价:(1)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等。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我的母亲》课文文本。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积累成语: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配以《苏格兰摇篮曲》)学生边听读,边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板书)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眼泪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四、布置作业: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导入:1.学生活动: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2.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怀念、赞美3.教师小结:“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
《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三周星期三)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舔去(tian3) 侮辱(wu3)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
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
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分析生字词、段落结构和写作手法。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描写,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2.设计意图:通过讲授新知,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2.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创设互动、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关注家庭、亲情等主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塑造。
4.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借鉴课文写作方法,以自己的母亲为题材,创作一篇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和感激对自己付出的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表达情感的能力。
2.阅读理解:选取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进行深度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文章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并完成以下任务:
a.概括文章大意,提炼出中心思想。
b.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选取一段印象最深刻的描写,谈谈自己的感悟。
2.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亲情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和感激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如何让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打印稿。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母亲》。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2. 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感受母亲的关爱。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母亲》。
2.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母亲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母亲的辛勤付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并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表达出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之情。
2. 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关于母亲的短文,带有鲜明的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展示,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 教师准备黑板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关于母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母亲,她们对自己的重要性和帮助等。
2. 激发思考(约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关于母亲的短文,读一遍短文后,询问学生对短文的感受和理解。
然后教师针对短文中的情节和表达方式进行简要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
3. 讲解相关知识(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举与母亲相关的词汇,如爱、关心、耐心、付出等,让学生一起学习这些词汇及其用法。
然后,教师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4. 组织表达(约15分钟)教师分发纸和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学生展示与评价(约10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并邀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6. 作业布置(约5分钟)要求学生将作文提交给教师,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展示或发到学校网站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朗读短文、辅助学习相关词汇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母亲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母亲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同时,课堂上的学生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其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的影响。
3.把握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的影响。
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
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㈠整体感知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和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对课文《我的母亲》产生兴趣。
(2)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思考。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回答相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3.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我的母亲》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教师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作文中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以及是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六、教学延伸: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搜集有关孝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深他们对孝道的理解。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依据《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
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二、设计思想:《我的母亲》极鲜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且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
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
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3、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4、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五、教学难点: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
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词汇、句型等知识,理解并朗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懂得珍惜母爱,传承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词汇、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文章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母亲》。
2.学习词汇与句型(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常用句型,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阅读文章(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根据课前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理解和解读,学生可借助词典、课文译文等辅助理解。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各自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包括母亲的特点、习惯、爱好等,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
5.听力练习(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个人表达(10分钟)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包括母亲的特点、对自己的爱、平时的行为等,并在课堂上互相分享。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教师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活动设计: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文章中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英语作文,内容可以是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对母亲的赞美等。
3.诗歌朗诵:让学生背诵一首关于母爱的英文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1.关于母爱的英文词汇和句型。
2.学生分享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描述。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语言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更在对母亲的理解和关爱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母爱、尊重母亲,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段写到:“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师生共同明确: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句话中的用词:“如果”、“一丝一毫”、“如果”、“一点点”、“如果”,假设一点点,其实是作者谦虚的说法。了解胡适的人,读过胡适作品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胡适的和气和宽容。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这些品格正是作者的母亲带给他的影响。由这句话的分析,引出下面题目的讲解。)
