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类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考古学史必读复习材料 (1)

考古学史必读复习材料 (1)

考古学史一.外国考古学史的分期:1.考古学的萌芽期(文艺复兴——19世纪40年代)2.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40年代——20世纪20年代)3.考古学的成熟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4.考古学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考古学的萌芽期(文艺复兴——19世纪40年代)(1)欧洲古物学的兴起早期古物学和史前学兴起的原因:(第一位古物学家巴比伦的末代君主那波尼德)1.对自己祖先的兴趣2.对地面景物和地下挖出的古代遗存的兴趣3.对现代未开化的土著人群的兴趣4.对人类及其文化的兴趣古物学和考古学的区别:古物学的工作【中世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1.对古典世界古物的收集(1)15世纪末,罗马出现收藏古物的风潮。

罗马教皇首开古物收藏之风。

16—17世纪达到高潮。

18世纪,收藏艺术品的风气在意大利渐渐衰退(2)拿破仑远征埃及(对地中海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察)2.对欧洲蛮族古迹的调查和描述(1)英国人约翰奥布里调查巨石阵群,认为是宗教礼仪活动场所或凯特尔巫师的神庙。

被称为“英国第一位考古学家”(2)英国人威廉斯塔克里(1718-1725)对巨石阵进行考察,对当时的田野调查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仅限于考察,不算作真正的田野发掘3.石器与人骨的发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发现过石器,但无法与古人类联系起来有学者提出将石器与已经绝灭的动物化石相联系(2)美洲的调查与发掘A.印第安人的起源1537年前后,欧洲人意识到印第安人与自己是同类的人1590年提出印第安人从白令海峡来到美洲1648年提出印第安人与蒙古人种相似B.民族学调查(无文献记载)西班牙人兰达主教在玛雅地区的调查卡萨斯主教以民族学方法比较了印第安文化和古希腊文化,认为它们处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印第安文化可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这一观点有文化进化思想的萌芽)C.对古迹的实地考察北美的蛇形土丘遗址考察,曾进行过绝对测年,1839年,体质人类学家比对出土人骨认为土丘建造者和当地印第安人属于同一人种D.调查与发掘方法的出现1784年,美国第三届总统杰弗逊为了搞清土丘的性质,采用打探沟的方法对土丘进行发掘。

考古学复习

考古学复习

考古学复习第一章考古学绪论4.地层学:要做好发掘工作,首先必须懂得地层学。

“地层”这一名称是从地质学借用的。

在人类居住的地点,通常都会通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在原来天然形成的“生土”上堆积起一层。

“熟土”,其中往往夹杂人类无意或有意遗弃的各种器物及其残余,故称“文化层”。

如果后一代的人类居住在同一地点,又会在已有的“文化层”上堆积另一“文化层”。

由于长期延续,文化层越堆越厚,层次越来越多。

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比下层的年代为晚。

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居住址的编年历史。

5.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

它认为一部分人类制品的形态是沿着一定轨道渐变的。

对形态渐变的物品进行类型学研究,是研究遗存相对年代和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途径。

类型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分类排序:我们把渐变器物的演化规律称为演变规则,把类型学分析的对象按照可能的演变规则进行排队称为排序,排序所得每一列由早向晚变化的结果称为序列。

类型学分析就是通过反复分类排序来达到寻找器物演变规律的目的。

类型学研究首先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在类型学分类的体系中,“类”、“型”、“式”是近年固定下来的3个基本概念。

一般的类型学研究是先把对象分成“类”,“类”下分“型”,“型”下分“式”。

可见类是第一级分类概念,型是第二级分类概念,式是第三级分类概念。

6.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作用:补史证史7.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

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8.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Thomen)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说”,是近代考古学发展的基础。

他将丹麦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他首先将上述三段分期用于古物陈列,并与1836年所著《北方古物指南》中介绍了这种陈列方法,对所藏文物进行论述,引导观众去参观丹麦的国家博物馆。

考古学:考古学必看考点

考古学:考古学必看考点

考古学:考古学必看考点1、问答题解释叠压、打破、生土、熟土、间歇层、倒装层?正确答案:—个堆积积压于另一个堆积的现象叫“叠压”。

沟穴类遗迹在形成时破坏原先的堆积,这种现象叫“打破”。

遗址中未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土层(江南博哥)叫“生土”。

当人类居住或进行其它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的土层,其中夹杂人们有意抛弃的垃圾和无意失落的物品,叫“熟土”。

在熟土层之间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

原在上面的堆积物首先到达低处,而原在底部的堆积物最后到达低处,这样在低处形成一种倒置的分层堆积,称为“倒装地层”。

2、问答题前八后五正确答案:商朝在灭夏统一天下前,都城曾八次迁徙,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后又有五次迁都,至到盘庚迁殷之后商朝都城才固定下来。

成汤建国后迁徙情况是:汤居亳,仲丁迁隞,河亶甲迁相,祖乙迁耿,南庚迁奄,盘庚迁殷。

3、问答题传统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正确答案:(1)地层学在考古上的运用,成为目前确定某些遗存相对早晚关系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2)利用类型学原理,能够追寻出古代遗存的演变序列和年代关系;(3)与文献记载结合,可以了解某些遗存的绝对年代;(4)有的文化遗存本身标明有建造或制作年代,则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珍贵的断代依据;(5)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分析、比较,也可判断某些遗存的大致年代。

4、名词解释碳-14测年正确答案: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

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

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

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

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5、问答题简述考古学文化年度确定的方法。

正确答案: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判断,有两种方法,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所谓相对年代,是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亦即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

