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案分析
小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精选5篇)
小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精选5篇〕小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精选5篇〕小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篇1调查目的:理解小学生关于识兴趣、才能的现状,并能针对这种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步学生的识兴趣和程度。
调查方法对一、二年级学生进展小学生识兴趣、习惯和才能等方面调查问卷。
调查施行〔一〕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识的根本态度。
从动机、兴趣、技能等多个方面理解小学生对待识的根本态度和才能掌握状况。
〔2〕形成这种态度和才能的原因。
根据调查反映情况进展研究、考虑、分析^p ,找出形成种种态度的原因。
〔3〕对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小结调查及分析^p 状况,并根据此提出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消除学生不认真的态度,进步才能。
〔二〕调查对象:一、二年级学生〔三〕调查时间:xx.5.6——xx.5.10〔三〕调查方式:采用问卷、座谈、听课、看作业。
调查中,发放、回收问卷80份,阅读教学作业50余本,听识课6节,就不同对象召开座谈会3次。
根本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及分析^p一、学生对待识的态度。
表现一:消极、厌恶的态度。
问卷显示,讨厌识的约68%。
表现二:积极、喜欢的态度。
问卷显示,愿意主动识的约21%。
表现三:无所谓的态度。
问卷显示,为识而识的约11%。
通过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识的兴趣比拟浓重,也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识,且形式多种多样。
二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就比拟被动,为了识而识,兴趣明显下降,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厌恶的情绪。
在一年级预习课文时,能积极主动的预习生,方法多样,识记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到了二年级由于识兴趣下降,识方法越来越单一,识才能也随之下降。
相对于一年级时,识量有所降低。
表现为:类型识兴趣、方法所占比率自主识型能自主运用多种方法5%天天雷同型每天采用一样的方法35%照猫画虎型仿照其他同学的完成36%随意编造型不查典,进展胡编乱造24%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中为完成作业而完成占得比率较大,根本已经处于被动的识状态。
综上所是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创新意识是小学生的主要表现。
9个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9个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9个小学生教育案例个案一:学生XXX,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研究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研究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研究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研究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研究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方法:1、教会XXX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造就XXX优秀的思维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安康的思维。
3帮助XXX树立自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研究的成功和长处,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攻讦、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少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XXX一些鼓励,“试试你肯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个案二:XXX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XXX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XXX妈妈只得天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书做功课;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
评析:表面上看,孩子没有去玩游戏机了,实际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转过来,因为XXX研究时仍三心二意,成绩依然如故,从客观上讲,游戏机动感强烈,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主观上讲,小毛缺乏对研究的兴趣,缺乏对研究目的性的认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而他很容易将注意离开研究而指向于游戏机,这就造成了,小毛对研究三心二意,对游戏机可却是一心一意;研究时注意力分散,玩游戏机注意力可集中了!方法: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研究,因为孩子本身就不爱研究,正如你“强按牛头”,牛仍然不会饮水一样。
教育学生个案报告
教育学生个案报告
一、个案描述
本次报告的个案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明(化名),男,家庭独生子,父母对他期望值较高。
小明平时成绩较好,但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精神上的问题,如情绪低落、焦虑、拒绝与同学交往等。
二、个案分析
1.家庭背景:小明的父母对他要求较高,对成绩和表现要求较多,这加重了小明的心理负担,使其出现了情绪问题。
建议家长应该和孩子多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爱好,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
2.学习环境:小明有一个严格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这使得他对自己的表现要求比较高,难以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挫折。
建议学校和家长应该注重教育孩子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人际关系:小明的同学对他比较友好,但是他由于压力太大,无法与同学愉快地交往。
建议学校和家庭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人
际关系,增强孩子交往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三、解决方案
1.家庭环境调整: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自由时间,降低他的心理压力。
2.情绪调节:学校应该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化解
负面情绪,提升情绪稳定性。
3.交往能力培养:学校和家庭应该帮助小明提高交际能力,鼓
励他参加社交活动,增强友谊,让小明在愉快和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四、总结
本次个案报告与小明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调查分析和解决