2、胡适的母亲即是严师,又是慈母,她的为人处事对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文章的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呢?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速读文章,小组讨论,选发言人代表回答,其他人在书上标注。)
示例1:“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师补充:胡适母亲的经历:23岁守寡后,操持家业。对于儿子的教育倾注心血。)
三、小组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前三段,思考:前三段写的什么内容?(写的是我的童年单调与失落)
这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中看似的“闲笔”实则有“深意”。前三段的“铺垫、呼应作用”及与家人相处情形更能体现其“恩师”作用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四、作业:
思考: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复述文章中写了哪些和母亲有关事。(概括能力培养。)
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语文教案-《我的母亲》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母亲的真实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感悟母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她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
二、作者简介1.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三、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四、理解课文a.课文讲述了作者的哪些关于母亲的故事?b.作者的母亲具有哪些性格特点?c.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对母亲的感情如此深厚?五、分析课文a.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母亲的形象?b.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母亲的形象?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真实感情,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母亲》,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二、深入分析课文a.课文中,作者的母亲在哪些方面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你认为作者的母亲是如何教育作者的?c.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母爱的体现?三、小组讨论a.你从生活中感受到了哪些母爱?b.你是如何孝敬母亲的?c.你认为母爱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四、分享感悟1.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五、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题目自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分析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感悟母爱。
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让母爱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我的母亲》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发挥想象,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家庭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母亲。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2)学生通过字典或查阅资料,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家庭亲情。
(2)谈论自己对家庭、母亲的责任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手法的准确性。
4.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悟程度。
5. 学生作文的质量。
1. 课文文本《我的母亲》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作文评分标准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对母亲有什么样的感情?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母亲的形象。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运用文中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 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模仿文中句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全文。
2. 与母亲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作文本。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亲节的意义。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母亲》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文章中的感人之处。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学习。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模仿文中句式,写一段表达对母亲感激之情的话。
2.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学生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信件,大家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孝顺父母?2. 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七、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课文《我的母亲》,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母亲》。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母亲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母亲形象。
(2)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和感激父母。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母亲的形象特点。
(2)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母爱的伟大。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母亲形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的母亲》。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分组讨论的道具(如小黑板、白板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温馨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付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2)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4.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母亲形象,总结母亲的特点。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朗读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练习,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选取优秀代表进行全班朗读展示。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母亲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老舍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我的母亲》,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的形象。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温馨的家庭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情感共鸣:教师分享自己的母亲的故事,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了解作者;2、学会根据具体事件,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特点;3、品味文中语言的质朴、真挚,极有分寸感;4、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1、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现代史上,曾有这样三位母亲,一位是冯顺弟,安徽绩溪中屯村人,胡适的母亲;一位是吴清芝,河南唐河小吴庄人,冯友兰的母亲;一位是鲁瑞,浙江绍兴东北乡安桥头村人,周树人(鲁迅)的母亲。
她们在身世际遇上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第一,都出生在农村;都嫁给了读书人或小官吏;第三,年轻时都不幸丧夫,年纪轻轻就担负起了抚育幼小子女的重担;第四,她们都识字,有文化。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我们应该好好感激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又是怎样的。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
资料一: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学者。
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
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
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思想】
《我的母亲》是国学大师胡适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首篇文章。
文字质朴极矣,深挚亦极。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选取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体裁虽不同,却都在讲述作者难忘的人生历程。
单元导学中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建议是——融入生活体验,感悟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明确文体特征,品味语言含义。
以此为《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之准星,形成方案A。
八年级的学生适值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对母亲与母爱的理解普遍显得肤浅单薄,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此文在教学上应与之呼应。
由此乃成方案B。
【教学目标】
1.深入领会叙事性文体的特征,学习于事件中、细微处、字里行间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结合不同的社会背景理解人事,对母亲的处世原则、教子方式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3.了解母亲对胡适一生的深刻影响,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挚感情,分享并提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方案A
一、导入课文
胡适比大家大一百岁,却和同学们全然同心——他追求自由,是一位毕生为自由与尊严而奋斗的战士,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
然而,他在终身大事上,却选择服从母亲的包办,迎娶了从未谋面的新娘。
这桩婚姻被列为“民国七大怪事”之一。
胡适在自述中说,我少小离家求学,一直未能陪伴母亲身边。
母亲给了我深恩,我不能不依从母亲的意愿,令她伤心。
胡适的母亲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对胡适有这么深的影响?