考古人类学复习资料讲解

考古人类学复习资料讲解

考古学研究选择、填空、判断:1.19世纪末日本学者从中国古代吕大临《考古图》的书名得到启发,译名考古学2.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将考古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3.总体而言,考古学可以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段4.我国的历史考古学始于秦汉5.中国考古学之父是李济6.当代科学考古学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研究文化历史、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阐明社会演变的规律7.认识人类古老性的三个阶段:神学或神话解释阶段、哲学解释阶段和科学解释阶段8.均变论的代表人物:赫顿、赖尔,而赖尔的著作《地质学原理》是均变论与灾变论的斗争转折点9.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为人类古老性的确立扫除了最后的障碍10.1784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对其庄园内土墩的发掘是考古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发掘11.金石学到宋代达到鼎盛期12.金石学的基本功能:考订、文章、艺术13.创造出一种不求助文字记载的年代学方法是考古学区别于古物学的主要标志之一14.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的著作《北方考古指南》确立了三期论,汤姆森的三期论核心定义立足于切割工具与武器,并从墓葬和窖藏这些封闭状态出土器物的共生关系来建立相对的年代早晚15.沃尔塞于1849年出版的《丹麦远古古物》为三期论提供了考古学实物证据16.石器时代被英国史前学家卢伯克爵士分为新、旧石器时代17.类型学代表人物:汤姆森、皮特•里弗斯、约翰•伊文思、蒙特柳斯、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其中英国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创立了序列断代法,英国考古学家惠勒爵士发明了著名的布方系统,称为惠勒的方格18.原生堆积:未受重大扰动的堆积,次生堆积:堆积的地层受到水流的搬运的堆积19.埃及的重大考古发现:罗塞达碑、书吏坐像、图坦卡蒙陵墓,罗塞达碑的文字解读最后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英国埃及学家皮特里为埃及考古学带来科学方法论变革,赖斯纳对赫特普赫若斯陵墓以及卡特对图坦卡蒙陵墓的发掘标志埃及考古学最后的成熟20.对玛雅遗址的科学研究始于1883年英国学者艾尔弗雷德•莫兹利21.1903年刘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22.世界考古学转向的三个原因: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欧洲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地下文物大量出土、人文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23.考古学研究转向对民族和人类群体的研究与德国考古学家古斯塔夫•科西纳的工作有关,古斯塔夫•科西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用考古学文化来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人24.真正将考古学文化概念普及的是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25.文化历史考古学最重要的分析概念或单位是考古学文化26.丹尼尔的世界考古学的四个重要变化:史前考古学成为世界性的学科;美洲考古学空前繁荣;科学技术方法成为考古学家的辅助手段,并且成绩不俗;原始时期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得到发展和确立,历史学和考古学受益匪浅27.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发明并于1949年公布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简称碳十四方法)28.美国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朱利安•斯图尔特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29.后过程考古学的三个学科领域:象征考古学、结构考古学和马克思主义考古学30.调查方式可以分为地面调查和航空勘探两种31.地面调查分为非系统调查和系统调查32.用航空摄影来进行考古调查是在20世纪初开始实践的,1906年英国中尉夏普对巨石阵的航拍是空中考古勘探的最早范例,20世纪80年代,航拍和其他遥感技术也被引用到中国考古勘探中来,航照一般分为垂直和倾斜两种33.高空遥感一般是从地球资源卫星和航天飞船上拍摄和扫描地球34.中国地下探测工具:洛阳铲、地震方法、声学方法、电阻探测、电磁探测和金属探测35.研究设计:通读P11636.小型垂直发掘一般挖探坑,较大型的是挖探沟37.考古学家一般用探方和隔梁来控制垂直剖面的框架38.科学考古发掘过程是垂直发掘和水平发掘的完美结合39.发掘记录包括:平面图、剖面图、三维记录和摄影40.墓葬:通读P123第三段41.考古断代方法分为相对断代和绝对测年42.相对断代手段是最早被发明用来推断古代遗存年代的方法43.文化改造:人类活动对遗址层位或堆积造成的扰动44.自然改造:自然原因对遗址造成的扰动45.皮特•里弗斯是第一位用类型学方法来研究器物演变的英国考古学家46.相对断代的方法:地层学、类型学、交叉断代、更新世地质年代、动物群、孢粉分析、含氟量与黑曜石水合法47.绝对断代的方法:历史纪年、树木年轮与纹泥、放射性碳测年、钾氩法、古地磁法、铀系法48.树木年轮年代学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天文学家道格拉斯发展起来的49.1949年威拉德•利比发明放射性碳断代方法,它的半衰期为5730+/-40年,极限范围为7.5万年50.钾氩法是一种利用矿物质中的钾40衰变为氩40的原理来进行断代的方法,适用于有频繁火山活动地区的遗址测年51.铀系法适用于富含碳酸钙的岩石52.打制石器分为石核工具与石片工具53.使用最广、采用最早的打片方法是锤击法或称直接打击法54.钻孔的三种方法:敲琢法、钻孔法、管钻法55.微痕分析法最早为苏联考古学家西蒙诺夫采用,分为高倍法与低倍法56.对制作陶器的原料必须进行仔细的选择和加工,一般包括以黏土为主的塑性原料和以石英沙等羼和料为辅的惰性原料57.陶器制作方式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58.手制陶器分为捏塑法、泥片贴筑法和泥条筑成法59.在具体的观察和分析中,陶器研究又可分为形制分析和功能分析60.形制分析可以根据陶器风格的历时变迁进行年代学分析,又可以从地理区域的分布特点来了解群体的分布、交流和贸易等状况61.功能分析是为了了解器物的用途,进而复原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62.在各种金属中,铜是最早被利用的63.浮选法的运用被称为史前考古学资料数据采集的一场革命64.埋藏学包括两方面研究:观察死亡不久的动物尸体向化石状态的转化过程;运用观察结果来解释考古发现的骨骼材料65.食谱的研究对象:碳同位素、氮同位素、锶、古尸、粪便、牙齿和器物残渍66.农业起源的四个原因:气候变迁、哺乳动物大量绝灭、海平面上升和人口增加67.古人口学主要从骨骼遗存来分析人口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年龄和寿命68.分子人类学家主要研究线粒体DNA69.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一种三阶段依次递进的文化发展模式,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70.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和塞维斯建立起一种直线发展序列,来表示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71.伦福儒和巴恩提出了交换和贸易的三种形式,即互惠交换、再分配和市场贸易名词解释:1.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考古学复习重点

