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3乘、除混合运算 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3乘、除混合运算 教案

1.5有理数的乘除
第3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
2.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第3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
1.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也可统一化为乘法运算.
2.含加、减、乘、除的算式,如没有括号,应先做乘除运算,后做加减运算;如有括号,应先做括号里的运算.
3.乘法运算律⎩⎪⎨⎪⎧ab =ba (ab )c =a (bc )a (b +c )=ab +ac。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 乘、除混合运算1教案与反思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 乘、除混合运算1教案与反思

3.乘、除混合运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1.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重点)2.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运算;(难点)3.能利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1.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如果有括号,先算__________里面的.2.观察式子3×(2+1)÷⎝⎛⎭⎪⎫5-12,里面有哪几种运算,应该按什么运算顺序来计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计算:(1)-2.5÷58×⎝ ⎛⎭⎪⎫-14; (2)⎝ ⎛⎭⎪⎫-47÷⎝ ⎛⎭⎪⎫-314×⎝⎛⎭⎪⎫-112. 解析:(1)把小数化成分数,同时把除法变成乘法,再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首先把乘除混合运算统一成乘法,再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进行计算即可.解:(1)原式=-52×85×⎝ ⎛⎭⎪⎫-14=52×85×14=1; (2)原式=⎝ ⎛⎭⎪⎫-47×⎝ ⎛⎭⎪⎫-143×错误!=-错误!⎭⎪⎫143×32=-4.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运算方法,先统一成乘法,再计算.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及乘法的运算律 【类型一】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计算:(1)×(-6)-错误!÷错误!;(2)⎝⎛⎭⎪⎫-316-113+114×(-12). 解析:(1)先计算括号内的,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2)可考虑利用乘法的分律进行简便计算.解:(1)⎝ ⎛⎭⎪⎫2-13×-6)-⎝⎛⎭⎪⎫1-12÷⎝ ⎛⎭⎪⎫1+13=53×(-6)-错误!÷错误!=(-10)-错误!未定义书签。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是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前提。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运算。

但是对于乘除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特别是对于混合运算,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3.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2.难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同时,结合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和示例。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小球从地面上抛出,上升了3米,然后又下降了2米,它最终离地面多远?”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和示例。

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解释乘除运算的优先级和顺序,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

