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1、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依据相互关联及隶属关系划分为一个递阶层次结构;依赖专家经验及直觉评判同一层次内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用一致性准则检验评判的准确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以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总排序。
”12、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1)构建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首先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条理化和层次化改造,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复杂问题被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类不同层次.其中目标层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其余每一层因素受上一层次因素支配。
准则层包括了实现目标的中间环节,它包括下一层次的子准则,即方案层,方案层为系统层次分析的最直接表现形式。
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模型在上图所示模型中,A层次为目标层元素,B 层次为准则层元素,一般也称为一级指1张宏华、《AHP在公路BOT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9年标,C层次为方案层元素,也可称为二级指标。
(2)专家评分建立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为了建立指标权重评判标准和构造判断矩阵,Saaty提出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即1~9 层次比例标度,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的含义如表2—3所示。
假设有n个元素C1、C2,。
,C n给定一个准则,利用上表所给的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方,对元素C i和C j做两两比较判断,获得相对重要度的值a ij,构成矩阵。
专家根据评判准则对各个因素的权重两两比较并进行了打分之后,经过整理,可以得到因素权重的判断矩阵A:矩阵 A 中的各元素a ij 表示行指标A i 对列指标A j 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则判断矩阵A 中指标两两比较的特点有a ij >0,a ij =1,a ij =1/a ji (i ,j=1,2,。
..。
..n )。
如果a ij <1,表示A j 比A i 重要; 如果a ij >1,表示A i 比A j 重要; 如果a ij =1,表示A j 与A i 同样重要.根据判断矩阵A 在选择上的一致性要求,理想情况下,a ik*a jk =a ij (代表相对重要性所具有的传递性原理,满足该性质的矩阵A 称为一致矩阵),虽然在构造判断矩阵A 时并不要求判断具有一致性,但判断偏离一致性过大也是不允许的。
层次分析法——精选推荐
一、层次分析模型和一般步骤1、定义: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于数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更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层次分析的四个基本步骤:(1)在确定决策的目标后,对影响目标决策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多层次结构;(2)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关于上一层次的同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成对比较矩阵;(3)通过计算,检验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必要时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修改,以达到可以接受的一致性;(4)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计算与成对比较矩阵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每个因素对上一层次该因素的权重;计算各因素对于系统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并决策。
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问题包含的因素分层:最高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
也可称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
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
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
例1购物模型某一个顾客选购电视机时,对市场正在出售的四种电视机考虑了八项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例2〕选拔干部模型练习:画出下列问题的层次模型评选优秀学校某地区有三个学校,现在要全面考察评出一个优秀学校。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教师队伍(包括平均学历和年龄结构)(2)教学设施(3)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统考成绩和教学管理) (4)文体活动三、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比较第 i 个元素与第 j 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性时,使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aij来描述。
设共有 n 个元素参与比较,则称n n ij a A ⨯=)( 为成对比较矩阵。
成对比较矩阵中aij的取值可参考 Satty 的提议,aij按下述标度进行赋值。
在 1— 9及其倒数中间取值。
对例 2, 选拔干部考虑5个条件:品德x1,才能x2,资历 x3 ,年龄x4,群众关系x5。
层次分析法
来表示一致性.其值越小,一致性越好.
CI 0时,具备完全一致性 .
其中max是A的最大特征值 .
由于CI中含有A的维数n, 一般n越大, A的一 致性越差, 因此A的一致性的要求不能一刀 切, 应随n的增大, 放宽要求。Satty提出, 对 于固定的n, 随机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其中
aii
图1 层次结构模型
第三层
目标层
合理使用学校年度资金
准则层
改善办 学条件
提高办 学水平
教职工物质 文化生活
措施层
书新 馆建
动改 场建
学装 楼修
训引 人进
科加 建强
图 运 教 才培 设学
位增 津加 贴岗
图2 资金分配层次结构图
三 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是从对具体问题的了解出发, 建 立层次结构模型, 进行决策分析。
xi与x
贡献程度相同”时
j
xi
xj
3,当认为“
xi比x
的贡献略大”时
j
xi
xj
5,当认为“
xi比x
的贡献大”时
j
xi
xj
7,当认为“
xi比x
的贡献大很多”时
j
xi
xj
9,当认为“xi的贡献大到x
不能
j
与之相提并论”时
xi x j 2n, n 1,2,3,4,当认为xi x j 介于2n 1和2n 1之间时.