考古学复习重点

考古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文化遗存:既人工遗物,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动中留下来的带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各种各样的遗物和遗迹现象,包括制成品和非制成品。

在人工制品中除完整器物外,废弃品和特殊物品及其附著物也应予以重视。

2、考古地层学:又叫考古层位学,是以地层理论来指导考古调查发掘的一门学问,研究古代遗存中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

3、考古类型学:或称为标型学、器物形态学,它是通过对考古遗存的心态对比,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时空关系,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4、考古年代学:考古学研究中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求证或检测古代遗迹和遗物年代的科学。

考古学中的年代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前者指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和遗存在时间上相对早晚关系,后者则以确切的纪年给出时间顺序。

5、考古学文化:指分布于一定区域,存在于一定时间,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遗存总和,是特定文化遗存的共存关系。

它反映了人类活动遗存的类别或不同群体的区分与联系,以及由它表述的人们共同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6、文化遗存分析法:分析出一个考古学遗存内部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因素的组成情况,以认识其文化属性.即确定它在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位置。

7、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二、简答、论述:1、关于人类起源: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

经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的前进进化。

“走出非洲”说。

直立是前人从人缘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

2、旧石器工业: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中每天都在选石、制造和使用石器,我们把这个过程和包含的文化行为称为旧石器工业。

主要包含石器原料与选料、石器制作技术与石器类型、石器使用功能。

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考古学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章:考古学概论1.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198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2.中国近代考古学开始的标志是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仰韶村遗址的发掘。

1926年,中国人开始自己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工地(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

3.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遗存,或简称遗存。

所谓“遗存”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实物。

(遗存包括:遗迹、遗物、人本身遗存、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遗物、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得到的资料和信息)4.遗物是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与其生成环境分离的、形体一般较小且可移动的各类物品。

5.遗迹是指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与其生成环境连为一体、不可移动的各类固定设施或迹象。

6.自然遗存:是指非人工原因形成的、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实物遗存。

7.遗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连续分布的一群遗存,我们通常称它为遗址。

遗址内包含遗迹、遗物和非人工遗存。

8.微遗存肉眼无法观察,包括人工遗存和自然遗存,如石器微痕、微量元素、遗传基因等。

9.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关系:金石学的发展扩大为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金石学不等于近代考古学。

原因是:一、金石学的研究对象为传世的青铜器、石刻等古物及其上面的文字,非发掘品。

近代考古学俗称锄头考古,主要依靠田野发掘获取研究资料。

二、金石学偏重于有文字的古物的著录和考据,而考古学则对一切发掘出土的遗物都要进行分析、研究。

比如植物遗存、动物骨骼等。

三、金石学不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研究的只是孤立的表面现象,研究目的为补经证史。

而考古学有严密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目的除了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还要透过现象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0文献及其局限性:1、文献记载的时间范围有限,无法涉及史前历史。

2、文献记载的内容不够详细、完备。

考古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考古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1.考古学基本概念:考古学是通过调查、发掘、分析和研究与过去人类行为和生活有关的物质遗存,来达到认识人类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与规律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2.文化遗存(人类行为的直接产物):生态遗存(人类行为的派生物、相关物);遗迹和遗物 1). 遗物: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应有各类打制石器、骨器和竹、木器等。

但竹、器易于腐坏,很难保存至今。

故旧石器就成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最主要的遗物。

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种类大大增加,有磨制石器、玉器、陶器、骨器和少量的铜器等。

2) .遗迹: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3).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旧石器时代遗址一般规模较小,遗迹的种类较少,多以居址为中心。

旧石器时代遗址可分为两类:居址类型和非居址类型 .3.4-1 叠压关系: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其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

4.4-2 打破关系: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的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遗迹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遗物的年代一般也应晚于被打破者。

5.4-3 共存关系: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

6.何为考古遗存?手工制品 ( 石器、陶器等 ) 遗存 ( 房址、墓葬、寺庙等 ) 自然遗存 ( 植物、动物骨骼等 )7.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按地区:“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和“日本考古学”等;时间: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清考古;内容:环境考古、气候考古、农业考古、科技考古、水文地震考古、民族考古、边疆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钱币学、古文字学、铭刻学。

8.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与地质学: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从地质学中引进的。

考古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

4、考古中的人类学研究
(1)、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由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在《欧洲文明之黎明》 一书中首次确立。其内涵是:将含有相同或相似器物组合合并在一起,建立 一种与人类学中的文化概念相似的单位。此时,考古学家开始致力于构建考 古文化的时空架构。其研究的主旋律是文化史的重建。 (2)、功能与聚落考古。在英国,功能主义学派影响考古学。考古学家在建 构文化史的同时,开始初步对遗存功能作解释与分析。而在美国,功能主义 方法对考古资料阐释的最彻底、最明确。一些学者试图对文化所依存的自然 环境进行复原,将其视为理解文化、研究文化功能的出发点。①、1948年泰 勒—文化功能—引入考古—主张将具体文化视为系统,从保存在考古资料中 的各种信息来探索功能关系。这样不仅使个别器物意义变得重要,而且有可 能从整体上把史前文化作为一种系统复原。②、20世纪40年代,威利主要是 对聚落形态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同时期的遗址,墓葬、庙址等系统作为复原 当地社会和政治结构的依据。其观点——对聚落形态的描述提供了考古文化 功能性解释的一个战略性出发点。 结论:聚落考古成为对史前社会展开综合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考古人类学
1、考古学 2、考古学分 3、考古史 4、考古中的人类学研究(主要是西方的相关 研究) 5、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的碰撞
1、考古学
在美英学术传统中,它是人类学四大分支学科之一。但是 在欧洲大陆的学术传统下,考古学是广义历史学的组成部 分,可分为史前考古(研究文字系统出现之前的社会=旧 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研究集中在有 文字记载以来的社会)
(6)、反思“真正的过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怀疑主义危机生 发,从而使考古学认为从民族志获得的知识不可能适用于考古学。因 为考古资料并非是稳定和一成不变的,是生物、地质等各种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因此不存在人类学所追求的真正的过去,我们也不可能 了解真正的过去。 (7)、民族(族群)考古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它专门对现存社 会进行考古研究的分支。其方法——用民族志、类比分析法。主要是 从现代社会的民族志资料中去寻求解释,理解过去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但是民族考古学的目的是研究在物质文化遗产存在 与当代族群进化 过程的关系中,帮助考古学家揭示当代民族的行为与考古遗存之间的 关系。