1.5 有理数的乘除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一)——两数相乘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归纳、猜测等能力.2.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3.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4.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5+5+5等于多少?改写成乘法算式是:5×3=15.(-5)+(-5)+(-5)=?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思考:5×3是小学学过的乘法,那么(-5)×3,3×(-5),(-5)×(-3)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冷却的方法可将某种生物标本的温度稳定地下降,每1 min下降2℃.假设现在生物标本的温度是0℃,问3 min后它的温度是多少?若把温度下降记为负,由课本图1-12可得,3 min后生物标本的温度是-6℃.你会列出算式吗?(-2)×3=(-2)+(-2)+(-2)=-6.类似地,(-2)×2=(-2)+(-2)=-4,(-2)×1=-2,(-2)×0=0.思考:根据上面的计算,你对一个负数乘一个正数有什么发现?一个负数乘0呢?一般地,异号两数相乘(正数乘负数或负数乘正数),只要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符号取“-”.负数与0相乘得0.问题2:在问题1的情况下,问1 min前、2 min前该种生物标本的温度各是多少?这里,以“现在”为基准,把以后时间记作“+”,以前时间记作“-”,那么 1 min前记作-1,观察课本图1-13可得,1 min 前生物标本的温度是2℃,用算式表示(-2)×(-1)=2.2 min 前(记作-2)生物标本的温度是1 min 前温度的2倍,用算式表示(-2)×(-2)=4.类似地,(-2)×(-3)=6.思考:根据上面的计算,你对两个负数相乘有什么发现?一般地,两个负数相乘,只要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符号取“+”.总结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零相乘仍得零.特别提醒:两个有理数相乘,一要确定积的符号,二要确定积的绝对值.探究点二:倒数问题: 34与43这两数有何关系?-13与-3呢?类比小学学过的有关倒数的定义. 在小学我们学过,两个正有理数乘积为1时,称这两个正有理数互为倒数.同样,这个规定在负数中仍然适用.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53是-35的倒数,-35是-53的倒数,也就是说,-35与-53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例1 见课本P30例1.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2.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例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34;(2)223;(3)-1.25;(4)5. 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解:(1)-34的倒数是-43; (2)223=83,故223的倒数是38; (3)-1.25=-54,故-1.25的倒数是-45; (4)5的倒数是15. 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3.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例3 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6,求a +b m-cd +|m |的值.解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和倒数概念,可得a 、b ;c 、d 的等量关系,再由m 的绝对值为6,可求m 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解:由题意得a +b =0,cd =1,|m |=6,m =±6.所以当m =6时,原式=06-1+6=5;当m =-6时,原式=0-6-1+6=5.故a +b m-cd +|m |的值为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 +b =0,cd =1及m =±6,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31练习第1~3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能说出一个数的倒数.应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时,要同时确定“积”的符号、计算“积”的绝对值.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37习题1.5第1题.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二)——多数相乘1.会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重点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计算:(1)(-6)×(-56);(2)123×(-115). 你能说出各题的解答根据吗?叙述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法则是什么?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多个因数的乘法探索: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1)-2×3×4×5×6;(2)2×(-3)×4×(-5)×6×7×8×9×(-10).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1)(-2)×(-3)×4×5×6×7;(2)-2×3×4×5×(-6)×7×8×(-9)×(-10).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两个有理数相乘一样,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结合课本P31问题3,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当多个有理数相乘,且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因数都不为零时,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并归纳出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为零.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多个因数的乘法例计算:(1)-2×3×(-4);(2)-6×(-5)×(-7);(3)0.1×(-0.001)×(-1);(4)(-17)×(-49)×0×(-13)×37.解析:先确定结果的符号,然后再将它们的绝对值相乘即可.解:(1)原式=-6×(-4)=24;(2)原式=30×(-7)=-210;(3)原式=-0.0001×(-1)=0.0001;(4)原式=0.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32练习第1~3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合作探究”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多个因数的乘法法则:(1)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为零;(2)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37习题1.5第2题.第3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3.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25;(2)-0.125;(3)-137. 2.小学里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小学算术中除法怎么计算?引入负数后,又如何计算有理数的除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问题1:已知3x =15,则x =____;-3x =15,则x =______.问题2:4×______=-20;-8×______=40.你是如何计算的?问题3:根据乘除互逆运算关系,你能求下列两数的商吗?乘法2×3=6 -2×3=-6 -2×(-3)=6除法6÷2=______ -6÷(-2)=______-6÷2=______ 6÷3=______-6÷3=______ -6÷(-3)=______你能发现有理数除法又是如何计算的吗?交流:(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与被除数、除数符号有何关系?(2)商的绝对值与被除数、除数符号有何关系?(3)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为多少?有理数除法法则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观察一下式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5)=0 0÷(+5)=___0__0×(-5)=0 0÷(-5)=___0___结论: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0不能做除数.做一做:比较下列各组数的计算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1÷5与1×15;(2)2÷(-25)与2×(-52). 计算出结果后,请同学们比较每一组小题中两个结果,从中发现了什么特点?由此你联想到你们所学的什么知识呢?并试着用语言叙述其中的规律: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用字母表示为:a ÷b =a ×1b(b ≠0).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1.直接判断商的符号和绝对值进行除法运算例1 计算:(1)(-15)÷(-3);(2)12÷(-14); (3)(-0.75)÷(0.25).解析:采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来解答.解:(1)(-15)÷(-3)=+(15÷3)=5;(2)12÷(-14)=-(12÷14)=-48; (3)(-0.75)÷(0.25)=-(0.75÷0.25)=-3.方法总结:注意先确定运算的符号,再根据“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法则进行计算.2.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例3 见课本P33例2.方法总结: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通常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化为乘法运算来求.3.根据,a +b 的符号,判断a 和b 的符号例4 如果a +b <0,a b >0,那么这两个数( )A .都是正数B .符号无法确定C .一正一负D .都是负数解析:因为a b >0,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可知a 、b 同号,又因为a +b <0,所以可以判断a 、b 均为负数.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有理数除法和加法法则,解题时要灵活运用法则.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33练习、P34练习第1~3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除法法则:(1)任何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即a ÷b =a ×1b(b ≠0); (2)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3)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37习题1.5第4题.第4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第5课时 乘法的运算律1.会用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2.理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3.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回顾:(1)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法则是什么?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____,异号得____,并把绝对值相乘.(2)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是什么?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____,异号得____,并把绝对值相除.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____.)(3)什么叫互为倒数?(如果两个数的积等于____,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如-5的倒数是____,-0.25的倒数是____.)2.在非负数的范围内,你是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 3.怎样计算(-8)×(-2)÷(-12)=?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一: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1:计算:115×(-12)×311÷54. 让学生尝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把除法统一成乘法简化运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解:115×(-12)×311÷54=115×(-12)×311×45(统一为乘法运算) =-625. 规律总结:只含有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可统一化为乘法运算.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问题2:计算:⎣⎢⎡⎦⎥⎤423×(-514)+(-0.4)÷(-425)×115. 学生活动: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纠正).解:⎣⎢⎡⎦⎥⎤423×(-514)+(-0.4)÷(-425)×115 =⎣⎢⎡⎦⎥⎤-53+(-25)×(-254)×115 =(-53+52)×115=56×115=1. 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总结出含加、减、乘、除的算式,如没有括号,应先做乘除运算,后做加减运算;如有括号,应先做括号里的运算.探究点三:乘法的运算律问题3:小学学习的乘法的三条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ab =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3)乘法分配律:a (b +c )=ab +ac .特别指出:引入负数以后,这三条运算律也同样适用,即这里的a ,b ,c 可以表示任何有理数.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1.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例1 见课本P34例3.方法总结:把乘除混合运算统一成乘法,再确定积的符号,然后进行计算即可.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例2 见课本P35例4.方法总结: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若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就先简化运算.3.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例3 见课本P36例5.方法总结:若一道题按照常规运算顺序去运算较复杂,而利用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却能使运算变得简单些,这时可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4.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例4 已知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 m ,气温下降6℃.某人乘热气球旅行,在地面时测得温度是8℃,当热气球升空后,测得高空温度是-1℃,热气球的高度为________m. 解析:此类问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时要正确理解题意,列出式子求解,由题意可得[8-(-1)]×(1000÷6)=1500(m),故填1500.方法总结:本题的考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36~37练习第1~3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37习题1.5第3、5、6题.。