方案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帮助小明克服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康良好
的成长环境。
同时,在孩子们的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孤僻的小女孩》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孤僻的小女孩》一、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小女孩,今年5岁。
她的父母都是忙碌的白领,平时工作较忙,与孩子的交流时间较少。
小明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经常一个人在角落里玩耍,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她的表现也相对孤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对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也不太接受。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方面: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与孩子的交流时间较少,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
这导致小明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不愿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2. 性格特点:小明天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这使得她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有些拘谨和胆怯,不敢主动与他人互动。
3. 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于小明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她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然而,由于她的孤僻性格,她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关注,这使得她更加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交往。
三、干预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建议小明的父母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同时,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2. 培养自信心:鼓励小明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游戏、表演等,让她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同时,老师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她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
3. 提高沟通能力:通过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如合作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小明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她的沟通能力。
同时,老师要耐心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让她逐渐敞开心扉,敢于与人交往。
4.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像小明这样的孤僻孩子,要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要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干预措施的实施,预计小明的孤僻性格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她会逐渐敞开心扉,敢于与人交往。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个案分析与解决策略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个案分析与解决策略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个案分析与解决策略引言小学生时期是一个孩子人际交往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与同学、老师和家庭成员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但与此同时,也会面临着一系列的人际交往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一个个案分析,探讨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特征以及解决策略,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个案分析小明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尽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成绩,但他在班级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却备受关注。
特征分析1. 羞怯和退缩小明在与同学交谈时经常显得羞怯和退缩。
他很难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缺乏自信。
2. 独立和孤僻小明习惯独自完成任务,不善于团队合作。
他很少主动与同学交往,喜欢独自玩耍,导致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机会。
3. 情绪波动小明的情绪经常起伏不定。
一些细微的挫折和批评就会使他陷入消极的情绪中,导致他更加退缩和孤僻。
解决策略1.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为了帮助小明改善人际交往问题,首先要帮助他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他参与课堂讨论,并提供一些交往技巧,如主动交流、倾听他人等。
2. 培养自信心为了解决小明的羞怯问题,关键在于培养他的自信心。
家长可以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帮助他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提供锻炼自信心的机会。
3. 引导团队合作为了帮助小明克服他的独立和孤僻问题,老师可以让他参与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并提供一些合理的奖励措施,激发他参与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4. 情绪管理对于小明的情绪波动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教他通过深呼吸、放松身心等方法来缓解压力和消极情绪。
5. 鼓励兴趣爱好为了增加小明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他参加一些兴趣班或俱乐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拓宽他的交际圈子。
结论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但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可以逐渐克服这些问题。
小学生消极情绪个案分析
小学生消极情绪个案分析小明是一名小学生,他的消极情绪表现非常明显。
在分析小明的消极情绪个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消极情绪以及它可能的原因。
消极情绪是指对于自己或周围环境的负面感受和情绪体验,包括悲伤、孤独、愤怒、沮丧等。
这些情绪体验可能源自于个人内在的问题,比如自卑感、自我厌恶等,也可能与外部环境相关,比如家庭不和谐、学习压力过大等。