(4)定义未知参数 在这种问题中,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表达式 来表达未曾定义过的量。典型的例子是价值 工程, 产品的价值V被定义为
VF C
其中F,C分别为产品的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 它们可以用层次分析来定义。下面是一个 经济学例子。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重定向自AHP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也称层级分析法目录[隐藏]∙ 1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3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4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6 作一致性检验∙7 层次总排序及决策∙8 层次分析法的用途举例∙9 层次分析法应用的程序∙10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注意事项∙11 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12 外部链接∙13 相关条目[编辑]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
它的应用已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不妨用假期旅游为例:假如有3个旅游胜地A、B、C供你选择,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和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这3个候选地点.首先,你会确定这些准则在你的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如果你经济宽绰、醉心旅游,自然分别看重景色条件,而平素俭朴或手头拮据的人则会优先考虑费用,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饮食等条件寄以较大关注。
其次,你会就每一个准则将3个地点进行对比,譬如A景色最好,B次之;B费用最低,C次之;C居住等条件较好等等。
最后,你要将这两个层次的比较判断进行综合,在A、B、C中确定哪个作为最佳地点。
[编辑]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
层次分析法
C1 1 3 5 C2 1 / 3 1 2 C3 1 / 5 1 / 2 1
C .I
特征向量
0.648 P2(2) 0.230 0.122
max m
m 1
3.005 3 0.0025 3 1
CI与RI的比率称为检验系数CR。当CR<0.1 时,认为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对于矩阵的 各项取值要重新判断,直到矩阵的检验系数CR< 0.1,其他判断矩阵都以此类推。
①第一层:对于总目标A,准则层各准则构造判断矩阵A(1),求解最大特征值及其 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A B1
该方法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 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 经济各个领域内,如工程计划、资源分配、方 案排序、政策制定、冲突问题、性能评价、能 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 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应用实例
所以,判断矩阵A(1)满足一致性检验。
14
②第二层:对于各准则B1、B2、B3 、B4、B5 ,构造判断矩阵A1(2)、A2(2)、A3(2) 、 A4(2)、A5(2) ,分别求解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对于准则B1(通车能力):
(2) 1max 3
B1 C1 A1(2)
G
g 1(1)
(1) g2
总目标 ……
(1) gn 1
第1层子目标
g1( n )
(n) g2
……
( n) gn n
第n层子目标
C1
C2
……
Cs
方案层
层次分析法
1.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用于解决评价类问题,例如:选择那种方案最好、哪位运动员或者员工表现的更优秀。
评价类问题可以用打分解决。
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 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 是在充分研究了人类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较合理地解决了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处理过程。
AHP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把人类的判断转化到若干因素两两之间重要度的比较上, 从而把难于量化的定性判断转化为可操作的重要度的比较上面。
在许多情况下, 决策者可以直接使用AHP进行决策, 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但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 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别形成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度的总排序。
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类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综合,克服了其他方法回避决策者主观判断的缺点。
1.1模型介绍1.1.1引例高考结束了,小明该选择华科还是五武大?小明最关心四个方面:学习氛围0.4、就业前景0.3、男女比例0.2、校园景色0.19(权重和为1)(1)学习氛围:经查阅资料查到“学在华工,玩在武大,爱在华师”一句话,因此在学习氛围方面给华科0.7,给武汉大学0.3.(2)就业前景:搜索两所学校就业率差不多,因此在就业前景方面对两所学校均赋予0.5的权重。
(3)男女比例:经查询,华科男女比例2:1,武大1.35:1,因此武大0.7分,华科0.3分(4)校园景色:华科0.25分,武大0.75分整理权重表格:指标权重华科武大学习氛围0.40.70.3就业前景0.30.50.5男女比例0.20.30.7校园景色0.10.250.75华科最终的得分:0.7*0.4+0.5*0.3+0.3*0.2+0.25+*0.1=0.515分武大最终得分:0.3*0.4+0.5*0.3+0.7*0.2+0.75*0.1=0.485分1.1.2 模型1、关键词: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形成评价体系2、解决评价类问题,首先确定以下三个问题:(1)评价的目标是什么(2)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哪几种可选的方案(3)评价的准则或者说指标是什么(我们根据什么东西来评价好坏)。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用于多准则决策问题的分析和决策。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化,通过对准则和方案的比较与评价,得出优先级权重,进而得到最佳方案。