最新2019-2020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1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最新2019-2020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1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乘、除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3.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教学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教学程序设计:一.温故知新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减法法则是什么?它们的结果各叫什么?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除法法则是什么?它们的结果各叫什么 ?4.有理数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式子如何表示?5.在小学我们学过四则运算,那么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二.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试一试: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 ⎝⎛⨯÷-51250; 2.()236⨯÷; 3.236⨯÷ 4.()()342817-⨯+-÷-; 5.911325.0321÷⎪⎭⎫ ⎝⎛-⨯-;6.⎥⎦⎤⎢⎣⎡-⨯--⨯-)3.5518(432.01 运算顺序规定如下(由学生归纳):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例3 计算:(1))2()5()25(-⨯-÷-;(2)(-6)÷(-4)÷(-56) 试一试 计算1014112131÷÷⎪⎭⎫ ⎝⎛- 105461⨯⨯-=)(解:原式 =34- 让学生分析计算顺序,然后教师板演计算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注意:①小括号先算;②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③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教师在例3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并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对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纠正和规范.例4 (1))45(52)54(5175.0-⨯--÷+ (2))2()352.01(5-÷⨯-+-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题目中计算有错误的改正过来.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讲评.变式练习:1.计算:(1)()()8056--⨯-;(2) 41311+-; (3)()()153432+-⨯--⨯(4)91321321÷⎪⎭⎫ ⎝⎛-⨯-; (5)()[]4103412÷-⨯-;(6)5213225.0-⨯⎪⎭⎫⎝⎛-÷-. 2.做游戏:24点游戏是利用扑克牌中的52张(去掉大王、小王),任意抽取4张,利用混合运算,可以是加、减、乘、除法,也可以是乘方(底数、指数均是这4个数之中的),只要结果得到24即可.(每个数都要用且只能用一次)如:四张牌3,4, 6,10,将它们凑成24.第一种:6)410(3+-⨯第二种:10364⨯÷+…聪明的你,也来试试吧!看谁写得多!四.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与收获,教师进一步总结、补充.1.本节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2.本节还通过玩游戏,进一步加深理解了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积累了运算技巧,提高了运算速度.3.几种运算法则要点:同号加,异号减;一定符号,二相乘;除法减法要转化.4. 在计算时,要注意选→定→算→查→改五.作业:课本37页习题1.5的第5题、第6题.补充计算:1、8+(-14)-5-(-0.25) 2、212×14÷(-9+19) 3、-1-(1+0.5)×13÷(-4) 4、(-1)÷(-123)×13 5.观察下列两组等式: ①211211-=⨯,3121321-=⨯,4131431-=⨯,… ②)411(31411-⨯=⨯,)7141(31741-⨯=⨯,)10171(311071-⨯=⨯,… 试计算:(1)541431321211⨯+⨯+⨯+⨯. (2)56511161111161611⨯++⨯+⨯+⨯ 6. 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任取1至13之间的自然数四个,将这个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 4.例如:对1,2,3,4,可作运算:(1 + 2+3)×4= 24.(注意上述运算与4 ×(2+3+1)应视作相同方法的运算人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有四个数3,-5,7,-13,可通过运算式(4)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结果等于24.。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模型思想 归纳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类比思想 化归思想 ▶编写时重视基础地位 七上教材内容体现从数字到字母、算术到代数、 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变化,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 法的作用。
• “有理数”中,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出 发引入有关内容,体现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有理数加法
求0度冷藏室两次两次改变温度的结果
第三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决方法 •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 3.3 消元解方程组 •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 学生要了解一次方程的概念 •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
念 •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 会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谢谢大家!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 3)+(-5)=?
▶有理数减法
计算温差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5-(-4)
• “整式的加减”一章,无论是概念的引出, 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 题展开的
• “一元一次方程”中,实际问题情境贯穿始终 ▶物理问题 93页例2行程问题
▶几何问题 93页例1(1)体积问题 ▶经济问题 95页例4销售中盈亏 ▶三农问题 95页例3问题 ▶存款利息问题 95页例3问题 ▶中外名题 部分与总体的比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体育问题 107页例1足球赛积分
• “直线与角”中,注意揭示几何图形基 本概念源于现实世界的抽象性特点
本章引入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最基本概念,如几何图形 ---点、线、面、体、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这些概 念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最基本的几何概念,必须注 意这些基本概念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初步了解这些概 念的抽象性特点,从而初步能用几何观点认识现实世 界。 章头图 第1节开头 点、线、面、体的关系 练习、习题中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学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4加减混合运算__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学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4加减混合运算__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感悟新知
(2) 按键顺序为:
知3-练
4 · 6 +/- + 5 · 1 - 4 · 9 +/- + 5 · 4
+/- = ,
计算器显示结果为0.
感悟新知
知3-练
1 计算器上用于开启计算器,使之工作的键是( ) A. ON B. OFF C. SHIFT D. AC
课堂小结
有理数
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的化简与读法: 原理:在含有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中,利用有理数减法 法则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这样混合运算就被统一成加法 运算,原来的算式就转化为求几个正数、负数的和. 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 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
=+7+-8+-3++6+2减法法则
= 7+6+2+-8-3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15-11 =4.
感悟新知
2
3 4
+-
1 6