对于小明来说,他的消极情绪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他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情绪,经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聪明、学不会东西,导致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和自信心。
其次,小明在社交方面也存在消极情绪,他经常感到孤独、无法融入集体,导致他在与同学的交往中遇到困难。
另外,小明在家庭中也表现出消极情绪,他经常和父母发生争吵,导致他对家庭环境感到疏远和不满。
针对小明的消极情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干预。
首先,需要关注小明的自尊心和自我认知。
小明对自己存在较低的评价,他经常感到不如别人聪明,这可能造成了他的学习消极情绪。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小明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育他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擅长和发展方向,鼓励他尝试新事物,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其次,社交方面的消极情绪需要关注。
小明感到孤独和难以融入集体,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存在沟通和交流障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帮助他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并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他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同和友谊。
最后,需要关注小明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小明经常和父母发生争吵,这可能对他的消极情绪产生了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家庭治疗的方式,改善小明与家庭的亲密度和沟通效果。
家庭成员可以学习有效的沟通和冲突解决方法,建立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同时,也可以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小学生个案观察记录范例及分析
小学生个案观察记录范例及分析
【观察记录】
一、被观察者概况
被观察学生,小学三年级男生,家庭住址位于西区,兴趣爱好丰富,上课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热情,经常与同学相处非常融洽、友好。
二、观察行为特征
1.文字表达能力
此生字写较为漂亮,能按要求写出比较完整的文章,在规范标点、用词丰富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系统的知识训练;
2.普通话水平
发音清晰,模仿能力较好,但对语调及表达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3.课堂认知能力
具有良好的课堂认知能力,能够很快理解老师所授课程,同时能积极参与讨论;
4.友谊关系
能够很好的和同学们相处,拥有良好的友谊。
【分析结论】
整体来看,该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文字表达能力有比较好的掌握,发音语调方面还需要加以提升,在课堂认知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能力,能够快速理解课程,能参与讨论活动。
同时,该生在友谊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关系,能够融洽相处,取得良好的同学关系。
综上些论,建议对该生在语调、表达情感和文字写作上进行更加系统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创意思维,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个案观察记录范例及分析
小学生个案观察记录范例及分析日期:2024年10月5日个案姓名:小明年龄:8岁性别:男年级:二年级观察内容一:学习情况观察时间:上午9点-11点观察地点:小明家中观察内容:小明正在完成家庭作业,作业内容为数学练习题。
他认真地阅读题目,用铅笔逐步计算,并用彩笔画出答案。
在一道较难的题目上,他思考良久后进行了纠正,并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完成作业后,他整理了书包,并仔细检查了作业本,确保没有遗漏。
在整个过程中,小明保持了高度的专注和自律。
分析: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小明在学习上充满了积极的态度和努力。
他在完成作业时认真思考问题,并勇于面对困难。
他的注意力集中,没有受到外界干扰,表现出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自控能力。
他也展现了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解决。
小明在学习上的表现可见他有较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观察内容二:社交情况观察时间:下午3点-5点观察地点:小明所在的学校观察内容:小明在校园里与同学们一起玩耍。
他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各种活动,如捉迷藏、跳绳等。
他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笑声不断。
在游戏中,小明表现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遇到矛盾和争执时,他能够耐心地与同学沟通,并寻找解决方案,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
分析: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小明在社交中表现出积极、友好、合作的态度。
他愿意与同学们共同玩耍,并通过游戏交流与分享互动。
他表现出乐于助人和沟通能力,能够处理和解决问题。
这表明小明具备了较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观察内容三:情绪管理观察时间:晚上8点-9点观察地点:小明家中观察内容:在完成晚餐和洗漱后,小明与父母进行了一次家庭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小明因为遇到困难而出现了情绪激动的情况。
父母以耐心的态度引导其冷静下来,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明逐渐恢复了平静,并与父母一起享受游戏的乐趣。
分析: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小明在情绪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000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000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000 篇一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一、基本情况张家辉,男,小学二年一班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
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4)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
(5)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6)经常忘事。
3、反应很慢:(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写一个字要花别人两三倍的时间。
(3)课上被老师点名,要个三四秒的时间才会反应过来。
二、诊断和成因分析1、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希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
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妈妈对他则比较溺爱,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 调整座位。