1.确定决策目标:确定决策问题的目标,明确要达到的结果。
2.构建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成一个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表示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准则层表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因素,方案层表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3.构建判断矩阵:在准则层和方案层中,两两比较各个准则或方案之间的重要性或优劣程度。
根据专家判断或个人主观意见,使用尺度(1-9)对两两比较进行评分,构建判断矩阵。
4.计算准则权重:根据判断矩阵的评分,使用特征值法或最大特征向量法计算准则权重。
首先对判断矩阵的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计算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最后将特征向量的元素相加,并按比例得到准则的权重。
5.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来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一致性指标表示判断矩阵与一致性判断矩阵之间的差异程度,一致性比率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
如果一致性指标小于一定阈值,且一致性比率接近1,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足一致性的权重。
6.计算方案权重:将计算得到的准则权重与判断矩阵相乘,计算每个方案的权重。
权重值越大,表示方案的优先级越高。
7.一致性检验:对方案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与准则权重的一致性检验类似。
8.敏感性分析: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些因素的权重,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权重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程度。
9.最终决策:根据方案的权重和准则的权重,对各个方案的优先级进行排序,选择权重最高的方案作为最终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决策问题逐层分解,通过两两比较和权重计算,理性地确定各个因素的优先级和权重。
通过分析和评价不同方案,辅助决策者做出最佳选择。
层次分析法步骤
层次分析法步骤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用于多准则决策的定量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以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比较和评估不同准则和选择之间的重要性。
它由美国数学家托马斯·L·塞蒂(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并在每个层次上进行比较和评估,最后得出一个综合的决策方案。
整个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目标和准则:首先需要明确决策的目标以及与之相关的准则。
目标是决策问题的总体要求,而准则则是用来评估和比较不同选择的标准。
2.建立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为层次结构,利用层次结构可以清晰地表示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层次结构由目标层、准则层和选择层组成。
目标层位于最高层,准则层位于中间层,选择层位于最底层。
3.构建判断矩阵: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元素两两进行比较,构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些准则或选择相对于其他准则或选择的重要性。
判断矩阵需要满足一致性要求,即矩阵的特征向量要满足一致性指标。
4.计算权重向量: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可以得到特征向量。
特征向量表示各个准则或选择的重要性权重,可以用于比较和评估不同准则和选择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5.一致性检验:对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要求需要进行检验,通常使用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来评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
如果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超过了一些阈值,就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一致性要求为止。
6.综合评估和决策:根据权重向量可以对不同准则和选择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出每个选择的得分。
最终选择具有最高得分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7.灵敏度分析:对比不同决策方案的得分,可以进行灵敏度分析,评估权重向量的变动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程度。
层次分析法兼容主观和客观因素,能够定量评估和比较不同准则和选择之间的重要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1. 简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常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标准决策分析方法。
它由美国学者托马斯·L·萨亨于1970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决策问题中。
2. 原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具有层次结构的子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比较与权重评估,最终得出整体问题的决策结果。
2.1 层次结构在层次分析法中,决策问题被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表示决策问题的最终目标,通常只有一个。
•准则层:用于评价方案的一组准则,通常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准则。
•方案层:表示可选择的方案,每个方案都和准则层有关联。
每个层次下面还可以有更多的子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层次结构。
2.2 权重评估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准则层的权重评估,来确定各个准则的重要性。
权重评估通常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即对准则层中的两个准则进行比较,判断它们的相对重要性。
对两个准则的比较通常使用1至9的九分比较法,其中1表示相同重要性,3表示轻微重要性差异,5表示中等重要性差异,7表示强烈重要性差异,9表示极端重要性差异。