考古学考点

考古学考点

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1891年荷兰Dubois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骨化石,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发现地点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及欧洲西部。

直立人头骨平扁,骨壁厚,眉脊粗壮,脑量平均小于1000毫升(从早期的800毫升左右增加到晚期的1200毫升左右),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为160 厘米,平均体重据估计约有60千克,肢骨与现代人差别不大,一般认为直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200-20万年。

有名的直立人化石,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中国的蓝田人和北京人、北非的毛里坦人等。

在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还包括巫山人、元谋人等。

2、类型学——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

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

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

20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

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

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

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

4、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5、北辛文化——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

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年之间。

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

考古人类学复习资料.

考古人类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研究选择、填空、判断:1.19世纪末日本学者从中国古代吕大临《考古图》的书名得到启发,译名考古学2.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将考古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3.总体而言,考古学可以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段4.我国的历史考古学始于秦汉5.中国考古学之父是李济6.当代科学考古学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研究文化历史、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阐明社会演变的规律7.认识人类古老性的三个阶段:神学或神话解释阶段、哲学解释阶段和科学解释阶段8.均变论的代表人物:赫顿、赖尔,而赖尔的著作《地质学原理》是均变论与灾变论的斗争转折点9.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为人类古老性的确立扫除了最后的障碍10.1784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对其庄园内土墩的发掘是考古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发掘11.金石学到宋代达到鼎盛期12.金石学的基本功能:考订、文章、艺术13.创造出一种不求助文字记载的年代学方法是考古学区别于古物学的主要标志之一14.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的著作《北方考古指南》确立了三期论,汤姆森的三期论核心定义立足于切割工具与武器,并从墓葬和窖藏这些封闭状态出土器物的共生关系来建立相对的年代早晚15.沃尔塞于1849年出版的《丹麦远古古物》为三期论提供了考古学实物证据16.石器时代被英国史前学家卢伯克爵士分为新、旧石器时代17.类型学代表人物:汤姆森、皮特•里弗斯、约翰•伊文思、蒙特柳斯、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其中英国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创立了序列断代法,英国考古学家惠勒爵士发明了著名的布方系统,称为惠勒的方格18.原生堆积:未受重大扰动的堆积,次生堆积:堆积的地层受到水流的搬运的堆积19.埃及的重大考古发现:罗塞达碑、书吏坐像、图坦卡蒙陵墓,罗塞达碑的文字解读最后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英国埃及学家皮特里为埃及考古学带来科学方法论变革,赖斯纳对赫特普赫若斯陵墓以及卡特对图坦卡蒙陵墓的发掘标志埃及考古学最后的成熟20.对玛雅遗址的科学研究始于1883年英国学者艾尔弗雷德•莫兹利21.1903年刘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22.世界考古学转向的三个原因: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欧洲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地下文物大量出土、人文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23.考古学研究转向对民族和人类群体的研究与德国考古学家古斯塔夫•科西纳的工作有关,古斯塔夫•科西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用考古学文化来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人24.真正将考古学文化概念普及的是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25.文化历史考古学最重要的分析概念或单位是考古学文化26.丹尼尔的世界考古学的四个重要变化:史前考古学成为世界性的学科;美洲考古学空前繁荣;科学技术方法成为考古学家的辅助手段,并且成绩不俗;原始时期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得到发展和确立,历史学和考古学受益匪浅27.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发明并于1949年公布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简称碳十四方法)28.美国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朱利安•斯图尔特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29.后过程考古学的三个学科领域:象征考古学、结构考古学和马克思主义考古学30.调查方式可以分为地面调查和航空勘探两种31.地面调查分为非系统调查和系统调查32.用航空摄影来进行考古调查是在20世纪初开始实践的,1906年英国中尉夏普对巨石阵的航拍是空中考古勘探的最早范例,20世纪80年代,航拍和其他遥感技术也被引用到中国考古勘探中来,航照一般分为垂直和倾斜两种33.高空遥感一般是从地球资源卫星和航天飞船上拍摄和扫描地球34.中国地下探测工具:洛阳铲、地震方法、声学方法、电阻探测、电磁探测和金属探测35.研究设计:通读P11636.小型垂直发掘一般挖探坑,较大型的是挖探沟37.考古学家一般用探方和隔梁来控制垂直剖面的框架38.科学考古发掘过程是垂直发掘和水平发掘的完美结合39.发掘记录包括:平面图、剖面图、三维记录和摄影40.墓葬:通读P123第三段41.考古断代方法分为相对断代和绝对测年42.相对断代手段是最早被发明用来推断古代遗存年代的方法43.文化改造:人类活动对遗址层位或堆积造成的扰动44.自然改造:自然原因对遗址造成的扰动45.皮特•里弗斯是第一位用类型学方法来研究器物演变的英国考古学家46.相对断代的方法:地层学、类型学、交叉断代、更新世地质年代、动物群、孢粉分析、含氟量与黑曜石水合法47.绝对断代的方法:历史纪年、树木年轮与纹泥、放射性碳测年、钾氩法、古地磁法、铀系法48.树木年轮年代学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天文学家道格拉斯发展起来的49.1949年威拉德•利比发明放射性碳断代方法,它的半衰期为5730+/-40年,极限范围为7.5万年50.钾氩法是一种利用矿物质中的钾40衰变为氩40的原理来进行断代的方法,适用于有频繁火山活动地区的遗址测年51.铀系法适用于富含碳酸钙的岩石52.打制石器分为石核工具与石片工具53.使用最广、采用最早的打片方法是锤击法或称直接打击法54.钻孔的三种方法:敲琢法、钻孔法、管钻法55.微痕分析法最早为苏联考古学家西蒙诺夫采用,分为高倍法与低倍法56.对制作陶器的原料必须进行仔细的选择和加工,一般包括以黏土为主的塑性原料和以石英沙等羼和料为辅的惰性原料57.陶器制作方式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58.手制陶器分为捏塑法、泥片贴筑法和泥条筑成法59.在具体的观察和分析中,陶器研究又可分为形制分析和功能分析60.形制分析可以根据陶器风格的历时变迁进行年代学分析,又可以从地理区域的分布特点来了解群体的分布、交流和贸易等状况61.功能分析是为了了解器物的用途,进而复原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62.在各种金属中,铜是最早被利用的63.浮选法的运用被称为史前考古学资料数据采集的一场革命64.埋藏学包括两方面研究:观察死亡不久的动物尸体向化石状态的转化过程;运用观察结果来解释考古发现的骨骼材料65.食谱的研究对象:碳同位素、氮同位素、锶、古尸、粪便、牙齿和器物残渍66.农业起源的四个原因:气候变迁、哺乳动物大量绝灭、海平面上升和人口增加67.古人口学主要从骨骼遗存来分析人口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年龄和寿命68.分子人类学家主要研究线粒体DNA69.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一种三阶段依次递进的文化发展模式,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70.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和塞维斯建立起一种直线发展序列,来表示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71.伦福儒和巴恩提出了交换和贸易的三种形式,即互惠交换、再分配和市场贸易名词解释:1.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民族考古学》复习材料.doc