1 3
--
1 8
=
3 4
+-
1 6
+-
1 3
++
1 8
减法法则
=
3 4

1 8
+-
1 6

1 3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 7-1 82
=3. 8
知1-练
感悟新知
2.省略形式的读法有两种,一是把符号当作性质符号 来读,二是把符号当作运算符号来读.例如:a-b +c,可读作“a减b加c ” ,也可读作“正a、:(1)在省略符号和括号的过程中,若括 号前是“+”号,则省略后,括号内各项不变; 若括号前是“-”号,则省略后,括号内各项变 为原来的相反数.(2)写成省略形式以后,为避免 出错,可将每个数前面的符号看成这个数的性质 符号.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加减混合运算(共17张PPT)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加减混合运算(共17张PPT)

高度变化 上升4.5千米 下降3.2千米 上升1.1千米 下降1.4千米
记作 +4.5千米 -3.2千米 +1.1千米 -1.4千米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4.5 + (- 3.2)+ 1.1 + (- 1.4)
4 .5 - 3 .2 + 1 .1 - 1 .4
?
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 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规律: 数字前“-”号是奇数个取“-”; 数字前“-”号是偶数个取“+”.
计算:2 3 (8 1) (2 1) 0.25 1.5 2.75
42
4
解法指导:先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小数化为
分数,再根据运算律进行合理运算.
解析:原式 2 3 8 1 2 1 1 11 2 3 4 2 44 2 4
=(-20)+(+3)+(+5)+(-7) =[(-20)+(-7)]+[(+5)+(+3)]
=(-27)+(+8)
=-19
以上步骤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 ( 72) (37) (22) 17 ; (2) (16) (12) 24 (18); (3) 23 (76) 36 (105) ; (4) (32) (27) (72) 87. 解法指导:要先把减法化成加法,再依据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请将上述各式中的减法都化为加法.
课后练习
见《同步练习》本课练习“课后巩固提 升”
小明家
超市 小彬家 小颖家
解:(1) -5
0
3 4.5
(2)3-(-5)=3+5=8(千米)
(3) ∣3∣+∣1.5∣+∣-9.5∣+ ∣5∣ = 3+1.5+9.5+5 =19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有理数 乘、除混合运算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有理数   乘、除混合运算

