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兵车行

合集下载

唐代-杜甫《兵车行》原文、译文、注释

唐代-杜甫《兵车行》原文、译文、注释

唐代-杜甫《兵车行》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

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民不聊生。

《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原文:兵车行唐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翻译: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兵车行》原文及翻译

《兵车行》原文及翻译

《兵车行》原文及翻译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兵车行》原文,《兵车行》原文翻译,《兵车行》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兵车行》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二、《兵车行》原文翻译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

《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

《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诗鉴赏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

《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

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别画面。

在这幅画面上,兵车轧地,响声隆隆,战马奔腾,昂首嘶鸣。

披挂着弓箭的士卒,夹杂在车马中,一列列地开赴边地战场。

漫长的队伍旁,是众多的亲人,男女老少,在纷乱地哭喊、拽拉、捶胸、顿足,跑着为士卒悲恸地送行。

车马行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淹没了横跨渭水的咸阳大桥。

“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情景,同时从爷、娘、妻、子不同身分的送行人中,也表明征夫中长幼年龄的参差不齐。

“走相送”的“走”(跑的意思)字,用得出神入化,它将亲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

同时,在“车辚辚,马萧萧”、队伍快速行进的时候,一个“走”字,又准确地反衬出了送行者的衰弱不堪。

兵车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兵车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兵车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

兵车行:是自创的乐府新题。

辚(l n)辚:车行走时的声音。

萧萧:马蹄声。

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耶娘妻子: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的并称。

从军的人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四十多岁的成年人,所以送行的人有出征者的父母,也有妻子和孩子。

耶,同爷,父亲。

咸阳桥:又叫便桥,汉武帝时建,唐代称咸阳桥,后来称渭桥,在咸阳城西渭水上,是长安西行必经的大桥。

干(gān):冲。

过者:路过的人。

这里指自己。

点行频:点名征兵频繁。

点行,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

或从十五北防河:有的人从十五岁就从军到西北区防河。

唐玄宗时,吐蕃常于秋季入侵,抢掠百姓的收获。

为抵御侵扰,唐王朝每年征调大批兵力驻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叫防秋或防河。

营田:即屯田。

戍守边疆的士卒,不打仗时须种地以自给,称为营田。

里正与裹头:里正,唐制凡百户为一里,置里正一人管理。

与裹头,给他裹头巾。

新兵入伍时须着装整,因年纪小,自己还裹不好头巾,所以里正帮他裹头。

戍边:守卫边疆。

边庭流血成海水:边庭,即边疆。

血流成海水,形容战死者之多。

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扩张领土的意图仍没有停止。

武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

中借武皇代指玄宗。

开边,用武力扩张领土。

汉家东二百州:汉朝秦地以东的二百个州。

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朝。

山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东(或函谷关以东)统称山东。

唐代函谷关以东共217州,这里说二百州是举其整数。

千村万落生荆杞:成千上万的村落灌木丛生。

这里形容村落的荒芜。

荆杞,荆棘和枸杞,泛指野生灌木。

禾生陇亩无东西:庄稼长在田地里不成行列。

陇亩,田地。

陇,同垄。

无东西,不成行列。

况复秦兵耐苦战:更何况关中兵能经受艰苦的战斗。

况复,更何况。

秦兵,关中兵,即这次出征的士兵。

长者:对老年人的尊称。

这里是说话者对杜甫的称呼。

役夫敢申恨:我怎么敢申诉怨恨呢?役夫,应政府兵役的人,这里是说话者的自称之词。

敢,副词,用于反问,这里是岂敢的意思。

杜甫《兵车行》

杜甫《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 古战场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 ,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 ,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 ,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 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哪些字词、句子强烈体现了场面的凄惨? 场面描写
朗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 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 称为“诗史”。 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 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 圣”。有《杜工部集》(或称《杜 少陵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 ”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写照。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 《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 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 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 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 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 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 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 野。”由于两次战事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生离死别图

古诗兵车行杜甫带拼音版

古诗兵车行杜甫带拼音版

古诗兵车行杜甫带拼音版古诗兵车行杜甫带拼音版bīng chē xíng兵车行dù fǔ杜甫chē lín lín , mǎ xiāo xiāo , xíng rén gōng ji àn gè zài yāo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yé niáng qī zǐ zǒu xiāng sòng , chén āi bù ji àn xián yáng qiáo 。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qiān yī dùn zú lán dào kū, kū shēng zhí sh àng gān yún xiāo 。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dào bàng guò zhě wèn xíng rén , xíng rén dàn y ún diǎn xíng pín 。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huò cóng shí wǔ běi fáng hé, biàn zhì sì sh í xī yíng tián 。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qù shí lǐ zhèng yǔ guǒ tóu , guī lái tóu bái huán shù biān 。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biān tíng liú xuè chéng hǎi shuǐ, wǔ huáng k āi biān yì wèi yǐ。