《民族考古学》复习材料.doc

《民族考古学》复习材料《民族考古学》复习材料绪论人类学Z树的分支人类学Z树由四个主要的分支和一些更小的分支组成。

这四个主要的分支是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研究人本身的体质,它与生物学不同,后者主要研究人类起源、人种和人体形态等三个部分。

体质人类学无论是研究人类祖先的化石、当今世界人口的基因分布、基因遗传机制、不同区域人们的肤色和形态特征,还是研究人类及和近的灵反类的行为模式,都关注行为与口然、社会坏境的关系。

可以说,体质人类学研究的是人类及相关灵长类在体质发展过程屮与自然、社会坏境的关联。

考古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从事对人类遗存的研究、复原、保护工作。

考古学不仅研究人体的遗骸(由此可得到人生和死的资料),也研究人类所创造、生产和使用的一?切事物的遗存。

换句话说,考古学家试图发现和研究所有的人类活动遗迹,通过这些遗迹來了解和复原人类的活动,以及人类与其环境所构成的关系并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建议。

语言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主要是对人类的交流系统(尤其是语言)的分析和研究。

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问题冇:语源研究,即现代的语言是怎样进化而来;研究其他物种的交流体系,以及人类的经验怎样成为代码,未来的语法将怎样构成等;通过语言研究人类思维的木质。

所以,语言人类学并不是为了多掌握几门语言,而是通过对语言的研究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质。

文化人类学略在这四个分支以外,人类学Z树还有更小的分支和嫩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人类学的分支也就越來越多,如医学人类学、应用人类学、都市人类学、乡村人类学、妇女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心理人类学、政治人类学、M 史人类学等等。

-、考古学定义。

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考古学复习资料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址、遗物和文献的挖掘和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和变迁。

对于考古学的学习和复习,掌握一些优质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考古学复习资料的来源和内容,帮助考古学爱好者更好地备考。

一、图书资料图书是考古学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图书馆或者书店中,可以找到大量的考古学相关的著作。

其中,一些经典的教材和专著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比如《考古学概论》、《中国考古学史》等,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

此外,还有一些专题性的著作,比如《古代文明考古学》、《埃及考古学》等,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某个特定地区或时期的考古学研究。

二、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出版物。

在期刊中,可以找到最新的考古学研究成果和学术讨论。

一些著名的考古学期刊包括《考古学报》、《世界考古学》等。

这些期刊中的文章涵盖了各个时期和地区的考古学研究,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

三、考古学博物馆考古学博物馆是一个直观了解古代文明的好地方。

在博物馆中,可以亲眼看到各种古代遗物和文物,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博物馆还会举办一些专题展览和讲座,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考古学的理论和实践。

因此,考古学博物馆也是一种重要的考古学复习资料来源。

四、考古学实践考古学实践是考古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地考古和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亲身体验考古学的工作过程和方法。

参加考古学实践项目,可以学习到挖掘、清理、记录和分析遗址和遗物的技能,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考古学的理论和实践。

因此,考古学实践也是一种重要的考古学复习资料。

总之,在考古学的学习和复习中,我们可以利用图书资料、学术期刊、考古学博物馆和考古学实践等多种途径来获取资料。

通过多方位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掌握考古学的知识和方法。

同时,还可以参加考古学的讨论和交流,与其他考古学爱好者一起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

考古学考研复习资料考古学重点内容整理历史文物解读

考古学考研复习资料考古学重点内容整理历史文物解读

考古学考研复习资料考古学重点内容整理历史文物解读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挖掘和研究古代遗迹、文物,以及文化遗址等资料,揭示和还原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对于考古学专业的考研生来说,掌握考古学的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考古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并从历史文物解读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世纪初,主要起源于西方国家。

随着考古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考古学研究逐渐深入,涉及领域也更加广泛。

同时,考古学也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形成了互补和交叉的关系。

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是考古学家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工具。

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发掘、挖掘、鉴定、分类、整理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到丰富的考古学资料。

技术手段包括测量、摄影、测试、分析等,这些手段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更准确地研究、分析和解读文物。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文明遗址、古代墓葬、古代城市遗址、古代道路、古代手工业遗址等。