3.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
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
4.易错警示:运用分配律时,若括号前面有“-”号,去括
号后,注意括号里各项都要变号.
感悟新知
特别解读
知2-讲
1. 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一般不单独用,
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结合.
2.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是为了简化运算.
感悟新知
计算例:6(1)
×(-24); -
1 2
+
1 6
-
3 8
+
5 12
知2-练
(导2)引:(1)题中的-24是-7 括65 号 6内152各分7 65数的 -分5 17母2 的. 公倍数,所以可以利用分配
律先去括号,再进行运算;(2)题中每一项都含有相同的因数7,可以逆
向使用分配律,提出7,再进行运算.
感悟新知
计算:
知2-练
1
753 7
5 9 31 2
(1)( ) 36;(2)( )( )( ) .
9 6 4 18
31 2 15 9
2 在计算× (5 --7 362) 时,可以避免通分的运算 律是( 12 )9 3
A.加法交换律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D.加法结合律
课堂小结
有理数
它只改变其中的运算顺序,而不改变算式中每个数
的性质和大小.
感悟新知
例计4算:
(1)( 1 1 1)(12); 462
(2)(0.1)(100) 0.01(10).
解: (1)(1 1 1)(12) 462
1 (12) 1 (12) 1 (12)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XX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把教学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9、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0、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三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10人。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沪科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目录1.1 正数和负数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1.3 有理数的大小1.4.1有理数的加法1.4.2有理数的减法1.4.3加、减混合运算1.5.1有理数的乘法1.5.2有理数的除法1.5.3乘、除混合运算1.6.1有理数的乘方1.6.2科学计数法1.7 近似数2.1.1用字母表示数2.1.3单项式与多项式2.1.4代数式的值2.2.1合并同类项2.2.2去括号、添括号及整式加减3.1.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3.1.2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2)3.2.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3.2.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3.3.1二元一次方程组3.3.2消元解方程组(1)3.3.3消元解方程(2)3.4.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3.4.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3.5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3.6 综合与实践4.1 几何图形4.2 线段、射线、直线4.3 线段的长短比较4.4 角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5.1 数据的收集5.2 数据的整理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5.5 综合与实践1.1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和认识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重点难点】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与对基准的理解. 难点:正数、负数的意义以及对基准的理解.对有理数的分类的理解.1.1 正数和负数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在知识结构上与以前的知识相连接,体现了数学的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数轴【教学目标】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古代部落酋长上任时先在绳上打个绳结表示财物往来.从0开始,如捕获一只羊就在红绳结右边顺次打一个结,每向其他部落借一只羊,就在红绳结左边顺次打一个结,你能解读图中A,B,C处绳结的含义吗?2.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上机器人走步取物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课时数轴1.数轴2.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教学反思】从历史与现实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探究.在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内容之后,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2课时相反数【教学目标】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3.给出一个数,能说出它的相反数.【重点难点】重点:相反数的概念.难点:相反数的识别及理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2课时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0的相反数是0.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在原点的两旁,与原点的距离相等.【教学反思】借助数轴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得出了相反数的特点,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优势,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第3课时绝对值【教学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2.理解绝对值与相反数的联系.3.通过对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的学习,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重点难点】重点:绝对值的意义.难点:绝对值的意义的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如下图所示.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相同)________,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________.生:口答.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教学小结】【板书设计】 第3课时 绝对值1.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a |=⎩⎪⎨⎪⎧a (a ≥0)-a (a <0)【教学反思】通过数轴设置情境并引导学生观察数轴得出绝对值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何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并巩固知识.1.3 有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得出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应用解决具体问题.2.经历探索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难点:探索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的过程,熟练地应用解决具体问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1.3有理数的大小1.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2.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教学反思】从学生已经学习的数轴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出了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1.4有理数的加减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教学过程设计】生:小组讨论之后分别列出算式:(1)(+2)+(+3)=+5.(2)(-2)+(-3)=-5.(3)(+2)+(-3)=-1.(4)(+3)+(-2)=+1.师:引导学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师:用课件出示以下5个问题:(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________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________.如图所示.(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西走了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________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3)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________米,写成算式就是____________.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教学反思】通过足球比赛这个实际例子引入新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数轴,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优势,引导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非常恰当,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1.4有理数的加减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3.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4.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难点: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探究得出减法法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1.4有理数的加减第3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重点难点】重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难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课时加、减混合运算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转化,这样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就转化成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然后让学生认识到引入负数后加法的两个运算律仍然适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对计算器的使用,因为品种很多,程序和方法不尽相同,所以留作课下作业进行探究.1.5有理数的乘除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问题2:如图,一只蜗牛沿数轴爬行.它现在位置恰在数轴上的点0.(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思考:一个数同0相乘,如何解释?问题3: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_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___数.【教学小结】【板书设计】1.5有理数的乘除第2课时有理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2课时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2.