杜甫《兵车行》诗词赏析

杜甫《兵车行》诗词赏析

【导语】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兵车⾏》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兵车⾏ 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箭各在腰。

耶娘妻⼦⾛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作:“爷”) 牵⾐顿⾜拦道哭,哭声直上⼲云霄。

道旁过者问⾏⼈,⾏⼈但云点⾏频。

或从⼗五北防河,便⾄四⼗西营⽥。

去时⾥正与裹头,归来头⽩还戍边。

边庭*成海⽔,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东⼆百州,千村万落⽣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陇亩⽆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男恶,反是⽣⼥好。

⽣⼥犹得嫁⽐邻,⽣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收。

新⿁烦冤旧⿁哭,天阴⾬湿声啾啾! 译⽂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兵⼸箭各⾃佩在腰。

爹娘妻⼦⼉⼥奔跑来相送,⾏军时扬起的尘⼟遮天蔽⽇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兵⾐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

路旁经过的⼈问出征⼠兵怎么样,出征⼠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

到⾥长那⾥⽤头⼱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数⼠兵*形成了海⽔,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

您没听说汉家华⼭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

即使有健壮的妇⼥⼿拿锄犁耕种,⽥⼟⾥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列。

更何况秦地的⼠兵⼜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征调函⾕关以西的⼠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出?如果确实知道⽣男孩是坏事情,反⽽不如⽣⼥孩好。

【热】杜甫《兵车行》

【热】杜甫《兵车行》

【热】杜甫《兵车行》【热】杜甫《兵车行》杜甫《兵车行》1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注释1.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

乐府诗:杜甫《兵车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乐府诗:杜甫《兵车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乐府诗:杜甫《兵车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兵车行唐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仅仅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即使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注释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

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持续用兵。

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西安北部)一役,死数万人。

兵 车 行一杜甫

兵 车 行一杜甫

兵车行一、文体:乐府诗(歌行体)二、选自《杜诗详注》三、作者:杜甫四、写作背景杜甫自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住在都城长安。

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贫困,使他开始正视现实,对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认识逐渐加深。

从此,反映人民的疾苦成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

当时唐王朝对西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

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吐蕃(bō)石堡城(古城名,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南)一役,死数万人。

天宝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大败,死六万人。

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

这首诗就是根据上述情况,在广阔的背景上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并深刻地揭示了造成人民苦难的根源。

全诗表达出诗人激越深沉的感情。

五、课文全解车辚辚(1ín),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兵车响辚辚,战马鸣萧萧,出征壮士个个弓箭挎在腰。

☆【辚辚】车轮转动声。

【萧萧】马嘶叫声。

【行人】指出征战士。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爹娘妻儿奔走耒相送,尘土蔽日看不见咸阳桥。

亲人们拉着衣襟跺脚☆【耶娘妻子】父、母、妻子、儿子。

耶,通“爷”,父亲【咸阳桥】即便桥,汉武帝所建,唐代称咸阳桥。

故址在陕西咸阳市西南。

道哭,哭声直上干(gān)云霄。

拦道哭,哭声震天动地直冲上九重霄。

☆【干】冲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道旁过路人上前问行人,行人只说又在频繁地征兵。

从十☆【道旁过者】过路人,杜甫自指。

【但云】只说。

【点行】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

【频】频繁。

【或】有的人。

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五岁就到黄河以北去设防,年已四十还调到河西去屯田。

离家时年少☆【防河】在黄河西面驻防。

当时吐蕃经常侵扰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王朝每年秋季都要在这里集结大批部队,防御它的进攻。

☆【营田】即屯田,利用士兵和农民垦荒以取得军队的给养或税粮。

里正与裹头,归耒头白还戍边。

兵车行课文精讲

兵车行课文精讲

兵车行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对于它的段落划分,可以根据内容和形式来进行。

从内容上看,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

这种方式清晰地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

另一种划分方式是从诗歌的形式出发。

这首诗的结构方式古称“一头两脚体”。

全诗共三段:第一段(即“头”)共6句(按乐句计算,下同),一韵到底;第二、三段(即“两脚”)各14句,并四次换韵。

这种划分下,诗歌的节奏整齐而又略有变化,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对于诗歌的解读和理解,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段落划分并非绝对。

二、文章赏析《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在艺术表现上,《兵车行》采用了乐府民歌常见的问答体形式,通过问答收束全诗,让内容显得更为集中、紧凑。