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遗址和文物的研究,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并且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四、历史文物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历史文物是考古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物的解读,可以了解文物所代表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解读历史文物需要运用到众多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文献研究、文物比较、尺寸测量、艺术鉴赏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揭示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用途等重要信息。

五、考古学的学科发展和前景展望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认识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同时,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的考古学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更加精细和深入的研究。

考古与人类知识点总结

考古与人类知识点总结

考古与人类知识点总结1.考古学的定义及特点考古学是研究古代文明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和遗迹的发掘、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对于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考古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

2.考古学的历史发展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但是现代考古学的雏形始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古代文明的兴趣,考古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中叶,随着古代文明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开始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而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古代文明研究的重视,考古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发掘、文物保护、实验重建和实验考古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揭示古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田野调查是考古学的起点,通过对潜在的遗址和文物的调查,可以帮助考古学家确定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方法,通过对遗址的挖掘和发掘,可以获取大量的文物和遗迹,从而揭示古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实验重建和实验考古是通过模拟古代文明的生活和工艺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古代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状况。

4.考古学中的重要遗址考古学中涉及的重要遗址包括古代城市遗址、古代墓葬遗址、古代遗迹和古代文化遗址等,这些遗址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揭示古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城市遗址是古代文明的中心,通过对城市的考古研究,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古代墓葬遗址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墓葬中的文物和遗迹可以帮助考古学家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信仰和文化;古代遗迹是古代文明的遗留痕迹,通过对古代遗迹的研究,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状况;古代文化遗址是古代文明的载体,对文化遗址的研究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艺术、宗教和思想状况。

5.考古学中的重要文物考古学中涉及的重要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金器、铁器等,这些文物可以帮助考古学家了解古代文明的生产、工艺和文化。

人类进化之谜考古学知识点

人类进化之谜考古学知识点

人类进化之谜考古学知识点人类进化之谜:考古学知识点人类进化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我们通过考古学的研究,逐渐揭开了人类进化的谜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人类进化的重要考古学知识点,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1. 北非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家在北非发现的石器遗址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这些遗址中,人们找到了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和遗骸化石。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摩洛哥的拜伦人化石,年代约为30万年前,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现代人类化石。

2. 埃塞俄比亚的人类化石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里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系列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的人类化石。

其中最有名的是“露西”化石,年代约为350万年前。

这些化石为我们揭示了早期人类的特征和进化过程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3. 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通过对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的遗址的考古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尼安德特人是与现代人类同时存在的古人类群体,他们使用石器工具、居住在洞穴中,并且具有相对较大的颅骨和强壮的身体。

4. 穴居文化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的遗址中发现了早期人类的穴居遗址,这些遗址为我们提供了他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线索。

穴居遗址中通常会发现火堆、动物骨骼和石器等,这些都反映出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水平。

5. 农业革命考古学家发现,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通过对古代农耕社会的遗址研究,我们了解到人类是如何从狩猎采集社会转变为农耕社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城市和文明。

6. 金字塔和古城遗址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城遗址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通过对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组织和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揭示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和神秘之处。

人类进化之谜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话题,考古学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遗址、化石和文物等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起源、进化和文明发展的历程。

考古学史必读复习材料 (2)

考古学史必读复习材料 (2)

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阶段,也是在人类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过着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的生活。

2、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与许多学科有密切关系,旧石器、古人类和古生物是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二、ZG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1、已发现的ZG古人类化石材料①直立人A.早期直立人化石:元谋人的两枚牙齿B.晚期直立人化石:北京人,蓝田人(公王岭),湖北郧县材料,安徽和县人,南京人等C.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化石:辽宁金牛山人②早期智人:陕西大荔人、河北许家窑人、山西丁村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等③晚期智人:广西柳江人、宁夏河套人、北京山顶洞人、四川资阳人等▽2、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①早期a.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180万年b.云南元谋人遗址;距今170万年c.河北省小长梁、东谷坨:距今100万年d.蓝田文化:距今115-70万年e.匼河文化:距今80万年f.北京人文化:距今70-20万年a.大荔人文化b.许家窑文化c.丁村文化③晚期a.华北地区:几乎遍布黄土高原b.东北地区:石器地点向北延伸到黑龙江流域的漠河,呼玛十八站和嫩江流域的昂昂溪等地c.西部地区:扩展到青藏高原d.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台湾地区三、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1、文化概述①分布区域a.旧石器时代早期前一阶段的文化遗址和猿人化石地点云南元谋猿人化石及文化遗存、湖北郧县猿人化石、河北阳原东谷坨和小长梁、山西芮城西侯度、匼河的石器地点等b.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后阶段的人类化石及遗址陕西蓝田人化石及文化、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及文化、湖北郧西县猿人化石、河南南召县猿人化石、安徽和县和巢县的猿人化石、南京人化石、湖北大冶县石龙头遗址、贵州黔西县观音洞遗址、辽宁金牛山遗址等②文化特征a.石器文化大致经过由简单到复杂、原始到进步的发展过程b.早期前一阶段,石器制造较原始,石器类型较少,一器多用较普遍c.中期中后阶段,石器的打制方法和类型增多,一器多用减少d.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懂用火,熟食、御寒、照明▽2、旧石器时代早期前一阶段的文化遗存①元谋猿人及其文化a.分1965、1973、1975三次发掘b.年代断定:距今170万年左右,为早更新世c.文化遗存:元谋动物群包含大量华北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泥河湾动物群的成员,缺少华南洞穴中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典型动物元谋人②西侯度文化a.年代断定:距今180万年,是ZG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b.文化遗存:动物群中绝灭动物占47%,绝种动物100%石制品中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多为石英岩,采用锤击、砸击、碰砧法,器形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等。

上海市考研人类学复习资料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概述

上海市考研人类学复习资料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概述

上海市考研人类学复习资料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概述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涉及到人类的起源、演化、文化等各个方面。

而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则是人类学的两个分支,它们对于了解人类的文化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人类学复习资料中的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进行概述,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一、文化人类学概述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的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中所创造、所掌握和传承下来的一切理念、习惯、技术、信仰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文化人类学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研究,探索和分析其文化的内涵。