通过两两比较得到的比较矩阵可以利用特征向量法计算权重向量,从而确定准则层的权重。
2.3 方案评估在确定了准则层的权重后,可以利用这些权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排序。
通常使用两两比较法将方案与准则进行比较,得到方案层的比较矩阵。
然后,利用准则层的权重和方案层的比较矩阵计算加权矩阵,最终得到方案层的权重。
3. 应用场景层次分析法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多准则决策问题:当决策问题涉及到多个准则时,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合理权衡各个准则的重要性,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项目评估与选择:当需要评估和选择多个候选项目时,层次分析法可以通过对项目的多个准则进行比较和权重评估,为项目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和比较矩阵,来对不同因素进行排序和权重分配,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一些实际案例。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塞蒂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它的基本原理如下:1. 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从上至下逐级细化。
顶层是目标层,中间层是准则层,最底层是方案层。
2. 比较矩阵:在每个层次内,通过构建比较矩阵来判断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
比较矩阵是一个n×n的正互反矩阵,其中n是该层次因素的个数。
通过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相对重要性的判断。
3. 加权优先向量:通过对比较矩阵进行特征向量的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
特征向量是对比较矩阵的主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也称为特征向量法。
4. 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的计算,判断构建的比较矩阵是否合理。
一致性指标表示了矩阵的内部一致性程度,一致性比率则是对一致性指标进行归一化,判断是否满足一致性。
5. 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出的权重,进行乘积运算和累加运算,得到方案的综合评价值。
综合评价值越高,方案越优。
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层次分析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可以将不同的投资方案作为方案层,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风险性、收益性等因素,来确定投资方向。
2. 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将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交货周期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不同供应商的重要性,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 项目评估:在项目评估中,可以将项目的成本、时限、风险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4. 人才选拔:在人才选拔中,可以将候选人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来确定最佳人选。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1简介2定义3优缺点▪优点▪缺点4基本步骤5注意事项6应用实例简介编辑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购物层次分析模型学志愿的问题等等。
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
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的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
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
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以及最终的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定义编辑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层次分析法
五、 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为了得到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次中所有元素相对 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要把第三步中的计算结果进行 适当的组合,并进行总的一致性检验。这一步是由上而 下逐层进行的。最终计算结果得出最低层次元素,即决 策方案的优先顺序的相对权重和整个递阶层次模型的判 断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 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它把复杂问题分解成 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用两两 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环境乃 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常用来解决诸如综合评价、选择决策方案、估计 和预测、投入量的分配等问题。
特征根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如下的正矩阵的Perron 定 理,它保证了所得到的排序向量的正值性和唯一性: 定理 设 n 阶方阵 A > 0,λmax 为 A 的模最大的特征 根,则有 (1) λmax 必为正特征根,而且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正向量; (2) A 的任何其它特征根 λ 恒有 |λ| < λmax; (3) λmax 为 A 的单特征根,因而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除差一个常数因子外是唯一的。
三、 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
这一步是要解决在准则 Ck 下,n 个元素A1, …, An 排 序权重的计算问题。 对于 n 个元素 A1, …, An,通过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 阵 A,解特征根问题 Aw = λmaxw 所得到的 w 经归一化后作为元素 A1, …, An 在准则 Ck 下 的排序权重,这种方法称为计算排序向量的特征根法。