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
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
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 改变教学方式。
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 对学习的期望: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小明的心理健康成长之路》个案基本情况:小明,一名小学三年级的男孩,性格外向,喜欢与同学们玩耍,但最近出现了一些内向和焦虑的表现,家长对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感到担忧,希望学校能够对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个案分析:经过与小明的沟通和观察,发现他最近对学习和社交上的压力较大,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担忧,并且他的自尊心也受到了一定的挫折。
在家庭环境中,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对他的关注较少,导致小明在情感上有一些空虚感。
个案辅导过程:为了帮助小明缓解焦虑和提升自信心,我们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我和小明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倾听他的心声,对他的困扰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且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支持。
2. 情感沟通:在交流中,我借助各种互动游戏和情感故事,试图帮助小明识别和表达他的情感,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情感是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
3. 解决问题:针对小明学习和社交上的困扰,我给予了一些行动方案和建议,帮助他解决实际的问题,并且培养他积极的应对策略。
4. 家校联系:我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告知他们小明的心理状况,并且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上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关心和支持小明。
个案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工作,小明的情绪稳定了许多,焦虑感有所减轻,自信心也有了提升。
他在学习和社交上面对问题能够更加积极地应对,家庭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结语:小明的个案辅导记录,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次成功案例。
通过倾听、关心、引导和指导,我们成功地帮助小明解决了心理困扰,促进了他的心理健康成长。
通过这样的个案辅导,我们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孩子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和学校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校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和压力。
经过和老师、家长的沟通,以及心理专家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导致小明焦虑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心理干预和辅导。
首先,小明的焦虑主要源自学习压力。
在面对学校的各科目考试和作业时,小明总是感到压力巨大,害怕考不好或者完成不了作业。
这种焦虑导致了他的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家长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小明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调整学习方法,减轻学习压力,同时也鼓励他在学习之余进行一些放松和娱乐活动,保持身心健康的平衡。
其次,小明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他焦虑的原因之一。
他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
在班级中,小明总是感到自己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为了帮助他克服这种焦虑,学校和家长开始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培养他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加强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最后,小明的家庭环境也对他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家庭中的一些矛盾和不和睦也给小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在这方面,学校和家长开始加强对小明的家庭关系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理解家庭中的问题,并学会正确的处理和应对,同时也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小明的焦虑情况有所改善。
他学会了更有效地应对学习压力,改善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学会了正确处理家庭中的问题。
这些改变不仅让小明的心理状态得到了缓解,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对小明的案例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心理问题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小学生个案记录与分析2改
小学生个案记录与追踪分析(二)一、个案的基本情况介绍周泽宇,男。
今年七岁。
一年级四班学生。
长得牛高马大,聪明伶俐。
平时父母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其进行教育管束,而在家时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导致他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爱乱说话、不爱劳动、总是爱招惹别人等。
二、个案的行为表现在课堂上的学习习惯非常差。
比如:上课随意走动、想说话就说话,而且还经常玩东西,不是把铅笔衔在嘴里,就是把橡皮擦弄得碎碎的,根本没有规矩;作业书写非常迹潦草。
每次没有完成作业,借口不是没有铅笔,就是作业找不见了。
总之,让身为老师的我感到非常头痛。
但从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的男孩。
因为头脑反映快,有时上课看着他似乎不太听讲,可一旦要他回答问题,他却又总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即使上课再怎么捣乱,学习也不落人后。
属于典型的成绩较好但行为习惯却较差的学生。
三、原因分析周泽宇比较聪明,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认为他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同时由于父母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亲子沟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总想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引起父母的重视。
加上他是由爷爷奶奶带大,而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都不太高,没有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只会一昧的宠爱孩子。