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人类学家常常采取实地考察的方法,通过与社会群体进行深入交流和观察,了解其社会组织、宗教信仰、语言、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对文化的研究,文化人类学家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共同性。

二、考古学概述考古学是人类学的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类过去的文化和历史的学科。

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和人类活动痕迹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揭示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墓葬、遗址、遗迹、文物等。

通过对这些遗存的考察和分析,考古学家可以还原人类的古代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经济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考古学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演化以及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的交叉研究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作为两个分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叉研究。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现代社会群体及其文化,而考古学则主要关注古代遗迹和文物。

然而,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文化和历史。

在实际研究中,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常常相互借鉴和结合。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发现的文物和遗址,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同样地,考古学家也可以通过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对古代文化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和理解。

考古人类学_提纲

考古人类学_提纲

、遗迹现象进行研究。

石器时代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基于田野考古的成果,考古学家最后撰写的作品,用以记录和呈现考古
解释历史:对该发展过程展开分析和解释,就是在陈述历史的基础上,对社会文化系统发展
相似器物的组合,合并在一起,建立一种与人类又称为:过程考古学:将文化视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从环境适应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的生存
年代初,融合文献研究和历史学与哲学的各霍德:结构考古学:解释结构的意义就必须借助从考古中发现的对比关联来完成,只有将解释放
:运用民族志类比分析法,从现代社会的民族志资料寻找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研究选择、填空、判断:19世纪末日本学者从中国古代吕大临《考古图》的书名得到启发,译名考古学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将考古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总体而言,考古学可以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段我国的历史考古学始于秦汉中国考古学之父是李济当代科学考古学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研究文化历史、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阐明社会演变的规律认识人类古老性的三个阶段:神学或神话解释阶段、哲学解释阶段和科学解释阶段均变论的代表人物:赫顿、赖尔,而赖尔的著作《地质学原理》是均变论与灾变论的斗争转折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为人类古老性的确立扫除了最后的障碍1784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对其庄园内土墩的发掘是考古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发掘金石学到宋代达到鼎盛期金石学的基本功能:考订、文章、艺术创造出一种不求助文字记载的年代学方法是考古学区别于古物学的主要标志之一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的著作《北方考古指南》确立了三期论,汤姆森的三期论核心定义立足于切割工具与武器,并从墓葬和窖藏这些封闭状态出土器物的共生关系来建立相对的年代早晚沃尔塞于1849年出版的《丹麦远古古物》为三期论提供了考古学实物证据石器时代被英国史前学家卢伯克爵士分为新、旧石器时代类型学代表人物:汤姆森、皮特•里弗斯、约翰•伊文思、蒙特柳斯、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其中英国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创立了序列断代法,英国考古学家惠勒爵士发明了著名的布方系统,称为惠勒的方格原生堆积:未受重大扰动的堆积,次生堆积:堆积的地层受到水流的搬运的堆积埃及的重大考古发现:罗塞达碑、书吏坐像、图坦卡蒙陵墓,罗塞达碑的文字解读最后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英国埃及学家皮特里为埃及考古学带来科学方法论变革,赖斯纳对赫特普赫若斯陵墓以及卡特对图坦卡蒙陵墓的发掘标志埃及考古学最后的成熟对玛雅遗址的科学研究始于1883年英国学者艾尔弗雷德•莫兹利1903年刘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世界考古学转向的三个原因: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欧洲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地下文物大量出土、人文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考古学研究转向对民族和人类群体的研究与德国考古学家古斯塔夫•科西纳的工作有关,古斯塔夫•科西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用考古学文化来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人真正将考古学文化概念普及的是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文化历史考古学最重要的分析概念或单位是考古学文化丹尼尔的世界考古学的四个重要变化:史前考古学成为世界性的学科;美洲考古学空前繁荣;科学技术方法成为考古学家的辅助手段,并且成绩不俗;原始时期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得到发展和确立,历史学和考古学受益匪浅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发明并于1949年公布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简称碳十四方法)美国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朱利安•斯图尔特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后过程考古学的三个学科领域:象征考古学、结构考古学和马克思主义考古学调查方式可以分为地面调查和航空勘探两种地面调查分为非系统调查和系统调查用航空摄影来进行考古调查是在20世纪初开始实践的,1906年英国中尉夏普对巨石阵的航拍是空中考古勘探的最早范例,20世纪80年代,航拍和其他遥感技术也被引用到中国考古勘探中来,航照一般分为垂直和倾斜两种高空遥感一般是从地球资源卫星和航天飞船上拍摄和扫描地球中国地下探测工具:洛阳铲、地震方法、声学方法、电阻探测、电磁探测和金属探测研究设计:通读P116小型垂直发掘一般挖探坑,较大型的是挖探沟考古学家一般用探方和隔梁来控制垂直剖面的框架科学考古发掘过程是垂直发掘和水平发掘的完美结合发掘记录包括:平面图、剖面图、三维记录和摄影墓葬:通读P123第三段考古断代方法分为相对断代和绝对测年相对断代手段是最早被发明用来推断古代遗存年代的方法文化改造:人类活动对遗址层位或堆积造成的扰动自然改造:自然原因对遗址造成的扰动皮特•里弗斯是第一位用类型学方法来研究器物演变的英国考古学家相对断代的方法:地层学、类型学、交叉断代、更新世地质年代、动物群、孢粉分析、含氟量与黑曜石水合法绝对断代的方法:历史纪年、树木年轮与纹泥、放射性碳测年、钾氩法、古地磁法、铀系法树木年轮年代学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天文学家道格拉斯发展起来的1949年威拉德•利比发明放射性碳断代方法,它的半衰期为5730+/-40年,极限范围为7.5万年钾氩法是一种利用矿物质中的钾40衰变为氩40的原理来进行断代的方法,适用于有频繁火山活动地区的遗址测年铀系法适用于富含碳酸钙的岩石打制石器分为石核工具与石片工具使用最广、采用最早的打片方法是锤击法或称直接打击法钻孔的三种方法:敲琢法、钻孔法、管钻法微痕分析法最早为苏联考古学家西蒙诺夫采用,分为高倍法与低倍法对制作陶器的原料必须进行仔细的选择和加工,一般包括以黏土为主的塑性原料和以石英沙等羼和料为辅的惰性原料陶器制作方式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手制陶器分为捏塑法、泥片贴筑法和泥条筑成法在具体的观察和分析中,陶器研究又可分为形制分析和功能分析形制分析可以根据陶器风格的历时变迁进行年代学分析,又可以从地理区域的分布特点来了解群体的分布、交流和贸易等状况功能分析是为了了解器物的用途,进而复原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在各种金属中,铜是最早被利用的浮选法的运用被称为史前考古学资料数据采集的一场革命埋藏学包括两方面研究:观察死亡不久的动物尸体向化石状态的转化过程;运用观察结果来解释考古发现的骨骼材料食谱的研究对象:碳同位素、氮同位素、锶、古尸、粪便、牙齿和器物残渍农业起源的四个原因:气候变迁、哺乳动物大量绝灭、海平面上升和人口增加古人口学主要从骨骼遗存来分析人口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年龄和寿命分子人类学家主要研究线粒体DNA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一种三阶段依次递进的文化发展模式,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和塞维斯建立起一种直线发展序列,来表示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伦福儒和巴恩提出了交换和贸易的三种形式,即互惠交换、再分配和市场贸易名词解释: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金石学:我国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青铜器和碑刻铭文,其基本方法偏重著录与考证,主要为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地层学:源自地质学原理,用来分析一处遗址垂直剖面上依次叠压的一系列层位。