阶数 R.I. 阶数 R.I. 1 0 9 1.46 2 0 10 1.49 3 0.52 11 1.52 4 0.89 12 1.54 5 1.12 13 1.56 6 1.26 14 1.58 7 1.36 15 1.59 8 1.41
层次分析法及真题讲解
层次分析法的重要性
解决复杂问题
层次分析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多目 标、多准则、多约束等复杂决策 问题,尤其在资源分配、政策评 价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决策科学化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能够使决策过程更加 科学、客观,减少主观因素的影 响。
促进共识
层次分析法有助于决策者与利益 相关者之间达成共识,促进合作 与协调。
实例一:企业并购决策
总结词
层次分析法在企业并购决策中,能够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比 较和判断,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企业并购决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目标公司的价值、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并购 风险等。层次分析法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通过两两比 较和判断,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得出最优的并购方案。
标准化与规范化
制定层次分析法的标准操作流程和规范,提高其在不同领域的可重 复性和可比性。
应用前景展望
1 2 3
决策支持
层次分析法将继续作为重要的决策支持工具,帮 助决策者进行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
复杂问题解决
面对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将发挥更 大的作用,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论支 持。
实例二:投资项目选择
总结词
层次分析法在投资项目选择中,能够综合考虑项目的多个方面,如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财务指标等,为投资 者提供全面的项目评估。
详细描述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财务指标等。层次分析法可以将这些 因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通过两两比较和判断,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得出最优的投资项目。
层次分析法的历史与发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是对难以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做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成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制层次结构图。
最高层(目标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准则层或指标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最低层(方案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表指标之间比较量化值规定因素i比因素j量化值同等重要 1.00稍微重要 3.00较强重要 5.00强烈重要7.00极端重要9.00稍微不重要0.33较强不重要0.20强烈不重要0.14极端不重要0.11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2、4、6、8(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举例:某市中心有一座商场,由于街道狭窄,人员车流量过大,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市政府决定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有关专家会商研究,制订三个可行方案:a1:在商场附近修建一座环形天桥;a2:在商场附近修建地下人行通道;a3:搬迁商场决策的总目标是改善市中心交通环境,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情况,专家组织拟定五个目标作为对可行方案的评价准则:C1:通车能力;C2:方便群众;C3:基建费用不宜过高;C4:交通安全;C5:市容美观。
层次分析法简介
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 量。
4)求各个方案的优劣次序
▪ 权值最高的为最优方案
4)求各个方案的优劣次序
2)构造成对比较阵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成对比较阵。
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 量。
4)求各个方案的优劣次序
2)构造成对比较阵
A、确定权系数 设x1,x2,…xn为对应各因素的决策变量。其线性组合: y=w1x2+w2x2+ …+wnx 是综合评判函数。 w1,w2, … wn是权重系数,其满足: wi0 ,
P3 北戴河
例1 国家实力分析
国民 收入
国家综合实力
军事 力量
科技 水平
社会 稳定
对外 贸易
例2 工作选择
美、俄、中、日、德等大国 工作选择
贡
收
发
声
献
入
展
誉
关
位
系
置
供选择的岗位
例3 横渡江河、海峡 方案的抉择
过河的效益 A
经济效益 B1
社会效益 B2
环境效益 B3
节 收 岸 当 建 安全 交往 自豪
2)构造成对比较阵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成对比较阵。
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 量。
4)求各个方案的优劣次序
层次分析法简介
• 一般而言CR愈小,判断矩阵的 一致性愈好,通常认为CR≤0.1时,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 关于判断矩阵权重计算的方法有两种,即几何 平均法(根法)和规范列平均法(和法)。 • (1)几何平均法(根法) •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乘积; • 计算mi的n次方根; • 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2)规范列平均法(和法)
六、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 1、建立国民素质评价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建立国民素质评价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建立国民素质评价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 根据层次分析模型示意图所示,每位问卷评分 者就可以依据个人对评价指标的主观评价,进 行综合分析,对各指标之间进行两两对比之后, 然后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 顺序,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三、层次6种不同类型的电冰箱进行了解后,在决定买那一款式 是,往往不是直接进行比较,因为存在许多不可比的 因素,而是选取一些中间指标进行考察。例如电冰箱 的容量、制冷级别、价格、型式、耗电量、外界信誉、 售后服务等。然后再考虑各种型号冰箱在上述各中间 标准下的优劣排序。借助这种排序,最终作出选购决 策。在决策时,由于6种电冰箱对于每个中间标准的优 劣排序一般是不一致的,因此,决策者首先要对这7个 标准的重要度作一个估计,给出一种排序,然后把6种 冰箱分别对每一个标准的排序权重找出来,最后把这 些信息数据综合,得到针对总目标即购买电冰箱的排 序权重。有了这个权重向量,决策就很容易了。