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0不能做除数.3.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1.5有理数的乘除第3课时乘、除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2.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板书设计】第3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1.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也可统一化为乘法运算.2.含加、减、乘、除的算式,如没有括号,应先做乘除运算,后做加减运算;如有括号,应先做括号里的运算.3.乘法运算律⎩⎪⎨⎪⎧ab =ba (ab )c =a (bc )a (b +c )=ab +ac1.6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3.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了哪些运算?生: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师:你能说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生: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得0.师:你能说出多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吗?生: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师: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用多媒体出示乘方的定义: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 n,即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乘方运算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a的幂的指数.a n 既表示n个a相乘,又表示n个a相乘的结果.因此a n可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如图所示.师:用多媒体出示:例如,在幂52中,底数是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52读作________(或5的平方)或5的2次幂.23读作【板书设计】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12.3.乘方法则:非0有理数的乘方,将其绝对值乘方,而结果的符号是:正数的任何次乘方都取______;负数的奇次乘方取________,负数的偶次乘方取________.0的正数次方是0.【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探究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试做,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校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第2课时科学计数法【教学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2.知道科学记数法中字母a的规定及10的幂指数与原数整数位数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难点:10的幂指数的特征.【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都可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 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1.6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科学计数法【教学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2.知道科学记数法中字母a的规定及10的幂指数与原数整数位数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难点:10的幂指数的特征.【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都可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1.7近似数【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3.了解近似数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难点: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教学小结】【板书设计】1.7近似数1.近似数2.误差3.精确度2.1代数式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的过程.2.能用字母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3.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难点:探索规律的过程及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方法.你能继续唱下去吗?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出示问题1.问题1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它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地球飞过45周,历时约68h,试求:(1)该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约需________min(精确到1min);(2)该飞船绕地球飞行n周约需________min.生:小组讨论回答.师:出示问题2.问题2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设k表示任意一个整数,用含有k的代数式表示:(1)任意一个偶数;(2)任意一个奇数.生:小组讨论回答.师:出示问题3.问题3如图,月历中用长方形框任意框出的3个数错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请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关系).生:小组讨论回答.师:从以上三个问题中你有什么发现?生:讨论得出: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一些数量关系更简明地表【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1.明确地表明数量关系.2.给计算带来方便.【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地以实际生活为问题情境呈现出来,使学生有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现实生活而服务,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在整节课中,充分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建立起“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等”的数学模型,形成初步的符号感.2.1代数式第3课时单项式与多项式【教学目标】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找出单项式系数、次数.2.掌握多项式的概念,进而理解整式的概念.3.掌握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说出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找出单项式系数、次数.2.多项式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难点:识别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及多项式的次数.【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整式⎩⎪⎨⎪⎧单项式⎩⎪⎨⎪⎧定义:数与字母的积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次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多项式⎩⎪⎨⎪⎧定义:几个单项式之和次数: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2.1代数式第4课时代数式的值【教学目标】1.会求代数式的值.2.通过求代数式的值,体会代数式实际上是由计算关系反映的一种数量间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1.会求代数式的值.2.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增强符号感.难点:求代数式的值.【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4课时代数式的值定义: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步骤:(1)指出字母的值(2)抄写代数式(3)替换字母(4)计算结果2.2整式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1.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重点难点】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出示下面两个问题(情景一):问题1: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熊猫与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熊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问题2:(1)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如:垃圾、零钱、水果及各种产品分类.(2)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生:小组合作交流.师: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议一议:10a和20a;2b2和6b2;-9xy和5xy;5ab和-13ab有什么共同点?生:小组合作交流.师:引导学生归纳同类项的定义.师:用多媒体出示情景二:4+2=64a+2a=(4+2)a4-=34x-x=3x师:通过情景二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一个多项式中含有同类项,【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在一起.3.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2.2整式加减第2课时去括号、添括号及整式加减【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2.会运用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并根据要求去括号、添括号.3.能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重点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2课时去括号、添括号及整式加减1.去括号法则2.添括号法则3.按某个字母降(升)幂排列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教学目标】1.理解移项法则,知道移项的依据.2.会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重点难点】重点: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难点:对移项法则的理解与应用.【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移项时注意改变符号.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步骤.2.会把实际问题建成数学模型,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难点】重点:1.去括号解方程.2.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灵活地解含括号与含分母的方程.【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3.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探索等积变形问题和行程问题中所体现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地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难点: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设计】。