由于没有扰动的地层具有下部地层比上部地层古老的规律,因此可以用来确定不同地层中文化遗存年代的相对早晚,并建立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

三期论:利用不同材质的工具先后发展的次序来建立相对断代的方法,每个阶段分别以主要使用石器、铜器和铁器为特点。

这一方法的确立被认为是科学考古学诞生的标志。

新考古学: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方法,认为考古学不应该停留在材料上的描述和编年上,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之间应该建立起明确的科学体系,像自然科学一样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考古研究来予以严格检验,并为社会文化演变做出通则性阐释。

新考古学基本与过程考古学相当。

进化考古学:19世纪用进化论来研究和解释考古材料的方法,将人类技术、工具和文化看作是直线累进的过程。

20世纪下半叶,它是指这样一种学派,即将文化演变看作是由类似于生物进化的一种过程所造就的。

非系统调查:又称非概率性调查,程序比较简单,一般是沿途仔细观察地表情况,采集和观察人工制品,记录其位置和其他相关遗迹。

常用于植被茂密或地面条件非常独特而无法做系统调查的地区。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并在80和90年代广泛应用于考古学勘探、登记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这是利用电脑技术与地理、遥感、测绘、统计、规划、管理学和制图学等学科交叉的产物,大大提高了遥感和田野勘探材料的应用潜力。

研究设计:在明确问题导向的考古研究中,根据科学方法安排研究路径,从调查、发掘、采样一直到室内分析,引导整个研究过程向预期目标前进的一种系统计划。

相对断代:根据时代相对早晚所确定的年代序列,比如根据地层学、古生物学以及器物类型学的早晚次序排列所建立的年代学。

根据年代并不知道某种器物或遗址的绝对年龄。

绝对年代:根据测年技术如放射性碳方法或根据固定的年历来确定年代,以直接的年龄长短来表述。

交叉断代:这是一种比较经典的相对断代技术,是用已知年代的器物,如钱币或陶器类型对出土这些器物的遗址进行断代。

在交叉断代中,一些寿命很短的贸易品特别适合做非常精致的交叉断代,而陶器和石器由于使用时间长短不一、易于仿制及传播速度的间隔,在断代上不够准确。

钾氩法:钾氩法是一种利用矿物质中钾40衰变成氩40的原理来进行断代的方法,地质学家用这种技术来测定上起20亿年、下至40万年的岩石年龄,因此比较适合于最古老的考古遗址的断代。

微痕分析法:微痕分析法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实验手段来观察石器的刃缘,以了解工具的用途,这目前是打制石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浮选法:一种通过水来筛选发掘土壤的办法,以便分选和获取各种微小生态遗存和文化遗物。

埋藏学:研究从有机体死亡后到其被发现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和其他自然动力对其保存状态的改造过程。

古病理学:古病理学则是从古代人类和动物遗骸来了解疾病的一门学科,最早出现在1910年,主要关注考古遗址出土人骨的非正常变异。

聚落考古学:通过从个别遗址到整个区域的人类居址形态来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人地关系、文化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

遗址域分析:是通过了解遗址和聚落内包含物的所有成分以及它们的来源,以研究一个遗址和聚落周边被居民所开发的程度和范围。

公共考古学:是指政府出于公众利益对考古学进行管理,向公众宣传考古学为未来而保存过去的意义,鼓励公民积极参与考古活动与文化遗产保护,其内容包括抢救性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学知识的普及与教育等。

垂直发掘:垂直发掘是通过局部探测遗址来了解考古沉积的厚度、年代、范围和文化内涵的一种方式。

垂直发掘提供的信息比较有限,只是作为对遗址的勘探,以获得大致的了解,是正式发掘必不可少的入手工作。

简答、论述题:一、考古学目标(P17)研究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学的知识来自于对考古遗址、器物、房屋和其他相关遗存的研究。

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阐释社会演变的规律。

二、关于考古学学科定位(P13)三、区分原生堆积与次生堆积:未受重大扰动的堆积被称为“原生堆积”;如果堆积的地层受到水流的搬运,那么这种地层就叫“次生堆积”。

四、为什么在均变论之前不可能有真正的考古学:考古学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在均变论诞生之前的“灾变论”禁锢了人类的古老性;均变论的观点认识人类古老性;考古学对人类产生的历史的定年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