•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和;
• 将A的各行元素的和进行归一化;
•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层次分析法模型
层次分析法模型层次分析法模型(AHP)是指采用多角度分析综合决策问题的决策模型。
层次分析法模型也常被称为“综合衡量决策法AHP”,它可以清楚地显示决策问题中各个因素和各种决策目标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协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分析,尤其是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下,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分析和决策结果。
一、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原理及概念层次分析法模型是一种有着多样度的决策方法,它可以帮助决策者从多角度的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有助于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级联的小问题,在组织问题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层次分析法模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管理。
层次分析法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目标层、指标层和子指标层。
1.目标层:目标层即分析的主题,是实际分析的核心问题,是总体分析的指导原则。
2.指标层:指标层由各种相关指标组成,用以检测目标层的实现状况。
3.子指标层:子指标层是指标层的进一步分解,包括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用以更加准确地衡量目标层在实现过程中的困难程度。
二、层次分析法模型的特征1.简单易操作:层次分析法模型具有很高的计算简便性,操作简洁,只要决策者能够合理地组织数据,就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得出准确的结果。
2.易于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进行综合性分析时,需要计算一系列不同层面之间的相对权重,这一点使得计算成本较低。
3.考虑多项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进行决策分析的同时可以考虑多个条件,从而利用这些条件完成更加准确的决策。
4.表达性强:层次分析法模型擅长表达决策者的思路,通过具体的分析过程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决策者的想法,从而使决策者更容易接受最终的决策结果。
三、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应用1.组织治理:组织治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部分,其中重要的指标也是关键因素,层次分析法分析法模型可以帮助组织管理者准确掌握各个指标的变化,从而进行有效的组织治理。
2.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动,需要分析多个指标,如客户偏好、价格影响因素等,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层次分析法模型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发掘潜在市场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市场营销计划。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过程详解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过程详解写在前面:层次分析法是一个很早的决策算法了,它能够处理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思维方式却很简单。
由于其系统性等优点,后续很多算法都有借鉴,所以这里写一写。
网上关于该方法的讲解很多也很详细,所以本篇都是在前辈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
文章尽量详细,然后加上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希望后面看到的人能够读起来更轻松,更容易接受。
注意:文中说的判断矩阵,又称成对比较阵目录:1.层次分析法概论1.2什么是决策1.3 决策分析法原理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2.1 层次分析法步骤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3 构造判断矩阵2.4 计算单层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2.5 计算组合权向量(层次总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2.6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归纳3.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3.1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4.注意事项5.可应用的领域6. 完整例子分析6.1 旅游问题6.2 干部选择问题1.层次分析法概论1.1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 Saaty)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的课题时提出。
它是一种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是对社会、经济以及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时,面临的经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层次分析法则为研究这类复杂的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层次分析法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
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
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i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ii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iii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iv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