隔代教育的造成了他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采取的措施及辅导过程虽然我发现了他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习惯。
但另一方面,我也感觉他的思想比较单纯幼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举动无非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每次犯了错误被批评后也会有改正的愿望。
为此,我采取了以下的教育措施:(1)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
跟家长及时沟通。
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的宗旨,明白孩子行为上的偏差在学校生活中显现出来,正是家庭教育的不完善措施造成的,我劝导他的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
同时,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个案分析与解决策略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个案分析与解决策略引言在小学生期间,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和个体特点的差异,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各种人际交往问题。
这些问题有时会给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个案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个案,探讨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并结合适当的解决策略,帮助小学生改善其人际关系,促进健康成长。
个案分析小明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在班级中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他喜欢独自玩耍,不善于与人交往,经常被同学孤立和排斥。
他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缺乏自信,害怕与他人交流。
此外,小明还经常因为缺乏同情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与同学发生冲突。
这些问题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困扰,需要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解决策略提高沟通技巧1.鼓励小明参加一些与同学交流的活动,例如学校社团、课外班等,加强他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2.引导小明体验与他人交流的成就感,例如鼓励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共同取得成果。
3.给予小明充分的关注和理解,鼓励他与成年人进行沟通,让他逐渐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从而提高他与同学间的沟通能力。
培养同情心和团队合作精神1.组织情感教育活动,向小明灌输同情心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分析小动物受伤的情景,引导他了解到同情心的积极影响。
2.鼓励小明参与集体活动,例如课堂游戏、班级集体项目等,培养他的团队合作精神。
3.提供小组任务,让小明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巧。
提高自信心1.表扬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他的自信心。
2.鼓励小明参加一些个人能力发展的活动,例如学习一门乐器、参加绘画班等,提高他在特定领域的自信心。
3.对小明在社交中的尝试给予积极的反馈,帮助他逐渐建立自信心。
结论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其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这是可以被解决的。
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明存在沟通技巧不足、缺乏同情心和团队合作意识、自信心不够等问题。
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可以帮助小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健康成长。
帮助孩子走出孤僻——托班个案分析
帮助孩子走出孤僻——托班个案分析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五岁的男孩,刚刚进入托班。
在家庭环境中,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因此,小明从小就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由于父母的忙碌,小明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导致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较弱。
2. 个性特点:小明天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使得他在托班中很难融入集体。
3. 托班教育环境的不适应:对于刚进入托班的小明来说,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让他感到不适应,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孤僻性格。
二、干预措施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师要主动与小明的父母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孤僻性格的问题,并请家长在家中多陪伴孩子,增加与孩子的互动。
2.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逐渐打开心扉。
3. 个别关注与引导:教师要关注小明的表现,及时发现他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同时,教师要引导小明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要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小明参与其中,通过活动增进他与其他孩子的感情,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5. 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孤僻性格,教师可以请教心理专家,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建立自信,克服孤僻心理。
三、效果评估1. 观察小明在班级中的表现,看他是否能够逐渐融入集体,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2.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表现是否有所改善。
3. 对小明进行心理测试,评估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有所好转。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的实施,相信小明的孤僻性格会逐渐得到改善,他能够在托班中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小学生偷窃行为的个案分析
小学生偷窃行为的个案分析引言:一、小学生偷窃行为的原因:1.缺乏道德教育:小学生尚处于道德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行为和观念还未完全形成。
如果他们没有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就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偷窃行为。
2.物质欲望:小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物品有很大的欲望,而这些物品可能是他们无法得到的。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就可能采取偷窃行为。
3.不良社交影响:如果小学生周围的人有偷窃行为,他们可能受到不良的社交影响,从而模仿他人的行为。