同时,诗人还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叙述次序上,诗人巧妙地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使得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此外,诗人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民的苦难生活,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等句,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传唱性。

在思想内容上,《兵车行》不仅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和统治者的残暴,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诗人通过征夫的诉苦,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呼吁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轻启战端、涂炭生灵。

这种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文关怀。

《兵车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卓越的人文关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兵车行》1

《兵车行》1
圣” 。杜甫诗歌最显著的特
点是 “沉郁顿挫”。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前)
二十岁后,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 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二 十四岁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这一时期代表作 《望岳》(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漂泊西南时期(48-58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最后到四川, 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 校工部员外郎。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 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 而卒 ,死于湘江一条破船上。
诗作《蜀相》《登高》《春夜喜雨》《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 。
• 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 但由于儒家涵养及中和心态,当深厚阔大的感 情力量,欲喷发时他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 往往欲吐还咽,柔肠百转,不让他一下子喷发 出来,而是让他在低徊中缓缓地起伏,成为有 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这就是所谓顿挫。
4.善用口语
耶娘妻子
俗语 口语
牵衣顿足拦道哭 被驱不异犬与鸡
为它拟个小标题:
鬼哭图
诗眼、主旨:
造成这人哭、鬼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请同 学们迅速在诗歌第二段找出三个字和一句话来 进行概括。
人哭 鬼哭
根本原因
“点行频”(诗眼)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主旨)
战争到底给人民带来怎样的影响: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 戍边——无休止 :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Hale Waihona Puke 文体简介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行”是乐 曲的意思。汉魏以后的乐府(自秦代以来设 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 官署)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兵车行》(优秀3篇)

《兵车行》(优秀3篇)

《兵车行》(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兵车行》(优秀3篇)《兵车行》是一首叙事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这首诗作者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兵车行》(课堂实用课件)ppt[1]

《兵车行》(课堂实用课件)ppt[1]

兵 车行
杜甫
朗读
整体把握
• 思考: • 1.诗歌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写的? • 2.“行人”分别叙说了哪些事情? • 3.诗人塑造了“行人”和“道旁过 者”的形象有和作用?
• 思考: • 1.诗歌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写的? • 明确:送别的场面和征夫的控诉 • 2.“行人”分别叙说了哪些事情? • 明确:“行人”叙说了“点行频”和 “伸恨”两件事。 • 3.诗人塑造了“行人”和“道旁过者” 的形象有和作用? • 明确:增强真实性。当事者是“行 人”,即被征发的士卒,更具有说服
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 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 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所以,连 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刚从前线 回来,理当休息,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这年龄的跨度中可以看 出壮士们无期限地超期服役,控诉了统治者的 残忍和罪恶。
战 事 祸 农
士 兵 命 苦
百 姓 怨 愤
战 争 惨 烈
结构图解
送别场面 -----------悲壮痛苦 ①超期服役 现象 ②死者众多 ---------怨恨 ③农村凋敝 根源:“武皇”
田园荒芜 租税无出 心里畸形 战争惨状


批 判 最 高 统 治 者
沉郁顿挫:
1.关于沉郁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第一节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从哪 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这是一幅士兵家属前来送别的震撼人心 的惨别图。
生动描写
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
出征 “辚辚”“萧萧”:听觉 可见出征 士兵之多 士兵 形象 “弓箭”“在腰”:视觉 表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 形象 士兵 “走相送” 可见出征时间之长 家属 “牵衣” 可见出征后果之险 泣 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的动作细节。 “顿足” 呼 诗人用这些细节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 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 争的怨愤。

兵车行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兵车行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兵车行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兵车行》作者: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原文注释】:1、妻子:妻和子女。

2、干:犯,冲。

3、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

4、里正:即里长。

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

5、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

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

6、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

这里暗喻唐玄宗。

7、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

8、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

这里举其成数。

9、县官:指官府。

【翻译译文】: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

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

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脚放声哭,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

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

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

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

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

你没听说吗?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

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

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

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且说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

杜甫《兵车行》赏析

杜甫《兵车行》赏析

杜甫《兵车行》赏析杜甫《兵车行》赏析1《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

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

注释:题解:玄宗天宝十(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征伐南诏,结果大败,侍御史杨国忠掩盖真相,反说他有功,再募兵补充军力。