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i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
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
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1P 、2P 、3P 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专家萨蒂教授提出的,萨蒂教授在进行"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研究时,提出了一种层次权重分析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归为一个系统。
并且将整个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目标分解,从而形成多个层次指标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在进行层次分析法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问题按照总目标—子目标—评价准备的层次进行分解,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最终权重最大的就是此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同时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将问题进行系统化处理,汇总成一个总的目标,并且根据问题的不同以及因素的不同,再将问题进行分解,按照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彼此相连接的层次,在进行问题解决时逐层分析最终将问题分解到最低层,从而找出最优解。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因此层次分析法多被应用于社会、经济及管理领域的各种问题,因为这些领域的问题多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在进行分析解决事很难有明确的判断,而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者可以将复杂的系统进行层次分解,使得问题更加的简洁从而帮助研究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安全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层次分析法也被经常使用。
在安全生产科学方面,层次分析法常被应用于煤矿的安全研究、危化品评价、油库安全评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研究以及交通安全评价等。
在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水安全评价、水质指标和环境保护措施研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污染源确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次分析法 、效益分配、幻方陶志穗主讲层次分析法(Ana1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对较为模糊或较为复杂的决策问题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 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它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逐层比较相关因素,逐层检验比较结果的合理性,由此提供较有说服力的依据. 很多决策问题通常表现为一组方案的排序问题, 这类问题就可以用AHP 法解决. 近几年来,此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我们用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AHP 法的基本步骤。
例 6.8.1 某工厂在有一笔企业留成的利润,厂领导要决策如何合理使用这笔资金.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可供领导决策的方案有:(1)作为奖金发给职工;(2)扩建职工福利的设施;(3)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4)引进新设备扩大生产.领导在决策时,要顾及到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提高职工技术水平,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等方面. 工厂领导希望知道应按什么比例来使用这笔资金才较为合理。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AHP 法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将其分成若干个层次。
较简单的问题通常可分为三层:目标层(最高层)、准则层(中间层)和措施层(最低层)。
目标自然是合理使用这笔资金。
准则是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利于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
措施就是具体的花钱方案。
按决策者的意图,可以建立起本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8.1所示。
图中的连线反映了各因素的关联关系。
合理使用企业利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C 1 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C 2 目标层O准则层C措施层P改善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C 3给职工发奖金P 1 扩建职工的福利设施P 2 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P 3 扩大生产规模P 4图6.8.1描绘层次结构图是一项细致的分析工作,要有一定经验.根据层次结构图确定每一层的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数,直至计算出措施层各方案的相对权数.利用这些权重,可计算资金的分配比例.2.构造判断矩阵要比较n 个因子12,,n B B B 对某因素F 的影响大小, 通常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的办法,建立成对比较矩阵。
设a ij 表示因子B i 和B j 对因素F 的影响大小之比,再设矩阵()ij n n A a ⨯=,称A 为判断矩阵或成对比较矩阵。
显然,矩阵 A 具有性质:(1)0ij a >; (2)1ji ija a =.(i,j =1,2,…,n ). (6.8.1) 满足这两个性质的矩阵称为正互反矩阵。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若分级太多,则会超越人们的判断能力,因此通常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矩阵 A 的标度。
如表6.8.1所示。