4.家庭环境: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缺乏关爱和监督,或者家庭成员自身也有偷窃行为,小学生就容易产生偷窃行为。
二、小学生偷窃行为的影响:1.法律风险:小学生偷窃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能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心理影响:小学生的偷窃行为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内疚、焦虑、自卑等。
3.社交影响:小学生的偷窃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们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紧张,失去信任,甚至被排斥。
个案分析:对于小明的偷窃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缺乏了父爱的关怀。
母亲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小明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缺乏监督可能导致小明产生偷窃行为的欲望。
2.社交影响:小明的学校发生了一系列物品被盗的案件,这可能对他产生影响。
他可能受到同学之间的负面影响,觉得偷窃是一种获得物品的途径。
3.缺乏道德教育:由于小明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的疏忽,他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
他对于偷窃的道德底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他人的财产没有正确的尊重。
这也是他产生偷窃行为的原因之一针对小明的个案,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建议和措施:1.家庭关怀和支持:小明需要母亲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他的需求和困惑,并寻求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帮助。
2.道德教育:学校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导他们正确分辨是非,尊重他人,增强良好的道德认知。
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个案分析:
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白领,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从小就非常任性,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学校里,他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不愿意遵守纪律,甚至有时会顶撞老师。
在家里,他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总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父母非常头疼。
对策:
1. 增进亲子沟通: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尊重他的意见,不要轻易否定他的想法,同时也要引导他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2. 建立规则意识:父母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规则,让他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孩子违反规则时,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时,也要表扬孩子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表现,增强他的自信心。
3.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友谊、合作的故事,让孩子理解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引导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
学会换位思考。
4. 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团队运动,如篮球、足球等,锻炼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和毅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6.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针对问题:如何对待多动症,自制能力差的小孩?案例再现:我班学生浩浩,智力较好,知识点拨一下能学会,但是假如不特别关注他,课堂作业就常常不会写。
调皮捣蛋,自我约束能力差,嘴巴总是管不住,上课乱插嘴,爱告状,喜欢惹是生非,经常欺负班上的同学,连女生也不放过,上课总是喜欢打扰坐在他前排的同学。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属于多动症表现。
案例分析:鉴于浩浩这种表现情况,我特意去他家访了。
发现他虽然不是留守儿童,可是爸爸妈妈并不很重视对他进行教育。
他妈妈对我比较冷淡,甚至都没教育小孩浩浩向我问好。
据了解,浩浩的爸爸妈妈相处得也很不融洽,无怪乎浩浩会有上述表现。
应对措施: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加大了对浩浩的关心。
不仅在学习上多花了心思,还从生活上关爱他,比说给他奖励学习用品,天气冷了提醒他加衣服,下雨天没带雨伞借给他雨伞。
让他和学习成绩不错,性格活泼的同学坐在一起,让他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快乐。
多多鼓励浩浩,他一旦欺负其他的同学,我不再如同以前大声斥责他,而是说:浩浩最近比上个月表现好很多了,这个月只欺负了一个同学了。
但是浩浩如果能做到不再欺负同学,老师和同学们会越来越喜欢你的。
在学习方面也如是鼓励。
鉴于他妈妈对教育不太重视,我就改家访为电话联系,将浩浩的进步及时回馈给他妈妈,并且鼓励家长也多多教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浩浩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好了,不再欺负同学了,多动症也慢慢改善了。
这次得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郑渊洁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不会教的老师。
让我再次感叹,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一、具体案例 1.个人基本情况凌某某,男,12岁,五(1)班学生。
自由散漫,喜欢惹事生非,课堂老师上课总爱插嘴,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
他也因此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去打骂同学。
教育小学学生个案报告范文
教育小学学生个案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小学学生张三进行个案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
张三是一名就读于某小学一年级的男孩,我们发现他在学习、行为和情绪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张三克服困难,获得良好的学习与发展。
2. 个案综述2.1 学习方面就读小学一年级以来,张三在语言和数学方面的学习表现相对较弱。
他常常不能理解和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对于阅读理解和计算长短时间等基本的学习技能有困难。
他的作业完成质量也较低,经常出现马虎和未按要求完成的情况。
2.2 行为方面在校内,张三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比如在课堂上难以保持专注、常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以及不服从老师的指令。
他在完成作业和参与集体活动时也经常表现出自控能力不足的情况。