百姓不肯应募,杨国忠下令捕人从军,造成妻离子散、哭声震天的凄惨情景。

妻子:妻和子女。

干:犯,冲。

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

里正:即里长。

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

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

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

武皇:汉武帝,他在历以开疆拓土著称。

这里暗喻唐玄宗。

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

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

这里举其成数。

县官:指官府。

赏析: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

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

“道旁”十四句为第二段,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

“长者”十四句为第三段,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⒌那榭觥H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揭露得尽致淋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苦难根源
把边庭战士的重大伤亡和统 治者的拓边野心作对比,指出了 战争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全文的 主旨。
“行人但云点行频”:有何作用?
点行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 始,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下文叙事的总 纲,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 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 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 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 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 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 情。
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
重点字词
1、耶娘妻子走相送: 耶——爷;
妻子:妻子儿女;
走:跑;
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
他们,即征夫; 2、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冲(动词)。
3、或从十五北防河: 有的。
三、
1、役夫敢申恨
2、信知生男恶
怎敢,不敢
确实
确实
(副)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低眉信首续续弹
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 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 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所以,连 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刚从前线 回来,理当休息,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这年龄的跨度中可以看 出壮士们无期限地超期服役,控诉了统治者的 残忍和罪恶。
讨论结果

李诗写人民的苦难,是诗人想像在遨游太 空时俯视所见,而且写得很概括;杜诗写人民 的苦难,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行人”)形象 实现的,十分具体。处理题材方式的不同,是 风格不同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 • 此外,李白让仙人跟他一道看到人民的苦 难,也表现了他的飘逸风格;杜甫的伤时忧国, 表现了他的沉郁风格。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 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 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白居易<<长恨歌 >>
结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 用?
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 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凄凄细雨中,不时 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 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 这样描绘古战场的悲惨的景象,其意仍 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发人 深思。
请合理想象,用恰当的文字描述这幅画面
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 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 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 爷娘妻子儿女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 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 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 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 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 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45——48岁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亲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仕途几经辗 祖父杜审言,是三朝宰相。杜甫24岁考进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 转,生活充实,佳作较多。 49岁后居于成都杜甫草堂。诗作: 士未第。这一时期代表作《望岳》 抱负未能实现,却落得个“都市卖药,寄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蜀相》《登高》《春夜喜雨》 食友朋”。这一时期代表诗作《兵车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丽人行》,对“安史之乱”前的开边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第三节
旷日持久的战争给 人们的心理造成了 怎样的影响?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有什么
含义?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 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因为男子 是主要劳动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 “恶”,生女为“好”。 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 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 这两个句子,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下句 是哀叹之辞,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 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 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 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 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 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2.“点行频”给 “行人”造成了怎样的苦难? 战争给后方造成了怎样的灾难?作者是用什 么修辞手法表现这种苦难的?
战士超期服役 战争祸及农事
边庭流血成海水
夸张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洲, 千村万落生荆杞。
顶针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2.“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句诗的 含义是什么?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 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
所写内容: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生死离别 之情,实际上是写人民的怨愤,也表达 了反对开边政策的情绪。 作用:这两句诗是第一段的关键所在。前 四句都是为它做铺垫的。为全诗奠定了 悲凉的基调,有提挈全诗和设置悬念的 作用,因为二、三段的内容极其深刻地 说明了这震天哭声的由来。
第二节
1.造成惨别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随意
(副)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随意 讲信用(动) 言必信,行必果
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真实的(形) 媒人 确实 诚实 (形) (名)
整体把握:
把握文意,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凄惨的诀别 2、征夫的控诉
3、战争的灾难
诗 眼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尾联用对比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 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反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 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 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 俗客庸夫的厌恶。)
凄 惨 诀 别
层层推进的结构
频 繁 征 兵 (纲) 超 期 服 役
战 事 祸 农
士 兵 命 苦
百 姓 怨 愤
战 争 惨 烈
讨论: 试将这首诗跟李白《古风· 其十九》 相比较,说说二者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
【古风】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语句赏析
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 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送行者怎样的情感?
连续的四个细节动作,把送行者那种 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 现的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 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 云天,震耳欲聋!集中展现了上万家庭 妻离子散的悲剧。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两 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整首诗中有什么 作用?
文体简介
•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 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 多,二 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 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 是乐曲 的意思。杜甫的《兵车行》没有 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 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 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民 间 疾 苦 笔 底 波 澜
世 上 疮 痍 诗 中 圣 哲
作者简介:
•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 又因担任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称他为 杜工部。杜甫的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被称为诗史,他本人则被尊称为诗圣。 • 韩愈称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 甫自己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辗转流离,最后抵达成都,在 亲友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栖居。后来 出川东下,贫病交加,病逝于湘江的破船上,终年 59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兵车行》的背景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 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 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 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 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 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 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 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 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 征兵。
“行人但云点行频”、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 未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