表6.8.1标度a ij 含 义1 3 5 7 9 2,4,6,8 倒数因子B i 和B j 同等重要 因子B i 比B j 略重要 因子B i 比B j 较重要 因子B i 比B j 非常重要 因子B i 比B j 绝对重要 以上两判断的中间状态因子B j 与B i 比较时,标度为1/ji ij a a =在例6.8.1中,为了确定各准则在目标中所占的权重,我们构造O-C 层的判断矩阵.例如,决策者认为准则C 1与准则C 3比较,在目标中所占的权重应为2:1; 准则C 2与准则C 3比较,在目标中所占的权重应为5:1; 准则C 2与准则C 1比较,在目标中所占的权重应为2:1.则有下面的判断矩阵.类似地,可构造C-P 层的判断矩阵. 确定措施层中P 1,P 2,P 3在C 1中的权重再确定措施层中P 3,P 4在C 2中的权重O C 1 C 2 C 3C 1 1 1/2 2 C 2 2 1 5 C 3 1/2 1/5 1C 1 P 1 P 2 P 3 P 1 1 1 5 P 2 1 1 4 P 3 1/5 1/4 1 011/222151/21/51A ⎛⎫⎪= ⎪⎪⎝⎭11151141/51/41A ⎛⎫ ⎪= ⎪⎪⎝⎭然后确定措施层中P 1,P 2,P 3在C 3中的权重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我们知道,若有三个物体甲、乙、丙,甲的重量是乙的2倍,而乙的重量又是丙的3倍,则甲的重量必是丙的2×3=6倍. 根据这个原理,判断矩阵还应满足:, ,,1,2,,ij ik kj a a a i j k n =∀= (6.8.2)满足(6.8.2)的判断矩阵称为一致矩阵. 但在构造判断矩阵时,要做2(1)/2n C n n =-次成对比较, 当n 较大时,要做到完全一致是十分困难的.另外,在成对比较时,我们采用了1~9的标度,就意味着接受一定程度的误差.因此,不应要求判断矩阵具有严格的一致性,而是允许判断矩阵在一定程度上非一致. 于是,就要考虑如何检验判断矩阵是否严重地非一致, 以便确定是否可以接受它. 设max λ为判断矩阵A 的最大特征值(用matlab :eig(A)), 可以证明,当A 是一致矩阵时, max n λ=,否则, max n λ>. max λ比n 大得越多, 判断矩阵A 的非一致程度越严重,于是利用如下平均值max 1n CI n λ-=-, (6.8.3)作为判断一致性指标.当且仅当判断矩阵A 为一致矩阵时,CI =0. CI 的值越大,A 的非一致性越严重。
由代数知识可知, 判断矩阵A 的n 个特征根之和等于其对角线元素之和n . 若以S 表示A 的除max λ外的其余n -1个特征根的和,则max S n λ+=.因此max 11n S CI n n λ--==--可见,CI 其实是A 的除max λ外其余n-1个特征根的平均值的绝对值。
当CI 稍大于0时,A 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A 的一致性就较差。
虽然CI 值能反映出判断矩阵A 的非一致性的严重程度,但未能指明该非一致性是否可以接受。
因此,我们还需要引入一个度量的标准。
即所谓随机一致性指标RI 。
它是用从1~9及其倒数中随机抽取的数字构造的n 阶正互反矩阵,算出相应的CI ,取充分大的样本,计算得的样本均值。
表6.8.2列出了部分结果。
表6.8.2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当n ≥3时,把CI 与RI 之比定义为一致性比率CRC 2 P 3 P 4 P 3 1 1 P 4 1 1C 3 P 1 P 2P 3 P 1 1 2 5 P 2 1/2 1 3 P 3 1/5 1/3 121111A ⎛⎫= ⎪⎝⎭31251/2131/51/31A ⎛⎫ ⎪= ⎪⎪⎝⎭CICR RI=, (6.8.4) 由于1,2阶正互反矩阵总是一致矩阵,故RI=0,此时,我们定义CR =0。
当CR <0.10时,可以接受判断矩阵A ,否则,要对判断矩阵A 做修正。
对于例6.8.1, 利用公式(6.8.3)和(6.8.4),一致性检验数据如表6.8.3示。
表6.8.3判断矩阵 n max λCI RI CRA 0 3 3.00554 0.00277 0.58 0.00478 A 1 3 3.00554 0.00277 0.58 0.00478 A 2 2 2A 33 3.00369 0.00185 0.58 0.00318可见,4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均有CR<0.10.即均可通过一致性检验。
4. 权向量我们设想把一块单位重的大石头O 砸成n 小块12,,n C C C ,若称得每小块的重量分别是12,,n w w w ,并把这些小石块两两比较重量,设/i j i j a w w =,则成对比较矩阵为111212122212/////////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 w w w w w w ⎛⎫⎪⎪= ⎪⎪⎪⎝⎭显然矩阵A 是一致矩阵,再记12(,,,)T n w w w w = , 则该向量反映了n 块小石块的相对于小石块的权重。
同时,它显然满足 (1)11nj j w ==∑,即w 是归一化向量;(2) Aw =nw . 即w 是矩阵A 的特征值n 的特征向量(matlab:[V ,D]=eig(A),D 为对角阵,对角线上的元素为特征值;V 为每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max λ列)) ,再除以特征向量之和即为权重系数。
一般地,判断矩阵A 的关于最大特征值max λ的归一化特征向量w 反映了各因子对某因素的影响权重,称为权向量。
在例6.8.1中,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max λ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如表6.8.4所示。
表6.8.4判断矩阵 max λ权向量wA 0 3.00554 (0.276, 0.596,0.128)T A 1 3.00554 (0.466, 0.433,0.101)T A 22(0.50, 0.50)TA 3 3.00369 (0.582, 0.309,0.109)T可见,在准则层中,准则C 2对目标的权重最大,达0.596, 准则C 1次之,占0.276, 权重最小的是C 3, 仅占0.128.其余类推。
5. 组合权向量设上一层(A 层)含m 个因素12,,,m A A A ,它们对目标O 的权向量为()12(,,,)A T m w a a a = 。
再设其下一层(B 层)含n 个因子12,,,n B B B ,它们关于因素A i 的权向量分别为12(,,)T i i i in w b b b = ,i =1,2,…,m . (注:当B j 与A i 无联系时,b ij =0)。
则B 层对于目标O 的权向量为()121(,,),,1,2,,mB Tn j i ij i w b b b b a b j n ===∑ 其中=。
计算方法见表6.8.5.表6.8.5B 层 A 层 B 1 B 2 … B n A 1 a 1A 2 a 2… A m a mb 11 b 21 … b m1b 12 b 22 … b m2… … … … b 1n b 2n … b mnB 层对于 目标的权重11m i i i a b =∑ 21mi i i a b =∑ …1mi ini a b=∑对于例6.8.1,利用表6.8.4的数据,可以求出P 层对目标的权向量。
如表6.8.6所示。
表6.8.6P 层C 层P 1 P 2 P 3 P 4C 1 0.276 C 2 0.596 C 3 0.128 0.466 0 0.582 0.433 0 0.309 0.101 0.500 0.109 0 0.500 0P 层对于目标的权重0.203 0.159 0.340 0.298 从表6.8.6可见,根据P 层对于目标的权重,工厂决策者应该把留成利润的20.3%用于给职工发奖金;15.9%用于扩建职工的福利设施;34.0%用于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 29.8%用于扩大生产规模.6. 总体一致性检验 在应用AHP 法解决重大决策问题时,除了要对每个判断矩阵作一致性检验外,还需作组合一致性检验和总体一致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