二、初读感知
1.初读全文,并用一句话谈谈母亲给你留下的印象。
交流后归纳,会发现母亲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兼有温柔慈爱与严厉刚强的性格侧面。
要求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勾画文中表现这两个不同侧面的语句。
2.分析:母亲对什么人严格,对什么人宽和?在哪些事情上显得柔弱,哪些事上显得刚气十足?要求学生概述事件,并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她气得大哭……当面质问……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等情节中体现的母亲的性格侧面。
学习于事件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母亲外柔内刚,克己宽人。
三、品读探究
1.母亲的品性给了胡适至为深刻的影响。
分析:母亲是用什么方式教育和影响胡适的?她的教子方式恰当吗?网上对此有激烈的争论,甚至有人说,母亲教子严厉得“近乎变态”,你怎么看?
2.为什么母亲会以这样的方式教子?引导学生从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家庭境况三方面深刻体察母亲教子方式产生的根源。
特别是了解胡适幼年的特殊家境:母亲身处艰难境遇中——23岁成为守寡的当家后母,胡适的大哥比胡适的母亲还要大三岁,她“以少年作后
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实不得已,无奈宽容;胡适是母亲唯一的依靠,失怙时他年仅三岁,母亲就是为了爱儿渺不可知的将来挣扎着苦熬了丧夫之后的23年,殷切期望,分外严格。
人就是这样:自卑靠自尊来掩饰,逢生须绝处来创造。
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在无人可诉的凄清长夜,母亲的孤独无依、夜难安枕可想而知。
要求学生谈谈在了解背景之后愈发读出深味的地方。
如“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她气得坐着发抖”“她气得大哭”“当面质问”“直到……才罢休”等细节便是在特殊境况中格外引人动容之笔。
引导学生学习从细微处、字里行间深化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得出:教子方式的“非常态”来源于母子生活的“非常境”。
胡适也因此成为了“非常人”——他14岁离开母亲外出求学,在美国取得了35个博士学位!这就是令母亲引为自豪、深感欣慰的儿子!
四、交流体验
美国诗人惠特曼感叹: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相像!在胡适40岁的时候,他满怀深情,记述母亲教育自己的往事。
而今同学们年方14,能否也细数一下,母亲给了我们怎样的影响?
方案B
一、导入课文
“我的母亲”这个题目大家以前写过吧?也许大家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有点发愁,因为它用同学们的话说实在有点“老土”。
可是这个一点也不时尚的题目,却是每个人一生中至少要用心写一次,甚至是应当随着光阴流逝一写再写的题目。
在国学大师胡适40岁的时候,他提笔撰文,深情回忆自己的母亲,朴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无穷的滋味。
二、精读共研
1.文章中作者用一段话总括了母亲对自己的影响,请大家找到并读读这段话。
(文章末段)
2.这段侧重总结母亲对自己哪个方面的影响?(待人接物)母亲在这个方面是怎样影响胡适的?请同学们结合相应段落来谈。
要求概述事件,重点分析具体事件中母亲的做法。
3.文章除了记述母亲和别人的相处之外,还回忆了哪方面的内容?(对胡适的管束训导)母亲是怎样对待小胡适的?请同学们结合相应情节加以分析。
要求在文中圈点勾画,扣住细节发言。
4.综上所谈,归纳母亲的性格特征及教子方式。
(外柔内刚,克己宽人;言传与身教并重)
三、思辨表达
1.你怎样评价胡适母亲的教子方式?你的母亲用怎样的方式教导养育着你?选取倾注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或自己与母亲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小事和组内同学聊一聊。
每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班上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2.请大家把记忆中最动人处或印象最深刻处加以提炼萃取,尝试表达——或以一句话浓缩对母爱的感悟,或借一个细节描摹母亲生活中的点滴,字数不限。
四、情意融通
法国俗语有云,女人固然脆弱,母亲却坚强。
让母亲伤心的人是可耻的,读懂母亲的爱是幸福的。
让我们共同聆听另一位儿子的表达——师生共同吟唱满文军的歌曲《懂你》。
母爱,像风筝身上的线,她放飞我们在一方辽远的蓝天,目光中却满含浓浓的眷恋。
你能体会母亲的心情吗?你会甘愿被那根深情的线永远温柔地牵扯吗?母亲节并不只是五月的某一天,和母亲相守的每一日都可以也应该是母亲节。
(广东省深圳市学府中学51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