2020-2021学年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法则》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2020-2021学年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法则》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法则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法则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 具体内容:1. 有理数加法法则有理数加法运算总是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确定结果的符号,另一方面是求结果的绝对值。

法则:(一)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二)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有理数减法法则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在运用减法法则时,注意两个符号的变化,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成加号,二是性质符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3.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满足交换律;(2)满足结合律。

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可以通过减法法则,将减法化加法,统一为加法运算。

步骤:①减法化加法②省略加号和括号③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5.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积仍是0。

(3)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当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就为0。

6. 倒数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它们互为倒数。

7. 有理数除法法则法则一:(1)两数相除,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仍是零。

法则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8. 乘法运算律(1)满足乘法交换律(2)满足乘法结合律(3)满足乘法分配律9.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利用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三. 考点分析本讲内容有理数的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有理数的乘除法及倒数的意义常作为考试内容,以选择填空题出现。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2.掌握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符号法则,能够正确判断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3.学会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掌握加减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4.能够应用有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难点
1.重点: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符号法则、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
2.难点: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和性质,尤其是负数和分数的处理;
(2)正确判断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的结果;
(3)解决有理数混合运算时,理清运算顺序,避免运算错误。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
4.合作交流,拓展提升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总结,内化知识
作业要求:
1.认真审题,规范计算,注意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
2.保持作业本的整洁,书写工整,便于教师批改和讲解;
3.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4.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强调有理数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3 乘、除混合运算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3 乘、除混合运算

第一章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除
1.5.3 乘、除混合运算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适度的练习,掌握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培养学生树立解运算题的信心.
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中符号的处理和运算顺序的确定.
多媒体课件
问题:怎样计算下面的算式?
51
-÷⨯-
(2) 2.5().
84
这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你认为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
这个算式属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吗?怎样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教师出示教材,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思考如何计算式子. 教师引导学生先确定计算的思路,再进行计算.
学生完成后交流,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说怎样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吗? 学生讨论归纳,师生共同总结: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计算. 5(1)(125)(5);7-÷-
5:(1)(125)(5)7-÷-解
51(125)75=+⨯
151125575
=⨯+⨯ 1
257=+
125.7=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教材P38习题1.4第5题。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5.3乘除混合运算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5.3乘除混合运算

61-
5 8
)
=_(-_2_4)×__31 +(-_24_)×_(_-_43_)+_(-_2_4)×__61 +_(-2_4)_×_(-__58 _)
= - 8 + 18 - 4 + 15
= - 12 +33 = 21
特别提醒: 1.不要漏掉符号, 2.不要漏乘.
新知探究
三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 例4 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 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 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盈亏情况如何? 解: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公司去 年全年总的盈亏(单位:万元)为
原式=(
3 12

2 12

6 12
)×12
=- 112×12 =- 1
用分配律 更简单
解法2:
原式=
1 4
×12

1 6
×12-21
×12
= 3 + 2- 6
=- 1
新知探究
(2)(-0.1)×(-100)×0.01×(-10). 解:(-0.1)×(-100)×0.01×(-10) =-(0.1×100×0.01×10) =-[(0.1×10)×(100×0.01)] =-1
90.
课堂小测
(2) 13 2 0.34 2 1 (13) 5 0.34
3
73
7
解:(13) 2 0.34 2 + 1 (13) 5 0.34
3
73
7
=(13) 2 + 1 (13)(0.34 2 + 5 0.34)
33
77
(13)(2 + 1) 0.34 (2 + 5)

2024年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6 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2024年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6 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利用乘方的意义确定底数和指数.
知1-练
解:(1) (- 2) 5 的底数是 - 2 ,指数是 5, 它表示(- 2) × (- 2) × (- 2) × (- 2) × (- 2) . (2) - 25 的底数是 2,指数是 5, 它表示 - 2× 2× 2× 2× 2. (3)(- 23)2的底数是 (- 23) ,指数是 2, 它表示 (- 23) × (- 23).
2. 乘方的意义 an 表示 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其中相同的因 数是底数,因数的个数是指数,因此,可以把相同因数的 乘法转化为乘方或把乘方转化为乘法 .
感悟新知
例1 填空: (1)(- 2) 5的底数是 __-__2_ ,指数是 __5___ , 知1-练 它表示 _(-__2_)_×___(_-__2_) _×__(_-__2_)_×___(-__2_)_×___(_-__2_) ; (2) - 25的底数是 __2___ ,指数是___5__ ,它表示 _-__2_×___2_×__2_×___2_×__2__ ; (3) (- 23)2的底数是 __-___23,指数是___2__ ,它表示 __(_-__23__)_×__(_-__23_)___.
其中a 叫作底数, n 叫作指数.当 an看作是 a的 n次方的结
果时,也可读作“ a 的 n 次幂” .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提醒 1. 有理数的乘方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乘法
运算 . 2. 乘方具有双重意义,它不仅表示一种运
算——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还表 示这种运算的结果——幂.
感悟新知
知1-讲
知2-练
(4) (- 23)3; (5)(- 1) 2 024; (6) (- 1 12) 4.