2.3 情绪方面我们还发现张三在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他经常出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对新环境和新任务缺乏自信。
他的情绪波动较大,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调节。
他也缺乏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3. 个案分析3.1 学习困难的原因张三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他的认知和学习策略有关。
他可能缺乏基本的学习技能,比如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等。
他的学习策略可能不合适,导致他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2 行为问题的原因张三在行为方面的问题可能与他的自控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有关。
他可能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无法适应和遵守校规校纪。
他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可能缺乏解决冲突和合作的技巧。
3.3 情绪问题的原因张三的情绪问题可能与他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自信心有关。
他可能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很难解决和应对情绪问题。
他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对新事物和新环境表现出焦虑和紧张。
4. 教育建议4.1 学习方面的建议针对张三学习方面的困难,我们建议学校和家长采取以下措施:- 为张三提供个别辅导,重点关注语言和数学方面的学习内容,帮助他提高基本学习技能;-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鼓励张三勤奋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监督他的作业质量;- 注重对张三学习进展的及时反馈,帮助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正确的认知。
幼儿园小学生案件分析报告
幼儿园小学生案件分析报告I. 概述本报告对一起发生在幼儿园的小学生案件进行分析和调查。
案件涉及A幼儿园一名6岁男孩(以下称为小明)在校园内遭遇身体伤害并怀疑受到欺凌。
本报告旨在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相关证据和证人陈述,以便对案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II. 事件描述据小明的家长反映,小明在学校放学回家时被发现面部有明显的擦伤和淤血。
小明称他是被一个同班同学所伤害导致的。
进一步调查发现,小明同时也在数周前的一次家长会上曾被家长告知他们的孩子曾因小明的言语攻击而感到受伤。
III. 调查及取证1. 家庭调查:调查小明的家庭和家庭环境未发现有迹象表明小明在家中存在任何虐待行为。
小明的家庭成员都表示对小明非常关心且不相信他与同学发生争斗的说法。
2. 同学调查:调查了小明所指控的同班同学以及其他在现场的同学。
大部分同学证实了小明曾与该同学发生了争斗,但无人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欺凌行为仅来自该同学。
3. 学校调查:学校回顾了监控摄像头的录像,但录像无法捕捉到该事件的发生。
学校管理层表示正采取进一步行动,包括举行班会和指导学生适当行为。
IV. 分析通过以上调查和取证,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 小明受伤事件确实发生,但我们无法准确确定伤害行为的起因和责任。
2. 虽然有证人证实小明曾与同学发生争斗,但无法确认该同学是否是唯一的施暴者,或者小明是否真的是受害者。
3. 家庭和家庭环境的调查未发现虐待行为,暗示小明在家中并没有逃避的动机。
4. 学校监控摄像头录像的缺失也导致我们无法以直接证据支持小明的说法。
综上所述,案件的缺乏直接证据使得我们难以确定事件的真相和责任。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到小明声称他在家长会上经历过言语攻击。
这可能意味着小明在学校环境中受到了欺凌或不适当的言语行为。
V. 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确保幼儿园内的学生能够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安全:1. 学校管理层应加强对学生间行为的监督和指导。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适当的行为和言辞,并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冲突。
小学生个案记录与分析
小学生个案记录与分析
李,男,8岁,小学3年级,家住湖北省市。
一、表现现状
李在小学学习进行的情况不容乐观,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多种困难。
在
作业方面,他的完成程度很差,只在老师的强制性要求下才能完成,而且
完成的质量不一定能达标。
在晨读方面,他的晨读速度很慢,认知程度也
不太高,而且晨读文章内容记忆也做得不够深入,经常会忘记,即使再想
起来也搞不明白。
在作文方面,他的写作思路很混乱,无法连贯性地安排
文章内容,只能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来凑字数,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够完整。
在文科科目的学习和考试上,他也是一团糟,得分很低,考试过程也很艰难,而且每次考试后,他总是怨天尤人,非常不满意。
在课堂学习表现上,他总是乱讲一气,非常调皮,经常会中断课堂,而且很容易分心,对课堂
上的内容也不太能理解和记住。
二、诊断
经过表现现状的分析,认为李是一位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表现在:(1)习惯性的完成作业及阅读困难;(2)识记及理解困难;(3)
写作水平低;(4)缺乏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等。
客观上考虑,李可能存
在认知发展困难、学习习惯障碍、情绪波动等问题,因此可能是一名智力
发育偏滞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个案分析一、基本情况谢芳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二、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谢芳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谢芳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
谢芳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谢芳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面对谢芳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谢芳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中年级小学生个案分析一、基本情况介绍:陈某某,男孩,小学四年级的一个学生,在班上成绩较差。
陈某某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加上作业上很懒惰,本来速度也慢,导致作业经常拖拉。
个性内向孤僻,表情淡漠,不善交往,没有集体观念。
因此,他在班里没有自己的朋友,他也不会主动跟别人一起玩,不知道要做家庭作业,导致他讨厌学习。
爸爸妈妈也没有太多时间和耐性来对他进行教育。
因此有时候他做错了,他也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这种错误就会不断的重复再犯。
这个孩子很多的行为都是从小没有教育好,形成了不良的习惯。
在他小时候,经常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还在外面玩,要爸爸妈妈到处找他回来。
如果在他小的时候就努力培养他的时间观念,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因为自己玩乐而给别人带来麻烦,那他现在也不会因为不想上课而不去教室,让班主任经常到处找他。
二、个案分析根据陈某某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缺少关爱。
这一切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陈某某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
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辅导策略和效果:(1)心理引导。
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要让他对自己重新建立自信,让他接纳自己去勇敢地面对困难,而不是逃避困难。
在上课时只要陈某某听课,读书,我就不断激励、表扬,使他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增强。
一点做的好,通过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捕捉陈某某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
如我在看到陈某某专心读书时,会情不自禁地鼓励说:‘呦,孩子,你读书真专心!以这样的方式读书学习,自己的知识怎能不越来越丰富?’;看到陈某某晨朗读不开口时,我会鼓励他说:“教室里最动听的声音就是琅琅的读书声,赶快开口读书吧,外面的人听到,也会被你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而驻足观望!’;平时看到陈某某因为我的叮嘱偶尔写好了一次作业,我会真诚地说:‘如果你的作业每次都写得这样认真,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表扬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有目标可寻,孩子自然不会产生满足感。
(2)与家长沟通。
与此同时,我多次与他的妈妈沟通,委婉地建议,希望她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
对陈某某的学习多关心,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经过几个月细心辅导,陈某某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听课认真了许多,有时还积极发言,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慢慢的容入到集体生活中。
四、总结1、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
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
2、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环境是改变儿童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有可能使儿童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
3、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爱是可以转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的。
对于陈某某的辅导并没有完全结束,孩子是脆弱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还要不断地给予鼓励,不断地引导,让他健康快乐地生活在班级中。
班级案例分析1、调皮捣蛋的孩子:顾鼎鼎在我们班算是一个“活宝”:好动,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经常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特别不集中,东张西望,学习成绩较差,还爱捣乱,是个十足的问题学生,同学们和老师都不喜欢他。
刚开始接触他时,我也觉得他很讨厌,曾经一度很不喜欢他,甚至想听之任之,放弃他算了。
但俗话说:癞痢头儿子自己好,现在他怎么也算我的半个儿子,我怎么能就这样放弃呢。
我决定要好好观察他一下,经过我一个多星期的观察,我发现顾鼎鼎的这些坏习惯养成是有来源的:家里家长过分溺爱,而学校里同学、老师的不喜欢,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
同时我也发现,虽然他爱捣蛋,但他头脑很聪明、精力充沛,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欲望。
如有时他表现好了或是认真做对了一道题,只要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他就会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表现良好。
问题的根源找到了,下面就该对症下药了。
首先,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加倍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
从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
比如,他的作业稍有进步,我会及时的用激励性评语来鼓励他。
看到老师的鼓励,课堂上他也会骄傲的仰起头,并且坐的端端正正,不再东张西望,这时,我便会借机在全班表扬他。
慢慢的我发现他上课东张西望的时候少了,认真听讲的时候多了,我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除老师关心外,我也要求周围的同学关心帮助他。
当他有不良行为提醒他,当他有难题时及时帮助辅导他,使他真正体验到融入班集体的乐趣。
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配合下,当他有一些自制行为时,当他能坚持一定时间稳定注意力时,我都会及时肯定,并且循序渐进对学生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
同时,通过和他的几次谈话,我发现他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的不喜欢,让他自己觉得低人一等。
因此,帮他树立信心也在我的改造计划之中。
他的每一次良好表现,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让他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
我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试试你一定行!”、“你进步了,很好!”、“你做得很好很认真,同学们都应向你学习。
”、“你的回答太好了!”等等来激励他,事实证明,我的这些不经意的鼓励豆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
本学期,顾鼎鼎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上课很少看到他捣蛋的身影了,学习也积极主动了许多。
特别是这次期末考试,他的数学、英语都考到了97的高分。
看到了他的成功,我真的感到很欣慰。
2、离异家庭的孩子:“洪老师,你帮帮我吧,我真不知道拿这孩子怎么办了!”说这话的是我班潘紫伊同学的家长。
潘紫伊,一个来自离异家庭的漂亮小女孩。
家庭的变故让她觉得爸爸妈妈都有负于她,于是养成了她孤僻、怪异的性格。
由于离婚时她判给了爸爸,妈妈离开了她,她心里对妈妈充满了仇恨,几年来从来不愿意叫一声妈妈。
而对于爸爸给她找的新妈妈,她也处处和她作对,常常无理取闹,爸爸也对她无可奈何,于是她爸爸找到了我这个“救星”,希望我能帮帮他。
针对小丫头的种种表现,首先我决定用爱心来弥补她缺失的情感。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最好调节剂。
因此,我常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她。
哪天看她头发没梳好,我第一件事就是为她梳头;哪天看她衣服穿少了,我会拿出我自备的衣服给她穿。
一件件的小事,让她慢慢接纳了我这个班主任,对我也有了一种亲近感,心里有什么话也慢慢愿意和我讲了。
走进了小丫头的心理,是我跨出的第一步。
我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谈心!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而谈心就是一种好办法,教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
每天,我留意小姑娘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及时找她谈话,表扬好的一面,指出不足之处,让她明确努力的方向。
针对父母离异给她带来的伤害,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时间对她说,父母分开不是你的错,他们的离婚,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的苦衷,你现在还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