1.5.2 有理数的除法 (共26张PPT)课件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5.2 有理数的除法 (共26张PPT)课件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
1.5 有理数的乘除
第1章 有理数
2 有理数的除法
1. 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 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体会转化思想.3. 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及运算顺序,能解决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重点: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及运算顺序
= -8-1=-9.
=-65+25
=-40.
0 除以任何一个________的数,都得_______
除以一个__________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
两数相除,同号得_____,异号得____,并把________相除
有理数除法法则

倒数

绝对值
不等于 0
0
不等于 0
1. 计算:
= 6÷0.8×100
= 750 (米).
答:这个山峰的高度为 750 米.
[5-(-1)]÷0.8×100
解:依题意得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1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解:
1. 从这里可以看到: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可统一化为乘法运算.
2.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乘除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含加、减、乘、除的算式,如没有括号,应先做乘除运算,后做加减运算;如有括号,应先做括号里的运算.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
2. 0 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仍得 0,0 不能做除数.
0 呢?
如:0÷(+5) = ,0÷(-5) =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
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减法法则是什么?它们的结果各叫什么?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除法法则是什么?它们的结果各叫什么 ?
4.有理数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式子如何表示?
5.在小学我们学过四则运算,那么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试一试: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
⎫ ⎝⎛⨯÷-51250; 2.()236⨯÷; 3.236⨯÷ 4.()()342817-⨯+-÷-; 5.9
11325.0321÷⎪⎭⎫ ⎝⎛-⨯-; 6.⎥⎦
⎤⎢⎣⎡-⨯--⨯-)3.5518(432.01 运算顺序规定如下(由学生归纳):
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3 计算:(1))2()5()25(-⨯-÷-;(2)(-6)÷(-4)÷(-5
6) 试一试 计算10
14112131÷÷⎪⎭⎫ ⎝⎛- 105
461⨯⨯-=)(解:原式 =3
4- 让学生分析计算顺序,然后教师板演计算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
①小括号先算;
②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③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
教师在例3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并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对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纠正和规范.
例4 (1))4
5(52)54(5175.0-⨯--÷+ (2))2()3
52.01(5-÷⨯-+-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题目中计算有错误的改正过来.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讲评.
变式练习:
1.计算:(1)()()8056--⨯-;
(2) 4
1311+-; (3)()()153432+-⨯--⨯
(4)91321321÷
⎪⎭⎫ ⎝⎛-⨯-; (5)()[]4103412÷-⨯-;
(6)5
213225.0-⨯⎪⎭⎫
⎝⎛-÷-. 2.做游戏:24点游戏是利用扑克牌中的52张(去掉大王、小王),任意抽取4张,利用混合运算,可以是加、减、乘、除法,也可以是乘方(底数、指数均是这4个数之中的),只要结果得到24即可.(每个数都要用且只能用一次)
如:四张牌3,4, 6,10,将它们凑成24.
第一种:6)410(3+-⨯
第二种:10364⨯÷+

聪明的你,也来试试吧!看谁写得多!
四.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与收获,教师进一步总结、补充.
1.本节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
2.本节还通过玩游戏,进一步加深理解了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积累了运算技巧,提高了运算速度.
3.几种运算法则要点:同号加,异号减;一定符号,二相乘;除法减法要转化.
4. 在计算时,要注意选→定→算→查→改
五.作业:课本37页习题1.5的第5题、第6题.
补充计算:
1、8+(-
14)-5-(-0.25) 2、212×14
÷(-9+19) 3、-1-(1+0.5)×13÷(-4) 4、(-1)÷(-123)×13 5.观察下列两组等式: ①
211211-=⨯,3121321-=⨯,4
131431-=⨯,… ②)411(31411-⨯=⨯,)7141(31741-⨯=⨯,)10
171(311071-⨯=⨯,… 试计算:(1)541431321211⨯+⨯+⨯+⨯.
(2)56
511161111161611⨯++⨯+⨯+⨯ 6. 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任取1至13之间的自然数四个,将这个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 4.例如:对1,2,3,4,可作运算:(1 + 2+3)×4= 24.(注意上述运算与4 ×(2+3+1)应视作相同方法的运算人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四个数3,-5,7,-13,可通过运算式
(4)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结果等于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